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60700000008

第8章 培养女孩热爱生活的习惯(3)

总之,家长要从女孩小的时候就培养她懂礼貌的好习惯,这会使我们的“小公主”更招人喜爱,更好地立足社会。而且,培养一个懂礼貌且彬彬有礼的孩子,也是我们进行家庭教育的前提与基础。

6.教会女儿感恩,让她的心灵更美丽

一个不懂得感恩的女孩,一定不会热爱生活,一定很难得到生活的厚爱,更不可能体会到人生的幸福和快乐。家长要让孩子有一颗感恩的心,不能让她走进冷漠。

一个女孩如果心中没有感恩,就会变得内心冰冷,冷漠无情。做人要心怀感恩,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人才能够发现美丽,才能发现生活的精彩,对自己拥有的一切才能够珍惜。

报载,范光磊是江苏沛县安国镇二郎庙村的一个农民工,不幸的是,他年仅四岁的女儿范硕硕因患恶性肿瘤急剧扩散而死亡,在伤心之余,他却把孩子的眼角膜和遗体无偿捐献出来,回报社会对他心爱女儿的关爱。

当人们问范光磊是怀着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来完成这件事的时候,他流着泪低头说道:“我们的女儿只活了四年,却是一个知道感恩的孩子,她心疼我,心疼她妈。我这么做,我想,她走了,也会很快乐。”

范硕硕从小就非常懂事,她自己有一颗感恩的心,还把爱播撒到身边人们的心里,让人们感受到生活的温暖。她看到父母陪护自己非常地辛苦,她总是请求父母:“你们睡一会儿吧,我有事再叫醒你们。”

当小硕顽看到社会上众多不知名的好心人、医生、护士为她治病捐款捐物,她非常感动,同时也很担心,她说:“爸爸,咱们拿什么还呢?”医生听到一个四岁的女孩子居然说出这样的话也感觉十分震惊。

在硕硕病危之时,她告诉父亲说:“爸爸!我不行了,咱别乱花钱了。”

当父亲试探着问她,假如现在的医疗条件真的治不好她的病,是否愿意把自己的眼角膜捐出来,这样可以使五六名眼病患者重新恢复光明,小硕硕毫不犹豫地点了头。妈妈在一旁已经泣不成声,而小硕硕却伸出小手企图去安慰妈妈。

医院的医护人员都说范光磊养了个好女儿,那么小就那么懂事,知道感恩,知道回报。爸爸外出打工,孩子就跟着妈妈忙前忙后,从地里的施肥拔草,到屋里的洗衣做饭,她都能插上手、帮上忙,也许就是因为知道生活的艰辛才让她变得这样懂事吧。

虽然流行歌曲“感恩的心”家喻户晓,可是真正能做到感恩的,却能有几人呢?对于孩子来说,感恩似乎就更远,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她们觉得这都是理所应当的。

让女儿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才能让她每一刻都过得幸福。学会感恩,才不会一味地怨天尤人,才有信心去面对生活的挑战,使自己永远保持健康进取的心。学会感恩,世界就会变得五彩缤纷,美丽多姿,人生也将会阳光普照,瑰丽多彩。

一个不知对父母感恩的人,就更不会对别人的帮助心怀感恩:而不知感恩,就很可能会养成贪婪自私的性格,从而导致自己难以融入社会。

其实,父母在这方面起着很大的引导作用,父母要在孩子付出的时候适时地表扬孩子,让孩子在感恩中体验快乐,比如:当孩子帮我们做了家务之后,真诚地说:“谢谢宝贝。”当孩子主动帮忙时,诚挚地表扬:“真不错,你真懂事。”当孩子参加助人活动回来时,也别忘了说一声“辛苦了”。

可能有的父母认为这样的做法有些虚伪,其实不然,孩子的心是纯净的。她在感知自己的做法是否正确,如果父母能够用赞赏的方式来强化孩子的感恩行为,那么感恩意识就会深深印在孩子的脑海里。

女孩子天生细腻敏锐,感悟能力比较强,让她学会感恩不难,只要让她感觉到自己生活中的一切都是来自于别人的创造,来自于别人的辛苦,自己时时处处都离不开别人的帮助,这样就可以了。

父母要告诉孩子,尽管我们要学会感恩,但是帮助别人却不要去求回报。只有这样,帮助别人的心才最纯正。

总之,感恩是福。当女儿学会感恩后,她在面对失败、无奈时,才会因为感激自己的拥有而愿意勇敢地面对,豁达地处理,使自己获得更大的进步。一个感恩的女孩子,将会快乐一生。

