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96100000007

第7章 社会学中的儿童(2)

但必须要认识到,这种方法不仅仅是一种观念上的理论,它也是对于已有的精神建构的具体应用,它会对现实生产和现实结果造成影响。尽管如此,我们在接下来的章节中将要探究并预防社会建构论的确有抛弃具体的、物质的儿童的危险。

部落儿童

我们的第二种方法———部落儿童———在思路上发生了非常重大的变化,而且,这种变化不仅仅限于理论视角,它还为我们揭示了对分层系统的道德再评价以及成人与儿童之间照惯例存在的权力关系。它认为,童年的社会世界本身就是一个充满意义的真实存在,而非什么想象、游戏、拙劣的模仿或不完善的成人早期形式。当然,如果说这种方法是认真对待儿童的,似乎又太过分,因为这好像是说其他方法没有认真对待儿童一样。但是,这种方法加入了儿童自己的观点,从这一点来说,它的确是非常严肃认真的。

我们知道梅耶尔(Mayall,1994b)所说的儿童的童年:尊重儿童的差异,赞扬儿童的自主性。按照博学的人类学家的观点,那些使用这种方法的人们不但不会将他们的建构和变化强加于儿童的行动之上,而且还试图以一种新泰勒主义(neoTylorian)的形式来对待其表面解释。儿童不会被理解为“文化木偶”(culturaldopes);理论家不会预先假设儿童对社会生活规则只有一个误导性的、虚构的、肤浅的或非理性的理解。儿童的世界是真实存在的,正如成人一样,他们也应当像成人一样被理解。

早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爱欧娜·欧比(IonaOpie)和彼得·欧比(PeterOpie)丰富的人种学研究就探讨了这种模式所说的可能性。他们以及他们的追随者们认为,儿童的自治群体早就应该被认识到。儿童的世界并非不被成人世界所影响,但却巧妙地与成人世界保持隔离;它应该被理解为一个独立的世界,有自己的习俗、仪式、规则和规范约束。这是一个校园、操场、社团、帮派的世界(OpieandOpie,1977)。

这种方法倡导关注儿童结构化的社会性行动,但其所处的系统是我们所不熟悉的,因此需要通过研究去了解。在这种方法中,童年意向性适合采用人种学和解释学方法论所推荐的人类学的“陌生感”来进行研究,因为如果童年的部落是以社会世界的身份出现,那么相信它们的特性会系统地破坏我们关于其他(成人)社会世界运作的想当然的知识。毫无疑问,这两种世界之间存在着相似性,但这种方法的目的就是要确保相似性,并且不能让任何对儿童世界的专制关系合法化或成为专制关系的替代品。

这种方法发掘出的宝库预示着童年的人种学研究的数量将会或应该大大增加,尽管采用这种方法的研究的确存在产生古怪故事的负面潜力———关于儿童部落的古怪故事和逸事般的解释———这些不应是它的目的。相反,尽管文献中提到儿童的本体论更多是一种期待而非可实现的建构(construct),但这种方法有希望确保这种儿童生活的形式能开始得到详细的注解。这种童年实践的映射(mapping)、自我呈现、动机和假设为关注内在童年时光提供了基础,反过来,对童年内在的关注又能使两者的交流更有效,并且使近来对儿童日常生活的政策更为恰当了。从儿童的角度而言,世故地(knowing)侵入他们的部落习俗的成功,不可避免地带来对他们的控制策略增加的威胁。一旦内在和本体论可用,在前社会学儿童模式中所说的永久的全景敞视监狱(panopticon)的想象,就可能成为现实。

尽管“部落儿童”方法是一把双刃剑,但它有一个明显的优点。接下来的章节将详细阐述,它促进了一个期待已久的、可持续的对儿童语言、语言获得、语言游戏以及从而迅速发展的能力的关注。这不但有助于我们与儿童的关系和对他们的教育,还能帮助我们理解心智构成。

