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76300000004

第4章 神灵崇拜心理

人类的信仰不仅产生于客观存在的大自然的成物象,同时也来源于人类自身通过直接的感官接触后所引起的多种联想。这些联想所形成的虚幻的事物,在远古的观念中形成幻想物,并对它表示崇拜。在中国典籍《山海经·北山经》中记载着一个著名的“精卫填海”的神话:

发鸠之山,其上多拓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讠交。是炎帝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游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女娃被东海吞噬了,在强寺的异已力量面前,她是一个弱者、失败者。但她被东海吞噬后,却化为精卫,以自己弱小的力量贞强大的东海抗争,以自己不懈的努力去战胜强者。“精卫填海”的神话透露出人在自然力的面前虽然是弱者,但只要勇于同大自然抗争。就会变为一个强者,会转化为神。从人(女娃),到神(精卫),一类新的神(人化的神)诞生了。他们不再是人类的异已力量,而是人类自身的升华,以他们特有的超人的力量去与自然力搏斗。

从“精卫填海”的神话故事中可以得到这样的启发:由于原始人类对各个自然现象的联系缺乏系统的认识,再加之当时还没有阶级的划分,统治和被统治的社会关系还没有产生,就表现为各种神灵的作用,而且各个神灵都带个别性质,各种神灵还没有划分为统治地位的神和被统治地位的神,也没有形成什么神灵系统。原始先民对每一个别神灵的崇拜,实际上就是对某一种自然力的直接崇拜。因此,先民们头脑中所想象出来的神灵的作用,也只限于某一自然力所表现的范围之内。如先民们所崇拜的风神实际上就是崇拜风力。此时的神灵崇拜还处于“原始神灵”时期,即社会条件还不够成熟。而当社会条件成熟之后,神灵崇拜也就成熟起来,特别是当阶级产生之后,神灵之所以在一个时期显得特别强大,是因为人在自己别无选择时选择了它。

神灵崇拜的心理功能及心理历程

神灵崇拜心理历程

天空中为什么会有日月星辰?大地上为什么会有山川湖泊?天为什么能落雨落雪、冷暖交替?地上的植物为什么能春季开花、秋季结实?风云雷电是怎么回事?白天黑夜为什么不断交替?人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天地给人生存的物资,又为什么给人以灾难?这些在现代人来说都是再明白不过的问题,在远古则是再困惑不解的问题。茫茫宇宙,斗转星移。先民经过一代又一代的思索,终于找到了答案,这个答案就是神和灵魂。

当我们的祖先将这些原本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归结于神,用这样一种单纯、幼稚的原始思维方式审视、解释自己所能看到的一切的时候,一个个被想象出来的奇形怪状的神,也就伴随着他们对宇宙万物的解释而诞生了。一些被先民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智力水平想象创造出来的神,在各自所具有的领域里发挥着威力和作用。

自然神的权能是人赋予的,因此,权能的大小归根结底取决于人对自身权能的认识。随着人类控制自然权能的扩大,与此同时,一些对人们具有巨大经济意义而又经常给人们带来好处的自然精灵,如山林河海土地谷物等精灵,便被赋予祖宗神的社会属性,尊为可以保护和思养自己的具有更大神力的自然“神灵”,从而经常祭祀祈祷,以求得福。而一些对人们生产经常带来灾难的神灵,如狂风、干旱、毒蛇、恶兽等精灵,则被人们视为与自己为敌专做恶事的“妖魔鬼怪”。这样,随着对自然精灵社会化、伦理化的结果,便出现了“神灵”和“魔怪”。人们为了得福免祸,也适时进行祭祀和驱赶相结合的仪式活动。

“神灵”和“魔怪”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是人们对自然界加强控制的表现,是社会道德推及自然界的结果。而在实质上,“精灵”和“魔怪”二者并无截然的区别,有许多民族至令还神灵不分。如景颇族对于善恶的“神灵”和“魔鬼”就统称之为“拿”。“拿”是一种超自然力的总称,习惯上译为“鬼”。

