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96100000008

第8章 社会空间中的童年(1)

很久以前有一个关于园艺的民间故事,它把野草定义为“长在错误地方的植物”。这对于我们理解儿童为何在他们所处的环境中特别引人注意带来了启发。具体而言,儿童要不就是处于早就规定好的空间,即被放置在如幼儿园或学校,要不就是由于不恰当地或过于早熟地侵入成人领域而显得引人注目:父母的房间,爸爸的椅子,酒吧,甚或是穿过一条拥挤的马路。

我们可以大胆地作出这样的定义,即童年就总是处于错误空间的人生阶段。

尽管任何社会中的任何人都会受到地理和空间的限制,不管这种限制是通过慎重的计划、隐秘的控制还是政治性的禁令施行的,但我们认为,儿童对于这些限制的体验都是特别矛盾的、通常无规则的,更是不稳定的。从社会空间而言,儿童是被定位、被隔离、被疏远的,他们在广阔的成人空间的偶然出现,也只是作为一种奖励或特权,或是渐进主义者所说的成长仪式的一部分。

正如阿查德(Archard,1993,第29页)在讨论现代西方童年的文化“隔离”时所说:

阿里耶斯至少发现,现代观察童年的方式的最重要特征是把它与成人世界分开看待。儿童的本质是独特的;它明显清楚地把儿童和成人区别开来。儿童既不和成人一起工作,也不一起玩耍;他们不参与成人的法律和政治世界。

维崔普(Qvortrup,1995a,第191页)也同意这一观点,对他而言,现代童年的矛盾之一就是当“成人一方面认为儿童和成人在一起很好,但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成人却把儿童排斥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之外”。尽管如此,本章将要揭示,儿童遭到成人生活中的规则特别是政治的无情的约束,使得他们被牢牢地限定在他们的特性之中。

这确实是一个特殊的阶段,它的存在就建立于冒犯之上,它的基本的学习就是通过对它的约束而实现的。但是这是一种通过考察儿童参与社会空间而获得的对童年的理解,一种通过空间关系的权力实证主义创造出的可恶的行为主义者视角。根据第一部分中所讨论的前社会学童年模式,我们可以发现在弗洛伊德式的回忆故事中人格是如何被创伤所歪曲,儿童出现在未经许可的地方如何发生令人震惊的事。我们被告知,如果父母在不可冒犯的成人场所发现了儿童,他们很可能会变得歇斯底里,并出于保护儿童的需要而禁止他们再次进入。

这种对禁止的强调和前社会学对儿童的另一种观点似乎相反:在启蒙时代的观点中,儿童生来是自由的,充满了一种探险者的先天的主动性。正如卢梭建议的,以及20世纪晚期自由主义所鼓励的,如果儿童的能力是天生的,那么他们应该被允许获得去任何他们想去的地方的自由,他们的开创精神必须得到鼓励。当然,这里仍然潜存着禁止。身体的、观念的、道德的界限限制着儿童漫游的程度。从已经关闭了的家庭空间到无限广阔的网络空间,都已经预先设置了界限来限制儿童的活动。这种界限由成人统治者所建立,通过纪律实施,并通过照顾、保护和隐私等意识形态获得了合法性。

所以,关于童年空间所需要探索的中心问题是控制。我们着眼于三个空间背景———学校、城市和家庭———这里要探索的是每个空间是如何通过纪律、学习、发展、成熟和技能的管理方式来控制和规范儿童的身体和心灵的。这些空间通常被教师、父母和同伴群体看作传统的、结构化的社会化场所,我们要对它们进行批判性分析,儿童可能会逐渐认识到他们所处的空间的性质与特定的控制模式的紧密关系。很明显,例如,学校、餐桌、操场、街道和儿童自己的卧室都具有共同的要素,但具有不同的性质。同样明显的是,这些场所随着时间发生变化:餐桌转化为绘画的地方,卧室成为惩罚的空间象征。但是,这种安置的转移主要是成人的特权,儿童感受最多的是不断的约束。因此,童年的空间和时间(见“童年的时间性”一章)紧密的交织在一起。在本章中,我们将考察空间如何像时间一样塑造儿童经验,以及如何将童年自身的空间结构化,在结语中,我们将预先提到在后面的章节中对身体的讨论(“身体与童年”一章),我们会询问,是否童年的心灵空间现在也已经变得顺从(insubjection)了,因而使儿童的主体性也受到限制。

