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33500000023

第23章 学好采访是记者的第一基本功(14)

据天津长芦盐务局的调查,伪劣和私盐冲击国家专营市场已造成十分严重的破坏作用。其一,影响国家盐税收入,1992年国家应收盐税10亿多元,实际才收到8亿元,有2亿多元盐税落入偷税的贩卖私盐的贩子腰包。1993年,天津市盐税损失800多万元。其二,由于私盐泛滥,无碘的土盐、劣质盐通过市场大量进入城乡人民的菜篮子,严重威胁和损害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有的直接造成食用者中毒、死亡;有的使碘缺乏病发病率急剧上升。如天津市碘缺乏病的重病区蓟县、宝坻等县,经有关部门多年综合治理,“地甲病”病情已得到控制,但由于近年来私盐、不合格的碘盐、无碘盐大量流入,使病情又出现回升状态。1992年,蓟县有关部门在一次发现并没收6吨非碘盐后,对13所中小学3000多名7~14岁的学生进行体检,发现缺碘引起的甲状腺生理性肿大者占6.5%。去年3月,这个县在碘盐调查时发现,19个销盐网点中竟有11个是销售非碘盐的,货源全是从私盐贩子那儿低价购进的。

天津是河北、山东等地伪劣私盐长途贩运的必经之地。为了防止私盐进入天津和北京市,天津市政府早在去年3月就成立了整顿盐业市场领导小组,组建了盐改稽查队伍,建立健全了盐政执法体系,到1993年年底已查获没收私盐1万多吨。但是,仅有100多人的天津盐政执法队,无法做到24小时堵住私盐入市的10余条干线和近百条支线。加上盐贩子的手段越来越隐蔽、狡诈,前有“探路车”,后有保镖车,手持对讲机,并配备各种凶器,使盐政管理工作难度加大。真正被查堵住的私盐是极少量的,大量伪劣私盐源源不断地进入流通领域,目前天津市四郊五县市场私盐泛滥,并逐步向市区蔓延。

天津市盐政干部职工认为,刹住贩运私盐的违法活动,不仅仅是天津市的事,它也关系到北京和华北、西北的2亿人口的广大内陆地区人民的健康,也绝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它是关系到国家命运的根本性大事,必须认认真真地加以解决。他们建议:刹贩运私盐歪风,必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手是继续强化盐政稽查队伍的力量,增加人力,配备先进的通讯、交通工具,对贩运私盐的违法活动坚决依法予以查处。另一手是查源头,整顿盐业生产部门,坚决果断地关闭河北、山东等地的私盐生产窝点,认真实行食盐的生产许可证制度和食盐专营;严格执行食盐和加碘盐的质量标准,并统一包装;工业盐要继续依照《盐业管理条例》实行计划管理,确保食盐不受工业盐的冲击。

(本文1994年4月6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内刊第43期刊出,获1994年中央台内参好稿二等奖)

3.在行业博览会、订货会、展销会、交易会上挖掘全国性宏观新闻

这类商务活动,很少见到中央主流媒体本部记者的身影,正是驻地方记者大展身手,发挥才能的机会。与全国大型会议相比,这类商务活动表面上属于微观经济活动,算不了什么,不值得驻地方记者关注,甚至没什么可写,写了也发表不了。其实,这类微观经济活动,往往暗含深层次的新闻主题,附载着巨大宏观指导意义,关键在于驻地方记者能否慧眼识真金,妙手抓活鱼。

比如,从1990年开始,每年5月份华北、西北和新疆等省市自治区,都联合在天津举行“中国天津出口商品交易会”。一般情况下,这种地区区域商贸活动,记者能在中央台《全国联播》或《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发条简讯就算不错了。1992年,在第3届天津出口商品交易会上,笔者采写了消息《以天津为龙头的华北西北开放带形成》,在中央台《全国联播》头条位置播出;1994年,在第5届天津出口交易会上,由于笔者深入采访,精心选题,采写的消息《天津成为华北、西北进出口龙头》,在中央台《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播出。又如,消息《我国初步形成以上海天津两大中心城市为龙头的内贸交易格局》,是笔者在1994天津春季全国商品交易会上挖掘到新闻素材,提炼出核心内容,才采写成的。该消息在中央台《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播出。

附例稿(22)

消息:以天津为龙头的华北西北开放带形成

中央台记者金树华报道:

