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33000000002

第2章 《黄帝内经》的书名 沿革及成书年代

关于《黄帝内经》书名

《黄帝内经》的书名,最早提到者是西汉刘歆所撰的《七略》,惜该书已佚。现存文献中最早记载《黄帝内经》者,是东汉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其中写到“黄帝内经十八卷”,但未记载何时成书,也未写明包括哪几部分。由于该书各篇长短颇为悬殊,语气文风也不一致,以及某些内容的重复、矛盾等,历代学者对其论说又是多种多样,所以直到目前,对于《黄帝内经》的成书年代,在学术界仍未取得一致的定论。

《黄帝内经》的“黄帝”两字,并非指黄帝时期产生的著作。《淮南子·修务训》说:“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贱今,故为道者必托之于神农、黄帝而后能入说。”即是说,写上神农、黄帝的名字,更有权威性和说服力。又因中华民族历来尊崇黄帝氏族为其祖先,认为是华夏大地的最早开拓者和中华文明的最早创建者。人们将书名冠以“黄帝”名字,既寓有溯源崇本的意思,又含有渊源远古、悠久珍贵的用意。此外,《内经》的理论受道家、阴阳家的思想影响相当大,而道家尊崇黄帝为鼻祖,这也可能是写上黄帝名字的原因。

古代中医学著作的书名中,带有“经”字者不少,除《黄帝内经》外,还有《神农本草经》、《难经》、《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等,“经”的含义,《左传·昭公二十五年》载:“夫礼,天之经也”,注:“经者,道之常也。”唐代陆德明《经典释文》解释说:“常者,法也,径也,由也。”换言之,“经”是常道。

为何称“内经”?历来有多种见解。一种见解认为“内”与“外”是相对而言,《汉书·艺文志》记载的书目,计有七种医经,其中既有《黄帝内经》,又有《黄帝外经》;既有《扁鹊内经》,又有《扁鹊外经》;既有《白氏内经》,又有《白氏外经》。所以认为,内经和外经并无多大含意。第二种见解认为,“内经”是纯者,“外经”是驳者,如近人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就是这种看法。第三种见解如明代吴昆等的说法,认为“五内(指人体内的五脏等重要脏器)阴阳谓之内,万世宗法谓之经”。第四种见解为明代张介宾的说法,认为“内者,性命之道”,等等。这些见解似乎各有其依据,但却不能确定其本意。

现今流传的《黄帝内经》,包括《素问》与《灵枢》两大部分。这两大部分的名称,并非同时出现,而且后者历经多次变迁。

《素问》书名,最早见载于东汉末年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在其自序中,有“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之句。嗣后,晋代皇甫谧在《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序》中写道:“按《七略》、《艺文志》,《黄帝内经》十八卷。今有《针经》九卷、《素问》九卷,二九十八卷,即《内经》也”。

战国时代和秦汉时期,战争动乱频繁,《素问》等著作,由于辗转传抄,内容出现重复和错误,甚至散失不全。南北朝齐、梁时,太医侍郎全元起对《素问》进行注解,称为《内经训解》,后佚。隋代时,太医侍御杨上善奉朝廷之命,对《素问》、《针经》原文进行校勘,纠正某些残缺错简,予以摘录归类,分为摄生、阴阳等十九类,《黄帝内经太素》所分十九类为:摄生、阴阳、人合、脏腑、经脉、输穴、营口气、身度、诊候、证候、设方、九针、补泻、伤寒、寒热、邪论、风论、气论、杂病。每类中又分为若干子目,并在原文之后加以注释,编撰成《黄帝内经太素》三十卷,开辟了按内容性质分类归纳研究《内经》的方法。但是,可惜此书后也佚失。清光绪年间,杨惺吾从日本影录公元887年日本人的抄本共二十三卷带回我国。1979年,我国针灸考察团到日本访问时,又从日本影印第十六、二十一、二十二共三卷回国。但迄今此书内容仍不全。

