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31800000015

第15章 杂蕴第一中智纳息第二之五

当言一眼见色。二眼见色耶。乃至广说。问何故作此论。答为止他宗显己义故。谓或有执眼识见色。如尊者法救。或复有执眼识相应慧见色。如尊者妙音。或复有执和合见色。如譬喻者。或复有执一眼见色。如犊子部。为止如是他宗异执。显示己宗二眼见色。故作斯论。所以者何。若眼识见色者。识应有见相。然识无见相故不应理。若眼识相应慧见色者。耳识相应慧亦应闻声。然慧无闻相故不应理。若和合见色者。应一切时见色。以无时不和合故亦不应理若一眼见色非二眼者。身诸分亦应不俱时。觉触如身根两臂相去虽远而得俱时觉触生一身识。两眼亦尔。相去虽远。何妨俱时见色生一眼识。问若眼见色者。余识俱时何故不见。又无识时亦应见色。答眼有二种。一者识合。二者识空。识合者能见识空者不能见。故无有失。复次所以作此论者。欲令疑者得决定故。谓诸有情两眼相去。或半麻一麻半。麦一麦半。指一指半。搩手一搩手半。弓一弓半。俱卢舍一俱卢舍半。逾缮那一逾缮那。或复乃至百逾缮那。如大海中有大身众生。或长百逾缮那。乃至或长二千一百逾缮那。如曷逻呼。阿素洛王身量极大。又如天趣色究竟身。一万六千逾缮那量。此等二眼相去甚远。或有生疑。云何眼识依之而转。为二眼识。俱时各依一眼生耶。为一眼识。依一眼生已。复依第二眼转耶。为一眼识分为二分。于二眼处各半生耶。为一眼识。如横一物通二眼耶。若二眼识俱时各依一眼生者。应一有情二心俱转此不应理。若一眼识依一眼生已。复依第二眼转者。则应一法二刹那住然无是事。若一眼识分为二分。于二眼处各半生者。则应一法体有二分。然一切法体无细分。若一眼识如横一物通二眼者。则应一识亦是眼识亦是身识。二眼中间依身根故。然五识身所依各异所缘各异。不应一识二依二缘。欲令此疑得决定故。显虽无有二眼识俱。乃至无一识横通二眼。然其非不依于二眼一眼识生。二眼虽隔百逾缮那亦无有过。如是理趣微细甚深难可觉了。今欲显斯甚深理趣故作斯论。

当言一眼见色二眼见色耶。答应言二眼见色。问云何二眼相去甚远。一识依之令俱见色。答俱是眼识所依根故。设有百眼一一相去百逾缮那。亦可依之生于一识。令俱时见。如迦遮器有百小轮。一面对之百面像现。如是一识依多眼生。令俱时见其义亦尔。应知此中眼见色者。遮法救等三种异执。二眼见者。遮犊子部。一眼见色。所以者何。若合一眼起不净识。开二眼时起净识故。设合一眼起如是识。开二眼时亦起此识。则不应言二眼见色。然合一眼起不净识。开二眼时便起净识。是故应言二眼见色。非但立宗义即成立。故复问答。显示此因起净识者。谓于多境明白显了。与此相违名不净识。如合覆损破坏亦尔。覆谓以手以衣以叶以余物覆。损谓垢烟尘等所损。破谓诸膜诸翳所破。坏谓枯烂挑出自脱虫食等坏。覆等如合起不净识。与此相违便起净识。此随所依说净不净依世俗理。若依胜义。善识名净染名不净。由此对眼应作四句。有眼净识不净。谓依具眼起染眼识。有识净眼不净。谓依不具眼起善眼识。有眼识俱净。谓依具眼起善眼识。有眼识俱不净。谓依不具眼。起染眼识。如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亦尔。俱有二处与眼同故。问何故眼耳鼻各有二处。而舌身唯有一耶。答诸色根处为庄严身。若有二舌是鄙陋事。世便嗤笑。云何此人。而有二舌如似毒蛇。若有二身亦是鄙陋。世所嗤笑。云何一人。而有二身如两指并。问眼耳鼻处何故唯二不增不减。胁尊者言。一切生疑故不应责。谓若增减亦复生疑。云何此三各唯尔所。然各二处不违法性。有说。根处为庄严身。若减若增身便丑陋。有说。色根为生净识。若当三识依二处生则明不乱。增便识乱减则不明。有说。色根为取自境各唯有二。取境事足减则不明增便无用。问何故二眼二耳二鼻。合立一界一处一根。答作用一故。谓虽有二处而共发一识共取一境。如身众分处所虽多作用同故。但立一界一处一根此亦如是。