目前,一条东起天津,西至新疆阿拉山口,辐射华北、西北及西藏地区的对外开放地域已经初步形成。

华北、西北以及西藏地区,占全国面积的58%,拥有2亿多人口,有丰富的煤、石油、天然气、铁、铜、铝、锡等矿产资源和粮棉油等农产品及土畜产品,是发展对外贸易大有潜力的地域。近两年,华北、西北及西藏地区,加紧了与东部沿海开放地区的经济联系。天津作为东部对外开放的重要口岸,积极发展横向经济联合,充分发挥作为华北、西北和西藏地区的对外窗口作用。华北、西北和西藏地区,利用天津这个对外窗口信息灵、渠道多的特点,设立办事机构,宣传本省区经济优势,洽谈外经外贸业务。青海省去年从天津口岸出口有色金属十几万吨,创汇5000多万美元,有力地支持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据统计,去年华北、西北以及西藏的外贸出口总额达71.44亿美元,创历史最好水平。

(本文1992年3月4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全国联播》头条播出)

附例稿(23)

消息:我国初步形成以上海、天津两大中心城市为龙头的内贸交易格局

中央台记者金树华报道:

由国内贸易部和天津市政府共同举办的94天津春季全国商品交易会,昨天在天津开幕。这标志着我国已经形成以上海天津两大城市为龙头的南北商品集散中心,全国商品流通的布局趋于合理。

国内贸易部由每年一次在上海举行全国商品交易会,改为春季在天津、秋季在上海举行。这是国家内贸部建设大市场,搞活大流通,发展大贸易采取的举措。

据了解,来自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1万多家企业、3万多种名优产品,参加了本届商品交易会。

(本文1994年4月19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播出)

4.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鉴定会也有全国性宏观新闻可抓

创新是生产力,创新是技术进步的不竭原动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彻底打破了中国的封闭和半封闭技术状态,随着科研人员进出国门的科技、技术交流和设备的进出口商务活动,中国的创新力大大增强,新技术、新发明、新专利、新产品、新工艺像雨后春笋一样,数不胜数。一般情况下,无论是企业自行组织的技术类鉴定会,还是各地政府科技部门组织的鉴定会,都要邀请国家级专家和主管部门的官员参加鉴定会。这些专家和官员对某些技术领域十分了解,对涉及的领域的国内外信息和发展状况也很熟悉。平时,记者很难想到就某项技术或某项领域的发展情况专访某些专家和官员,就是想到了,也很难找到采访对象。在鉴定会上,采访专家和相关主管部门的司局长、处长就很容易了。笔者的实践经验证明,如果记者能抓住机会,每采访一次技术、产品、工艺鉴定会,都借机把涉及的技术领域、涉及的一个行业或几个行业的国内外技术、设备、市场情况了解透彻,记者的知识水平会不断增长,背景材料也会越积越多,久而久之,记者就会成为半专家型或专家型记者。

1990年5月,笔者应邀参加了天津医疗电子仪器公司的B超诊断仪新产品技术鉴定会。全国数十位医疗器械设计、生产、研究方面的专家担当了鉴定委员。笔者认真采访了来自电子工业部科技司、国家重点医疗设备研究所和生产企业的专家们,掌握了大量信息和材料。最后撰写了消息《我国医疗器械工业形成综合性新产业》,在中央台《全国联播》节目播出。

如果不是参加新产品鉴定会,笔者一是不可能想到去采写这条消息,就是想到了,如果真付诸实践,那采访工作是相当复杂的。驻地方记者根本无法进行这类专题采访。可在新产品鉴定会上,却轻轻松松抓到了,完成了。驻地方一线记者,在地方一隅隔三差五就拎出一条全国性宏观新闻来,其自我感觉是美好的。

附例稿(24)

消息:我国医疗器械工业形成综合性新技术产业

中央台记者金树华报道:

我国医疗器械工业已经形成一个门类基本齐全,应用现代技术多学科交叉渗透的综合性新技术产业。

建国初期,我国医疗器械工业基本上是个空白。经过4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10多年的努力,目前全国医疗器械工业,专营企业已有400家、兼营企业260家,从业人员达到14万人。全国建立了14个医疗器械专业研究所和相当数量的企业研究机构。产品品种多达2500个,产品规格9400多个,其中达到国际80年代水平的一批大型、精密、尖端的新产品,有头颅X线CT、大型X线机组、电子直线加速器、B型超声波诊断仪、体外振波碎石装置等。另外,心电图机、500毫安X线机、B型超声波诊断仪、呼吸麻醉机、手术床、防疫车、救护车等21种国产医疗器械,在国际招标中单独中标或者同外商联合中标订单数不胜数。

