登陆注册
5121400000002

第2章

問答題目

問。云何唯識。

答。心外無法。故曰唯識。

難曰。山河大地六塵境界。分明在外。何言心外無法邪。

答曰。山河等者。心相分也。實不在外。

問。何理知之。

答。相見俱依。自證起故。

請說所以。

答。謂心體者。名自證分。自證體上有二功用。一能緣用謂之見分。二所緣用謂之相分。攝用歸體。唯一自證分。此山河等是心相分故不在外。

問。有如何者。請喻示之。

答曰。如蝸牛頭幻生二角。出則似二。縮則一頭。

立三支量

問。法喻雖齊。意猶未決。以何方便使人信極。

答。三藏大師製惡見中特伸比量。立六塵境皆不離心。量云。真故極成色是有法。定不離眼識宗。自許初三攝眼所不攝故因。猶如眼識喻。合云。諸自許初三攝眼所不攝故者。皆不離眼識。同喻如眼識。異喻如眼根。真故極成色。自許初三攝眼所不攝故。定不離眼識。

請示後五。

答。如立聲云。真故極成聲。定不離耳識宗。自許二三攝耳所不攝故因。如耳識喻。乃至第六云真故極成法。定不離意識宗。自許六三攝意所不攝故因。猶如意識喻。既六塵等皆不離識。心外無法其理明矣。若汝跳得出這箇圈圚。許汝不信唯心。若跳不出應須敬信唯心法門。如或不信埋沒自己。生死時長。奈汝波吒。

問。立色等境不離自心。於宗因中更置真故等言。何所以邪。

答。各有所防。外人出過。

請細示法。

答。因明疏云。凡因明法能所立中。若有簡別便無過失。若自比量。以自許言簡。顯自許之言。無他隨一等過。若他比量。汝執等言簡。無違宗等失。若共比量。以真故言簡。無自教等失。隨其所應各有標簡。此比量中有所簡別。故無諸過。

問。且真故言。簡何過也。

答。簡世間相違。

問。世間有幾。

答。有二世間。

何者為二。

答。一學者世間。二非學者世間。

請別簡之。

答。言真故者。明依勝義。不依世俗。故不違於非學者世間文。顯依大乘殊勝義立。非依小乘。亦不違於阿含等教。色離識有。亦不違於小乘學者世間之失。

問。真故已知。極成簡何。

答。簡自他不極成者。

請示。

答。疏云諸小乘說最後身菩薩染汙諸色。一切佛有漏之色。若立為唯識。便有一分自所別不成。亦有一分違宗之失。此是他法。自不許者。

問。何者自法他不許邪。

答。疏云大乘宗說十方佛色。及佛無漏色。他小乘宗不許有故。立為唯識。有他一分所別不成。其此二因。皆有隨一一分所依不成。說極成言為簡於此。今者立二所餘兩家共許諸色為唯識故。

問。因云初三攝者。何為初三。

答。顯十八界六三之中初三所攝。不爾。便有不定違宗。若不言初三攝。但言眼所不攝故。便有不定。排不定云。言極成之色。為如眼識眼所不攝故定不離眼識。為如五三眼所不攝。極成之色定離眼識。若許五三眼所不攝故亦不離識。便違自宗。為揀此過言初三攝。