唐代宝应年间(762~763),太仆令王冰认为《素问》在唐以前已缺第七卷,并且有感于《素问》“世本纰缪,篇目重迭,前后不伦,文义悬隔,施行不易,披会亦难,岁月既淹,袭以成弊。或一篇重出,而别立二名;或两论并吞,而都为一目;或问答未已,别树篇题;或脱简不书,而云世阙”,王冰:《黄帝内经素问》叙。因此经历十二年,对《素问》进行收集整理,并且补进了《天元纪大论》等七篇,补进七篇为:天元纪大论、五运行大论、六微旨大论、气交变大论、五常政大论、六元正纪大论、至真要大论。予以注释编次,于公元762年编成《黄帝内经素问》二十四卷共八十一篇,但其中《刺法论》与《本病论》仅有篇名而无原文。现今《素问》流行本中的《刺法论》与《本病论》内容系唐以后所加入者。王冰为了使《内经》原文与自己所增加者有所区别,特采用黑色和红色两种字体,“凡所加字,皆朱书其文,使今古必分,字不杂糅”。但可惜唐代以后两者不分了。至北宋时,医官高保衡、林亿等又对王冰编次的《黄帝内经素问》加以校正后刊印,定名为《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其中纠正了王冰注本的错字达六千余个,增加注文二千余条,注文前标以“新校正云”,以表明他们的意见。林亿等的校正本,成为现今所流传的通行本。

《素问》的含义

对于《素问》书名的含义,历来有多种解释。据高保衡、林亿对《素问》的“新校正”引全元起的论说:“素者,本也;问者,黄帝问岐伯也。方陈性情之源,五行之本,故曰《素问》。”但是,高、林等认为全元起“虽有此解,义未甚明”。他们还根据《易纬·乾凿度》中“夫有形者生于无形,故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的记述,认为“气形质具,而苛瘵由是萌生,故黄帝问此太素,质之始也。《素问》之名,义或由此”。这种看法,为较多的人所接受,隋代杨上善对《内经》进行注解撰成的《黄帝内经·太素》,大概也是依据上述观点而命名的。明代马莳、吴昆、张介宾等则认为,“素问”是“平素问答之书”。

《灵枢》书名沿革与含义

《灵枢》名称,最早见于王冰的《黄帝内经素问·叙》,其中写道:“班固《汉书·艺文志》曰:‘《黄帝内经》十八卷’。《素问》即其经之九卷也,兼《灵枢》九卷,乃其数焉。”虽然《灵枢》书名最早见于王冰之叙,但作为《灵枢》这部书前身的《九卷》,早在《伤寒杂病论·自序》中就见载了。其后,皇甫谧在《针灸甲乙经》中即写到《九卷》书名,有时又将《九卷》称为《针经》。隋唐间,还有《九灵》、《九墟》名称,其实是《九卷》不同书名的传本。

《灵枢》流传至北宋哲宗时已残缺不全,哲宗元祐八年(1093),从高丽传回中国《针经》一部,因此我国又复有了一部内容较全的《针经》,《宋史·哲宗纪》内曾说到这件事,据载:“元祐八年正月庚子,诏颁高丽所献《黄帝针经》于天下。”其后,南宋绍兴乙亥(1155),史嵩在《黄帝素问灵枢经·叙》中写道:“不自揣,参对诸书,再行校正家藏旧本《灵枢》九卷,共八十一篇,增修音释,附于卷末,勒为二十四卷。庶使好生之人,开卷易明,了无差别。”后经刊印,称为《灵枢经》,流传于世。至明代时,马莳对《灵枢》又一次进行注释,编撰成《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恢复为九卷。但现今的通行本,系根据明代赵府居敬堂刻本经校勘后刊行的,分为十二卷,共八十一篇。

