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35800000014

第14章 刘瑾时代

经历了正德元年的政治风波后,我们的皇帝开始躲藏在幕后,让宦官刘瑾在前冲了。

刘瑾是陕西人,本姓谈,后来给一刘姓宦官做干儿子,改姓刘,刘瑾熬到了55岁才出头。跟王振、汪直、魏忠贤一样,这位刘宦官在肃贪、打击权贵、清查账目方面表现出了非凡的才能,而后世文人大多将这种行为解释成清除异己、树立权威,即便是利国利民也不在考虑之列,究其原因乃是宦官与我们这个国家的礼法不符。

从1506年11月份开始一直到1510年8月份结束,这三年零十个月的时间是刘瑾主政的时期,被冠以刘瑾时代,从“时代”这两个字我们可以知晓刘瑾在这个时期总揽帝国的一切军政大权,而且还有一些新思维、新的变法措施,这些变法主要集中在吏部、户部、兵部,刘瑾的变法手段主要是清查账目,清查的范围极广,遍布帝国的方方面面,从更宏观角度来讲刘瑾的改革是想将宦官提高到与文官平等的位置上,让宦官也成为帝国官僚中的一员。刘瑾此举在中国历史上是首创,属于前人没有尝试的领域,如果能够成功,的确是对中国二千年来政治体制的一种冲击,其结论是震撼的,它会使中国这种正在上轨道的文官政治嘎然而止,而这种双头政治将会使中国的政治结构更加稳定,或许它能够破解明代的政治迷局,但刘瑾开创的这种行政结构会给中国的伦理道德带来多大的冲击我们还不得而知。

刘瑾掌权后首先将各地的镇守太监提到跟巡抚同级别位置,各地镇守太监可以监管地方的军、政、司法一切要务,等于说是在各省实现双头管理,各地送往内阁、部院的文书必须要从司礼监过一道;刘瑾恢复了洪武时代那种严厉治贪的刑法,不过与洪武时代不同的是对于贪腐的官员不再是以体刑的方式来处罚,而是代之以经济手段来处罚,毕竟时代已经进步了;刘瑾还有许多变法体现了公平性和人性化,针对科举考试中南方人多的情况,刘瑾限制南方人的录取比例,增加中西部举子的录取比例,刘瑾还命令寡妇再嫁,家有死人不葬者政府将强行火化。南方富庶省份的官吏不仅不能由本省人担任,就是邻省人也不行,帝国的官员开始南北大对调,任职漕运总督的官员也不能跟运河沿岸的省份发生任何联系;刘瑾派人清理天下田亩,将隐瞒的田亩分给自耕农耕种,限制士绅和军官占田,他还从内廷和户部、兵部派出大量的官吏去清查各地的军屯、军库、皇庄、粮仓、漕粮、两淮的盐政,还有国库下拨的资金。

一方面打击贪污、瞒报,另一方面刘瑾千方百计增加国库收入,除了罚款以外,刘瑾增加各地银矿的摊派,并增加各地军屯上交的税收,此举是最要命的,一方面对军屯进行清查,另一方面又对其掠夺,这些直接导致了后面的兵变,也成为刘瑾覆灭的一个诱因。

刘瑾的策略可以总结为一紧一收,开支缩紧加上税收增加,如此一来既可以增加国库收入,还能为皇帝和自己增加收入,对宣德年以来的弊政也有很大的纠正作用。刘瑾的治贪不仅对准天下官吏,对于自己的亲信和内廷宦官也在所不惜,宦官杨镇因为在南京受贿被刘瑾亲自交给南京三法司会审,亲信刘宇因为所辖地耗损颇多也受到责罚。此时的刘瑾早已走上汪直的道路,跟汪直比起来有过之而无不及,他跟汪直一样跟全天下的人作对,这里面不仅有官僚,而且还有皇室、宦官,更有军人,就连八虎中的其他七虎也对刘瑾心生不满。在他的统治下,整个帝国的人战战兢兢,官员稍微出现一点差错就会被处罚,出现纰漏的官员不等刘瑾来查便已自杀而死,还有的官员因为畏惧刘瑾竟然将家人、亲戚、朋友也检举出来,而刘瑾也鼓励互相诘奸,我们的帝国似乎又重回洪武时代。

