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15900000005

第5章 国情篇(4)

水火无情,全体馆员立即投入到抗洪救灾中去。我们先找出了问题的症结,疏通了下水道,然后在车库外筑起两道“堤坝”。一切能淘水扫水的工具都用上了。20多人奋战了五六个小时,才把地下室的水弄干净。虽说是夏天,但雨水还是很凉。馆员们在水里泡了这么长时间,很多人都感冒了。‘我这个从来不感冒的人也发了烧,好几天寝食不安,打不起精神。我想这除了身体的因素外,主要是思想上的压力所致。

水灾过后,我立即开始了展品的晾晒工作。几十箱的展品要打开,还要摊开来,其工作量可想而知。由于晾晒及时,总算挽救了大部分展品。我用它们搞了十几次展览。

外交官——危险的职业

记得有人曾著文说,外交官是_个危险的职业。这不能不使我回想起在新西兰的一段经历。

1997年4月28日,半夜2点多钟,我正做着梦。突然,电话铃声急剧地响起来。我闭着眼拿起了听筒,只听见一个声音说:“使馆大门着火了,马上到大厅集合!”

由于一个具体的原因,我当时住在后楼。那天,我惟一的邻居可能出差去了其它城市。不知道是由于受惊还是深夜的寒气袭人,我的身子抖个不停,走路也摇摇晃晃。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中,我摸着几十个台阶来到使馆大门口。

这时,惠灵顿的消防车已经在灭火。大约半小时后,大火被扑灭。只见原来的大门已变成一个黑洞,钢化玻璃和钢制门框烧得扭曲变形,铸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使馆”字样的铜牌也面目全非。可以想象,要有多大的火力才能烧成这个模样!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那场大火没有造成人员伤亡。这全得归功于研究室的老祖。要不是他正在写东西,闻到已经窜到5楼的烟火味,那么在那座楼里的20多条人命将无一幸免。

此后的几天里,使馆一片混乱。一切对外办公都停止了,全馆人员昼夜轮流值班。懂外语的外交官安排在白天。那天,我正在值班,一名记者来了。说心里话,在此以前我对记者很有好感,因为我从电影电视上曾看到过一些记者冒着生命危险,在战火中拍下了很多珍贵的镜头。但是这一天,可能因为心里不痛快,我不愿意搭理他。他问:“使馆大门是怎么起的火?”我说:“我们发现大门外的台阶上有液体的易燃物,这显然是故意纵火。”这个回答已经很明确了,但是这个记者还是死追着问:“为什么要放火?”我一听真是火不打一处来。我没好气地诘问他:“这个问题你不应该问我,请你去问你们的公安部门!”

那天一早,使馆大门被烧的照片已经登在惠灵顿的各大报纸上,但是这名记者还要照相。我劝告他不要照,但是他根本不听,啪啪啪地照个不停。我气急了,想痛痛快快地骂他一顿,但一想到自己是一名外交官,也就强忍住了。

第二天一早,我的“尊容”出现在报纸上,我站在黑糊糊的门洞里向外摇手。有些记者就是这样一些无事生非的人。本来那天他没什么可报道了,但他不能空手而归。我突然发现我中了他的圈套。使馆明确要求任何人不准照相,在此情此景下,我若不劝告,就是没有完成任务。真是进退两难啊!

按国际惯例,一个主权国家的使馆应受到驻在国政府的保护,一旦受到损坏,驻在国应该赔偿,并应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后来听说,新西兰外交部只赔了几千新元。至于调查纵火犯,迟迟未果。直到10月我离馆时听说,新外交部答复说,有一个纵火的惯犯,经常在惠灵顿地区作案。中国使馆大门的一把大火可能也是此人点燃。

爱吃方便面的副总理

在我新西兰履任将要结束的时候,当时的朱镕基副总理要访问新西兰。我和全馆人员参加了接待。

1997年四五月间,在朱副总理访新前夕,新西兰得到内部消息称,素有“中国经济的铁碗人物”的朱镕基即将出任国务院总理。因此,新政府完全是按照接待总理的规格来接待朱副总理的。