这种双重意图在普仁德加斯特(Prendergast)关于精神、身体和社会空间对童年的控制的分析中就已经能看出端倪。她在经验数据的基础上论证说,青少年女孩对于月经的意识和适应不仅是一个与她们经验有关的情景化问题———例如,在学校,月经的到来会成为一个让人尴尬蒙羞的事件,因为会涉及卫生保护,或是被获准不去游泳。更关键的是,这是一个形式上的因果关系(formalcausality)。学校这一空间实际上塑造了身体经验和有关性与性别的认同(见“身体与童年”一章)。所以,普仁德加德特(Prendergast,1995,第360页)的研究展示了一个学校、教育、社会和物质的空间如何塑造年轻女性在这一时期的自我意识和身体经验的具体的例子。学习发生在许多层面,特别是在无意识地学到正统的、看似自然的、内化了性别的层面,其核心就是那些被认为是恰当的女性特质的东西。同时,这个“天生的女性”身体的观念,和学校中致力于塑造它的过程,反映出一个西方社会中关于赋予成人女性现实价值的关键矛盾。

因此,在我们讨论与童年相关的问题时,社会空间从来都不仅是个中立的位置概念;前社会学讨论“儿童”时所说的来去自如的花园是不存在的,那只是成人的幻想而已。这种浪漫的华兹华斯式的对“一片已逝去的国度,一个我们过去的生活和过去的文化”(Pattison,1978,第58页)的想象,在新童年社会学研究方法中没有位置。取而代之的是,我们必须把童年解释为一种与现代的、复杂的全球劳动力分工相联系的社会空间,正如梅西(Massey,1984)所说,资本家生产的过程在空间体验中变得非常明显。将童年放置在这个背景中具有某种意图。结果是,儿童对这种意图的空间体验形成了未来的公民。正如厄里(Urry,1995,第13页)所建议的:

空间性……的涵义是多方面的,除了有区域的涵义外,还包括距离、运动、联系、特征、感知、象征和意义:用现实主义者的术语来说,空间对于社会实体(如阶级、国家、资本主义关系、父权制)的因果力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显然,儿童这一现代西方社会(更不用说全球社会了)掌握权力最少的群体,潜在地受到这一现实实践的改变,但我们对他们的体验了解得还很少。因此,现在对童年空间进行思考(如童年社会地理学中已经开始出现的)正逢其时(Matthews,1992;Valentine,1996;forthcoming;Loweetal.,1993;Sibley ,1995)。史密斯(Smith)和卡茨(Katz)(1993,第67页)曾经论述道:

通过在社会和文化理论中再次重申空间的意义,一个完整的用于理解社会现实轮廓的空间语言浮出了水面。这种对空间和空间概念的兴趣的复苏具有广泛的基础,它部分地是对过去一个半世纪主导“西方”社会思想的广泛的历史相对论的一个回应。它是自20世纪60年代晚期以来批判地理学(criticalgeographic)和政治经济学理论的明确目标,是结构和后结构分析的中心组成部分,是信息理论的核心。最近,空间为许多女性主义者、后现代主义者提供了非常有吸引力的概念,也为更广泛的文化讨论提供了语言(grammar)。

本章认为,童年的社会理论必须也要出现这种空间的语言和政治学。

学校化的儿童

当婴儿进入蹒跚学步的幼童时期,身体的改变带来了一种转变,一种新的独立活动的身体风格形成了(见“身体与童年”一章),这加大了他们接触电炉的可能性,或是再晚些时候,加大了他们接触网络色情或成人谈话和亲密行为的可能性。在这个意义上,童年的社会空间也只是一个暂时的现象。

