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75900000008

第8章 减少拖延和推迟(2)

立即去做,终会有收获

如果有计划而不去执行,使之烟消云散,这对于我们的品格会产生非常不良的影响。如果有计划而努力执行,这能增强我们的品格力量。

当一个生动而强烈的意念闪现在一位作家的脑海时,他的内心有了一种不可阻遏的冲动——想要提起笔来,将那美丽生动的意念记录下来,但那时他或许不方便,所以没立刻就写。那个意念不断地在他脑海中活跃、催促,然而他还是拖延。后来那个意念便逐渐地模糊、暗淡了,最终整个消失!

要知道,一个只会夸夸其谈、一味拖延而不注重实干的人最令人反感,成功也永远不会光顾这种华而不实、说而不干的人。如果切丝黑尔姆夫人仅仅满足于她动听的演讲,陶醉于她美好的计划之中,她自然就永远也不可能超出言谈的计划之中,人们也就不会相信她所说的一切。但当人们亲眼看到切丝黑尔姆夫人以自己的行动实现了她的计划时,人们才认同她的观点,为她提供帮助。

夸夸其谈未必能表明你是个什么样的人。相比之下,行为倒更能切实地反映出你的本质。只有你现实的行为才能表明你是个什么样的人。

生活中,在你拖延某件事时,别人或许会帮你做这件事。这样,拖延又成了你摆布别人的一种手段。另外,通过拖延时间,你可能会对自己以及自己的行为产生不切实际的想法。

世界上不会有什么十全十美。如果我们一味追求完美,一定要拖延到世上所有条件都完美后才开始行动,就只好永远等下去了。有的人为什么一辈子都干不了一件事情,原因正在于此。相反,有的人也对自己的现状不满,但他却行动起来,力求改变现状,而不是傻傻地等待,结果行动者成功了,而拖拉者依旧一事无成。

一个真正的成功人物并不是在问题发生之后再去解决问题。而是一旦遇到问题,他们会克服种种困难去完成它。我们对于一件事情的要求必须要折中一下,这样才不至于陷入行动以前永远等待的泥沼中。当然最好是有逢山开路、遇水架桥那种大无畏的精神。当我们决定一件大事时,心里一定很矛盾,都会面对到底要不要做的困扰。任何人都应该克服拖延的习惯,立即去做,终究会大有收获。

上路,不要再等待

有一个野心勃勃却没有作品的作家说:“我的烦恼是日子过得很快,而灵感却不愿光顾我的大脑,所以一直写不出像样的东西来。”他说,“写作是一项很有创造性的事情,要有灵感才行,这样才会有兴致写下去。”

说实在的,写作的确需要创造力,但是另一个写出畅销书的作家,他的秘诀是什么呢?他说:“我有许多作品必须按时交稿,因此无论如何不能等到有了灵感才去写,那样根本不行。一定要想办法使自己的笔尖在纸上划动。这个办法就是我先定下心来坐好,拿一枝铅笔乱画,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尽量放松。我的手先开始活动,用不了多久,在不经意间,便已经文思泉涌了。”

“以后”、“明天”、“下个礼拜”、“将来某个时候”或“有一天”,往往就是“永远也完不成”的同义语。有很多好计划没有实现,只是因为当我们应该说“我现在就去做,马上开始”的时候,却说“等一会儿,我一定会去做”。

让我们用另一个例子进而说明拖延与推迟对我们做事的危害吧。这里是一对年轻夫妻的储蓄经过:

约翰先生每个月的收入是1000美元,但是每个月的开销也要1000美元,收支刚好平衡。夫妻俩都很想储蓄,但是往往会找些理由使他们无法开始。他们总是说:“加薪之后马上开始存钱”、“分期付款还清后就要……”、“渡过这次难关以后就要……”。

最后还是他太太瑞恩不想再拖。她对约翰说:“你好好想想,到底要不要存钱?”他说:“当然要啊!但是现在省不下来呀!”瑞恩这一次下定决心了。她接着说:“我们别再拖延了,我们有存钱这个想法都好几年了,到现在却连一分都没存下。我今天看了一个广告说,如果每个月存100元,15年后就有18000元,外加6600元的利息。如果你想储蓄,就把薪水的10%存起来,不可移作它用,我们说不定要靠面包和牛奶过到月底,只要我们真的那么做,一定可以办到。”

