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09500000001

第1章 动荡不安的中东(1)

一、连接三洲的中东

“中东”一词,是近代欧洲列强向东方扩张时开始使用的,以后逐渐流行。欧洲人以欧洲为中心,根据离欧洲的远近,将他们东方的世界由近到远分别称为近东、中东和远东。但实际上,自“中东”一词开始使用时,其所指就很不明确。狭义的中东,仅指伊朗和阿富汗。而现代人们一般所说的中东地区是广义上的,泛指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里海五海之间的一片广袤的土地,它南起埃及、北到伊朗、东起阿拉伯海边的也门,西至黑海岸边的土耳其。面积达74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约2亿。共有17个国家居住在这一地区,它们是:伊朗、土耳其、塞浦路斯、约旦、叙利亚、黎巴嫩、伊拉克、巴勒斯坦、以色列、沙特阿拉伯、也门、阿联酋、阿曼、巴林、卡塔尔、科维特及北非的埃及。

中东地处欧、亚、非三洲的连接部,扼三大洲交通的咽喉,其战略地位之重要在世界上是少有的。它西去地中海,出直布罗陀海峡可达大西洋及沿岸的欧洲国家,过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可到黑海沿岸,直上欧洲大陆,东出红海和波斯湾,入印度洋,可直达澳洲及太平洋沿岸各地,南去埃及,直上非洲大陆;北走伊朗,即可进入亚洲大陆的腹地。

苏伊士运河和波斯湾是这一地区最重要的两个海上交通要道。苏伊士原是连接阿拉伯半岛同非洲大陆的一个狭长的陆上走廊,称“苏伊士地峡”。在1869年苏伊士运河开通前,东西方交通主要依靠的是沿大西洋南行、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洋的这条海上航线,它路途遥远,航行条件险恶,给东西方交往带来极大不便。1815年维也纳会议后,欧洲列强把侵略矛头转向了东方,掀起了一股在东方瓜分殖民地的狂潮。为了便于他们的侵略活动,英法殖民主义者操纵的“苏伊士运河公司”于1859年开始挖凿苏伊士运河的工程,历经10年,于1869年正式通航。运河开通后,成为连接大西洋与印度洋沿岸港口间的最短水路,比绕道非洲缩短航程8000~15000公里。一百多年来,运河几经拓宽和加深,现总长达172.5公里,有效水深11.5米,航道宽达110米,15万吨级的油轮可满载通过,22万吨级油轮可半载通过,37.5万吨级油轮可空船通过。它是目前世界上最繁忙的运河。1870年时,年通行船只不到500艘,现在每年通航船只达2万多艘,载重量达数亿吨。西方国家从中东进口的石油都经此运输,因此,运河被称为西方经济的生命线,假如运河关闭一年,世界经济将因此而损失40~52亿美元。它还是埃及国家重要的收入来源,近年来,埃及从运河赚得的外汇收入每年都在15亿美元左右。波斯湾也是扼西方经济命脉的海上交通要道,经苏伊土运河运往西方的石油,80%以上出自波斯湾,中东地区的五大产油国都在波斯湾沿岸。

二、丰富的石油资源

中东、海湾地区不仅战略地位重要,而且是世界石油资源的宝库。早在公元前3000年,两河流域的巴比伦人就利用渗出地面的原油晒沥青,用作建筑材料。公元7世纪,波斯人和阿拉伯人已经能对石油进行蒸馏加工,把其中较轻的成分提炼出来,制成著名的“希腊火”,用于作战和日常照明。但在工业社会到来之前,中东、海湾地区的石油资源仍基本上处于沉睡状态,偶尔进行的原始开采和利用,也只是服务于宫庭的建筑和享乐。

近一百年来,特别是两次世界大战的刺激,石油逐渐代替煤炭,成为现代“工业的血液”,石油的勘探和开采才迅速发展起来。两次大战前,已探明的世界石油资源主要是在北美和欧洲(包括苏联),占当时已探明储量的4/5以上,而那时,中东已探明的石油储量所占比重微乎其微。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方国家加快了对石油资源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石油资源的勘探,世界石油探明储量成倍增长,特别是中东、海湾地区,增长更快,不久,就以世界的“石油宝库”而闻名于世。

