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14300000005

第5章 泽当一青朴一桑耶寺一拉萨(1)

寻找传说中的圣地,寻找传说中虔诚纯洁的圣者,寻找传说中心灵获得永久安详的地方。

丹增和德钦,桑耶寺,扎囊寺壁画中的仙女……我在现实的梦境中回到拉萨。

早上9点发车,15元到桑耶寺。

原来那桑耶是个不小的镇,只不过是个农业镇。从泽当雅鲁藏布江大桥再过去,有30多公里的沙土路,很平整,也在山上穿行。沿着雅江左岸逆流而上,风景壮阔。雅江的水蓝得象宝石一样,路边的山都快变成沙丘了,已经有了连续成片的局部沙漠,山上也没什么植被。

自从在泽当东面的雅鲁藏布江上修建了泽当大桥后,大部分去桑耶寺的人都取道陆路,坐车直接可以到达,不用换乘摆渡船了,但原来的松嘎渡口还在使用,过江需1小时,因为江面已经被沙洲分割,所以航线迂回绕行。

就这样,一个多小时后进了桑耶寺大门,圆形平面的围墙上有无数小的白塔,首先映人眼帘的是绿塔,还有黑塔,样子很奇特。塔的四周各有一石狮子,和道路混在一起,完全没有章法的样子。

大殿前的广场上连狗毛也没有一根,传说中神武的三腿狗更加不见踪影,使桑耶寺在心中大打折扣,不过,我的目的地不是这里。

一下车,就有小伙子来招呼,说是去青朴的拖拉机。和同来车上一个红衣女孩一起包下一辆拖拉机,60元管上下,我们俩都没打磕巴儿,只希望他们快点出发。

手扶拖拉机晃晃悠悠地又驶出桑耶寺,只见路边一个荒凉的旅游接待站外墙上赫然涂抹着这样的标语“生命不息,旅游不止!”看后不禁哑然失笑。拖拉机沿来路出了镇,一过小桥就左转下了河滩,在看似无路的河滩上驶过,随后慢慢向山上蜿蜒前行。根本该是人畜走的路,拖拉机走起来吃力极了。

远处山脚走来4个荷重的修行者,风尘仆仆。为首的是个年轻的喇嘛,高大文雅,年纪小一点的活泼。另外还有两个小阿尼,漂亮的那个很害羞。我和红衣女孩都兴奋地站起来给他们拍照打招呼,为首的年轻喇嘛说他们是来自四川阿坝的,要出门去游方转山,打算去岗仁波钦等地,3个月后回来,都背着铺盖行李,却健步如飞,神情快乐。总觉得他们不是出家人,和我们身边的中学生一样快活。

继续上行,崎岖颠簸,大坑加上转弯,驾驶员很艺术地摆弄车头,前进,倒退,转弯,一次次战胜坎坷。红衣女孩很健谈,原来是比我大一点的同年龄人。竟然也有类似的坎坷经历。说到昨晚头一次独处的难过,说她当时不断设法和朋友通电话,我倒是相反,独处的时候悠然自得:商店里走走,街上逛逛,吃东西,收拾东西,写日记,时间很快过去,一点不寂寞。

后来看见山顶了,山腰上有几个小房子,一个红的,一个白的,山顶附近有几片风马旗阵,呈铺天盖地之势。山上长着带刺的灌木,已经开始发芽。

忽然就看到了绿草地和牦牛,就象从天上掉下来的,与周遭的黄褐色强烈对比,继而是草地和山泉,就象公园一样,一些人围坐在草地上野餐,晒太阳。我们惊叫起来,青朴真的是个好地方。那感觉,有点象大闹天宫里孙悟空头一次上天庭的时候一样,我当时就是觉得,自己到了天上。

到了,青朴到了,山间一块不大的空地是停车场。拖拉机有,居然还有丰田越野车和2020吉普,真佩服这些司机,心里不禁跃跃欲试,不知道将来我的小切能不能行。

背上我的大包,告别了红衣女孩——她是打算当天下山的,我向最近的小红庙进发,累啊,海拔4300米,还没体会到传说中鸟语花香的世外桃源,但也完全不觉得气闷,脚下也还轻快,只是爬山要喘,原本在平地也是喘的。

好象走了好久,阳光灿烂,终于到了小红庙,庙边上有几间小屋,朝南的3间里一间是小卖部,另外两间是招待所。各有3张铺着卡垫的床和一个桌子。西面的两间是厨房,小阿尼们都不会说汉语,就比画着沟通。