眼有二种谓长养异熟生。无别等流不可得故。问颇唯有长养眼无异熟生。或唯有异熟生眼无长养耶。答无异熟生眼离长养眼。如人重人如墙重墙长养。防护异熟亦尔。然有长养眼离异熟生眼如从无眼得天眼者。问为长养眼见色多为异熟生耶。答长养眼见色多非异熟生。以天眼根是长养故。然约时分二眼胜劣应作四句。有长养眼胜非异熟生。如幼年时尔时异熟相续小故。有异熟生眼胜非长养眼。如老病时尔时长养相续小故。有二眼俱胜如盛年时。有二眼俱不胜谓除前位。约有情相续二眼胜劣亦应作四句。有长养眼胜非异熟生。如有富贵者。异熟生眼劣资缘多故长养眼胜。有异熟生眼胜非长养眼。如有贫贱者。异熟生眼胜乏资缘故长养眼劣。有二眼俱胜。如有富贵者异熟生眼胜。资缘多故长养亦胜。有二眼俱不胜。如有贫贱者。异熟生眼劣。乏资缘故长养亦劣。又长养眼有二种。谓善法所长养。不善法所长养。问为善法所长养眼见色胜。为不善法所长养眼胜耶。答善法所长养眼见色胜。如修得天眼是善法所长养故。异熟生眼亦有二种。谓善业异熟不善业异熟。问为善业异熟眼见色胜。为不善业异熟眼见色胜耶。答善业异熟眼见色胜。如菩萨转轮王等眼。是善业异熟故。若约相续。或有不善业异熟眼见色胜。非善业异熟眼。如龙王等眼见色胜人。如眼耳鼻舌身亦尔。意有三种谓异熟生等流刹那。刹那者谓苦法智忍相应。色有三种。谓异熟生长养等流。如色香味触亦尔。声有二种。谓长养等流。无异熟生有间断故。法有四种。谓异熟生等流刹那及实事。实事者谓诸无为。

