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79000000003

第3章 梁惠王章句上(2)

孟子说:“厨房里有肥肉,马棚里有肥马,老百姓却脸带饥色,田野上有饿死的人,这无异于赶着兽类去吃人。野兽自相残食,尚且为人们所憎恶,那些号称为民的父母官,办理政事时,不免干出类似驱赶野兽去吃人的勾当来,那么,为民父母的意义又何在呢?孔子说:‘发明造俑殉葬的人,大概会绝灭后代吧!’这不过是因为用了像人形貌的木偶去殉葬。照这样看来,执政者又怎么能如此使老百姓饥饿至死呢?”

[延伸阅读]

孟子果然当仁不让,又一次对梁惠王进行了一番关于父母官执政为民的思想教育。

孟子告诫梁惠王,执政者作为老百姓的父母官,让百姓生活幸福是其基本职责。相反,如果自己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而百姓却在挨饿受冻,那简直就像是率领野兽吃人一样,是极大的犯罪。

孟子的言论浅显易懂,说到底就是崇尚民本主义的思想,但是问题的关键所在是如何实施。

梁惠王肯定是实施得不好,不然怎么会出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而“民有饥色,野有饿莩”的现象呢?然而,不管是与梁惠王同时代的其他国家统治者,还是后世的当权执政者,又有多少“父母官”实施得很好呢?

在今天看来,我们树立人民公仆的意识,反腐倡廉,为民办实事等措施,不是依然在考虑为人民谋利益,真正为人民服务的道德意识吗?

因此,孟子的言论在今天看来并不过时,仍然对各级领导人起到警戒和约束作用。

俗语有言:“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真是一语中的,是何等的深刻啊!

[原文]

梁惠王曰:“晋国①,天下莫强焉②,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③,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④;南辱于楚⑤。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⑥。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⑦;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⑧。”

“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⑨,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⑩。’王请勿疑!”

[注释]

①晋国:指魏国。魏与韩、赵三家春秋时本是晋国的大夫,后来逐渐吞灭晋国其他世族,三分晋国。到公元前403年,东周威烈王正式承认他们为诸侯,史书多是把这一年作为战国时代的开始。战国时他们与秦楚齐燕也都称王。魏在战国初年曾因革新变法而称强一时,故此处谓“天下莫强焉”。

②莫强:犹言没有哪一个强过它的。

③东败于齐:《史记·魏世家》载,魏惠王三十年攻打韩国,韩向齐国求救,齐宣王用孙膑的计谋,出兵救韩击魏,魏军在马陵中计大败,魏将庞涓自杀,统帅太子申被俘,下文“长子死焉”即指此,魏国从此一蹶不振。

④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史记·魏世家》载,魏惠王三十一年、三十二年(前342年),魏国屡败于秦,被迫割地求和,黄河天险的河西之地尽入秦国之手,即七百里。

⑤南辱于楚:据《战国策·韩策》和《史记·楚世家》记载,梁惠王后元十二年(323年),楚国为了迫使魏国倒向它,插手魏国的王位继承,派柱国昭阳在襄陵打败魏军,夺取魏国的八座城邑。

⑥比(bì):为。一:全部。洒:洒通洗,《说文》云:“洒,涤也。”比死者一洒之:言欲为全部死者雪其耻也。

⑦易耨(yínòu):易,迅速。耨,耘田除草。

⑧制:通“掣(chè)”,意为提、拿。挞(tà):用鞭子打人。

⑨陷溺(nì):朱熹《集注》云:“陷,陷于阱;溺,溺于水,暴虐之意。”⑩“仁者无敌”:是句古语,加上“故曰”引来作结。

[译文]

梁惠王对孟子说:“魏国的强大,当今世上没有哪个国家比得上,这是老先生您所知道的。但到了我这一代继承王位后,东面被齐国打败,连我的大儿子也阵亡;西面丧失了七百里疆土给秦国;南面还受辱于楚国。我对此深感耻辱,愿意替那些为国牺牲的人雪耻。要怎样才可以办到呢?”

