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79500000007

第7章 《孙子》战略情报分析理论(1)

军事情报思想是孙子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孙子兵法》所阐述的理论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孙子的军事情报思想,粗略地说,可以用孙子自己使用的四个词来概括:“庙算”、“称胜”、“相敌”和“用间”。“庙算”一词出自《孙子兵法》的第一篇《计篇》,有的版本又叫《始计》,论述的是战略情报分析。“称胜”一词出自《孙子兵法》的第四篇《形篇》,揭示的是衡量战争胜负的若干基本环节及其逻辑关系,涉及到基本国力和军事实力、战场环境和兵力投放等要素,提出了情报分析的“度”、“量”、“数”、“称”等概念,已经具有古朴的定量分析法。“相敌”一词出自《孙子兵法》的第九篇《行军篇》,阐述的是战场上对敌情的观察和判断,属于古代部队侦察的经验总结,也可以视之为战场侦察或战场监视,其中贯穿着情报思维和情报认识论。“用间”一词则是《孙子兵法》最后一篇《用间篇》的篇名,该篇专论谍报工作的方方面面,奠定了情报搜集尤其是人力情报工作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原则,是中外间谍理论的开山之作。其所论述的基本政策,诸如保密纪律,拉出打入等,至今世界各国的情报部门依旧遵循。

《孙子兵法》的军事情报思想内容丰富,涉及侦察和情报,搜集和分析,手段和方法,作战和外交,且极富情报意识,并显示出浓厚的哲学色彩。孙子的情报哲学思想,具有显著的特点。一是特别强调“知”。在《孙子兵法》中,“知”是一个高频词,计出现79次。“知”的对象涉及军事斗争和“诸侯之谋”的方方面面。二是注重“先知”,讲究为军事行动提供情报保障,预见战争胜负。《形篇》中说:“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实际上揭示了情报工作的善于捕捉征兆、及时提出预警的功能。三是为了确保“形人而我无形”(《虚实篇》),在敌情侦察中强调谋略性的战术运用,在敌情分析中显示了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古朴的辨证思维和天然的逻辑方法。四是重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强化情报获取的手段和途径。五是在哲学思想上贯穿着一根情报认识论的红线,认为情报分析和判断“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用间篇》),既坚持唯物主义,又反对经验主义和机械推理。

本文主要分析孙子的“庙算”理论,亦即战略情报分析理论。

一、《孙子兵法》与先秦兵四家

为了把握孙子的战略情报分析思想,有必要先简要介绍一下先秦时代的军事学术流派,因为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明白《孙子兵法》在传统兵学中的地位,并深入了解我国古典兵学因慎战而重视军事情报分析的优良传统。

春秋战国时代有两个突出的社会现象:一方面是诸侯争霸,战乱频仍;另一方面是百家争鸣,学术繁荣。战争实践呼唤并催生了各种军事思想,这些纷呈的军事思想,汉代人按其特点归纳为“兵四家”。所谓兵四家,就是四个军事学术流派,传统上分别称之为“兵权谋”、“兵形势”、“兵阴阳”和“兵技巧”。四家之中,兵权谋是“将帅之学”,略相当于战略学,以《孙子兵法》为代表。兵形势侧重于作战指挥,注重用兵的阵法和部队机动,讲究精兵锐卒,快速出击。与兵权谋相较,兵形势似乎可算是战役学。兵阴阳关注天时地利,重视战机和治军,其论注入当时的阴阳五行哲学观念,喜欢“假鬼神而为助”,似有唯心一面,但其推演胜负诸因素之生克关系,似亦有辩证思维。汉代以后,一些兵书中充斥着很多荒诞不经的内容,比如望气遁甲之类,便是兵阴阳中糟粕一面的恶性发展。相比之下,兵技巧一派则非常实在,他们不尚空谈,注重士卒的军事素质、部队的训练教范、战斗的队列行阵及器械装备的操练。如果说兵权谋是“将帅之学”,那么兵技巧则是“士兵之学”。

兵四家之中,兵权谋成就最高,影响也最深远,《孙子兵法》体现了兵权谋一派的最高成就。《汉书·艺文志》是这样评介兵权谋的:

