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79500000015

第15章 《管子》“知意”的情报思想及启示

托名春秋名相管仲而成书的《管子》是我国先秦时期的一部重要典籍,其成书年代学术界已大致确定为战国时期,被认为是田齐时期统治者所尊奉的管仲学派的集体智慧的结晶。关于《管子》一书的作者,历来众说纷纭,其论大致可划分为三种:全部为管仲遗著、部分为管仲遗著、管仲学派作品汇编。全部遗著说现已基本无人坚持。部分遗著说是认为“经言”部分为管子遗著,但也经常受到很大的质疑。学术界现基本倾向于最后一种观点,即“管仲学派”托名管仲所作。其中的《七法》、《兵法》、《地图》等篇目属于先秦时期重要的军事作品,被人们认为是齐兵家的集大成之作。在这些兵学论文中,也蕴涵有较为系统的情报思想。比如《地图》中就有这样一段警句:“人之众寡,士之精粗,气之功苦,尽知之,此乃知形者也。知形不如知能,知能不如知意。”这段话极其光彩夺目。尤其“知形不如知能,知能不如知意”一句,是构成《管子》情报思想体系的纲目,并仍对今天的情报工作富有启示意义。

一、“知形”、“知能”和“知意”的理论内涵

我们知道《孙子》是高度重视情报工作的,其兵法十三篇从《计》篇开始便大谈“知己知彼”和“庙算”,最后又以《用间》作为终结,所谓“知己知彼”的情报思想俨然成为贯彻十三篇的一根红线。这一说法似乎先有日本学者提出。详见佐藤坚司:《孙子研究在日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3年2月第1版,第31页。据佐藤坚司介绍,日本学者山鹿素行认为《孙子》13篇都是在讲情报:《始计》讲的是知己、知彼、知天、知地,《作战》、《谋攻》讲的也是知己、知彼、知天、知地,《军形》、《兵势》、《虚实》讲的是知己,《军争》、《九变》、《行军》讲的是知彼,《九地》、《地形》讲的是知地,《火攻》讲的是知天,《用间》再次回到知己、知彼、知天、知地。山鹿素行这种说法很新颖,似乎发现了《孙子》13篇的内在联系,也得到不少学者的认同。但《孙子》其书在本质上是论述行军作战的,并不是通篇都在讲情报和“知彼知己”。所以,山鹿素行的这种分析其实是对《孙子》的严重误读,值得商榷。与《孙子》强调“庙算”和“先知”相类似,《管子》反复强调“早知”,所谓“早知敌则独行”分见《七法》、《兵法》、《修权》等篇章。,认为主帅必须先机掌握重要情报,才能在战场上扬长避短,克敌制胜。进一步的,《管子》在《七法》中详细论述了情报工作的地位和作用,竭力主张将“遍知天下”和“四明”,即明于“敌人之政”、“敌人之情”、“敌人之将”和“敌人之士”,作为战争准备和战争决策的一个决定性条件来对待。

在《地图》篇中,《管子》对此观念再次进行了强调,并且据此继续深入,对情报工作做出了诸如“知形”、“知能”和“知意”的归纳和总结,也分别对其中的内涵一一进行了揭示,最后指出“知形不如知能,知能不如知意”,从而一举将《管子》情报理论引向深入。

从《管子·地图》中我们可以得知,所谓“知形”,就是知道“人之众寡,士之精粗,器之功苦”等,熟悉包括经济条件、武器装备情况、军队规模乃至训练质量等情况。而所谓“知能”,就是知道“然后可以行军袭邑”。换用今天的话说,就是知道可不可以作战、可以在哪里作战、可以进行多大规模的作战等等。至于“知意”,就是指知道“将出令发士,期有日数”。意思就是,要知道战争会不会即将打起来了,部队的行动方向在哪,会在哪儿打,会在什么时候打,会打成多大规模等等。

我们由此可以看出,《管子》的“三知”对情报工作中的几个关键步骤做了出高度概括,非常发人深省,也极大地丰富了我国古典情报理论。在《管子》看来,从“知形”到“知能”再到“知意”应该是一个逐级层进的境界追求,而“知意”应该是情报工作的终极追求。

