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千默默不语,等大家讲完,他清了清嗓门,态度安详地也说了一个关于胡子的故事:
三国时候,关羽的儿子关兴和张飞的儿子张苞随刘备率师讨伐吴国。他们两个为父报仇心切,都想争当先锋,这却使刘备左右为难。没办法,他只好,出题说:“你们比一比,各自说出自己父亲生前的功绩,谁父功大谁就当先锋。”
张苞一听,不假思索顺口说道:“我父亲当年三战吕布,喝断坝桥,夜战马超,鞭打督邮,义释严颜。”
轮到关兴,他心里一急,加上口吃,半天才说了一句:“我父五缕长髯……”就再也说不下去。
这时,关公显圣,立在云端上,听了儿子这句话,气得凤眼圆睁,大声骂道:“你这不孝之子,老子生前过五关斩六将之事你不讲,却在老子的胡子上做文章!”
在座的无不大笑。
张大千巧妙地套用了关于胡子的幽默故事,不仅使自己摆脱了众矢之的的困境,而且也反击了友人善意的嘲弄。这就是运用随机套用幽默术的妙处。
掌握一些现成的幽默的语言、轶事、故事之后,不但要做到不为所制,而且更重要的是灵活地自由地套用它,来说明白己的观点,解决自己面临的困境。这时,要有一种大加发挥的气魄,切忌拘谨。而在发挥时,就不仅是套用了,而是创造幽默了。只有这样,才能发觉你的幽默感有了提高,你所掌握的幽默知识已经成为你生命的一部分,而幽默也已经开始渗透到你的心里。
别解词语幽默术
所谓别解词语幽默术,指的是故意对某些词句的意思进行歪曲的解释,以满足一定的语言交际需要,造成幽默风趣的言语特色,叫人忍俊不禁,从而增加轻松愉快的谈话气氛,更好地协调人际关系。
有一年,在一个座谈会上,有几位同志为鬼戏鸣不平,说是神戏上演了,所谓妖戏也上了舞台,惟独未见鬼戏登台。一位同志脱口而出:“这叫做‘神出鬼没’。”妙语解颐,满座风生。
这位同志用的就是别解词语幽默术。他对成语“神出鬼没”进行了别解。作为成语,“神出鬼没”中“出没无常,不可捉摸”的意思,这里却别解为“神仙戏(观了),鬼(戏还)没(有上舞台)”。
再如一位姑娘问自己的恋人:“小张,你怎么夏天胖,冬天瘦啊?”
小伙子应声而答:“这叫热胀冷缩嘛!”一句话逗得姑娘咯咯笑个不停。
这里小伙子对“热胀冷缩”作了别解。
词语有它固定的含义,绝大多数不能按其字面的意思来机械解释,而别解词语法却偏偏“顾名思义”,突破人们固定的思路或者说跳开常理,从而产生幽默感。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强烈的幽默效果往往产生在故意曲解某些词语的含义中。所以,当你使用别解词语法时,一定要让人感到你是故意曲解词语,而不是“无意”,否则,也许会让人以为你是天下第一号的大傻瓜。当然,特定的语境加上你的聪慧,会使你成功的。
钝化攻击幽默术
你在社交中或其他场合中,随时可能和他人发生事物、语言、心理上的冲突。按常理以你的能力,就一定的社会准则,你会有得有失。而幽默非此结果,它使冲突双方甚至旁观者都得到精神的超脱,净化彼此的心灵。
钝化攻击幽默术,就是用适当的夸张使攻击性虚幻化,显得不刻薄,反而有亲切感。
敌意或对抗乃幽默的大忌。幽默产生在避免冲突,卸除心理重负之时。一旦面临敌意和冲突,幽默就注定了自行消亡。这要看幽默的主体是否有足够的力量,如果你幽默的力量强大,它就可以帮助你从凶险的冲突、怨恨的心理、粗鲁的表情、一触即发的愤怒中解脱出来。
即使你不可能改变你的攻击性,幽默感仍可以帮助人钝化攻击锋芒,或者说,由于恰如其分地钝化攻击的锋芒。你的心灵获得了幽默感的陶冶,你游刃有余地以更有效的方式来表述你的意向,并避免弄僵人际关系。
当然,这实在是需要更高一筹的智慧和更雍容的更博大的胸襟。几乎每一个面对冲突的人都面临着对他的幽默感的严峻考验,做到这一点是很不容易的。
在运用钝化攻击幽默术时,你首先要有原谅攻击对象的心理,不然就无法发挥你的幽默感。
水管漏得很厉害,院子里已经积满了水。修理工答应马上就来,结果等了大半天才见到他的身影。他懒洋洋地问住户:“大娘,现在情况怎么样啦?”
