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回答里面,既有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又有对自己生活坎坷经历的嘲讽,这样丰富的具有社会意义的内容与“塌鼻梁”这样一个具有丑的因素的自然生理特征结合在一一起,便产生了无法言喻的幽默感。
歪解幽默术作为一种幽默技巧,并不神秘,也不深奥,只要是出于表达情感的需要,只要是不那么死心眼地有一说一,有二说二,那么,在日常交际中,谁都可以采用它。
比如,有人问你:“你怎么越来越年轻了,用的什么美容霜?”你可以说:“我用的是不花钱的‘哈哈霜’。笑一笑,十年少嘛。”
象这样的幽默,我们不是一样可以制造出来吗?
变换词义幽默术
变换词义幽默术,就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把听众熟知的某词语的甲义转换成乙义。从而造成幽默的效果。这种幽默术在人际交往中运用广泛。
我国古代人就很懂得以变换词义产生幽默。宋代大理寺丞石延年幽默风趣。有一次他出巡报宁寺,马夫一时大意,没能管好马匹,让马受惊了。惊马咆哮乱跳,把石延年颠落在地。侍从慌忙上前把他扶起。
此时,马夫吓得面如土色,跪倒在地,等候责罚。旁边不少闲人也都围拢过来,想看看这位大学士如何惩办下属。四周寂静无声,气氛相当紧张。
只见石延年拍拍身上的尘土,微笑着对马夫说:“幸亏我是石学士,如果我是瓦学士,岂不是要摔得粉碎了吗?”一句话,说得大家哈哈大笑。
石延年这句话,既表示了他对下属的宽容与谅解,又缓和了当时紧张的气氛。在友善的笑声中,石延年即使马夫摆脱了困境,也使自己摆脱了窘境,豁达大度,仁厚可亲,深得民心。
细究这句话的幽默技巧,关键是把“石”的词义变换了:即从“姓氏”变到“物体”——石头。这种语义的随机变换,在听众心中形成鲜明的不协调。因为“石延年”的“石”是“姓氏”,听众十分清楚,“根深蒂固”,现在突然变成“石头”的“石”,则感到怪异、滑稽,因而引起众人的笑声。
使用变换词义幽默术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所变换的词一般应为较通俗的多义词,普通听众一听就能理解;二是未变换的词义应十分明确,要通过讲话时强诃句子的重音,放慢语速,适当解释等,给听众以明白清晰的印象,以便为后面的变换设置铺垫;三是变换后的词义应是该词的常用义项。一般不宜选用生僻难懂的义项,更不能任意杜撰。否则,听者对所变换的词义不理解,前后差异就难以产生,幽默感也孰难以形成了。
大词小用幽默术
所谓大词小用,就是与分辨语义轻重、范围大小而遣词捌词的情况恰恰相反。偏要运用一些语义分量重、语义范围大的词语来表达某些细小的、次要的事情,通过所用汤的本来意义与所述事物内涵之间的极太差异,造成一种词不符实、对比失调的关系,由此引出令人发笑的幽默来。例如:
某校一次年级老师会议上,最后一个议题是决定学生春游的具体时间和地点。老师们各说不一,意见纷纷。最后,年级组长提出了利用三天时间带领全年级学生同游青城出的建议,并很快达成“共识”。
在一片笑话欢声中,某老师正色且大声地说道:“组座,‘疾风知劲草,国难识忠臣’,我是坚决拥护你的,紧跟您寸步不离。头可断,血可流,到了山上也决不把您丢!”
