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79200000003

第3章 城市化与中国城市化道路的选择(2)

但在另一方面,14、15世纪的欧洲城市也孕育着一些有助于城市持续发展的新因素。这些新因素包括:(1)一些原来较为落后的地区的城市有较大的发展。德国北部、东部的许多城市财富增加,经济和政治地位有所提高。汉堡、卢卑克、施特拉尔松等城市结成的汉萨同盟,控制了波罗的海沿岸的贸易。德国中部的奥格斯堡和纽伦堡等城市也十分繁荣。(2)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更为密切。城市居民的消费结构有所变化,城市对酒和肉的需求大量增加,促进了农产品的商品化。一些有钱的城市居民购买郊区的果园、牧场,经营牟利;也有人购买耕地出租给农民;还有同农民合伙经营养羊等事业的。(3)小城镇继续增多。小城镇主要是地方性的交易场所,但一般总有少数大商人或中等商人居住,他们收购单个农民出售的产品,运到港口或远地去,从而把乡村小规模交易转变成规模较大、路途较远的贸易活动。(4)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在佛罗伦萨等地,封建生产方式开始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转变。佛罗伦萨的毛纺织业十分发达,它是14世纪佛罗伦萨繁荣昌盛的根基。当时它有纺织工场200余家,雇佣着万余名工人,年产呢绒达10万匹。这些纺织工业不是建立在中世纪行会手工业生产的基础之上,而是建立在资本主义手工工场生产的基础上。它们还属资本主义生产的初始组织形式,亦称家内制。这些工场的支配者主要是富有的商人和上升的行会师傅。他们并没有集中的工厂及全部设备,而只是控制了织工、染工等独立手工业者,购买原料后依次让他们加工,付与他们工资,收取成品。织工、染工等人还没有被剥夺生产资料,仍拥有自己的工具及小作坊,但无力独立经营,变成接受原料、加工产品、嫌取工资的劳动者,至于纺纱工序,则多由乡间农妇完成。只有对羊毛进行清洗、梳理等工序是集中在企业家的工场中进行的。尽管这种家内制只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初始形式,从地域分布上看也只能算是星星之火,但却具有极其重大的历史意义,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在世界城市发展历史上特别值得一提的事件还有地理大发现。

从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由于西欧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商品货币经济的急剧增长以及西欧各国和东方国家贸易联系的扩大,欧洲人开始了规模浩大的海上探险和殖民远征。其中,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达?伽马开辟绕非洲到东方的新航路以及麦哲伦等人的环球航行构成了地理大发现的主要内容。地理大发现不仅使商路贸易中心发生转移,而且使商品流通的数量与种类急剧增加、世界市场开始形成,从而引发了“商业革命”。这些都对城市的发展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地理大发现以后,大西洋沿岸的资本主义工商业迅速发展,一批城市迅速崛起。葡萄牙的里斯本、西班牙的塞维尔、尼德兰的安特卫普和阿姆斯特丹、英国的伦敦等城市逐渐成为新的贸易中心。仅尼德兰一地就有300多座城市,尼德兰因而被称为“多城市国O17?18世纪是欧美的资产阶级革命时代。英国、英属北美殖民地、法国先后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并取得胜利。欧洲其它的主要国家也都出现了自上而下的改革,以适应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这些革命和改革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从而为城市的增加和壮大奠定了基础。

尽管城市自产生以来取得了无可置疑的巨大发展,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工业革命以前,城市的社会影响力还十分有限。在18世纪之前,城市人口只占世界人口的3%。

二、城市化

1.城市化的涵义:

在学术界,对世界城市化时间上限的确定不尽相同。有的学者把自城市产生开始的城市发展过程称为城市化,如美国的社会学家伊恩?罗伯逊。显然,在这些学者看来,城市化的进程发端于城市诞生之时。但大多数学者则把城市化与工业化联系起来,认为城市化的历史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

