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31800000014

第14章 杂蕴第一中智纳息第二之四

补特伽罗既不可得。又无前心往后心理。何缘能忆本所作事。答有情于法由串习力。得如是同分智。随所更事能如是知。问前说无有补特伽罗。今何复言有情于法。答前依圣想名示现。今依世想名示现。前依圣言说示现。今依世言说示现。前依胜义。今依世俗。有说。为顺文故。若说法于法于义虽顺。于文不顺。若说有情。于法文义俱顺。依世俗理有有情故。有说为生解故。若说法于法弟子不了。谁能忆谁若说有情于法。弟子便了有情忆法。有情于法由串习力。得如是同分智者。谓有情智于所知法。决定串习。随欲自在前后相似。故名同分。随所更事能如是知者。谓随本所见。随本所受能如是忆。有说。此文应作是说。随所有事能如是知。谓随本所有体。所有相。所有我。所有物。所有性。所有分。能如是忆。有说。此文应作是说。随所住事能如是知。谓随本所住显色。随本所住形色等。能如是忆。为令此义得分明故。引世现喻。谓如有二造印者。能了自他所造印字。虽彼二人不往相问。汝云何造此字。亦不相答我如是造此字。而彼二人由串习力。得如是同分智。能了自他所造印字。有情亦尔。由串习力。乃至广说。此中能书者皆名造印者。如彼二人虽不相问亦不相答。而由串习力得如是同分智。能了自他所造印字。乃至海外书来亦能读知。有情亦尔。虽无真实补特伽罗。亦无前心往后心理。而由串习力得如是同分智。随所更事能如是知。复令此义重分明故。引第二喻。又如有二知他心者互相知心。虽彼二人不往相问。汝云何知我心。亦不相答。我如是知汝心。而彼二人由串习力。得如是同分智互相知心。有情亦尔。由串习力。乃至广说。此中知他心者。谓得他心通者。如彼二人虽不相问亦不相答。而由串习力。得如是同分智互相知心。乃至百逾缮那外亦相知心。有情亦尔。虽无真实补特伽罗。乃至广说。问若异心所更异心能忆者。云何不天授所更祠授能忆。祠授所更天授能忆耶。答彼相续异故。前心后心相续无异。不应为难。有说。彼心相望无因义故。前心能与后心为因。不应为难。有说。彼二身心不相属故。前后身心既相继属。故先所更后能记忆。问若心相属即能忆者。何不见异牛而忆是前牛。答若于曾受。今见相似则能记忆。若虽曾受。今见不相似便不能忆。日初分所更日后分能忆。日后分所更日初分能忆。前后所见身相似故。

