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80100000005

第5章 导言(1)

内容提要深刻分析目前全球存在的严重的环境问题,应用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融合经济学、数学、地球物理学等学科的知识,从事多学科的交叉分析,这门学科就是环境人类学。环境人类学在20世纪一些西方工业化国家已经出现,依据当时学术条件下的分类,归属于人类学,特别是在美国,归属于人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更确切地讲,这是一门在美国由发展比较成熟的生态人类学衍生出来的子学科。现代环境人类学继承了生态人类学的传统,但是又有更进一步的发展,主要是逐步、较多地应用自然科学的知识、理论与分析工具,更加深入地分析学科涉及的事物。环境人类学在工业化国家的学术界一直在讨论着两个不同的问题:其一,自然环境怎样成就了不同文化特质和特定的社会群体?其二,不同的社会群体如何认识、控制并改造其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与此同时,可持续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改造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传统的大机器工业,建立全球范围的碳汇交易等,这些也成为现代环境人类学研究的重点内容。真正意义上的环境人类学在中国传播与发展,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环境人类学在中国兴起,虽然是由于这门学科本身发展的必然,但更多的推动力量来自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因而,本书的编写目的在于探讨如何创建有中国特色的环境人类学,目标是要为丰富科学知识的宝库作贡献。

环境人类学(Environmental Anthropology)是在世界工业化国家兴起的时间不长的一门跨越自然和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按照学术界在历史上形成的联系与惯例,这门新兴的学科归属于人类学。进一步讲,人类学是一门以人类为研究对象的行为科学,在国际学术界是一门学派分支很多的交叉学科,其形成的历史较久,跨越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学术领域,大致可分为狭义人类学和广义人类学。狭义人类学主要是指对人类体质和体形发展规律的研究,在学术界通常被称为体质人类学。广义人类学的研究范围则非常广泛,可以说囊括了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例如,人类创造并传承下来的技术创新、市场经济交易、社会结构、政治法律、风俗习惯等。广义人类学又可细分为文化人类学或者社会人类学、经济人类学、城市人类学、教育人类学、管理人类学、环境人类学,等等。由于学派的不同,人类学家们对其学科结构的划分与分析也有所不同。迄今为止,学术界普遍承认的是传统的四大人类学分支学科,即体质人类学、文化人类学(社会人类学)、考古人类学与语言人类学。

21世纪,以施政和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的应用研究,即应用人类学的发展引人注目,以至于在美国,许多人类学家将应用人类学列为人类学的第五个分支。应用人类学实际上是一个泛称,其范围包括所有以人类学的方法为手段而进行施政和解决实际问题研究的领域。例如,人们在用人类学方法研究解决经济领域的问题时,这类研究则被统称为经济人类学。同理,当人们将人类学应用于解决工商管理问题的研究时,这类研究可以称为工商人类学,或者称之为商业或工业人类学。按照逻辑思考,人们应用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探索、解决目前严峻的环境问题,从学科上讲,就是环境人类学。

第一节生态人类学缘起

环境人类学是20世纪在西方,特别是在美国,得到较快发展的一个人类学分支学科。更确切地说,这门学科借助于发展比较成熟的生态人类学的一些理论和方法创新性地发展起来了,从这个角度讲,也可以归属于生态人类学的一个子学科。生态人类学(Ecological Anthropology)是对人与环境之间复杂关系进行研究的一个学科。当代生态人类学在其发展进程中产生了几种不同的方法论,有两位重要学者脱颖而出:一位是文化生态学专家朱丽叶·斯图尔德(Julian Steward),另外一位是以能源为主的进化论人类学家赖斯理·怀特(Leslie White)。文化生态学方法盛行于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期。从事这门学科研究的人员认为,人类的行为方式与技艺形式紧密相连,这些文化包含的一些要素受周围自然环境状态的强烈影响。具体来说,文化生态学关注人类社会或某个族群对其生存依赖的自然环境如何适应的问题,强调人对自然世界的体验能通过文化的媒介形成一些载体,它们包括技艺配置、经济和社会组织等。