去年,我国医疗器械工业总产值达到24.6亿元,比1980年增长了3倍。

(本文1990年5月15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全国联播》播出)

三、抓全国性宏观新闻的比较效应

驻地方一线记者,全国性新闻抓得多了,渐渐就有了比较效应。

首先,扩大了驻地方记者的报道面,增加了新闻资源,为不断提高质量和增加总量创造了条件。相对而言,除去写作技巧问题,全国性宏观新闻选题的重选率要比纯地方新闻选题高得多,也容易获得通过,播发时还能占有较好、较大的版面。比如,一次在天津召开的钢材订货会上,记者了解到当时全国钢铁生产的综合情况,中国钢产量已经进入世界各国先进行列,于是撰写了消息《我国已成为产钢大国》。这条报道无论主题还是具体内容,都具有相对的宏观元素,是有冲击力的新闻。如果记者不写这条报道,而是以订货会为新闻由头,写当地冶金工业发展迅速也好,还是写技术进步全国第一,或者年产量全国第一也好,其新闻性、宏观性绝比不上《我国已成为产钢大国》。

附例稿(25)

消息:我国已成为产钢大国

记者从今天开幕的94全国钢材订货会和春季全国钢材交易会上了解到:今年头4个月,全国产钢3087万吨,生铁3034万吨,成品钢材2761万吨,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7.46%、13.09%和9.81%。我国已经成为钢铁生产大国。

据国内贸易部和冶金部统计,由于国产钢材增长和大量进口钢材,目前库存钢材积压,占压资金过多,已经成为影响钢材生产和交易的重要因素。

(本文1994年5月20日、21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全国联播》、《新闻和报纸摘要》播出)

其次,增进了驻地方记者新闻稿件的融合性。一般情况下,驻地方记者采写地方新闻时,虽然刻意注意并强化地方新闻的宏观性和全局性,但往往是站在地方的角度,就土和泥、就粮下锅,其质量至多比本地媒体记者那种格式化报道稿件好一些,却也好不到哪儿去。驻地方记者通过参加全国性大型会议和全国性商务活动,获取大量综合性的信息和新闻素材,除了当时写稿选用一部分外,大量信息和素材都沉淀在驻地方记者手中。这些宝贵的资料一旦用于地方新闻的采访、写作上,无论是用来作背景,还是用来作比较,都可以给地方新闻增色、添彩,使之凸显宏观特色,大放冲击力。

再则,驻地方记者熟悉了在地方捕捉全国性宏观新闻的规律,其综合业务能力和职业素质会有明显提高。无论新闻作品,还是驻地方记者本人的行为、举止都会显露一股宏观大气、与众不同的表现,从而通过一个个驻地方记者的佳作和气质,在地方树立起中央主流媒体的良好形象。

总而言之,中央主流媒体驻地方记者,用心在地方捕捉全国性宏观新闻,对媒体、对个人都百利而无一害,建议年轻的驻地记者们一试身手。

第四节学会采写连续(系列)报道

连续(系列)报道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兴起的新潮文体。报道形式的多样化是连续(系列)报道的一个显著特点,其本身并无固定的样式,可以借助于消息、通讯、述评、专访、特写、调查报告等多种体裁,完成报道主题。

连续(系列)报道最早出现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和报纸摘要》和《全国联播》两大在全中国拥有6亿多固定听众的知名节目中。这两大节目每天每次节目只有半个小时,要播发几十篇各类新闻稿件。因此,它们不可能一次播完一个重大典型报道内容。于是中央台的记者、编辑开始尝试把长篇的大型通讯等稿件拆分成几集,连续几天每天播发其中一集。这就是连续(系列)报道初创时的形态。后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驻地方记者把这种形式用于对地方省市进行重大报道上,并把连续(系列)报道的文体,从通讯或录音通讯及录音报道扩散到文字或带音响的消息、述评、专访、特写、调查报告等多种体裁,有的连续(系列)报道包含两三种体裁稿件。

目前,连续(系列)报道已成为中国各类媒体普遍采用的一种报道形式,中国新闻奖和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等各类新闻评奖都把它列为独立的项目,每年都评选一批优秀的连续(系列)报道为获奖作品。