关于《灵枢》书名的含义,也有多种见解。马莳在《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里写道:“谓之曰《灵枢》者,正以枢为门户阖辟所系;而灵乃至圣至玄之称,此书之切,何以异是?”张介宾《类经》认为是“神灵之枢要,是谓《灵枢》”。还有人认为,王冰将《针经》称为《灵枢》,可能是根据《隋书·经籍志》中的“九灵”,并联系到道家的“玉枢”、“神枢”诸经名称而成。

《黄帝内经》的成书年代

关于《黄帝内经》的成书年代,因为在古代文献中最早记载到《黄帝内经》书名是《七略》,而《七略》的编撰者刘向、刘歆父子是生活于西汉末年,因此《黄帝内经》的出现最迟也不会晚于西汉。至于此书最早出现于何时?历代医家、学者的意见是有很大分歧的。

一种看法认为它是在黄帝生活的时期就存在了,理由是《黄帝内经》论述的内容,多是以黄帝与臣子岐伯、伯高等人问答讨论形式写成。持这种观点的较早期的代表人物是晋代皇甫谧,他在《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序中写道:“黄帝咨访岐伯、伯高、少俞之徒,内考五脏六腑,外综经络血气色候,参之天地,验之人物,本性命,穷神极变,而针道生焉。其论至妙,雷公受业传之。”对这种观点,历代不少学者已进行了分析而予以否定。本文开头已引《淮南子·修务训》所述进行分析说明。

显然,以黄帝生活时期的各方面条件衡量,在当时是不可能产生出《黄帝内经》这样丰富内容和高度理论水平巨著的。因此,历代对《内经》成书年代争论较多者,主要还是下述三种观点:一为成于先秦战国时,一为成于战国、秦汉之间,一为西汉时期。

持第一种观点者,如宋代程颢《二程全书》写道:“观《素问》文字气象,只是战国时人作,谓之三坟书则非也。”宋代邵雍《皇极·经世书》载:“《素问》……七国时书也。”明代桑悦《素问钞·序》说:“《素问》乃先秦战国之书,非黄、岐手笔,其称上古、中古,亦一佐证。”明代方以智《通雅》说:“谓守其业而浸广之,《灵枢》、《素问》也,皆周末笔。”

持第二种看法者,如宋代司马光《传家集·与范累仁第四书》所述:“谓《素问》为真黄帝之书,则恐未可。黄帝亦治天下,岂可终日坐明堂,但与岐伯论医药针灸邪?此周、汉之间,医者依托以取重耳。”明代胡应麟也赞同此观点,他在《少室山房笔丛》中说:“医方等录,虽亦称述黄岐,然文字古奥,语致玄眇,盖周秦之际,上士哲人之作(《经籍会通》)。”

持第三种观点,如明代郎瑛《七修类稿》所说:“《素问》文非上古……以为淮南王之作。”其根据是“至于首篇曰上古、中古,而曰今世,则黄帝时果末世邪?又曰以酒为浆,以妄为常,则仪狄是生其前而彼时人已皆伪邪?《脉要精微论》中罗裹雄黄,《禁服篇》中歃血而受,则罗与歃血皆当时事邪?予故以为岐黄问答,而淮南文成之者耳”。也就是说,郎瑛从节气名称的改变,从相传夏禹时仪狄造酒,从质地薄爽之古代丝绸“罗”的开始出现于汉代等来分析,认为《素问》不可能产生于黄帝时期,而是完成于公元前一百多年淮南王时的西汉。

近年来,认为《内经》成于西汉者也不少。尤其是有人根据《史记》(91)里面没有提到《黄帝内经》书名,认为《内经》成书应在《史记》之后,《七略》之前。但也有人认为,《史记·仓公列传》里所提到的公乘阳庆传给淳于意的“禁方”书之中,有“黄帝、扁鹊之脉书”,很可能《黄帝内经》包含在其中。因为淳于意在接受老师所传的“禁方”时,老师特别嘱咐他不得告人,以致其他人不知道这些“禁方”内的具体书名。而且司马迁不是医家,所以在他所写的《仓公列传》里,也未能详细写明具体的医书名称。近年来,认为《内经》成于战国时期者还认为,《内经》之类的医书,在战国时被医家视为秘籍,一般都不愿轻易示人,加之当时著作主要是写于简牍上,数量少,流通更少,所以《内经》成书后,不可能很快在社会上广泛地为人们所知晓。