孟子回答道:“国家不在大,只要有方圆百里的土地就可以实行王道、使天下归心。大王您如果能够对民众实施仁政,废除严刑酷法,减免苛捐杂税,督促百姓深耕土地,抓紧时机清除杂草;让青壮年人在农闲的日子修习孝悌忠信的道理,在家里侍奉父兄,出外侍奉尊长,这样做的话,即使他们是拿起木棒也足以打败秦、楚的坚甲利兵了。”

“那些国家(秦、楚、齐等)侵夺百姓的农时,使他们不能从事农耕来养活自己的父母,以至父母受冻挨饿,妻离子散,兄弟背井离乡。那些国家的民众陷于水深火热之中,大王您派军队前往讨伐他们,又有谁能跟您对抗呢?所以有句名言:‘奉行仁政的人无敌于天下。’大王啊,请您采纳仁政,不要再疑虑了。”

[延伸阅读]

孟子实在是说客的典范,梁惠王已经对他深信不疑了。

孟子亦感觉没必要再卖关子了,进而一针见血地提出了他的仁政主张。

孟子的主张表现为物质生产和精神文明建设两个方面:

1.物质生产方面

物质生产包括三项内容:(1)刑罚;(2)薄赋税;(3)深耕易耨。虽然刑罚属于法治,薄赋税属于财政,只有深耕易耨才属于农业生产。然而从根本上说,前两项是为了让老百姓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积极性,进而发展生产。

2.精神文明建设方面

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问题是教育。在儒家政治的教育中,德育是第一位的,做人是第一位的,而文化知识是第二位的。

孟子的主张是两手抓,只要两手都硬,国不管大小都可以发展和壮大起来。小国可以打败大国,弱国可以战胜强国。毕竟,仁者是无敌的。

孟子也是具体分析了敌对国的致命弱点,而后才鼓励惠王,请他不要怀疑自己的治国良方。实际上,不要说梁惠王,就是当今社会的人们听了孟子的一番游说,也照样觉得非常有道理!

[原文]

孟子见梁襄王①,出,语人曰②:“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③:‘天下恶乎定④?’吾对曰:‘定于一。’‘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孰能与之⑤?’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⑥。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⑦,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⑧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⑨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注释]

①梁襄王:即魏襄王,名嗣,魏惠王的儿子,公元前318-前296年在位,襄是他死后的谥号。

②语(yù):告诉。

③卒:通“猝”(cù),突然。

④恶(wū)乎:怎样、如何。

⑤与:此处为“归顺”之意。

⑥浡(bó)然:蓬蓬勃勃生长的样子。

⑦人牧:管理百姓的人,指人君。牧,收养,引申为管理。

⑧引领:伸长脖子。领,即脖子。

⑨由:通“犹”,好像。

[译文]

孟子见到梁襄王,出来之后,告诉别人说:“远看上去不像君主的样子,走近他面前也觉察不出能使人敬畏的地方。见了我后,突然问道:‘天下要怎样才能安定呢?’我回答说:‘统一才能安定。’他又问道:‘谁能统一天下呢?’我对他说:‘不喜好杀人的国君就能统一天下。’他再问道:‘谁会来归顺他呢?’我再回答:‘天下没有哪个不归顺他的。大王您知道禾苗生长的情况吗?当七、八月间一遇上干旱,禾苗就会枯萎;一旦天上布满乌云,下了滂沱大雨时,禾苗就又蓬勃地挺立起来了。要是像这样,什么力量能遏止它生长呢?现在世上那些做国君的人,没有不喜好杀人的,如若有不喜好杀人的,那天下的老百姓都会伸长脖子来盼望他了。真能如此,老百姓归顺他,就好比水往低处流,汹涌澎湃,有谁能阻挡得了呢?’”

[延伸阅读]

“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深刻地揭露出了一个人不成器的样子,更为有意思的是,就是这个不成器的公子哥儿,竟然一开口就问“天下恶乎定”?给人以小人说大话的感觉,他竟然还想平定天下呢!令我们吃惊的是,孟子并没有以貌取人,没有拂袖而去或缄口不言,而是照样认真地给他来了一番关于统一天下的开导。这一点,要是换了当今社会的人就很难做到了,正所谓“话不投机半句多”,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往往喜怒形于色,不能掩饰自己的感情好恶。尤其是遇到自己看不惯的领导人,心里面不但咒骂“你算什么东西”,而且表面上也不加掩饰了,没有孟老夫子那样的涵养。

从理论上而言,孟子的政治学说和治国方略都有他特有的道理,人们听后会很信服。然而从实践上来看,则不一定适用于战国那个特殊的年代。在战争年代,军事和政治是合为一体、密不可分的,要谋求天下统一绝对离不开军事。因此,国君普遍会认为孟子的思想过于“迂阔”而不实用,不如纵横家或兵家的计策来得实在。梁襄王显然也是持这种看法。实践也进一步证明,就在孟子离开不久后,苏秦到了魏国,毫不费力就鼓动了梁襄王参加六国合纵抗秦。

作为一个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毕竟都是急功近利的居多,战国那个特殊的时代更是如此!