问眼根极微云何而住。为傍布住为前后住耶。设尔何失。若傍布住者云何风吹不散。若前后住者云何前不障后耶。有作是说。黑瞳子上傍布而住。对外色境如胡荽花。或如满器水上散麨。问若尔。何缘风吹不散。答净色覆持故吹不散。有余师说。黑瞳子中前后而住。问若尔。何故前不障后。答体清净故不相障碍。谓如是类所造净色。虽多积集而不相障。如秋池水以澄净故。细针堕中而亦可见。耳根极微住耳孔中。鼻根极微住鼻孔中。如是三根绕头而住如冠花鬘。舌根极微住在舌上犹如半月。然于其中如毛端量无有舌根。身根极微随身内外次第而住。复有余师。以喻显示诸根极微次第住相。眼根极微黑瞳子上如药杵头。耳根极微住耳孔中犹如灯器。鼻根极微住鼻孔中犹如人爪。舌根极微住在舌上犹如剃刀。身根极微随身而住。犹如戟槊。女根极微住女形中犹如鼓[壴*桑]。男根极微住男形上犹如指环。佛于经中。亦以此喻说诸根相。眼根极微。有时一切是同分。有时一切是彼同分。有时一分是同分一分是彼同分。如眼根极微。耳鼻舌根极微亦尔。身根极微。有时一切是彼同分。有时一分是同分一分是彼同分。必无一切是同分时。问若举身入冷水池中。或镬汤中。若在地狱山所硙磨身如烂叶。或十三种猛焰缠身。尔时岂非一切同分。答尔时亦有彼同分者。假使一切身根极微。皆生身识身便散坏。以五识身皆依积聚。缘积聚故。问眼等六根几能取至境。几能取不至境耶。答至有二种。一为境至。二无间至。若依为境至说。则六根皆取至境。若依无间至说。则三取至境。谓鼻舌身。三取不至境。谓眼耳意。问若尔。何故耳闻近声如耳门边声。而眼不见近色如药杵头色耶。尊者世友说曰。虽俱取不至境。而根法尔有能取近境。有不能取近境。故不应难。有说。若声逼近耳根。如药杵头近眼根者亦不能闻。耳门边声去耳尚远故得闻之。以耳根极微在耳孔中故。大德说曰。眼因明故能见色。色若逼近则碍于明故不能见。耳因空故能闻声。声虽逼近而不碍空故能闻之。由此而说眼因明增故见色。耳因空增故闻声。鼻因风增故嗅香。舌因水增故尝味。身因地增故觉触。意因作意增故能了法。问何故三根能取至境。三根不能取至境耶。答以眼识依自界。缘自界他界耳识亦尔。意识依自界他界。缘自界他界。余三识依自界缘自界故。复次眼识依同分缘同分彼同分。耳识亦尔。余四识依同分缘同分。此依现在识说。复次眼识依自地他地缘自地他地。耳身意识亦尔。余二识依自地缘自地。复次眼识依无记缘三种。耳识亦尔。意识依三种缘三种。余三识依无记。缘无记。复次眼识依近缘近远耳识亦尔。意识依近远缘近远。余三识依近缘近。所以者何。乃至三根未与境无间而住。三识必不得生故。复次眼识或依小而缘大如见大山。或依大而缘小如见毛端。或依缘等如见葡萄果。耳识亦尔。意识所依虽不可施设大小而所缘。或小或大。余三识所依缘等随依尔所鼻舌身极微。即缘尔所香味触极微故。复次眼耳意三识。依非业缘业非业。余三识依非业缘非业。复次眼耳意三识。依非妙行恶行。缘妙行恶行及俱非。余三识。依非妙行恶行缘非妙行恶行。如妙行恶行。善戒恶戒律仪不律仪表非表亦尔。问颇有一极微为所依。一极微为所缘。生眼等五识不。答无。所以者何。眼等五识依积聚缘积聚。依有对缘有对。依和合缘和合故。问若尔所法俱生。即尔所法俱灭刹那后必不住。如何可言鼻嗅香舌尝味身觉触耶。答若缘彼法鼻舌身识生即说彼法是鼻舌身识所了别。即说名为鼻舌身根所嗅尝觉故无有失。问眼等。五根处有筋骨血肉耶。答无。以诸色根是清净大种所造故。而经说色根处有筋骨血肉者。是根中间色香味触近根处故。说名为有。而实根处无筋骨等。

色处有二十种。谓青黄赤白长短方圆高下正不正。云烟尘雾影光明闇。有说色处有二十一。谓前二十及空一显色。如是诸色或有显故可知非形故。谓青黄赤白影光明闇及空一显色。或有形故可知非显故。谓身表业。或有显形故可知。谓余十二种色。若非显形故可知者无也。问为缘一色生于眼识。为缘多色生眼识耶。若缘一色生眼识者。此云何通。如说。眼识缘五色缕。若缘多色生眼识者。则一眼识有多了性。了性多故应有多体。一法多体与理相违。有说。但缘一色生于眼识。问此云何通。如说。眼识缘五色缕。答多色和合共生一色。见一色时言见多色。尊者世友说曰。非一眼识顿取多色生。速疾故非俱谓俱。是增上慢。如旋火轮非轮谓轮。是增上慢。有说。亦缘多色生一眼识。问应一眼识。有多了性。乃至广说。答若别分别则缘一色生一眼识。若不别分别则缘多色生一眼识。大德说曰。若不明了取色差别。则缘多色亦生一识。如观树林总取叶等。问为有一青极微不。答有。但非眼识所取。若一极微非青者。众微聚集亦应非青。黄等亦尔。问为有长等形极微不。答有但非眼识所取。若一极微非长等形者。众微聚集亦应非长等形。复次有色极细故。不见非非境故。如减七微色处有色非境故。不见非极细故。如除色处余积集色有色极细故。不见亦非境故。如除色处。余极微色。有色非极细故。不见亦非非境故。如药杵头逼眼瞳子。复次有色极远故。不见非非境故。如四大王众天等。住自宫时。彼虽是人眼境而远故。不见有色非境故。不见非极远故。如梵众天等来至人间虽近不见有色极远故。不见亦非境故。如梵众天等住自宫时。人眼不见有色非极远故。不见亦非非境故。如药杵头逼眼瞳子。尊者世友说曰。由四缘故。虽有色而不见一极近故。如逼瞳子药杵头色二极远故。如住此间波吒梨色三极细故。如减七微色四有障故。如壁外等色数论者说由八缘故。虽有色而不见。谓极远故。极近故。根坏故。意乱故。极细故。有障故。被胜映夺故。相似所乱故。