下表是1960~1979年中东地区已探明的石油储量占世界的比重。从中可以看出,世界石油储量的一半以上在中东,但这还只是10年前的数字。据国际石油界有关专家最近的估计,目前,中东地区已探明的石油储量占世界的比重已达65%左右。

战后40多年来,随着中东已探明石油储量的迅速增长,其原油产量和出口额也成倍增长,中东现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原油产区。中东各国,特别是波斯湾周围的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阿联酋等五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产和出口国。

1960~1977年中东石油产量占世界的比重

单位:亿吨

世界石油产量 中东石油产量 中东占世界的比重

1960 10.60 2.61 24.75%

1965 14.83 4.12 27.78%

1970 22.00 6.55 29.77%

1973 27.28 10.64 39.60%

世界石油产量 中东石油产量 中东占世界的比重

1974 27.3 10.88 39.85%

1975 26.28 9.63 36.75%

1976 28.41 10.94 38.50%

1977 28.94 11.01 38.50%

1979 31.89 10.36 32.50%

1981 28.59 7.5 26.20%

1989 32.5 8.45 26.10%

中东地区石油蕴藏量占世界的比重

单位:亿吨

世界已探明储量 中东已探明储量 中东占世界比重

1960 415.25 248.64 50.77%

1965 484.02 293.20 60.77%

1970 817.50 469.00 57.77%

1973 825.82 469.42 56.74%

1974 955.74 548.43 57.38%

1975 886.86 506.60 57.12%

1976 797.46 446.81 55.57%

1977 849.38 499.60 58.71%

1978

1979 859.70 501.0 58.0%

1990 1398.70 927.50 65%

中东、海湾国家的石油主要出口到美国、西欧和日本。目前,美国石油进口总量的25%,西欧国家石油消费量的40%,日本几乎全部的石油进口都来自中东海湾地区。西方主要国家的经济发展严重依赖中东海湾地区的石油,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西方世界的经济命脉掌握在中东产油国手中。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1973到1975年的经济衰退,就是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期间“石油危机”的直接后果。也正是石油问题,成为引发目前这场海湾危机的导火索。

海湾五国占世界石油出口的比重

单位:亿吨

1976 1988

出口量 % 出口量 %

伊朗 2.6 16.36

伊拉克 1.02 6.36

沙特 3.98 24.96

科威特 0.9 5.65

阿联商 0.95 5.98

总计 9.45 59.4 5.54 40%

三、辛酸的历史

中东地区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有两个在中东。公元前3000年,当现今的西方各国还处在茹毛饮血的时代时,地中海岸边已有了统一的古埃及王国,埃及劳动人民已创造了建造金字塔的罕世奇迹。公元前18世纪,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王国已有非常发达的政治和经济,《汉谟拉比法典》就其完备程度而言,堪与公元19世纪欧州的《拿破仑法典》相比。然而,辉煌的古代文明却没能为中东地区的人民带来富裕和安宁。由于其重要的战略地位,中东自古以来就是帝王争霸、列强角逐的疆场,从罗马帝国的入侵到欧洲十字军的东征,从蒙古帝国的征服到奥斯曼帝国的残暴统治,中东地区战乱不断,屡遭劫掠。特别是近代以来,随着欧洲列强向东方的殖民扩张,中东更无宁日。近代以来的中东历史实际上是一部被奴役和被掠夺的历史。

1815年,欧洲处在历史性巨变的关头。拿破仑在滑铁泸的战败使法国的大陆霸权彻底崩溃。梅特涅主持召开的维也纳会议以拿破仑的战败为基础,重新确立了欧洲大陆的均势格局。它使列强暂时停止在欧洲的争夺,将侵略的矛头转向了东方,掀起了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殖民地瓜分狂潮。当时,奥斯曼帝国的统治已摇摇欲坠,它辖域内的中东地区便首当其冲,成为列强掠夺的直接对象。1830年,法国占领阿尔及利亚。1839年,英国占领亚丁。1907年,英、俄瓜分伊朗。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斯曼帝国瓦解,英、法达成了瓜分其领土的协议,法国占领了叙利亚和黎巴嫩,英国占领伊拉克和巴勒斯坦。整个中东地区几乎已不存在独立的阿拉伯国家。