从涵义上讲,城市化通常是指农业人口非农化、农村人口向城市地区集中的过程。不同学科由于视角不同对这一过程的理解也有所不同。社会学认为,城市化是一个城市生活方式的发展过程。在城市化的过程中,人们不断被吸引到城市中,逐渐被纳入城市生活组织中去;随着城市的发展,其在城市中的生活方式还在不断强化。人口学认为,城市化是人口不断向城市集中的结果。因此,所谓城市化也就是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这种集中可能有两种方式:一是人口集中场所即城市数量增加,二是单个城市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经济学认为,城市化是人们离开农业经济向非农业活动转移并在城市集聚的过程。随着劳动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和技术进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不断发展。人口向城市集中就是为了满足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不断增长的劳动力需求。地理学则认为,工业、服务业向城市的集中就是非农业部门的经济区位向城市的集中,人口向城市的集中就是劳动力和消费区域向城市的集中。这一过程包括农业区甚至未开发区形成新的城市,以及已有的城市向外围的扩展,也包括城市内部已有的经济区位向更集约的空间配置和更高效的结构形态发展。

应该说,各门学科对城市化涵义的不同理解是从不同角度对同一经济社会过程观察的结果。在本质上,它们并无抵触,反而还有相互补充的关系。全面了解这些不同的理解有助于我们全面认识城市化过程。

从总体上看,城市化是以下三个过程的统一:(1)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城市化首先表现为大批乡村人口进入城市,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提高。城市化水平从概念上讲就是一个统计数,是城市人口和全国(或地区)的百分比。(2)非农产业发展和向城市集中的过程。城市化是产业结构升级的伴生过程。由产业发产业和第三产业尤其是第三产业则呈反方向运动。产业结构的变动又会导致就业结构的变动,而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出于效率考虑必然以城市为依托。这也就意味着二、三产业的壮大和集中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3)城市文明的扩散过程。城市是现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渊薮。在城市文明发展的过程中,它也必然会向农村传播。不仅会有新技术、新工具的传播,而且会有新思想、新观念的传播;不仅会有生活方式的传播,而且会有生活用品的传播。这种传播不仅会从物质方面改造农村,提高农业生产率,而且会从精神方面改造农村,推动农村居民向往、学习并接受现代城市文明。这会使农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彻底改变,使城乡差别逐渐缩小,从而促进城乡一体化。

2.世界城市化的历程

城市化发轫于18世纪60年代。根据其影响所及的地域,世界城市化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英国一枝独秀时期(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叶)。直到1750年,英国农村人口仍占全国人口的75%,即有四分之三的英国人居住在农村。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始,这一状况开始迅速改变。到1851年,英国城市人口超过总人口的50%,而其时世界城市人口只占总人口的6.5%。英国首都伦敦的繁华作为一个缩影,集中反映了产业革命和城市化的成就像伦敦这样的城市,就是逛上几个钟头也看不到它的尽头……250万人这样聚集在一个地方,使这250万人的力量增加了100倍;他们把伦敦变成了全世界的商业首都,建造了巨大的船玛,并聚集了经常布满太晤士河的成千船只。从海面向伦敦桥溯流而上时看到的太晤士河的景色,是再动人不过的了。在两边,特别是在乌里治以上的这许多房屋、造船厂,沿着两岸停泊的无数船只,这些船只愈来愈密集,最后只在河当中留下一条狭窄的空间,成百的轮船就在这条狭窄的空间中不断地来来去去,一这一切是这样的雄伟,这样壮丽,简直令人陶醉,使人还在踏上英国的土地以前就不能不对英国的伟大感到惊奇。”(2)欧美带动时期(19世纪中叶-20世纪中叶)。在这一阶段,欧美各主要国家完成了工业化。在此基础上,城市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发展中国家也开始进人城市化的起步阶段。在此期间,整个世界的城市人口从8000万增加到7-17亿;在1950年时,世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28.4%。其中欧美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口总数从1850年的4000万上升到1950年的4,49亿,城市人口比重达到51.8%。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由4000万增加到2.68亿。

(3)全球推进时期(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这一阶段,工业社会的城市化继续推进,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继续上升。到目前,北欧、西欧、北美、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日本的城市化水平巳达76%~85%,东欧和南欧的城市化水平也已分别超过了70%和65%。自1950年以来,各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数量也急剧增加。从1950年到1996年,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这三个主要的发展中国家分布区的城市人口占世界城市人口的比例从44.62%上升到70.15%,人口100万及以上的大城市的人口占世界人口100万及以上的大城市的人口比重从42.46%上升到71.86%,属于世界前100个最大城市的城市数量由47座上升到69座。由于城市化在更加广泛的区域推进,所以世界城市化的速度进一步加快。从1900年到1950年,50年间世界城市人口比重增加了15.6个百分点;而在1950年~19%年的46年间世界城市人口比重增加了16.5个百分点。到2002年,世界城市化水平已超过了48%。