权谋者,以正守国,以奇用兵,先计而后战,兼形势,包阴阳,用技巧者也。

由此可见,以《孙子兵法》为代表的兵权谋,从内容上说,它不仅层次高,兼赅了兵形势、兵阴阳、兵技巧诸家的学说和思想,而且在军事斗争问题上非常强调战前的战略分析和预测。这里所说的“正”与“奇”、“计”与“战”,是两组互相对待的概念,这四个概念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正,这里指的是守国,而不是治国,这是军事家和政治家的不同之处。政治家的治国,研究的是治国安邦之策;军事家的守国,关心的是国家安全、不受侵犯。为此,兵权谋不仅关注军队和国防力量的建设要遵循客观规律,更注重战略形势的客观分析和理性的军事决策,在筹划战争与决定是否开战之时,首先要考量敌我双方影响战争胜负的基本要素,这就是以孙子为代表的兵权谋家的“正”。反之,待到实际作战的时候,则强调“奇”,亦即强调诡道用兵,注重谋略的运用。正,需要的是理性思维和逻辑分析;奇,需要的是变异思维和打破常规。正与奇,反映了兵家在军事斗争的两个不同方面的特质:一是在战前的战略分析和战争决策阶段,强调“正”;二是在战争进行过程中的战场指挥和实施作战的阶段,强调“奇”。这两种不同,又叫“先计而后战”,有个时间上的先后顺序。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计”,是计算、计数的意思,而非计谋、计策的意思,不可误解。

二、《孙子兵法·计篇》的“察”和“为”

《孙子兵法》是先秦兵家中兵权谋一派的典范,从《计篇》中可以鲜明地看出孙子主张“以正守国,以奇用兵,先计而后战”的兵学特点。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认为,与其说是《孙子兵法》典型地体现了《汉书·艺文志》所揭示的兵权谋一派的军事思想特点,毋宁说是《汉书·艺文志》从《孙子兵法》抓住了先秦兵学的最突出最有价值的军事思想并借以对同时代的一类兵家的共同点作了相应的概括。

从《计篇》的内容和结构分析入手,可以帮助我们深刻认识战略情报分析在孙子军事思想中的重要地位。

《计篇》全文300余字,开篇便强调战争是“大事”:

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大事”一词,人们每每容易忽略。实际上,这不是普通词语,而是先秦时代的具有特定内涵的政治术语。今天,举凡比较重要的事情都可以叫大事,大事也经常变更,但在先秦,大事是固定的,特指的。《左传·成公十三年》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这就是说,古代的国家大事只有两件:祭祀和战争。君主在宗庙祭祀先祖,看起来似乎是迷信,实则是一项重大的政治活动,它等于告诉祖先,政权依然在手,国家仍然存在。除了祭祀,另一件大事便是战争,因为它关系到君主的生死,国家的存亡,所以孙子说“不可不察”。一个“察”字,既反映了对待战争问题的慎重态度,也引出了《孙子兵法》的战略分析的情报理论。

从内容和篇章结构看,本篇主体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论述的是孙子的“庙算”理论。用孙子自己的话来说,可以用一个“察”字概括,也可以用一个计算的“计”字来概括,中心内容是“五事”和“七计”,即分析敌我双方的影响战争胜负的基本方面,论述在开战之前最高统治集团应该怎样进行战略情报评估并作出决策,实际上也就是《汉书·艺文志》所说的“以正守国”。

第二部分论述的是孙子的“诡道”思想。《计篇》中说:“兵者,诡道也。”这是孙子自己对战争的特质所下的定义。所谓“诡道”,绝非单单指欺骗或欺诈。诚然,孙子说过“兵以诈立”,但是,这里的“诡道”含义更深更广。把诡道狭窄地解释为欺骗和欺诈,恐怕是文人论兵式的浅层见解。从军事上说,举凡非常规之战法,一切与野战教范、作战条例、常规战术不相吻合,不合常理而出人意外的军事思维与创造性的作战指挥,方为“诡道”之内涵。这一部分的内容,用孙子自己的话来说,可以用一个“为”字概括,也可以用一个“战”字来概括。中心内容是诡道十二势(也有人认为是十四势),论述指挥员在战场上必须因利制权,造势胜敌,实际上也就是《汉书·艺文志》所说的“以奇用兵”。