声处有八种。谓执受大种因声。非执受大种因声。此各有二。谓有情名声。非有情名声。此复各有可意不可意别故成八种。有作是说。执受大种因声。非执受大种因声。各有可意不可意别。有情数大种因声。非有情数大种因声。亦各有可意不可意别故成八种。问为缘一声生于耳识。为缘多声生耳识耶。若缘一声生耳识者。云何一时闻五乐声。及一时闻多人诵声。若闻多声生耳识者。则一耳识有多了性。乃至广说。有说。但缘一声生于耳识。问云何一时闻于五乐及多人诵声。答多声和合共生一声。闻一声时言闻多声。尊者世友说曰。非一耳识顿取多声生。速疾故非俱谓俱。乃至广说。有说。亦缘多声生一耳识。问应一耳识有多了性。乃至广说。答若别分别则缘一声生一耳识。若不别分别则缘多声生一耳识。大德说曰。若不明了取声差别。则缘多声亦生一识。如闻军众喧杂之声。香处有四种。谓好香恶香平等香不平等香。问为缘一香生于鼻识。为缘多香生鼻识耶。若缘一香生鼻识者。云何一时嗅百和香。若缘多香生鼻识者。则一鼻识有多了性。乃至广说。有说。但缘一香生于鼻识。问云何一时嗅百和香。答多香和合共生一香。嗅一香时言嗅多香。尊者世友所说如前。有说。亦缘多香生一鼻识。问应一鼻识有多了性。乃至广说。答若别分别则缘一香生一鼻识。若不别分别则缘多香生一鼻识。大德所说如前。应知。

味处有六种。谓甘酢醎辛苦淡。问为缘一味生于舌识。为缘多味生舌识耶。若缘一味生舌识者。云何一时尝百味丸。若缘多味生舌识者。则一舌识有多了性。乃至广说。有说。但缘一味生于舌识。问云何一时尝百味丸。答多味和合共生一味。尝一味时言尝多味。尊者世友所说如前。有说。亦缘多味生一舌识。问应一舌识有多了性。乃至广说。答若别分别则缘一味生一舌识。若不别分别则缘多味生一舌识。大德所说如前。应知。问若尝味时为舌识先起。为身识耶。答随彼境增彼识先起。若二境等舌识先生。以诸有情贪味增故。

触处有十一种。谓四大种滑性涩性轻性重性冷性饥性渴性。问为缘一触生于身识。为缘多触生身识耶。有说。但缘一触生于身识。谓或缘坚性。乃至或缘渴性。有说。乃至有缘五触生一身识。谓滑性及四大种。乃至渴性及四大种。有说。乃至有缘十一种触生一身识。如乃至有缘二十种色生一眼识。问云何身识缘共相境。以五识身缘自相故。答自相有二种。一事自相。二处自相。若依事自相说者。五识身亦缘共相。若依处自相说。则五识唯缘自相故不相违。问于嗅尝觉香味触时。为嗅尝觉执受香等。为嗅尝觉非执受香等耶。若嗅尝觉执受香等者。云何名受用施主所施。又应一切时有嗅尝觉。若嗅尝觉非执受香等者。外香味触于内香味触。都无有因。云何受用。有说。嗅尝觉执受香味触。问云何名受用施主所施。又应一切时有嗅尝觉。答外香味触于内香味触。是觉发因故无有失。有说。嗅尝觉非执受香味触。问外香味触于内香味触。都无有因。云何受用。答如声故无失。有说。于执受非执受香味触俱嗅尝觉然不一时。问内香味触既无增减。云何嗅尝觉耶。答由外缘故亦有增减。

