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22200000003

第3章 产业观察(1)

中国葡萄酒进入战略调整期

葡萄酒属于健康、营养饮品,葡萄酒产业是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朝阳产业,这一点毋庸置疑。从2012年下半年以来,中国葡萄酒产业遇到了一定的困难,甚至是艰难与痛苦,但是笔者认为,中国葡萄酒产业目前是进入了战略调整期,现在所面临的形势与挑战,正是其进入成熟发展期的必经阶段,也是中国葡萄酒产业向更好更快发展迈进的基本前提。

一、理性认知坚持稳中求进

2012年以来,随着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的出台,以及进口葡萄酒产品的冲击,中国葡萄酒行业发展进入了春寒料峭时期。特别是2013年以来,葡萄酒市场的艰难现象进一步影响到整个产业,销售低迷、产品积压、效益下滑、结构失衡、投资放缓,个别地区甚至出现了拔葡萄树现象。随着近两年葡萄酒年度各项产销数据出台,葡萄酒产业呈现的一片萧瑟景象,让很多投资商、葡萄酒产销企业对中国葡萄酒产业的发展前景产生了迷茫与危机感。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曾指出,工业革命特别是二战以来的一个重要历史现象是,一些后起国家通过引进和学习先行国家的技术、管理和发展经验,依托自身劳动力等要素的低成本优势,实现经济的高速增长,从而缩短与先行国家的距离。可以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葡萄酒产业抓住了历史发展机遇,实现了葡萄酒行业的快速成长与科技进步,缩短了与葡萄酒新旧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

但是与国外相比,由于中国葡萄酒产业真正开始发展的历史短、速度快,而我国对葡萄酒产业的管控机制滞后和外来葡萄酒文化冲击,加上市场浮躁和企业家单纯的逐利心态,就暴露出产业自身发展的一些缺陷,如经营发展战略缺失与管理落后、产品价格虚高与结构不合理、投资盲目与风险认识不足以及消费市场培育不够等,因此市场形势稍有风吹草动,葡萄酒产业感染风寒就在所难免。

其实,宏观经济增速放缓、进口酒的强势冲击,以及国家严格限制公款消费的政策措施,只是促使中国葡萄酒暴露出深层次问题的诱因,实际上的根本原因是我国葡萄酒产业在前些年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忽视中国葡萄酒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如追求高端忽视主流价值、追求规模忽视基础建设、追求奢华忽视结构调整、追求销量忽视文化建设,追求利益忽视普通消费等。

艰难与痛苦是中国葡萄酒业变革的必然,中国葡萄酒产业当前的战略调整期不会很快结束。笔者曾预言,2012年以来中国葡萄酒产业的调整至少需要持续五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因此,中国葡萄酒企业在坚信葡萄酒产业广阔发展前景的同时,当前最需要做的是回归理性,正确认识葡萄酒产业经济发展中的各种新变化,积极应对挑战,坚持稳中求进,在变革调整中完善自己。

二、战略调整实现健康发展

笔者认为,中国葡萄酒产业在战略调整期将会呈现出五个方面的趋势:一是葡萄酒产业规模将继续扩大,产量将不断增长,质量将大幅提升;二是葡萄酒产品价格与产品结构回归理性,性价比将成为企业竞争的利器;三是中小葡萄酒企业和葡萄酒庄在强化特色与个性风格中获得发展空间;四是各种所谓的营销模式均失去神秘面纱,葡萄酒企业更加注重研究消费者的自我需求选择;五是葡萄酒文化从“琼楼玉宇”中降临人间,消费者能够感知的葡萄酒文化是企业接地气的必要手段。

葡萄酒产业的发展是必然的,立足当前,在危机中发现机遇,进而不断调整策略,是优秀葡萄酒企业不二的战略选择。当前我国葡萄酒企业需要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以保证企业尽快走出困境,实现健康持续发展。