对于《内经》的成书,元代吕复(别号沧洲翁)曾发表过比较客观的议论,据戴良《九灵山房集·沧洲翁传》载:“《内经素问》,世称黄帝、岐伯问答之书。及观其旨意,殆非一时之言,其所撰述,亦非一人之手。……正如《礼记》之萃于汉儒,而与孔子、子思之言并传也。”

但是,对《内经》的成书,比较能帮助说明一些情况者,还是应从《内经》的内容、文体、考古发现等来分析。

一、根据天文纪时的记载分析

《素问》的《金匮真言论》与《脏气法时论》等篇,以“平旦”、“下晡”(午后申、酉两个时辰末尾)、“夜半”、“日昳”(中午之后)、“日出”等表示一天的不同时间,而不用子、丑、寅、卯等地支表示时辰,表明这些篇章成于先秦时期,因在此以前不用地支表示时辰。另方面,《内经》中有些篇章却采用地支表示时辰,如《素问·脉解》篇有“正月太阳寅,寅,太阳也。”以寅月为正月,是在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改用“太初”历之后所规定的。而秦代、汉初所用的颛顼历,是以亥月作为正月的。因此表明这些篇章成于公元前104年以后。而《素问·天元纪大论》则有“子午之岁,上见少阴,丑未之岁,上见太阴”的以干支纪年情况。何时确定干支纪年,有认为是在东汉章帝元和二年(85)实行四分历之后,也有认为在东汉光武帝“建武”年间(25)开始。从《内经》某些篇章内以干支纪年的情况,可作为推定其完成时间的一种依据。

二、根据所载专门名词分析

《素问·宝命全形论》有“黔首”之词,按黔首名称,在《战国策·魏策》、《吕氏春秋》的《振乱》、《怀宠》等篇,以及《韩非子·忠孝》、李斯《谏逐客书》等文献中已经见载了,是战国及秦代对国民的称呼。所以表明《宝命全形论》是秦以前之作。而《素问·灵兰秘典论》所载的“相傅之官”与“州都之官”,是曹魏时期出现的官名,这表明该篇不可能早于曹魏时期。

三、从《内经》所引用的古代一些文献看

扁鹊与淳于意是古代较早有详细传记的医学家。司马迁曾专门为他们列传,据《史记·扁鹊列传》写道:“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出入十余年,乃呼扁鹊私坐,闲与语曰:‘我有禁方,年老,欲传与公,公毋泄。’扁鹊曰:‘敬诺。’……乃悉取其禁方书尽与扁鹊。”这段记载所说的禁方书,是当时泛指医书而言。而据《史记·仓公列传》记载,西汉高后八年(前180)时,淳于意拜公乘阳庆为师,其时阳庆年七十余,曾对淳于意说“……欲尽以我禁方书悉教公。臣意即曰:‘幸甚,非意之所敢望也。’臣意即避席再拜谒,受其《脉书》、《上下经》、《五色诊》、《奇咳术》、《揆度》、《阴阳外变》、《药论》、《石神》、《接阴阳禁书》……”这十部医书大约是战国时代甚至更早的著作,其中有的书名或一些内容在《内经》里也提及。如《素问·玉版论要》篇写道:“《五色》、《脉变》、《揆度》、《奇恒》,道在于一。”《素问·疏五过论》提到《揆度》、《上经》、《下经》书名。《素问·病能论》引述了《上、下经》文:“《上经》者,言气之通天也;《下经》者,言病之变化也。”