很显然,《管子·地图》所提出的“知意”,可说是一语点破了情报活动的目标性或原则性的内容,充分体现出其对于情报产品质量的追求。在他们看来,只有完成了“知意”,一个完整的情报研判工作或整编工作才算是最终完成,才能对己方的战略决策起到作用。而那些“形”和“能”的内容,都属于相对低层次,即便被悉数掌握也未必能对战略决策起到实质性的帮助。

“知意”也对情报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求情报人员必须具备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情报分析能力,也要求情报人员具备一定的鉴别真伪的能力,一定不能被对手所制造的一些假象所迷惑。《管子》在另外一篇重要的情报学论著《八观》中,曾就情报人员的“观”之道做出了非常详细的示例。所谓“八观”,即从“耕耘”、“桑麻”、“车马衣服”、“台榭”、“习俗”、“左右”、“置法出令,临众用民”和“国本”等八个方面观察了解敌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情况,做到对敌国情况了如指掌,从而制定出正确的作战方案,并一举战胜敌人。这些其实也是对所谓的“知形”作了详尽的阐释工作。《八观》同时告诉我们,一名出色的情报人员除了要学会“观”之外,还必须学会“计”和“量”,这和《管子·地图》“知意”的情报思想是极其吻合的。所谓“计”和“量”,正是实现从“知形”到“知能”再到“知意”的重要手段。可以说,只有学会了“计”和“量”的情报人员才具备从“知形”到“知能”再到“知意”情报研判能力,才是一名合格的情报人员。

二、《管子》“知意”情报思想是对《孙子》的继承和发展

如果我们认真分析《孙子》“庙算”的情报思想,便会不难发现,《管子》“知意”的情报思想其实是对《孙子》情报思想实现了很好的继承和发展。学术界一般认为,《管子》成书较《孙子》为晚有关《孙子》成书年代,笔者认为还是应当依从《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界定为春秋晚期。,二者同为齐兵学的典范作品,故此他们在情报思想上表现出某种趋同性便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由于晚出,《管子》立足于《孙子》,对其情报理论做出了进一步的发展,其“知意”的情报思想也很容易地可在《孙子》十三篇中找到其理论渊源。

我们知道,在六千言的《孙子》中,“知”字共出现七十余次,频率非常之高。根据清平津馆刊顾千里摹本《魏武帝注孙子》统计,其中“知”字共出现79次之多。其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天知地,胜乃无穷”《孙子·地形》。一句更是广泛流传的名言。研究古代情报理论的专家们经常引用这句名言,并据此指出中国古代所谓“情报”的范畴应包括“己”、“彼”、“天”和“地”这四项内容,即秉持所谓大情报观,以此来提醒今天的人们拓展其情报理论研究视野,尤其是正确理解“情报”二字应有之内涵。相比之下,《管子》则不止一次地明确强调“遍知天下”,从而将情报工作中的“知”的范围充分地放大,涵盖如“聚财”、“制器”乃至“风雨之行”和“飞鸟之举”等诸多内容。这种大情报观无疑就是完成了对《孙子》的继承和发展。

《孙子》虽重视“知”,但是还未能意识到情报活动过程中应当有“知能”和“知意”这样一个工作流程。熟悉《孙子》的人都知道,其十三篇更多强调的是“五事”、“七计”等。笔者认为,所谓“五事”、“七计”,连同“知己知彼”、“知天知地”,统统只能算作是“知形”。

《孙子》虽然已经意识到“庙算”对于情报研判和战略决策的重要作用,但对于情报研判工作未能如《管子》这般深入,尚未从深度上对“知”的内涵进行进一步的挖掘。考察《孙子》军事思想我们可以发现,《孙子》在论述“诡道”之法时,曾极力主张“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孙子·计篇》。。但令人遗憾的是,《孙子》仅仅将其作为战法而提出,未能在情报思想上做进一步的思考,故此,《孙子》七十多个“知”字不曾与“能”和“用”发生密切联系。