少数群体儿童

接下来要谈的方法能在认识论的许多方面适用于儿童,因为它的特点是童年的政治化,这与先前谈到的存在结构性歧视的不平等的社会的观点相一致。奥克利(Oakley,1994,第13页)(也可见于Alanen,1992)在他的一篇论文中试图详细证明女性研究的政治学和童年研究的政治学之间所存在的相似性:

本章从已有的女性研究学科视角来讨论新兴的童年研究领域。当然,女性和儿童从社会性上来说就是相连的,但这些专业学科研究也提出了关于女性和儿童同为社会少数群体的关系,以及他们作为学术研究对象的有趣的方法论问题和政治问题。

通过将儿童归为少数群体,这一方法想要挑战而不是证明现有的成人和儿童之间的权力关系。实际上,“少数”是一个道德的词语,而非人口学分类,它传达的是相对的无权力状况或受害状况。这种儿童研究方法不是来自对童年的内在兴趣(尽管它肯定会伴生于更大的研究目的),而是来自对社会结构的控诉以及对相应的统治意识形态的控诉。这种意识形态,用奥克利(1994,第32页)的话来说就是“剥夺了一部分人的自由,将它们给另一部分人”。

社会学在过去30年中一直致力于将自然的转变为社会的。这不仅仅是将所有现象都理解为社会现象的涂尔干式的努力。已经发生的,以及最终导致这种儿童观产生的是一种向现代社会的重新民主化和分解所有剩余的隐秘的社会分层的系统转向。尽管经典社会学主要关注通过阶层形成的社会分层,但现代社会学已经开始关注所有一直以来被当作“自然的”或“仅仅是人性”的领域。因此,种族、性别、性、年龄、身体和心理能力都进入检视范围,都能从它们的社会背景来获取意义和常规实践。童年进入到这种研究潮流和获得关注的时间已经相对较晚,但终究它还是得到了注意。主观社会立场认识论在与其他童年研究方法的研究经验发现相联系时,拥有了前所未有的解释力。

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它看似致力于儿童的兴趣和目的:是一种为了儿童的社会学(asociologyforchildren)而不是儿童社会学(asociologyofchildren)!在很多方面,儿童被看作与成人一样,或者被看作和所有人一样:他们被看作能动的主体。另一方面,这种方法的缺点在于,任何一种社会群体成为自为(for itself)群体而不是自在(in itself)群体时,都必须接受一种政治化的否认内部差异的统一性。从而,这些同一的儿童成为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的需求必须得到倾听,而这个群体内部的分化和差异则很少被注意。这与已经被发现的问题相似,例如,将中产阶级白人女性的意识提升(consciousness raising)应用到工人阶级黑人女性的日常生活经验中去。

强调儿童是少数群体的方法重蹈了这些问题的覆辙。

社会结构化的儿童

社会结构化方法包括了共识(soundsense),如果不是实用主义的话,这些共识开端是承认儿童是所有社会都存在的共同特征。作为所有社会的组成部分,儿童是典型的、有形的、持续的和正常的。实际上,他们具有社会事实的一切特征:他们的表现可能在不同社会中有所不同,但在每个特定的社会中他们是统一的。从角度而言,他们组成了所有社会结构的构成要素。这个方法基于这样一个假设:儿童不是病态的或不完全的,他们组成了一组社会行动者的群体,且他们作为公民有需求也享有权利。

在社会发展性儿童模式中,我们看见一个由理性的成人和等待接受社会要求的社会化过程的儿童所组成的社会结构。而社会结构化方法中承认儿童的持续存在,也承认儿童的本性。从这一点出发,社会结构化理论进而可以考察在特定社会中或所有社会中适用于童年的必要性和充分条件。儿童再次成为一个同一的类别,存在于特定社会结构所提供的约束中。

这样一来,儿童成为一群主体,但他们的主体性既不是任性的也不是多变的。其主体性由社会所决定,因此童年也就成为一个社会现象:

我们讨论童年有一个更为积极更为重要的原因,即“童年”意味着生活在一个特定区域的儿童———无论是从时间、空间、经济的或其他相关标准来划分的区域———都有一些共同特点。换言之,“童年”使我们不但可以总结童年的特点,也可以总结童年所处社会的特点,因为他们是互相依赖不可或缺的建构;并且,它让我们可以将童年与同一国家中的其他群体如青少年、成人和老人作比较,因为他们在原则上都受到相同特点和社会构成因素的影响,尽管受到影响的方式不一样;“童年”让我们同样可以讨论在何种程度上特定区域的儿童在历史进程中被改变,因为———一般而言———它在一个国家中的持续性要比在其他形式的组织中更占主导地位;最后,当使用童年概念时,我们可以作跨国的和跨文化的童年比较,因为我们使用了同样类型的影响因素———如经济的、政治的、社会的、环境的因素。(Qvortrup,1994,第5—6页)这种研究证明了儿童拥有和成人一样的作为研究对象的资格,但他们作为研究对象的能力有所不同,这些能力都是社会结构中可以识别的特征。

这一观点是双重性的,但也不互相矛盾。尽管弗朗士(Frones,1994,第148页)指出,“社会结构化”儿童有多重维度,且可以独立地研究这些维度,但要理解他最终所建构的“儿童”,需要和整个社会结构中综合的相互关联的制度安排的限制建立联系:

童年可以被定义为这样一个人生阶段,在这个阶段一个人被看作儿童,以及这个阶段的文化的、社会的和经济的特征……大多数童年研究都关注四个主要方面:代际关系,儿童之间的关系,作为一个年龄群体的儿童,和儿童相关的制度安排及他们的养育、教育等。当然,一个类别中的因素可能会在另一个类别中也很重要,例如有关儿童的制度安排在儿童文化分析或儿童与父母关系分析中都很重要。

这样看来,“社会结构化”儿童有着普遍的特征,这些特征总体上是和社会的制度结构相关的,它们不会简单地随着关于儿童的讨论的变化而变化,或是随历史进程中剧烈的偶然事件而改变。

结语:一条新的道路

这四种我们认为具有新童年社会学研究特征的社会学方法搭建了一个平台,基于这个平台我们可以开始在接下来的主体章节中考察当代童年的不同场景(sites)。本书的第二部分“定位童年”(SituatingChildhood)是全书的中心组成部分,它考察童年现象的新轨迹(loci),并通过经验事例,证明新童年社会学研究如何与当代社会理论核心的二元对立产生联系:行动———结构;普遍性———特殊性;本土性———全球性;连续性———变动性。

我们从当代时空的后设性维度出发,把它们看作塑造人类对社会身份的认知和社会身份的形成过程的关键因素。在这个意义上,它们是反思性地探究当代童年状况和理解童年的不可避免的背景。

接下来是儿童的日常世界,也可以将其描述为童年的实践,它常常通过成人视野中的工作与玩乐的极端分类来进行分析。在本书中分为两章:童年文化(childhoodculture)将玩乐视为一种差异来考察,而不是将其作为休闲或时间的琐碎化来考察。与此相应的是童工(workingchildren),这个称号故意使用了讽刺的经济的隐喻。因而,在这两章中,我们试图对儿童如何“经营”童年进行解释,尽管这与成人的期待相反。我们考察的最后一对童年“场景”是它潜在的多样性(childhooddiversity)。童年的多样性关注儿童所生活的无限可能的社会背景,进而对童年的传统的、单一的和还原的形式进行解构。这样一来,我们的关注重点成为了童年,而这也是我们有意要面对且在接下来考察童年中身体(body)的物质同一性时将要对它进行质疑的一个视角。

最后一个实质性的任务是探讨与新童年社会学研究的产生相伴的方法论问题。本书以童年的理论建构结尾,四种解释性方法和四个二元主题都被归入了理想类型。这可用于我们在回顾时显示我们的分析是如何得到的。但是,它也揭示了其他人如何参与童年的理论建构。因此,本书的目的是对童年方法进行综合,并证明新的研究范式的可能性,以及对我们属于社会学和人类学传统的成员身份进行再认和庆祝。

