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健生
小吴是大学统计专业毕业的,通过公务员考试进了乡政府。小吴有个习惯,遇到上报数字什么的,总爱说“要认真统计后再报”。
那天,乡长因为一个数字犯了难,如果少报,怕会影响乡里的业绩;如果多报,又怕成了出头鸟。刚好小吴知道,就不轻不重地说了一句:“这个要认真统计后再报。”
乡长一时火了,对着小吴说:“我给你一个星期时间,你到旮旯村去,认真统计好全村的详细人口,不得有误差。”
小吴想,这统计全村人口的事儿,简单得不能再简单,每家每户上门统计,还能出什么差错不成?
其实,旮旯村地处山区,是乡里最偏僻的村。那里交通不便不说,全村人还穷得叮当响,并且保守愚昧,像超生等违法行为,村里人根本不当回事儿。为此,村里、乡里也是睁只眼闭只眼。
按照乡长的吩咐,小吴立马就骑上自行车,经过近两个小时弯弯曲曲的骑行,终于到达了旮旯村。在村委会稍微安顿下来,小吴把来意说了后,径直问村主任:“全村有多少户人家?”村主任回答说:“不太清楚。”
小吴觉得奇怪,你是土生土长的,又做了七年村主任,怎么连这个基本数字都不清楚。小吴好奇地问:“怎么会不清楚呢?”村主任反问小吴:“那我问你几个问题,你先定个调子再说。”小吴点头说:“好。”
村主任问小吴:“村里的老黑头儿,老婆死得早,两个女儿都出嫁了,四十六岁的他外出打工,到现在已经七年了,没回过一次家,还不知道是死是活哩。他算不算一家?”小吴想了想后,说:“算,算一家。”
村主任又问:“郭矮子起初和老娘一起吃,娶了老婆后,并没有和老娘分家,就把老娘赶出去另起炉灶,这算一家还是算两家?”小吴想了很久,说:“既然没有分家,那就算一家吧。”
村主任再问:“二苟一家搬到了县城,已经有好几年没有回来了,但户口还在村里,没有迁出去,这算不算一家?”小吴又想了好一会儿,然后重重地点了点头,说:“算一家。”
这样,村主任问,小吴答。小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连估计带猜测,回答完了村主任提出的这类问题。
小吴再问村主任:“在这些户数里,全村有多少人口?”村主任还是回答说:“不太清楚。”
小吴更觉得奇怪,解决了户数问题,怎么还是不清楚?小吴不高兴地问:“怎么会不清楚呢?”村主任又反问小吴:“那我继续问你几个问题,你先回答完了再谈。”小吴点头说:“好。”
村主任问小吴:“就说老黑头吧,如狼似虎的年龄出去打工,这么多年,你知道他找了女人没有?又生了孩子没有?如果认真统计,他家算几口人?”小吴摇了摇头,然后又点了点头,说:“只能算一口人。”
村主任又问:“再说二苟一家,搬到了县城,当初是带了一个女儿去的,现在都过了好几年,你知道他现在有几个孩子?他家又算几口人?”小吴想了好一会儿,然后摇了摇头说:“还真不好算。”
村主任又问:“大头家,生了三个女儿,前面两个还在身边,第三个送给了外村的亲戚,因为没有儿子,就从人贩子手上买了个儿子。这家又算几口人?”送人,买人?这不是犯法的事儿吗?小吴头都大了,但没有回答出大头家算几口人。
村主任再问:“老歪三十好几,讨不到老婆,也从人贩子手上买了个老婆,老婆跟老歪生了个儿子。但老婆受不住这份苦,儿子还未满周岁时,老婆就跑了。他家又算几口人?”买老婆,也是犯法的事儿呀。小吴听得头晕脑涨,终是说不出他家算几口人。
村主任继续问:“九斤原来明媒正娶讨了一个老婆,但结婚七年,老婆没能生育。九斤又从外地带了个女人回来,在九斤没有离婚的情况下,硬是与九斤及老婆一起,过起了混居的日子。这个女人很争气,给九斤生了两个儿子。你说,这家算几口人?”小吴头摇得像拨浪鼓,根本回答不出来。
村主任并没有停下,他继续提出问题:“如果这个女人算一口人,那她跟九斤是什么关系?九斤有了老婆,娶小老婆又不允许,这在法律上叫什么来着?对了,叫重婚。如果不算这个女人,那她生的儿子又怎么去算?”
想不到统计个人口也会出现这么多的问题,小吴这个学统计的大学毕业生,这回算是彻底傻了。
选自2015年第5期《幽默与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