敏锐的人知道刘瑾这座大厦已经开始遥遥欲坠,从中枢到地方,从内廷到外廷,从政府到军队都弥漫着一种不安的气息,一种骚动的气息,帝国仿佛又重现景泰、天顺年间的情景。正德三年(1508年)六月的一天,内廷宦官将一份匿名弹劾刘廷的奏折故意扔到早朝的御道上,奏折被一御史拾到,这份奏章被送到了朱厚照面前,奏折上罗列了刘瑾的几大罪状。此时的刘瑾正处在如日中天的时候,而且这份罪状又没有署名,朱厚照自然将这视作阴私之事,朱厚照命所有大臣跪在殿外,让群臣自招。

慌里慌张赶来的刘瑾看自己还没动手,皇上已经叫众人跪在那里了,他在那里破口大骂,刘瑾在那里折腾了一整天也没查出来什么,到了夜里便把三百名官员带到了镇抚司盘问,也是毫无结果。第二天才清楚乃是一宦官所为,这事就这样告一段落。这件事情表面上看是一个对刘瑾不满的宦官所为,但何尝不是所有人的共同想法,虽然刘瑾又一次取得了胜利,但这次却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刘瑾对天下臣僚们的跋扈已经得罪了所有人,当所有人都认为你该完蛋的时候大约便是你会完蛋的时候,此时已经有部分人开始酝酿倒刘。

安化王朱寘鐇是封在陕西庆阳县的一个王,通常人们知道正德朝有宁王叛乱,却不知道还有个安化王先于宁王起事。人们不解的是正德年间的宗室叛乱为何如此多,也同时不解一个封在西北的小王为何也敢叛乱,其实这既跟刘瑾有关,也跟朱厚照有关。

刘瑾清理屯田,让军户纳粮,西北就是重点,陕西当地的驻军早就怨声载道,而安化王朱寘鐇正是看到了这一点,他才利用军士的不满乘机发难。无论是安化王朱寘鐇,还是后来的宁王朱宸濠,我们都觉得非常奇怪,这些毫无胜算的藩王为何要如此?或许唯一的解释还是《皇明祖训》在起作用,大概这些藩王真的以为自己干的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情,抑或他们真的是为了这个国家好也不得而知。

正德五年(1510年)四月的一天,安化王朱寘鐇将当地镇守太监、总兵等人请到王府饮宴,席间安化王将一干地方官员杀死,接着又带着他的兵将朝廷派在庆阳的巡抚都御史杀掉,然后写檄文传至四方的军队指挥官。檄文中打的旗号是清除刘瑾,所遵循的依然是《皇明祖训》,朱元璋苦心创造的祖训不仅没能保证明王朝的安定,反而成了后世子孙的桎梏。

朱寘鐇打的算盘非常好,他发现各地的军官都对刘瑾牢骚满腹,以为如此一来众人会纷纷响应,但事实上并非如此,没有一处响应。朱厚照接到朱寘鐇造反的奏报后,便命杨一清率兵平叛,八虎之一的张永监军。杨一清是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朝重臣,曾三次任三边总制,最高官至内阁首辅,成化年间,蒙古人移居河套,陕西北部的防务突兀起来,为了协调应对,弘治年间委派重臣总督甘肃、延绥、宁夏三镇防务,是为三边总制。杨一清和张永的平叛兵马走在半路上就传来消息,前方叛乱已经被一名游击将军平了,朱寘鐇本人也被擒获。

眼见叛乱已平,杨一清和张永便调转马头往回走,在路上两人进行了一番交谈,这番谈话直接决定了刘瑾的命运。杨一清向张永分析了当今的时局,明确指出此次叛乱是由刘瑾专权引起的,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叛乱或许是帝国今后面临的经常选项。杨一清想让张永出面搞掉刘瑾,但张永对于这个议题并不感兴趣,张永说道刘瑾对于他本人的威胁甚小,刘瑾擅权于否对于他来说似乎并不关痛痒。杨一清随后又说道如果刘瑾被废黜,张永或许能取代刘瑾的位置,获取更多的好处,并指出皇帝也对刘瑾不满了。

实际上张永最担心的还是皇帝的态度,一旦打刘不成,反受其咬,正德三年的例子已经摆在那里,令张永最终下定倒刘决心的是张永相信了杨一清对陛下态度的判断,他也感到刘瑾倒台的时候到了。

1510年8月张永带着安化王回到北京,举行了献俘仪式,仪式结束后,张永乘刘瑾不在,向朱厚照说道刘瑾要谋反,请求朱厚照诛灭刘瑾。听完张永的话,朱厚照不语,仍在犹豫,张永又向朱厚照递上安化王谋反的檄文,并指出安化王谋反的原因就是因为刘瑾,这时候,八虎中的其他人也纷纷附和,朱厚照终于下令拘捕刘瑾。一个权势熏天,被称为“立皇帝”的人物就因为内廷宦官的几句话就覆灭了,由此可以看出无论刘瑾多么强大,他只是皇帝的一颗棋子,一旦不需要这颗棋子的时候,轻轻一推即可。