“童年的时间性”一章将要谈到,对于儿童个体而言,年龄的增长如何增加了他们进入社会空间的可能性,以及按照卡瓦力克(Kovarik,1994)的观点,我们因此能从空间和时间紧密交织的“舞台与剧本”的角度来将童年的经验的建构概念化。舞台和剧本———主要是家庭、学校和同伴群体———不仅带来与儿童环境相关的“在哪里”和“何时”的问题,也带来了“什么”和“如何”的问题。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将学校的空间/时间的剧本作为我们的重点,考察它们是如何为儿童建构起童年的机构的。

在大多数西方社会中,儿童都有义务在学校中度过一定时间,学校为对数量众多的群体进行聚焦的精细化的管理和控制提供了绝佳的机会。学校为儿童向成人身份转变提供了安排好的时间通道;同时,他们对儿童如何度过每一天也作出了限制(见“童年的时间性”一章)。在这种规划中,分析的单元并不是作为建筑或机构的学校,而是作为社会过程的“课程”,是它推动了作为正式组织的“学校”的产生,并为其赋予了意义。课程策略性地将空间、时间、地点、内容、联系、孤立、隔离、整合和等级结合起来,设计出儿童在学校内的总体经验。尽管对于课程的常识性看法会导致我们把它视为教育机构中的主要学习活动———但在这个意义上,课程和工厂的生产或办公室的工作不同,———仅仅以一个特定环境中的“人们做什么”来定义一项活动,就会忽略这种活动的目的。也会忽视这种活动被建构成被认可的形式的原则。

因此,我们认为,课程不仅仅是内容的描述。它们是认知发展和身体发展的空间理论,因此,它们包含了世界观(Young,1971),这种世界观从不是偶然的,当然也不是随意的。它们包含了挑选、选择、规则和规范,所有这些都与权力问题、个人身份问题、人类本性和潜力的哲学相关,所有这些都是特别针对儿童的。在这个意义上,课程是社会和政治的产物,它含有关于人们(主要是儿童)最好成为什么样的人的假设。从历史上不同的观点来看,它们是累积性的、稳定的、促进性的和拒绝改变的。组成课程的知识是人类从世界上选择出来用以控制世界的实例;它的模式和风格的重复和复制,是通过将儿童的身体和意识建构为一种教育身份形式进而控制他人的实例。

因此,对于学校课程的分析使我们可以在童年的社会空间中开始对控制问题的研究。

任何课程的核心组织原则都是时间表,时间表本身是对经验政治的高度编码的空间化。例如,伯恩斯坦(Bernstein)关于教育知识的政治经济学的经典文章(1971)就将课程看作时间的正式分段(formalpunctuationoftime),具体化为“一堂课”、“一门课”或“一节课”。在这个意义上,各门课是活动的空间单位,它们通过时间分隔开来。伯恩斯坦告诉我们,每个独特的单元中所发生的就是课程内容,整个课程可以被定义为将单元和内容建立起正式关系的原则。这样就可以从内容角度,以及从它们的时间/空间分配角度来对单元进行分析。如果为每项内容增加必修或选修课程的特点变量,它们各自在儿童教育生涯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就会显现出来。

因此,一个儿童的教育状况———是“成功”还是“失败”———从某种程度而言是长时间通过课程进行时空控制的一个功能,按照福柯(Foucault,1977,第149—150页)的说法,它其实和时间关系不大:

时间表是一项古老的遗产其严格的模式无疑是由修道会提供的。

它很快就得到传播。它的三个主要方法———规定节奏、安排活动、调节重复周期———不久就出现在学校、工厂和医院中。新的纪律毫无困难地出现在这些旧形式中。学校和贫民院往往是附属于修道会的,因此沿用了修道会的生活和节奏。工业时期的严峻长期保持着一种宗教气氛。17世纪,大工场的规章规定了工作日的活动……但是,甚至到了19世纪,当工业需要吸收农业人口时,他们有时被组成“教区”,以使他们习惯于工厂的工作。“工厂———修道院”的构架被强加在工人身上。