不管是“神灵”还是“魔怪”,它们都具有独立自主、单独存在和自由活动的特性和特征,而且随着发展,这些“神灵”和“魔怪”越来越具有人化形象。

当最初的自然之迹出现在先民脑海中的时候,人作为天地之间的万物并列的一个存在,也同时在先民有脑海中产生了问号。问天问地,也要问自己:人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其中尤其困惑不解的是,人死后究竟哪里去?先民从“梦”中得到了答案。人在熟睡的时候能够看见自己如同醒着时一样所进行的活动,而且死了的人也时常在梦中出现,与活着的时候没有什么两样。于是人被一分为二——肉体和灵魂的观念产生了。这正如英国文化人类学家弗雷泽所说:“未开化的人在解释无生命的自然过程时以为是活人在自然现象之中或背后操作一样,他们也这样理解生命现象之中或背后操作一样,他们也这样理解生命现象本身。在他看来,一个动物活着并且行动,只是因为它身体里面有一个小人或小动物使得他行动。这个动物体内的小动物,人体内的小人,就是灵魂。正如动物或人的活动被解释为灵魂存在于体内一样,睡眠和死亡则被解释为灵魂离开了身体。睡眠或睡眠状态是灵魂暂时的离体,死亡则是永恒的离体。”

先民们凭借这种最单纯、最幼稚的思维,不但造出了神,而且造出了灵魂。

而对一些神灵的塑造,又无不表现出人为的痕迹。佛教始祖释迦牟尼在历史上确有其人,姓乔答摩,名悉达多。悉达多未成佛前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在今尼泊尔南部提罗拉科特附近)净饭王的太子。在他29岁时,因感于人生在世的各种苦难以及对现实的不满,便出家修道,35岁时,终于“觉悟”成佛,开始说法,奠定了佛教的基本教义。释迦牟尼原本不是神,只是一位参透了人生苦难的觉者,但当他创立佛教“涅般木”后,便开始被神化。于是,佛教徒出于对佛祖的崇拜,说他神通广大,威力无究,大智大慧,具有32相、80种好。而当释迦牟尼随着是佛教传入中国时,他已经是以神的身份出现了。汉民族崇拜佛教神灵,成佛的奢望少,更多的是一般崇信,主要动机是希望能够解脱自己的苦难。而佛教的神灵也不是以解人之厄、脱人之实的面目出现的。

我国东汉时兴起的道教,其神灵创造就更有一些曲折之处。在开始时道教收纳了当时汉民族所崇拜的各类鬼神,开始构造自己的鬼神体系。最初,是把生活在春秋时期的道家创始人老子拉来,让他作了道教的教主,并把他奉为最高神。可是,道教在自己的发展以及与佛教的对抗中,越来越感到用老子做本教崇拜的最高神,在教理上有许多事情说不清楚。于是一些道教理论家就开始思考这个课题。其中早在东晋,道士葛洪就已经把老子抛在一边,重新塑造道教的最高神:当天地像个大鸡蛋、日月星辰还没有的时候,大鸡蛋中孕育出的盘古真人,盘古真人自号“元始天王”。天地开辟后,元始天王在大地的石涧积血之中忽然生出的太元玉女,后曰:“太元圣母”相遇后,与之“通气结精”,然后衍化出一系列道教之神来,这样一来,盘古真人即元始天王就成了道教的最高神。元始天王诞生后,很快被认同,又经过一百多年的编造初充,到南朝齐梁时期,陶弘景的《真灵位业图》就完成道神谱系。

中国是这样,国外也是这样。基督教的福音书把耶稣描绘成一个受苦受难的“基督”或“人子”,其实也是一种神化。基督的死具有为人赎罪的性质(相信借助自己的死难可以“赎罪”),亦即达成上帝和人之间的和解,甚至,“带走全世界的罪恶”。神学家们特别倾向于相信这一点,基督徒们也对此深信不疑。基督于是成为替人赎罪的受苦的“仆人”,他的救赎精神与真诚爱心于此彰显无遗,因而格外受到信徒们的崇拜。