同类推荐
  • 新时期安全教育

    新时期安全教育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安全教育的方方面面,共分17个主题,语言简洁,信息量大,有很强的实用性,可以满足各类人士对安全教育的需要。本书名为新时期安全教育,重点突出在“新”字上,在编写前,我们查阅了大量文献,取其精华,兼收并蓄,但又不囿于传统。我们颠覆了传统的写作模式和手法,打破章节条框,让主题划分更科学,是一次大胆的创新。此外,我们还想尝试探索在有限容量内传递信息的极限,突出信息量大这一特点,实现安全教育无盲点,打造百科全书式的安全教育。
  • 一个社会的悲伤与勇气

    一个社会的悲伤与勇气

    本书主要围绕当下中国社会面临的各种问题进行论述,从国家政策、价值观、贫富差距、教育问题、文化现象、热门话题等方面揭示当下中国之现状。本书语言犀利而不激进,思想深刻而不哗众取宠,有高度的现实意义,是一本能真正反映当下中国社会真实现状的良心之作。
  • 中华句源(超值金版)

    中华句源(超值金版)

    本书是对中华民族积淀传承下来的经典之作的深度总结提炼,涉及到修身、养性、学习、处世、心态等诸多方而,在每条经典诗句后均附有出处、释义及延伸阅读,以期在帮助读者了解每一句经典之作的来源及现代解释外,引导读者向更深的层次去探寻、去思考。好的诗句会给人如沐春风之感。《中华句源(超值金版)》能为每一位读者带来缕缕春风,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 从有效教学走向卓越教学

    从有效教学走向卓越教学

    本书系作者在《有效教学十讲》基础的最新学术成果,以深入浅出的表达方式,阐述了现在及未来的教学走向——卓越教学。作者以教育学为思考的立足点,同时又有课程学、学习学、人类学、社会学的视野,且长期深入一线,坚持做课堂的考察,所以,其著述颇受一线教师欢迎。
  • 中国的现实与超现实

    中国的现实与超现实

    “中国的现实”即中国成长道路上的种种坎坷和怪现象。“超现实”即中国今后发展方向和如何实现改革。这是一本时政普及读物,核心为点评当今各色社会问题,专注于点评当代中国各色现象与事件,也有对历史事件和文化现象的解读。“把历史作为现实参考”的著名近代史专家雷颐,通过通俗的讲解、评论、分析,使读者了解是什么样的力量使政府改革的努力与期望落空,什么样的力量使某些事件像轮回一般在中国历史上反复演出。
热门推荐
  • 幸得今夕再遇你

    幸得今夕再遇你

    她是我的君主,我是她的不二臣。我爱她,如同追逐太阳。某一天后,太阳竟落下不升起了。于是我再难再苦,也要将我的太阳亲手再捧起来。——靳君屿(重生+系统+言情+1V1+双洁+爽文+游戏+末世,女主攻撩,男主苏宠)
  • 万界永恒

    万界永恒

    武恒生活在宗派最底层,受尽欺辱压迫,但其凭借超乎想象的毅力,最终凑齐永恒青铜币,开启永恒洞天,自此风生水起,与各路天骄争锋,踏上武道巅峰。
  • 截住狼

    截住狼

    一张源于富士山的明信片,一个神秘的日籍寄信者,一个血性的中国驴友,一段关于希望与绝望的历史史痕——在深邃的山中,风起云涌的绝密对决重现眼前。1944年,日军发动“一号作战”,中国西南腹地战火凌虐,河南、湖南等战略要地相继沦丧。为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日军丧心病狂地冲击战区要塞,迫使内陆战区节节败退;继衡阳陷落之后,日军驱动战争机器预抵桂林。就在日军将要贯通南亚战场的关键时刻,来至军统网络的绝密情报揭开了一个更大的阴谋。
  • 萌妻大神嗨翻天

    萌妻大神嗨翻天

    溥卿言22岁时一见钟情林时遇,到了26岁还没有将小白兔叼回家。于是在他的好友圈流传着一句话。溥总怂,溥总怂。溥总怂完还是溥总怂。本想着温水煮青蛙。没曾想半路被人截了胡。这次,溥总终于不怂了。当很久之后的某一天,林时遇从溥卿言的书房柜子翻到了一本日记。翻开第一页,第二页、第三页……通通都只有一句话。“想和林时遇有一个可爱的小包子。”于是,林时遇24岁那年,和溥卿言有了两只白白胖胖的小包砸。【优雅痞子贵公子VS呆萌甜美小辣椒。电竞小甜文,可放心食用。】
  • 终极调教师