大娘说:“还好。在等你的时候,孩子们已经学会了游泳。”
这位大娘是太夸张了,但钝化了攻击的锋芒,淡化了对修理工的不满攻击。要是大娘没有原谅修理工的心理,直接责斥,如若修理工性格不好,定会回头而去。这里,修理工在笑的同时定有心愧之意。所以此种幽默之法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非同小可。
真痴真呆幽默术
真痴真呆幽默术在民间故事中常被运用,那些智力上体力上有缺陷或并不强的,并不叫人讨厌,相反,往往在阴差阳错之间独得好运,有时连他们的缺点和毛病都会让人觉得可爱。正因为如此,真痴真呆的自我暴露,属轻喜剧范畴,即使有所讽喻,其间敌意很少而善意很多。
比如下面这个例子:
一次战斗结束后,将军问一名士兵:
“喂,我的好小伙子,在这次光荣的战斗中,你做了些什么?”
“将军,您听了一定很高兴。我勇敢地冲到一个敌人跟前,砍掉了他的双腿!”士兵回答。
“砍掉他的双腿?你为什么不砍掉他的脑袋呢?”
“那时他的脑袋已经掉。”
再比如:
一个复夜,车尔姆城的一位智者大叫道:“伙计们,你们看哪!月亮把我们的巷子照得多亮啊!我们让它永远把我们这儿照亮,怎么样?”
“怎么个弄法呢?”人们问道。
“我自有办法。”智者答道,“市场上有一小桶水,你们向小桶里面看去,就会看到有个月亮。但月亮会从里面跑出来的!所以,我们得赶快把小桶盖上!如果我们遇到了黑暗的夜晚,我们就把月亮取出来,让它照亮我们的城市!”
大家都照着这位聪明人说的办了。黑暗的夜晚来临时,人们揭开桶盖——但是没有月亮!这时只听有人喊道:“有人把月亮偷走了!”于是,人们向四面八方跑去,抓小偷去了。
假痴假傻幽默术
假痴假傻幽默术是表里不一,表面上既痴又傻,内心里高度机智,把过人的智慧隐藏于痴呆木讷的外表之中,让对方透过表像,曲折地品味到浓浓的幽默之趣。
假痴假傻幽默术既要你不动声色,还要你煞有介事,假戏真做,令人大吃一惊,产生问号,继而加以思考,随之完全领悟,发出会心的微笑。
应当注意的是,假痴假傻的背后藏着的真实意思,应当使对方略加思考后即能明白。如果对方百思不得其解,那就不能透过傻相而领会到幽默之本意,幽默也就,无法构成。
在人际交往中,故作“假痴假傻”是高度机智的产物,尽管对方和自己都知道其中的,“痴”和“傻”,但客观上会因其“痴言傻语”中所含的俏皮味而引发幽默谐趣。
巴鲁赫在巷子里遇上了一个送葬队伍。他走过去,只见他以前的朋友法基尔在棺材旁垂头行进。他问道:“给谁送葬啊?”
法基尔悲伤地说:“我的第二个妻子。”
“真的?”巴鲁赫惊奇地说,“我完全不知道你已经第二次结婚。现在我向你表示最衷心的祝贺!”
再请看下面这个例子:
女士俱乐部每星期五下午举行聚会,请人来就一些重要问题作报告,作完报告,接着是茶话会、问答会。
一个星期五,一位先生来给听众们讲食物问题。他在报告中说:“现在世界上的食物不能满足人类的需要,有一半以上的人在忍饥挨饿。食物生产得多,孩子也生得多,人们还是要挨饿。世界上不论白天黑夜,每分钟都有一个妇女生孩子。对此我们应该怎么办呢?”他停顿了一下,正要继续往下讲时,有一位夫人问道:“我们为什么不找到那个妇女,制止她生产呢?”