西方列强对中东地区的侵略,伴随着对中东石油资源的野蛮掠夺。1901年,伊朗国王在英国的威逼利诱下,被迫与英国签订了准许英国开采伊朗石油的租让协定,根据这一协定,英国夺得了占伊朗领土的4/5的129万平方公里的石油租让地,租期为60年。这一协定为列强掠夺中东石油开了一个恶劣的先例。1908年,伊朗发现了特大油田,英国接着于1909年成立了“英国波斯石油公司”,几乎完全控制了伊朗的石油开采。在埃及,英国建立了“英埃石油公司”,控制了埃及的石油开采和加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维持英国庞大的战争机器,英更加快了对中东石油资源的掠夺,并派军队为石油公司开路和保护油田。1913年,英国、荷兰、土耳其等国组成“土耳其石油公司”,于1914年获得了伊拉克境内摩苏尔和巴格达两地的石油开采权。这些掠夺活动使英国在大战爆发前建立起了一支强大的海军舰队,而英国人却没有为此花一分钱。

一战结束后,美国上升为帝国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遂向英国在一战期间确立的石油霸权地位提出了挑战。就像19世纪末对远东的争夺一样,一战后美国在石油问题上,也提出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口号。1927年,“美孚石油公司”在美国政府的支持下,来到伊拉克,购得伊拉克石油公司近1/4的股份,开始进入了大英石油帝国的地盘,此后便迅速发展。1928年,“美孚”在巴林岛取得了石油租让地。1933年,它在竞争中击败英国,夺得了沙特阿拉伯境内近百万平方公里、租期长达66年的一块租让地的石油开采权。1934年,美、英合股组建的“科威特石油公司”获得了面积包括科威特全境、租期长达75年的石油租让开采权。到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美、英、法,荷四国共在中东夺得了约250万平方公里的石油租让地。伊拉克、科威特、卡塔尔领土的100%、伊朗领土的76.4%、巴林领土的73.7%、沙特阿拉伯领土的74.1%都沦为西方帝国主义的石油租让区。租期最短的为60年,最长达95年。所产石油的95%被运往西方,因此,它是由西方石油公司垄断的、纯粹掠夺性的开采,既没有给中东各国人民带来福利,也没有促进当地石油工业的发展。到1928年到1937年的10年间,西方在中东的各石油公司的平均利润相当于所在国同期石油收入的20~30倍。

二战结束后,西方国家对中东石油资源的掠夺更是变本加厉。战后头十年,美国石油资本以惊人的速度扩张。到1954年,中东所有的产油国都有美国资本的控制。在沙特,巴林和中立区,美国的石油公司控制了几乎全部的石油生产,在科维特和卡塔尔是50%,在伊拉克是24%,在伊朗是40%。到1960年,在中东国家实行“石油国有化”的前夕,西方在中东攫取的石油量,相当于战后初期的8倍。在美国,利润最高的公司是那些在中东有石油租让权的公司,美国的亿万富翁大都同中东的石油有联系,可以说,洛克菲勒家族的帝国大厦就是从中东的油田上耸立起来的。

四、战后美、苏操纵下的中东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东是同盟国与轴心国角逐的主要战场。战后以来,在美苏“冷战”的条件下,中东又成为美苏全球争霸的重点地区。中东地区原有的各种矛盾被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所利用,在一个相当长时期内,中东地区的一些政治力量分别被美苏操纵,成为它们推行其全球战略的工具。因此,战后中东地区的政治形势就更加复杂化,40多年来,一直是热点中的“热点”。

