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不破不立,破字当头,立也就在其中了。也有人说,不立不破,立字当头,破也就在其中了。这两种说法不好说哪种对,哪种错,只能说都有一定的道理。
破坏与创造有时是极为统一的。破坏为创造奠基,为创造提供条件。破坏的过程就是创造的过程,创造的过程也就是破坏的过程。比如石灰岩地区,流水破坏山体,却创造了溶洞,创造了石钟乳、石笋、石柱,创造了鬼斧神工的自然奇观。比如地震,会造成山崩地裂、房倒屋塌、人畜死亡的悲剧惨剧,但它却在地下形成了新的构造,新的矿床,形成了地震湖。比如地壳运动,会造成这样那样的破坏,会形成新的断层、褶皱、向斜、背斜、帚状构造,这些东西是破坏,又是建设。这种变化,会形成新的油贮构造,新的矿石矿床。比如火山活动破坏了沉积岩,但却形成了火山岩,形成了角砾云母橄榄岩、金刚石、石英金脉。
战争使社会遭受破坏,同时又促进着社会的统一与进步。一部人类发展史,没有战争的时间极少。不论全局性的战争,还是局部战争,不论国际战争,还是国内战争,总是在不断地进行着。战争是残酷的,它杀伤人员,毁坏财物,破坏生产。战争使成千上万的人丧失生命,失去亲人。使社会生产力遭受严重破坏,使无数人流离失所,生活无靠。战争也使社会文明遭受重创,使人们的道德水平严重下滑。但是,战争也实实在在地推动着科技的进步、生产的发展,战争也在打破旧的社会秩序,改变着旧的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很多的战争之后,便是科技的迅猛进步、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人类生存条件的极大改善。发生于上个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对于科技和生产力的发展的推动尤其明显。
中国的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被一些学者和政治家认为是20世纪与纳粹暴行同样严重和丑恶的两大灾难。这次万劫不复的十年浩劫,残害了无数的知识分子,残害了无数的政治家,残害了无数的人民大众,严重地破坏了生产力,严重地破坏了文化事业,也更为严重地破坏了世道人心、道德规范。但是,十年的磨难,也让中国绝大多数的人从剧痛中清醒,开始反思,开始觉醒。于是,中国有了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有了新的思想解放运动,有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了改革开放,有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了小康,有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今日的辉煌,与昨日的阴暗有着一定的天然的联系。
明白了破坏与建设的辩证关系,我们才能不一味地沉溺于对灾难的抱怨,才能从灾难中反思,从灾难中清醒,从灾难中崛起。才能从灾难中挖掘财富,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把今后的事情做得更好。
当然,对于人生来说,尤其对于个体的人生来说,灾难总是可怕的,是需要尽可能地加以避免与消弭的。如果避免不了,也消弭不了,那么就正确对待吧,将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将破坏性因素转化为建设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