一是强化基础性研究,突破制约行业发展的根本问题。我国葡萄酒产业在技术、装备等方面与国际是接轨的,而相比国外差距较大的是基础工作的滞后。在现阶段,我国葡萄酒行业需要下决心做好葡萄酒产业的基础性研究,无论是酿酒葡萄品种的培育与选育、自有基地建设、葡萄酒风味物质特性研究、葡萄酒产品质量体系建立、葡萄酒文化影响力教育等,还是葡萄酒产业信息化、产品个性化、品种区域化等,都要在这个调整阶段进行系统而有实质性的变革突破,真正夯实产业发展的根基,形成我国葡萄酒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是促进各类生产要素集聚,加快葡萄酒产业化进程。葡萄酒产业是一二三产业的复合体,是农业产业化的最佳载体。葡萄酒企业要积极主动利用国家各类惠农、惠商政策,不断发展壮大自己。而各地葡萄酒行业管理部门要积极建设有利于葡萄酒产业发展的软环境和硬环境,促进各类生产要素为葡萄酒产业战略调整服务,构建产业服务平台,在财税、金融和就业创业等政策上要给予葡萄酒企业切实有效的支持,加快形成全方位的“管、种、产、学、研、销、配”等葡萄酒全产业链条,推动我国葡萄酒产业尽快走出困境,保障产业经济规模稳步扩大,经济质量逐步提升。

三是推动葡萄酒结构调整,助力产业升级。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葡萄酒市场,未来葡萄酒企业大有可为。葡萄酒行业一方面应该加大兼并重组力度,让有竞争力的大企业规模更大,另一方面应该鼓励中小企业特别是葡萄酒庄彰显个性风格。同时,在产品结构上要改变品种同质化和品质同质化问题,注重提高产品性价比和适应大多数消费者需求,调整普通佐餐酒与其他档次酒的比重,建立葡萄酒质量分级制度,逐步形成以大众佐餐酒为主、高端葡萄酒与酒庄酒为补充的高中低档产品的“金字塔”格局,促使我国葡萄酒产业在战略调整中转型升级。

四是探索中国特色的产业管理与创新发展模式。国外葡萄酒新旧世界经过几百年的历史积淀,形成了各自成熟的管理模式。我国葡萄酒产业发展时间短、成长快,既有旧世界葡萄酒国家的影子,也有新世界葡萄酒国家的特点。因此,我国葡萄酒产业不需要刻意模仿旧世界或新世界的发展管理模式,而是需要充分消化吸收国外的管理、技术、文化和信息等各种先进发展要素,立足中国葡萄酒产业实际,解放思想积极探索,把创新葡萄酒产业经济的发展要求与自然地域、民族文化等优势资源有机融合,形成中国特色的葡萄酒产业发展模式。

总之,现在我国葡萄酒产业面临的既是战略调整期,也是战略机遇期。我们要以科学、理性和客观的态度,充分认识到这个战略调整阶段可能对我国葡萄酒产业产生的深远影响。因此,笔者认为,一方面我们需要加强必要的顶层设计和战略指引,不断挖掘创新潜能,使我国葡萄酒产业在今后中长期发展中保持内在平衡性与可持续性,一方面我们需要转变价值理念、思维方式和管理模式,在顺应国际发展潮流中切实做实产业发展的基础性科研工作,在个性风格的形成中不断增强中国葡萄酒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实现中国葡萄酒产业的平稳适度、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地增长。

(原文发表于2014年6月24日《华夏酒报》)

中国葡萄酒在关注中前行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特别是中产阶层的发展壮大,以及消费结构升级,葡萄酒作为健康饮品的价值被中国消费者广泛认同。

在宏观经济不景气、限制三公消费等因素影响下,国内葡萄酒产业将暂别高增长、利润空间有所缩小,但由于我国投资加速、消费需求旺盛、市场逐步规范化、产销水平不断提高等,中国葡萄酒产业在未来一段时间,将依旧是行业和消费者关注的热点,并将稳步前行。

一、葡萄酒市场规模稳步增加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2年我国葡萄酒产量138.16万千升,同比增长16.90%。2013年1至4月,全国葡萄酒产量35.88万千升,同比增长6.4%,增速与1-3月基本持平。

2012年我国进口葡萄酒38.8万千升,增长7.31%。2013年1至2月我国进口葡萄酒7.41万千升,同比增长26.6%,进口总金额3.2亿美元,同比增长23.2%。