法处有七种。谓前四蕴及三无为。于色蕴中取无表色。三无为者。谓虚空择灭。非择灭。问为缘一法生意识。为缘多法生意识耶。答缘一缘多俱生意识。又所缘法非唯七种。即前七种。及诸余法皆能顿缘。唯除自性相应俱有。问曾闻菩萨六根猛利。云何于境知猛利耶。答菩萨宫边有无灭舍。彼于舍内然五百灯。菩萨尔时住自宫内。不见灯焰但见其光。即知彼灯数有五百。于中若有一灯涅槃即记之言一灯已灭。是名菩萨眼根猛利。无灭舍中有五百妓一时奏乐。菩萨尔时不见彼妓但闻乐声。即知其中作五百乐。若一弦断或一睡眠。即记之言今减尔所。是名菩萨耳根猛利。菩萨宫内烧百和香。菩萨嗅之知有百种。彼合香者欲试菩萨。于百种中或增或减。菩萨嗅已即记之言。此于先香增减尔所。是名菩萨鼻根猛利。菩萨食时侍者常以百味丸进。菩萨尝之即知其中百味具足。时造食者欲试菩萨。于百味中或增或减。菩萨尝已即知其中增减尔所。是名菩萨舌根猛利菩萨浴时侍者即以洗浴衣进。菩萨触之即知织者。或进衣者有如是病。是名菩萨身根猛利。菩萨善知诸法自相及与共相。而无挂碍是名菩萨意根猛利。

诸过去彼一切不现耶。乃至广说。问何故作此论。答为止他宗显己义故。谓或有说过去未来无实体性。现在虽有而是无为。欲止彼意显去来有现是有为。故作斯论。诸过去彼一切不现耶。答应作四句。过去有二种。一世过去。二瑜伽过去。不现亦有二种。一世不现。二覆障不现。此中俱依二种作论。过去不现互有广狭。故作四句。有过去非不现。谓如具寿邬陀夷言。

一切结过去  从林离林来

乐出离诸欲  如金出山顶

邬陀夷经是此根本。如说。世尊住室罗筏鹿母堂中。于日后分从静定出将邬陀夷往东池所。著衬身衣入池洗浴。时彼尊者为佛揩身。然邬陀夷于佛昔日为菩萨时。常随供侍。今见佛身光明赫弈。胜菩萨时欢喜敬爱。合掌白佛。我今欲以龙喻之颂赞叹世尊。唯愿听许。佛言。欲说随意说之。时邬陀夷便说此颂。一切结过去者。谓佛解脱一切烦恼。从林离林来者。林谓居家世尊从家。舍于家法趣非家来。乐出离诸欲者。欲有二种。一烦恼欲。二众具欲。佛于此二身心不染故名出离乐。谓于中爱乐而住。如金出山顶者曰名为金山顶即是日所出处。如日初出山顶之时光明遍照。佛从烦恼随烦恼出亦复如是。有说。山顶者是山顶云。如日从云出时光明遍照。佛亦如是。有说山顶者是山顶黑砂。金谓金砂。犹如金砂从黑砂出。光明照耀。佛亦如是。从烦恼出力无畏等。光明照耀。是谓过去。非不现过去者。是第二过去。非不现者。非二种不现。佛身现在而显现故。有不现非过去。谓如有一。或以神通。或以咒术。或以药物。或以如是生处得智。有所隐没令不显现。或以神通者。谓神通力令不显现。如契经说。