连接“庙算”和“诡道”两部分的过渡句是“计利以听,乃为之势”,在全篇的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但我们不可小视这句话,因为它反映了孙子军事思想中关于筹划战争的不可逾越的程序。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经过战前的战略情报分析和综合评估,如果作战对我有利且君主采纳了所得出的意见,那么,下一步的工作才是把会议上经过分析所得出的胜算通过战场上的谋略用兵使之成为现实。这句话实际上也可以视作《汉书·艺文志》所说的“先计而后战”的出处。

《计篇》全文的基本内容和结构如下:

为了更清楚地揭示孙子从总体上筹划战争的两个基本理念,上面的表解,还可以换为下面这种形式:

从上列的两个结构图可以看出,在孙子的军事思想体系中,从总体上筹划战争,首先要把握战略分析(庙算)和作战指导(诡道)这两大决定战争胜负的根本要素。孙子规定的“庙算”,即战略分析,依赖的是冷静、客观、理性的逻辑分析(“计利”),目的是预测胜负。孙子揭示的“诡道”,即作战指导,需要的是主观努力和创造性的谋略用兵(“为势”),目的是争取胜利。而且,两大要素之间,还有个先后顺序,必须先“计利”,后“为势”,才能把战前的分析预测转化为战场上的谋略用兵,而不能边打边算,摸着石头过河。用孙子自己在《形篇》中的话说:“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所谓“先胜”,就是战前即能预见胜利,胜券在握,不打无把握之战。所谓“先战”,就是先打起来再说,盲目作战。程序的先后是思想的反映,先战还是先算,或者边战边算,不分先后,其间有着本质的差异。从孙子的先“察”后“为”,可以看出孙子对于战略情报分析的高度重视。

三、孙子的庙算理论

《孙子兵法·计篇》集中论述了庙算理论,这是孙子所说的“察”的具体内容,也是战略情报分析理论的核心。

什么叫庙算?庙是古代祭先祖、议国事之处。算为筹算、计算、计数之义。上层统治集团于庙堂计议国是、预测战争,谓之庙算。大陆学者一般把庙算解释为战前最高统治集团举行的战略分析会议。从情报的角度说,庙算实际是在战略情报分析的基础上预测战争胜负。按笔者的理解,庙算是孙子为君臣于庙堂进行战略分析所建立的军事情报术语。军事情报类的古军语很多,庙算用于战略分析,可说是最高层次的术语。台湾学者钮先钟套用现代西方的术语,在其《中国古代战略思想新论》中写道:“庙算,用现代术语来说,即为‘纯净评估’(net assessment)。”钮先钟:《中国古代战略思想新论》,安徽教育出版社,2005年8月版,第29页。这种对应性的解释,实际也是视庙算为客观分析。

如果要对庙算这一术语进行界定,那么其中当包含如下基本内容:

计算之人,为文武高官;

计算之地,在庙堂;

计算之物,为筹码;

计算内容,为五事;

计算之法,为比较;

计算步骤,先分析,再比较,后综合评估;

计算要求,多算细算;

计算结果,为数量质量关系;

计算目的,在预见胜负。

情报分析实质是根据所掌握的情况进行科学决策,它有一个工作程序。美军曾认为军事情报工作是一个流程。孙子的庙算理论也有一个分析程序,或者叫分析步骤。第一步是逐项分析,第二步是对比分析,第三步是综合评估。

1.逐项分析

孙子庙算步骤的第一步是按照既定的分析项逐项分析,也就是“经之以五”。“经”,本为纺织品的纵丝,可训为测度、根本,即首先要抓住决定战争胜负的根本方面进行分析测算。“五”,又叫五事,指按照性质划分的五个方面的情报内容,也可以叫五大分析项,这是孙子给出的五大军事情报范畴,分别称为“道”、“天”、“地”、“将”、“法”。五大范畴之中,又各有具体的纲目,这是每类范畴需要逐一分析计算的具体项目。