阿以冲突与四次中东战争

阿以冲突,又称巴勒斯坦问题,是战后世界政治中最复杂和最难以调和的冲突,先后有两位埃及总统为此而葬送了政治前途以至生命。它也可能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一场冲突,其渊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同类推荐
  • 抗战之重生李云龙

    抗战之重生李云龙

    退伍特种兵穿越战火纷飞的战争岁月,没想到机缘巧合之下意外替代了同名同姓的李云龙,面对山河破碎的局面,他毅然投身抗战热潮,身负极品尖兵系统,开启铁血抗战之路。杀鬼子,袭击敌军指挥部,剑指敌军老巢……在兵荒马乱的烽火年代,且看主角如何跟敌人斗智斗勇,铸就一段铁血传奇!
  • 孙子兵法(白话全译)

    孙子兵法(白话全译)

    本书将《孙子兵法》用白话全文译出,重点突出一个实用的功能,其中既有权威原著,又有通俗译评,同时精心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从军事谋略、经商谋略、处世谋略三个方面对原著进行重新解析、阐释,兼具可读性和典藏性,是一本适合各行各业人士借鉴学习的普及读物。
  • 战事传奇:战争中的隐秘事件和幕后谜团

    战事传奇:战争中的隐秘事件和幕后谜团

    有一种战争,没有硝烟,没有厮杀,杀人于无形之间,决胜于千里之外。这是另一种战争,它存在于战争的另一面,以无形的力量和隐秘的方式影响和决定着战争的走向。在这里我们能够看到战争背后的精彩和玄机。
  • 抗战双子星

    抗战双子星

    飞龙特战大队的两名精英队员,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之中偶遇一阵怪雾,雾气消散之后,他们俩却发现,自己竟然身处1937年深秋的华北平原,自此,两人开始了自己的抗战人生。本文比较正统,没有那么多搞笑场景,非喜勿喷,谢谢!
  • 最漫长的抵抗:从日方史料解读东北抗战14年

    最漫长的抵抗:从日方史料解读东北抗战14年

    这是一部军事历史类的纪实作品。本书以作者首次在日本搜集到的四百多张日方照片和地图为线索,通过对这些照片中的历史信息进行中日史料对照分析和考证,揭示了东北正规军、东北抗日义勇军和东北抗日联军在东北地区于1931年至1945年那段艰苦不屈的抵抗经过,具有一定的阅读和研究价值。
热门推荐
  • 圣魔征

    圣魔征

    魔都浩劫,魔子降生。魔君为保子民安全将魔都封入阿鼻地狱中,并将魔子送入神武大陆,本该成为魔都皇子的洛尘,却在圣与魔之间徘徊。他会如何抉择?是盖世魔神还是神州圣君?且看神武,风云动!
  • 醒世故事

    醒世故事

    无数事实、经验和理性已经证明:好故事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而以我们之见,所谓好故事,在内容上讲述的应是做人与处世的道理,在形式上也应听得进、记得住、讲得出、传得开,而且不会因时代的变迁而失去她的本质特征和艺术光彩。为了让更多的读者走进好故事,阅读好故事,欣赏好故事,珍藏好故事,传播好故事,我们特编选了一套“故事会5元精品系列”以飨之。其选择标准主要有以下三点:一、在《故事会》杂志上发表的作品。二、有过目不忘的艺术感染力。三、有恒久的趣味,对今天的读者仍有启迪作用。愿好故事伴随你的一生!
  • 吊头山(大结局)

    吊头山(大结局)

    阿孟小野偷看到村庄的秘密被发现,阿牛出声救下他们,阿牛承诺会带他们下山,但是,他们必须带走村庄的一个人。阿孟决定带走虎子……晚上的行动在我心头发酵,情绪变得高昂而紧绷,巧巧似乎也知道了什么,她刻意地在我身边打转,我知道她是想要保护我和小野,避免我们落单,会被某些持反对意见的村民攻击。还是有人想要杀掉我们吗?看样子,阿牛白天和村民们的会议并不顺利,应该是双方水火不容的情势吧。
  • 中国经济猜想