梵王白佛。我欲隐身。佛言。可尔。时彼大梵隐入地中。佛便指之彼岂非汝。梵王念言。此由近故。即渡大海入妙高山腹中而住。世尊复指汝住此耶。梵又念言。此由粗故。即便化作极微细身。入佛白毫宛转中住。佛既知已舒毫现之。时大梵王极怀愧耻。佛便告曰。吾当隐身。尽汝所能试知吾不。梵王敬诺。时佛即入如是等持。放大光明遍梵宫处。亦令梵世闻大音声。诸梵梵王莫知佛处。问佛住何处令彼不知。有说。梵王髻中而住。有说。化作极微妙身。有说。化身令不显现。有说。化作障色障之。有说。静虑静虑境界。佛佛境界皆不思议。故不可知佛身所在。又如尊者大目乾连。入如是等持即于坐所而自隐蔽。令提婆达多对目不见如是等类。或以咒术者。谓咒术力令不显现。如诸仙人所结咒术。有受持者。随所隐没能令不现。或以药物者。谓药物力令不显现。如有药物具大神用。若有执持随所隐没亦令不现。如毕舍遮宫畔荼等。或以如是生处得智者。谓彼智力令所隐没不复显现。此中有说。地狱虽有生处得智。而不能令身不显现。彼若能者终不须臾住彼受苦。有作是说。彼虽不能于狱卒边令身不现。而能于余令身不现。傍生饿鬼天亦有此生处得智。令身不现。唯人趣无。问此神通等四种力中。谁能于谁令不显现。答神通能于一切不现以最胜故。问谁神通于谁能令不现。答佛于一切能令不现。独觉除佛于余一切能令不现舍利子除佛独觉于余不现。目乾连除佛独觉及舍利子。于余不现。乃至钝根者除利根者。于余不现。咒术除神通。于余能不现问何咒术于何能令不现。答有圆满咒术有不圆满咒术。有殊胜咒术有不殊胜咒术。圆满殊胜者。于一切皆能不现。不圆满不殊胜者。除圆满殊胜于余不现。药物除神通咒术于余能不现。所以者何。由咒术力。能致药物非药物力能致咒术故。问何药于何能令不现。答胜药于劣能令不现。生处得智。除前三种于余不现以最劣故。问此谁于谁能令不现。有说。地狱唯于地狱能令不现。乃至天唯于天能令不现。有说。地狱唯于地狱能令不现。傍生于二饿鬼于三天。于五趣能令不现。如是说者地狱能于五趣不现。乃至天亦能于五趣不现。是谓不现非过去。不现者是第二不现。非过去者非二种过去。以所隐没住现在故。有过去亦不现。谓所有行已起等起。已生等生已转现转。已集已现已过去。已尽灭已离变。是过去过去分过去世摄。如是诸句皆共显示过去诸行。过去者是世过去。不现者是世不现。有非过去亦非不现。谓除前相。此中相声于所名转。谓若法是前三句。名所显者皆悉除之。余未显者作第四句。此复云何。谓除一切过去世法现在佛身及所隐没。取余现在一切未来及无为法。问如后尽灭亦约结断而作四句。何故此中不约结断。作四句耶。答有处说结断。名尽名灭。无处说结断名不现故。