下面我们把孙子所规定的情报类别和逐项分析法简要介绍一下。

五事——情报类别和逐项分析法。

(1)道——“令民与上同意也”。

“道”的范畴所要考察的是民众对于战争的态度。民众是否愿意为君主参战乃至付出生命,这是预测战争的第一个分析项。很多《孙子兵法》的研究者指出,孙子在进行战略情报分析时首先关注的是影响战争的政治因素,也就是战争与政治的关系,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孙子是军事家而不是政治家,在战争与政治的问题上,孙子并没有涉及到战争性质问题,孙子的立场在“上”而不在“民”。我们不可离开孙子自己的界定去发挥或拔高他的政治思想。作为军事家,他所关心的是个“令”字,即为了战争胜利,要使民众和君主的意愿保持一致。

(2)天——阴阳、寒暑、时制。

(3)地——高下、远近、险易、广狭、死生。

同类推荐
  • 草木春秋演义

    草木春秋演义

    黄帝之尝百草也,盖辨其味之辛甘淡苦,性之寒热温凉,或补或泻或润或燥,以治人之病,疗人之疴,其功果非细焉。予因感之而集众药之名,演成一义,以传于世。虽半属游戏,然其中金石草木水土禽兽鱼虫之类。靡不森列,以代天地器物之名,不亦当乎!
  • 波澜升起

    波澜升起

    自大夏一统天下已有二十五年,在这看似太平的国家里,其内部早已暗潮汹涌,在这外有强敌内有忧患的敏感时期帝国内部却发生了一件大事,此事足以影响如今帝国朝堂格局,同一时期北方四国迅速的统一建立了北魏帝国,北凉与帝国间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不断的上演,世子殿下回到北凉不久替父又走了一遭江湖,且看他一刀将江湖捅了个通透,看他如何世袭罔替,且看他如何挑的起北凉重担,且看他如何兑现自己的诺言,又如何坚守北凉防线使帝国免遭厄运。
  • 大汉遗梦之未央浮沉

    大汉遗梦之未央浮沉

    刘邦死后,大汉王朝才算真正意义上的进入了和平的时期,天下大的战事基本结束。直到刘彻登基这数十年的时间中,统治阶级上层相继发生了吕雉擅权、诸吕乱政、铲除诸吕、文帝登基,以及后来波及天下的七国之乱等大事件。
  • 狂秦

    狂秦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毕六王,一四海,逆古制,称皇帝,威震天下。废诸侯,立郡县,平百越,镇匈奴,功传万世。八荒之内,皇帝之土,六合之间,帝王之业。始皇帝如山巍峨,镇压这个时代。但人固有一死,帝陨之际,这个帝国将何去何从?当一个来自两千年后的灵魂出现在这个时代之后,帝国是分崩离析,还是万世绵延?历史会因此而改变吗?
  • 东京时光(东方历史评论10)

    东京时光(东方历史评论10)

    1870年代之后的日本,在脱亚入欧道路上飞奔的人们竞相抛弃着过去,不顾一切地投入到获取西方知识和技术的队列中。用红砖建筑、马车和高顶礼帽装扮起来的东京,在“日本的灵魂和西方的文化”的感召之下,成为亚洲全新的混血城市,这里弥漫着新的时代精神,链接着过去与未来、东方与西方,以及无数的亚洲失败者与野心家。
热门推荐
  • 天下聘

    天下聘

    天下为聘,谱一曲凤歌倾城!北漠孤女,身世坎坷,却从不自怨自艾,顽强成长,精通医术!千里迢迢,自北漠而来,与皇子瑞艰难相守,深情不渝,最终辅佐皇子瑞登基,天下一统,颂歌传奇!--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快穿:绝色BOSS任我撩

    快穿:绝色BOSS任我撩

    嘀——是水声,久违了三千年的水声。混沌了三千年,甯玘第一次有了听觉,有了真实的感……
  • 天魂剑

    天魂剑

    一个远古传说,一把绝世之剑,二者有何关联。天魂剑,千年前就已扬名三界的神兵,沉寂千年,于千年后再次现世,一场空前争夺战一触即发,一个平凡的小子,意外获得天魂剑,并偶然得知自己的前世不凡身份,是继续前世的使命,还是开始今生的辉煌,当魔族前来争夺天魂剑,鬼域之主横空出世,欲修血妖,苦等千年,是命运的安排。还是有人背后操纵。当天魔降临的那刹那,一个惊天的消息被揭露,轩辕不凡又该何去何从…………
  • 伤寒补例

