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50900000008

第8章 箴言“修”字篇——修身养学,勤于雕琢(4)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曾国藩这方面的“不敬”很快有了大的变化,成为应重、诙谐而不失君子形象的一个人。曾国藩就是这样,为了能他日有所作为,严格限制自己的情欲,甚至夫妻之间正常的情感交流都严加克制。在儒家老祖宗孔孟那里,都承认“食色,性也”,但曾国藩认为,人的私欲、情欲一旦膨胀就难以收拾,终会妨碍大事业。他以后位及人臣,但坚决不纳妾,生活作风上也严格自律,这是他不同于同时代的封建士大夫的地方,也是他精神品格上的突出之处。

成大事箴言:

世家子弟最易犯一“奢”字、“傲”字。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但使皮袍呢褂俯拾即是,舆马仆从习惯为常,此即日趋于奢矣……京师子弟之坏,未有不由“骄”“奢”二字者。尔与诸弟共戒之。

——咸丰六年十一月

7.平生三耻:薄学、无恒、不专

曾国藩认为人生有了一个高远的志向,你的一些行动,诸如或进或退,或去或从,或取或舍,都不失为盲目之举,徒劳之举。为此他说:愧奋直前,有破釜沉舟之志,则远游不负。若徒悠忽因循,则近处尽可度日,何必远行百里外哉?

这正符合中国古代寓言所讲的人生原理,那则寓言说一只猫头鹰因当地人厌恶它的叫声而欲迁往别处。其时有人问它,说“子能更鸣乎?”意思是说你能改变自己的叫声吗?否则,你搬到新的地方不也同样会遭到人们的反对吗!立志也是如此,正如曾国藩所说,若无破釜沉舟之志,何必远行百里外哉?

培养砺志精神,注重道德修养,是一个成功者的基本素质。《礼记·大学》说:一个“有德”的人,关键就在于能否提高道德修养;而“修身”自天子以至庶人,皆以修身为本。曾国藩认为人都有向善的能力,乃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因此曾国藩把“德量涵养,躬行践履”本身视为一种重要的品质。如果说,在曾国藩看来人们的一切德行都是同他自身的道德修养分不开的,那么我们也可以说,曾国藩的成功与注重“德量涵养,躬行践履”的品质紧密相联的。

我们完全可以看到:一个志气十足的曾国藩经营自我的意志是多么坚强。从某种角度上说立志并不难,难的是时时刻刻按照自己的志向去踏实苦干,勤恳地践履自己的志向。曾国藩说:余自咸丰三年(1853)冬以来,久已以身许国,愿死疆场,不愿死牖下,本其素志。近年在军办事,尽心竭力,毫无愧怍;死即瞑目,毫无悔憾。他还说:余自从军以来,即怀见危授命之志;丙戌年在家抱病,常恐溘逝牖下,渝我初志,失信于世;超复再出,意尤坚定;此次若遂不测,毫无牵恋。自念贫窭无知,官至一品,寿愈五十,薄有浮名,兼秉兵权,忝窃万分,夫复何憾!

尽管这样,曾国藩还是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总觉得尚有背离了自己志向的地方。他说:余生平有三耻。学问各途皆略涉其涯岸,独天文算学毫无所知,虽恒星五纬亦不识认,薄学也;每做一事,治一业,辄有始无终,无恒也;少时作字,不能临摹一家之体,遂至屡变而无所成,迟钝而不适于用,近岁在军,因作字太多,废搁殊多,不专也。他还说:日月如流,倏已至暮年。学业既一无所成,而德行不修,尤悔丛集,自顾竟无剪除改徙之时,忧愧曷已!

正是这种深深的忧患意识、危机意识,才使得曾国藩在做人、做事中能够比常人更多地具备主动性、紧迫感和自觉性。有了这种意识,才能够经常地将自己的行为与目标进行对照,从而校正人生的方向,矢志不渝地走向前方。

成大事箴言:

余尝细观星冈公仪表绝人,全在一重字。余行路容止亦颇重厚,盖取法于星冈公。尔之容止甚轻,是一大弊病,以后宜时时留心,无论行坐,均须重厚。早起也,有恒也,重也,三者皆尔最要之务。早起是先人之家法,无恒是吾身之大耻,不重是尔身之短处,故特谆谆戒之。

