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21200000006

第6章 诗的立意深刻就在于意境的深邃?

——评侯舒啸的诗歌《梦游白马寺》

我觉得也只能是岁月的尘埃,我们除了迷醉白马寺的那些留下的宝贝,值得后人珍视的东西还有什么?

我总是想叩问每一种圣教他们赋予给人的真爱是什么,什么能算作是属于人类的真爱?我想不能以很狭隘的观点理解这样的问题。这样的爱应该是人间的博爱,社会的大爱。把话说得更贴切一点就是最基本的人性应该所具有的爱。

这里我最欣赏侯舒啸的五句诗的后两句“向上古致意//向远方致意”,小诗虽小,立意很重,读起来并不轻松。那么这样的致敬会有什么回声吗?有人会说这怎么可能呢?我想这首诗,写得最妙处就在这个地方,我们人类的目光和语言,几乎很少有人光顾和问津于无声处的地方,而这可能是生长良知最茂盛的地方。

然而这地方并不是人性思想最荒凉的地方,只是它的智慧资源永远像不曾被开发过似的,其实,爱并不是人类的原罪,而这才是人类的原罪。

我很是喜欢这样短小而不留斧痕的诗,别看只有那么点文字,每个字琢磨得都很洗炼,一首小诗见真功,就诗笔那种雕刻的硬功夫,小侯做到了。

我多年在搞评论,我还是主张写短诗,一是方便阅读,一方面容易把诗歌写得细腻,现在许多的青年人的诗写得诗不像诗,文章不是文章,而写诗毫无韵律,这是诗的灾难和悲哀。

人类的思想文明在颓化,诗歌写作同样也在颓化。从古典诗到白话诗已经正像无韵律诗歌写作的发展,这不能不说是诗歌倾向的最大的悲哀。那么,诗歌为什么要承受这样的粗俗的悲哀,可能是诗歌这种艺术形式,正向大众口语化方向发展,但不管怎么说这是无法控制的趋向和局面。主要的因素是:一、是诗歌没有市场了,二、人懒得读诗了,三、更多的是诗歌的盲虫的作者太多了。

结果存在如此现象,有的诗风严谨的文学人,还在进行诗歌创作的严肃探索,青年诗人小侯就是相当了不起的人,我欣赏他的文风与写作的良好的态度。而网络诗歌的写作,基本有两个特点,一是它的针对信息性,二是发表的随意性,所以使诗歌写作的内核含金量不断在减少了。

尽管明朗的诗有明朗诗的好处,但直白的诗不耐读,就是说没品头。

我还认为文学创作一定要坚持它的纯度,不可随意灌水。诗歌写作也是一样,我特别爱读含蓄的短诗,含蓄的诗经得住反复的咀嚼,欣赏品味,一定要出来纯正的味道,所以你才可以认知诗人的个性魅力,其实,不论什么样的诗歌写作,没有独特个性的诗人:真写不出来什么好诗。写诗是觉悟,读诗是感悟,或者说写与读还是两种不同的心境,而我的感觉一定是这样的。写诗评文章也是如此。

附侯舒啸的诗歌《梦游白马寺》

“岁月的尘埃//终于积落成美的世界//我叩打圣钟//向上古致意//向远方致意。”

同类推荐
  • 风沙漫笔

    风沙漫笔

    徐刚作品集,内容包括:黄土高原、大地史书、黄河兰州、夕照敦煌、西行路上左公柳、古浪褶皱、八步沙之梦、再访民勤、明月有约、消失的古城、新疆古道、大漠之水、寻找艾丁湖、废墟与坎儿井等。
  • 梦里花落惜别离:三毛

    梦里花落惜别离:三毛

    朱丹红编写的这本《三毛:梦里花落惜别离》是“倾城才女系列”丛书 中的一册。传主三毛,当代著名女作家,原名陈懋平。三毛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生平著作和译作十分丰富,在全球的华人社会广为流传。《三毛:梦 里花落惜别离》以诗一般的语言,再现了这名传奇女子48年的人生,和她留 下的泪水、温情、凄清交织的世界。
  • 逝水流痕

    逝水流痕

    这些文字散碎芜杂,是我这些年屐痕和精神的一种扫描。我把它们整理出版不企望它能行传于世,岁月的流逝和过往的经历让我不敢对明天的事情寄予太大的希求,我知道在往后的日子里还会继续与文字相拥,但过去的我愿意交给朋友们评说,毕竟它是我这些年来的遭际和感怀,被动的和主动的一些行为的原始记录,也是我动荡尘世的一场难得的闲情。
  • 戴明贤集(第八卷):子午山孩

    戴明贤集(第八卷):子午山孩

    《子午山孩》为《戴明贤集》第八卷,系戴老贵州系列作品之一。子午山是清末黔地诗人郑珍家乡之山,子午山孩则寄寓着其对慈母的孺慕之情。《子午山孩》以郑珍之诗为载体,以诗人生平编年为序,释诗与传人有机融合,集编年、纪事、译述、注解与评议为一体,立体地呈现这位寂寞百年的诗人的诗意世界。贵州地处西南边陲,交通闭塞,鲜得中原文化之青眼。晚清之际,遵义沙滩村出现了以郑珍、莫友芝、黎庶昌为代表的文化精英群体。
  • 学·问:聆听李敖的睿智人生课

