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31800000195

第195章 定蕴第七中摄纳息第三之八

五妙欲者。谓眼所识可爱可喜可乐。如意能引欲可染著色。乃至身所识可爱可喜可乐。如意能引欲可染著触。问何故作此论。答为欲分别契经义故。如契经说。眼所识可爱可喜乃至广说。契经虽作是说而不广分别。契经是此论所依根本。彼所不说者今应说之故作斯论。云何眼所识色妙欲。答若色欲界眼触所生爱所缘境。云何耳所识声妙欲。答若声欲界耳触所生爱所缘境。云何鼻所识香妙欲。答若香鼻触所生爱所缘境。云何舌所识味妙欲。答若味舌触所生爱所缘境。云何身所识触妙欲。答若触欲界身触所生爱所缘境。问意所识法何故不立妙欲耶。答皆是爱所缘者立妙欲。意所识法有非爱所缘故不立妙欲。复次若法为二种爱所缘者立妙欲。谓眼触所生爱。意触所生爱。乃至身触所生爱。意触所生爱。意所识法但为一种爱所缘。谓意触所生爱是故不立妙欲。问若尔者初静虑色声触应立妙欲。亦为二种爱所缘故。答若法为二种爱所缘。而彼爱是不善者立妙欲。初静虑色声触。虽为二种爱所缘。而彼爱是无记故不立妙欲。如不善无记欲爱。色爱说亦尔。有说。若法为二种爱所缘。而是淫因缘爱者立妙欲。初静虑色声触。虽为二种爱所缘。而非淫因缘爱故不立妙欲。以是义故意所识法不立妙欲。复次若法是共所受用者立妙欲。如女相续男所受用。男相续女所受用等。意所识法非共受用故不立妙欲。复次若法体相粗显多生爱者立妙欲。意所识法体相微细。非多生爱故不立妙欲。已说自性所以今当说。问何故名妙欲。答此欲妙故名为妙欲。问此皆有漏多诸过失。有何功德说名为妙。答此中亦有少分功德。谓能生喜乐是故云妙。复次诸欲下贱而耽欲者。分别增益取为净妙故说为妙。复次诸欲称可欲贪者意故说为妙。复次诸欲是耽欲者。保护希尚故说为妙。复次此能随顺增长贪欲爱味故说为妙。尊者妙音说曰。此是愚夫起妙想处故名为妙。尊者世友说曰。此是诸习欲者所爱所喜所乐所求故名妙欲。尊者觉天说曰。诸欲虽非胜义妙。而是世俗妙。虽非究竟妙。而是暂时妙。谓能少时引生喜乐息诸苦故。大德说曰。诸欲下劣而似净妙故说为妙。由此因缘故名妙欲。如契经说。具寿迦莫迦往至佛所。顶礼佛足白佛言。世尊。佛常说欲欲为显何事。佛言。欲者即五妙欲。何等为五。谓眼所识可爱可喜可乐。如意能引欲可染著色。乃至广说。问胜义欲者。谓爱何故世尊说色等名欲。答是欲具故名欲。如乐具名乐。垢具名垢。漏具名漏。此亦如是。问何以得知胜义欲唯是爱。答由阿笈摩故。如尊者舍利子说伽他言。