同类推荐
  • 古风新韵

    古风新韵

    诗词歌赋集:旌湖七桥:北连秦汉三国枭宿轶风,西衔天府平原之锦邑;南接千年文化之瑰丽“三星”,东邻凤翥翠色山麓;怀依旌湖艾绿之流碧,仰旌城天地人杰之灵气,七桥峨冠,跨数百米旌湖两翼,婷婷玉立。秀矣!
  • 妈妈也有想妈妈的时候

    妈妈也有想妈妈的时候

    我以为妈妈是港湾、是依靠、是最后的壁垒;却发现,她也曾是别人的孩子,也渴求关爱和宠溺。我以为爸爸是头顶的天,是身后的树,能永远用最有力的手臂给我支撑;却发现他也会变老,老得需要我去呵护和照顾……妈妈也会想妈妈,爸爸也会变老,再坚强的人也会脆弱无助,我们要抓紧时间爱他们。
  • 向忠魂致敬:金兰散文小说选

    向忠魂致敬:金兰散文小说选

    《向忠魂致敬:金兰散文小说选》是由作者于金兰的36篇文章组成的个人文集。内容大致分三部分:往事回顾、游历记述、短篇小说。书稿整体为记叙性文体,偶有借物咏情、托物言志。语言简练、平实。作者出身于四十年代初,又经历过系统教育,通篇都体现出那一代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带有一个时代的明显痕迹。
  • 活着便要温柔相爱

    活着便要温柔相爱

    “活着便要温柔相爱”在这里并非进行时,而是时过境迁后的成熟回望,带着感性的体谅与祝愿。嬉笑怒骂的笔触里饱含热泪与深情,写尽爱情的穷形尽相、明亮忧伤,从炽热到冷却,从不甘到释然。故事里的她们会让你想起时光深处、曾经爱过却没有在一起的人,你会明白感情里存在多重形态,爱和偏执都是无法治愈的顽疾,不是付出就一定会有结果,也不是每个“为什么”都有对应的“因为”。人生怎么选都会有遗憾,别让错误的人浪费了最好的你。
  • 逃亡

    逃亡

    本书是前苏联戏剧大师布尔加科夫的剧作集,是国内首次成规模地翻译引进。这些作品充分展现了这位戏剧大师的现实关怀和“魔幻现实主义”风格。本书共收入七部剧作:《土尔宾一家》《卓伊卡的住宅》《紫红色岛屿》《莫里哀》《伊凡·瓦西里耶维奇》《逃亡》《巴统》。
热门推荐
  • 红颜劫之步于长安

    红颜劫之步于长安

    一夜之间惨遭灭门的将军府小姐,背负着仇恨一步步历练成长,只为有一日能手刃仇人。她本以为自己早已孤身一人,却不知,只需稍稍回首,他一直站在身后。丞相府庶子,亲爹不爱,亲娘去世,在丞相府的生活如履薄冰。他韬光养晦,不求翻身成为人上人,只为一生给她保驾护航,护她无灾无难。
  • 四书章句集注