复次一切心心所法。于所缘定安住所缘。此于所问是胜义根本。答所以者何。如见蕴说。若法与彼法作所缘。或时不与彼法作耶。答无时非所缘。以心心所于所缘定。安住所缘不可移转。是故能忆本所作事。谓于一所缘有无量心心所聚。转此一所缘如以此理趣以此性类以此法式。与一心心所聚作所缘事。与余无量心心所聚。作所缘事亦尔。如一心心所聚。以此理趣以此性类以此法式。领受此所缘。余无量心心所聚。领受此所缘亦尔。譬如一人而有百子。此一人如于一子作父事。于余子亦尔。如一子于父作子事。余子于父亦尔。此中眼识及相应法于色所缘定。乃至意识及相应法。于一切法所缘定。此色与眼识及相应法。为所缘者。无时非所缘。乃至此法与意识及相应法。为所缘者。无时非所缘。以一切心心所法。各能领受自所缘故。由此无有余心聚所更。余心聚能忆。问云何心心所法。于所缘定为于处定。为于青等定。为于刹那定耶。此中有说。唯于处定。所以者何。勿有无量心心所法。住不生法中故。问云何于处定。答眼识及相应法于色处定。乃至身识及相应法于触处定。意识及相应法于法处等定。如一眼识。若遇青色和合现前则缘青起。若遇黄等和合现前则缘黄等起。如是余识于自所缘亦唯处定。彼不应作是说。所以者何。若尔者。应一觉有多了性。一法多体不应道理。识身论说复云何通。如说。过去眼识唯缘过去色。非未来现在。有余欲避知是过失。说心心所法于所缘处定。亦于青等定非于刹那定。所以者何。勿有无量心心所法。住不生法中故。问云何亦于青等定耶。答缘青等心心所其体各异。若遇青色和合现前则生。缘青心心所法。若遇黄等和合现前则生。缘黄等心心所法。彼亦不应作如是说。所以者何青有多种。谓青根青茎青枝青叶青花青果。黄等亦尔。应缘根等觉即是缘茎等觉。若尔一觉有多了性。一法多体不应道理。亦与识身论所说相违如前说。如是说者心心所法于三事定。问若尔则应无量心心所法。住不生法中。答斯有何过。未来世宽无容处耶。然彼本来已有住处。故不应难。问心心所法。如于所缘定。于所依亦定不。设尔何失。若于所依亦定者。何故此中但说于所缘定。不说于所依定耶。品类足说复云何通。如说。云何有俱有法。答一切有漏法。及有漏法俱生无漏法。若于所依不定者。何故于所缘定。于所依不定耶。答于所依亦定。然心心所法。在未来世与所依远。现在则俱。过去复远。有说。在未来世与所依远。现在过去与所依俱。有说。三世皆与所依俱。问若尔。何故此中不说。答此中但欲说忆本所作。所忆者。是所缘非所依故。问品类足说复云何通。答彼文应作是说。云何有俱有法。答一切有为法。而不作是说者。彼文显示有用圣道。不说无用故不相违。有说彼文显示圣道。依他力得依他力起。故但说与有漏法俱生者。问若心心所法。于所缘定于所依亦定者。彼于何位取所缘耶为于生时为于灭时。设尔何失。若生时者生时在未来。云何未来法能有所作。若灭时者。灭时诸法衰退散坏。云何此位能取所缘。答应言灭时。问云何衰退散坏之法能取所缘。答诸有为法性羸劣故。不自依故。依他转故。无作用故。不自在故。随于何位。若遇所依。所缘和合即于彼位。能取所缘。唯于灭时有此和合。有说生时是未来世。未来诸法无作用故。不能取所缘灭时是现在世。现在诸法有作用故能取所缘。若灭时不取所缘者。则心心所法毕竟不能取于所缘。勿有斯过。故于灭时能取所缘。

又以受意为因力强。念便不忘。应知此中前生心聚以意声说。后生心聚以念声说。然受意有二种。一受行相意。二受所缘意。且如于增上忍有二心。受彼行相不受彼所缘。谓苦类智忍苦类智相应有二心。受彼所缘不受彼行相。谓集法智忍集法智相应有三心。受彼行相亦受彼所缘。谓世第一法苦法智忍苦法智相应。余心不受彼行相。亦不受彼所缘谓余忍智相应。如于增上忍于余心。随应广说亦尔。受行相所更受所缘能忆。受所缘所更受行相能忆。复有二种意。一染污。二不染污。一一所更二种。能忆复有三种意。谓善不善无记。一一所更三种能忆。复有四种意。谓善不善有覆无记无覆无记。一一所更四种能忆。复有四种意。谓彼因彼等无间彼所缘彼增上。一一所更四种能忆。复有五种意。谓见苦所断乃至修所断。此中见苦所断所更五种能忆。见集修所断所更亦尔。见灭所断所更四种能忆。除见道所断。见道所断所更四种能忆。除见灭所断。复有五种意。谓善不善有覆无记。如理所引无覆无记。不如理所引无覆无记。此中有说。善所更二种能忆。谓善如理所引无覆无记。如理所引无覆无记所更亦尔。不善所更三种能忆。谓不善有覆无记。不如理所引无覆无记有覆无记。不如理所引无覆无记所更亦尔。如是说者。一一所更五种能忆。复有六种意。谓眼识乃至意识。五识所更意识能忆。意识所更六识能忆。复有十二种意。欲界有四。谓善不善有覆无记无覆无记。色界有三。谓前四除不善。无色界亦尔。无漏有二。谓学无学。欲界善所更十二种能忆。不善色界善所更亦尔。欲界有覆无记所更八种能忆。谓除色界有覆无记无色界三。欲界无覆无记所更亦尔。色界有覆无记所更十种能忆。除欲界二无记。无色界善所更亦尔。色界无覆无记所更十种能忆。除无色界二无记。无色界有覆无记所更九种能忆。除欲界二无记及色界无覆无记。无色界无覆无记所更亦尔。学所更十一种能忆。除欲界有覆无记。无学所更若退法者如学说。若不退法者七种能忆。除学及四染污。由前受意为因力强。于彼所缘引生后念。不忘者。谓心不狂乱非苦所逼。尊者世友说曰。由三因缘忆本所作。一善取前相故。二同分相续现行故。三不失念故。由此虽无补特伽罗。亦无前心往后心理。而能忆念本所作事。