国家领导人到访,使馆的忙乱可想而知。我馆只有正式馆员20人,加上夫人们也只有30来人,除去病号和出差的,能派上用场的寥寥无几。真恨不得每人长出三头六臂。

连我这个“业余司机”也当上了“开路先锋”,还得为代表团中的一位部长当翻译。我的任务就是在专机落地后立即“开路”,到朱副总理下榻的宾馆。沿路如发现堵车和其它情况立即向总指挥报告。不知那天的老天爷是吃错了什么药,在朱副总理下飞机的当口上,狂风大作,雷电交加。那风居然把警卫手中的雨伞的伞骨刮了个反向朝天。按中国的迷信说法,这是不祥的兆头,但是这次访问却非常成功。很多人说这阵“朱旋风”厉害得很。

这次访问最精彩的部分是朱副总理在惠灵顿的“蜂窝楼”——新西兰国会大厦发表的讲话。这篇讲话介绍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形势,同时欢迎新西兰的企业家去中国投资。朱风度翩翩,使在场的政要和各国使节倾倒。我正在全神贯注地听讲话,突然新外交部的一位官员挤到我的身边。我们有过一面之交,我记得他好像在北欧的国家长驻过。他向我竖起大拇指,意思是朱的讲话很精彩;然后他又蹦出一句生硬的中国话:“你们这位爱吃方便面的副总理这次还吃方便面吗?”我当时一怔,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时,我猛然想起了1993年我去芬兰访问时听说的故事。说的是朱副总理访问芬兰时没有到使馆去吃饭,回宾馆后泡了一包方便面吃了就睡觉。想到这里,我回答道:“这次我们的使馆大门被你们的歹徒烧了,恐怕连一包方便面也吃不上了!”言罢,我们同时默默地一笑走开了。

在朱副总理短短两三天的访问中,我们的生活规律完全打乱了。我那时是临时的“王老五”,家里没人做饭,饿了泡一包方便面,或者嚼几块饼干;困了就在接待室的纸箱上趴一会。在代表团结束访问前,朱副总理在宾馆的一个大厅里接见了使馆全体工作人员。他说的几句话使我终身难忘。他说:“这次我来新西兰访问,正好使馆大门被烧,大厅在装修,在这样困难的条件下,使馆全体人员在接待上搞得这样好,如果我们还挑剔,那我就是世界上最不讲道理的人了!”听到这里,我的眼睛模糊了,泪水涌了出来,流到两天没有修刮的胡子拉碴的脸上。

总理府——我们的邻居

沿着使馆门前的大街往左走,大约在二三百米的地方,有一座很大的用木板矮墙围成的院子。院子里有一片很大的停车场。从直对大门的甬道望去,只见一座很不起眼的房子。起初,我以为这不过是一位阔老的宅第,不料一看八字大开的大门旁挂着的小牌子上写着“总理府,非公莫入”。我不由得怔住了。原来我们和总理先生是“邻居”!

我惊奇的原因是,一个国家的总理住在这样的房子里显得太普通了点,而且门口没有一岗一哨。

馆里的同仁们告诉我,新西兰全国只有两所公房:一所归总督使用,另一所则是我眼前的这个院子——总理府。这两位最大的大人物,任满或被撤去公职后就得打起铺盖走路。还有人说,如果起得早,还能撞见总理伯尔格出来跑步。我有早起的习惯,每天“清晨即起”,无需“洒扫庭院”,于是就沿着这条街散步,但从来没有见过总理。也许是总理大人公务太忙睡懒觉了。

后来,我从报纸上读到一条消息,说一名日本留学生作为总理府的客人在那里住了几个月。缘由是:总理的儿子曾去日本留学,住在这位同学的家里,现在这个学生作为对等交流来到新西兰,那当然也得住在同学家了。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见到了总理夫人和“太子党”一号人物。

一天,我接到一封邀我参加葬礼的信,死者是新中友协的老会员。虽然他所在的城市——旺加努伊没有设立分会,但这位可敬的老人是个铁杆的中国朋友。他特别喜欢中国电影,不但自己看,还经常从使馆借片子给邻居们放映(新西兰外交部规定,外国使馆不准在公共场合放电影,私人借影片去放,外交部管不着)。所以,这位老人成了我们的义务宣传员。我查了一下他借的电影片子记录,上面有:《刘三姐》、《小兵张嘎》、《洪湖赤卫队》,还有《地道战》、《地雷战》等等。

我来新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参加了四五次葬礼。

当时,我还没有拿到驾驶执照,所以只好坐大巴去旺加努伊,住进了一家旅馆。第二天一早,我按时到了教堂。那里已经聚集了几百人,我一个也不认识。于是,我就在人群中找“黄面孔”,终于发现一个个子不高的华人。我们很快像老朋友一样聊了起来。他名叫“JOE”,我于是叫他为“周”先生。周告诉我,死者是总理夫人的亲伯父,难怪来了这么多人。然后他把我介绍给了总理夫人,夫人一看中国使馆来人显得很高兴。握过手后,她指着身边一个1.80米高的小伙子说:“这是我的儿子。”我想,这应该是那位日本孩子的同学。男孩子伸出手说:“非常感谢您的光临。”然后,总理夫人又把我介绍给她身后的一对老年夫妇。原来,他们是堂堂的总理先生的岳父岳母。那应该是“国丈”级的人物了!