——咸丰九年十月

8.“大本大源”为学问之极致

曾国藩之所以能成为“办事而兼传教之人”,与他的治学之道颇有关系。毛泽东也很注意这一点。

曾国藩在《圣哲画像记》中说:“书籍之浩浩,著述者之众若江海,然非一人之腹所能尽饮也,要在慎择焉而。余既自度其不逮,乃则古今圣哲三十余人,命儿子纪泽图其遗像,都为一卷,藏之家塾。后嗣有志读书,取足于此,不必广心博鹜,而斯文之传,莫大乎是矣。”文末说:“文周孔孟,班马左庄,葛陆范马,周程朱张,韩柳欧曾,李杜苏黄,许郑杜马,顾秦姚王,三十二人。俎豆馨香,临之在上,质之在旁。”三十二人依次为:周文王、周公旦、孔丘、孟轲、班固、司马迁、左丘明、庄周、诸葛亮、陆贽、范仲淹、司马光、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张载、韩愈、柳宗元、欧阳修、曾巩、李白、杜甫、苏轼、黄庭坚、许慎、郑玄、杜佑、马端临、顾炎武、秦蕙田、姚鼐、王念孙。程包括程氏兄弟,实为三十三人,其中文才与圣德并列,也是他政治思想和学术思想的代表作,在《圣哲画像记》中,四人一组,于义理、词章、考据方面,德行、政事、经世方面,以及言语、文学等方面,对他们都分别有所论述。曾国藩讲究“择书”说,是以《圣哲画像记》为读书指导,以“本根”之书为主,取得既约且博之效。

曾国藩以洞悉“大本大源”为学问之极致,“得大本大源,则心有定向而不致摇摇无着”。毛泽东在1917年8月23日致黎锦熙的信中,着重阐述了他对“大本大源”的探索和认识。其中描述不知“大本大源”之人,“如墙上草,风来两边倒,其倒于恶,固偶然之事,倒于善,亦偶然之事。”姑不论当年毛泽东所探究的“大本大源”,与曾国藩的在内容上是否相同,这种重视“本源”的思想方法可说是相通的。

曾国藩在探索这种学问的“大本大源”时,尤其注意的是治心养气。在他看来:如果人们祛除各种心理杂念,保持心理意志的高度凝聚,将使周围的磁场发生物理变化,由心理变异引出生理变化,而生理变化又反馈和强化人的心理变化。在“治心养气”方面,他尤其推崇的古圣先哲是:孟子、庄子、李白、苏轼四位。他认为:

孟子的“浩然之气”是一种充溢着刚性的“力”,这种刚性之力并非来源于人体质的健壮和权势的显赫。身强力壮和位高权重固然有某种威慑力量,但若没有仁义礼智的信念作精神支柱,则不过是“匹夫之勇”而已,因为它们只能让人口服而达不到使人心服。“浩然之气”的刚性之力来源于人们对自我与宇宙合一的体认和对仁义礼智的信念和践履。孟子“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与他的“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是中国古代关于充实之美的理论基础。这种“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实际上不就是指人的一种真力弥漫、生气勃勃的内在精神状态和充实郁勃的人格之美吗?它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身上,得到了完美圆满的体现。

庄子的人生态度是最达观的。庄子虽然家境贫寒,“处穷闾陋巷,困窘织屦,槁项黄馘”,但他却不为富贵所动,而是视功名利禄如粪土,笑辞千金之重利、卿相之尊位,宁游戏于污渎之中以自快。一般人都求生畏死,祈求长生不死,庄子却比较超脱,“不知说生,不知说死”,甚至以死为乐。不仅妻死鼓盆而歌,就是自己死后,也主张天葬,让自己的尸体成为乌鸢、蝼蚁的食粮。

“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李白,要求彻底摆脱世俗的羁绊,“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他的乐观豪放性格是深受庄子影响的。范传正在叙述李白为人时说:“环奇宏廓,拔俗无类。少以侠自任,而门多长者车。常欲一鸣惊人,一飞冲天;彼渐陆迁乔,皆不能也。由是慷慨自负,不拘常调,器度弘大,声闻于天。”“环奇宏廓,拔俗无类”,不正是那个“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的神人?“一鸣惊人,一飞冲天”,又何似“击水三千里,抟挟摇而上九万里”的鲲鹏形象。由于李白继承了庄子的豪放性格,所以他能笑傲王侯、蔑视权贵,“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于是,才产生御手调羹、力士脱靴、贵妃磨墨、醉草吓蛮书等极富传奇色彩的民间故事。豪放的性格孕育了飘逸的诗风,清人赵翼在《瓯北诗话》中说李白“诗之不可及处,在乎神识超迈。飘然而来,忽然而去,不屑屑于雕章琢句,亦不劳劳于镂心刻骨。自有天马行空,不可羁勒之势”。