何缘有情忘而复忆。答有情同分相续转时。于法能起相属智见。此中忘者是失念义。非不念义。所以者何。无有少法名不念故。同分有三种。谓加行同分所缘同分。随顺同分。加行同分者。如有先诵素怛缆藏。中间忘失。后因如前所作加行还得记忆。先诵毗奈耶阿毗达磨藏亦尔。如是先起不净观。中间忘失。后因如前所作加行还得记忆。先起持息念界方便亦尔。曾闻有婆罗门子。先诵得四吠陀书。中间忘失。复温诵之尽其方便不能通利。便往师所具述因缘。师即问言。汝先诵时以何加行。答言。本时手绳口诵。师言。汝当如本加行。彼随师教一切皆忆。所缘同分者。如有先见如是园林泉池山谷经行处等。中间忘失。后见相似园林等时一切皆忆。随顺同分者。如得随顺饮食衣服卧具房舍说法人等。则能忆念先所更事。曾闻有一苾刍。先诵得四阿笈摩。中间忘失。复温诵之尽其方便不能通利。便往尊者阿难陀所。问其因缘。尊者答言。汝今可往以油涂身温室洗浴。求诸随顺衣服饮食卧具房舍说法人等。苾刍依教悉还通利。如是同分相续转时。于法能起相属智见。问起谁相属。答三种同分有异。诵言于法能起连续智见。即是起长时流注相续智见义。复有诵云。于法能起次第智见。即是起彼彼周遍行列智见义。复有诵言。于法能起无碍智见。即是起无滞无著无断智见义。复有诵言。于法能起无障智见。即是起离障伏所治胜怨敌智见义。又以受意为因力强念便不忘。应知此中前生心聚以意声说。后生心聚以念声说。受意言如前释。由前受意为因力强。于彼所缘。引生后念。中间虽忘而后复忆。不忘言如前释。

何缘有情忆而复忘。答有情异分相续转时。于法不起相属智见。此中忘者。是失念义。广说如前。异分有三种。谓加行异分。所缘异分。随顺异分。加行异分者。如有先诵素怛缆藏。中间忘失。舍之复诵毗奈耶。或阿毗达磨藏。后皆不忆。先诵毗奈耶阿毗达磨藏亦尔。如是先起不净观。中间忘失。舍之复起持息念。或界方便后皆不忆。先起持息念界方便亦尔。所缘异分者。如有先见如是园林泉池山谷经行处等。中间忘失。后更不见彼相似相。于前所更不复能忆。随顺异分者。如有不得随顺饮食衣服等事。于前所更不能复忆。如是异分相续转时。于法不起相属智见。问不起谁相属。答三种同分此中亦有四种异诵。与前相违应广说。又以受意为因力劣念便忘失。应知此中前生心聚以意声说。后生心聚以念声说。受意言如前释。由前受意为因力劣。于彼所缘不生后念。中间虽忆而后复忘。忘者谓心狂乱苦受所逼。尊者世友说曰。由三因缘念便忘失。一不善取前相故。二异分相续现行故。三失念故。复作是说。由八因缘念便忘失。一者生时生苦所逼故念便忘失。二者死时死苦所逼故。三者余语多现行故。四者根钝依余智故。五者生非爱趣苦受所逼故。六者五根于境驰散不息多放逸故。七者重烦恼障数现行故。八者不数修定心散乱故。念便忘失。