庙堂不大,但比琼果杰寺和加查寺显的都好都新,外间能容纳几十人念经,内堂供奉佛象。门口有个太阳能在烧开水,几个小阿尼忙里忙外在管理进香的事,其中一个长得象家里开电梯的小姑娘,很好看。

点了灯,许了愿之后,把大包放在小卖部,跟着几个背东西的阿尼上山,庙后有两株杏仡在怒放,一些老阿尼坐在墙根摇经筒晒太阳,她们布满皱纹的脸都很好看,特别是她们的笑容,让人喜欢。年轻的阿尼们走来走去,有的还戴着眼镜,庙后有不少泥石小房子,就是她们的家。

自己走啊,走啊,就是走不到头。听到水声,有点远,再上,路上堆了不少小石头做的玛尼堆。终于发现了泉水,而且有一个小水塘,赶紧去洗涮了一番,然后坐在灌木丛下晒太阳。一只灰色的鸟走来很近的地方,有和喜鹊一样漂亮的灰色尾巴。

总有人从后面经过,却也看不见我,太阳热得烤人。天空蓝得晃眼,居然就有手机信号,能发短信,甚至接打了一个工作电话,山风起了,但是不冷,鸟叫个不停,就象唱歌似的。

坐在泉水边的灌木丛下,太阳晒得脑子昏昏的,什么也想不起来,生活仿佛在我身上没有留下证据,只留下了感觉,忘记了所有具体的情节,只有感觉,那份沉重的感觉。

我想让太阳把身上所有的感觉都挥发掉,换上全新的感觉,每一次的旅行,都想实现这样的置换,可是,能置换多少呢?

甚至有很大的灰蓝色山鸡,可能是蓝马鸡,晃晃悠悠地来去,到底没有逞能继续上山,沿原路返回小红庙。这时来了几个穿冲锋衣的人,从头到脚,全副武装,让穿普通休闲装的我自惭形秽。在庙的周围转悠了一阵,又和阿尼们玩了一会儿照相游戏。几乎就要和那帮冲锋衣下山了,这时忽然看见丹增和德钦陪着一位年长的仁波切被很多红衣尼僧簇拥着走来,马上跑过去和他们打招呼,并且合影,幸好有冲锋衣们在,不然谁来操相机呢。丹增和德钦都很优雅得体,和书上的照片相比几乎没有什么不同。

送走了仁波切,我把带来的眼药和铅笔等物交给了丹增,他就去主持晚课了,并邀我课后到他家去玩。

很有模有样的晚课,鼓乐齐鸣,阿尼们的念经声很悠扬,并且伴随念经还做出漂亮的手指动作。晚课的时间相当长,足有两三个小时,以至于中间我耐不住饥饿去吃了个方便面。供奉过的供品不断地拿出去放在固定的地点,供鸟儿们取食。间中还有整理饭碗的程序,却不知道是为什么。中间产生的圣水和圣食我竟然也有份,圣水是苹果味的。

做到末了,她们开始发钱,每人150元,我给丹增的笔和眼药也当场分掉,大家很高兴地散去,一个长得有点象我的小阿尼非拉我去她家,她能讲不少汉语,一起的,还有另外两个小阿尼。

她的房子很小很低,门口整齐地放着柴,屋子里仅容两张床,空下来的地方只有几十公分宽,放着食品等日用品。她们很热情地给我喝茶,又把奶粉拿出来,每次都溶一大勺到小茶碗里给我。墙上挂着一些仁波切的象,有的是在印度。为什么挂他们的象,她的汉语就不够解释的了。

她的名字叫做丹珍措姆,家在扎囊县,19岁,因为丧母的缘故出家一年多了,在家上过小学,所以能说普通话。另外两个女孩年龄都在20岁和21岁,出家3年,5年。其中一个非常喜欢照相,特意穿了尼外套戴了帽子很臭美地摆了很多姿势让我给照。

从我的了解看来,他们出家的日子并不比在家清苦很多,本身农村的生活也不富裕,加上妇女的地位不高,出家后还可以免除繁重的体力劳动和生活压力,并有家人和信徒供养,所以她们对出家都是主动而且坚定的,比起未来沉重的家庭负担来说,出家远比出嫁要好。

措姆又拉着我教她英文,她居然拿出一个英、汉、藏对照的英文课本来。我们咿咿呀呀地念了半天,然后又随她们去附近山泉打水,水很凉,措姆一定要给我照相,天色已经暗了,我叫措姆带我去丹增的家,她不知为何很胆怯,但还是带我去了。