可能正是《孙子》在“能”和“用”上的示伪,触动了《管子》作者对于情报辨伪工作的思考,才能从“知形”出发,进一步强调“知能”和“知意”,最终形成“知意”的情报理念。所以,《孙子》所谓“诡道之法”加上其“知己知彼”的情报思想,或许可视作《管子》“知意”情报思想的源头。正因为对手可能存在“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的“诡道”,所以《管子》才更强调情报人员必须要完成从“知形”到“知能”和“知意”的过程。

显然,较诸《孙子》,《管子》在情报理论体系建设上已经大大地前进了一步。《孙子》的七十余个“知”字虽然包罗万象,但与《管子》相比,在思考深度上尚且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管子》的“遍知天下”加上“知形”、“知能”以及“知意”这四个“知”字,尤其是“知意”,立即使得《管子》情报思想显示出足够的广度和深度,是一套非常系统和堪称完美的古典情报理论。由“遍知天下”我们可以得知其“大情报观”的理念;由“知形”、“知能”和“知意”,我们可看出其执着于情报产品的品质以及对情报人员基本素质的强调。由此我们不难得出这个结论,《管子》关于情报理论的这些精彩论述,尤其是“知意”的情报思想,可视作是对《孙子》“先知”情报思想的发展和完善,为齐兵学的发展起到了添砖加瓦的作用。

三、《管子》“知意”情报思想的启示意义

《管子》“遍知天下”和“知形”、“知能”、知意”的情报思想,尤其是“知意”的情报思想,对于今天的情报工作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管子》对于“知意”的终极追求,要求情报人员对所获得的基本情报信息必须要完成“去伪存真、去粗存精”的加工工作,以此来提高情报产品的质量。在情报活动中,情报人员经常会遇到对方“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的“示伪”,故此,情报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辨伪能力,通过去粗存精和去伪存真,来判断对方的真实意图,乃至必然和最终的企图,而不能轻率地将假情报报告给本部,从而给己方的战略决策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管子》“知意”的情报思想,要求情报人员必须认真分析手中所掌握的各种情报信息,并进而分析这些情报信息对于敌我双方可能产生的影响等。第一步就是基于敌方能力来分析敌我双方的能力对比。第二步就是基于这种能力对比,客观地分析双方能否构成作战,对手的作战意图,以及战争中可能出现的状况等。这其中,对敌方作战能力和作战意图的研究显得更为重要。敌人的能力在某种作战条件下是提高还是下降,是否会对敌方指挥官的决心构成影响,乃至此种作战条件下敌方会暴露出什么样的弱点和不足等,都需要情报人员或情报机关进行及时的、科学的、客观的分析和判断,然后才向己方的战略决策部门报告。只有完成了“知意”的情报产品才是决策部门最需要的,也才能为下一步的战略行动提供可资借鉴的信息。

《管子》“知意”的情报思想也能引发我们对于情报人员基本素质训练的相关思考。显然,具备一定的“知形”能力是对情报人员最起码的素质要求,但这显然不能满足作战所需。与“知形”能力相比较,我们应该更重视“知能”和“知意”的能力训练。《孙子·用间》曾明示了“以上智为间”的原则,而《管子》“知意”的情报思想对情报人员三种能力分出了高下,明确指出:“知形不如知能,知能不如知意”,这是很有现实意义的,放诸今天仍不过时。可以说,重视情报人员“知意”的能力训练,对于情报产品的质量而言,对于识别情报素材的感觉而言,或仅仅对于捕捉敌情的嗅觉而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同类推荐
  • 洛天依的汉国往事第一部

    洛天依的汉国往事第一部

    算是和汉语语音史(上古汉语)和建筑史(汉代建筑)相关的一个作品。当然,还是VocaloidChina的同人文。大致讲述的故事是上海市某洛姓文员醒来后突然发现自己身处BC122的时空,同时和周遭的人语言不通,且没有任何可以回去的途径时,她应该如何从零开始学习汉武帝时期的洛下方言,摆脱自己的黑户身份,并艰难地面对接下来降临在自己身上的命运的故事。每章都会或多或少地携带有关于语音史、方言学、古建筑的小知识,同时会有一些南北组和其他cp的狗粮。写得这么枯燥,有人看我就很高兴了,故本文永久免费。更新是定时的,大约每两到三天一更,每更5千字左右。不会鸽的。
  • 唐非唐:盛世帝国的谎言与真相