问何等智所更念有忘失。闻所成耶。思所成耶。修所成耶。生得等耶。有说。闻思所成及生得等所更念有忘失。非修所成。定力所持无忘失故。有说。修所成所更亦有忘失。身羸弱故。谓有得定身羸弱者。心亦羸弱故。彼所更亦有忘失。问何处有忘念耶。答在欲界。非色无色界。于五趣中皆有忘念。有说地狱无有忘念。以恒忘故。问何等补特伽罗有忘念耶。答异生圣者皆有忘念。圣者中预流一来不还阿罗汉独觉。皆有忘念。唯除世尊。以佛成就无忘失法故。云何知然。答经为量故。如说。舍利子假使诸苾刍众。以床座舁我行经百年。欲令如来无上慧辩。有少退失无有是处。故知佛具无忘失法。

如象迹喻。契经中说。舍利子言。若内意处不坏外法处。现前及能生作意正起。尔时意识生。问意云何坏。答有三种坏。一暂时坏。二尽众同分坏。三究竟坏。暂时坏者。谓善心无间。不善无记心现前。尔时名为善心暂坏。乃至无记心无间。善不善心现前。尔时名为无记心暂坏。如是欲界心无间。色界不系心现前。尔时名为欲界心暂坏。乃至不系心无间三界心现前。尔时名为不系心暂坏。若入无想灭尽等至。尔时名为一切心暂坏。尽众同分坏者。谓断善根者。善心有尽众同分坏。离欲染异生不善心。有尽众同分坏如是等。究竟坏者。谓苦智已生集智未生。三界见苦所断心究竟坏。乃至灭智已生道智未生。三界见苦集灭所断心究竟坏。预流者三界见所断心究竟坏。不退法一来者。三界见所断及欲界修所断六品心究竟坏。不退法不还者。三界见所断及欲界修所断染污心究竟坏。不退法阿罗汉。三界见修所断染污心究竟坏。不退法异生离欲染者。欲界染污心究竟坏。乃至离无所有处染者。八地染污心究竟坏。尊者世友说曰。意若遇和合缘不名为坏。若不遇和合缘则名为坏。复作是说。意若不为相违因所障不名为坏。若为相违因所障则名为坏。

何缘祭祀饿鬼则到非余趣耶。乃至广说。问何故作此论。答为释经故。如契经说。生闻婆罗门来诣佛所。白佛言乔答摩。我有亲里命过欲施其食。彼为得我食不。世尊告言。此事不定。所以者何。诸有情类有五趣别。若汝亲里生地狱中。食地狱食。以自存活。彼不能受汝食。生傍生趣天趣人趣。亦复如是。若汝亲里生鬼趣中。则能受汝所施饮食。婆罗门言。若我亲里不生鬼趣。所施饮食谁当受之。佛语彼言。饿鬼趣中。无汝亲里无有是处。乃至广说。彼经虽作是说。而不说何缘祭祀饿鬼则到非余。彼经是此论所依根本。彼所不说者。今应说之。故作斯论。问彼婆罗门。何故不问佛何缘祭祀饿鬼则到非余。答有二缘故。谓彼或是利根或是钝根。若是利根自能解了不须问佛。若是钝根不能生疑故不问佛。问何故世尊。不为彼说唯施饿鬼则到因缘。答亦二缘故。谓彼或是利根或是钝根。若是利根自能解了不须佛说。若是钝根非法器故。佛不为说。