丹增和德钦的家在西边白塔边一溜房子的最西边,有个很小的院子,泥巴的院墙刚好让我伸长脖子能够看到院内。措姆小心翼翼地轻轻敲了敲门,德钦出来开门了。

门很低,所有藏式房屋的门都很低,包括一些庙宇的门,据说这是为了在战争中阻挡快速冲过来的敌人而特意设置的。丹增和德钦的房子也很小,两个长条的套间,每间大概五六平米的样子,相当低矮,感觉上也就是两米高。外间是德钦的床和一个小桌一个破沙发,还有几个柜子,里间是丹增的床和小桌小柜,他们和其他阿尼的区别就是房间整洁,有一盘普通的糖果招待客人,还有一只白兔。

看到他们我有点激动,毕竟是温普林的书把我带到这里来的,第一次我象个追星族似的看到了书里的人活生生的在眼前,还真有一点紧张。在微弱的烛光下,丹增和我聊天,德钦在一旁边做活,边倾听,她不大会说汉语,但她的笑容非常美丽,修行的生活没有给她增加太多岁月的痕迹。我趁机把关于佛教和修行的很多疑问提出来,丹增给我一一作答。

这个庙就是温普林的书中所提到的那个,共有58个尼姑在此出家,丹增担任日常的主管。阿尼们平时的生活来源来自家庭和信徒的供养,每年阿尼们能从布施中得到大约1000元现金作为津贴,今天见到所发的钱,应该是一个月的收入,至于宗教方面的教育,要从外面请上师或是由来青朴修行的上师来进行,主要是传授经文,没有上师的传授是不能自己念经的。山上没有电,但他们有个小发电机,每3天给大家放录像,看看关于莲花生大师的事迹之类的宗教教育片或西游记之类的电视剧来活跃生活。

聊着聊着,有个小阿尼来拜访,她站在屋里很恭敬地哈着腰有点羞涩地轻轻地讲话,原来是牙疼想要点药,丹增问我白天把消炎药给了谁了,我告诉他给了一个单独的老阿尼和在厨房做事的一个阿尼。丹增从里间拿出一点仁丹之类的东西给了阿尼,阿尼感谢离去。看来虽然有了手机,但是山上仍然是缺少医药的。丹增和德钦就象这些小阿尼的家长,事无巨细都要负责。

丹增很随和,总是笑眯眯的,回想起当年和温普林一起上青朴山的情景,他目光深远,沉浸在回忆中,他说:我们老了,有6年没有温普林的消息了。德钦因为不会说汉语,就一直偏着头,微笑着,以她那熟悉的姿态倾听着,可以看出她对丹增和一切事物的敬重之心,那姿态和书中一模一样,就象是她的标志,她有一种天生的优雅,根本不能把她和草原上的牧民联系在一起。听我说去了拉姆纳木措,她用很不标准的汉语说:你很厉害啊。我想温普林给她照的相片真的是照出了她的特质。

因为有温普林的书,所以虽然是邂逅,我对他们的感觉竟然就象见了老朋友一样,而他们对我也没有一点陌生的感觉,他们平静,愉快,淡然而不失人间烟火。我问丹增,象我这样的闯入,是否会搅扰他们的清修,丹增说还是很希望外界的人来的,如果他们要清修自然会去闭关,想打扰也是不可能的。

丹增不时地盛情邀请我:吃一个方便面吧。我说吃过了,看来他们除了糌粑,方便面已经是很好的食物了,丹增说他们得到什么就吃什么,并不在意是否完全是素食,他调侃地说:我们是酒肉穿肠过啊。其实,他们平时是连肉都没有的。德钦热情地给我糌粑,并且放了糖,一定要我吃,第一次自己用手和糌粑,弄得满手都是,不过加了糖的糌粑挺好吃的,吃得肚子饱饱的,但终究没有吃完。

小白兔是他们的宠物,会跳到沙发上来要吃的,我想,这只白兔一定给他们简单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

回到我自己的小屋时已经很困了,借故被子有味儿这次终于用了睡袋和头灯。隔壁住了4个桑耶上来做工的男人,一直说话到深夜。

窗外月光如水银泄地,我竟误以为是又下了雪。院子里一黑一白两头牦牛白天睡觉,晚上竟然来回走动,牛铃叮咚,让人难以入睡。措姆曾经邀请我和她同住,终究没有答应,我还是喜欢独处更多一些,这样可以想很多事情。门上没有插销,于是把桌子搬到门边挡住门,这样又在头灯下写了一会,终于睡去。

简单功略:

桑耶青朴位于桑耶寺附近海拔4300米的瑞纳山腰(所有关于青朴的介绍开头都是相同的这一句,也不知道谁是原著),从桑耶寺可搭乘拖拉机,吉普车,大东风卡车到达。手扶拖拉机双程60元,大东风单程每人5元由于山路异常崎岖,所以乘坐这两种交通工具都是对身体的考验。