世诸妙境非真欲  真欲谓人分别贪

妙境如本住世间  智者于中已除欲

尔时有一邪命外道不远而住。即时以颂诘舍利子言。

若世妙境非真欲  说欲是人分别贪

苾刍应名受欲人  起恶分别寻思故

时舍利子报外道言。起恶寻思实名受欲。复为外道说伽他言。

若世妙境是真欲  说欲非人分别贪

汝师应名受欲人  恒观可意妙色故

时彼外道默不能报。故知实欲是爱非境。契经中说欲生有三。一有诸有情乐受现前诸妙欲境。彼于如是现欲境中自在而转。谓人及天一分。人者全摄人趣。天一分者谓下四天。二有诸有情乐受。自化诸妙欲境。彼于自化妙欲境中自在而转。谓第五乐变化天。三有诸有情乐受。他化诸妙欲境。彼于他化妙欲境中自在而转。谓第六他化自在天。问依何建立此三欲生。答依受如生现前欲境故立第一。依受如乐自化欲境故立第二。依受如乐他化欲境故立第三。问何故人及前四天众合立欲生。后二天众各别建立。答人及前四天烦恼粗。后二天烦恼细。复次人及前四天烦恼利。后二天烦恼数。复次人及前四天烦恼重。后二天众烦恼轻。是故人及前四天总立。后二天别立。有说。人及前四天境不炽盛。后二天境界炽盛。复次人及前四天境不丰盈。后二天境界丰盈。复次人及前四天境不净妙。后二天境界净妙。复次人及前四天境不夺心。后二天境界夺心。复次人及前四天境不能令诸根醉闷。后二天境界能令诸根醉闷。是故人及前四天合立。后二天别立。有说。人及前四天去离欲道。远淫事难息是故合立。后二天去离欲道。近淫事易息是故别立。有说。人及前四天相触成淫是故合立。第五天共笑成淫。第六天相视成淫故各别立。此依喻显淫事时量差别而说如前已辩。有说。人及前四天。同乐受用自然生境故合立一。第五天众独乐受用自所化境。第六天众独乐受用他所化境故各立一。此五妙欲唯欲界系。是故但依未至定灭。

五学处者。谓离断生命。离不与取。离欲邪行。离虚诳语。离饮诸酒。此五广说如业蕴。皆欲界系故唯依未至定灭。六内处。六外处。六识身。六触身。六受身。六想身。六思身。六爱身。依何定灭。答五内处色声触外处。依四或未至。意内处。法外处。意识身。及彼相应触受想思爱身。依七或未至。香味外处鼻舌识身。及彼相应触受想思爱身依未至。眼耳身识身。及彼相应触受想思爱身。依初或未至。问何故于此依六法而作论。答彼作论者意欲尔故随彼意而作论。但不违法相便不应责。复次不应问作论者意。此是契经所说故。佛于经中处处说此诸六法门而不广分别。契经是此论所依根本。彼所不分别者今应分别故作斯论。问置作论者意。即佛经中何故说此六法门耶。答有说。为显五蕴及彼因故。谓若说前五内处前五外处。及法处一分则显色蕴。若说六受身及法处一分则显受蕴。若说六想身及法处一分则显想蕴。若说六触身及法处一分则显行蕴。若说六识身及意处则显识蕴。若说六思身六爱身则显五蕴因。如契经说业为生因爱为起因生起即是所得五蕴。有说。为显业烦恼苦三种集故。谓若说。六思身则显业集。若说六爱身则显烦恼集。若说余六则显苦集。如为显业等三集。如是为显业等三生。业等三道应知亦尔。诸六自性杂蕴等已说。然前五内处。及色声触外处皆五地系故。依四或未至灭。于中欲界系者依未至定灭。乃至第四静虑系者。依四静虑。未至定。静虑中间。空无边处近分灭。然此中所说定者。有说。依无漏定说。有说。依有漏无漏定说。如前分别。所说灭者。若说依种类灭说者。彼说未至言摄未至定。静虑中间。上四近分。于未至定中摄有漏无漏。依此能灭欲界系。乃至第四静虑系。五内处及色声触外处故。若说依究竟灭说者。彼说未至言摄未至定。静虑中间。空无边处近分。于未至定中唯摄无漏。依此能灭第四静虑系。五内处。及色声触外处故。由此故言依四或未至灭。意内处法外处。意识身及彼相应触受想思爱身皆九地系。及有不系者。彼九地系者依七或未至灭。于中欲界系者依未至定灭。乃至非想非非想处系者。依七根本。未至定。静虑中间灭。然此中所说定者。有说无漏。有说。有漏无漏如前分别。所说灭者。若说依种类灭说者。彼说未至言摄未至定。静虑中间。上七近分。于未至定中摄有漏无漏。依此能灭欲界系。乃至非想非非想处系意处等故。若说依究竟灭说者。彼说未至言摄未至定。静虑中间。于未至定中唯摄无漏。依此能灭非想非非想处系意处等故。由此故言依七或未至灭。香味外处鼻舌识身。及彼相应触受想思爱身。皆欲界系故唯依未至定灭。眼耳身识身。及彼相应触受想思爱身。皆二地系故。依初或未至灭。于中欲界系者依未至定灭。初静虑系者依初静虑。未至定。静虑中间。第二静虑近分灭。然此中所说定者。有说无漏。有说。有漏无漏如前分别。所说灭者。有说。依种类灭说。有说。依究竟灭说。随其所应亦如前分别。由此故言依初或未至灭。