何缘祭祀饿鬼则到非余趣耶。答彼趣法尔得如是处。事生我分。是故祭祀则到非余。此中问意此趣为以下贱故到。为以高贵故到。设尔何失。若以下贱故到者。则祭祀地狱傍生彼亦应到。若以高贵故到者。则祭祀人天彼亦应到。此中答意不以下贱故到。亦不以高贵故到。然由二缘。一由彼趣法尔故。二由业异熟故。于中先显示彼趣法尔。谓彼鬼趣法尔得如是处。事生我分。是故祭祀则到非余。欲令此义得分明故。引世现喻。如鹅雁孔雀鹦鹉舍利命命鸟等。虽如意自在飞翔虚空。而神力威德不大于人。然彼趣法尔得如是处。事生我分能飞翔虚空。鬼趣亦尔。由法尔力祭祀则到。余趣不尔。谓如傍生趣中鹅雁孔雀等。由趣法尔力能飞翔虚空久住。游戏人离神足咒术药草。欲住虚空去地四指。经须臾顷犹无能者。然彼神力威德不胜于人。饿鬼亦尔。由趣法尔力。祭祀则到非余。欲令前义重分明故。引第二喻。又如一类那落迦。能忆宿住亦知他心。一类傍生。一类饿鬼。能忆宿住亦知他心。及起烟焰。兴云致雨作寒热等。虽能作是事。而神力威德不大于人。然彼趣法尔得如是处。事生我分能作是事。鬼趣亦尔。由法尔力祭祀则到。余趣不尔。此中一类那落迦。能忆宿住者。如契经说。地狱众生作如是念。大德沙门婆罗门等。观欲将来能作过患。是大怖畏。恒为我等说断欲法。我等虽闻而不能断。今因欲故受大苦恼。又作是念。我等昔于净行沙门婆罗门等作邪恶行。由彼为因今受此苦。问彼于何时能作是念。答于初生时非中后时。所以者何。彼初生时未受苦痛。能作是念。若受苦痛。今生所受尚不能忆。况先所受。问彼住何心能作是念。善耶。染污耶。无覆无记耶。答三种皆能。问何无覆无记。答威仪路非工巧处。彼无工巧事故。非异熟生。彼异熟心是五识故。问彼如是念。为在意地为五识身。答在意地非五识身。五识中无此分别故。问彼如是念为忆几生。答彼唯忆一生。谓所从没来生此者。有说。能忆多生乃至五百。亦知他心者。谓地狱中有生处得知。能知他心。然无事可显。问彼于何时能知他心。答唯初生时。所以者何。若受苦痛心便闷乱故。问彼住何心知他心耶。答住三性心皆能知。问何无覆无记。答威仪路非工巧处。异熟生如前说。问为在意地为五识身。答在意地非五识身。以五识身缘色法故。一类傍生能忆宿住者。如契经说。

婆罗门告饷佉狗言。若是我父刀提耶者。可升此座。彼便升之。复语之言。若是我父刀提耶者。可食此饭。彼便食之。又复告言。若是我父刀提耶者。汝命终时所藏财宝。今可示我。彼便示之。问何时能忆宿住事耶。答初中后时并皆能忆。问住何心忆。答住三性心。问何无覆无记。答威仪路。工巧处。异熟生。皆能忆。问此在何识。答在意地非五识身问能忆几生。有说。唯能忆一生。谓所从没来生此者。有说。能忆多生乃至五百。云何知然。传说。有一女人置儿一处。有缘他行。须臾有狼负其儿去。众人捕逐而语之言。汝今何缘负他儿去。狼言。此女五百生来常杀我子。我亦于其五百生中常杀其子。若彼能舍旧怨嫌心。我亦舍之。女言。已舍。狼观此女口虽言舍而心不舍。即便断其子命而去。亦知他心者。谓傍生趣亦知他心。即如彼狼知女心事。问何时能知。答三时皆知。问住何心知。答住三性心。问何无覆无记。答威仪路工巧处异熟生皆能知。问此在何识。答在意地非五识。一类饿鬼能忆宿住者。如伽他说。

我昔集资财  以法或非法

他今受富乐  我独受贫苦

问何时能忆。答三时皆能。问住何心忆。答住三性心。问何无覆无记。答三种如前说。问此在何识。答在意地非五识身。问能忆几生。答乃至五百。云何知然。传闻。有一女人为鬼所执。羸困欲死。咒师语言。汝今何故恼他女人。鬼言。此女五百生来常害我命。我亦于其五百生中常害彼命。彼若能舍旧怨嫌心。我亦舍之。女言。已舍。鬼观此女口虽言舍而心不舍。便害而去。亦知他心者。即如彼鬼知女心事。问何时能知。答三时皆能。问住何心知。答住三性心。问何无覆无记。答三种如前说。问此在何识。答在意地非五识。及起烟焰兴云致雨。作寒热等者。此唯傍生趣能非余趣。傍生趣中唯龙能。非余类。问若尔。经说当云何通。如说。有天能兴云。有天能降雨。有天作寒热。有天起风雷。答应知彼经说龙为天。如余经说。

