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卷十七
篇名:痘疹受病之由
属性:痘疹之由,因儿在胎,食母五脏血秽,伏于命门,或至天行时气,或惊骇跌扑,或饮食所伤,因而发之,状类伤寒。其症面燥腮赤,目胞亦赤,呵欠顿闷,乍凉乍热,咳嗽嚏喷,足稍冷,耳冷尻冷,多睡睡惊,耳后有红丝赤脉,此其候也。五脏各具一证,肝藏水 ,肺藏脓 ,心藏 ,脾藏疹,归肾变黑。盖以太阳起于右肾之下,煎熬左肾,足太阳膀胱寒水夹脊上流,上头下额,逆手太阳,丙火不得传道,逆于面上,故显是诸症。盖壬癸寒水克丙丁热火故也。
凡疮疹初起,一发便出尽者必重。疮夹疹者,半轻半重。稀少者轻,里外微红者轻,外黑里赤者微重,外白里黑者太重,疮端里黑点如针孔者势剧也。青干紫陷,睡昏汗出不止,烦躁热渴,腹胀啼喘,大小便不通者,困也。
目录:卷十七
篇名:痘疹正状
属性:痘疹正病,蒸热一日稍凉现 ,一日至三日足心齐,渐大如珠结成脓窠饱满,渐至苍蜡色。自初红 为始,计七日当成靥结痂,此则言其大略也。人有虚实之不同,病有浅深之各异,脾胃充实,血气调和,皆根据期而愈。若调治失宜,亏损脾胃;或寒暄失度,必致迁延。大抵情势既正,而无他症,不必用药,此先哲之格言也。郑氏云∶凡疮痘欲出,先发热,轻者三日,次五日,远者不过七日,此约法也。一日太阳传膀胱,二日阳明传胃,三日少阳传胆,四日太阴传脾,五日太阴传肾,六日厥阴传肝,七日还经,五脏六腑传遍,故七日而止也。又有因伤寒至七日以后,或已汗、或未汗,或吐下后热不除,此毒瓦斯盛而未发,热毒入胃,发于皮肤。成 者,状如蚊虫所啮,赤者十生一死,黑者十死一生。及有胃热发黄者,状如橘色,下利者死。又有成隐疹者,或白泡者,此皆伤寒热毒不除,多变此疾。故发 不可用表汗药也。
目录:卷十七
篇名:痘疹轻重
属性:轻者作两三次出,大小不等,头面稀少,胸前、眼中皆无,根窠红活,肥满光泽,形似水珠,不渴泻,不烦躁。
重者一齐出,密如蚕种,顶陷如茱萸样,或平头灰白色,渴泻烦躁,头温足冷,身热不除。治之如法,十全八九。
轻变重所犯者七∶不忌口味,不慎饮食,致伤脾胃。先曾泄泻里虚,毒瓦斯不能发出。冒风寒,所谓春夏之气为顺,秋冬之气为逆,大忌感冒风寒损表。犯房室。饵凉药,宜用滋补血气壮脾之药,不宜清凉宣利之剂,里寒则毒气不能攻出。秽气相触血气,闻香则顺,闻臭则逆,顺则易出易靥,逆则难愈。生人辄至,恐外人由生产房室,或临丧而来,或带醉、或食腥气,因此秽恶之触,皆为害也。
重变轻所慎者五∶谨避风寒,及房内有风亦宜避之,惟夏不忌,如遇狂风辄寒,亦宜避之。常和暖,寒则添衣,热则减去,务得中和,毋令太过不及。节饮食,忌柿、橘、西瓜、菱角、水蜜等冷物,恐内伤胃气;尤忌肥肉油腻,恐泄泻;忌咸物,恐作渴;忌酒、葱、蒜、鱼、羊等腥物恐致疮痒。务使脾胃充实,其疮易出易靥也。大便稠,饮食调和,不致泄泻。一日二日一次为调,日行二三次为利,三四日不行为秘。根据方调理,避风寒,节饮食,详证用药,庶不致轻变为重矣。
目录:卷十七
篇名:不治五症
属性:咳嗽声哑,饮食挫喉。腹胀气促,闷乱不宁。渴泻不止,切牙寒战。疮嫩易破,痒塌不止。紫黑灰色,顶陷喘渴。