[原文]

齐宣王问曰①:“齐桓、晋文之事②,可得闻乎?”

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

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

曰:“臣闻之胡龁曰③,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④。’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⑤,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

曰:“有之。”

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小⑥,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曰:“无伤也⑦,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王说曰⑧:“《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⑨,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⑩,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曰:“否。”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11),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

“老吾老(12),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13),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

“权(14),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

“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

王曰:“否,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所大欲也。”

曰:“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

王笑而不言。

曰:“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声音不足听于耳与?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15)?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

曰:“否,吾不为是也。”

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16)。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王曰:“若是其甚与?”

曰:“殆有甚焉。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

曰:“可得闻与?”

曰:“邹人与楚人战(17),则王以为孰胜?”

曰:“楚人胜。”

同类推荐
  • 互文性:在艺术、美学与哲学之间

    互文性:在艺术、美学与哲学之间

    《互文性:在艺术、美学与哲学之间》,分为三篇:第一篇,艺术与审美经验;第二篇,美、美学与哲学问题;第三篇,哲学作为生活方式等。在该著作中,作者将视角从现象学、存在论拓展到生成论,对艺术、美学与哲学的有关问题进行了交叉式的研究,并力图展开它们之间的互文性的对话。该著作还涉及艺术、时尚与文学,以及中西思想的语境等诸多方面。
  • 半壁史书:历史上的那些姐儿们第1卷

    半壁史书:历史上的那些姐儿们第1卷

    本书作者从汉朝吕后开始,历数西汉时期著名女性的故事。吕后、窦太后、卓文君、赵飞燕……她们的故事在作者笔下幽默诙谐,又不失深刻的人文关怀和历史苍凉的反思。 本书是继当年明月和袁腾飞之后又一论史巨作,那些你不知道的历史故事,那些你一知半解的历史史实,那些你好奇已久的美人的秘密,那些充满争议的女人,都可以在本书中得到答案。你还等什么?赶紧拿起此书,寻找答案吧。
  • 看破不说破

    看破不说破

    本书收录了胡适研究中国禅宗思想的精华文章。全书对禅宗的传播、流布,以及对中国历史上各个时代思想、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严谨细致的分析。胡适本人不信任何宗教,但他对禅宗的见解,对于那些从事禅宗文化研究的人士,以及文化爱好者而言,至今仍有着影响力。
  • 道德经(修订版)

    道德经(修订版)

    《道德经》体现了唯物主义思想、辩证法思想和认识论的内容,是一本十分富有哲理的书。虽然有些思想受到时世的影响,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它对于中国的文化发展、教育以及指导人民都具有积极且重要的意义。它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内容丰富,思想深邃,说理透彻,文笔优美。老子的一些语言,如“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天长地久”、“知足常乐”等已经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名言。
  • 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相关书信及其研究II(第27卷)

    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相关书信及其研究II(第27卷)

    本卷主要收录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同时代人的有关书信,其中包括他们的亲人、朋友、同事写给他们的书信,也包括这些同时代人相互之间的通信。本卷还收录了部分译者和编者围绕这些书信写作的译者说明、译后记和编者说明,记录了当时发现这些书信的时间、情形以及翻译过程等情况。
热门推荐
  • 僧伽斯那所撰菩萨本缘经

    僧伽斯那所撰菩萨本缘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秦文化论丛(第十一辑)下

    秦文化论丛(第十一辑)下

    本书收入文章40余篇:《论周秦“治道”及历史影响》、《从秦始皇陵园的建制看秦代社会矛盾》、《秦早期经济考略》等。
  • 倾世毒医:绝世废柴九公主

    倾世毒医:绝世废柴九公主

    她,千离雪,21世纪的金牌神医,兼王牌杀手等等神秘身份,却因装逼从19楼跳下去摔死,还好死不死的穿越了。穿越也就算了,还偏偏穿到了一个奇丑无比又不受宠的圣羽皇朝废材九公主身上,贼老天!你丫的再坑点试试?!唉~,抱着既来之则安之的心理千雪悲催的认命了敢说姐姐是废材?姐分分钟完虐你们这些所谓的“天才”骂姐有娘生没娘养,给姐站出来!分分钟揍到你亲妈都认不出来!他——真的是那个说这货高冷的?出来走走?这丫的明明就是个不要脸的逗逼好吗?——新书发布,还请各位多多支持哦~不喜勿喷!
  • 吾家皇后貌倾城

