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有点奇怪是吧,从这四个字你可能闹不明白我到底想说什么。这几个字的意思不是要大闹什么“台”之后再去投什么“欧洲”“欧共体”之类,这是英语“不用谢”(not at all)一词的译音。因为这个“不用谢”不是用在一般场合的,而是用在政府与民众关系上的。在此方面,欧洲乃至西方与中国乃至东方大大的不同。他们以为,政府是由民众即纳税人养活与支撑的,政府所履行的一切职责,都是应该的,是本分,民众没有道理感谢政府,相反,政府应当感谢民众。在中国则不同,在官员帮百姓解决一些小问题之后,在年关节日访贫问苦之时,在发生诸如水灾、火灾、震灾、雪灾之后的抢救现场,均能听到战战兢兢的小民、穿着破衣烂衫的男女、面露菜色的老人和儿童满眼泪花,不断重复着感谢政府、感谢什么什么的话。对此,媒体也在大肆渲染,在推波助澜。这种场面,让人看了激动,细细想来又倍觉心酸,心里很不是滋味。政府之类在做他们应做的事,而供养政府的人却要鸡啄米式的连连点头哈腰,感谢这个,感谢那个。这是“主人”应有的心态和行为方式吗?在做这样的发问时,我想到了西方的民本思想,想到了现代化的艰难,想到了民主的启蒙,想到了“闹台投欧”。
无疑地,如果中国的政府中国的领导人心安理得地接受民众不该感谢的感谢,甚至引导诱导人们千恩万谢,那这种被严重颠倒的“主仆”关系,就无法被颠倒过来。政府与领导人就会更加随心所欲,就更不把老百姓当回事。老百姓们呢,就更不知道自己是谁,不知道自己是纳税人是国家与政府的支撑者,是应当被感谢的人。如果这样,那肯定是中国政治的遗憾,是中国民主的忧伤,是中国百姓的不幸。对于这样的状况,我们应当设法予以改变。
如果说一个地方的经济搞不上去,老百姓富不起来,生活过不下去,那么官员们来救济来慰问来“访贫问苦”时,百姓们可以理直气壮地向他们提出质询,向他们提出批评。百姓们有权要求官员们改进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尽快把经济发展上去。一个地方发生了这灾那灾,对于前来救灾的官员,百姓们可以向他们发问,这天灾中有没有人祸的成分,为什么不能有效防止灾害,今后在防灾减灾方面有什么打算。百姓们要理直气壮一些,理性一些,主人翁意识强一些,现代行政管理意识和民主意识强一些。
我们的官员们也应当转变观念,我们救灾我们访贫我们做大大小小的事情,那都是我们的工作,我们的本分,没什么值得感谢的。如果百姓们因为不明白这个道理而左谢右谢,千谢万谢,我们应当作出解释。千万不可以欣然接受感谢,更不可逼着百姓感谢。
几十年前,鲁迅先生曾经呼吁过,“费厄泼赖应当缓行”,借用一下这个句式,我们应当高呼,“闹台投欧”应当大行快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