他们为了存钱,起先几个月当然吃了点苦头,尽量节省,才留出这笔预算,现在他们却觉得“存钱跟花钱一样好玩”。

如果你时时想到“现在”,就会完成很多事情;如果常想“将来有一天”或“将来什么时候”,那将一事无成。

“今天可以做完的事情不要拖到明天。”让我们永远记住富兰克林的教诲吧。

用热情迎接璀璨

生活中,我们有时碍于面子,或者害怕遭到别人的拒绝,或者怕遭受谴责,或因自己的热情总是遭对方冷漠的反应,而使自己的积极性逐日减弱。但只要我们增强一分积极的力量,便足以削弱一分消极的困扰,从而克服做事拖延与推迟的毛病。

因此,我们必须减少忧虑,充分掌握主动积极的力量,凡事多举手,多去协助别人,成功就在眼前。

三国时期,刘备之所以能后来居上,称雄巴蜀,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诸葛亮的主动进攻,不仅是行为上的,更是心理谋略上的。

赤壁之战爆发前夕,曹操战襄阳、破荆州,80万大军顺江东下,此时刘备势单力薄,惶惶如漏网之鱼。此际,诸葛亮当机立断,主动出使东吴。一到东吴,诸葛亮继续实施进攻策略。首先是舌战群儒,难张昭、穷虞翻、羞步鹭、斥薛综,使东吴众多谋臣儒将理屈词穷。见到孙权,诸葛亮又用激将法刺激孙权的自尊心与荣誉感。这一激果然奏效,当孙权了解了刘备的态度,便决心孙刘联军与曹操决战。这样,刘备不仅在战略上转危为安,实际上已胜利在握。

积极主动,不仅使伟大人物力挽狂澜,回天有力;也是我们平常人的立身之道。它能使我们逐渐珍惜我们的时间,不同志遇事拖延推诿,使我们永远在生活中处于优势。

有一位非常聪明的心理学家告诉了他的宝贝女儿一个足以使她在以后的生活中无往不胜的绝招——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要勤举手,勤于发问。

小女孩真的遵照父亲的叮咛,不只在内急时记得举手,老师发问时,她也总是第一位举手的学生。不论老师所说的、所问的她是否了解,或是否能够回答,她总是举手。

时间久了,老师对这个不断举手的小女孩自然而然印象极为深刻。不论她举手发问,或是举手回答问题,老师总是不自觉地优先叫她开口。这样在不断积累过程中,她的知识量越来越多,在各方面她都显得非常优秀。

多多举手,正是那位心理学家教给她女儿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利器。

故事中那位极具智慧的父亲所教给女儿的举手观念,正是成功者积极主动的态度。

如果一个人不具备积极主动的态度,那么,积极力量就会削减一分,相对地,消极的力量便增强一分。此消彼长,再假以时日,真不敢想像我们会变成什么样的人。

因此,要想成功,必须强调主动。一切自卑、畏缩不前和犹豫不决的行为,都只能导致人格的萎缩和做人处世的失败。

别给惰性以机会

机会不能靠等待。如果你终日守株待兔地过日子,寄希望于运气,那么,你最初的热情和你已经花费的精力都将在消极等待中丧失殆尽。等待是对生命的巨大浪费。上天总是把机会送给不懈努力的人。

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总统林肯从小生长在偏远的乡村丛林边,他居住在一所地处旷野的简陋的小木屋,远离学校、教堂、铁路,那里没有报纸、图书,甚至连日常生活的必需用品都很匮乏,更谈不上生活中的种种享受了。每天他必须步行几个小时到“邻近”另一处简陋的学校去念书;他必须在荒野中跋涉几十公里才能借到一些他想看的书,然后,不顾一天的劳累,借着木柴的火光阅读。