佛告阿难。汝看天雨为不雨耶。彼亦于龙以天声说。问起烟焰等。为多龙作。为一龙耶。答一龙亦能。问若尔何故经作是说。有天能兴云有天能致雨。乃至广说。答随别所乐故作是说。谓或有龙。唯乐兴云。或复有龙。唯乐致雨。余亦如是。此中烟焰云雨等事。是龙加行所引发故。唯是彼龙近士用果。若从龙宫所流出水。非彼加行所引发故。是一切有情共增上果。如地狱等由趣法尔力。虽有如上所说事。而神力威德不大于人。鬼趣亦尔。由趣法尔力。祭祀则到非余。复有说者。五趣皆有法尔胜事。谓地狱趣异熟色等断已还续。余趣不尔。傍生趣中有能飞空兴云雨等。饿鬼趣中祭祀则到。人趣能受善戒恶戒。修胜品善。勇猛强记智力深远。天趣中欲天。随其所须应念则至。色无色天有胜生胜定。复有说者。诸方亦有法尔胜事谓支那国虽奴仆等。皆衣缯绢。余方贵胜所不能得。印度等国乃至贫贱皆衣[疊*毛]衣。余方贵人亦不能得。迦湿弥罗国中秋时牛颈系郁金花鬘余方胜人所不能得。北方贫人饮葡萄酒余方富者亦不能得。如诸方有法尔胜事。饿鬼亦尔祭祀则到。有说。诸趣法尔有异。谓四趣中一一皆有生处得智。唯人趣无三恶趣有。如前广说。天趣有能忆宿住者。如伽他说。

我施誓多林  蒙大法王住

贤圣僧受用  故我心欢喜

彼亦知他心。而无现事可说何时忆知等。如傍生鬼随应广说。问此生处得智为忆知几趣。有说各唯自忆知。有说地狱唯忆知地狱。傍生忆知二趣。饿鬼忆知三趣。天忆知五趣。问若傍生不知天者。施设论说当云何通。如说。善住龙王等知帝释心念。乃至广说。答此是比知非现知故无相违过。如是说者此事不定。如狼及鬼忆知人故。问何故人趣无此智耶。答非田非器。乃至广说。复次人趣有瞻相智。睹言相智。本性念生智。妙愿智等。覆蔽彼故。如生处得智。余趣皆有唯人趣无。如是祭祀。唯鬼趣到。余趣不尔。如是已显示由趣法尔力。祭祀饿鬼则到非余。今当显示由业异熟。复次有人长夜起如是欲。如是爱乐我当娶妇。为儿娶妇。为孙娶妇。令生子孙绍继不绝。我命终已若生鬼趣。彼念我故当祭祀我。由彼长夜有此欲乐。是故祭祀则到非余。谓彼由起如是欲乐。引发诸业生鬼趣中。是故祭祀则到非余。如诸聚落城邑中人。或为子孙不断绝故。或为财产转增盛故。或为富名久流传故。以法非法集诸财宝牛羊等物。于己亲属尚不欲与。况施他人。彼由悭贪缠缚心故。舍人同分生鬼趣中。于自舍宅水窦厕溷不净处住。彼有亲属追恋生苦。作是念言。彼集财产自不受用。亦不施人。今生何所。遂集亲里。请诸沙门婆罗门等。设大施会。愿此资彼舍苦受乐。尔时饿鬼于自住处。见如是事。于自亲里生眷属想。于其财物生己有想。即时欢喜。于福田所。生信敬心。于其所作起随喜心。便离重苦。由此因缘祭祀则到。问若尔何故。不名他作业他受果耶。答不尔。彼于尔时。由生敬信随喜心故。见施功德悭贪过失。由此增长舍相应思。成顺现受业得现法果故。尊者世友说曰。今所受果是先业所引。先业有障以今业除之故。无他作业他受果失。谓彼饿鬼先世已造感饮食业。但由悭贪障蔽心故。于所饮食起倒想见不得受用。然彼饿鬼有二种。一乐净。二乐不净。彼乐净者。以悭贪故河见非河。水见为血。所有饮食见为不净。乐不净者。河见干枯。水见无水。满饮食器悉见为空。若彼亲里为设施会。彼便信敬起随喜心。见施功德。悭贪过失舍相应思。得增长故除想见倒。彼乐净者。见河是河。见水澄清。于诸饮食皆见净妙。乐不净者。见河盈溢见水是水。见饮食器悉皆盈满。故彼亲里祭祀则到。有作是说。彼先世亦有感饮食业。但由悭贪所覆蔽故。今时感得怯劣身心。诸饮食处必有大力鬼神守护。彼怯劣故不能得往。设复得往亦不敢食。若彼亲里为设施会。广说乃至舍相应思。得增长故。令彼身心转得强胜。由此能至有饮食处。食其饮食。由此因缘祭祀则到。是故无有他作业他受果失。大德说曰。彼先虽造感饮食业。以微劣故未能与果。若彼亲里为设施会。广说乃至舍相应思得增长故。先所作业便能与果。故彼亲里祭祀则到。由此无有他作业他受果失。问舍相应思得增长已。为但感资具为亦感得胜身心耶。答二种俱得。胜身心者。舍劣色香味触。得胜色香味触。舍无威德得有威德。感资具者。谓得饮食衣服园林宅舍等事。问若生余趣亲里为其修福业者。彼亦得不。答若彼亦能生于信。敬随喜之心。令舍俱思得增长者。亦得其福。问若尔。此中何故不说。答应说而不说者。当知此义有余。有说。此中从多分说。谓饿鬼中多有是事。余趣不尔故。有说。鬼趣多有。如是业故。谓造此业者。多生鬼趣故。有说鬼趣于人常希求故。有说。鬼趣饥渴所逼。于一切处常有希望。是故偏说。此中应辨五趣义。如定蕴当广分别。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浪花