弗朗茨·博厄斯(Franz Boas,1858~1942年)是德国裔美国人类学家,现代人类学的先驱之一,享有“美国人类学之父”的名号。博厄斯于1887年出版了《民族学分类原则》(The Principles of Ethnological Classification),他在书中指出,民族学现象是人类特质的产物,而“这个特质是在周围环境影响下发展的产物”。他还表述到,“‘环境’是国家的外在条件,也是社会学现象,换言之,表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且,对现有环境的研究是不够充分的:人群的历史,透过人群的迁移而传递的这些区域的影响力,以及他们所接触的人群,都必须纳入考虑。”无疑,弗朗茨·博厄斯对环境、民众、社会和国家进行着综合研究,并努力寻找其深层次的相互关系。

斯图尔德和怀特在讨论不同文化群体的社会组织差异性核心问题时,两位均遵循了博厄斯的传统。他们同样认为,世界各民族之间在亲属系统、领导系统和为生存而劳作的系统方面有非常多的差异性。造成这种差异性的根本原因在于自然环境、文化因素、生产和生活方式等共同构成了人们的生存系统,这个系统需要维持,这样各个民族才能生存。

斯图尔德借助了进化生物学的“适应”理论明确指出,人们从自然环境中获取了食物,其方式则对社会生活和习惯有着直接的影响。他进一步认为,生态系统是研究人类生产和发展的最主要的核心概念,其特指人类群体与他们生存的自然环境以及其他物种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的关系网络[Moran,Emilio F.People and Nature:An Introduction to Human Ecological Relations,Malden,MA:Blackwell Publishing,2006.]。文化生态学家如同自然生态学家一样,他们对维持系统运转的活力非常感兴趣,力图探寻使得系统既稳定又不稳定的因素。斯图尔德提倡,要进行文化和环境关系的研究,因为文化是人们为了适应特定环境的手段。他虽然在研究中引用了来自然生态学的“适应”和“环境”的概念,但是研究主题不是生物适应环境的过程,而是阐明人类社会通过文化适应环境的过程,所以,这位学者确定的名称是“文化生态学”。依据三个顺序进行研究是文化生态学的主要方法。第一是对生产、开发技术和环境相互作用的分析,第二是对与特定环境中利用特定的技术开发有关的行为方式的分析,第三是对与环境开发相关的行为方式对文化和其他因素的各种影响及影响范围的分析。换言之,就是验证人们利用什么样的技术开发既定的环境,由此从事什么样的生产活动,而这种生产活动产生了什么样的价值观和宗教理念。斯图尔德把生产活动和经济构成中关系最深的各种特征称为“文化的核”,把他们作为研究的中心。斯图尔德的研究十分注重立足于生态学,因而,他将文化视为人们适应环境的工具,由此而格外关心特定环境下的特定社会的适应和变迁过程。所以,在文化生态学中,文化与环境虽然是相互作用的,但是环境却起着最终的决定作用。斯图尔德非常强调的一个观点是“多线进化论”,即不同环境下的文化可能有着多种的进化路径。