红 标现之图一日∶一日先退热放标者必轻,又放标后一日身凉稀密已定,仍热烦躁尚未尽,有两三次出热方定,红现者吉,或隐或现者凶。
二日∶二日如粟米大,稀而红满者吉。二日顶陷,灰白色者次之。
三日∶三日尖满如珠者吉,灰白色者次之。三日必出定,已后身反发热,闷乱烦渴者凶。
标疮绽灌浓之图初发∶有两三次出大小不一等,先出者先灌浆,后出者后灌浆,如水珠光泽。根窠红活者吉。
如珠∶不渴泻闷烦者,不必服药。微渴微痒不泻者不妨,亦不须服药。
根活∶若一齐并出稠密灰白色,顶陷烦躁渴泻者,急宜治之。
疮已饱满如脓窠将收,渐至苍蜡色,有等无脓有黄白色。自放标一日为始,至七日收靥,至十日收完,此为正病。有迁延八九日方靥,至十四五日方完亦有之。但不泻渴闷乱,其疮饱满无陷,手按之坚硬皆好。将收时渐退红肿或疮中收靥,觉有黄蜡色,或外面先靥根下皱皮。男从面收至头背,女从面收至胸腹,收后离肉不粘易脱俱好。有微渴痒痛,有身收完足收迟亦不妨,身微热不能食者亦有之,只怕疮嫩易破,闷乱痒塌者凶。
靥后余症疮疹收靥之后,预宜调理。就有出外,不避风寒,不节饮食,偏无病者,莫非胃物理壮,亦宜仔细。病初痊,脏腑初安,脾胃尚弱,动止饮食过度复病,喘咳腹胀必凶。又血气尚弱,动止太早,病复皆凶。况肌肉娇嫩,冒风易得感寒,头痛身热,则难治矣。
腹胀气促根窠不赤之症陈文宿先生云∶痘疮已出未愈之间,或泻渴腹胀气促,其疮不光泽,不起发,根窠不红,谓之表虚也。先与十一味木香散,以和五脏之气,后与十二味异功散送七味肉豆蔻丸,以助脏腑之气。窃谓痘疮既出,不光泽,不起发,不红活,或泄泻作渴,或肚腹作胀,或气促作喘,寒战切牙,或手足指冷,肢体挛缩,作渴饮汤,阳气亏损,内虚寒而外假热也,用十二味异功散。若作渴饮汤,手足不冷者,脾胃虚弱也,用五味异功散。凡痘疮先出不如式,后出而红活,或成片,色赤而秽气者俱无妨。
一小儿出痘,四日腹胀泻渴,脾胃虚寒也,用十二味异功散一剂,又用参 内托散,贯脓靥而忽寒热切牙,此脓贯而阳气亏损也,用参附汤、独参汤而愈。
一小儿痘,四日腹胀泻渴,气促体倦,此脾气虚也,用人参白术散加木香煎送四神丸一服,诸症顿止。但脓迟作渴,此表里血气俱虚,用参 四圣散、大补汤而愈。
一小儿痘疮作渴腹胀,小便不利,此邪气壅滞也,用木通芍药汤一剂,诸症稍愈;用参 四圣散,其浆渐贯,用参 内托散,结靥而愈。
一小儿痘疮将愈,腹胀,手足或冷或热,此阳气虚寒也,先用十二味异功散,手足不冷,此阳气渐复也,乃用五味异功散加木香而愈。
一小儿痘疮,大便利而小便秘,腹胀作喘,手足并冷,此脾气虚也,先用葶苈、木香一剂,又用五味异功散加木香二剂而愈。后腹胀不食,口角流涎,仍用五味异功散而痊。
一小儿痘疮将愈,忽腹胀泄泻,侵晨为甚,饮食不化,余谓脾胃虚弱,朝用人参白术散,夕用二神丸而泻止;又用参 内托散兼托里散而靥。
一小儿痘疮腹胀泄泻,饮食不化,此脾肾气虚,用人参白术散、豆蔻丸而愈。
参 内托散 治里虚发痒,疮不溃,倒靥。
人参 黄 (炒) 当归 川芎 浓朴(姜制) 防风(各五分) 桔梗 白芷 官桂(各三分) 紫草(五分)木香 甘草(各三分)上入糯米一撮,水煎量服之。寒战切牙,饮水泻渴,亦宜服之。