此外,大约成书于战国时代的《周礼》,在其中的“疾医”里,有“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的记载。而在《素问·脏气法时论》里,则有“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类似内容的句子。

上述某些书名或内容在《内经》一些篇章里见载,可以作为推测有关篇章出现时间的参考。

四、从出土文物对比看

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医帛书多种,这些帛书是汉文帝十二年(前168)下葬的。《长沙马王堆二、三号汉墓发掘简报》,载《文物》1974年第7期。其字体有小篆、隶书和介于篆、隶之间的秦隶。将其中《足臂十一脉灸经》和《灵枢·经脉》篇相对照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发展而成。诸如前者仅记述十一条经脉,内容较简略,文字语句较古朴,没有记载厥阴心包经,也没有形成十二经脉和手足三阴三阳经同脏腑表里相联系的概念。而《灵枢·经脉》篇则记述了十二条经脉,并且出现了十二经脉循环及手足三阴三阳经与脏腑表里相联系的概念。根据考古与医史学者考证,上述医帛书成于战国甚至春秋时期。

其次,1972年甘肃武威汉墓发掘出了东汉初期的医药简牍,将其中所记述的某些针刺治法同《内经》中所记载的相比较,例如对“留针”的记载,《灵枢》比较简单地提“深内而久留之”或“静以久留”,而武威汉简则比较详细具体,例如:“留针,病者呼四五十乃出针”、“留针百二十息乃出针”等,可见《灵枢》中的这些篇章,至迟成于西汉或更早。

此外,1977年安徽阜阳双古堆西汉汝阴侯墓出土了“六壬栻盘”和“太乙九宫占盘”,它们既是古代以阴阳五行占卜的用具,又是古代测天文定历法的用具。据《史记·龟策列传》载,春秋时的宋元公曾召博士卫平扶栻盘定日月星辰的方位。“六壬栻盘”所记载的文字及其排列布局情况,西汉的汝阴侯墓出土“六壬栻盘”,包括下盘、中层、内层三部分。下盘正方形四边有三层文字,外层每边七宿共二十八宿。中层每边三个地支,共十二地支。内层每边两个天干,而把戊己刻在四角。其中天盘刻有正月至十二月,地盘四象刻天、地、人、鬼,不同于后世刻八卦。地盘刻十二地支和二十八宿都是按经纬阴阳方位排列。(《文物》1978年第8期第12~13页)同《灵枢·卫气行》篇所记述相似。《灵枢·卫气行》:“岁有十二月,日有十二辰,子午为经,卯酉为纬。天周二十八宿,而一面七星,四七二十八星。房昴为纬,虚张为经。是故房至毕为阳,昂至心为阴,阳主昼,阴主夜。”而“太乙九宫占盘”的九宫名称和各宫节气日数,参见《文物》1978年第8期第12~13页。同《灵枢·九宫八风》篇内的图解相一致。所以前者可说是后者的实物模型。上述两件文物,对于说明《灵枢》的有关篇章成于秦、汉以前是比较有力的证据。参见《文物》1978年第8期第12~13页。

五、从《内经》的文体看

先秦的文体,多用韵语,在“五经”、《吕氏春秋》、《韩非子》等文献内都可找到。《内经》的不少篇里,也有以韵语写作的句子,如《素问·八正神明论》的“然夫子数言形与神,何谓形?何谓神?愿卒闻之。岐伯曰:请言形。形乎形,目冥冥,……请言神。神乎神,耳不闻……俱视独见,适若昬,昭然独明,若风吹云,故曰神。”其他如《素问》的《上古天真论》、《四气调神大论》、《生气通天论》、《阴阳应象大论》、《脉要精微论》、《三部九候论》、《宝命全形论》、《离合真邪论》以及《调经论》等篇内,韵语句子也不少。表明这些篇章的内容很可能形成于先秦时期。