怀特更加专注于进化的一般规律。这位学者的研究以严谨的唯物主义论证而闻名。怀特明确地指出,所有文化都是按一定进程演变的,而这一进程可以依据消费牲畜的头数来计算。他强调,从原始时代开始,人们就在利用这种出自消费牲畜而获得的能量,其结果是文化的演进。怀特进一步将人类学表述为“文化学”,提出了一个文化演进的法则:C=E×T ,其中C=culture(文化),E=energy(能量),T=technology(技艺)。这位学者的这一法则被诠释为技艺决定论,即技艺决定思维方式[White,L.Ethnological Essays:Selected Essays of Leslie A,White,University of New Mexico Press,1987;Elman,Leslie Alvin White,1900-1975,American Anthropologist 78,1987:612~617.]。相比较斯图尔德“多线进化论”的理论表述,怀特提出的这种理论是“单线进化论”,两种理论正好相对表述。早在斯图尔德和怀特之前,人类学家在实际研究中就已经开始了关于生态环境和文化关系的讨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种“环境决定论”曾广泛流传,其就是最早人类学关于生态与文化关系的理论学说。该学说主张,环境对于文化形成和演变具有积极作用,因此,环境是文化的原因。环境决定论以德国地理学家和传播论者拉策尔(Friedrich Ratzel)提出的“人类地理学”为代表,这个学说从气候、地形等环境因素来解释文化的类型和分布。环境决定论对环境与文化关系作简单的、线性的因果解释,然而这种解释在经验世界中很容易被否定,因此很快遭到后来人类学家们的拒绝。然而不久,另一种“环境可能论”出现了。该理论认为,环境与文化的关系并非如此直接,环境只对文化发挥限制或选择的消极性作用,文化的直接原因还是文化[Wanklyn,Harriet,Friedrich Ratzel,A Biographical Memoir and Bibliography,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61.]。对于这个观点,著名学者博厄斯非常赞成。其他赞成这个观点的学者是阿尔弗雷德·路易斯·克鲁伯(Alfred Louis Kroeber,1876~1960年),20世纪前半期美国人类学的领军人物之一,他提出了文化差异(Cultural Difference)、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等重要概念。此外,克拉克·威斯勒(Clark Wissler,1870~1947年)也持有这种观点,他曾任纽约美国自然史博物馆馆长近40年。他提出了文化区域(Culture Area)的概念,代表著作是《人与文化》。另一位学者凯·米尔顿认为,环境可能论的优点在于不容易遭到驳斥,缺点则在于缺乏分析力,只能在最肤浅的层面上解释文化多样性[张雯:《试论当代生态人类学理论的转向》,《广西民族研究》,2007年第4期(总第90期)。]。上述这些理念均有积极意义,值得后人借鉴。

自然环境对人类生产的影响极其深远,在过去一段很长的历史时期内甚至是决定性的。因为,深入地研究任何一个人类群体为维持生存进行的经济活动与设立的机制,均可以发现这样的情况:人们需要土地耕作、引水灌溉、烧砖建房等,还要开辟场地囤积物资、交换产品、航海贸易等。无疑,所有上述活动的进行均离不开资源、环境条件。没有适宜的气候,或者不去选择合适的季节从事诸如作物栽培的生产,经济建设将无法进行。使生产活动符合环境变化的规律,这些做法属于生态学中的“适应”理论的要求,他们与马克思主义的“生产方式”理论相似,乃是研究人类生存机制和发展的有效工具。

必须强调的是,生态人类学必须在对社会活动的状况的认知之中,时刻考虑一些经济学所主张的理念。这样的要求并非意味着一种强制,生态人类学必须接受经济学的形式、规则、元素。相反,许多生态人类学家认为,他们并不需要狭隘地使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展开研究,于是,他们也向其他领域学习,比如系统论、人口学、进化论、生物生态学等,通过学习,借鉴一些他们所需要的理论和方法。

同类推荐
  • 国家力量与艺人再造:吴桥杂技学童群体研究

    国家力量与艺人再造:吴桥杂技学童群体研究

    本书在田野调查和口述史采集的基础上,利用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和民俗学等相关学科的方法,对杂技之乡河北省吴桥县的杂技学童群体进行系统研究。当今吴桥杂技学艺、从艺行为是当地人对地方文化传统的现代性借用。历史上在生存压力下形成的杂技文化传统,在当代语境中,被国家、地方和个人加以利用,使杂技成为一种极具地方特色的职业选择模式。
  • 胡适故实

    胡适故实

    胡适是现代文化史上的一位重量级人物,在文学、哲学、历史、教育、外交、政治诸方面、诸领域,都留下了深深的足迹,产生过很大影响。虽然被“冷冻”了许多年,如今却又成为学术界的热门话题。综观胡适的一生,值得著之书帛的事情的确很多。本书将胡适主要从事或参与的17项重大史实,以及130则逸闻趣事,分为“要事”与“逸闻”两篇,借此呈现给读者一个完整而多面的胡适总体形象。
  • 大学生必读的100本书