神灵崇拜心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表明,神灵的产生和对神灵的崇拜是有其特定的作用的。即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人们囿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及思维能力的限制,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不能不选择了对神灵的崇拜,以求得对心灵的慰藉和对未来理想的一种表达。

神灵崇拜的心理功能

法国学者列维依布留尔在其《原始思维》一书中曾指出:“当个体开始清楚地意识到作为个人的自我,当个人开始清楚地把自己和他感到自己所属的那个集体区别开来,只是在这时候,自己以外的人和物才开始被区别开来,只是在这时候,自己以外的人和物才开始被人意识觉得是在活着的期间和死后都具有个体的精神或灵魂。”也就是说,在今天看来是异常荒谬的神灵崇拜心理,在历史的长河中,也曾有过其必然出现的心理功能。

对现实存在一种虚幻解释

当人们还处于无法解释自己周围所发生的一切时,总是有一种心理欲望:要知道和了解周围这些无法认识的自然现象,及人本身的生与死究竟是怎么回事。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及人们认识这些现象的思维能力都不可能达到对其作出正确的解释。作为当时人们想知道答案的欲望心理来说,只想满足有种解释和答案,以平息自己心中的疑团。对这种自然现象和人本身的种种活动给人神灵化的解释,产生神灵崇拜心理,就主要是起源于异已力量对人的压迫以及人企图以幻想的力量解脱或战胜这种压迫的深刻矛盾。这是一种观念上的折射与投影。原始人控制自然的力量低下,在力不从心的情况下,常常精神性地寄托于依赖并需要控制的对象。为了使这些对象遂人心愿,使幻想人的、尤其是先人的力量可以无形地作用于对象,帮助人们控制和克服它们对于人的异已性,以便在遇到困难时向神灵祈祷。因此说对现实存在的虚幻解释,对这些解释在现在看来是何等荒谬,在当时来说,却为人们解开身边及自身的疑团起到一种积极的作用,即满足了人们解脱疑团困扰的欲望心理。但这种解释自然是一种错误的,甚至是歪曲和颠倒的解释,就自然会出现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同时也会为人类带来新的苦恼和困惑。于是人们就又对自己设置的心理障碍展开斗争,重新对身边及自身的现象进行新的解释。人类就是这样在满足、不满的矛盾运动中前进。

整个过去和现在的财富,过去总有某种真实的东西。它总是已经发展起来的共同认识的另一个方面。现实真理是所有这些东西的总和。神灵崇拜心理曾经有过的辉煌早已过去,如果现代人还崇拜神灵,那就不是科学上的无知,就是仅取其形式,而作为自身心理失衡的一种调节方式了。

心理思维能力的进化

在中国古籍《山海经·海外北经》中记载着一则神话传说:钟山下住着一位名烛阴的神,它睁眼看的时候,世界就成为白天;闭眼睡的时候,世界就成为黑天;它吹一口,大地就会变作寒冷的冬天才,呼一口气,大地就会变作炎热的夏天。烛阴神不吃,不喝,不呼吸,一旦呼吸,它的在人间就会化为长风。它长相也很特别,身高千里,人面,蛇身浑身上下都是赤色。

这则神话中对烛阴神的崇拜心理无疑是对自然现象的一种解释,虽然从这种解释中不难看出天真性,但却反映出原始人思维的进展。而且,这种神灵崇拜心理是早期人类原始思维共有的一种特征。如印度神话中有这个传说:最初,世界只有水,水以外无他物,水产生了一个金蛋,蛋又成一人,是为拍拉甲拍底,实为诸神之祖,这则神话传说同样反映了神灵崇拜心理是人类思维的进步。其进步的意义就在于满足了人类先祖对当时世界的一种解释。