同类推荐
  • 五部六册

    五部六册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全相二十四孝诗选

    全相二十四孝诗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百花野史

    百花野史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戏中戏

    戏中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春雨逸响

    春雨逸响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女法医手记之破窗

    女法医手记之破窗

    一个女中学生暴尸荒野,现场无任何可用的证据。案件峰回路转,唯一可疑的凶手,却有不在场证明……所有的线索全断,究竟该如何锁定凶手?有人醉酒后被呕吐物堵住口鼻窒息而亡,有人在追求特殊的手淫方式时突然死亡,有人在高速公路上因车辆突然失控而车毁人亡……这些人居住在同一小区,开发商的新楼盘因此沦为凶宅而滞销。城市里的流浪汉接二连三地死于相似的作案手法,所有的现场都被毁尸灭迹,案情几近停滞。凶手为何会单单选择流浪汉,他的动机又是什么?一个电视台的工作人员意外死亡,而证据指向一位视频网站的过滤员,但过滤员却因外伤失忆。随着侦查工作的深入,在真相逐渐展开的过程中,却陷入更为惊人的迷局……
  • 季尾

    季尾

    【长记给梦,这一篇给你。】*保持爱一个人的心情,在于学会控制失望。他们曾经默默地擦肩而过,又以各自的形态走到一起。
  • 涅磐邪凤之幻师本倾城

    涅磐邪凤之幻师本倾城

    前世,她是天才催眠师,光芒万丈!姐姐的背叛,她的命运轮盘就此终止。今生,她是九天神鼎第一废柴!天启大陆,异世而生!有人说:“她是千万难遇的极品废柴,根骨低,绝无仅有!”有人说:“她天生妖冶,必祸乱天下!”还有人说:“千年之变,因她而变,此女不除,必有大难!”……殊不知,废柴也有小晴天!废柴也有翻云覆雨日!她,九天第一催眠师,催你入眠,取你性命!她,九天第一驯兽师,万物之灵,沉浮脚下!她,九天第一炼丹师,灵药仙丹,不在话下!她,九天第一升级狂人,基因突变,令人费解!鬼魅魍魉,风起云涌!改天逆命,非她莫属!试问天下,惊艳如她,魅惑如她,天才如她,传奇如她……又有几人可以比肩?九天之巅,她倾城而立,灯火阑珊,她只道:“你若不离不弃,我便生死相依。”你,敢吗?片段一:她雄霸九天大陆,成就一代废材的惊世之名!再回首,睥睨天下,纵横四方……却发现,那人始终追随着她的脚步,不离!不弃!她笑:“你还真是贱!”他答:就是贱骨头,奈我何?”某女收敛了笑容,面无表情的看了看某男:“那你别贴着我行吗?都贴到我可爱的臀部上了。”男:“那我贴你可爱的脸?”他们也有小温馨:她斜睨着他:“听说今天武家嫡长子为出门,嗯?”他微微一笑,伸出右手把她被风吹的略微凌乱的发丝理顺,“嗯,是我。”他的气息萦绕在她的周围,“不过一点夜香散罢了。有利于清理肠道,还可以帮助武陵健身,何乐而不为呢?”她转开脸,耳垂一抹粉红,“也是,婷姐的未来夫君,得苗条一点才好。”“阿然,我可是很苗条的。”他说,指尖还残留着她的一抹清香。她没有回应,只是闭上眼睛吹风,假装没有听到,唇角觉有着明显的笑意。他看到了,也跟着轻轻的笑了起来。
  • 废物王妃要逆天

    废物王妃要逆天

    花痴得近乎废物的王妃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老公和姐姐搞暧昧,却被自己的姐姐推落了荷花池,一命呜呼,醒来之后的废物王妃是从二十一世纪穿越而来的新灵魂。智斗小三姐姐,恶整出轨老公,赚钱赚到手软,废物王妃上演了一出出逆袭的戏码。蓦然回头,却发现霸道王爷爱上了废物王妃,却不想横生枝节,女主的弟弟竟然是他国的太子,暗恋女主多年,两边都是高富帅,究竟如何取舍?废物王妃逆天啊!【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快穿之成为金牌宿主

    快穿之成为金牌宿主

    欢迎加入这个神奇的大家庭,在这里你可以体验人生百态,贝晓被骗入系统时还沾沾自喜,认为可以靠近自己男神季源轩,可不久以后,“系统,你给我出来”某小只“住手,,我告诉你个秘密”
  • 破天之姝丽曰

    破天之姝丽曰

    三种思维两个世界一件事当我破天之时,你在哪?没有了你,就算有着天下也一无所有。我本想平凡一生是你们逼我破天
  • 重生之捧杀

    重生之捧杀

    重生前,舒天一路求上,却被人设计捧杀,坐上云端却被摔的个鼻青脸肿、狼狈不堪,落了个一尸两命的下场。 重生后,为子报仇,摒除感性,理性回归,重逢爱人,信任却成了两人亟待找回的部分。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一句话简介:渣男当道,好男人要用心调教。 ********** 【百里出品,坑品保证。祝大家看文愉快!】
  • 化茧成蝶:李宁向左 俞敏洪向右

    化茧成蝶:李宁向左 俞敏洪向右

    一个用自己的名字做产品,做成了中国第一体育品牌,与耐克、阿迪达斯一起傲视群雄;一个由培训班起家,成为中国最富有的老师,在千万人当中传递希望的力量。
  • 我不得不把你遗忘

    我不得不把你遗忘

    我爱你,用尽了青春的年华。我爱你,用完了拼搏的力量。孤独地走在异国他乡,我的心中充满了忧伤。把自己弄得遍体鳞伤,我不得不把你遗忘。满地黄叶纷飞,我带着伤在风中彷徨。决绝地斩断梦想,我是否成了浴火的凤凰。其实我爱你,在生命的每一刻。我多么的希望你能陪我,走过人生的风花雪月。可你却不能,于是我不得不把你遗忘,那过程就像刮骨疗伤。亲们,求收藏,求花花,求评论,各种求啊!各位快快到碗里来O(∩_∩)O哈哈~
  • 情真话自直(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情真话自直(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