    唐非唐:盛世帝国的谎言与真相

    这个朝代给了我们太多的骄傲,太多可以炫耀的资本,太多可以旧事重提的履历大事。这不是正儿八经的所谓真相史,更不是天马行空的无厘头。作为一本试图解读唐朝历史真相的书,作者只能尝试着去反映那个时代多姿多彩的境遇和心路历程。
  • 中国帝王性格解码

    中国帝王性格解码

    九五至尊的皇帝人人想当,但是纵观中国古代历史,大凡有所作为的皇帝,一定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特征,正是这些性格造就了他的成败得失。性格决定命运一说至为真理。本书结合十二星座特征讲述了十二类在中国历史上有影响的帝王,深刻剖析他们的成功或失败的性格成因,是我们认识中国历史和皇帝的最佳注本。
  • 极品明君

    极品明君

    “我们不能放弃我们的职责,我们是专业的斗士,我们要与皇帝抗争到底。”专业斗鸡大队大明文官集团唾沫星子横飞地如是说道。“这帮子傻冒,老子两根手指头玩死他们,他们交给我。你们专斗外敌就成。”斗志昂扬,气冲斗牛的大明皇帝对一脸黑线地军方集团如是说道。他是我们大明帝国最有为的君王,他是一位功勋足以让华夏无数帝王逊色的皇帝,没有他,就不会有如此强盛,如此伟大的大明帝国。老师们对学生们如是说道。“虽然他极力地想要掩盖历史的真相,美化并粉饰那血腥的一幕幕,但是,时间终将撕开他伪装的面纱,露出他真实的一面,他是一个邪恶的独裁者,更是一个可怕的,洞悉人性弱点的思想家,演说家和政治家。在他的蛊惑之下,让那个以德服人,以诚感人,以仁义礼智信为道德标准模板而延续了数千年文明古国,转变成了一个不知道什么是仁恕,什么是廉耻,眼中只有赤裸裸的民族利益和帝国利益,充满了侵略性与攻击性的可怕帝国……
  • 掌上帝国之唯我独尊的汉朝

    掌上帝国之唯我独尊的汉朝

    先有刘邦称帝,后有王莽夺权。汉朝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这个媲美罗马帝国的王朝如何走向衰败?奇人异事、帝王秘史,带你揭露汉高祖开创的时代。
热门推荐
  • 郡主难惹

    郡主难惹

    一朝穿越,末世女战士摇身一变,成了神勇无敌的云晓郡主。不想跟原主一样的悲催结局,于是,她挥拳抓住皇帝这个大杀器:保卫美好世界,你再做昏君,揍你!某昏君:朕是无辜的,朕改!PS谨以本文纪念曾经看过的喜剧,情节纯属博诸君一笑,女主锦鲤属性,如不能接受的请谨慎打开哦 ~~~~~~完结书《天赐良配》和《名门妾室》,欢迎大家品评
  • Character

    Characte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断碑

    断碑

    外面下着大雨,车窗外白茫茫一片。乡村巴士横七竖八地躺在湖岸路边,像被大雨淋趴的旱鸭子。偶尔有撑着雨伞的行人零零星星地躲进车里,倒不像赶路,而像避雨,因为许久都见不到有车出发。林向西猜想,那些被大雨堵在车里的行人一定跟他一样焦虑。终于有一辆巴士满员,吭哧着挪窝了,林向西的目光追随那辆车消失在雨中,不禁自问:我还要等多久呢?他没有答案。县长在电话里说他也不能自主安排时间。县长不能自主安排时间,乡长就得提前来候着,这是游戏规则。可是县长怎么会不能自主安排时间呢?
  • 玄冥有银如红衣