7.做女红,让女孩变得细心有耐性

女红对于女孩子来说,有一种性格再造的功效,它能让女孩子变得更有耐性、更有创造力,它可以增添生活的情趣,沉淀人的心境,无形中还让女孩子具有了温婉的气质。

比如,绣花,是一种比缝补还要细致的手工操作,需要手巧心细才行。和缝补一样,它不仅能够锻炼女孩子的动手能力,同时,还能够陶冶孩子的性情,让粗心的女孩子变得越来越细心。

现在的女孩子,你若问她:你会织毛衣吗?她一定会嘲笑你说:老土!买不是又快又好吗,自己织多麻烦?她们不懂,手织的毛衣浸润着自己的成长情怀,买的毛衣怎么能和它相提并论呢?

有一个九岁的女孩平时非常粗心,做计算题时经常出错。后来姥姥让她开始学绣花,没想到,两个月之后,她粗心的毛病就改掉了很多,成绩也提高了很多。

现在很多家长认为,与其让孩子学一种将来用不上的技巧,还不如让孩子学习诸如弹钢琴、操作电脑等项目,将来可以用来谋生。

当然,弹钢琴、操作电脑的确都能够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但是绣花动作最精细,是其他活动代替不了的。

而且,女红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在闲暇时,阳光洒满的小屋,静静地制作自己心爱的东西,同样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

在制作的过程中,可以慢慢帮人抚平心灵的伤痕,调节女孩的情绪。无疑,女红对于女孩子的心理健康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有一个女孩子生病住院了,离开了学校的小伙伴,她变得郁郁寡欢。这个时候,妈妈给她带来了毛衣针和一团毛线,教给她编织,在静静的日子里,女孩渐渐平静下来,她不再烦闷,不再伤心,不再抱怨。很快,她就出院了,当同学们问她住院的那段时间闷不闷时,她摇摇头,指指自己身上漂亮的毛衣说:“当然不闷了,你们看,我学会编织了。”同学们看看她身上那件精美的毛衣,赞叹不已。

精细的手工劳动,不仅能够美化衣服、鞋袜、窗帘和其他装饰品,增强人的审美观念,还有利于绣花者的身心健康。所以,父母要根据女孩的生理特点,让她们多学习,以促进她们的体力和智力的发育,使女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科学研究表明,小女孩手部的细小肌肉群发育比较缓慢,大脑皮质对这些肌肉的指挥功能也比较低,手指的灵活性较差,若对女孩加强绣花训练,就能锻炼手部的细小肌肉群,增强手指的灵活性,为孩子以后学习弹钢琴、操作电脑等打下坚实的基础。

另外,科学研究发现,世界上有很多画家、钢琴家、雕刻家,都是通过学习绣花而练习基本功的。因为学习绣花时,需要认真仔细观察自然界的景物,如鸟兽虫鱼、风光山水、树木花卉、各种图案等,可以大大加深对大自然的钟情,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提高自己的美感与欣赏水平。

自己织毛衣、绣花、钩包、缝纫、设计一个盘扣、重新制作一个领子或者一个袖子,心里总会有种温柔的情愫。对于不同年龄的女性来说,女红具有不同的意义,对于幼女来说,那是一种对世界柔性的探索,对于少女来说,那里隐含着自己悸动的灵性,对于成年女人来说,那是一种梦想的延伸。

当然,学习绣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十三岁的娜娜费了好大劲儿才学会了绣花。

娜娜的奶奶会绣花,她经常看到奶奶绣出各种漂亮的布鞋、帽子、枕套、鞋垫等,心中好生羡慕,于是自己也想亲手绣一绣。

那天,她看到奶奶不在家,就偷偷地找来了奶奶绣花的材料——针线和布,慢慢学者开始绣花。她在脑海里回忆奶奶绣花的样子,以为依葫芦画瓢总能绣好,但是没想到在奶奶手中非常简单轻巧的动作,自己却怎么也做不好,一根轻巧的绣花针竟然也变得如房梁一般沉重,自己还时不时被扎伤手。娜娜扔下布赌气不绣了,但是她有些不甘心,既然开始了就不能放弃,于是,她决定去找奶奶。