如上所述,可见《黄帝内经》所包含的篇章,并不是由一个作者同时完成于一个短时间内,而是由许多医家和学者写成于不同时期。《内经》中的篇章既有写成于战国时期,又有成于秦、汉甚至更后。至于要确定《内经》成书的确切年代,的确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看来,大约在战国时代,《内经》已经产生,经过秦、汉时期增补修改,逐步充实丰富。以后,在其版本流传过程中,又有所因革损益。当然,对《黄帝内经》成书年代的最后确定,还有赖于今后获得更有力的文物考古的佐证。

同类推荐
  • 山海经

    山海经

    《山海经》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奇书之一,据说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就有“山海图”流行于世。《山海经》分《山经》五卷和《海经》十三卷,虽仅有三万一千余字,但其内容涉猎甚广,从天文、地理、传说、神话、宗教,到种族、动物、植物、矿产等,包罗万象,体系庞大,堪称我国古籍中的百科全书式的著述。然而,由于它所述多奇诡怪异,常被人斥为荒诞不经。
  • 白话容斋随笔精选

    白话容斋随笔精选

    《白话容斋随笔精选》是一部关于历史、文化、艺术、哲学、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笔记小说,以考证、评论、记事为主要写作内容,书中既有夏商周三代以来的一些历史事实、政治杂谈和文坛轶事,更有对宋代典章制度、官场见闻、社会风尚的记述。本书的特点是内容丰富、评论精彩、考证严谨,其价值远远超过同类书籍,被《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推为南宋笔记小说之冠。该书通俗易懂,作者从小处入笔,写出人间沧桑,喻道理于点滴之中。阅读《白话容斋随笔精选》,可以让人消除疑虑,明白事理;可以让人心存感恩,摒弃丑恶;更可以让人增长见识,澄清谬误。
  • 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家书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本书收入曾国藩家书126封,都是他在为官从政、操持防务,或奔走于驿道水路上的亲笔所书。既阐述伦理纲常,又慨叹人生艰辛,还劝勉后人精进,表达心事衷曲,言之凿凿,情意绵绵,实为后辈修身育人、捧读不倦之佳作。
  • 内经知要白话解

    内经知要白话解

    本书原文以扫叶山房刻本为兰本,分道生、阴阳、色诊、脉诊、脏象、经络、治则、病能8部分进行编辑校注。
  • 曾国藩家书(中华国学经典)

    曾国藩家书(中华国学经典)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成书于清19世纪中叶。该书信集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到,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中蕴育真知良言,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尽管曾氏留传下来的著作太少,但仅就一部家书中可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曾国藩作为清代著名的理学家、文学家,对书信格式极为讲究,显示了他恭肃、严谨的作风。
热门推荐
  • 记忆感应师·贪恩

    记忆感应师·贪恩

    夜里八点左右,携携攘攘的街头,许多行人都低头赶路,车辆依序穿越马路,偶尔有些不守规矩的驾驶员想超车,总是引来一些抗议的喇叭声。ERS补习班的班主任察尔斯,年纪约莫四十多岁,刚吃完晚餐,走在人群中,赶着要回补习班,不知为什么突然感到一阵晕眩,瞬间休克倒地不起。有人走近扶起他,才发现他已没有了心跳。路人惊吓得发出尖叫声,旁边开始聚集围观的群众,大家议论纷纷。比较机警的民众赶紧拿起手机,通报附近的警察局前来调查,也有人拨打医院的电话,想叫救护车。一群学生放学,嘻笑地三三两两走在回家的路上。
  • 小心,黑了你

