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故事的勇敢者
认识特特有七八年了,越来越喜欢她。因为她是我身边姑娘中最勇敢的一个——我是说,敢于在踏踏实实的生活里,让自己坚持去做梦的那一个。
很多时候,当我犹豫着要不要挑战自身的软弱或者怯懦时,我就会用那些发生在特特身上的事情来给自己加油打气。
经常看故事的人都知道,无论一个故事是真是假是虚是实,其中一定都会多多少少藏有作者的影子。只有像她这样真心勇敢的人,才能写出这样可以带给我们勇气的文字。
所以,当特特找到我,要我为这些青春故事补充一些心理学视角的解读,我自然是很开心地答应了。在我看来,讲道理,实在是要比讲故事容易得多,尤其是要讲出那些可以轻易贴近人们的内心、召唤出他们心底最真实感触的故事。
作为一名心理医生,工作中我实在见过太多特别懂道理,却又偏偏把自己的生活过得一团糟的人。他们有很多是年轻人,都渴望从我这里快速获得某种确保人生幸福的武功秘籍。于是,我只好一方面尽可能温柔地陪伴他们,另一方面又略带无情地把生活的真相逐渐呈现给他们,那就是:除了勇敢地面对人生的不堪,我们谁也没有什么捷径可以靠近幸福。
所以我一直都喜欢听故事,而不是讲道理。特特写的故事,真实,接地气,故事里的人物经历过迷惘和伤痛仍能绽放勇气,坚定生活信心,尤其让我喜爱。
我们也的确只有在拥有了勇气,稳定了情绪之后,才会有一个冷静又好使的头脑去听别人分析什么大道理。你别不信,最近脑神经科学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进入我们大脑的新鲜血液,总是先要给负责情绪的那部分脑区供氧,然后才会去滋养负责思维的另一部分脑区。这样看来,生活里常听有人说“我当时一生气就什么都不想了”,还是很有科学根据的。
所以呢,阅读这本书的时候,建议大家一定要先去细心阅读特特的好故事,享受故事带给你的温暖和勇气,然后再借着已经被温暖、被鼓励的精神状态,去看看我这个心理医生稍显啰唆的心理分析。当然,如果你们已经被这些故事疗愈了,后面这一步就大可免去。大好的青春,还是用来恋爱和生活吧!
最后给大家讲一个有关讲故事的故事。
我认识的一个姑娘,在我的极力推荐下,为了医治她那颗失恋的小心灵,报名参加了某个大师的团体治疗。大家第一次见面,当然是先来说说自己为什么会来到这里。第一个发言人说需要换肾,第二个发言人说被合伙人骗了钱,第三个发言人说儿子目前考虑变性……等到我说的这个姑娘发言时,她站起来,愣了愣,然后不好意思地说:“我现在觉得不痛苦了,我觉得我应该走了,谢谢大家,谢谢!”
哈哈,我调皮了。
祝大家都找到属于自己的勇气,都过上自己所向往的生活。
这个过程一定不会特别顺利,也不一定特别快。
所幸,有特特的这本书,可以帮你把握一个大略的方向。
宫学萍
2014年10月31日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