    中国经济猜想

    不管是以此前的政治格局来划分,还是以现在的经济实力来划分,中国的经济实力已经构成了世界上一极,十数亿人创造力的爆发,是一种强大的力量,没有人敢于忽视这种结果,也没有人敢于无视由此而引领的未来。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中国的经济变革是一场在特定时期,特定背景下,由数方力量同时下场参与的大博弈,由此必然存在着它的残酷性与天然的不公平性,也许只有对过去做出充分解读,我们才可能透过重重迷雾,猜想出未来深处内存在着的各种可能。
  • 蓝色池塘

    蓝色池塘

    人无外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但这个外财是否来的晚了些呢?对于一个宅男来说如何处理这一笔巨大的飞来横财很头疼啊。希望一切都能如蓝色的大海一样一切都归于平静的沙滩。巨额彩票大奖的到来,必然是生活天翻地覆的改变。
  • 三品废妻

    三品废妻

    睁开眼,她是备受欺凌的草包公主,他的妻妾个个踩在她头上作威作福!靠,这个混乱的年代,公主两个字这么廉价,无所谓,落难的凤凰也能成为吃人的母老虎!夫君权倾天下,对皇位虎视眈眈,对她更是置之不理,视作废物!没关系,她最善长引起别人的注目!不,仅仅是注目还不够,她要别人敬畏的目光!本来,只想报复社会,无奈她就像一颗启明星一样耀眼,吸引了众多不相干人等,狂蜂浪蝶找上门,个个身份非凡,相貌俊美,一坛子醋,把她那自负狂妄的夫君差点没酸死!相国府内风云变,智斗群妾,一步步爬到他身边的位置,他才惊恐的发现,这个废物公主,已经有了动摇他权力的资本!她装,装清纯,装孙子,背后,却笑的像只毒蝎子,致命逼人!她骗,谎言连篇,圆滑老练!她诱,致命的妩媚,巧笑倩兮,举手投足尽是勾人慑魄地魅力!一个黑帮女魔头闯入古代,玩转权臣,玩弄手段,且听凤吟!
  • 吾心安处,余生是你

    吾心安处,余生是你

    听说,如风集团的总裁曾经被人甩过,此消息一出,众人惊骇。作为当事人的苏荷用心良苦潜藏了N年,结果,一个不巧,竟然被正主逮个正着……“嗨。”她恍若无事,实际上已经准备好了逃的准备。哪知,某总裁一把将她推到了门上,断绝了她的后路:“逃?苏荷,你还想往哪里逃?”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堇色无恙支荷香

    堇色无恙支荷香

    沐堇秋家族白云庄控制江南经济,备受各方觊觎。 万俟芰荷闻知朝中在查白云庄,为了保护他,希望得到他的爱情进而劝服他。 谁知计划不如变化,白云庄的弃徒袁一鸣与芰荷展开一番暗战。天下大变,南曦弘光王朝抗北钺朝形式严峻。沐堇秋陪芰荷上晖州寻她的父兄,与北钺军激战,并得知芰荷一直骗他,愤然而去。芰荷腹中骨肉不保,安顿在赵由榔处。 沐堇秋一面光复皇室,一面寻找芰荷,经过多重磨难,终换来两情相守。
  • 我成了大佬的跟班

    我成了大佬的跟班

    顾优优美好的巴厘岛之行毁于最后一夜,竟然稀里糊涂遇上富二代,还是一个被逼婚的富二代,简直不可理喻!什么破花瓶值五十万?被迫无奈答应结婚,十条结婚守则差点逼疯顾优优,怎么跟卖身一样?不过席奕铭好像有点帅,为色所迷不可取,但是真的……喜欢上还不赖的样子。“老公~回房睡觉,春宵一刻值千金!”“你回头看看。”顾优优回头,未来婆婆正在二楼看着他们,所以……脑袋里只有两个字:完了!
  • 布赫访谈录

    布赫访谈录

    本书是对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布赫的访谈录,内容涉及农村文化建设、产业化经营、西部大开发、农村小康建设、民主法制建设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诸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