一个普通得再普通不过的人,针对一件极小的事情,而面对说不上是“七品芝麻官”的年级组长,竟然说出了类似文革中“站队”的语言,且用上了只有对领袖才用的词语。这些“重大”的词语突然“屈尊”于这轻松、随和的语境里,显得极其不谐调,然而正是这种“大”与“小”,“重”与“轻”的言、境对比的失调,才创造出幽默的韵味,活跃了交际气氛。
将一些用于庄重场合的比较严肃的语言运用于表现“凡夫俗子”的日常生活中去,这是大词小用幽默术的根本技巧。
一语双关幽默术
一语双关幽默术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语句的同义、谐音关系或能容纳不同内涵的概念,有意识地具有双重意义,简言之为“话中有话”。表现得含蓄委婉,生动活泼,风趣诙谐,能给人以意外之感,又使人回味无穷。
人们在生产实践、社会斗争和科学研究中,为了保证思路的连续,所使用的概念必须统一,不能朦胧模糊,不能任意转移或偷换,否则,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不论是书面的还是口头的都无法深入进行下去。所以,人们为防止概念被偷换,都得一是一,二是二。不能是一,又是二。
然而,幽默却可以是一又是二,一语双关常常是用来转移概念的良好媒介。幽默可以超越通常的理性逻辑规范,它可以因概念转移而提高其价值,这一点与科学研究有着明显的不同。在科学论文中,为了防止概念转移,就要对基本概念下严密的定义,而在幽默思维中,就绝对不能用这种方法。为了便于概念转移,有幽默感的人专在那些界限比较模糊的概念上做手脚,以达到语意双关的效果。
双关幽默术的一个原则是两个意思均以互相不协调为准,两者的冲突性是次要的。
双关幽默术要达到的主要目的是把攻击锋芒掩盖起来,让对方在你表面上无锋芒的语义里,明白你真正的意图。
它的效果将使你的智慧、情感和人格得以升华,使你的社交、交谈立于不败之地。
在火车上,一个旅客的烟盒突然不见了。他硬要说是坐在旁边的一个旅客偷走的。可是,过一会儿,这个旅客从自己的包里找到了那只烟盒。于是他很不好意思地向临座的旅客道歉。
那位旅客冷静地回答:
“没有关系。看来,刚才我们俩都错了。”
这里“都错了”就产生了双重语义,第一层意思是刚才你错把我当小偷;第二层意思是刚才我错把你当君子。两层意思在暗中一换位置,就有了强烈的反差,显得耐人寻味。
双关幽默高度体现一个人的智慧和才能,有时也能助你摆脱所陷的困境。
机智游戏幽默术
机智游戏幽默术主要是诉诸理性智慧和感官的情感的结合,使人惊叹你的聪明才智,由于能产生许多特殊的意外,给人某种心理预期的失落,从而产生趣味性。
因此,游戏中智力的应用,不像严密的自然科学和抽象的哲学使人敬而远之,望而生畏。
人们产生趣味有三种:
一种叫做理趣,纯粹诉诸理性的。一个数学家可以觉得数学很有趣味,一个哲学家可以觉得康德那天书一样的哲学著作有趣味。理性趣味不是自发的,没有经过特殊训练的人,不能直接进人这个境界,因而是很不普及的。
第二种叫情趣,直接诉诸感官欣赏的,它的对象是文艺作品,如绘画、音乐、文学等等,都是通过感官通向感情的,由情而生趣。情趣有其自发性。不必经过特殊训练,所以,这种趣味是很普及的。
第三种即为理情之趣,是把理趣和情趣结合起来,既有理趣的必然性、严密性,又具有情趣的自由和虚幻。机智游戏就属于此类。
机智游戏幽默术就是利用智力游戏的原理和特点,不受理性局限,多加情感的虚幻和自由想象;不在于反应客观的理性之趣,而在于主观的情感自由之趣,从而产生幽默感。
由于机智游戏是智慧和情趣相结合的产物,人们在社交活动中能发挥出来,的确为人所欣赏,引起共鸣。
例如,有一次摄影工作会议上,到会的几十名代表中,女代表只有三人,于是,她们便成为大会瞩目的对象。会议结束时,有人提议请三位女士表演一个即兴节目,全场顿时响起热烈的掌声和欢笑声。
三位女士悄悄地商议了一会,不慌不忙地站起来说:“要我们表演节目可以,但是大家也要答应我们一个要求。”
“什么要求?”
“这是一种有趣的游戏,很简单,就是我们数一、二、三、大家就把手举起来。答应这个条件我们就表演。”
男士们一想这有什么关系,便异口同声地说:“可以,可以”。
三位女士便一齐数一、二、三。顿时,全场的代表都把手举了起来。
三位女士便说:“现在准备好了,记者先生,请你快来拍照”。
摄影记者不解地问:“拍什么哇?”
“拍一张《看谁的手最干净》。”
三位女士的所谓游戏,其智慧并不表现在游戏形式本身有什么高明之处,而在于那个丝毫不为人察觉的圈套的巧妙。开始大家真以为女士们要表演一个正儿八经的节目,因此心甘情愿地“上当”,使因有模式化了的心理期待落了空,幽默感顿时产生,把大家变成了幼儿园的小朋友。
引人就范幽默术
引人就范幽默术就是让自己的言行,有多种可能的含义,然后,诱导对方的注意力在一种含义上固定下来,即为对方所设的陷阱,使对方产生错觉,最后突然向另一种含义上转去,情境的对转,使对方突然产生期待的失落,从而产生了强烈的戏剧性效果。
要想使你的幽默有满意的效果,在抓住时机的同时,你要制造条件,创造气氛,这样你才能给你幽默的对象一个意想不到的结局,达到你的幽默目的。
引人就范幽默术很能体现一个人的高超智慧。
从前,有个客人去拜访朋友。两人一直谈话,到了该吃饭的时候了,主人也没有留客就餐的意思。
客人想:要是留我,我未必在这儿吃饭;既然不打算留我,我却偏要吃你一顿,而且要吃好的。他看见院子里主人家的鸡,就指着鸡说:“鸡这种家禽有七德,你听说过吗?”