虽然刘瑾被逮捕了,但必须给他安一个罪名,最好的罪名就是谋反,一旦定了此罪,怎么处置都不为过,当年对胡惟庸、蓝玉的处理就是如此。想到此处,文官和宦官们便在刘瑾府上放置甲胄、兵器,据传还有玉玺,然后让朱厚照前来观看,当朱厚照看见这些东西的时候,他大概心理也明白这是倒刘的官员们做的手脚,但他也没说什么,只是顺水推舟而已。

正德五年八月二十五日,刘瑾被凌迟处死,连割三天,一代权阉就这样莫名其妙而又迅速的从历史舞台消失。

关于刘瑾的一切似乎都是迷雾,史书上已经难以找到答案,我们或许只有依靠推测才能得出合理的历史真相。

刘瑾的改革是庞大的,涉及官僚系统的一切,刘瑾将自己的变法条款编在一本书上,名唤《见行事例》,涉及吏部的有24款,户部的有30款,兵部的有18款,工部的有13款,内容都是针对天下的弊端,但刘瑾死后,关于《见行事例》的一切都被文官们烧毁,人们已经无法知道《见行事例》里面究竟记载着什么内容,只能从其他史书中抠得一些细微枝叶。

刘瑾初掌大权后,跟内阁与部院的关系非常好,他对内阁首辅李东阳非常尊重,李东阳的建议他从来不违背,李东阳也尊重刘瑾。刘瑾自己学识有限,便找了一个文人张文冕,所以刘瑾主政的时候天下的奏章实际上就是由这个张文冕批红。不仅如此,刘瑾注重选拔清廉的干吏,所以从内阁到部院大多数人皆出自其门下,此时内廷与外廷已经联成一体。

跟文官的融洽关系形成对比的是刘瑾跟内廷宦官关系非常紧张,八虎中的另外七虎都极其厌恶刘瑾,张永曾经当着朱厚照的面与刘瑾互殴,虽然刘瑾令人们畏惧,但内廷宦官从来没有把他当回事,他最终还是载到了这批本应该重视而没有重视的人手里。正德三年的匿名奏书实际上已经表明了刘瑾与内廷的矛盾,在奏书风波后,他甚至成立内厂来对付东西二厂。

除了与宦官产生矛盾,因为变法,刘瑾跟地方官吏、军队、宗室的关系也异常紧张,在安化王叛乱之前,辽东已经发生一起小规模的军队骚乱。现在我们要搞清楚地是朱厚照处死刘瑾的真实原因究竟是什么?正德元年文官的疯狂使继位不久的朱厚照地位岌岌可危,后来依靠刘瑾,形势顿时急转而下,朱厚照从一个毫无地位的皇帝变得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但仅仅过了几年的功夫他就对刘瑾不满意了,这其中的原因说白了还是刘瑾过于专制,使得朱厚照也感到此人很棘手。但朱厚照为何要将他凌迟处死,说来仍是令人不解。

刘瑾这个人物说来还是由于明王朝政治运行中出现了偏差而上了位,他和王振一样力图仿造洪武皇帝重塑这个帝国,他们都是理想化的人,就是洪武皇帝那种具备超强能力的人仍然受制于生命的长度,更可况王振、刘瑾乎?刘瑾的一系列措施过急、过猛、打击面太大,虽然求治心切,但终是功亏一篑,在历史的惯性面前人的力量何其渺小,虽然如此,但刘瑾时代对于后世史学家来说是应该关注的。由于刘瑾是一名宦官,无论他做过什么,他都不容于封建礼法,他死后,他的所有变法措施立即被废除,史书上也鲜有提及,他的变法效果我们也无从得知,关于他的一切对于帝国的士大夫们来说都是不愿意触及的话题,但在此之后,进入嘉靖年帝国的弊端却日益严重起来,终是积重难返。

1510年是个值得纪念的年份,在这一年帝国的改革家刘瑾死去;1566年也是个值得纪念的年份,在这一年嘉靖皇帝逝世,随后拉起了持续16年的隆万大改革,无论史书对于“隆万改革”如何粉饰,它终是沿着刘瑾的道路前进;1582年也同样是个值得纪念的年份,在这一年帝国的改革家张居正逝世,在他死后他同刘瑾一样遭到清算,从此,我们的帝国终是进入不可挽回的命运。