七识住。八世法。九有情居。十业道。依何定灭。答初识住。八世法。初有情居。十业道。依未至。第二识住。有情居。依初或未至。第三识住有情居。依二或未至。第四识住有情居。依三或未至。第五有情居。依四或未至。第五识住。第六有情居。依五或未至。第六识住。第七有情居。依六或未至。第七识住。第八第九有情居。依七或未至。七识住如大种蕴广说。于中初识住唯欲界系故。但依未至定灭。第二识住初静虑系故。依初静虑。未至定。静虑中间。第二静虑近分灭。第三识住第二静虑系故。依初二静虑。未至定。静虑中间。第三静虑近分灭。第四识住第三静虑系故。依初三静虑。未至定。静虑中间。第四静虑近分灭。第五识住空无边处系故。依五根本。未至定。静虑中间。识无边处近分灭。第六识住识无边处系故。依六根本。未至定。静虑中间。无所有处近分灭。第七识住无所有处系故。依七根本。未至定。静虑中间。非想非非想处近分灭。然此中所说定者。有说无漏。有说。有漏无漏如前分别。所说灭者。此中无有种类灭究竟灭二说差别。以各各但是一地系故。

八世法者。一利二无利三誉四非誉五赞六毁七乐八苦。问何故作此论。答欲止他宗显己义故。谓分别论者。及大众部师执。佛生身是无漏法。彼何故作是说。依契经故如契经说。如来生世住世出现世间。不为世法所染。彼依此故说佛生身是无漏法。又彼说言佛一切烦恼并习气皆永断故。云何生身当是有漏。为止彼意显佛生身但是有漏非无漏法故作斯论。问云何知佛生身是有漏法。答如契经说。苾刍当知。无明所覆。爱结所系。愚夫感得有识之身。聪明者亦然。佛生身既是无明爱果故知非无漏法。又契经说。十处二少分是有漏。由此故知佛生身定是有漏。若佛生身是无漏者。无比女不应生贪。央掘利魔罗不应生嗔。邬卢频螺迦叶波。不应生痴。傲慢婆罗门不应生慢。以佛生身生他贪嗔痴慢故知定是有漏。问若尔者彼所引经当云何通。答彼经密意说佛法身。谓如来生世住世者。说佛生身出现世间。不为世法所染者说佛法身。复次世法者。即世八法。如来不为世八法所染故。言世法不染非谓无漏。谓世八法随顺世间有情。世间有情亦随顺世八法。世八法随顺如来。如来不随顺世八法。故说如来非世法所染。复次如来离世八法。故言不染非谓无漏。问如来亦有世八法何故言离。有利者。如邬揭罗长者。于一日中以三百千衣服施佛。时缚迦医王等八十人于一日中。各奉佛百千双憍舍耶衣。无利者。如佛一时著衣持钵。入娑罗婆罗门村乞食。空钵而入空钵而出。有誉者。佛初生时名至他化自在天。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名至色究竟天。转法轮时名至梵天。非誉者。如佛一日遭战遮婆罗门女诽谤。又于一时因孙陀利女恶声闻于十六大国。有毁者。如跋罗惰阇恶口婆罗门。以五百颂现前骂佛。有赞者。如即彼婆罗门。以佛容色不异故便生净信。复以五百颂现前赞佛。尊者舍利子以众多颂。现前赞佛无上功德。尊者阿难陀以众多颂。现前赞佛希有妙法。