国际葡萄酒与烈酒展览会组织(Vinexpo)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已成为世界葡萄酒第六大生产国和第五大葡萄酒消费国。据预测,2020年中国将取代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

伴随着葡萄酒产业管理的法制化,企业经营的规范化,消费市场的成熟化,品质、品牌成为葡萄酒消费的主要选择因素。加上我国经济发展、消费者可支配收入等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葡萄酒的需求规模逐步增加。

二、葡萄酒产业投资热度不减

近些年来,我国各产区政府、企业对葡萄酒产业的较大热情和投入,一些规模化、规范化的酿酒葡萄基地开始逐步形成,并进入了收获期;业外资本介入葡萄酒产业的热度不减,纷纷在各产区建设葡萄酒庄,极大地促进了我国葡萄酒产业的发展;国内一些投资者不断走出国门,在世界各葡萄酒产区收购酒庄。

随着国家葡萄酒“十二五”发展规划、葡萄酒行业准入条件以及山东、宁夏、甘肃、辽宁等地关于葡萄酒产业管理措施的出台,我国葡萄酒产业规范发展夯实了坚实的基础。

各地产区政府按照“因地制宜、布局合理”原则,制定了自己产区的葡萄酒产业规划,充分发挥各自特色资源地理优势,注重做好酿酒葡萄原料基地的合理布局,科学规划酿酒葡萄基地建设和酿酒葡萄品种栽培,避免了产业发展与资本投资的盲目性。

三、国产葡萄酒品牌持续稳定发展

国产葡萄酒虽然存在一些问题,2012年农残门事件也引发了消费者对国产葡萄酒的信任危机,但是国产葡萄酒依然占有近80%的市场份额。

张裕、长城、威龙、王朝等骨干葡萄酒企业市场份额保持稳定,在我国葡萄酒市场保持主流地位。张裕爱斐堡酒庄、中粮君顶酒庄、华夏酒庄、怡园酒庄、晴雪酒庄、莫高酒庄、红叶酒庄等一些规范的葡萄酒庄相继建成,成为推动我国高端葡萄酒品牌发展的重要力量。

一些产区政府如山东蓬莱、宁夏产区等,充分利用媒体、网络和全国性、专业性节会时机,统一对外宣传、统一组团参展,大力推介产区品牌与产品品牌整体形象,也为国产葡萄酒品牌持续稳步发展,营造了良好发展环境。

四、二三线城市是葡萄酒市场新的增长点

目前,国内葡萄酒市场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杭州、深圳等东南沿海一线城市,市场竞争激烈。

近三年以来,各路酒商逐步将销售重心下沉,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辐射进行渗透和“圈地”,长沙、成都、武汉、重庆等二三线城市成为关注重点,并开展系列推广活动,使这些城市葡萄酒消费量有较大幅度上升,成为国内葡萄酒消费增长点。

五、进口葡萄酒继续抢占国内市场

2013年6月5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中国启动对欧盟葡萄酒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程序。进口葡萄酒再一次成为行业关注热点。

从2006年起,我国葡萄酒的进口量明显增加,到2009年2升以下小包装葡萄酒进口量首次超过2升以上大包装产品。

随着进口葡萄酒量的快速增长,从整体上对国产葡萄酒造成了很大的竞争压力。虽然从总体上看,国产葡萄酒仍占据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但其比重在下降,特别是在部分区域,进口葡萄酒对国产葡萄酒的冲击已经显现出来,双方的竞争呈现短兵相接之激烈趋势。

“双反”虽然对欧盟葡萄酒带来一定的影响,但是,由于消费者选购葡萄酒由品牌转向品质认知,而在同等价位,进口葡萄酒的品质相比国产酒,更能吸引消费者的购买。

六、电子商务成为葡萄酒营销的重要手段

葡萄酒的电子商务氛围越来越浓厚,规模也越来越大。前不久,红酒电商平台酒美网正式宣布退出白酒市场,更加专注于葡萄酒市场;而主营白酒的酒仙网也高调宣布进入葡萄酒市场。随着电子商务和移动互联网在中国的快速发展,网络成为葡萄酒销售的主流渠道之一。