然而,林肯从不消极地等待机会,就是这种严酷的生活环境造就了美国最伟大的总统。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清晨,闹钟把你从睡梦中惊醒,想着自己所订的计划,同时却感受着被窝里的温暖。一边不断地对自己说,该起床了,一边又不断地给自己寻找借口——再躺5分钟。于是,在忐忑不安之中,又躺了5分钟,甚至10分钟。

拖延的事情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遇到。如果你不相信自己有拖延的毛病,那么请你把你某一天的时间记录一下,你会惊讶地发现,“拖延”耗掉了你很多的时间。

很多情况下,人的惰性导致了拖延,每当自己要付出劳动时,或要做出抉择时,我们总会为自己找出一些借口、理由,总想让自己轻松些、舒服些。有的人能在瞬间果断地战胜惰性,积极主动地面对挑战;而有的人却深陷“拖延”的泥潭,自己不知所措,无法定夺……时间就这样被一分一秒地浪费了。

同类推荐
  • 《中庸》64个人生智慧

    《中庸》64个人生智慧

    本书结合“中庸”的思想理念,从修身养性、为人处世、交际应酬等方面将其中有现实意义的部分用现代人的眼光重新诠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找出了与现代社会、现代人相关的共通点。
  • 处理人脉关系必知的九大玄机

    处理人脉关系必知的九大玄机

    一个人在社会上行走,要想达到无往不胜,就得处理好人际关系,明白人与人之间的玄机。本书以全新的视角,全面展现关系资源在我们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用理性的思考,深度剖析关系的种种潜规则;用现实的观点,反思人们对人脉关系的种种误区。从最具典型的九个关键点出发,在讲述现象的同时,力求透过现象看出本质,去探讨搞好关系的成功玄机。
  • 历史智慧教给年轻人的99条生存法则

    历史智慧教给年轻人的99条生存法则

    说话怎样才能滴水不漏?如何办事才能顺风顺水?在何时应该激流勇退?在凶险的局势面前,如何才能趋利避害?……读史使人明智。历史人物的兴衰成败能给我们很好的启示。《历史智慧教给年轻人的99条生存法则》以历史人物为核心,翔实地讲解了中国历史中的99则生存智慧,对于我们当下的生活和工作而言,这些生存智慧仍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智谋全解(超值金版)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智谋全解(超值金版)

    《孙子兵法》,又称《兵策》《吴孙子》《孙子十三篇》。全书十三篇,从十三个方面详细讲述了行军打仗的要诀与智谋,共五千九百余字,为春秋时代著名军事家孙子所著,是我国古代最早也是最著名的一部军事著作。孙子,名武,字长卿,生于春秋时代的齐国。孙子原是陈国陈完(后改称田完)的后裔,名将田书和著名军事家司马穰苴是其先祖。正因如此,孙子得以从小诵读《司马穰苴兵法》《太公兵法》以及《管子》等优秀军事文化典籍,为其学习和继承前人的兵法研究成果、形成自己的军事思想奠定了基础。
  • 思维模式决定成败:影响一生的20种思维

    思维模式决定成败:影响一生的20种思维

    本书将人类的思维模式分为两大类:有利于成功的思维模式和倾向于失败的思维模式,透过对“成功模式”和“失败模式”的系统性对比,论述了成功与失败的深层次原因,如同绿灯行(油门)、红灯停(刹车)的交通指令(操控系统),指导着我们启动“生产成功的流水线”以创造成功,提醒着我们关闭“生产失败的流水线”以规避失败。
热门推荐
  • 普洱溯源

    普洱溯源

    近年来,普洱茶经历了一个非常时期,其实,对于普洱茶来说,业界业外人士也是莫衷一是各有见地,有褒扬者,有贬抑者,这很正常。我们不可能把每个人的思想框在框子里去统一,但不管怎么说,商业炒作也好,市场规律也罢,毕竟在短短的一两年之内,在全国乃至全球掀起了一股普洱茶风。让更多的人知道了普洱茶,使普洱茶达到了历史上最鼎盛的时期为还普洱茶之真正面目。
  • 观相百家:古典中国文化之春夏秋冬

