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纯
《今昔岁月》是王恢坚同志有生以来美好的回顾。人到中年以后就和青少年时代不一样了,总想对事业有点贡献。到老年时,就会回过头来,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把它方方面面整理出来,就通称回忆录。
回忆录就是要寻根溯祖地把它系统地整理出来,使后人能够延续下去。首先,说说王姓,王姓是中华民族多姓氏中文化最为源远流长的一个,同时,也是一个源头众多、族派纷繁的姓氏。历史上,王姓主要有三种来源:一是出身姬姓,为周文王之后,后来衍化为三支王姓族派,其中一支是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的后裔,因直谏被废为庶人,世人只称为“王家”,于是就以王为姓。还有一支出自战国四公之一的信陵君魏无忌,魏国被秦灭之后,忌之孙卑子逃往泰山,被汉高祖刘邦封为兰陵侯,当时,因为其出身王族,故称为“王家”,后来,卑子的后代也就以王为姓了。王姓历史名人很多,如战国苏秦、张仪的老师,人称“鬼谷子”的王诩,西汉元帝时的宫女,主动请嫁出塞,与匈奴和亲的王昭君,东晋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王安石,元代著名戏剧家、最杰出作品为《西厢记》的王实甫,民国初期著名学者王国维,现代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王若飞,现代电脑大王、曾被列为美国豪富之一的王安……
王恢坚虽不可与历史名人比,他只是一个普通的人,但普通人也有一些特点,他一生好学,特别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肯钻研,当他进入一个新的工作环境时,很快就能适应掌握,操作自如。
王恢坚同志在政治压力下和物质生活贫困中度过了20年。在那个年代,除了经受政治压力外,由于是短缺经济时代,所以,还要遇到生活中的困难。匈牙利的学者科尔内写的《短缺经济学》这本书,主要是讲了一个论点,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有一个票证制度,因为当时物资短缺,所以,政府就实行计划供应(即限量凭票供应),约有几十种票证。人生的衣、食、住、行四件大事全部凭票购买。王恢坚同志一直想买一辆自行车,跑起来方便得多,可是,购车除了人民币外,还要工业券,真让人发愁。无法,当时只有节约粮食去换工业券,则否,就是空想。买一辆车要25张票,可一年全家只发5张,用粮票换工业券,经讨价还价三斤粮票换一张,要换20张工业券需要60斤粮票,比两个人一个月的口粮还要多。结果买了一辆飞鸽牌自行车,除上下班方便外,还要搞运输,成了货运工具,为全家创造财富。这些生动的事实,说明生活之艰难,也是当时社会的写照。
王恢坚同志能为自己写一本书,留给社会,是一件好事,是一件值得提倡的事。这本传记,内容虽然是些凡人凡事,但同样可以充实历史,启迪后人。现在,可能看不出这本书有什么价值和意义,过上几十年,上百年,也许会逐渐显露出它所蕴含的价值。
2010年4月25日
(朱纯同志原系东方锅炉厂党委书记,东方电气集团咨询委员会主任,经历过抗日战争的离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