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rcurio
像爱对过一个人,纵使离去,年华也不曾负你,所有味道涌入舌尖,每一口都是童年,每丝回忆伴着复杂的滋味一齐涌现。
是隆路位于曼谷市中心繁华地带,这条古老的小路与现代金融区隔街相望。它起始于兰毗尼公园,终止于湄南河畔。长路两端折射了曼谷的两副面孔:一侧是红灯区,游人的灯红酒绿;另一侧是老曼谷在幽幽岁月里留下的印记——华人的旧金铺、印度人的裁缝店、马来西亚人的餐馆,甚至老挝、黎巴嫩餐馆,还有一块偌大的华人公墓静静躺在树荫里。泰国几乎所有人信佛,可这条路却没有佛寺,倒有一座7彩印度庙与灰色清真寺两两相望。不远处,是印度人聚集的市场。“是隆小屋”就坐落在这里。
2012年几乎整个9月,曼谷都被笼罩在倾盆大雨中。避雨的下午,我推门进去,迎来的是一家人特别慈祥的笑容。我此后常常前来,一坐很久,绝少攀谈。我静静地坐着,看着他们忙碌,记住了每个人的表情和步态。
店是一家人开起来的,主要事情是一个女人在打理。她谦虚、有点害羞,面容黝黑又神情从容,真实年龄难以被分辨。她微胖,脸上没有世故的笑容,衣着简朴,很像平凡人家成长起来的淳朴人,永远习惯和熟练于操持家务。
我对店里一位中年男人的印象比较深。他约有40岁,两鬓微斑,总是微笑着。淡淡眉眼间,是典型的温厚和蔼的华人面孔。像停在岁月里的、上个世纪才能见到的朴实微笑,这种笑容让人舒心。那么谦逊,那么有礼,那么慈悲。
年纪稍大的爷爷看上去六7十岁了。比起女人的泰国面孔、中年男子的南洋华人面孔,他的长相更有一丝中国北方的硬朗,眉毛浓密,眼神炯炯,但举止神态,一下子就让人辨出南国的谦卑本性。客人不多的早上和下午早时,爷爷招呼一家人坐下来聚餐,热菜从店里的小门后面纷纷拿出来。
店里只有6张小桌,仅容十余人,外面遂布置了木椅。可是曼谷太热了,谁也不愿离了空调,坐到外面去。只有少数西方人——当屋里客满时,他们愿意点上一杯啤酒,品味着人们在老市场里匆匆走过的市井风情。
小店的菜单用激光机打印出来,又加了塑封。满面笑容的中年男人弯腰致礼,把它像文件夹一样递到你的手上。小店开了多年,生意还不错,菜单磨碎得厉害。菜品价格从60泰铢到180泰铢不等,相当便宜——你总能从小店的菜单上看出店主人一家朴实谦逊的个性。
第一次在这家店,我吃的是泰式炒面条。面条与鸡蛋一起炒制,加了酱油后,呈现出淡褐色。泰国的面条,实际上一律是米粉,把炒制好后的面条放上细葱、豆芽和磨碎的花生米。那天我吃得很开心,竟添加了许多干辣椒粉。
但这家店让我印象最深的食物,还是加椰汁的青咖喱鸡肉。与这道菜初识的那天,窗外风雨交加,我不知多少次的一人独坐,再次拜访,在等待时打开本子写写画画着。当热腾腾的咖喱被盛上,用勺子舀出一小点,那温热的味道让我差点流出眼泪。这滋味是甜甜的主调,带着肉香,还蓄着东南亚各种香草的微微刺激。我惊讶得无法说话,像爱对过一个人,纵使离去,年华也不曾负你,所有味道涌入舌尖,每一口都是童年,每丝回忆伴着复杂的滋味一齐涌现。那么温暖、那么饱满,不惊讶,只平易近人,再徐徐褪去。汤汁中的咖喱香料手工研磨——唔,华人一丝不经意的性格融进这味道里。再品那汤汁,温暾的味蕾分子在空气中回旋。遂想到华人对鲜味的热爱、泰国人对复杂辛香的痴迷、马来椰浆的甜美,眼前浮现出在南洋唐人街踏足的一个个旧街场。这时,我便再次被感动得落下泪来。
此后每次去曼谷,我都会去这家华人小店。放在第一餐,还有最后一日。是隆路永远熙攘,小店永远安宁。但只要穿过那载歌载舞的印度人居住区,走进清真寺前的小巷,我便知道,一个中年男人和蔼的笑容会迎面而来。我便知道,代代华人扎根于此的缩影会在味道中展现。我便知道,他乡即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