    四书章句集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不忧离别

    不忧离别

    有人说、相识是为了更好的相遇;而在我眼里相识只是离开的开始。相识一场、离别一场,究竟是谁要离开谁?
  • 享尽帝王宠爱:绝色俏贵妃

    享尽帝王宠爱:绝色俏贵妃

    她,一位美貌绝色的俏贵妃,因为俏皮之美,尽享帝王的至尊宠爱,并引来宫中一场场惊心动魄的争情夺爱故事。她常常因俏皮而惹祸,也总是因俏皮而得宠。她叫乔丹凤,不仅貌美俏丽如天仙,聪慧活泼,且俏皮,淘气,爱逗,风趣,因为她动人的一幅美人画,不料偶然被辗转传入皇宫,惊动了当朝皇上,下旨入宫为妃,这位俏皮美女不愿意被棒打鸳鸯,竟然抗旨拒妃,惊动了朝廷,龙颜大怒。因而,她被以抗旨之罪押送入宫领刑待杀。这个聪慧的俏美女,入宫后,却以她俏美、俏皮的特别魅力,让皇上倾倒,转怒为欢,不仅没有被杀,反而从此开始了她尽享至尊宠爱且又波浪起伏的艳妃人生,成为后宫缤纷花丛中盛开不衰的一朵俏丽奇葩,围绕着对她的争相宠爱,一场宫廷争夺美人与江山的惊涛骇浪展开了
  • 女友来自新世界

    女友来自新世界

    “恭喜你被上海大学人类学专业提前录取!当然,我们实际上学的是狩魔。”一项废材的超能力,一名来自未来的三无少女,一张诡异的录取通知书……叶南原本平静的人生就此改变。“我叶南就是饿死,死外边,从这儿跳下去,也再不当狩魔人了!太TM穷了,连个QQ会员都充不起。”“真香。”P.S.单女主倾向,日常篇幅较多,大结局happyend
  • Twelfth Night

    Twelfth Night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冰之空间神

    冰之空间神

    破碎的世界,她集众人之力,开启时空隧道。在那些记忆被封印的情况下,在朋友的暗中帮助下,她能否,与众人一同,扭转这个世界毁灭的结局?重回过去,一切依旧,可是他与所有人,却成为了陌人。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被迫提前的相遇,却是充满“阴谋”。“我记得你,只是,你忘了我。”“你究竟是谁?”而大陆之中,草木逐渐枯萎,败柳残花。占星长老预言之:“多年之后,吾等世界必将毁灭!冰之空间师,将伴随神风拯救世界。”毁灭,是天注定?是神注定?是“人”注定?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界外有界。在这一场扭转结局的“戏”的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惊人秘密?
  • 一代赌王

    一代赌王

    昏黄的灯光,散发着臭味的工棚。几个人头围成了一圈,圆圈的中间是一副扑克牌,每个人的面前都有一堆揉皱的粮票。当然,有多有少。这一圈人中,最里边的是一个少年,他稚气的脸庞像初升的新月,纤细的手指像十棵嫩嫩的水葱。他的眼睛有些发红,但瞳仁依然闪亮,他的面前已经堆满了粮票。这就是十八岁的尧建云,唯一觉得他老成的是他嘴角叼着的香烟,那香烟冒着呛人的烟雾在人们头上不停地盘旋着。“一百!”对面一个秃子喊道。这是叫满,没人敢再叫了。那秃子抓起床铺上的六张扑克牌,使劲一摔。
  • 继往开来的中国历史

    继往开来的中国历史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旷古悠久,自黄帝王朝的姬轩辕时期算起,至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了。《继往开来的中国历史》主要为我们讲说了百年屈辱与抵抗、百年专制与斗争、百年志士与英烈、百年政要与将领以及历代王朝辉煌盛世,让我们从多个方面了解中国的历史,以及中国的发展史。
  • 帝国万年

    帝国万年

    带着全面战争系统来到了乱世三国成为大魏之主,却发现灵山有大道长生;王朝存气运浮沉。蜀道难矣,时有剑仙纵横;大泽堪危,却是巨兽蛰伏。袁绍他将何去何从?那一夜,仓惶而出。不经意的回眸,帘帐掀起间那双灿若星辰的眼睛万象流转,他便知道,天地有豪侠。若人间期待英雄之于乱世,似困于茫茫沙漠者渴望之于水源。在自身陷于苦难与困境之际,能得国士相帮,实是莫大感动。猛虎潦倒于平阳,有知己愿听我心志抱负在图上划下天下三分,是何等意气风发;寒门落魄于流离,万死难报那朔风中长鞠不起的知遇之恩。开怀畅谈,那一鞠的风采,人间能得几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