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透肌散 治痘疮虚而有热,虽能出快而不齐整,隐于肌肤间者。
人参 紫草(如无,红花代之) 白术 茯苓 当归 芍药 木通 蝉腿 甘草 糯米(各等分)上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半盏,徐徐服。
紫草木通散 治痘疹出不快,小便赤涩。
紫草 木通 人参 茯苓 糯米(各等分) 甘草(减半)上每服二钱,水煎。
防风芍药甘草汤防风 芍药 甘草上每服一二钱,水煎。
荆芥甘草防风汤荆芥 甘草 防风(各等分)上每服一钱,水煎。
升均汤 治痘疮已出不均,或吐泻热渴。
升麻 干葛 芍药 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紫草茸(如无,红花代之)上每服三五钱,姜水煎,量服之。
四物汤 治痘疮血虚发热,或烦躁不寐,作痒色赤。
当归 熟地黄(各二钱) 芍药(炒) 川芎(各一钱)上水煎服。
仙圣散 治痘出不快,小便赤涩,咳嗽有痰。
紫草 枳壳 黄 甘草 木通(各等分)上每服二钱,水煎。
十二味异功散(方见痘灰白色)葛根汤参 内托散(二方见腹胀气促)升麻葛根汤(方见水痘麻痘)紫草快 汤(方见大便不通)四物汤(方见痘疮出迟)人参麦门冬散(方见前)参 四圣散(方见腹胀气促)五味异功散(方见寒战切牙)犀角消毒散(方见发 )清凉散(方见大便不通)地黄丸(方见痘疮发热属阴属阳)
目录:卷十七
篇名:泄泻切牙作渴之症
属性:陈文秀先生云∶痘疮泻水谷,或白色、或淡黄者,宜服十一味木香散,送肉豆蔻丸。若泻多津液内耗,血气不荣,其疮虽起发,亦不能结靥。如身温腹胀,切牙喘渴者难治,缘津液枯耗,而饮水不止,荡散真气,故多死也,速与十一味木香散救之,如不愈,急用十二味异功散。窃谓豆蔻丸治阳气虚寒滑泻之涩剂。盖肾主大便,若因肾气不固而致前症者,宜用十一味木香散,或六君子汤送四神丸。若欲泻不泻,脾气虚而下陷也,用补中益气汤加肉豆蔻。饮食不化,手足并冷,脾气虚寒也,用四君子汤加附子。
一小儿出痘泄泻,腹胀烦渴,饮沸汤而不知热,先君谓阳气虚寒,用十一味木香散二剂,泄泻顿止,饮汤嫌热,此阳气复也,乃用六君、干姜、木香、归、 而靥。
一小儿痘疮愈后泄泻,饮食不化,此脾肾气虚,用六君、补骨脂、肉豆蔻,泻止,用参 四圣散,接补元气而痊。
一小儿发热饮冷,唇舌皱烈,泻粪秽臭。先君以为内蕴,用前胡枳壳散一剂稍愈;又用竹叶石膏汤加漏芦,乳母服之,其儿顿安。
一小儿痘后作泻久不愈,而肌体骨立,此脾肾虚弱也,用二神丸、五味异功散渐愈,因停食吞酸作泻,肚腹重坠,此脾气下陷也,先用补中益气汤为主,佐以五味异功散渐愈;又用参 四圣散、托里散,治其疮而痊。
一小儿出痘,发热燥渴,色黯出血,足热腰痛,此脾肾虚热,用圣济犀角地黄汤一剂,却用地黄丸料数剂而贯,又用参 内托散而痊。
一小儿痘疮将愈,侵晨泄泻,饮食不化,余以为肾泻,朝用补中益气汤,夕用二神丸而愈。
四神丸 治脾肾虚弱,大便不化,饮食不思,或泄泻腹疼等症。
肉豆蔻(二两) 补骨脂(四两) 五味子(二两) 吴茱萸(浸炒,一两)上为末,用水一钟,生姜八两,红枣一百枚,煮熟取枣肉,丸小豆大。每服二三十丸,食前白汤下。去五味子、吴茱萸,名二神丸。
二神丸 治疮疡因脾肾阴虚泄泻。