    观相百家:古典中国文化之春夏秋冬

    郭智勇先生的前一本书《被遗忘与曲解的古典中国——<吕氏春秋>对传统学术的投诉》提出了“古典中国”这一全新的概念,而这本书《观相百家:古典中国文化之春夏秋冬》则进一步展示了古典中国的全景和真相。何为“仁”?何为“义”?“礼”从何来?等等这些,本书都会用一个全新的故事来告诉你。孔子是一个宗教改革家!墨子是对孔子的承接!儒家竟是对墨家的反对!秦始皇不可能焚烧诗书!《吕氏春秋》才是中国文化的最高成就!……总之,就让本书带你进入真正的文化中国吧。
  • 无法湮灭的悲怆

    无法湮灭的悲怆

    本书重新还原那段悲抑的历史。当赵登禹挥动大刀倒在血泊、赵尚忐惨死汉奸宵小之手、杨靖宇的弹尽粮绝英雄末路都以细节的方式呈现时,读者如何忍住不哭?当一个团半日之内临阵“升迁五个营长,都壮烈牺牲”,却仍与力量悬殊之敌对峙,当田横五百士的遭遇重演,被日军逼上绝路的八百多名十七岁左右的新兵,在叩拜了天地父母后前赴后继地跳入黄河,读者如何忍住不哭?……哭泣,不只是泪奠英雄,更为那打不垮的民族之精神。
  • Put Yourself in His Place

    Put Yourself in His Plac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雕花楼传奇

    雕花楼传奇

    姑苏美,美在太湖水。太湖碧波万顷,水天一色。太湖中水产极为丰富,鱼虾成群;其中银鱼是最为著名的美味佳肴,清朝时推为贡品,与梅鲚、白虾一起,被称为“太湖三宝”。湖中岛屿星罗棋布,或大或小,或高或浅,或雄峻陡峭。或缥缈虚无。内中有一小岛,名为洞庭东山。确切而言,东山实为伸人太湖中的一个狭长的半岛。东山上风景如画,茶绿、梅紫、果黄、桔红,真是一座花果山。四月碧螺五月梅,六月枇杷和杨梅,七月桃李八月瓜,石榴枣子遍三崖,九月白果加板栗,金秋桔子堆成山。誉之为蓬莱仙景,一点也不为过。
  • 不过如此的人生

    不过如此的人生

    人生苦短,珍惜当下。理解更多人生道理,一起掌握更好的人生。。。
  • 菩萨戒义疏

    菩萨戒义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孔雀森林

    孔雀森林

    一切源于那个心理测验,我才遇到了生命中那三个女人。“你在森林里养了好几种动物,马、牛、羊、老虎和孔雀。如果有天你必须离开森林,而且只能带一种动物离开,你会带哪种动物?”我不假思索地选择了孔雀。有人说心理测验在某种程度上验证了一个人的性格,所以单纯的人们便认为选孔雀的人喜爱金钱,好像除此之外便没有别的解释。尽管我知道自己并不是如此,但我从不解释,也不深究,因为没有必要。直到后来,我遇到了和我一样选孔雀的女生,才知道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之所以选择孔雀,是因为它无法单独存活,而骄傲如它却从不乞求。
  • 混沌霸主

    混沌霸主

    为长生,无数修真者各施手段,或磨砺自身,逐级而上,或以万物为刍狗,不择手段。尔虞我诈、云谲波诡,既有腹黑,也有数亿修炼者在高空、地上激烈搏杀的壮阔场面,既为长生,也为守护芸芸众生........
  • 中国现代性的影像书写:新时期改革题材电视剧研究

    中国现代性的影像书写:新时期改革题材电视剧研究

    《中国现代性的影像书写:新时期改革题材电视剧研究》重点从“主题思想”、“人物塑造”、“艺术叙事”、“现代性体验”、“艺术生产”和“艺术接受”等几个主要方面来揭示和阐述改革题材电视剧审美现代性的内涵与特质,是中国电视剧艺术研究的新探索和新尝试。改革开放30年是当代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发生巨大变化的30年。作为现实题材电视剧的一种典型形态,改革题材电视剧以其影像表意系统,生动、形象地表征了世纪转型期人们精神历练的诗意轨迹,成为了“中国现代性”的影像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