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老年,难免回忆过去,有成功的自豪,有失败的懊恼,有失意的惆怅,也有后悔的憾事。我与其他许多老年人一样,对往事总喜欢回忆。我的人生道路很艰难,很坎坷。回忆是一盅茅台酒,慢慢呷来余味悠长,回忆又是一杯苦酒,既然已经饮过了,慢慢地也就有些回甜了。有人反对在回忆中讨论生活,而依我看来没有回忆也就没有历史。回忆是某些老年人独具的财富,这笔财富既不能偷也不能抢的,因为这笔财富除回忆者本人而外,其他任何人也无法占有。
我风雨七十载的人生轨迹,充满了酸甜苦辣和荣辱哀乐,所经历的社会政治风浪和人生坎坷,大大小小,数不胜数。我的一生可以这样归纳:几度沧桑几度春秋,笑对人生舒展胸怀,勇往直前决不气馁,回首往事苦尽甘来。我参军以来,经历了枪林弹雨和艰苦危险的年代,以后在企业中,积极工作,艰苦努力,为企业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总之,五十多年的青春年华献给了党和人民。
好事可以变坏事,坏事也可以变好事,这也是人生的辩证法。虽然我的人生道路坎坷,吃尽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但我不后悔,相反,我认为,人的坚强意志,并不是先天就有的素质,而是经过艰苦生活、峥嵘岁月的磨练,特别是在苦难岁月、恶劣环境、复杂斗争、重大挫折中才能逐渐磨练和培养出来。正如托尔斯泰所说:“人需要在碱水、血水、清水中泡三次才能完美。”法国著名作家雨果说:“苦难经常是后娘,有时也是慈母;困苦能孕育灵魂和精神力量……”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应当感谢挫折和逆境,它使我磨练出坚强意志。美亚尼亚有一句谚语,说苦难是人生的老师。艰苦环境、苦难岁月无意识地给人们提供了磨练意志的最好课堂。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过程,就是磨练意志品质的过程。
我很早就想把过去的经历,七十年的往事,写出一部回忆录。我很钦佩羡慕下笔万言、文采飞扬的文人作者,但书我从来没有写过,谈何容易,我不具备这方面的资质,没有写作的基本功,这因此不能说不是一个困难,写起来不得心应手。另外一个困难是对往事的回忆,几十年的事一下子难以想起来。半个多世纪的事,连我也恍如身在梦中,现在我只能凭记忆尽量去想。尽管人的大脑应当记住与储存比现在更多的信息,可是我们每年每月、每日每时所接触的信息,有的我们自己把它清洗了,就像消磁一样,再回忆很难了,即便不消磁也不可能那么准确。人海沧桑,从何写起?在人生的长河中,又截取哪些激流片断?回忆录不可能包罗万象,只能回忆一些一生难忘的重要事情。所以,我决定把铭记在记忆中的一件一件往事写出来,既可独立成章,又有一定的连续性,每篇都冠以小标题。我认为,人的一生中,能为自己写一本书,留给社会,是人生一大快事,更是一件值得做的乐事。无论以往的战斗经历,还是艰难曲折的生活里程,都蕴藏着深沉的人生哲理,这是社会的财富,既可以充实历史和启迪后人,也是我留给子孙后代的一份精神遗产。我认为留给儿女最好的遗产不应该是票子、房子,而应该是艰苦奋斗、自立自强的精神,直面人生的勇气、勤俭节约的习惯、创造财富的本领、做人的美德。精神遗产才是无价之宝。
每一位老年人,都是一部历史,一笔可贵的社会财富。人人都会老,家家有老人,尊重今天的老人,就是尊重明天的自己,也是尊重历史和生命的价值。
现在社会名人的回忆录流行,我总觉得名人离我们太远,如隔窗看景,隔靴搔痒,难引我辈共鸣。我的回忆录属于平常人的事,也就是老百姓讲述自己的故事。只是将几十年的所见所闻、喜怒哀乐、酸甜苦辣如实地撰写下来,变成文字,敝帚自珍,一则是备忘,二则或许对他人有一定的启示。
当我决定要写时,开始感到无从下手,又懒于动笔。好在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在这个信息时代中,我在66岁那一年下决心开始学电脑,学五笔字型。有了电脑太方便了,它帮了我很大的忙。电脑为我提供了文字处理上的方便,节省了大量的时间。过去写一篇文章,每改一遍就得抄一遍,每抄一遍也要改一遍,有时被弄得心烦意乱。现在不同了,在电脑上写作,可以随意地改,任意地删,省去了改改抄抄这一烦人的手续。我的回忆录全部都是用电脑打字,然后编辑打印出来的。
当我的初稿写成后,有的朋友要我找个出版社出版,还有一位朋友看了我写的这个东西说:“你写的都是平常百姓的事,你所经历的事,也许你我他也有类似经历,看后感同身受。这样的东西不让更多人看到,岂不可惜?如果你不打算正式出版,也可在网上发布,既不花钱,又不要人批准,何不投入网海,供同龄人茶余饭后品味、议论。现在我建立了自己的博客,可在自己的网站上发表。”
在这里我需再次说明一点,我这本《今昔岁月》所叙述的事,绝大部分是自己经历过的,但也有部分是听别人讲的,或从有关报刊上整理出来,由于时间跨度大,有半个多世纪,接触面广,有些事情难以核实,仅供读者自我鉴赏。
长江一去无回浪,人老何曾再少年;少而寡欲颜常好,老不求官梦亦闲;不作风波于世上,但愿清白在人间。
王恢坚
2010年4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