补骨脂(四两) 肉豆蔻(二两生用)上为末,用红枣四十九枚,生姜四两,水一钟,煮干取枣肉,丸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白滚汤下。
肉豆蔻丸 治泻水谷,或白或淡黄不能止者。
木香 缩砂仁(各二钱) 白龙骨( ) 诃子肉(半两) 赤石脂(七钱半) 枯白矾(七钱半) 肉豆蔻(半两)上为末,糊丸黍米大。一周岁每服三五十丸,三岁儿服百丸,米饮下。泻甚者煎木香散或异功散送下。
竹叶石膏汤 治痘疮胸中烦热,小便赤涩,口干作渴,兼有赤 者,亦宜服犀角散。(方见顶陷心烦)七味白术散 即人参白术散,方见后)六君子汤四君子汤十一味木香散十二味异功散(四方见痘灰白色)托里散(方见痘痈)五味异功散(方见寒战切牙)前胡枳壳散(方见涕唾稠粘)
目录:卷十七
篇名:痘疮发热属阴属阳之异
属性:陈文宿先生云∶痘疮之症,有阳盛阴虚,有阴盛阳虚。阳盛者饮冰雪而不知寒;阴盛者饮沸汤而不知热。阳盛则补阴,用木香散加丁香、官桂;阴盛则补阳,用异功散加木香、当归。窃谓∶经云大寒而甚,热之不热,是无火也,当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大热而甚,寒之不寒,是无水也,当壮水之主以镇阳光。若前症发热作渴,手足并冷,大便自利,喜饮热汤,此阴盛也,宜用十二味异功散、八味丸。若发热作渴,大便秘结,手足并热,喜饮冷水,此阳盛也,宜用四顺散、六味丸。若烦热作渴,面赤睛白,此为肾经虚热,宜用地黄丸之类,治之及时,亦有生者。京师小儿出痘或作渴,喜饮冷水者,恣与饮之,再不服药,如期而愈,亦无痘毒之患。盖北方人卧火炕,饮烧酒,有热与水相构而然也。小儿面色目睛多白者,乃禀肾气虚也,出痘必作渴,用地黄丸煎与恣饮,多有生者。
一小儿痘寒战切牙,泻渴腹胀,手足并冷,时当仲夏,饮沸汤而不知热,此脾胃虚寒之热也,先用十二味异功散一剂顿安,又用六君、附子一剂,后用五味异功散而愈。
一男子出痘,色紫作渴饮水,腰痛足热耳聋,此禀肾气不足,用加减八味丸料煎与恣饮,热渴顿止,佐以补中益气汤加五味子、麦门冬,滋其化源而愈。
一小儿十四岁,出痘色黯,两足及腰热痛,便秘咽干、口渴引饮,先君谓禀肾不足,用加减八味丸料作大剂,煎与恣饮,至二斤,诸症悉退,又佐以益气汤及八珍汤,各十余剂而痊。
一小儿痘疮发热作渴,腹胀寒战切牙,饮冰雪而不知寒,悉似火症,但两足并冷,此阳气虚寒也,先用十二味异功散一剂,随用五味异功散加姜、桂渐愈,乃去桂,又二剂而痊。
六味地黄丸 治肾虚痘疮发热作渴等症。
熟地黄(八两杵膏) 干山药 山茱萸(肉,各四两) 泽泻 白茯苓 牡丹皮(各三两)上为末,入地黄膏量加米糊丸如小豆大,煎服尤好。
七味白术散(一名人参白术散) 治胃气虚弱,或因克伐,或因吐泻,口干作渴,饮食少思。如饮冷者去木香。
藿香 白术 木香 白茯苓 甘草(炒) 人参 干葛上每服五钱,水煎,徐徐服。
八珍汤十一味木香散十二味异功散(三方见痘灰白色)补中益气汤五味异功散(二方见寒战切牙)加减八味丸(即六味地黄丸加五味子、肉桂)清凉饮(方见大便不通)
目录:卷十七
篇名:痘疮大便不通之症