青朴山上目前只有觉母寺能提供正式的对外住宿,当然和修行者合住或露营也并非不可取。觉母寺的小卖部能买到食物和水,当然,厨房的阿尼也愿意给你提供她们的伙食,就看你和她们交情如何了。

住宿每晚20元,有被褥,提供热水,无洗漱。方便面5元一碗,水4元一瓶。

青朴是个山坳,具有冬暖夏凉的小气候,山泉很多,面对蜿蜒的雅鲁藏布江,气势非凡。山上有诸多胜迹,都和最初来修行的莲花生等大师有关。详情在觉母寺里能买到8元一本的3种文字的小册子,内有彩图,可按图索骥。

所用衣物与在山下的泽当无异,早上比较冷些。白天太阳烤人。山上大树还是很少,多是带刺的灌木。泉水很多,都能喝。

同类推荐
  • 有情菩提

    有情菩提

    “菩提十书”之《有情菩提》:林清玄的“菩提系列”是为人间的一切有情而写,希望从唤醒有情的觉悟开始,一步一步走向有情的圆满。佛法,是在有情人间,将一切的美串连起来,走向生命的大美。佛道,是绝美,以绝美的心跨越痛苦,绝美的心体验更深刻、广大、雄浑的生命。《有情菩提》是以情感的净化,在人间确立,以大爱与解美来澄清心性,永保明觉。“菩提十书”是林清玄写作生涯中最重要的作品,也是其思想和风格形成的代表作,写作时间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长达十几年时间。每册印量都超过100版,十册共印行1000版以上。被媒体选为“四十年来最畅销及最有影响的书”。
  • 寻梦冰山

    寻梦冰山

    作者在书中描述了自己和同伴深入新疆的颠峰幽谷、冰川雪原、戈壁大漠,去阿尔金山腹地耐受缺氧的痛苦、去孔雀河三角洲追忆古老的辉煌、去库鲁克塔格追踪野骆驼的足迹、去罗布荒漠凭吊先民的遗骨、去轮台沙漠体验胡杨林的生生死死等探险经历。
  • 龙行贵州

    龙行贵州

    谁能想到,这个名副其实的山同,原来竟是一片水世界。两亿多年前,这片汪洋大海经历了18次升降运动和3次褶皱运动,存石破天惊、地覆大翻之后,成就了今日的贵州高原。水滋养了龙,山埋葬了龙。贵州的地下,隐藏着无数远古恐龙的化石,还有它们的脚印……龙死了,变成冰凉坚硬的石头,但龙的精髓却留在贵州的山水之间,于是才有丁“山走龙脉,水流龙势”的话语……当年,神龙从山中伸出头,不料一只角触裂了山崖,于是,它找到了出口,一纵身便从破口处窜出去,变成了龙门飞瀑……久居贵州的苗族人就曾这样描绘他们心目中的龙:“我们的龙和汉族的龙不一样,人可以骑它,摆弄它,因为它通人性,它和我们苗人的祖允是同胞兄弟!”
  • 跟小王子去旅行

    跟小王子去旅行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小王子;每个人心中都向往一场旅行。小王子驾着飞船重新回到了地球,带着他的灵魂、理想和爱,与作者开始一场奇妙的旋风环球之旅。这不只是一本妙趣横生、引人入胜的游记,更是一次心灵行走的记录。地理与幸福,本来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元素,却因为小王子的出现,像一道金色的阳光,穿过层层迷雾,直达真理的彼岸。本书选取了所到过的世间最美的地方,有新奇的旅行体验,有无限的冥想遐思。假使合上这本书,你有打起背包去行走的冲动,就带上生命中的小王子,展开一次奇妙独特,又只属于你的旅行吧!
  • 宝瓶菩提

    宝瓶菩提

    “菩提十书”之《宝瓶菩提》:佛教经典把人比喻成“宝瓶”,在宝瓶里有着最清明的空性,只可惜被妄想与执著的瓶塞,无法回复到清净的面貌。本书是菩提系列的第七部,希望能开启我们的宝瓶,不但使我们自净,更让我们体验法界的清净。林清玄用感性的风格,表达即使在炉火中燃烧,用高温锻炼、上釉上彩,一个人也要永留清白,在人间!
热门推荐
  • 碧野散文选集