3.世界城市化的规律

世界各国城市化的轨迹有无规律?这是研究城市化的学者最为关心的问题。研究显示,世界城市化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城市化发展水平与工业化进程、产业结构水平、市场发育程度密切相关。世界大多数国家城市化的历史表明:在这一进程中,随着经济发展,城市化可分为“初期一中期一后期”三个阶段或表现为“起步一加速一缓慢”三个阶段。这是由美国地理学家诺瑟姆(Ray M一Northam)发现的规律。诺瑟姆发现,世界各国的城市化进程所经历的轨迹都近于一条稍被拉平的S型曲线。这就是城市化的S型曲线规律。

后来,有的学者对S型曲线建立了数学模型。

C积分常数,表明城市化起步的早晚,C越小,说明城市化起步越早,反之则越晚;I一~积分常数,表明城市化速度的快慢,r越大,说明城市化发展越快,反之则越慢。

运用该数字模型,对全世界和部分国家从1800~1982年的180多年的城市化水平进行时间序列回归,得出回归方程,并将结果绘制成曲线,表明世界各国城市化进程都呈S型特性曲线。根据城市化进程的s型曲线,其时间上的规律性可表述为:

(1)当人口城市化率低于30%时,区域经济以农业为主导,城市人口增长缓慢。这是城市化的初期阶段或起步阶段。

(2)当人口城市化率达到30%-70%时,城市化发展步入中期,即加速阶段。在这一阶段,区域经济以工业为主导,服务业的比重逐步上升,农业的比重持续下降。联合国组织的调査统计分析也明确指出,当一个国家的人口城市化率超过30%以后,城市化进程将明显加快,人口和经济活动迅速向城市聚集,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大约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左右。随着城市数量的增加,后期还会出现大城市圈、大都市区、大城市连绵带。

(3)当人口城市化率达到70%以上时,城市化发展进入成熟阶段。在这一阶段,服务业逐步占据主导地位。城市化水平增长缓慢甚至停滞或相对稳定。城乡差别逐步缩小,区域空间一体化,并出现城郊化和逆城市化现象。

同类推荐
  • 梁启超的经济面向

    梁启超的经济面向

    梁启超的著述非常多,所涵盖的题材相当宽广,但有一个面向是至今尚未被充分探索的,那就是他的经济论述。在梁启超的全集里,经济论述所占的比例不高,只是作为他议论众多时事的一环;但他对某些经济问题曾下功夫深入研究过,尤其关注币制改革和财政制度。梁启超的文笔犀利活泼,老少咸宜;他所论述的主题,大都具有时事性与政策建议的意涵,很能引起当时读者的关注。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项特性也是负面的:环境一变、时间一过,这些问题的意义就随风而逝(“能动人”但“不能留人”)。一个世纪之后,本书作者重读梁启超的经济论著,得到三个观感:文笔方面情绪高张,内容方面动人听闻,手法方面自我矛盾。
  • 历史的唯美诅咒(吴晓波细说商业史03)

    历史的唯美诅咒(吴晓波细说商业史03)

    “吴晓波细说商业史”系列图书为全数字系列产品,是对《激荡三十年》《跌荡一百年》《浩荡两千年》的补充。该系列整理了吴晓波近年来所写作的文章,了解中国百年商业的风雨历程,再现那些可歌可泣的历史商人,探寻中国商业百年变迁,深入中国商人企业家精神内核。《历史的唯美诅咒(吴晓波细说商业史03)》:历史上那些具有现代意识的商业尝试,以及那些最终失败的商人。
  • 城市化的中国:机遇与挑战

    城市化的中国:机遇与挑战

    本书以城市化与新兴市场潜力为主题,文章包括城市化的世界:释放新兴市场潜力、创新公租房制度设计 完善住房保障体系、中国的发展挑战与政府的角色、民众: 亟待开发的资产、科技引领智能城市等。
  • 春天的故事:深圳创业史1979-2009(上)

    春天的故事:深圳创业史1979-2009(上)