    大学生必读的100本书

    本书是对世界的历史,人类文明成果的一次回顾和检阅。世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人类文明将会开出更加灿烂多彩的思想之花,结出更加丰富的文化科学硕果。如果您阅读此书,实际上是对文化的一种选择,是一次对人类文明的礼拜,更是一次撷取知识信息的大好良机。
  • 红白喜事主持辞及典型致辞

    红白喜事主持辞及典型致辞

    您也可以尽览全书,在闲暇之余,您可从《红白喜事主持辞及典型致辞》中觅到华丽词章,让您在休闲时光里与美词相伴、满口生香。中国人历来爱热闹,婚丧嫁娶、节庆礼宴都要举办仪式。众宾客齐聚一堂之时,怎能没有司仪、主持以妙词新语为气氛添砖加瓦?更有各种酒席、宴会,也少不了祝酒致辞。如果您还在为“理屈词穷”而愁上加愁,就一定不能错过《红白喜事主持辞及典型致辞》。婚礼、宴会、生日、节日、葬礼、商务庆典及其他多种喜事庆典主持辞及经典致辞,《红白喜事主持辞及典型致辞》应有尽有,您尽可取己所需,在四方来客面前风头尽显。
  • 媒介公共服务:理论与实践

    媒介公共服务:理论与实践

    传媒经济学构建于不同的经济学理论和分析方法之上,致力于研究经济和金融力量如何影响传媒体系和传媒组织。过去的三十多年中,传媒经济学的研究在世界各地广泛开展并迅速发展,其研究领域和相关议题超出了许多对该学科不熟悉的人所能想象的深度和广度。从技术意义上讲,并不存在特定的传媒经济学这一概念,因为这将意味着传媒领域的经济规律和理论有别于其他领域。然而,从实践来看,将经济规律和理论具体应用于传媒产业和公司却意义深远。因为传媒经济学的研究有助于解析经济影响力如何指导或限制传媒活动,以及它如何对传媒市场的具体动态产生宏观影响。
热门推荐
  • 绝尘惊鸿

    绝尘惊鸿

    一把绝尘剑,害的商羽泉家破人亡,颠沛流离,所幸他被师父宋天锡救下,更名为商以谦,接到惊鸿门学习武功。若干年后,商以谦意外发现了绝尘剑的线索,沿着一路找下去,却发现他周围的事情越来越乱......(这里是一只热爱武侠的小萌新,求眼熟!)
  • 让身体不再荒凉

    让身体不再荒凉

    妈生下我的时候,我很丑,头发黄黄,又瘦又小。妈说:“这么丑的妮子,又这么小,能养活吗?给人家吧。”娘说“说什么傻话,恁不要俺要。”从此,我便有了娘。都说傻有傻福,丑有丑福,有了娘或许就是我福气的开始……
  • 感谢折磨你的人

    感谢折磨你的人

    “人可生如蚁而美如神”,这是著名诗人顾城对人生的一句美好的描述。人生在世,你不可避免地会遭到很多的不快和打击:对手对你的攻击、世事对你的刺激、上天对你的不公……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人就像一只蚂蚁一样,一生匍匐在大地上劳作,备受折磨。于是,很多人在面对折磨的时候,听天由命,最后就真的成了蚂蚁,平庸地度过了一辈子。但有的人却会把折磨当作一种历练、一种激励、一种教训,他们先是被折磨着,但在折磨中获得了成功的经验,继而成就了他们人生的辉煌!
  • 拱手河山讨你欢:错为帝妻