    终极调教师

    调教不可一世的流氓恶势力,调教各种不服——
  • 闲妻良母

    闲妻良母

    她一生都在为他奋力打拼,却最终死于他与那贱人设下的阴谋之下。一朝穿越,她摇身一变,成为了上京富家岑府中最卑微的嫡女!传言,她胸无点墨,软弱无能!连个下人都对她鄙夷不屑,亲人手足更是处处排挤她,责难她,妾室庶女更肆意凌辱她。在成亲前三日,更是被查出已身怀六甲,珠胎暗结。所谓的父亲怒目拂袖而去,恶妾庶女更是逼迫她,喝下那加量的打胎药,存心想置她与死!打胎不成,逼死不遂。怀孕之事却不禁而走,夫家悔婚,改娶庶妹。一夕间岑晗玉之名,成为了上京城中,百姓们茶余饭后谈笑风声的娱乐笑点!一时气急攻心昏死过去,再次醒来,眼中懦弱尽散,寒光连连。整恶妾,惩庶女,戏贱男,打恶奴,叛家族!风光正盛之时,却孤身带着腹中的孩子,决然离去!★★★★○○○○○★★★★她惊艳重生,脱胎换骨,光芒展露。一改往常柔弱的形象,不再是世人口中的丑颜、废物!她才华横溢,聪慧冷情,成为一个风华绝代的传奇女子!却在一日间,突然销声匿迹,失去芳踪…★★★★○○○○○★★★★正太萌宝要爹爹:“娘亲,衍叔叔可以做我的爹爹吗?”萌宝施逸辰向正在喝水的某人问道。噗!某人嘴角抽搐,眸光看向远处正在帮忙耕田的身影,问:“小辰,有娘亲不好吗?”“有娘亲是很好,可是徐茂哥哥他们都有爹爹啊!”萌宝睁着无辜的眼睛盯着娘亲。“那为什么非要衍叔叔呢?”“因为衍叔叔跟小辰长得很像啊!”萌宝很认真地回答。“是你像我!”正在工作的男人,转身皱眉强调道。极度宠溺篇:一脸冷漠的司徒衍正专心坐在案前办公,聪明机灵的司徒逸辰探头进来,朝自家父皇道:“父皇,母后将海桑国太女,挚爱的海珠给磨成粉,变成面膜了。”司徒衍沉声道:“来人,让海桑国女王送十颗海珠,来给皇后敷脸用,如若不允,便出兵攻打!”“遵旨!”应声前来的侍卫嘴角却抽搐不已,十颗…“父皇,母后说宫里的日子太枯燥了,想要回小王村去生活!”粉雕玉琢的小姑娘也不甘兄后的道。“去跟母后说,等父皇手上的事物忙完,便带她去住一阵子。”司徒衍眼中尽是宠溺的道。两个孩子同时狡黠一笑,同时道:“晚了父皇,母后说父皇现在重于国事疏于她,已经让璃叔叔他们来了,现在正在寝宫内收拾行装,准备回去…”话音未落,那抹明黄的身影已经消失不见,留下一句:“即日起,朕突发恶疾,皇位传于太子,择日登基。”正玩得开心的司徒逸辰,瞬间变成了苦瓜脸,得,自食恶果了!
  • 凌帝塑天

    凌帝塑天

    纵然万劫不复,我依然待你眉眼如初;纵然海枯石烂,我依然对你岁月如故;纵然相思入骨,我依然堕入三世轮回。
  • The House of the Wolf

    The House of the Wolf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天行者

    天行者

    中国农村的民办教师,将现代文明播撒到最偏僻的角落,付出巨大而所得甚少。《天行者》讲述民办教师艰苦卓绝而充满希望的故事,为这些“在二十世纪后半叶中国大地上默默苦行的民间英雄”献上感天动地的悲壮之歌。
  • 穿越之糊涂的幸福

    穿越之糊涂的幸福

    唐双双本来是一名正读高中的女学生,一向出了名的糊涂,在一次学校化学实验中,她因为错用了一种化学剂差点把整间实验室给炸了,自己则晕了过去,可当她醒来的时候,她却发现周围所有的一切都变了,她以为是自己摔坏了脑袋,产生了幻想,可当她真正清醒过来的时候,才意识到自己已经穿越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