    学·问:聆听李敖的睿智人生课

    《学·问:聆听李敖的睿智人生课》以语录、述评、小传的形式,从处世、两性、文章、政治、文化等视角向读者展示这位“文化狂人”的傲骨与个性,揭示并审视他的各种思想和观点,可以帮助读者朋友们更深刻、全面地了解和理解李敖先生的为人和学问。除此之外,《学·问:聆听李敖的睿智人生课》还有另外一个使命,那就是通过李敖先生幽默、犀利的态度以及对生命的顿悟与达观,鼓励更多的人热爱生活,积极地面对人生。
热门推荐
  • 走天路

    走天路

    天路难难于上青天主人公王二小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乡村娃子(异界的)可是一场飞来横祸却使他全村被杀,慌乱之中他逃到无尽森林,在一处池子处捡到了一面奇异的镜子在镜子中照映出来的一个神秘男子教他把镜子还给他,却发现他们却不是同一世界的后神秘男子教他生存之法教他还镜之法就这样一场莫名其妙的还镜之路开始了
  • 人气决定财气

    人气决定财气

    赚钱者懂得攒人气,赔钱者处处得罪人。其实,商道与人道是共通的,会做人才能赚大钱。很多生意人只想着捞票子,却不知如何做人,到头来往往一无所获。一个人能取得多大成功,关键要看他身边有什么样的人,他在和哪些人交往。没有人气,没有人脉,就没有财脉。只有把维护和拓展人际关系当成日常功课,才能够无往不利,左右逢源,最终敲响财富之门。
  • The Foundations

    The Foundation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盛世春华

    盛世春华

    暮云朝,暮家三小姐,被至亲的姐姐苦苦相逼陷害致死。再次睁眼,她的身体里装了二十一世纪的暮云朝,一改昔日的善良与不忍。至亲姐妹?她不稀罕!未婚夫?她更是瞧不上眼!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弱肉强食,这才是她的生存法则!
  • 成天上树的日子

    成天上树的日子

    《成天上树的日子》是玛格丽特·杜拉斯的短篇小说集,共由四个故事组成:《成天上树的日子》、《蟒蛇》、《道丹太太》和《工地》。《成天上树的日子》讲述一位年迈的母亲去看望居住在巴黎的儿子,描写了“母爱”这种特殊、永恒的爱,偏重于叙事,张力十足;《蟒蛇》中主人公回忆她还是小姑娘时,每周日都不得不接连观看两个场景,巨蟒吞噬活鸡,和遗恨吞噬七旬老人巴尔贝小姐,这两个场景平行展开,互为补充,引发思考……
  • 怪事上门

    怪事上门

    作为一名社会记者,偏偏是个易招惹灵体的特异体质,苏童不禁想问,这样真的好么?幸好隔壁住着一个天赋异禀的型男邻居,驱恶鬼,度婴灵,顺带拯救八字超轻单身女青年。可是,真的这么容易就可以happilyeverafter么?九死一生般的大劫难过后,苏童需要面对的不仅是男友一夕之间记忆全无,从暖男变成了冰块男,亲亲设计师男友竟然只是借尸还魂的驱壳这种巨大落差,就连之前所谓的九死一生,竟然也只是暴风骤雨之前的小小热身。OMG!
  • 灵王匠

    灵王匠

    天启元年,我开始完成爷爷的交待,开始灵魂修补的工作,用以赎回王家先祖的罪孽。爷爷算出,我们这一脉的转折点在于我,不成功便成仁。从此开启了我与灵魂的交流之旅,这旅途凶险,惊悚,无聊,但是每一次的成功,都让我的灵魂得到洗礼。我是王云龙,王氏第九代传人。我的父母曾经为了救我而牺牲,爷爷在我童年的时候去世。我的人生基调是灰色的,直到我遇到她……
  • 读菜根谭悟经典人生

    读菜根谭悟经典人生

    化通俗为雅致,变腐朽为神奇,人间万事之通典。读进去,体会入世的超然境界;悟出来,享受出世的平淡快乐。《菜根谭》是一部需要人们放在床头、案头,静心品读的旷世奇书。读进去悟出来会有醍醐灌顶之感,受益终生。《读菜根谭悟经典人生》是对《菜根谭》的深刻感悟,书中总结了为人处世之策略,求学问道之真假,功业政事之智慧,修身养性之要义,生死名利之玄妙,居家交友之心得。它通过充满审美情趣的思维方法,简单明了的语言,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传达出一种深刻的人生感悟,帮助人们破解人生中遇到的诸多难题。
  • 指环流光

    指环流光

    在现实世界里,我们注定不会相遇,所以月老的红线就将我们牵到了另一个世界里。
  • 无解遇见你

    无解遇见你

    “你以后每个周末都必须来这一趟,每次待够一个小时。”一句转身既忘的闲话就这样记录在他心里,他只想听见她问他一句:“你怎么在这?”然后他顺势回答:“我在等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