据波尔多国际葡萄酒及烈酒展览会(VINEXPO)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网络渠道正在逐步成为主流,近27%的中国消费者曾在网上购买葡萄酒。报告预计,到2020年,在网上购买葡萄酒的中国消费者比例将上升至47%。

借助网络平台的优势,葡萄酒电商与线下渠道合作,推出线上订购、线下自提业务,将为消费者选购葡萄酒提供更多的选择。

但是由于有些网店销售假酒、物流配送不专业导致产品质量出现问题,成为制约葡萄酒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因素,需要下大力气解决。

七、中外葡萄酒文化在融合中形成特色

进口葡萄酒在我国迅猛发展的同时,恰逢国人消费水平提高、追求高品质生活质量,一时西方的葡萄酒文化渐入人心,也为我国葡萄酒企业进行文化推广提供了借鉴与学习的机会。

随着我国葡萄酒产业和产品销售市场的发展,品种的细分、品质的鉴赏、品牌的打造、产区的推广,中餐与葡萄酒的搭配、中国传统文化与葡萄酒的浪漫、休闲养生与葡萄酒庄旅游等,在一次次的葡萄酒推介活动中逐步与中国文化相融合,吸引了世界关注的目光。

葡萄酒作为国际通畅型酒种,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与国际交流的加强,特别是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兴盛发展是必然的。

同类推荐
  • 镜厅

    镜厅

    过去百年中发生了两次严重的金融危机,分别是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和始于2008年的大衰退。为什么在我们认真反思了大萧条之后仍然没有预测到,更没有准备好应对2008年这场严重的危机呢?当今国际学术界最活跃、最富影响力的著名经济学家之一巴里·埃森格林,一针见血地指出:失败的根源恰恰在于对大萧条的乐观解释。身为金融史权威学者,埃森格林强调,在雷曼兄弟破产之后,对于大萧条再现的恐惧影响了欧美的政策应对,这种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后果。
  • 改革现场:晚清经济改革始末(全集)

    改革现场:晚清经济改革始末(全集)

    1862年,晚清经济改革拉开序幕,在执政集团与汉族武装集团争权夺利的过程中,马尾船厂、江南制造总局两大军工项目上马。衙门化的国有企业运作效率极低,在1872年开始的一场国企反腐运动中,改革的大门向民营资本开放。自此,1872年成为国有向民营、局部向整体改革的一个起点,也是晚清王朝为自己埋下隐患的起点。以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袁世凯、张之洞为首的官方实力派成为改革的主角,以唐廷枢、胡雪岩、盛宣怀、郑观应为首的新旧商人成为改革的先锋。朝廷与商人的较量,国退民进、民进国退的多年交锋,最终使经济改革倒逼政治体制改革。在一场商业势力助推的宪政改革中,1911年晚清走向灭亡。
  • 破天荒

    破天荒

    中国如果不是再1978年前后开启了对外开放的大门,也就不可能有今天屹立于世界经济大国之林的地位,也不可能有今天方方面面如此繁荣富强的可惜局面。许多人现在并不清楚,中国的对外开放是以海洋石油开发为先导的,而且是它擂响了中国对外开放的战鼓并影响了之后的中国30年经济发展史及大国地位的确立。
  • 中国新篇章

    中国新篇章

    本书以中国新篇章为主题,文章包括预测中国、中产阶级重塑中国消费市场、中国制造业迈入新时期、在PC+时代登上新高峰:杨元庆访谈录等。作者为麦肯锡全球各分公司的董事和顾问等。本书可供中国企业高管和相关研究人员参考、阅读。
  • 赚钱的艺术

    赚钱的艺术

    这本书向你推荐了二十条赚钱的建议,这些建议涉及到职业、消费习惯、学习和品质的各个方面。这些建议穿越百年的时光而来,历经岁月的考验,散发着智慧的光芒,对当下的生活依旧能产生启迪。P.T.巴纳姆是20世纪美国的传奇人物。按照当下斜杠青年的说法,P.T.巴纳姆就是最早的斜杠企业家,他是美国娱乐业巨子、节目经纪人、政治家、企业家和作家,也有自己的博物馆。25岁进入娱乐业,凭借出色的想象力和经营能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销售神话。他名下的美国博物馆和世界大马戏团,直到今年依旧繁盛如初。《人物》杂志把P.T.巴纳姆评选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个人之一。本书集结了他一生的智慧,献给渴望和勇于追求财富的人。
热门推荐
  • 朕有帝皇之气