    浪花

    写一位拥有澎湃生命力的女画家和一位拥有成功事业、贤惠太太和优秀儿女的上流社会的男人,她洒脱、自信,她勇敢、独立,她令人不忍逼视,但她也令人不忍掉眸而去,他们之间会发生怎样的故事、会有一个怎样的结局?
  • 贤妻已下线

    贤妻已下线

    在所有人眼里,我该是幸福的、至于不幸,都是作出来的
  • 洞真太上神虎隐文

    洞真太上神虎隐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毒后为祸之嫡女心机

    毒后为祸之嫡女心机

    前世,她为助他登上皇位,她从一个无知少女硬生生让自己沦落为蛇蝎毒妇,她为他机关算尽,毒害了最爱她之人,怎知,她倾尽一生,换来的却是他薄情寡义,只因一句她是“祸国妖后”便将她打落冷宫,而她同父异母的庶姐却扶摇而上位居后位,冷宫产女,庶姐再临,却给她带来了亲子已惨死的消息,“妹妹你可认识我手中的折扇?”祭天台上,除妖后,爱人的无情,父亲的冷眼,庶姐的得意,她曾经冒死救过齐国百姓的薄凉,只因为一句“母女祭天可保齐国百年安宁,”便无情的将她和刚出生的女儿送是祭天台,祭天台之上,她亲手将自己刚出生的孩儿丢落在地,鲜血染红她的眼眸,泯灭了她良知,当她看着众人宛若见鬼一般的表情时,她突然大笑开来,“我凌芷云,以自己孩儿的鲜血发誓,愿齐国君难为君,臣难为臣,民难为民,如有来生我必要你们的鲜血来偿还今日的一切,”当万箭穿心之时,她才知道原来最爱她的人,一直都是她的敌人,她欠他的何止是一命,只不过她却再也无法偿还,重生后的她,她避他,躲他只为不让自己在去害他,而他却欺她,戏她只为她心中有他,再睁眼,她回到了及笄那一年,这年阴谋未曾开始,同时也是她失忆刚好满五年之期,在醒时她夺回了二生记忆,原来一切都是因为母亲的一杯断肠毒药夺她二生记忆,前世的她其实是从现代穿越而来的穿越女,重生后她,阴谋依旧如期而来,姨娘依旧伪善,庶姐阴毒,庶妹凶狠善妒,父亲虚伪冷酷,只不过这一次她却不在是当初那个傻傻的她,阴谋诡计她便以毒克阴,先毁了阴险庶姐容貌,设计伪善姨娘的清白,逼疯凶狠善妒的庶妹,在将自己那虚伪无情的爹爹送上断头台,这一次,她绝不会再任人摆布,她定要让那些伤害她的人血债血偿,凡是曾经欺她!害她!利用她之人,她今生一个都不会放过,就在她精心设计之下即将再登后位之际,不想她那个以死的公主娘亲,却为了救她那个虚伪的父亲,在次出现她面前,而此行回来的目的,却欲再逼死她这个女儿,好既然你不仁就别怪我不义,只不过当她斗了庶姐和庶妹之后,曾经的渣男和太子却又要想来娶他,而且不只是太子,就连那高深莫测的国师,和高高在是的皇帝也一样,渣男说﹕我许你一生一世一双人,我若为帝你便是我唯一的后!太子说︰我今生只爱你一人,我会让你成为世界上最尊贵的女人!国师说︰丫头嫁我之后,我便是你的了!死鬼皇帝说﹕云儿,只要你嫁与我,我便立刻封你为后!
  • 大方等大集经菩萨念佛三昧分卷第一