問。眼所不攝復揀何過。

答。疏云此眼所不攝言。亦揀不定。為不言眼所不攝。但言初三攝故。作不定云。言極成之色。為如眼識初三攝故定不離眼識。為如眼根初三攝故非定不離眼識。

問。言非定不離眼識者。何不言定離眼識邪。

答。疏云由大乘師說彼眼根。非定一向離識。故此不定云非定不離眼識。不得說言定離眼識。

問。自許之言。揀何過邪。

答。疏云為遮有法差別相違過。故言自許。非顯極成之色初三攝眼所不攝。他所不成。唯自所許。且寄在因中防彼過故。

請示行相。

答。疏云謂真故極成色是有法自相。定離眼識色非定離眼識色是有法差別。立者意許是不離眼識色。外人遂作有法差別相違言。汝立不離眼識色。舉得同喻眼識却非是不離眼識色。闕第二相。一向難同歸異。因於異轉。闕第三相。既然雙闕。因家後二相一向翻成歒者宗。能令立者宗成相違。不改先因。立能違量。(同伸一有法云)真故極成色。(後陳定相翻云)非是不離眼識色。此翻前陳意許也。(不改先因云)初三攝眼所不攝故。(番異作同云)猶如眼識。為遮此過。故言自許。與彼能違量上作不定言。極成之色為如眼識初三攝眼所不攝故非是不離眼識色。為如自許他方佛等色初三攝眼所不攝故是不離眼識色。若因不言自許即不得以他方佛色而為不定。此言便有隨一過。汝能違量既有此過。非真能破。凡顯他過。必無自非。成真能立。必無似故。明前所立無有有法差別相違。故言自許。外人見說山河大地唯是一心。來敵之云。無情成佛。我終不信。

今問彼云。汝依何意便云無情不得成佛。

彼答之云。無情不會修行。所以不得成佛。

應問彼云何者是修行。

彼答之云。六度萬行。入禪作觀。說法度生。此是修行。

應更問云。如是修行。八識之中何識能耳。

答。唯第六識。

問。餘七何非。

答。第八唯無記。前五雖通善。一向無觀智。第七唯執我。故修行者唯第六識。

應問彼曰。餘七成佛否。

答曰成佛。

難曰。餘七不修行。如何得成佛。

先順例云。餘七不修行。餘七得成佛。無情不修行。無情應成佛。却翻例云。無情不修行無情不成佛。餘七不修行餘七不成佛。應立量云。餘七是有法。應不成佛宗。不修行故因。如無情喻。無情是有法。應成佛宗。不修行故因。如餘七喻。彼來救云。餘七雖無觀智不能修行。六修行時。為助伴故。亦得成佛。

問。如何助伴。

答。六修行時眼觀善色。耳聞善聲等。助成心事名為助伴。應例彼云。六修行時。無情亦為助伴。且如布施象馬車乘國城妻子七寶等物。豈非無情為助伴乎。量云。餘七是有法。不得成佛宗。修行助伴故因。如無情喻。無情是有法。應得成佛。修行助伴故。如餘七。彼復救云。餘七雖不修行。是有情故亦得成佛。