娜娜以为奶奶肯定要嘲笑她了,没想到奶奶听说她要学绣花,非常高兴,还鼓励她说:“刚拿起针就能绣,我们娜娜真的很不错啊。”接着,奶奶便教给她绣花的技巧,奶奶说:“绣花,首先要选好线的颜色,然后再按照所画的轮廓一下下地绣好边框,之后才能开始动手绣中间的。”奶奶慢慢地讲着,还不时示范给孙女,一向好动不好静的娜娜居然变得非常有耐心,她静静地细心听着、看着。

娜娜在奶奶的指导下,娜娜终于学会了下针,她按照奶奶所画的小蝴蝶的轮廓一针一线地绣。一个下午的时间,一只翩然而飞的蝴蝶就在她的针下灵动起来,娜娜非常有成就感。

绣花说起来很难,其实不难,在老师的指导下,多练习,所有的孩子都能够学会绣花。

父母在帮助孩子学习绣花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帮助孩子进行绣花线的选择

女孩在绣花的过程中,要选择丝线,调配颜色,穿针引线,这对提高她们的视力和辨色力,都有一定的好处。同时,当她们辨不清颜色、穿不上针时,也便于及时发现她们的生理缺陷,如色弱、色盲、斜视等,以及时得到诊治。

(2)若女孩绣花绣成各种图案后,可以对其进行评点

评点能增加她们对这项手工劳动的兴趣,这对于以后的美育教学、审美观念与水平,都有很大益处。

虽然父母没有必要让自己的女儿一定要成为“大家闺秀”,但是让她变得“蕙质兰心”却是一个不错的结果。因此,至少要让自己的女儿学会一种女红。

同类推荐
  • 好妈妈改变孩子一生(3-6岁孩子家长必读)

    好妈妈改变孩子一生(3-6岁孩子家长必读)

    每个孩子都是珍贵的存在,好妈妈会改变孩子的一生。那么,3-6岁孩子的妈妈应该怎样做呢?也就是说,好妈妈到底怎样做,怎样去教,怎样去塑造,才能改变孩子的一生呢?这正是本书要告诉每一位好妈妈的。
  • 幸福原来在这里

    幸福原来在这里

    《幸福原来在这里:影响孩子一生幸福的家长必读生命彩排系列丛书》从“经营家庭”的角度系统性的分析了人类思维模式的形成过程、人与人互动时思维模式的排异与兼容以及有利于成功的思维模式的要素设置,以求通过家长觉醒来有效促进孩子的自强自立、有力推动家庭的和谐幸福。
  • 宝宝的58个心思

    宝宝的58个心思

    教育孩子是一项伟大的事业,要想取得这份事业的辉煌,首先就应该摆正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正确的亲子关系是教育成功的关键,那么,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
  • 儿科医生说:当我的孩子生病时

    儿科医生说:当我的孩子生病时

    《儿科医生说:当我的孩子生病时》是陈英医生结合自己在公立医院及港式医疗机构的十余年丰富儿科临床经验,以及对国际儿科医疗先进知识技能的不断学习,写就的集大成之作。书中囊括了每个0~6岁儿童几乎都会遇到的5大类儿科常见病、5种意外伤害,以及成长必备的6大关键营养元素保健、6大疫苗接种须知等家长最需要的知识。
  •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全集)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全集)

    父母对子女一定要怀着带有严格要求的热爱,千万不要溺爱姑息孩子、过分地迁就孩子与宠爱孩子。其实,妈妈教育孩子的方法有很多,更精彩的内容在本书中,阅读本书能让你豁然开朗,在你教子的道路上点亮一盏明灯。作为母亲,我们拥有同一个名字——妈妈。但同时,我们也拥有同一种责任——当个好妈妈,给孩子一个好未来!
热门推荐
  • 干校札记

    干校札记

    三十多年前,杨绛先生写了《干校六记》。1969年,作者徐方也去了同一所干校——河南息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五七”干校。当时只有十五六岁的她,用少年的眼光写出了顾准、俞平伯、何其芳、吕叔湘、丁声树、陆志韦、巫宝三、骆耕漠、吴敬琏、陈瑞铭等知识分子的灰色往事,首度大量披露了其中鲜为人知的一手材料。
  • 知识界的抗争