在苏轼看来,人之所以要对人间万事超然旷达、随遇而安,是因为人生太渺小、太短促了。那“破荆州,下江陵,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酣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曹操和“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的周瑜,“如今安在哉?”曹操、周瑜这些当年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随着时间的推移,早已成为历史的烟云,如今到哪里去寻觅他们的踪迹呢?岁月悠悠,宇宙无穷,人的生命犹如一颗稍纵即逝的流星: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

人生短暂,萍踪无定,人生的历程如雪泥鸿爪,很快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没有开不败的花朵,也没有看不完的好景,“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分明”?梨花怒放,柳絮飞舞,草色青青,满城春色,人们在尽兴地赏花游春,可是“人生看得几分明”?一个人的一生有多少尽兴赏花的机会呢?有限的人生给人们带来多少惆怅和迷惘啊!既然人生胜景难逢,聚少散多,别时容易见时难,那么,何必过分计较个人的名利地位、升沉荣霉呢?“我生乘化日夜逝,坐觉一念逾新罗。纷纷争夺醉梦里,岂信荆棘埋铜驼”,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很快就会在这个世界上消失。因此,汲汲于个人的物质利欲、富贵穷通,争名于朝,争利于市,就像在醉梦中仍你争我夺,实在显得太荒唐可笑。

值得注意的是:苏轼虽然意识到人生短暂,却并没有由此走到《列子》鼓吹的享乐主义、纵欲主义的道路上去,也没有像魏晋名士们那样,沉浸于性命无常、人生如梦、欢乐苦短、忧愁苦多的伤感中不能自拔。苏轼以清醒的理性精神对待人生,认为人们应该“循物之理”,按照客观事理和人的生命规律生活,随遇而安,“余以为知命者,必尽人事然后理足而无憾”,只有遵循客观事理和人的生命规律,才能尽人事,终天年,做到死而无憾。

怎样才能尽人事,终天年,死而无憾呢?苏轼认为关键在于淡化功名利禄、物质欲望,进退出处、显达富贵、福祸穷通一任于天。“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少,而可悲者常多。”世人之所以乐少悲多,是因为他们拘泥于个人的福祸得失、汲汲于一己之富贵荣辱,不能超然物外。只有超然物外,随缘自适,才能乐观旷达,“无往而不乐”;“予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胜固欣然,败亦可喜。优哉游哉,聊复尔耳”。正是由于苏轼超迈旷达,无往而不乐,所以,他能在各种各样的人生情境下,始终保持心理上的平衡和安宁。在顺境,即使在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兼侍读的春风得意之时,也没有得意忘形、飘飘然不知所往;在逆境,即使是身陷囹圄或贬居流放,也没有丧失生活的信心和勇气。他总是在平凡甚至是困苦的生活中去体味生活的乐趣、生命的欢欣。

“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贬居黄州,他不仅政治上失去自由,行动上受到限制,而且饱尝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我滴黄冈四五年,孤舟出没风波里。故人不复通问讯,疾病饥寒宜死矣”。与此同时,经济上十分窘迫,“廪人既绝,人口不少”,为了维持生活,苏轼不得不垦荒东坡,躬耕陇亩,“与渔樵杂处”。面对这样孤苦寂寞的环境,苏轼仍坦然自若,他善于从困苦的境地中摆脱出来,去寻找和发现生活的美。

曾国藩的人生境界、学识、修养、功业之所以为人顶礼膜拜,就是能把所学到的诸家经典与自己的实际相结合,自成体系,真正的让人从现实中去体验,这也许就是曾国藩的秘密吧!