難曰。若爾。闡提之人亦不修行。是有情故。應得成佛。

量云。闡提是有法。應得成佛。雖不修行是有情故。如餘七識。彼又救云。心法有緣慮。所以得成佛。無情無緣慮。是故不成佛。

難曰。闡提心法有緣慮。亦應得成佛。

量云。闡提心是有法。應得成佛。有緣慮故。如大乘心。大乘心是有法。不得成佛。有緣慮故。如闡提心。彼又救云。佛有覺受。方得成佛。無情無覺受。如何得成佛。

難曰。佛身有覺受。汝云得成佛。佛身髮毛爪齒無覺受。應亦不成佛。

量云。佛身中髮毛爪齒是有法。應不成佛。無覺受故。如無情。無情是有法。應成佛。無覺受故。如佛身中髮毛爪齒。

應問彼云。心心所中何法是觀智之體。

答。定慧是。

難曰。定慧觀智體。定慧得成佛。餘非觀智體。餘應不成佛。

量云。餘心心所是有法。不得成佛。非觀智體故。如無情。無情是有法。應得成佛。非觀智體故。如餘心心所。

又問彼云。心心所法四分合成。何故內三分得成佛。相分不成佛。

量云。內三分是有法。不得成佛。心四分中隨一攝故。如相分。相分是有法。應得成佛。心四分隨一攝故。如內三分。彼便救云。相分是外無情。故不得成佛。

難云。若相分是外無情故不得成佛者。佛位應無依報。佛既無依報。人天亦應無依報。

量云。人無是有法。應無依報。相分是外無情故。如佛位。佛位是有法。應有依報。相分是外無情故。如人天。彼又救云。人天依報。我今現見。佛位依報。我不曾見。所以無佛土。

難云。佛土不曾見。汝言無佛土。汝之祖先。汝亦不曾見。汝應無祖先。

量云。汝之祖先是有法。應是無。汝不曾見故。如佛土。佛土是有法。亦應有。汝不曾見故。如汝祖先。彼又救云。眼前現見。方是其有。眼不現見者皆是無。

難云。汝在此中眼不現見北京。亦應無北京。

量云。北京是有法。亦應不有。此中眼不現見故。如佛土。佛土是有法。亦應是有。此中眼不現見故。如北京。應諭彼云。教說捨無常色獲得常色。又云根根塵塵遍周沙界。常色塵塵是無情麼。自受用土是無情麼。華藏世界是無情麼。何得對面蹉過赤諱白賴也。細思細思。況無情者。只是自己休昧。敵人至此。可謂弓折箭盡矣。何故無理可伸。無言可對耶。葢以截斷意根摒。却咽喉。上天無路。入地無門。致使目睜而不收。氣喪而不揚。精神減却十分。豪氣全無半點。噫。慙惶銅面具。[巨*寸]耐鑞槍頭。真可謂長蛇陣前弓稍撲地。落馬中傷。塵埃滿面。秤鎚拶到秤稍頭。忽然落地翻斤斗。早知今日事。悔不慎當初。啼得血流無用處。不如緘口過殘春。既然如是應生信敬。努力進修。速出輪迴。如或未然。強項之罪彌天。更造彌天罪犯。甘澤雖廣。不滋無根之木。千佛出世。也不奈你何。裴相國云。鬼神沉幽愁之苦。鳥獸懹獝狨之悲。修羅方嗔。諸天正樂。可以整心慮。趣菩提。唯人道為能爾。人而不為。吾莫如之何也已矣。護法論云。一薛居州獨如宋王何。思之思之。

唐梵番譯

問。云何名為成唯識論。

答。此論成立唯識。名成唯識論。

問。唐言唯等。梵語云何。

答。梵云毗若底。識也。麼怛喇多。唯也。悉底。成也。奢薩怛羅。論也。應云識唯成論。

問。云何今名成唯識論。唐言梵語。次第不同。

答。彼方先所後能。此方先能後所。是以唐梵次序不同。

問。云何西方名為梵語。

答。梵天之語。故曰梵語。

問其所以。

答。每劫初時。梵王親下。以自梵語教導世間。云梵語也。

問。云何此土呼作唐言。

答。此唯識論。唐時翻譯。故號唐言。

問。何名翻譯。

答。普潤大師云。謂翻梵天之語。轉成漢地之言。故曰翻譯。

問。彼此言音有異。能所先後不同。若順此則違彼。順彼則違此。如何翻譯。

答。但隨此方令人易解。義理相符。如是翻譯。

問。此以何據。

答。普潤云。言音雖異。義則大同。宋僧傳云。如翻錦繡。背面俱華。但左右不同爾。

問。譯者何義。

答。普潤云。譯之言易也。謂以其所有。易其所無。故以此方之經。而顯彼土之法。

問。周禮掌四方之語。各有其官。東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北方曰譯。今通西方之語不云鞮。却言譯者何也。

答。葢漢時多是北方。而譯官兼善西方語。摩騰始至。因而稱譯也。

問。自漢至隋。皆指西域以為胡國。何方梵語也。

答。唐有彥琮法師獨分故云。葱嶺已西。並屬梵種。鐵門之左。皆曰胡鄉。

問。云何名梵。

答。劫初廓然。光音天人。降為人祖。宣流梵音。故名梵也。

問。何以知之。

答。西域記云。詳其文字。梵天所製。原始垂則。四十七言。遇物合成。隨事轉用。憑此而知。

問。既一天所製。如何五印語有不同。

答。記云流演枝派。其源漸廣。因地隨人。微有改易。語其大較。未異本源。而中印土特為詳正。

問。五印土言。源遠流長。訛則皆訛。何唯中印土獨為正也。

答。其中印者。閻浮之心。想天初降。必中國乎。故西域記云。辭調和雅。與天同音。氣韻清亮。為人軌則。普潤大師設或問云。玄奘三藏義淨法師。西遊梵國。東譯華言。指其古翻證曰舊訛。豈可初地龍樹論梵音而不親。三賢羅什。譯秦言而未正。既皆訛謬。安得感通。澤及古今。福資幽顯。普潤云。今試譯曰。秦楚之國。筆聿名殊。殷夏之時。文質體別。況五印之別國。千載之日遙。時移俗化。言變名遷。遂致梁唐之新傳乃殊。秦晉之舊譯有異。苟能曉義。何必封言。譬猶設筌罤之雖異。得魚兔之安殊。