神灵崇拜可以抚慰人类的心理

神灵崇拜心理强化了人类应付人生问题的能力。在遭逢苦难、焦虑的危机之时,对神灵的崇拜可以抚慰人类的心灵,给予安全感和生命意义。它能把人引向解脱的苦难的境地,到达虚幻的幸福彼岸。

心理慰藉,他称为“幻想补偿功能”。从广义上讲,任何一种有助于排解人的消极体验和克服内心冲突的影响,都可以称之为“安慰”,而神灵崇拜的特殊性在于,使人们接受神灵观念,把面对的矛盾冲突转移到现实生活之外,以期得到神灵的救助,从而摆脱困扰,使心灵得到安慰。

以科学唯物论观点来看,神灵崇拜的心理慰籍功能纯属于子虚乌有,似乎是骗人的,是一种封建迷信观点。但是,如果历史地看待这个问题,并单纯地从心理学观点出发,是有其一定道理的。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由于产生国发展水平低下,人们无论是对来自自然方面,还是来自社会方面的种种矛盾和冲突,就个人力量来讲,本无力从根本上来解决的。如果面对种种矛盾和冲突无力解决,被矛盾和冲突整天困扰,内心长斯处于一种失衡的状态中,就会滋发心理疾病和生理疾病。也正是主了避免这中消极被动的局面。所以人们读《圣经》、吃斋念佛,大都是基于这样一种需要。

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多数人对神灵的崇拜早已是名存实亡,早已将其作为情绪转移的一种心理保健形成了。不过是选择神灵崇拜来作为一种排解和渲泄内心焦虑和恐惧的一种方式,而不真的崇拜神灵。但是,当人们使用这种方式时,一般来说是进行崇拜仪式时,又十分地投入,似乎并未意识到自己是在选择一种方式来排解和渲泄自己心中的忧愁和烦躁,而真的是进入了一种所谓的境界之中。前苏联心理学家乌格里维奇曾引述了五旬节派一个社团举行礼拜时的一段记录:

一位好女诚挚感人的说道:“主啊,保佑我吧!保佑我键康!主啊,你教给我怎样才能摆脱尘世的空虚吧!我是有罪的人,我是有罪的人,主啊!我做了尘世无谓的劳作,而忘记了走你的路!主啊,宽恕我吧!你教训我吧!”妇女哭泣着,她的声音在颤抖:“主阿,免我永远不再受痛苦吧!请允许我到你身边去吧!”妇女跪下了,全体祈祷者也都跪下来。“主啊,让我们去吧!主啊,救救我们吧,主啊,按你的意志办吧!阿们!”

这就是人们自我心理调节假以神灵崇拜的场面。这是一种以象征的手法,完成焦虑和优愁的渲泄及化解,从而使心理得到宽慰和解脱的实际场面。在人类历史那漫长苦难岁月中,人们就是借助这种周期性举行的崇拜仪式,将平素积累起来的消极情绪体验,以极其特殊的方式化解,从而使内心变得安定和纯净。

现代人排忧解难,化解内心失衡状态的方式是很多的,大可不必用神灵崇拜的方式。但是,作为神灵崇拜长期存在的事实来说,神灵崇拜心理在排解和渲泄人们的忧愁方面,确实有过其相对积极、实在的作用。

神灵崇拜、鬼灵崇拜、精灵崇拜

人类的信仰不仅产生于客观存在的大自然界的万物万象,同时也源于人类自身通过直接的的感官接触后所引起的多种联想。这些联想所形成的虚幻事物,在远古的观念中形成了幻想物,并对它表示崇拜,这就是从原始思维发展下来的“万物有灵”的神灵崇拜、精灵崇拜、鬼灵崇拜,和与之相关的神幻体的灵物崇拜。这里所崇拜的各种灵魂,是由感官不可直接感觉到的幻景物。