成大事箴言:

来书往往词不达意,我能深谅其苦。今人都将学字看错了。若细读“贤贤易色”一章,则绝大学问即在家庭日用之间。于孝弟两字上尽一分便是一分学,尽十分便是十分学。今人读书皆为科名起见,于孝弟伦纪之大,反似与书不相关。殊不知书上所载的,作文时所代圣贤说的,无非要明白这个道理。若果事事做得,即笔下说不出何妨!若事事不能做,并有亏于伦纪之大,即文章说得好,亦只算个名教中之罪人。贤弟性情真挚,而短于诗文,何不日日在孝弟两字上用功?《曲礼》、《内则》所说的,句句依他做出,务使祖父母、父母、叔父母无一时不安乐,无一时不顺适;下而兄弟妻子皆蔼然有恩,秩然有序,此真大学问也。若诗文不好,此小事,不足计;即好极,亦不值一钱。不知贤弟听此语否?

——道光二十三年六月

同类推荐
  • 善待自己大全集:一生要做的200件事(超值金版)

    善待自己大全集:一生要做的200件事(超值金版)

    本书讲述的人生要做的200件事情中,也许有一些你已经做过,有一些你正在酝酿着,而有一些则对你有灵感的激发。然而《善待自己大全集:一生要做的200件事(超值金版)》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讲述这些愿望,更重要的是提醒我们,在我们的有生之年,最重要的往往不是那些功名利禄,而是我们对美好人生的追求,是我们身边的人、我们想做的事。提醒我们把握人生,不要给自己留下遗憾。
  • 雪球专刊第033期:职场·创业·财务自由

    雪球专刊第033期:职场·创业·财务自由

    本身在行业里的佼佼者。情商高、有技术、有勤奋、有悟性,能看到行业竞争中的空白或落后领域,由此决定投入,有行业资源,能吸引团队支持,这样的人创业成功概率最高。做的都是自己熟悉并擅长的事,可能也有一定客户资源,即使创业暂时受挫,也存有容错时间和纠偏能力,可以调整后再战。最后能做大做强的都是这类创业者。
  • 你就是船长

    你就是船长

    公司就是你的船,你就是这艘船的主人,公司的兴亡和发展就与你密切相关。本书立足于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实际问题,融合世界500强企业优秀的管理理念和职业精神,内容翔实,案例生动。无论你是企业的经营者、管理者,还是一名普通的职员,都可以在轻松的阅读中获得积极有益的启示。
  • 愈放下愈自在

    愈放下愈自在

    适度的欲望可以是生活的动力,但是过度的不满足,只会为自己增加许多不必要的烦恼,甚至觉得痛苦。本书通过一个个经典的、富有现实意义的哲理小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人生真谛:愈放下,愈自在。放下看似消极,实质却是积极的生活态度,当你学会放下时,在获得心灵愉悦的同时,还能免去许多生活中不必要的烦恼和纷争。
  • 中华处世经

    中华处世经

    人生本来就是一个自我完善和提高的过程,不同的人会用不同的方式演绎自己的人生,但是如果缺少了处世的智慧,生命便会黯然失色。处世是一种哲学,也是一门艺术。处世无方者,经常到处碰壁、举步维艰;处世得法者,常能左右逢源、进退自如。在充满激烈竞争的人类社会中,掌握为人处世的技巧,会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和了解人性,从而赢得更多成功的机会。所以,如何获得处世的技巧便成了永恒的话题。正所谓“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本书就是通过解读古代圣贤的处世哲学,揭示为人处世的智慧及人生哲理。
热门推荐
  • 迷心计:母仪天下

    迷心计:母仪天下

    前世,她是将军府嫡女,聪慧大方,仪容得体,是京城女子典范。然,被表妹陷害,从高高在上的皇后沦为废后,遭遇满门抄斩,最后凄凉病死在冷宫。这一世,她重生在了岑州总督家中,成为了不受宠的庶女,嫁给皇帝胞弟。那又如何,既然老天给了她复仇的机会,她定要惑乱这江山,让仇人生不如死。原以为报仇便是她的人生,没想到会意外遇到他,这个心狠手辣,却一心只为她的男人……
  • 真希望我20几岁就知道的公关策略术

    真希望我20几岁就知道的公关策略术

    20几岁,初涉世事,没背景,没经验,没银子,没平台……如何成功?本书是一部求生、求胜的公关必备心法,是为你迎接辉煌30岁而准备的人际战略。
  • 恶魔老公,拜拜