問。既翻彼言而為此語。何故經中頗從梵語何也。

答。唐奘法師。論五種不翻。一秘密故。如陀羅尼。二含多義故。如薄伽梵。三無敵對故。如閻浮樹。中夏實無此木。四順古譯故。如阿耨菩提。非不可翻。而摩騰以來常存梵音。五生善故。如般若尊重。智慧輕賤。

成唯識義

問。成者何義。

答。安立之義。

何以知之。

答。准樞要云。安教立理。名之為成。

問。唯者何義。

答。唯具三義。

何者。

答。一揀持義。二決定義。三顯勝義。

問。揀持何謂。

答。揀謂揀去。持謂持取。

問。揀去何者。持取何法。

答。揀去遍計。持取依圓。

問。何故如此。

答。遍計假而除之。依圓實而存之。

問何謂決定。

答。真中有俗。俗內有真。識表之中。此二決定。

問。為唯爾耶。更有餘說。

答。開題之中有四決定。一者相應。二者能所變。三者能所依。四者理事。

問。復有說否。

答。有說。廣略。廣唯八識。略唯三變。

問。顯勝義。顯於何勝。

答。唯顯心王。勝於心所。

問。心所既劣。應不有之。

答。舉勝攝劣。亦兼心所。

問。何須心所。

答。如言王來。非無臣從。

問。識者何義。

答。了別之義。

問。了別於何。

答。八識各了。自分境故。

問。上來答意何所憑據。

答。疏序中云。成乃能之稱。以安立為功。唯識所成之名。以揀了為義。

問。嘗聞唯字遮無。識言表有。為當遮無何者。表有何法。

答。遮無外境。表有內心。

問。遮無外者。莫是遮其無。却是表有外境麼。

答。不然。遮有令無。名遮無外境也。

問。何以知然。

答。疏云唯遮境有。識揀心空。即其義也。

問。遮有揀空。意旨如何。

答。唯遮境有。恐執有者喪其真。識揀心空。恐執空者乖其實。

問。喪真乖實。其過者何。

答。晦斯空有。長溺二邊。

問。不滯二邊。其理云何。

答。悟彼有空。高履中道。

問。行其中道。為極則否。

答。未必。

問。何以故。

答。若執依圓。還同遍計。

問。不依此岸。不著彼岸。不住中流。是此義否。

答是。

問。如性宗云。二邊純莫立。中道不須安。同此義否。

答。同。

如禪宗云。有佛處不得住。無佛處急走過。三千里外逢人。不得錯舉。似此義否。

答。似。

同类推荐
  • 佛说大乘十法经

    佛说大乘十法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李文忠公事略

    李文忠公事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径中径又径

    径中径又径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蒋子万机论

    蒋子万机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金刚顶瑜伽护摩仪轨

    金刚顶瑜伽护摩仪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最后一个破坏神

    最后一个破坏神

    【龙珠同人】怎么说,时间线错了?贝吉塔,弗利萨,人造人,西鲁,布欧一个个全都蹦了出来,可主角面临的问题是悟空还小,z战士全是酱油,短笛还是个蛋……妈呀,杀了我吧!——————ps;不一样的流水文,轻松不烧脑。作者属性;稳定形,爆发性,词典里无断更。(无毒,放心收藏。)
  • 重生之天才阵法师

    重生之天才阵法师

    重生异世,投胎神魔之子。被视为天地罪孽,家族因她而灭,父母以自爆换她生机。天不容她,她翻天,地不容她,她覆地从此,她踏上了一条逆天之路。拜逆天的师傅,修逆天的法决,学逆天的阵法,炼逆天的丹药。甚至拐了一个逆天的男人。某日侍卫来报:“主上,主母要带人灭了天灵宫”某人表情不变,轻抿着青玉琉杯中的酒。“灭吧,反正我看他们不顺眼,你去看着,别让主母伤着了”侍卫嘴角抽搐,主上你这样真的好么?你可是天灵宫的少主啊。又一日,侍卫来报:“主上,主母带着少主去了夙恒域。某人挑眉,任喝着小酒:“派人通知夙恒,若主母看上什么宝贝,就交出来吧”“可是,双月上神在夙恒域”“你不早说”话未完,某人已不见踪影。
  • 桥镇两个逃逸的男人