    吾家皇后貌倾城

    她是王朝最尊贵的嫡公主,出生之日紫气东来,尊上厚爱封号“倾城”二字。世间传言倾城公主貌可倾人于初见,才可倾世举手间,德亦倾城吹灰之力。倾倒众生,端的是贵妃愿研磨,郡主甘捧香。她自幼研习佛法,沐浴佛恩,一心向慈,佛祖赐予她最纯净的身躯,银发银眸,宛若濯莲。——这种白莲花的女主一般会被虐得很惨。但是要没有点隐藏性格,怎么发动隐藏攻击?腹黑,抽风,肩负仇恨不屈,四处装逼拉仇恨,看谁谁都是傻逼。皇权倾轧,宫阙沉浮,朝代更替,一路踏歌,橹尸百万,伏线千里。她说:“别看我长得小白我就真的小白。大抵是我长得太白了,所以心眼儿不是一般的黑。什么?不信?嗯,排你前面死我手上的也都是这么以为的。”她说:“在我面前装?你有我会装么?你能装出个天下第一么?不能就滚!哪来这么多绿茶婊!”她说:“违我意者,其远必诛。别惹我,我怕你——疼。”——————————————————————阴谋迭起,险象复生,兜兜转转,永不离弃。她一路走来,终有一人拥她入怀。他摘得世间最美的那朵濯莲,将江山置入她手,只笑言:“聘礼,我的皇后。”———(简言)一、1v1,无污染。二、女主系腹黑强大型,男主系黑吃黑更强大型。三、非小白非虐文非悲情。四、三年磨一剑,此乃漪漪倾心之作。不接受恶意评价,非喜勿扰。
  • 送陵州路使君赴任

    送陵州路使君赴任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影帝爹地,超给力!

    影帝爹地,超给力!

    【推荐新书《厉少夫人帅炸天》】“帅叔叔,你长得很像我失散多年的爹地!”他是神秘低调的帝国主宰,不近女色零绯闻,却被一小萌娃突然打乱人生。再遇消失5年的女人,缺失的心口终于被填满。他用一纸契约,将她禁锢在身旁。做他的生活助理,许熙言尽职尽责,家中失窃,“霍先生,要报警吗?”他搂住她,“嗯,抱紧。”某女额角发炸,“霍先生,还能不能愉快的聊天了?”自从告白成功后,霍先生彻底化身宠妻狂魔,整个人生只剩下三个字:宠宠宠!【双处,男女互宠~】[凡雪读者群:487429799,欢迎小可爱们加入]
  • 情计

    情计

    在情感的漩涡里,谁能全身而退且独善其身?
  • 合作式养育

    合作式养育

    我们不想大吼大叫,却总是忍不住发脾气;我们不想动手打孩子,却总是情绪失控到抡起巴掌;我们很想跟孩子好好聊聊,却总是以争执结束对话……怎么办?!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罗斯·格林教授通过总结自己40多年的专业经验,终于找到了解决亲子冲突的颠覆性新方法:用支持、正面、非惩罚、非对抗性的方法,减少挑战性事件,改善沟通,修复关系,解决问题。这种方法一问世就引起轰动,名嘴奥普拉也邀请格林博士登上《奥普拉脱口秀》的舞台,介绍他著名的“积极合作式问题解决法”。有了这种方法,家长可以放弃唠叨、训斥、威胁、惩罚等手段,允许孩子发表意见,从而解决家庭教育中的各种问题,从家庭作业到个人卫生,从睡前时间管理到看电视、电脑的时间,让家长和孩子都有最好的体验。
  • 誓约

    誓约

    北京少年刘也在一场露天音乐会上巧遇来自日本的少女saki。不同的国家背景,不同的经历,同样孤单的成长经历,让两颗年轻的心渐渐靠近。然而这场拥有美好开端的异国恋情却没有一个完美的结局。
  • 从约战开始的旅行

    从约战开始的旅行

    从约战开始玩,fate看戏,顺带培养出两个抑制力..........(本人第一次写小说,不喜勿喷,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