如是邬波离婆耆奢尼罗部底等诸大论师。皆以百千伽他现前赞佛。有乐者。佛有殊胜身心受乐及轻安乐。一切有情所不能及。有苦者。世尊亦有背痛头痛朅他罗刺伤足。及迸石伤指出血。如是等法世尊皆有。何故言离。答彼皆不能令佛生染故名为离。谓佛世尊虽遇利等四法而心不高。虽遭无利等四法而心不下。又虽遇利等四法而心不欢。虽遭无利等四法而心不戚。又虽遇利等四法。而心不染故生喜。虽遭无利等四法而心不憎故生忧。又虽遇利等四法而不生爱。虽遭无利等四法而不生恚。譬如妙高山王住金轮上。八方猛风不能倾动。世尊亦尔。安住戒金轮上世间八风所不能动。是故名为不为世法之所染污。非谓生身是无漏故说为不染。问如来于一切烦恼并习气皆已永断。云何当说是有漏耶。答虽自身中诸漏永断。而能增长他身漏故。又从先时诸漏生故说为有漏。是故为止他宗显己义故而作斯论。此中利者。有二种。一有命。二无命。有命利者。谓得象马牛羊妻子僮仆等。无命利者。谓得金银等宝衣服等物。无利者谓即不得前二种。利誉者谓不现前赞美。非誉者谓不现前毁呰。赞者谓现前赞美。毁者谓现前毁呰。乐者谓欲界身心乐。有说。唯取五识相应乐。苦者谓欲界身心苦。有说。唯取五识相应苦。问此八世法几界几处几蕴所摄。答有命利十七界十一处五蕴所摄除声。声非恒有故。即属身故。无命利四界四处一蕴所摄。谓色香味触界处色蕴。无利誉非誉赞毁乐苦二界二处三蕴所摄。谓声法界处色受行蕴。此中无利法界法处行蕴所摄。以无利是不成就故。誉非誉赞毁声界声处色蕴所摄。乐苦法界法处受蕴所摄。若总说八世法则十八界十二处五蕴所摄。有说利无利俱十八界十二处五蕴所摄。以所得及所不得俱通十八界等故。余如前说。有说。利无利俱法界法处行蕴所摄。以利无利用成就不成就性为体故。余如前说。问何故此八说名世法。答世间有情所随顺故名为世法。世间有情若遇利等四法其心则高。若遭无利等四法其心则下。又若遇利等四法心则生欢。若遭无利等四法心则生戚。又若遇利等四法心则染故生喜。若遭无利等四法心则憎故生忧。又若遇利等四法心则生爱。若遭无利等四法心则生恚。故此八种名为世法。如来于此心不随顺故。说不为世法所染。问声闻独觉爱恚断故亦不随顺如是八法。何故不说。答彼不定故。谓有不染如不动法者。或复有染如退法等。复次二乘犹有相似法故。谓阿罗汉爱恚虽断。而有爱恚相似余习。如二阿罗汉俱是不时解脱。同止一处一则多得敬养名称。一则不得。彼得者便似自高如有喜爱。彼不得者便似自下如有忧戚。故不说为世法不染。唯佛永拔爱恚习气。假使一切有情皆得胜利恭敬名誉。如来不得一毫之分。终无自下似忧戚相反生庆悦。设佛独得一切胜利恭敬名誉。诸余有情无一毫分。终无自高如喜爱相反生慈愍故佛独称世法不染。又佛世尊得利不高慢习断故。无利不下乐远离故。得誉不欢爱习断故。非誉不戚得无畏故。赞不生喜憍习断故。毁不生忧住空三摩地故。乐不生爱住无愿三摩地故。苦不生恚住无相三摩地故。此八世法唯欲界系故。但依未至定灭。