这位总理的岳丈也是高高的个子,人很开朗活泼。我告诉他,中国使馆和总理府在同一条街上,我们是“好邻居”。老人说:“你回去后可以去‘吉姆’(伯尔格总理的小名)家里坐坐。”我说:“他当总理一定很忙,我不敢去打扰。”他说:“没关系,你只要提我的名字,他肯定能见你。”

我相信他不是在开玩笑。我也没有借他的“口谕”去拜会总理。不过,后来我还是进了一次总理府,还见到了总理本人。

那是1997年6月,朱镕基副总理率中国政府代表团访问新西兰。日程安排中有一项内容是去总理府进行私人性拜会。我作为“开路先锋”,开车拉着外交部的一位处长和朱副总理的秘书警卫去总理府“探路”。所谓的“探路”就是了解从哪个门进入,怎么进到会客室。

这时,院子里有一些警卫人员。他们一看是中国使馆的车子,连问都不问一声,就让我把车子开到了总理府的大门口。其实,只有总理和总理的客人才能享受这样的待遇。

警察非常礼貌地对我说,把车子开下去,停在停车场。

我停好车走到总理府。刚进门,伯尔格以为朱副总理已经到门口,就走了出来。外交部的人告诉他,朱副总理一会就到。总理发现误会后不好再退回去,于是就和我们聊了起来。他给人的印象很平易近人,没有架子。

西方一些领导人,很平民化。1987年,我去瑞典访问,那是帕尔梅首相遇刺1周年的时候,但在遇刺地点仍有人们敬献的花束。如果他那天不是“光杆司令”去看电影,惨案也就不会发生。

在新西兰,下台的部长像普通老百姓一样。有一次,在一个画展的开幕式上,我见到了前总理朗伊。这位老先生在当总理期间,曾拨款资助了艾黎开办的山丹学校。有人在报纸上发表文章质问他,新西兰的教育也缺少经费,为什么要把钱给中国的学校。所以,我对他有很深的印象,想不到在这里看到了“庐山真面目”。朗伊中等身材,腆着一个“将军肚”,圆圆的脸上架着瓶底般厚的眼镜。由于太胖,他的两只眼睛简直成了一条缝。

朗伊先生和蔼可亲,一脸的微笑。我走过去,自我介绍说:“我是中国使馆的文化官员,我们原来还是老邻居。”他大笑起来,风趣地说:“甭提了,甭提了,那已是老掉了牙的老故事了!”

总督府

前英国的殖民地国家现在大多已独立,成为英联邦成员国。这些国家的元首是英国女王,女王在这些国家的代表是总督。新西兰就是如此。不过,这个总督与殖民地时代的总督有一定的区别。他(她)是由总理提名,再得到女王的批准和任命。总督的任期为5年。新西兰至今大约已有11任总督,其中有一位是女性,她就是凯瑟琳·蒂泽德(1990年11月~1996年5月)。她在担任总督之前曾是新西兰最大的城市奥克兰的市长。记得有一次汉米尔顿市庆祝建城50周年,这位总督被邀,我有幸看到了她的翩翩舞姿。

总督就住在新西兰两套公房中的一套中。总督府处在惠灵顿一个很偏僻很不起眼的地方,我开车找了好长时间才找到。记得我上任之初,有一次活动在总督府举行,要求着“BLACK TIE”装(带蝴蝶结的夜礼服)。这种礼服的衬衣很特殊,我曾去商店购买,但是由于我身材矮小,总挑不到合身的,所以只好找个借口婉谢这样难得的机会了。

1997年3月,“新西兰亚洲2000年基金会”举办首届“亚洲节”。“亚洲节”在奥克兰拉开帷幕,总理伯尔格还去那里主持了开幕式。当“亚洲节”在惠灵顿开幕时,基金会决定在总督府举行一个晚会。于是,我有机会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进了总督府。