    伤寒补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万道大主宰

    万道大主宰

    摘花飞叶,可斩日月山河;动念之间,上摘九天星辰,下镇六道黄泉;翻手掌乾坤,覆手遮天地!这是…武者的世界!少年崛起于大荒边城,习武技,修战痕之术,踏遍诸天万界,战尽各族英杰!
  • 拐了儿子弃了夫

    拐了儿子弃了夫

    休夫会上瘾(女强+江湖+师徒之恋+一女N男)此文慢热,不喜慎入男人靠的住,母猪会上树!十三年的师傅,不告而别,再次相见,却以举动来讽刺她的自作多情。新婚夫婿,喜堂之上,侧妃同进,夜夜春宵,唯独留她独守空闺。许下承诺,转眼却又弃如敝屣。累了,倦了,心也淡了。算计,毒打,禁锢,却远远比不上那一碗黑色打胎药汁,才察觉的小生命胎死腹中,深埋在心底的火焰疯狂燃烧。杀戮开,地狱启,全身浴血的踏出王府,决绝的抛弃过往。再次出现,一纸休书,让当朝王爷从此背负下堂夫之名,佳人自此失去踪影。☆★☆★☆★---本--文--由--潇--湘--书--院--首--发--,--禁--止--转--载!!★☆★☆★☆一年后,江湖出现一仙一魔一妖妙手仙医,一身白衣,飘逸脱俗,每月只为一人医病,想要治病可以,前提条件是,你找的到她。嗜血罗刹,一身黑衣,残酷冷血,每月只亲手杀一人,想要活命可以,前提条件是,你躲得过她。绝艳妖姬,一身红衣,妖艳魅惑,美男环绕,得到的就只有她的人,前提条件是,别和她索要心,因为她无心。可谁能料到……一仙一魔一妖本是同一人。三年的时间,一而再再而三的改嫁,却也一而再再而三的扔下休书离去,这又是为何?难道休夫真的会上瘾?☆★☆★☆★---本--文--由--潇--湘--书--院--首--发--,--禁--止--转--载!!★☆★☆★☆当第一任下堂夫出现在她面前,悔不当初“羽儿,我错了,跟我回去吧。”当师傅金眸满是深情“错了吗,我只想要你幸福啊!我真后悔离开了百草谷。”她却已经美男环绕,目光,不再停留于他们身上。……清秀的他“我的一切都是你给的,我的一切也都是你的。”冷峻的他“我是你的人,你死,我死。”谪仙的他“为了你,我放弃复仇,我只想争取在你身边的资格。”美男多多,桃花朵朵开……下堂夫、前生欠她的男人和她欠的男人,前生置她于死地的女人,情人,情敌,一一出现在她的面前,这是命中注定吗?难道命运注定再一次交集吗?--------------------------------------------------------------------------------------------------本文简介只不过是还未告白就失恋了而已,有必要那么整她吗?
  • 网游之天心落影

    网游之天心落影

    未来世界,人类在进化一途出现分歧,弱势的一方最终被迫流浪宇宙,为了重回故土,在领导者的领导下,开始艰难的探索。
  • 轮回之梦觉

    轮回之梦觉

    一个梦也许就是你内心的世界,在梦里也许有你迷恋的,也许有你恐惧的,也许有你想忘记的。
  • 佛说大乘不思议神通境界经

    佛说大乘不思议神通境界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一部散文集,主要回忆其成长的经历,带有自传的性质,笔调是温馨的,情感也是真挚动人的。一直被奉为中国现代散文的典范。《野草集》是鲁迅先生的另一代表作,鲁迅说他一生的哲学都在这部集子里,因此我们编这本书,责无旁贷地收入了《野草集》。另外,为了全方位展现鲁迅,让青少年循序渐进学习鲁迅先生的经典,我们还从他众多的文章里精选了数十篇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