假痴假傻幽默术以“奇痴”、“特傻”的言语使人产生新奇鲜明的印象,构成强烈的幽默感,迅速抓住人心,在笑声中表达某些意思,能使言谈风趣,增强幽默效果。
词语移就幽默术
词语移就幽默术,即把惯于描述甲事物的词语移用来说明或形容乙事物,从而产生一种巧妙的耐人寻味的幽默效果。
也许你还记得,若干年前的一次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会上,有一段相声表演,内容说的是为拍摄电视片拉赞助作广告的事。里面说的几旬广告词就使人忍俊不禁。比如,“让××片鞋垫‘冲出亚洲、走向世界’”;“××老人牌脚气水‘味道好极了’”;“每当我看到天边的绿洲,就想起东方‘石棉瓦’”等等。
这里的幽默就来自我们要论述的词语移就法。具体说,它是人们已习惯了的用于中国足球运动、某些食品饮料和某种牌号的电冰箱的说法或广告词用在了鞋垫、脚气水、石棉瓦这些风马牛不相及且又微不足道的事物上,故而让人捧腹喷饭,同时,又在笑声中让人们看到了“经济”这根杠杆的副效应。这时使用的就是词语移就幽默术。
人们如果把通常用来形容女性的词语移用来形容男性,也会有一种独特的幽默效果。如鲁迅的《藤野先生》一文,描写在日本的清朝留学生时,鲁迅说他们“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这里,鲁迅先生让人们在笑中感悟到他内心深处对同胞的“怒其不争”的感情。
词语移就幽默术是有效的幽默技法之一。它的感染力大,渗透力强。随着当前社会心理对幽默方兴未艾的渴求和推崇,以及人们视野、信息量的扩大,可以预想,词语移就幽默术,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当然,使用起来还要注意得体、得理、得时,反之,则会弄巧成拙。
偷换概念幽默术
偷换概念幽默术就是把概念的内涵暗暗地偷换或转移,概念被偷换得越离谱、越隐蔽,概念的内涵差距越大,幽默的效果越强烈。
因为幽默是一种情感思维方法,它与人们通常的理性思维方法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对相同之处,人们不用经心钻研,就可以自发地掌握;而对于不同之处,许多幽默感很强的人虽已掌握,但不知其所以然,而幽默强的人则往往、以通常的思维方式去代替幽默的思维方法,其结果自然是幽默感的消失。
幽默的思维和通常的理性思维至少有两个方面是不同的。一是在概念的使用和构成上;二是在推理的方法上。
那么,概念在幽默中有什么特殊表现呢?
通常人们进行理性思维的时候,有一个基本的要求那就是概念的含义要稳定,双方讨论的得是同一回事。或者自己讲的、写的同一个概念,前提要一致,如果不一致,就成了聋子的对话,各人说各人的。同一概念的含义变过来变过去,就是语无伦次,这是人们很容易发生的。
请看下面这个例子:
财主对伊哈说:“你来给我当雇工吧。”
“好哇,可你给我多少工钱呢?”
“工钱?我给你吃喝,给你住,给你穿,怎么样?”
伊哈一口答应,并写下了契约。
当天晚上,伊哈吃了些东西,躺下睡觉,一直睡到第二天上午十点钟,还没起床。财主大发雷霆,跑来训斥他:“喂,你想睡多久?我看你是发神经病了吧?”
“咱俩究竟谁发神经病?”伊哈说,“我吃了喝了,又住下了,现在遵照契约,正等着你来给我穿哪!”
在这个例子中,财主的意思是只管伊哈的吃、住和穿,而不付给他工钱,但伊哈却巧妙地偷换了概念,用幽默的智慧战胜了吝啬、奸诈的财主。
夸张渲染幽默术
夸张渲染幽默术是通过对生活中的丑的因素的极力夸大、渲染,来揭示生活中的某些不合理与不和谐的现象,来对自己和他人的某些无伤大雅的缺点、毛病进行善意的嘲讽和规劝,从而产生幽默。
夸张渲染幽默术特别需要一种调侃、达观的态度,充满讨厌的夸张那绝不能产生幽默。有时夸张并不都产生幽默。李白的“自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是夸张,但我们听不出幽默,反倒有浓愁锁眉之感。可见夸张只是一种修辞手段,用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对象、不同的情境中会产生各种不同的效果。
夸张渲染幽默术之所以能和幽默与笑联系起来,关键还在于它必须得和“丑”一生活中的错谬乖论之处和人的滑稽可笑之处——紧密相联,须臾不离。
一位著名的美国女演员说:“我不敢穿上白色的游泳衣去海边游泳,因为我一去,飞过上空的美国空军一定会大为紧张,以为他们发现了古巴。”
另一位英国作家济斯塔栋曾风趣地说:“我比别人亲切三倍。因为我要是在公共汽车上让座位,那一下子可以坐下三个人。”
这两个幽默都用的是夸张渣染幽默术,但由于他们各自丰富的想象力,所以毫不雷同,且各具魅力。听到这种绝妙的夸张,往往能使人忽略了他们身体肥胖臃肿的一面,而能从他们这种雍容自信中感受到一种享受人生的乐观生活态度,这样“丑”便在这种健康的心态中变成了美。
歪解幽默术
歪解幽默术就是以一种轻松、调侃的态度、随心所欲地对一个问题进行自由自在的解释,硬将两个毫不沾边的东西捏在一起,以造成一种不和谐、不合情理、出人意料的效果,在这种因果关系的错位和情感与逻辑的矛盾之中,产生幽默的效果。
歪解就是歪曲、荒诞的解释。一本正经地从事实出发、从科学出发,从常理出发,那就找不到幽默。说成鸭蛋是盐水煮的不是幽默,说成鸭蛋是成鸭子生的这才是幽默。
歪解幽默术最常用于自嘲。
某人有一次在宴席上问鲁迅:“先生,你为什么鼻子塌?”
鲁迅笑着回答他说:“碰壁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