神灵崇拜

中国民间信仰自很古的年代就从自然崇拜中幻想出许多神灵事物加以膜拜。这些神灵有的附着于一定的事物,有的则专司一定的职责,有的却凌驾于天地万物之上,为众神的家长神,有的却被放置在冥想虚幻的世界中统治神;有的性善,有的性恶,有的时善时恶,变化无常;有的是大神,有的是小神,他们中的大多数又彼此不相干,成为并无隶属关系或不联系的多神,神灵无处不有,无时不在。其中有的甚至是抽象神,几乎与具体事物无直接关联。中国民间信仰和崇拜的幻想神灵,其数量之众多和神格神性之复杂,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是非常冲突出的。

创世神崇拜

中国民间信仰的自然崇拜在发展了万物有灵观念后,各民族不约而同地先后产生了开创世界的神灵。有的民族的创世神也“天”神复合,即“天神”就是创世大神,有的则有最初的创造天地的大神。例如阿昌族的天公,遮帕麻就即是天神,又是造天的神灵;地曰遮米麻既是大地之神,又是造地的神灵。在汉族古代典籍中则是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造人,都与宇宙开初这一奥秘有着神秘的联系。凡此类有关创造宇宙的经过幻想形成的最初大神,都属于创世神或创造神。这类大神在信仰习俗的发展中,有的转化成为偶像享有人间香火的供祭,大多数都只停留在创世神话与创世古歌中为各民族世代传诵。

守护神崇拜

中国民间从很久的年代就幻想出保护人们生产生活的种类神灵。尽管在民间信仰中对所有的大小神灵的崇拜都有祈求保佑的功利目的,但是,人们还是对其中专司保护职能的大神给予更特殊的崇敬和信奉。守护神又通称为保护神,最典型的有地区保护神、村寨保护神、山森保护神、狩猎保护神、牲畜保护神、家耕田保护神,以及晚期形成的城镇保护神,还有原始部落保护神的遗留等等。

祖神崇拜

在对于灵魂这种幻想物的崇拜中,祖灵崇拜在中国民间信仰生活中占据特殊重要的位置。以血缘世系为纽带的氏族,家族的发展和家族生命同期的更迭延续,使祖先观念与灵魂观念牢牢结合。使亡故的先人,一代一代以其祖宗在天之灵升入神位,成为氏族,家族延续的最可靠的保护神。祖灵崇拜源远流长,经过了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也各有不同。最久远的祖灵观念是人祖崇或氏族始祖神崇拜,这个过程十分漫长,其间还交叉着许多原始的图腾崇拜。到了典型的封建社会,中国儒家学说的社会观念、家族观念都以父系血缘世系为主体,建立了列祖列宗的根基。在家天下的社会背景下,祖先的位置高高在上,成为统治的权威势力。因此,祖灵就更加以其神秘的特征和奇异的超自然力,深深支配着民间。做为一家一户一族的大神,祖神崇拜有丰富的内容。

家神崇拜

家神,指的是除祖先神之外那些家宅保护神灵。这些神灵密切关联着每家每户的日常生活,关联着人们的饮食起居。其中最主要的神有灶神、门神、井神、仓神、床神、厕神等。

鬼灵崇拜

鬼灵信仰是中国民间信仰最早的也是最基本的信仰之一。它与祖灵信仰密切联系,早在公元前15世纪的殷代就十分盛行杀殉陪葬的习俗,可以证明当时就有人死后有鬼灵活动及鬼灵世界的观点。受佛教、道教有关地狱、冥府的说法影响,中国民间更加普遍信仰人死后灵魂进入冥界化为鬼灵,经受鬼司的裁判。事实上,中国民间的鬼观念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人死后灵魂为鬼。另一个是泛指万物精灵,即鬼怪山妖等。此外,在个别少数民族中,鬼的概念几乎包括所有的神灵,例如,景颇族认为万物有灵就有天鬼、地鬼、家鬼。在这里,祖先之魂是鬼的观念和全国各民族的鬼信仰完全一致。