    拱手河山讨你欢:错为帝妻

    “深宫寂寞,臣妾今日就让皇后娘娘懂得什么叫做真正的快乐,可好?”控制不住的直接冲出冷宫,直到自己吃饱喝足以后,身侧却早已无人。落难凤凰不如鸡,曾经三千宠爱也不过过眼云烟。不过她也不稀罕,神马宠爱都是浮云,一人吃饱全家暖就好。
  • 日月星辰不及你

    日月星辰不及你

    整个安城都羡慕顾薇拥有了霍家给的这场婚礼,然而却无人知晓因这一场婚,顾薇陷入了令人发指的阴谋中。婚后丧偶,心脏归白莲花姐姐,好残忍的算计!绝路之中她不认得这个英武不凡的男人,却一头扎进他怀里,寻求他的庇护!从此那些算计她心脏的人,都因这个叫聂筠的男人而天翻地覆。顾薇时常轻抚男人熟悉的眼眶问:“聂先生,我们以前是否见过?”男人轻笑,“都结婚了聂太太还用这种方式搭讪?”顾薇:“正经点,我是认真的……”
  • 重生万界之旅

    重生万界之旅

    被追杀的杀手严风,在龙老的帮助下在异世界重铸肉身,并拥有了未知的系统,由此开启了万界的旅途。
  • 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必读·1995短篇小说卷

    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必读·1995短篇小说卷

    《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必读·1995短篇小说卷》选取了1995年最优秀的短篇小说二十余篇,包括毕飞宇、阿诚、刘庆邦、尤凤伟等矛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得主在内的名家作品,代表了当时短篇小说创作的最高水平。该书主编为中国最权威文学研究机构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著名文学评论家吴义勤,以专业的眼光严格遴选年度最值得阅读的短篇小说,并附有专业的评论。
  • 不是我说,你智商真的不行

    不是我说,你智商真的不行

    “你的智商是不是下线了啊?我来教你好了。”我就喜欢用这种不同常人的思考去套路别人,你们这是有意见吗?就算你们有意见,麻烦把智商先上线吧!矮个子长相俊秀却用灵活头脑去称霸整间学校,带上他的同伙一起闯荡初高校界。搞笑的校园日常,猪一样的队友,漂亮的青梅竹马,结伴不良少年……感情纠纷这都不是事儿!
  • 穿越之女扮男装闯天下

    穿越之女扮男装闯天下

    蓝家代代男子,好不容易盼来一个宝贝女儿,却喜欢男儿一般潇洒。世人皆知七少爷!他傲然猖狂,他自信耀眼!他慵懒,随性,他俊美不凡,风流天下。人人眼中的纨绔子弟,浪荡成性,不知进取。千年一见的灵貂那是他的宠物!皇宫如自家般说来就来,说走就走,白天黑夜在皇宫处飞来飞去,谁敢阻止?仙风道人的关门第一男弟子,绝色容貌,各有千秋的六位女子甘愿做她的专职‘保姆’洗手做羹汤。皇帝纵他,皇后宠他,溺他,唯恐他有不顺心的地方!将军,首富阁主,堡主,还有王爷全是疼溺恶少的宝贝哥哥们!更没有想到神秘众人向往却诡异的红风岛的岛主也是他家的!纤尘飘逸的气质,如玉般温润的眼眸。清冷绝美的容貌。眉宇间散发着令人心疼的忧郁。竟为她等待了八百年!“今生足矣,为了你再等八百年又何妨!”人人闻风丧胆,避之唯恐不及的魔君竟像个孩子似地耍赖缠着他“她”。“丫头,你是我等了一辈子的知音。”亲生娘亲竟然另有其人?为了娘亲登上圣女宝座,只为穿越时空寻找失踪了的父亲!整个王朝在他的手中,任意搓揉捏扁,谁敢不服?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回眸一见,天下尽在手,此时他却不屑一顾!一生一世一双人,竟有几双人?
  • 逆天宠妃:摄政王,太会撩!

    逆天宠妃:摄政王,太会撩!

    霍沉暮发誓,绝对不会正眼看林清芜一眼。可是,这婚后啊,打脸真他妈的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