属性:陈文宿先生云∶痘疹四五日不大便,以肥猪 白水煮熟,切豆大五七块与食之,滋润脏腑,疮痂易落,切不可妄投宣利之药,恐真气内虚,疮毒入里。如六七日身壮热不大便,其脉紧盛,与三味消毒饮微利之。窃谓∶前症若毒在肌肉而未能尽发,脉浮而紧者,最宜此药疏解其毒。若脉沉而紧者,宜用前胡枳壳散疏通毒瓦斯,以绝其源。若口舌咽喉肿痛,疮毒甚也,用射干鼠粘子汤。若大便既通,作渴饮汤,脾胃气虚也,用人参白术散。凡燥粪在直肠不能下者,宜用猪胆汁导之,忌用疏利之剂,恐复伤胃气,则疮未出者不能发出,已出者不能贯靥。大抵分辨虚实,当以手足冷热,或饮水饮汤验之。
一小儿大便不通,痘赤作痛,发热作渴,手足并热,此余毒内作,用前胡枳壳散一剂,大便随通,诸症顿退;又与六味活血散而愈。
一小儿痘疮发热作渴, 赤胀痛,大便秘结,此热毒在内,先用清凉饮一剂,诸症稍退;又用鼠粘子汤一剂,诸症全退;再用紫草快 汤而贯脓,更用消毒饮而痘靥。
一小儿痘赤狂喘,大便不利,此胃经有热,先君治以犀角地黄汤芹莱汁而痊。
四顺清凉饮 治积热颊赤作渴,四肢惊掣,大便秘涩。
赤芍药 当归 甘草 大黄(各等分)上每服一钱,水煎。
按∶清凉饮乃苦甘疏泻内热之剂。若热毒在内,大便不通,表无他症,宜用之。连翘饮乃苦寒发表内疏之剂,若表里实热,烦渴饮冷,大便不通,小便秘结者宜用之,不可过剂。恐妄发则成 烂,妄下则成虚脱也。
消毒饮荆芥(二钱) 防风 牛蒡子(各一钱五分) 甘草(一钱)上水煎,量服之。
射干鼠粘子汤(方见痘咽痛)三味消毒饮人参白术散(二方见靥发热)前胡枳壳散(方见涕唾稠粘)六味活血散(方见痘痈)紫草快 汤清凉饮消毒饮(三方见大便不通)犀角地黄汤(方见顶陷心烦)
目录:卷十七
篇名:欲靥不靥欲落不落之症
属性:陈文宿先生云∶痘疮自始出至十三日当忌外人。恐有卒暴风寒秽恶或狐臭之气触之,父母仍忌房事。若痘欲靥不靥,其痂欲落不落,若腹胀烦躁,忌食水蜜生冷之物,若食之,转渴而死,急与木香散救之。如身热烦渴者,宜服人参麦门冬散。身热大渴,人参白术散,如不愈,仍服木香散。窃谓前症乃脾胃气虚,津液不足所致,非实热为患也。如身热烦躁,手足发热,脾胃有热也,用人参麦门冬散。身热作渴,手足微冷者,脾胃气虚也,用人参白术散。腹胀泄泻,或寒战切牙,脾胃虚寒也,用十一味木香散。泄泻气促,手足并冷,脾气脱陷也,用十二味异功散。凡疮结痂作靥,皆由元气充实而内融也。若审见虚弱,便与滋补,血气无亏,可保终吉。若见不靥而投补剂,恐不及而误矣。
一小儿十二岁,出痘不靥,腹胀泄泻不食,手足并冷。先君谓脾气虚寒。用十一味木香散一剂,诸症顿愈,再剂不时索食,但恶寒,此脾气犹虚也,用五味异功散加木香及六君子汤,而诸症愈;又用参 内托散而痂脱。
一男子三十岁,遍身发热作痛,有赤颗旬余,始知为痘,用参 四圣散、托里散各四剂,欲靥不靥,用十全大补汤数剂而痂脱。
一妊妇出痘月余,欲靥不靥,面赤晡热,此肝脾血虚而有热也,先用加味逍遥散热退,又用八珍、牡丹皮而热止。
但气血皆虚,用十全大补汤而痂脱。
一小儿出痘,贯脓不靥,症如实热,余谓血气虚甚之假热也,用十全大补汤数剂渐愈,忽又恶寒,余又曰此邪气退而真气遂见虚象也,仍用前药内参、 各五钱,数剂而愈。
十全大补汤 治禀赋不足,寒热自汗,食少体瘦,发热作渴,头痛眩晕。(方见气促)逍遥散(即加味逍遥散去牡丹皮、山栀) 治乳母肝脾有热,致痘疮欲靥不靥,欲落不落。
当归 甘草(炙) 芍药(酒炒) 茯苓 白术(炒) 柴胡(各一钱)上水煎,母子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