同类推荐
  • 那时很年轻

    那时很年轻

    《那时很年轻》收录了《福清城里有座小楼》、《有用或无用的小说》、《散文的精髓是自由》、《中国的惰性》、《文学的作用》等散文、随笔作品。
  • 知青草屋

    知青草屋

    散文集《知青草屋》,述说着作者下乡当知青时的所遇、所感、所悟。集子中的人、景、事愰然已距今四十几年了,虽某些章节根据需要做了一定艺术处理,但并不影响那代人曾经五彩缤纷的记忆。唯那人、那景、那事仍风和日丽,郁郁葱葱。
  • 一个人的义无反顾

    一个人的义无反顾

    豆瓣最热门的情感美文集,艾明雅、毛路、陈亚豪、小岩井……十余位豆瓣红人用他们或温情、或犀利的文字带你穿透爱情的迷茫,得到自我救赎。本书是一部关于爱情的随笔集。全书围绕五个主题:初恋、单恋、虐恋、暗恋、苦恋,由24个故事组成。 有时候,爱不过是一场华丽的想象;有时候,那些突然之前发生的事,却能让你铭记一生;有时候,付出所有也换不来美好的结局;有时候,轰轰烈烈过后却没有在一起……有人说最好的爱情是一个人的事,一个人的义无反顾,一个人的冷暖自知,一个人的天荒地老……但是,亲爱的,请相信一定有人敬慕你的勇敢!
  • 我们是否还拥有灵魂

    我们是否还拥有灵魂

    十几个生命故事,写尽了回忆与故乡、理想与现实、思考与彷徨。孤独迷茫的青春,面对社会偏见的彷徨,那些无声又无助的眼泪,那些理想遭遇现实的挣扎……有些人选择向现实妥协,变成“普通人”,然而他们真的幸福吗?有些人不愿意妥协又无力抗争,于是选择逃避甚至作茧自缚。在这个理想碎成一地的现实当中,你是否还拥有灵魂?“在我心目中,真正的人都是疯疯癫癫的,他们不露锋芒希望拥有一切,他们从不唯唯诺诺,不按部就班,他们既不看月光也不捡六便士,他们从不疲倦,他们醇酒美妇求速死。他们用巨大的力量扑向某种天真的事情。”是什么让我们在深夜的荒凉中嘶吼?握紧拳头,是否就不会被生活破坏?
  • 相逢一笑拈花处(苏曼殊作品精选)

    相逢一笑拈花处(苏曼殊作品精选)

    柳亚子:“曼殊所有的作品是非食人间烟火人所能及。小诗凄艳绝伦,无世俗尘土气。”周作人:“他(苏曼殊)的诗文平心说来的确还写得不错,还有些真气和风致,表现出他的个人来……说曼殊是鸳鸯蝴蝶派的人,虽然稍为苛刻一点,其实倒也是真的。曼殊在这派里可以当得起大师的名号。”印顺大师:“中国有两大诗僧,前有佛印,今有曼殊。”
热门推荐
  • 重生农家败家子

    重生农家败家子

    一个现代宅男穿越成为传说中种田文里的败家子,身为家中最小的儿子,爹娘宠着,虽然家境普通,仍然咬牙供他上学,一家子都指望着他中秀才,做大官,可是原身据说及其不靠谱……
  • 末世后的日子

    末世后的日子

    新世界因我的到来而精彩,我可敬的敌人们,你们只是一群崽渣只配围着我转。
  • 她来自九十年代

    她来自九十年代

    纯粹年代文: 田野说她是最悲惨的小孩儿,因为她只能看见云端,却摸不着云端。云端却说田野是最幸运的小孩儿,因为田野的那十八年光阴,别人永远无法复制。本书又名《在田野里望云端》
  • 极品修仙系统