无论如何,刘瑾时代对于某些士大夫来说或者对于朱厚照来说都是值得铭记的。

同类推荐
  • 抽个美女打江山

    抽个美女打江山

    周少瑜穿越到了平行世界的古代,随之而来的还有一个美女抽奖系统,专抽前世历史上留名的美女。“啥?苏妲己?虽然很漂亮是没错,可我现在就是个小山贼诶,满打满算也就五个人,这抽出来不是遭人抢么!哪里守的住!”“哎呀,缺领兵打仗的人才呀,系统,历史上到底有花木兰没有,抽一个出来给我呗。”书友群686957753。答案就是书名,有兴趣的书友可以来。
  • 密十三

    密十三

    宫廷内外的政治阴谋,塞北中原的战场厮杀,天地人鬼之间的恩怨纠葛,惊心动魄的演绎了一段旷古未有的大明传奇。四个朝代,三位皇帝,天地巨变,空前绝后!
  • 三国小独裁

    三国小独裁

    东汉末年,朝廷羸弱,诸侯割据,只有用铁血的手腕才能改变这个局面。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陈明不过是个穿越到三国的小人物,却一步步成长起来,搅动了整个中原的局势。骁勇的阵前战斗,辛辣的政治手段,过人的指挥艺术,独到的战略眼光,这都不是陈明与生俱来的,靠的是后世的知识以及不屈的信念。
  • 地图上的中国历史·民族大迁徙

    地图上的中国历史·民族大迁徙

    这套书名为《地图上的中国历史》,包括《疆域与政区》、《古都与城市》、《交流与交通》、《民族大迁徙》四种,顾名思义,是以地图为纲,讲述中国历史的某一方面。前贤总结的学习历史的方法,强调要抓住几个W,其中一个就是Where(哪里)。因为任何历史事实,无论是人物、制度还是事件,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是与一定的空间范围联系起来的,都发生或影响于地球表层的某一个点、线、面。正如先师季龙(谭其骧)先生言:“历史好比演剧,地理就是舞台;如果找不到舞台,哪里看得到戏剧!”空间因素对历史的作用如此重要,是了解和研究历史的重要内容,也是理解历史不可或缺的因……
  • 中国近代史十五讲(名家通识讲座书系)

    中国近代史十五讲(名家通识讲座书系)

    近代是中国历史上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变局”,从传统向现代过渡转型的重要历史时期。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段时期的历史,本书以专题讲义的形式,深入浅出地讲解了近代中国通商口岸、中层社会、股市兴衰、风俗流变、乡村建设、灾荒人祸等十五个重大问题。不仅在选题上让人耳目一新,而且兼顾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外交、社会等各方面,力求反映中国近代史的不同层次与面相。
热门推荐
  • 豪门隐婚之爱你入骨

    豪门隐婚之爱你入骨

    锦城,一个名副其实的火炉城市。正午时分,透蓝的天空悬着一轮火球般的烈日。大街上,只有三三两两的行人脚步匆忙的走着,好似稍慢些,就会被这火球给灼伤。乔晚开着车,车里的空调冷气开得很低,坐在副驾驶的钟灵白净的脸蛋被晒得通红,无精打采的说着,“晚姐,我们会不会去太早了?”乔晚抬臂看了下手表,笑说,“不早,约定的时间是两点,我们一点到摄影棚,一个小时时间准备。”“约好了……
  • 有一种口才叫幽默(第2版)

    有一种口才叫幽默(第2版)

    幽默是一门说话的艺术,是好口才的典型反映,也是人的能力、意志、个性、兴趣的综合体现。它能表现说话者的风度、素养,能把一颗颗散乱的心吸入磁场,让别人的脸上绽放欢乐的笑容。本书对幽默进行了全方位的探讨,用简明流畅的文字和趣味十足的故事告诉读者幽默与生活、工作以及做人、做事的关系,告诉读者幽默有哪些技巧、如何掌握这些技巧。相信本书定会给读者提供一个认识幽默、运用幽默、享受幽默的窗口。
  • 木槿花西月锦绣(3):月影花移约重来