    碧野散文选集

    碧野,作为一位紧随时代同步前进的作家,以其充沛的热情和执著的毅力,长期勤奋耕耘于文学领域,除“文革”期间被迫搁笔之外,始终笔耕不已,迄今已逾古稀之年,仍时有新作问世。因此半个多世纪以来,在其几经风雨、屡遭坎坷的文学人生道理上,已留下了三十多部计约五百多万字的累累硕果。如今从宏观角度予以回眸一览,不啻在现当代文坛上留下了其凝重的心血结晶乃至时代的一个侧面记录。诚然,碧野的文学创作是多方位的,诸如长、中、短篇小说以及报告文学等,都曾有过广泛的影响。
  • 夫君未正名

    夫君未正名

    她喜欢独来独往,哪怕是娘亲也疏离于她,原以为,日子就这般淡如止水,哪料,姐姐身受毒害,无可奈何之际,她只好只身犯险潜往敌城,殊不知,途中巧遇并对自己施以援手之人,竟是那敌城之主。据传言,他临风玉树,文韬武略,却心狠手辣。--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刘东(棒棰岛·“金苹果”文艺丛书)

    刘东(棒棰岛·“金苹果”文艺丛书)

    本卷为刘东卷,刘东是我市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至今已发表各种体裁作品四百余万字。著有长篇小说《镜宫》等十部,小说集《轰然作响的记忆》等六部。担任多部大型动画片及影视剧的编剧。作品曾获得第六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等数十项国家及省市级奖励,多次被收录于各种重要文集中,并被翻译介绍到日本等国。其作品关照青少年的内心、成长、生活,无论内容、题材还是文字都有自己的独特创造性。
  • 君威深藏

    君威深藏

    虎把娃叼走了,娃到底去了哪里?林威,男,一直游离在人群的边缘,格格不入。入群容易离群难。是谁在牵引他的步伐?转眼之间,平步青云,遥不可及!帝王之尊荣也不及山泉之甘冽。H氏读者群:3284415393,日更3000+,不堆文不砌字,不抛弃不放弃本部小说保证不进VIP,主要是想给书友和自己一个互相了解的机会。如果书友喜欢我的话敬请关注《一只流浪猫的浪漫人生》。一直在更新的路上,谢你陪伴。
  • 母亲河

    母亲河

    迎来新中国解放的年轻知识分子贺文雍被打成右派,妻子凌芬以柔弱之躯与儿子贺庆生在屈辱和磨难的社会底层中生存。
  • 信白之牵丝

    信白之牵丝

    【2018王者荣耀文学大赛·征文参赛作品】一场救命之恩,却让世人痴狂的“谪仙人”陷入三生三世的爱恨纠缠。韩信,若是时光可以倒转,我李白愿从未救过你!咳咳!简单来说这是写了《王者荣耀》李白和韩信四个皮肤之间的相爱相杀!
  • 必要的改革

    必要的改革

    这是一段辉煌而传奇的改革历程,思路和理念在这里相互交织、碰撞。中国的改革涉及领域之广、局面之复杂,堪称波澜壮阔、前所未有。20年的理论与实践锻造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中国的改革一定是一场必要的改革。多位堪称影响了中南海的经济学家们分别从国际经济秩序、老龄化社会、医疗改革、宏观调控、克强经济学、中国式创新、经济增长和城镇化等方面深入探讨了中国改革20年的思想变革、政策制定和社会变化,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观察中国改革发展历程的独特视角。这是一本足以唤起你对中国改革和发展20年五味杂陈的思索和回忆的书。在这本书中,作者以凝练、深邃的笔触描绘了中国20年的改革进程。
  • 百年沉浮

    百年沉浮

    本书介绍中国体育界百年沉浮的故事。向世人披露百年重大事件的背景材料,刘长春“单刀赴会”的悲壮之举,“马家军”勇夺冠军的坎坷艰辛路,乒乓球队从独霸世界到与“海上兵团”的对峙,女排“五连冠”的风雨历程和后来的英姿不在,“梦之队”教练的双双出走,足球俱乐部的内幕,与球迷的恩恩怨怨。
  • 陈寅恪的1958年

    陈寅恪的1958年

    在陈寅恪一生中,1958年是备受人们关注的年代之一。那么,这一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他是如何应对的?这些事情对他的教学、科研与心理有何重大影响?本文勾稽当时的官方文件、报刊文章、档案材料、私人日记和回忆录,试图还原这段历史的真相。1958年3月1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曾任毛泽东秘书的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陈伯达,在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所做“厚今薄古 边学边干”长篇讲话的摘要,透露出毛泽东对“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看法。
  • 小米在晴天

    小米在晴天

    米安晗意外撕破漫展的画遭赔款,为了将事情隐瞒,决定假期去做兼职。接二连三碰到一个男生,这是老天的安排还是命中注定的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