    玄冥有银如红衣

    一本正剧。架空的异世大陆,其名玄雁大陆,大陆分四界。天界,妖界,魔界,冥界。各司其职,互相牵制,稳定大陆平衡。大陆四界以外,有一黑暗帝国,虽小,但野心满满,实力也不容小觑。仅仅近几百年来,蓄意策划统治大陆野心动静不小。四界各王本不团结,因此时而展开了一段又一段的故事....
  • 史上最强捉鬼系统

    史上最强捉鬼系统

    林凡的神棍师傅死后给他留下一个空盒子,林凡竟然因此获得最强捉鬼系统,从此林凡人生开始逆袭,走上一条无限装逼之路!
  • 大明朝(1368—1644):从洪武到崇祯的权力变局

    大明朝(1368—1644):从洪武到崇祯的权力变局

    明朝立国之初,朱元璋废除了延续千年的丞相制度,用铁腕扫除开国功臣,严令后宫和宦官不可干政,将皇权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后来的继任者没有先祖的雄才大略和治国热情,于是宦官开始出现在帝国的权力系统中。同时,内阁逐渐形成,票拟制度应运而生。帝国的权力逐渐从皇帝流向宦官和阁臣。在科举制度下,文官集团极易出现党派争权。宦官与皇帝的亲密关系使其拥有染指最高权力的便利。因此,强势的宦官或者强势的阁臣,就充当了弱势皇帝的权力代理人。而文官与宦官的矛盾虽然不可调和,但二者也有联合的时候。就这样,三者之间错综复杂、不断变化的关系,将大明王朝这部政权机器逐渐拖垮,最终走向不可避免的灭亡命运。
  • 凤倾天下之王爷要造反

    凤倾天下之王爷要造反

    唐华瑶重生了,彼时未来权倾天下的摄政王正被她推到水里差点淹死!为了未来的美好生活,长华郡主只得捏着鼻子哒哒的跑过去抱大腿。可是谁来告诉她,这金大腿风格突变整天想着造反是为哪般?这大腿是抱还是不抱啊?陆大腿离性格变得好奇怪啊!小眼神也是可怕的很!真是怪哉怪哉!陆离:我以江山为聘,许汝一世安好!卿嫁我可好?某侄儿:我家姑姑不外嫁,王爷请上门……
  • 后青春女兵

    后青春女兵

    陈升,1991年2月出生,现为沈阳军区某团排长。曾出版长篇小说《走过四季》《骨裂》,并全文被新华网设专题网页连载。有多篇对其创作和作品给予好评的文学评论在《解放军报》、新华网和《前进报》刊发。中篇小说《骨裂》在《解放军文艺》2013年第5期发表。第三部长篇小说即将创作完成。天气渐渐转凉了,夜幕早早地落下,昏暗的路灯映衬着懒散摇曳的树枝,我站在窗前,不自禁地抱了抱双肘。我心里知道,冬天已经露出它铁青的脸色了。即将到来的,是一个月来第一次得休的周日。
  • 鬼医傻妃太逍遥

    鬼医傻妃太逍遥

    大婚之夜:“娘子,你抢了人家来,堂也拜了,洞房也入了,你可要对人家负责。”某腹黑男一脸的‘可怜兮兮’狐狸般的轻笑中却是无尽的宠爱。“可以退货不?”她看的胆战心惊,瞠目结舌。“想都别想。”他脸色遽变,咬牙切齿的低吼,招惹了他,他岂能让她轻易逃过,招惹了他的后果,向来只有一个、、、、她是现代某高层的特殊军医,果断,锐利,雷厉风行,手术刀一出,阎王都要让三分,人称鬼医。她亦是美名天下的心理博士,温柔如水,风情万种。就是这样的她,却莫名其妙的穿越到了一个蛮不讲理,飞扬跋扈,胸大无脑的大小姐身上。变了,变了,天变了,地变了,一切的一切都变了。什么?嘲弄她?陷害她,算计她?真是天大的笑话,她是那么好欺负的吗?一切才刚刚开始呢。
  • 明伦汇编人事典患难部

    明伦汇编人事典患难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