    木槿花西月锦绣(3):月影花移约重来

    我,花木槿,胸藏智慧,通达人世,守义重爱,善良勇敢,拼搏坚忍,拥有两世记忆,自命对风月无情……其实,我,花木槿,贪财好色,贪生怕死……谁叫在紫园里,咱妹是红人,咱哥是西营首领,咱有小五义当后台,最横的四爷给我撑腰……我外号叫女色魔!我怕谁?什么,你确定?我是被调去三爷的西枫苑,不是四爷的玉北斋?是那个身残志残心也残的原非白原三爷的西枫苑?!好吧……就这样,命运的轮盘悄然启动,东庭末年,欲望、野心、杀戮、王位、权力交织着血浓于水的亲情、弥足珍贵的友情,还有,这一世注定凄艳的爱情……错入乱世风云,面对铁血山河,心中却渴望那一曲缠绵的长相守……花西夫人,该何去何从?--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与拿破仑一起战斗:拿破仑私人秘书回忆录

    与拿破仑一起战斗:拿破仑私人秘书回忆录

    梅尼瓦尔不仅是拿破仑的秘书,他还是拿破仑忠实的伙伴。拿破仑不仅让他记录信件,还让他参加了各种会议,经历拿破仑巅峰时期及后期的人生故事。他几乎掌管着拿破仑所有的事务,包括财政事务以及会议安排。拿破仑几乎所有信件,都是梅尼瓦尔在他的口述下书写的。梅尼瓦尔的回忆录告诉世人,拿破仑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以及在他身边是怎样的感受。克劳德·弗朗西斯·拜伦·德·梅尼瓦尔的这本《与拿破仑一起战斗(拿破仑私人秘书回忆录)》最早于19世纪50年代在巴黎出版发行,1894年被翻译成英文,并在伦敦和纽约出版发行,成为最权威的拿破仑传记,是拿破仑时代历史最权威的史料之一,研究拿破仑的历史学家几乎都参考过本书。
  • 重生之将门贵妻

    重生之将门贵妻

    前一世,她是将军嫡妻,却在死后,尸身被扔乱葬岗,落得尸骨无存的下场。这一世,老天怜她可怜,重新活了过来,她要活出自我来。她发誓,有仇报仇,有恨解恨。前一世她爱他如狂,唯他之命而活。结果被他和一个穿越女设计而死,死无葬生之地。这一世,她不再爱,步步算计,装痴卖傻,只为逃离牢笼。一杯苦酒,一柱清香。她说:种什么花,结什么果。她也说:我命由己,不由天,夫为天,妻为地。重活一次,我定要改了这天和地,尊和卑。当一切繁华过尽,洗净铅尘,她已高高在上,聛睨一切,她会将爱给谁……
  • 太上洞玄灵宝三元品戒功德轻重经

    太上洞玄灵宝三元品戒功德轻重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玩命

    玩命

    一份合约,将原本是死刑犯的古斌变成了一个“实验人员”。实验要求简单的过分,只有三个字——“玩游戏”。抱着对新生命的向往和对未来的憧憬,他踏上了这条道路,但迎来的,却是比死亡要更加恐怖的经历。“你们玩的是游戏,我玩的,是命……”新建玩命书友群:415682672!!!欢迎敲门骚扰喜欢游戏的读者也可以关注公众号:非常规游戏研究所
  • 众尊

    众尊

    仙界沉沦,大道不公,既然仙非仙,道非道,那还有何资格掌控万物!我之手,将屠尽所谓的万仙,掌控生死轮回!我之足,将踏碎不公的大道,重铸鸿蒙万宇!我为,众生之尊!
  • 中国文化博览2

    中国文化博览2

    人类从诞生之日起,便在延绵不绝的历史长河中找寻着未来的方向。作为大自然中的一个个体,为了求得生存,人类更是与自然界进行着永无休止的斗争。而工具的产生为人类开启了一扇通往科技文明的大门。栖息于神州大地的炎黄子孙是人类最早的远古居民之一,其中已知最古老的属现在云南省境内的元谋人,他们生活的时代,距今约170万年。在那个时候,他们已学会制造石器和使用火,我国发现最早的工具就是他们使用的刮削石器。这一时期也就是史学界所称之的“旧石器时代”。
  • 大卫·考坡菲(套装上下册)(译文名著精选)

    大卫·考坡菲(套装上下册)(译文名著精选)

    《大卫·考坡菲(套装上下册)》长达八十余万言的长篇巨著以思想开明的知识分子大卫·考坡菲为中心,通过书中各色人等的日常起居、求学谋生、交友恋爱、游历著述,极力表现了作者一生倡导的人道主义观点,同时也刻画了一系列令人过目难忘的人物:温柔、聪慧的理想化女性爱格妮,乖张怪僻的特洛乌小姐,朴实仁慈的坡勾提兄妹……在狄更斯的所有作品中,《大卫·考坡菲》涵盖了最为广泛的社会生活内容,展现了最为复杂严密的故事结构,在世界文学史上独树一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