九有情居广说如大种蕴。于中七种灭义如七识住说。第五有情居第四静虑系故。依四静虑。未至定。静虑中间。空无边处近分灭。第九有情居非想非非想处系故。依七根本。未至定。静虑中间灭。然此中所说定者。有说无漏。有说。有漏无漏如前分别。此中亦无种类灭究竟灭二说差别。以各各但是一地系故。十业道广说如业蕴。于中十不善业道。唯欲界系故但依未至定灭。前七善业道五地系及不系。欲界系者。依未至定灭。乃至第四静虑系者。依四静虑。未至定。静虑中间。空无边处近分灭。后三善业道九地系及不系。欲界系者依未至定灭。乃至非想非非想处系者。依七根本。未至定。静虑中间灭。然此中依不善业道近对治欲界善业道说故。但言依未至定灭。

四静虑。四无量四无色。八解脱。八胜处。十遍处依何定灭。答初静虑依初或未至。第二静虑喜无量初二解脱。前四胜处依二或未至。第三静虑依三或未至。第四静虑三无量净解脱。后四胜处前八遍处。依四或未至。空无边处。及彼解脱遍处。依五或未至。识无边处。及彼解脱遍处。依六或未至。后二无色。后三解脱。依七或未至。此中四静虑乃至十遍处。如余处广说。其四静虑各自地系及不系。自地系者。各依自下根本地。未至定。静虑中间。及次上近分灭。然所说定者。有漏无漏如前分别。所说灭者。此中无有种类灭究竟灭二说差别。以各各但是一地系故。四无量中喜无量初二静虑系故。依二或未至灭。余三无量四地系故。依四或未至灭。于中差别随应如前。然所说定者有漏无漏如前分别。所说灭者。有说依种类灭说。有说依究竟灭说。随其所应如前分别。然于未至定中皆唯摄无漏应知。四无色中前三无色。各自地系及不系。自地系者各依自下根本地。未至定。静虑中间。及次上近分灭。后一无色唯有自地系。依七根本。未至定。静虑中间灭。然所说定者。有漏无漏如前分别。于后一无色唯应依无漏定说。所说灭者。此中亦无种类灭究竟灭二说差别。亦各唯是一地系故。八解脱中初二解脱。如喜无量说。下三无色解脱如下三无色说。后二解脱如第四无色说。净解脱第四静虑地系故。依四静虑。未至定。静虑中间。空无边处近分灭。此中所说定。及所说灭。皆如第四静虑说。八胜处中前四胜处。如初二解脱说。后四胜处如净解脱说。十遍处中前八遍处如后四胜处说。空无边处遍处唯自地系故。依五根本。未至定。静虑中间。识无边处近分灭。识无边处遍处亦唯自地系故。依六根本。未至定。静虑中间。无所有处近分灭。然此中所说定者。有漏无漏如前分别。所说灭者。亦无种类灭究竟灭二说差别。亦各唯是自地系故。

他心智世俗智依何定灭。答他心智依四或未至。世俗智依七或未至。此中他心智世俗智如余处广说。然他心智四地系及不系。初静虑系者。依初静虑。未至定。静虑中间。第二静虑近分灭。乃至第四静虑系者。依四静虑。未至定。静虑中间。空无边处近分灭。然此中所说定者。有漏无漏如前分别。所说灭者。有说。依种类灭说。有说。依究竟灭说。亦随所应如前分别。世俗智九地系。欲界系者依未至定灭。乃至非想非非想处系者。依七根本。未至定。静虑中间灭。然此中所说定。及所说灭皆随所应如前分别。由此故言依七或未至灭。

同类推荐
  • 安溪县志

    安溪县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急救仙方

    急救仙方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中国医籍考

    中国医籍考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清代台湾大租调查书

    清代台湾大租调查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赤松子章历

    赤松子章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节奏大陆

    节奏大陆

    一代歌王在一次演唱时掉落高台,重生进入一位五音不全的青年体内,从此开启了不一样的人生...
  • 九世倾城

    九世倾城

    胡菁因罪被囚在时空囚笼里。那个时间段里有一个雄才大略的皇帝,一群豪爽大方的将军,有各色的英俊少年……十六年一个循环,十六年期满,一切刷新重置。她只想在这段历史里小小的煽动一下翅膀,可一切却是无限穿越,无限重生,N次方的穿越,她如何破局?
  • 怪医奇侠