    知识界的抗争

    本书是《江南时报》社为纪念首个“国家公祭日”而策划的“知识界的抗争”系列主题报道,全书分11个主题:1.国立中央大学西迁;2.张恨水风雨飘摇中创办《南京人报》;3.国立中央大学西迁;4.南博文物西迁;5.林学大师陈嵘冒死入虎穴;6.金陵女子大学西迁;7.留守南京保护校产的建筑师齐兆昌;8.鼓楼幼稚园西迁;9.国立药专创办之初被迫西迁;10.南京盲哑学校师生抗战往事;11.鼓楼医院惟一的中国医生。本选题为主题出版,11个主题围绕抗战时期南京知识界应对日本侵略战争而采取的抗争举措展开,集故事性和历史性于一书,可读性强。
  • 灵济真君注生堂灵签

    灵济真君注生堂灵签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一世诺

    一世诺

    那一年,大火映红了洛阳城的半边天。她跌跌撞撞地走出城去。从此,亲不是亲,仇不是仇。归来时一身青衣满目冷,九载磨砺,早已不知霜寒风苦。她躲得过刀枪剑戟,躲得过人心如毒。却到底,没能躲过人群里那远远的一眼望。一逃再逃,她终是决意来到他身边。相视一笑,前路再多艰辛,身后再多阻碍,皆如浮云不遮眼。但使郎心不负,此身此心不移!这一诺,便是一世。
  • 农女田园之沅画空间

    农女田园之沅画空间

    因为山贼她们没有了家,因为蝗虫灾害,人们吃不裹腹个个骨瘦如柴……为了生存人们开始卖儿卖女,背井离乡寻找生机……而古沅画却在意外中魂穿,在悬崖下得到了一颗小珠子,当手掌上的血液浸泡到珠子,珠子却在血液中逐渐隐身,最后与她融为一体,这时,古沅画才明白这是上天送给她的金手指……
  • 清末民初北京国民道德建设的社会文化史考察

    清末民初北京国民道德建设的社会文化史考察

    的现代化,即敦促教育国民由传统臣民向现代公民转变,是近一百多年来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很关心也都在推动的社会大课题。清末民初的北京,作为全国观瞻所系的“首善之区”,在由传统帝都向民国首都转型的过程中,强力发起了从散漫、保守的传统“臣民”道德向具有公共意识与社会责任的现代“国民”道德转型的社会教化运动。这场运动明面上是伦理道德范畴的现代转型,实质上却是清末民初北京文化权力关系(传播谁的道德)、文化阶层关系(谁对谁传播道德)及文化社会关系(怎样传播道德)的深刻综合反映。
  • 我给大圣当奶爸

    我给大圣当奶爸

    【史上最牛脑洞文,听说萧鼎大大也在追】重回花果山,一只小猴子乖巧的蹲在孙行面前。小猴子:“粑粑!”孙行:“嗯...嗯?”这谁家倒霉猴子?怎么乱叫人呢?五百年后,猴子被压五行山下,遥望花果山:“孙行,你再不来,小石头就要死啦。”西天大雷音寺,孙行缓步而来:“如来,出来受死!”
  • 贪财王爷抱错妃

    贪财王爷抱错妃

    老天不带这么开玩笑的,穿越不是她的错,上错花轿不是她的错,遇人不淑也不是她的错,为什么每当她食欲大开的时候,就有个穷鬼在叨念:表妹,我想拉屎。不能好好地吃就算了,每当她跟帅哥艳遇的时候,总有一个吝啬财主追在后面喊:还我两个包子!他,年仅七岁踩到婚礼现场当着众位叔伯兄弟面前宣布,将来要迎娶一个求而不得的女子为妻,打滚十多年,好不容易觅得佳人,关键时刻,点错了新娘子。
  • 执魔

    执魔

    师父说,上了手的女人,就要一生一世保护好。师父说,修魔很难,一入魔道永不回头。师父说,天圆地方,那圆是圆满,那方是心的棱角,是对命运的忤逆,是对天的不顺从。我的师父叫做宁凡,他不是人,是一只入了魔的蝴蝶。他在找人,没人知道他在找谁,没人知道他还要找多久…
  • 有出息 成大器

    有出息 成大器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迷茫、彷徨、困惑、孤单、挫折和泪水,也会体验到激情、信心、勇气、力量、憧憬和欢笑,就这样,我们沿着岁月的轨迹一路走来,我们一路收获着、品味着成长的果实。青春的成长不需要“软垫”式的援助,因为这是阻止我们成长的绊脚石,只有把它踢开,我们才能真正体味到成长的甘苦。现在,就让我们翻开这本启迪成长智慧的书籍认真阅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