主人说:
“我只听说过鸡有五德,一为文,其貌堂堂;二为武,脚爪坚利;三为勇,敢斗强敌;四为仁,保护同类;五为信,按时报晓。从没听说过七德呀。那两德是什么?”
客人说:“你若舍得,我就吃得。加上这两德(得)不就是七德了吗?”
这个客人的全部聪明就集中在把自己想吃鸡的意愿,通过谐音制造圈套,让主人愉快地发现自己上当。
纯调笑性幽默很难准确传达主人的正面的肯定的意图,特别是导致荒谬、将谬就谬、以谬制谬的幽默,都不能明确地表示他如何正面肯定,因为它是以后发制人为特点的。
引人就范幽默术不以后发制人见长,而以先发制人见长。
引人就范幽默术,比之任何其他形式的幽默方法都较简单。只要你能出奇制胜地把对方引入你的圈套,让对方不能有丝毫受骗的感受,而按正常的理性思维去推理,你就成功了。
戏谑幽默术
何谓戏谑幽默术,就是带有很强的攻击性,或表面攻击性强,其实无攻击性的幽默;越是亲近的人攻击性越强烈,越是疏远攻击性就要越弱。简言之,就是开的玩笑是带有机智、哲理的玩笑,目的是为增加你与对方的亲切感。
所以,戏谑幽默术人们在亲朋好友之间用得最多,对于陌生人,不管多么虚幻,都是很危险的,起码给他人以不礼貌之嫌。而在知心朋友问,由于彼此了解,心理有承受能力,他知道你对他不会有什么实际伤害,在你攻击他时,他所欣赏的是你的机智和幽默,攻击的结果自然是无伤大雅,皆太欢喜。
抗日战争胜利后,著名国画大师张大千要从上海返回四川老家。行前,他的学生糜耕云设宴为大师饯行,梅兰芳等社会名流出席了这次宴会。
宴会一开始,张大千便首先向京剧大师梅兰芳敬酒,说:
“梅先生,你是君子,我是小人,我先敬你一杯。”
梅兰芳不解其意,忙含笑问:“此作何解?”
大千先生笑着答道:“你是君子,动口(指唱);我是小人,动手(指画)。”
张大千先生的幽默引得宾客为之大笑。
张大千的敬酒辞开始确实攻击性很强,一下子让人无法承受,也令梅兰芳不解其意。等到大千先生一解释,大家心理猛然放松,不禁为之一笑。这正是戏谑幽默术的成功之处。
中国有句名谚:
“出门观天色,进门观脸色。”戏谑幽默术要注意适合时宜。在某些特定场合能发挥的戏谑幽默,在其他场合效果可能就差得多。特别是对不太了解或完全陌生的人,把握时宜更显得重要。
可见戏谑幽默术主要是把握分寸感,在你的社交中要有过人而精致的感觉能力、洞察能力和应变能力,要才思敏捷,妙语如珠,否则,就不能登堂人室去幽默地戏谑你的朋友或其他人。
自相矛盾幽默术
自相矛盾幽默术就是通过言行不一、言语的前后矛盾和行为的相互抵触,造成彼此对言行不同认识的交叉所产生的幽默。
自相矛盾幽默术是人们幽默的重要手法,有着鲜明、强烈的幽默效果。但对开不起玩笑的人不可使用这种幽默术。
大家都知道,讲话不能自相矛盾,这是逻辑思维得以顺利进行的起码条件。自相矛盾是智力上低能的表现。
然而,逻辑上的自由矛盾,却能产生幽默的趣味。因为幽默趣味恰恰从逻辑上不通的地方开始,这不通的逻辑作为一种结果引起人们震惊,推动人们去想象它的原因,而这原因往往是十分有趣味的。
自相矛盾的幽默就其功能来分,一是讽喻他人的,一是自我暴露的。例如:
一位朋友起身要回家去,而外面正下雨,他向主人说:
“下雨了,请你把雨衣借我用一用,好吗?”
主人说:“可以的,不过你要留心点,千万别把我的新雨衣弄湿了。”
明明下雨,把雨衣借给朋友,却又不让打湿,这是自相矛盾,这种幽默是戏谑性的,之所以幽默,是因为所说的所谓条件不可能办到。
在社交场合有这样一种规律,越是生疏的人,越是彬彬有礼,而越是关系亲昵,越是可以开可怕而荒谬的玩笑。由于是自我矛盾的,玄虚的,因而无攻击性,而是风趣可笑。
有次我和几位朋友到同事老张家做客。我们一坐定,老张就打开他的烟盒,请坐在他右边的人抽那看来很高级的香烟。右边的朋友说:“谢谢,我不抽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