    大方等大集经菩萨念佛三昧分卷第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内战风云(二):短暂和平

    内战风云(二):短暂和平

    游子还乡1945年12月1日,天津大公报复刊,当天发表社评《重见北方父老》称:“一别八载余,今天重与北方父老相见,我们真有说不出的欣慰与感慨。……大公报是生长在北方的。自1902年创刊于天津,……在这数十年岁月中,为国家为人民曾不断尽其报道与言论之责。大公报是北方的报,大公报离不开北方,北方没有了大公报也必定倍感寂寞。但是,大公报竟然离开了北方,离开了八年多!是谁叫大公报离开北方的?乃是空前的外患,严重的国难。
  • 国师大人请克制

    国师大人请克制

    一代女帝,众人谈之色变的修炼鬼才,精医毒,擅权谋。一朝被袭,重生之后却成为无法修炼的废柴一枚,本是天子骄子,又岂能任由凡夫俗子放肆!且看她将天玄地宝尽收囊中,绝世秘籍视同草芥。可没想到那个国师竟然不要脸的缠上来,喂,国师大人,麻烦矜持点!
  • 坠神界

    坠神界

    我从血狱归来,尔等众神臣服。我看着你们,尔等猪狗不如。待我踏破九王夺神座,万仙皆在膝下唱征服。这是我心中的仙,这是我书写的梦!
  • 龙胖子历险记

    龙胖子历险记

    三流写手龙胖子穿越到了自己写的网文。本该一路发达成为主角,结果却是别人家的老爷爷?昔日三流写手笔下的原著主角龙傲天又将何去何从。写手PK逆天主角。将会是谁的胜利?看了你们就知道了。
  • 麻石课

    麻石课

    走到三岔路口,莲香对阿莲说,“姐姐,我们一起走夹石沟吧。”阿莲摇头,“知仁这么做,自然有他的道理,你们先走,我们来把脚印擦掉。”知信跪倒在地,阿莲摸着他的头,“不要辜负了知仁,把孩子们带好,有他们,我们就值得。”老人、女人、孩子哭成一片,尔土问:“为什么不和我们一起走?”阿莲大喝一声,“都别哭了,赶紧走,我们往獐子冲,把脚印踩深点。”尔金、尔土才明白阿莲他们是为掩护大家,莲香轻轻地说了一句,“走吧,别辜负了知仁。”当知信带着孩子走到蛤蟆石,官兵们已经到达麻石课。知仁一声令下,先是檑木,后是滚石,接着是四大金刚冲下麻石课,知远带领一队冲下山,一阵喧哗之后,空气似乎凝塞,知仁看看四周,空无一人。他拖起大砍刀,站在麻石课山下的小路上,站成一尊昂藏伟岸的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