参 四圣散 治痘疮已出六七日,不能长,不生脓,或痒塌。
当归 芍药(炒) 黄 川芎(各五分) 白术 茯苓 紫草(如无,红花代之) 木通 防风(各三分) 糯米(二百粒)上水煎,母同服。
葶苈木香散 治大便自利,小便涩滞,喘嗽腹胀,不能食。多服为妙。
猪苓 泽泻 茯苓 白术 官桂(各五分) 滑石(二钱) 葶苈 木通 木香 甘草(各五分)上水煎,量大小服之。
木通芍药汤 治痘疮作渴腹胀,小便不利。
木通 芍药 白术(各五分) 川芎 陈皮 干葛(各三分) 甘草(二分)上水煎服。
十全大补汤当归 川芎 白芍药(炒) 熟地黄 人参 白术 白茯苓 甘草(炒) 黄 (炒) 官桂(各等分)上水煎,量儿大小服。
参附汤 治痘疹阳气虚寒,切牙寒战,手足并冷,或吐泻不食,饮沸汤不知热。用独参汤加好真附炮如法者,每剂先加一钱,未应多加之,更不应,加至四五钱,或等分亦不妨。但用之以运其阳气。如已脱者不治。
独参汤 治阳气虚弱,痘疮不起发,不红活,或脓清不满,或结痂迟缓,或痘痕色白,或嫩软不固,或脓水不干,或时作痒,或畏风寒。用好人参一两、生姜五片、大枣五枚,水二钟,煎八分,徐徐温服。婴儿乳母亦服。
胡荽酒用胡荽一把,以好酒二钟煎一两沸,令乳母含喷儿遍儿头面,并房中须烧胡荽香,能辟除秽气,使痘疹出快。若痘疹已出而饮食少思,宜用枣子燃炙,儿闻枣香尤能开胃、进饮食、解毒瓦斯。若因饮食停滞,未及消导者,不宜用。
托里消毒散托里散(二方见痘痈)七味白术散(即人参白术散,方见痘疮属阴属阳)十一味木香散十二味异功散(二方见痘灰白色)五味异功散(方见痘寒战切牙)肉豆蔻二神丸四神丸(三方见泻渴切牙)
目录:卷十七
篇名:发热口渴烦躁不止之症
属性:陈文宿先生云∶疮疹始出一日至十日,浑身壮热,大便黄稠,是表里俱实,其疮必光泽起发,必肥满,必易靥,而不致损伤也。又云∶痘疮发热口渴,烦躁不止者,切不可与冷水、蜂蜜、柿子、西瓜等生物,及清凉饮、清毒散等药,恐内损脾胃,以致腹胀喘满,寒战切牙则难治。窃谓前症若二便自调,饮食温和,口渴饮汤,手足不热,是为虚热,不可食生冷之物。若二便秘结,饮食喜冷,口渴饮水,手足并热,是为实热,可与冷水饮之。凡痘出而热未止者,既出尽则热自止。
一小儿腹胀发热,密而根颗不明,色不红活,浆不满,先君谓脾气虚而毒未尽也,用参 四圣散,痘果复出,热止,红活分明,又用参 内托散而靥。
一小儿腹胀作渴,发热成片,先君谓脾气虚弱,痘毒未尽,用参 四圣散二剂,先出者贯浆,后出者秽气而愈。
一小儿痘腹胀二便自利,手足并冷,先君云脾胃虚寒。用十二味异功散一服,又用五味异功散加木香二剂,却去木香,又一服而痊。
一小儿痘疮发热作渴,此痘出未尽,脾胃虚而热也,用人参麦门冬散一剂,痘复出而热渴止,用人参白术散而饮食进,用参 四圣散而浆溃,用托里散而疮靥。
一小儿痘腹胀足冷,内热作渴,此胃气虚而津液不足也,余先用五味异功散二剂,又用参 四圣散而脓贯,用人参白术散而靥。
一产妇出痘,寒战切牙,腹胀作渴,足冷身热,此脾胃内虚寒而外假热,先用十全大补汤加桂附四剂,乃去附易干姜又四剂,却用参 四圣散、五味异功散加归、 而靥。