我因为工作上的关系,可以说是“基金会”的老朋友了,所以我和黄大使都收到了晚会的请柬。当然,这次我是搭乘大使的专座“奔驰400”进的总督府。

这个总督府真是庭院深深,车子进大铁门后还开了五六百米。在朦胧的月色中,我看见院子里大树参天,草坪像一条黑色的地毯,花草的幽香一阵阵扑面而来。

我跟随着大使进入总督府。府里的装饰很气派,壁画和摆设十分讲究,墙上挂着历任总督的画像。大厅里摆着两把精雕细刻的镶金镀银的椅子。这无疑是总督的宝座了。

同类推荐
  • 2012年上海电影产业发展报告

    2012年上海电影产业发展报告

    本书通过对上海市电影产业的重点企业、机构全面深入的研究,在了解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对企业发展个案和特点进行深入剖析,用比较丰富的材料和事实数据,全面概括和描述了上海电影产业在政策制定、创作制片、发行放映等产业链各方面的详细情况,评述了2011年上海电影产业发展状况。
  • 辞旧迎新:除夕

    辞旧迎新:除夕

    春节对于中国人来讲可谓最为重要的节日,似乎每一个中国人对它都十分了解,但是我们真的了解春节,了解除夕吗?你熟知除夕的历史来源吗?除夕之夜压岁钱放鞭炮又是出于何时何种典故?南方北方及个少数民族在除夕之夜所备食物又有何差异?本书就对关于中国传统节日——除夕进行全面而细致的解析。
  • 李劼人说成都

    李劼人说成都

    懒散近乎“随时随地找舒服”。以坐茶馆为喻罢,成才人坐茶馆,虽与重庆人的理由一样,然而他喜爱的则是矮矮的桌子,矮矮的竹椅——虽不一定是竹椅,总多关是竹椅变化出来,矮而有靠背,可以半躺半坐的坐具—— 地面不必十分干净,而桌面总可以邋遢点而不嫌打脏衣服,如此一下坐下来,身心泰然,所差者,只是长长一声感叹。本书从李劼人小说中分门别类,节录出有关成都文明发展的大量文字,如清末的叽咕车(鸡公车)到抗战时的木炭汽车,足以见出成都交通的一个侧面。所有这些变迁的实录,后人完全可以视为一代信史。 其中收入本书的《成都是一个古城》和《旧帐》,都是一九四九年后没有公开发表过的。
  • 竹影清风

    竹影清风

    《竹影清风》共收入各种风格、题材散文共60余篇。本书中收录的文章多数为自传体散文,回顾了一个农民出身的青年作家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初登文坛以来的三次文学创作高潮,家庭环境的艰辛和坚持文学创作的决心并决心为之奋斗终生的决心也有抒情杂评和调侃性幽默小品;还有人物传记、土特产品介绍等。
热门推荐
  • Bluebeard

    Bluebeard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参政党建设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参政党建设

    黄利鸣、宋俭、王智、杨建国著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参政党建设》以贯彻十八大精神为主导,从中国政党政治协商的历史演进、协商民主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政党协商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政党协商与参政党实践,以及加强参政党建设完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五个方面,探讨中国政党政治协商的渊源以及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语境下政党协商的理论与实践,旨在探求当代中国政党协商发展的合理化路径。
  • 修真女配桃花劫

    修真女配桃花劫

    唐宓穿越了,穿到了她还没看完的一本修真女强文里,这一边是霸气侧漏的男主,那一边是痴心绝对的男配,就连打酱油的都是温柔帅气的优质男好伐,唐宓左看看右看看,表示随便给我一个都可以,口水ing。可是骨感的现实给了她深深的一击,哦不,是很多击,男主、男配,就连炮灰都是女主的,你只是女配,你资质没女主好,你修炼没女主快,你长得没女主漂亮,你死的还比女主早,一出场就死了,唐宓生气了,气愤了,愤怒了,决定化悲愤为力量,化力量为食量,哦不,是奋发向上!坚定地握着拳头表示,绝对要抱住女主大腿,绝对!
  • 喋血后宫:毒妃归来