    1979年,她还只是“省尾国角”的一座边陲小镇;2007年,已崛起为国内继上海、北京、广州之后的第四座现代化城市。自1980年被批准设立经济特区,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和“窗口”后,改革创新已成为她的灵魂。这就是深圳的故事。是什么力量激发出深圳经济快速增长的高速度?是什么魔力托起令全球瞩目的深圳“一夜城”?三十年来,一代人的命运与深圳的发展紧密相连,期间发生了哪些故事?本书以编年体的形式,讲述了深圳三十年间崛起的过程,忠实记录了深圳在经济、社会、制度、产业等方面的深刻变迁和上升。可歌可泣的创业故事加上鲜为人知的史料披露,让我们重回那个激荡的创业年代……
  • 农村美好家园读本

    农村美好家园读本

    《金阳光新农村丛书》围绕农民朋友十分关心的具体话题,分“新农民技术能手“新农业产业拓展”和“新农村和谐社会三个系列”,分批出版。“新农民技术能手”系列除了传授实用的农业技术,还介绍了如何闯市场、如何经营;“新农业产业拓展”系列介绍了现代农业的新趋势、新模式;“新农村和谐社会”系列包括农村政策宣讲、常见病防治、乡村文化室建立,还对农民进城务工的一些知识作了介绍。全书新颖实用,简明易懂。
热门推荐
  • 奇零集:郁达夫作品精选

    奇零集:郁达夫作品精选

    本书是感悟文学大师经典,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本套图书格调高雅,知识丰富,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权威性和系统性,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陈列。
  • 彼岸街18号店铺

    彼岸街18号店铺

    一个短短的温馨的小故事,一段回不去的日子,心怀梦想和希望,我相信有一天,梦会实现
  • 赵飞燕外传

    赵飞燕外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豪门契约:前夫别乱来

    豪门契约:前夫别乱来

    我曾经有一段刻骨难忘的婚姻。那一年,我将暗恋变成明恋,以为就此痴痴缠缠一辈子;不料一朝从天堂跌落地狱,他追随他的真爱弃我而去,留给我一段痛彻心扉伤痕累累的过往。几经兜转故人重逢,我穿梭于商海沉浮的酒肉森林,大仇未报,曾经伤害过我的人们,一个都别想善终。
  • 我的未来基地车

    我的未来基地车

    世界中心由一种‘超物’的智能物质掌控,人类为了摆脱困境,重建纪元世界,打造出一辆制约‘超物’的基地车。而盖易无意中开启的一辆破车,竟是超物世界的一把钥匙。机器者、异能者,形形色色的各路人马,都想把它据为自有,登顶黑化之王。
  • 我心中的北大精神

    我心中的北大精神

    《我心中的北大精神》收集的征文以北大学生的作品为主体,这些文章全部出自北大青年自己的笔下,体现了北大青年自己的心声。他们从不同的年代和视角,用不同的笔法勾勒和演绎出了每个北大青年内心中的北大精神。《我心中的北大精神》在组稿过程中,立足普通学生的视角,旨在透过同学们各具特色的语言,对新一代北大青年内心的北大精神有一个全景式的客观陈述。 全书分为五个部分,共同构成对北大精神的真实解读。
  • 环境艺术纵横谈

    环境艺术纵横谈

    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应该如何经营,环境艺术是什么?本书将为你揭示环境艺术。
  • 轮回之剑道大师

    轮回之剑道大师

    莫名其妙获得系统让自己学到的东西都变成技能,还能让主角穿越世界,完成成就可以升级技能。穿越的世界有诡异莫测的《加勒比海盗》,忠奸难分的《谍影重重系列》,波澜壮阔的《海贼王》,风云系列焦恩俊版《宝莲灯》,还会考虑仙剑奇侠,天外飞仙等,有很多有想法的都可以写进去,比如哈利波特,大圣娶妻等,游戏《逃生》《黎明之前》等剧情不错的,很多暂时想不起来,你说出来那部游戏或者电影,电视剧,漫画,都可以
  • 盛世独宠之天玑

    盛世独宠之天玑

    前世,好友一碗汤药让她成为石女,她从身份贵重的国公府嫡女跌落成下堂弃妇,最后含恨而亡。悲愤而亡,幸得重生。这一世,她必会手刃仇人,所有害她的人,欠她的人,她誓要亲手讨回!这一世,她必会保持本心,活出自己的精彩!这一世,她也必要多生几个孩子,让那些前世看她笑话的人都睁大眼睛瞧瞧,她沈天玑并不是不能生的!呃……这什么破愿望?
  • 海阳十咏·玄览亭

    海阳十咏·玄览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