    恶魔老公,拜拜

    她曾经骄傲过,她曾经轻狂过!二十五岁时:他突然出现在她的面前,猛攻的追求,蓝色妖姬花瓣洒满床,她颜笑点头!当她走进那扇门时,看着,一面墙般大的婚纱照,她知道原来一切都是恩怨!当他强行将她送入那冰冷的手术台时!当希望破灭时,剩下只有绝望,你冲破绝望时,那就踏向冷情;N年以后:她一身正装面带微笑进入他的公司,她是他妻子的时候并没有来过这里,而今天她已经是他的前妻;“你好,我是颜伊彤。”她面对前台小姐说出自己的名字。“您好,颜总,请您直上二十八楼,董事长已经在办公室。”前台小姐翻阅着记录,有预约。她进了电梯直上二十八层,董事长办公室出现在她的面前,她礼貌的敲敲门,然后走了进去,办公室里面没有人。她转头向旁边那扇门看去,原来他的办公室里面还有内室,里面在干什么她自然知道,她手拿准备好的资料安静的坐下。随着里面高昂的叫声落幕,不一会功夫门开门,他走了出来:“让你久等了。”她的面容没有一丝变化,还是带着那从容的微笑,“雷董百忙中抽空给我十分钟时间,已经感激不尽,等一会又何妨。”她自然的抬起头将自己准备的文件给他看。他看了她一眼,然后仔细的看着她准备好的文件,“两天后给你明确回复。”“谢谢!”她礼貌的站起身,言谢然后离去。她一出门,他脸色瞬间黑到谷底,拿起电话飞速按了号码,在那边懒懒的喂了一声,这边却爆发:“你出的什么烂主意,她一点反应都没有……”
  • 金花女

    金花女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做个好梦嘻嘻

    做个好梦嘻嘻

    他变成了一个人类,在雾的那边,树的那边,建立了大领地。真的是种田无限流!!!剧情简介(按故事进度更新):到底谁死了,蚊子求生之旅,逃离校园,动物世界,
  • 想法与干法:年轻公务员成长笔记

    想法与干法:年轻公务员成长笔记

    《想法与干法:年轻公务员成长笔记》,源于公务员论坛“QZZN”上270万点击的技术帖《公务员:七年》,是80后公务员十年职场历练和职业心得的总结与分享。作者万川、任平结合在省直机关、中央机关的工作经历和职业沉淀,以80后公务员的视角,围绕如何干好工作、如何实现进步这一话题展开,总结了年轻公务员的成长路径、工作方法、自我学习、心态平衡、时间管理、人际交往、面对困惑等各方面的经验和心得。
  • 民间养生密码:民间养生大智慧

    民间养生密码:民间养生大智慧

    一代伟人毛泽东同志说过:“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现在,我们把这句话用到这里:养生智慧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间。从民间谚语与中医理论的相互论证,从我们惯常的的生活习俗到常用的土方疗法,从少数民族医学的来源与发展、古老而正宗的民间疗法到民间长寿老人的养生之道,以及一年二十四节气的划分与养生要点,都印证着这样一个道理:无论是经典的中医论著,还是“不登大雅之堂”的神奇土方,其根源无不是来自于民间,可以说,民间蕴含着最深厚、最广博的养生智慧。
  • 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

    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此妃有毒,殿下请慎重

    此妃有毒,殿下请慎重

    今生,一个是口口声声情同姐妹的闺蜜,一个是口口声声甜蜜饯的爱人。两人却在一起激情苟且翻云覆雨,骗我钱财!辱我尊严!害我性命!利我感情!明月不再觉得撕心裂肺的痛,而是感受到了彻骨的仇恨,更恨自己的无知愚蠢。然而天不亡我,这一世我要好好活。再不会相信任何的甜言蜜语,我只相信自己。管他高高在上的皇权,管他什么美色皮囊,这生的乐,死的痛,爱的迷,痛的伤,统统收入麾下!
  • 2015中国年度儿童文学

    2015中国年度儿童文学

    顾抒、常新港、黄春华、黑鹤、高洪波、嵇绍波、毛芦芦、桂文亚……41位儿童文学作家的新作佳作,有离奇的想象、绝妙的构思、稚趣的语言与动人的情节,风格各异、题材多样,或叙事,或抒情,或描写,或吟诵,引人入胜的同时,无不充满了思想性、艺术性、趣味性,代表了2015年中国儿童文学的创作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