    桥镇两个逃逸的男人

    镇长许青灯看了胡一挺留下的信,自言自语道,这个家伙说不定惹了什么大祸,逃走了。在桥镇还没有化解不了的大事,如果商会替他出面,什么大事都能化解,这个家伙不该走。于是许青灯就打发政府衙门的副镇长去寻找胡一挺,一个多月过去了,副镇长从外地回来了,说没有找到胡一挺,胡一挺就像一股轻烟似地没了。这一个月里,姚掌柜的老婆也觉得不该当初给他们撮合这件事,她在某一天去双城,又去找邹海花,谁知道邹海花笑了,这个胡一挺真是没脑子,更没有男人的勇气,上次我跟你说的话不是真的,是想验证一下胡一挺是不是一个真正的男人,如果是,他就会去省城打听事情的底细,重要的是,应该去救鲍列夫,可他没有这样做,他逃了。
  • 次元万界之祭神

    次元万界之祭神

    天朝风云起结束少年征服世界之路吧,和你的同伴一起去旅行吧。
  • 道门十规

    道门十规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冷心王爷霸情妃

    冷心王爷霸情妃

    她是传闻中不受宠的相府四小姐,胆小懦弱,胸大无脑。一朝赐婚,震惊天下。她在繁花似锦的日子如愿以偿的嫁给了自己爱慕了十年之久男人她甘之如饴的用生命爱了他一场,终无遗憾而去。她死,她生。穿越醒来,恍如隔世,那张俊朗依旧的容颜,是前世,还是今生。他府中佳丽成群,她身下裙臣万千,惹来桃花无数,花开万千,只为那一朵。一次又一次的纠缠,是交易还是深情,他不懂何为爱。命在痛上延续,爱在痛中蔓延。她一次又一次让他转身离去,他却一次又一次为她回头,他懂了何为爱,却给不起她要的爱。他徘徊在两个女人间,爱她,伤她却不愿放过她。她用心去爱,却再次满身伤痕累累,她倦了,累了,乏了。。。。。。他大婚之日,她休夫之时,一旨休书,碎了谁的心,红了谁的眼。重获自由,万里花丛,任她翩舞,云开雾散,痛却依旧在心间蔓延,那个人,到底是谁?
  • 素书(中华国学经典)

    素书(中华国学经典)

    《素书》是一部关乎人生、人性、人道和谋略的书。全书共六篇虽然字数很少,但句句都是经典,无论是治国、处世,还是修身、待人,读者总能从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智慧。为了让读者更轻松地阅读和品味经典,我们结合现在读者新的阅读需求,对《素书》进行了全新的解读和编排,精准的解析和注释,配以丰富生动的案例,力求更好地展现国学经典的魅力,让广大读者更加轻松地领略它、读透它、运用它。
  • 封神之西岐押粮队

    封神之西岐押粮队

    一个是三魂女一体三魂,一个萝莉一个少女一个女王;一个是瑶池金母的女儿龙吉公主,杨戬会选谁呢?商周大战,西岐最厉害的角色竟然都在押粮小队……?
  • 剑与魔法与武侠

    剑与魔法与武侠

    热闹的酒馆里,冒险者们聚在一起喝酒吹牛,分享着最近的经历和收获。罗德坐在酒桌上,盯着突然出现的系统发呆。为什么我明明穿越到了一个西方奇幻世界,却多出来了一个武侠系统?别人法师打架念咒语搓火球,难道我要问他一句“你有没有见过一招从天而降的掌法?”系统赠送的铁布衫又是什么鬼?居然靠挨打来升级!我就算是让其他人继续嘲笑我,也不会练你的武功!算了,我现在就出门找人打我……
  • 我的第三号绅士

    我的第三号绅士

    【本文完结】景无双三次偶遇S市炙手可热的第一权贵,眼睁睁看着他拿把铁锤把自己固若金汤的心敲开了好大一道口子……她说,“穆先生,给我一个名正言顺的家吧?”他说,“好,走吧。”“去哪里?”“民政局。”“可是今天星期六。”“会有人加班的。”从此,穆靳宸走上了宠妻如命这条不归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