    怪医奇侠

    心理医生韩珏,千门后人薛欣,两人在亡命天涯的途中,不但找出了幕后的元凶,也找回了韩珏失去的记忆,揭开了一个不为人知的地下世界的真面目。
  • 从前有个破山门

    从前有个破山门

    从前有个破山门——有个宗主,横压一世,宅居在山;从前有个破山门——招生部长,神通百变,累觉不爱;从前有个破山门——看门长老,风华绝代,名字很土。山叫翠微山;门叫不破宗——
  • 不要赢

    不要赢

    在一切开始之前,我有一个故事要讲。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大名鼎鼎的美国Apple的创始人,如今正风靡全球的ipod、iphone缔造者,在2009年被美国财富杂志评为“十年美国最佳CEO”的史蒂夫·乔布斯。
  • 漫画脑

    漫画脑

    本书是“悦读日本”书系之一,是一部日本漫画小史。为什么说日本人有一个漫画脑?“漫画”一词是怎么来的?常磐庄如何成了漫画圣地,那里又发生过哪些有趣的故事?吉卜力的成功背后又有什么样的秘诀?书中从早期葛饰北斋的《北斋漫画》,讲到大正的漫画刊物,再到昭和时代与战争相关的漫画,而后是战后百花齐放的漫画黄金期,在这个阶段,诞生了铁臂阿童木、哆啦A梦这些为人们熟知的经典形象,而蓬勃发展的青年漫画和少女漫画则让漫画成为一种多元而又纷呈的、连通想象与现实的媒介,后有吉卜力工作室创作出大量以原画为基础的巨制动漫电影,漫画由此升级为全民式的文化现象,并衍生出了漫画咖啡、cosplay、轻小说等业态。漫画即日本,本书所呈现的既是一部漫画史,也是日本历史发展的动线,是日本国民的心灵史。
  • 捡到一条龙

    捡到一条龙

    十七岁少女元音,某一天在又一次为热爱研究异种生物的姐姐寻找会发声的蚯蚓、会长角的蛇、会长鳞片的毛毛虫的路上,偶然捡到了一条蚯蚓。不想它却是一条会说话的龙,还能变身为英俊美少年!而元音莫名其妙被这条龙认定为终身依靠,然后就有一大群一个比一个美型但都奇奇怪怪的龙族亲戚纷纷跑来考察,于是一系列神奇搞笑又无奈的故事便发生了……这是一本写给少年们的青春书,是一部记述17岁时光的幻想录,是一段发生在绚烂盛夏的故事,是一场火星少女与龙族少年们的奇妙遇见,是一次忽如其来又甘愿承受的爱情,是一位王者倾尽天命的成全,是一条龙全部的人生意义,是一个女孩所能求的唯一选择。
  • 北云剑神

    北云剑神

    长剑弄清风剑气动北云寒门出贵子仙武出剑神!
  • 长生线

    长生线

    讲诉人在跳出人世后的心路变换,是创造全新的规则,还是重归人性,最终进入想象之外的世界,那里才是终结
  • 希利尔讲世界地理

    希利尔讲世界地理

    这是一本绝佳的地理启蒙读物,在书中,“地理”已经不再是个干巴巴、硬邦邦的字眼儿,而是听上去跟“历险”更沾边儿些。 希利尔以地理知识与旅行见闻为素材,精心绘制了一张生动的“地图”,让这本书变成了孩子环游世界旅行的指南——从北美洲到南美洲,从欧洲到亚洲,最后是非洲、大洋洲。 希利尔将精彩的世界藏在每张书页中,所以当孩子们翻开这本书时,他们并不是简单地阅读,而是在探索一个未知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