    小心,黑了你

    冷离,孤僻富家女,同时也是没权没势的可怜虫。凌夏,新星女黑客,玩手段装无辜是她的拿手活。某天,黑客变成富家女,这个过去的时空因为她的加入而变得多姿多彩。-------------------【楚歌,拒绝吻戏】“对于你的演艺事业发展,这是个阻碍。”“那你愿意看着自己老公和别人接吻吗?”“不愿意!”要是她,肯定给那男的两巴掌,让他招蜂引蝶,让他勾三搭四,哼哼。冷离就是一个典型天蝎座女生,非常的极端。“所以……”楚歌后面的话没有说完,但他相信冷离明白自己的意思,看着自己的女人吻别人,如果那个男人是他,他也不愿意,不管是什么原因。“可是你不一样,你是明星,到时候找女朋友肯定没有那么野蛮不讲道理的。”冷离反驳,楚歌的身份不一样,他是演员,他需要职业素质。“我不能拿自己的未来幸福当赌注,一切可能威胁到两人关系的阻碍必须清除!”-------------------【冷离,小三死开】“你要身材没身材,要家世没家世,楚歌怎么会看上你?!”某当红女明星质问。“可能王子都喜欢灰姑娘吧,白雪公主不是死了以后才找到真爱的嘛。”你既然是公主,先自杀吧,没准王子就出现了。后面的话冷离没说,她不能教坏人,不是嘛;而且这绝对不是讽刺。“走着瞧,楚歌总有一天会玩腻,甩开你的。”某人愤愤道,脸上却依旧保持着笑容。“离,你在和谁聊天?”楚歌的声音响起,发声处正是某女明星的后面,“她是谁?群众演员吗?”无视某女怨恨的眼神,冷离开口“啊,我没有和谁聊天啊,她只是一个想给我讲故事的老女人而已。”-------------------【冷焰,必须负责】“我怀孕了。”冷离在医院走廊里打电话给冷焰。正在开会的冷大总裁匆匆结束会议,向医院赶去。“楚歌那小子哪儿去了?这事他必须负责!”医院门口,冷焰看着沉默的冷离感觉很心疼。还没回神的某人闻言,疑惑了“哥,你怎么在这?”“不是你打电话给我的吗?”冷焰不解,看见冷离一个人站在医院门口,他还以为自家妹妹被抛弃了。冷离扶额,叹气,“哥哥,我能说刚才太激动,打错电话了吗?”-------------------作者保证:不坑!不后妈!
  • 投资自己的梦想:孙正义的人生哲学

    投资自己的梦想:孙正义的人生哲学

    软银成立三十余年,孙正义首度袒露沉浮经历,倾心讲述创业来路,逐一分享“人生五十年传奇规划”、经营千亿级公司的“孙孙兵法”、超常规的工作法;解密互联网思维下的投资趋势,大数据时代的高科技产品方向;公开300年愿景下的接班人如何实现世代进化、团队开放式建设、培育完整的企业群生态等重磅内容。字里行间闪耀诚恳的人生智慧,处处是原汁原味的血汗经验。世界商业思想史白金之作,只言片语,价值千万。
  • 一个人的朝圣2:奎妮的情歌

    一个人的朝圣2:奎妮的情歌

    触动全球亿万读者的热销小说、布克奖入围作品《一个人的朝圣》相伴之作。在《一个人的朝圣》里,65岁的哈罗德,87天行走627英里,只为了一个信念:只要他在走,奎妮就会活下来。这是故事的另一面,这是奎妮,这里有一个埋藏了20年的秘密,有生命中无数的微小瞬间,有温暖的大手,坐在车里的对话,海上的花园。如何处理痛苦,如何爱,如何休息和放松,如何相处,“因为同一样东西发笑也可以是另一种在一起的方式”。当哈罗德开始旅程的同时,奎妮的旅程也开始了。他们因此各自变得完整。“跟哈罗德一样,奎妮有其阳光和黑暗的一面,但当故事结束,合上书本,作者巧妙地让黑暗消失了,挥之不去的是奎妮坚定的爱的光芒。”没错,奎妮的情歌是来帮助我们的。
  • 云外人