精灵崇拜

和早期的鬼灵崇拜,祖灵崇拜密不分的就是精灵崇拜。这是一种把活人的生魂和死人的亡魂信仰推衍到自然万物都具有各自灵魂的信仰。绝大多数精灵都具有超自然的幻想成分,但几乎都有实体实物可以依附。像古代神话典籍《山海经》中的许多异禽怪兽,半人半兽鸟的外形及其超凡的本能,显然都是古人传涌的精灵。在民间精灵鬼怪很难严格区分,除死人之魂被视为鬼之外,许多兴灾作崇的鬼怪都应具精灵。

同类推荐
  • 执行的效力(马斯洛现代成功心理经典)

    执行的效力(马斯洛现代成功心理经典)

    开掘心理,发挥潜能,追求人生的最大成功和幸福,这就是全面推出这套书的主旨。
  • 让你看穿身边人的微表情心理学

    让你看穿身边人的微表情心理学

    人心叵测?人心隔肚皮?虽然“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但是人心并非是一处难以破解的禁区,读懂人心仍有规律可寻。这就是——看一个人的微表情!微表情与人的内心心理息息相通,心理上的一点风吹草动都可能通过微表情显示出来。人的表情比语言、行为显得更为真实。在稍瞬即逝的微表情里,往往隐藏着人真实的行为心理感受。微表情是了解一个人内心真实想法的最直接途径。
  • 心理暗示的力量

    心理暗示的力量

    心理暗示分为自我暗示和他人暗示,能对人产生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的影响。《心理暗示的力量》详细介绍了心理暗示产生的原因、其蕴涵的潜在能量,以及运用这种能力的技巧,能让读者真真切切地感悟到暗示的力量,从而掌握并运用这种力量,获得人生的成功。《心理暗示的力量》由牧之编著。
  • 生活中的行为心理学

    生活中的行为心理学

    《生活中的行为心理学》以大家常见的行为动作为例,用心理学的知识和思维模式解读各种情境下行为的心理含义,让你通过行为掌握对方的心理。
  • 性学三论与爱情心理学

    性学三论与爱情心理学

    在书中,弗洛伊德运用精神分析的研究方法,结合自己对病例的分析研究,在性的问题上得出了自己的一套系统学说。他在研究性的问题时,将其划分成性的对象、性的目的、性的表现方式等方面,由此道出了自己对性变态、幼儿性欲和青春期性欲的变化的独到看法,开辟了全新的性学研究领域。他还在书中就在校加强儿童的性知识、性观念的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此外,弗洛伊德还在书中就男性在爱情中选择对象的原则和性无能、处女的禁忌给予了鞭辟入里的心理学诠释。
热门推荐
  • 逆女嫡妃:腹黑世子请自重

    逆女嫡妃:腹黑世子请自重

    别人重生之后,都能过得安安稳稳,为什么只有她,总被人看穿鬼魂的本质?别人重活一回,人缘个顶个的好,为什么她重生之后,倒是更姥姥不疼舅舅不爱了?她本来没什么志气,就指望着报复渣男庶妹,为什么忽然就和皇家那群危险生物扯上了关系?除了嫡女的身份,她一无所有。且看嫡女在逆境之中不断奋进。
  • 唐朝地主爷

    唐朝地主爷

    徐清是一名理科生,发传单中暑晕过去,竟然穿越到了大唐初年,成为一个小小的府兵,跟着扫荡土匪立了军功,朝廷赏了土地钱粮,阔宅马车,还有两个小妞作仆人!正当徐清想腐败到底,安安心心当地主的时候,居然被李渊看上,当了守门大将,而这扇门居然是——玄武门!伴君如伴虎,从此徐清的现代知识被榨的一干二净,地主也越做越阔气......
  • 你的思路价值百万

    你的思路价值百万

    本书分为思路成就出路、做最好的自己、心态左右一切、学会为人处世、突破常规束缚、善于思考与发现、创新其实并不难、新思路打造成功、让你的思维作锻炼、人无自信不成功、给自己好的改变、逆境之中显英雄、做个受欢迎的人、好口才带来好人生14个部分,从心态、观念、环境、为人处世的方法以及口才交际等方面,对人们在人生定位、心态、思维模式、职业发展、人际关系、爱情婚姻、做人做事、能力培养、生活习惯等方面存在的重要问题进行剖析和解决,并针对思维定势这一难题进行突破,旨在帮助人们寻求发展与成功的正确思路。开启人生的成功之门。
  • 佛说善恶因果经