    喋血后宫:毒妃归来

    她是名门嫡女,父亲一代忠良却被卷入波云诡谲的朝堂斗争,温家一夕之间荡然无存。十年之后,为报当年灭族之仇,她一步步走向危机重重的深宫。皇后狡诈,云贵妃毒辣,容贵嫔阴险,身处后宫,她如履薄冰。一次偶遇,误闯君心,从此拉开了她半辈子的后宫生涯。风雨交加之夜,她被扣上了与人私通的罪名,被那个口口声声说爱她的男人打入了冷宫。她狼狈的匍匐在他的脚下,脸色惨白如纸,汨汨鲜血从她的双腿顺流而下。她怒,她怨,她更恨!一步错,步步错,终究还是敌不过一场漫天的大火彻底将她吞噬。经年之后,她带着满身疮痍和滔天仇恨再度浴血归来。只要她不死不灭,就要永无止境的斗下去!
  • 温故而知新

    温故而知新

    早知道跟池西西离婚后自己又要辛苦求复合,傅川一定不会装酷答应签字的!毕竟很少有人十来年,都栽在同一个人手里。纯情大叔VS腹黑少女——在你说喜欢之后,我看见耀眼繁星。
  • 嫡女重生:邪魅太子妃

    嫡女重生:邪魅太子妃

    前世,生产之夜,庶妹和夫君苟合,害了她的孩儿,毁她容要她命!一朝重生,她定要那对奸夫淫妇付出代价!姨娘狠毒?好!那她就比她更毒!高傲庶姐蛇蝎心肠?好!那她就把那美人皮扒下来让那蛇蝎心肠无处躲!庶妹外边天真内心黑咕隆咚?好!那她就一把火烧亮把黑暗摆在大庭广众之下!看谁比谁狠!他!安国战神瑞王!却被阴谋诡计毁容,面具带之,兵权掌之!冰冷的心却为她融化。“陛下,臣女自请嫁瑞王!”金銮殿之上,她毫不惧怕地说出这句话,不顾流言蜚语,毅然自请嫁入瑞王府!十里红妆,喜了谁的心,悲了谁的肠!
  • 古镜魂迷

    古镜魂迷

    兰樾系列悬疑恐怖小说:《古镜魂谜》:一所封锁了十年的大院,一面奇异的葵花古铜镜,青春无邪的宁夏偶然购回了一面奇异的葵花形古铜镜,牵扯出一连串残忍可怕的事件……《秘境传说》:随着夜晚的来临,骇人的恐怖早已尾随在他们身后,古怪的录像带、莫名的古堡、传说中的招魂术,也许这只是“操纵手”的道具,也许一切才刚刚开始……《高校女生第一禁区》:西南大学令人毛骨悚然的秘事,高校悬疑小说进化型力作,不一样的惊悚,不一样的悲恋!《黑灵镇》:私闯禁地者死!传说这个镇上的居民全都是幽灵的后代凡是外来的人进到镇里,都会受到幽灵的诅咒而死于非命!《蝶冢》:宁夏失踪后的诡异事件,《古镜魂谜》续篇!正文如上,番外可以忽略。
  • 时光与你同沉眠

    时光与你同沉眠

    十七岁,顾希遇见徐泽,从此,一颗心被牵动。他的出现像是一抹暖阳,给她温暖,给她希望。“顾小希,不哭了,好不好。”“顾小希,我们,一起回家吧。”“顾小希”“顾小希”……女生从睡梦中惊醒,泪湿了枕套。“别人都说,如果你喜欢的人正好也喜欢你,那是件特别幸运的事。”顾希侧头看向身侧的少年,眼底闪着亮光,呼吸声在寂静的夜色中显得越发清晰。“是么?”男生视线轻佻远方,眼眸中一片灰暗。晚风吹过,那句未说出口的“我喜欢你”连同着女生眼中最后的一丝光亮被一同吹散在风中,无迹可寻。徐泽,我喜欢你,可惜,你永远都不会知道。顾小希,我喜欢你。男生漆黑的眼眸缓缓闭上,我喜欢你,你能听到吗?
  • 破解的天书(下)

    破解的天书(下)

    宇宙太广大了,以至于宇宙中的地球小得如同一粒尘埃。宇宙太神秘了,以至于地球人绞尽了脑汁、穷尽了假设,仍无法窥测其中的全貌和究竟。虽然如此,由于生于斯、长于斯的缘故,地球上的人类永远不会停止对宇宙未来的探索、对宇宙天书的破解。因为,地球只有一个,地球及其所有的生命皆属于宇宙。
  • 杂阿毗昙心论

    杂阿毗昙心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