    朕有帝皇之气

    推荐本人新著《超级枪王》,拉票中……——他远支旁庶一脉,家族落魄,举家迁回山村;孤身一人,进京入太学,才华横溢,蟾宫折桂,文韬武略,骁勇善战,他集文官、武将、皇族后裔于一身;遥看祖宗基业毁于一旦,皇室一夜崩塌;他当仁不让,黄袍加身,成为开国皇帝;面对异族入侵,国运之战,他力挽狂澜;救万民于水火中,收复山河,恢复文明……
  • 邪凤逆天:庶女魔妃

    邪凤逆天:庶女魔妃

    人活一世,她活两世!穿越成庶女?!爹爹不疼,嫡母迫害,姐姐欺辱,还是一个被废去筋脉的废人。然,没实力没关系,她会强到横着走,无人敢阻!没地位?没关系,她会让所有人都仰视她仰视到脖子痛为止!没钱?没关系,一身的医术只要出手百万金送到眼前,让你数钱数到手抽筋……忠我敬我者,我自护他重他荣华富贵皆与之分享,欺我骗我背叛我者,我皆诛之绝不留情!逆天算什么,人不容我必诛之,天不容我,我便破了这天……
  •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下)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下)

    她只是颗闪耀不定的钻石,是个流星,眨眨眼就消失,连许个愿都来不及。跟乔在一起的时候,我才第一次了解浮生若梦的意思,原来世间最珍贵的东西,往往都是那样虚幻不定的。上期讲到学习成绩不佳但整日充满奇思妙想的少女小虾与小伙伴橘儿、小静、邓等人友谊,小虾对校园生活频频回眺,在美好的细节里缅怀着即将消逝的青葱岁月……
  • 舍与得的人生经营课(畅销精读本)

    舍与得的人生经营课(畅销精读本)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舍”与“得”的过程,在“舍”与“得”之间,每个人都需作出自己的抉择。舍,并不是全部舍掉,而是舍掉那些沉重的、阻碍你前行的种种负累,留下那些轻快的、灵性的美好,从而让你闪耀着含蓄、内敛、从容的光芒。本书主要告诉读者如何在舍与得中达到幸福和平衡,并且一直保持着幸福的状态。只要你能用“放下、乐观、平和、宽容、坚强”的心态来面对人生的变数,你就一定能经营好你的人生。
  • 神尊大人饶命啊

    神尊大人饶命啊

    一个是神界最年轻的上神,他额间一点红,生的比女子还好看。一个是幻帝的小女儿,她性格善良,十分护短。她有尊贵的身份,高深的修为,厉害的契约兽,丹药数不胜数,兵器有二哥造,元素之力样样精通,不仅如此,还有关及天下苍生的重任在等着她……
  • 脑洞禁区

    脑洞禁区

    本书架构“烧脑、有趣”,带神话,民间等多种元素,打破现有小说故事的常规,十分新奇!
  • 贤劫十六尊

    贤劫十六尊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季羡林自传(典藏本)

    季羡林自传(典藏本)

    《季羡林自传(典藏本)》畅销近10年,是季羡林生前亲自授权、审定的版本。当代中国出版社为了表达对季羡林先生的纪念,隆重推出双色精编典藏本。《季羡林自传(典藏本)》是作者季羡林先生用自己的笔,讲述了他从山东临清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的孩子,一步一步成长为学贯中西、享誉海内外的学术大师的人生历程,记述了他九十多年来所遇到的人和事,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展示了他个人的奋斗经历和情感世界。
  • 韩碑

    韩碑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走出困境:如何应对人生中的挫折与压力

    走出困境:如何应对人生中的挫折与压力

    本书故事感人,可读性和启发性强;本书智慧含量高,独特性和实用性大。深入分析当前形势,透析个人的失败案例,演绎成功人士的卓越智慧,使大家分享到最具前沿的危机策略,掌握危机公关技能和实战策略,在危局中寻求突破,逆市飞扬,使你在困境中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