一妊妇出痘发热,足冷腹胀,此脾胃虚弱而毒未发也,用紫草木香散,及用八珍散而贯脓,倍加参 ,又数剂而愈。
人参麦门冬散(一名麦门冬散) 治痘疮发渴。
麦门冬(一两) 人参 甘草 陈皮 白术 浓朴(姜制。各半两)上每服三钱,水煎量儿大小加减。
按∶前方若因热毒作渴宜用之。若因中气虚弱作渴,当用人参白术散。
紫草木香散 治痘疮里虚痒塌,黑陷发热。
紫草 茯苓 甘草 白术 木香 人参(各等分) 糯米上每服三钱,水煎。
清凉散(方见大便不通)人参白术散(方见发热属阴属阳)托里散(方见痘痈)十全大补汤(方见腹胀气促)十一味木香散十二味异功散(二方见痘灰白色)参 四圣散(方见腹胀气促)八珍汤(方见顶陷灰白色)
目录:卷十七
篇名:痘疮出迟属各经所主
属性:陈文宿先生云∶痘疮出不快,误言毒瓦斯壅盛,用药宣利解散,致脏腑受冷,荣卫涩滞,则血气不能充实,其疮不起发,不光泽,不充满,不结实,不能成痂,多致痒塌烦躁,喘渴而死。窃谓海藏云∶痘疮出不快,如身后出不快者,足太阳经也,用荆芥甘草防风汤。如身前出不快者,足阳明经也,用升麻葛根汤。身侧出不快者,足少阳经也,用防风芍药甘草汤。若便利调和而出不快者,热在表也,宜葛根汤微发之。又有上中下三部,先上部,次中部,又次下部,才出齐而自愈。又有作三次而出者。钱氏云∶三日不快不出,用消毒之药,仍不出,脉平静者本稀也,不必服药。大凡五六日间,当解毒补托,以尽发于表。七八日间毒瓦斯不能尽出,而反入于内,必用药驱出之。《痘疹方》云∶疮起迟而小便涩滞,咳嗽有痰,用仙圣散。出而不长,隐于肌肤,用人参透肌散。色赤而出不快,用紫草透肌散。出而不匀,用升均汤。出而不长不贯,用参 四圣散。出而色不红活,用紫草快斑汤。出而小便赤涩,用紫草木通汤。出而浆不回,用参内托散。若色赤而兼痒者,属血虚有热,用四物、牡丹皮。色白而兼痒者,属气虚有热,用五味异功散加当归、木香。若发热大便秘者,用犀角消毒散。发热大便调和者,用人参麦门冬饮。寒战渴泻,饮沸汤口不知热,用十二味异功散。作渴饮冰雪,口不知寒,用四顺饮、地黄丸。手足不冷,饮汤温和者,用五味异功散,或托里散。
一小儿发热痘出身凉,根颗红活。余谓表里血气皆实,而不用药,后果然。凡三四日前先发热而痘出,或热一次,凉一次而痘出者,毒势轻也,皆不必用药。其血气实而托里,血气虚而宣毒者,多致有误。
一小儿痘出不快,色次红活,此血气虚弱,用参 四圣散,出而色赤,再剂,色红活起发,又用透肌散而靥。
一小儿第九日痘将靥而热不止,脉滑而数,皆为不治,先君谓痘未尽耳,非败症。遂用快 汤一剂,果出一番,至十七日而痂落。
一男子发热咳嗽,嚏喷面燥,腮颊目胞皆赤,遍身赤 ,余谓此心脏痘疹之状也。彼因疑惑而未用药饵,旬余赤皆为脓 ,且红活起发,余谓痘疹明矣,既红活起发,不必服药。至十七日大便下脓血,疮痂而痊。
紫草透肌散 治痘疮色赤不快或痒塌。
紫草 蝉蜕 木通 芍药 甘草(炙,各等分)上每服三钱,水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