    云外人

    俗子陈恒,意外流落永恒界,却从逆境中杀出一条血路。他敢骂苍天弃日月,敢恨世间多烦忧,敢战乾坤逆八荒,敢爱比翼齐飞客。陈恒,心永恒。
  • Round the Sofa

    Round the Sofa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秦鬟楼谈录

    秦鬟楼谈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销售要懂微表情

    销售要懂微表情

    作为销售人员,如果能够学会从客户的“微表情”“微行为”中判断出客户的真实想法,就可以摆脱无所适从的困惑,提高辨别客户的能力,顺利地窥探出客户的情感变化,找寻出令客户迟疑的真正原因,从而让成交变得轻而易举。本书教给销售人员如何通过观察客户的微表情、微行为来感受客户的思维、感觉和意愿,如何运用自身细微的肢体语言来向客户传达信息,从而实现有效沟通,促成交易。
  • 佛教故事经典(一)

    佛教故事经典(一)

    佛教自传入中国以来,即与中土传统文化相结合,并逐渐发展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中国佛教。由于传入的时间、途径不同和民族文化、社会历史背影的不同,中国佛教形成了三大系,即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和南传佛教。汉传佛教的思想博大精深,我们只择取其中对我们有指导和教益的部分加以学习和借鉴,这也正是本书搜集汇编汉传佛教故事成书的一大原因。本书中的100个故事,取材于佛家的经典典籍,或佛学文学,或关于佛教的民间传说,较为全面地反应了如慈悲、行善、放下、随缘、度己度人等佛学思想,通过对这些故事的阅读和感悟。
  • 修真狂女之星帝崛起

    修真狂女之星帝崛起

    她,本来自中国第一修真世家,却因父亲被大伯陷害被抓,全家落难到一个不足二十平方米的小屋。在躲避追杀的过程中,哥哥功法被废,全身经脉尽断,手筋脚筋皆被挑断,妈妈在重伤的情况下救哥哥,最后虽为哥哥续了手筋,也因功力被耗尽,最后成为一名普通人。她,发誓要夺回属于他们的一切,所以她在不断的变强。最终,当她站在世界最顶端时,却发现原来她的生活才刚刚开始。她,真正的身份竟是浩瀚宇宙中,苍山帝国圣特兰斯星域,苍山帝国六大家族之一,圣特兰斯家族的第三代继承人。宇宙中,强者无数,除了有毁天灭地的高科技产物,还有强大到轻轻一挥手就能毁掉一颗星球的异能修炼者。在浩瀚的宇宙,各种族最崇拜的不是高科技,相反却是自身实力的不断提升。且看她,凯拉.圣特兰斯,如何在浩瀚的宇宙,创造属于她的宇宙帝国,成就令人闻风丧胆的巅峰之路。让宇宙众多种族,各方主宰,都臣服于她——大帝凯拉.圣特兰斯。本文秉承没有最变态,只有更变态的宗旨。誓要将妖孽行为热血到底!本文以浩瀚的宇宙为背景,主要为异能修炼者。异能包含幻术、魔法、武者、药剂师、创造者、血脉、传承、空间、时间、法则、元素等。领养区:亲亲“安静守护你”领养“凯拉”亲亲“斷翼天使紫”领养“李天逸”亲亲“云影悠然”领养“段如轩”亲亲“hecate林”领养“毁灭缠藤”亲亲“甜蜜灬小薇”领养“卡特”亲亲“血傲然”领养“作者雪雪”亲亲“moommii”领养“青渊”推荐雪的完结文:《缚魔》:《穿越之沦为绝色祸天下》:《吻火》:友情链接:柳一一的《激战女神》秦随风的《极品相公随风舞》水国萱草的《破神》火凰的《蓝魅》炫音的《血灵神》帝九鸢的《云傲天》曲殇的《逍遥鬼帝》潇潇慕雨的《紫降异世》炫音的《魔疫》火凰的《小姐莫轻狂》筱天天的《夜天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