    极品修仙系统

    哈,终于转职成隐藏职业了,什么?心脏病突发,穿越了?好吧,既来之则安之。有了系统傍身,修仙休闲两不误。想泡天仙?有养成系统,让仙子百依百顺。想要神功护体金刚不坏?有专属技能系统,独一无二。想要大把灵丹妙药?有炼药系统,全是极品,如假包换。想要身穿金甲手持神器?有炼器系统,能铸造传承套装,史诗神器。想要极品宠物?有宠物蜕变系统,神秘宠物,无限进化。什么什么,你还不满足?好吧,我再给你加满幸运加满魅力,谁让咱是私服呢?
  • 萌宝来袭:爹地,你好坏

    萌宝来袭:爹地,你好坏

    一次留学,天降萌宝,鬼知道发生了什么?他身负多重身份,扑朔迷离,集颜值、才华和权势于一身,人人趋之若鹜。补办婚礼上,牧师让双方用一个词来形容对方在彼此心里的印象。杜希夏:能干。凌皓辰:我的。婚后生活,他将她捧在手心,宠到心尖。多年后,萌宝再次来袭,却指着鼻子命令他。“爹地!放开我妈咪,你睡地板我睡床!”--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万古最强丹帝

    万古最强丹帝

    六道大帝被杀重生。曾经的仇人,要一个一个死在自己脚下。闯圣域、灭帝宗、踏古门、毁轮回!天要挡我,我要捅破这天!我六道大帝,誓要毁天灭地!
  • 大神,你家辅助又抢人头了

    大神,你家辅助又抢人头了

    【2018王者荣耀文学大赛·征文参赛作品】自从被室友拉进了王者荣耀的世界,陈小橘觉得,自己的人生终于有了比吃饭、睡觉更有意义的事。520宿舍采访时间:问:请问陈小橘小仙女,如果在王者荣耀和男朋友之间只能选一个,你怎么选?答:男朋友是什么?能带我上分吗?问:请问陈小橘小仙女,作为一个辅助,你为什么时时刻刻想要carry?答:不能carry的辅助不是好辅助!五杀辅助了解一下!抢人头?不存在的!我凭实力carry,凭什么说我抢人头?什么?辅助?我才不玩辅助呢!对于自家总想五杀的辅助,ADC何亦表示,五杀?红爸爸蓝爸爸?都给你都给你!只要把你给我就好!这是一个总想着在王者峡谷搞事情的辅助和实力宠女朋友的ADC大神的故事!
  • 麟嘉元宁

    麟嘉元宁

    【女扮男装】她是大周朝最尊贵的太子,荣华富贵,锦绣年华,到后来,如一掊土,如一缕烟。就算人生再短暂,周元宁也要过出属于她的精彩人生!简介废材,请见谅
  • 我和猫妖有个约会

    我和猫妖有个约会

    老天,我只是安分守己听从母命的都市灰姑娘,谁知大学时严禁恋爱,现在却被逼嫁人——我的人生就是折腾and死命折腾!事业焦头烂额也就算了,委委屈屈相个亲,怎么眨眨眼猪头中年男就成了迷死人不偿命的猫妖?!还口口声声为了报十三年前救他一条小命的恩,他要和恩人我幸福生活到终结!No!我不想和妖怪扯上任何关系!不愿过虚假的快活日子!但我的弱势反抗遭遇惨败,爹、娘、朋友、同事一致认为我和猫妖尚尚如胶似漆!遭遇陷害失业失意后,双亲大人更是要求我跟着尚尚远走他乡。认命的我“嫁猫随猫”,从此奇怪的事情接二连三:绝色黑狐狸不请自来,又有清秀猴妖凑热闹,最后居然跑来货真价实的九尾白狐、帅哥神仙!挟持、麻烦、考验……然而妖心难测,我不知不觉喜欢上的猫妖是否对我也有些心动?血琉璃到底和我有什么牵扯?我和尚尚能修成正果吗?
  • 厚爱不及你

    厚爱不及你

    夏久安倒追言肆,整个S城的人都知道,有人说她一往情深,有人说她攀权富贵。她不以为然,依旧整天追在言肆的身后跑,像一个战士一样一路披荆斩棘,清除掉了一路的障碍,以为这样就可以跟他在一起“她啊。”言肆看向她的表情淡淡的,在众人的注视的目光中轻描淡写的开口,“我的一个普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