    佛说善恶因果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天才控卫

    天才控卫

    身体不好,速度不快,个头又矮。他不具备一个篮球运动员该有的基本素质。但他却有现役第一的投篮手感……他被称为上帝创造的投篮标本!然而,这只是一个开始。当戒指开始绽放光芒,我不是针对谁,我是说,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建了一个群,群号238492556,欢迎有兴趣的朋友一起来唠唠嗑。
  • 决胜人生(走向成功丛书)

    决胜人生(走向成功丛书)

    怎样走向成功?成功的要素有哪些?有理想的青少年朋友都会思考这样的问题。为此,我们组织编译了世界著名的成功学大师们的代表作,希望用大师们自己的成功灾例和经验,帮助青少年朋友塑造自己,一步步走向成功之路,成为人生的赢家。
  • 波斯王军传奇

    波斯王军传奇

    大唐宣宗年间。日已偏西,几匹快马驰骋在长安城内的朱雀大街上,马上骑手个个年轻英俊,神采飞扬。跑在前面的马上端坐着一个文雅的书生,到了十字街口,他勒住马缰,逡巡着回望身后男子,疑惑地问道:“十二郎,你说的地方就在这里么?”身后的年轻人骑着一匹神骏的白马,背负弹弓,身穿浅黄色轻麻衣,襟口随意敞开着,整个人看上去说不出的俊朗洒脱。他点点头,一指右手边:“李公子,我家在靖善坊,再走几步便到了。”李公子显然想打退堂鼓,但没容他开口,其余几骑快马也到了,少年们跳下马来,乱纷纷嚷道:“十二郎家的骏马美酒堪称长安二绝,我们今日怎么可以错过?”“不用说,进门先灌三大碗高昌葡萄酒!”
  • D之复合

    D之复合

    日本文学史上最经典的复仇大戏,悬疑宗师松本清张真正的巅峰之作,让您窥视人性中最复杂、最深沉、最可怕的一面。复仇注定是一场没有赢家的战争,在毁灭对手的同时,复仇者自身也会走上不归之路。我是潜匿在你身边的复仇鬼,为了让你偿还罪孽,不惜赌上自己的灵魂。我要让你在深不见底的恐惧泥潭中受尽折磨,在惶惶不可终日的噩梦中走向毁灭。我会为此付出代价,会在悔恨和无助中迷茫摇摆,会被罪恶缠身直至万劫不复。我深知这一切,但我仍然孤注一掷。来吧,让这场盛大的复仇剧上演,你我之间漫长的战争即将拉开帷幕……
  • 楼外谈红

    楼外谈红

    作为著名的小说家,李国文先生以独特的视角,将《红楼梦》中的人和事置于现实生活中,用现代人的视角进行解读,涉及政治体制、人情世故,甚至饮食文化、语言文化,内容广泛而有趣。对《红楼梦》的解读可谓鞭辟入里,独辟蹊径,读出了普通读者所没有看出来的内容,通过通俗幽默的语言,进行深刻的剖析,是一本有助于读者深入了解中国国民性、大众心理和多种文化常识的必读书。红楼是梦原非梦,李国文以作家犀利的视角,鞭辟入里,独辟蹊径,在现实世界里重新解读红楼梦,读出了新鲜的内容。
  • 我是天才

    我是天才

    “我”(小雨)是一个不爱说话,心里很有想法的七岁女孩,从小被单身的妈妈寄养在姥姥家里,受够了姥姥每日的唠叨,终于有一天妈妈再婚了,把我接出了乡村,来到城市里上学,继父出钱供“我”上学,在各种课外班中学习。“我”突然有一天什么也听不见了,戴上了助听器,成为了班里的异类。从此,故事也就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