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64600000022

第22章 王东(10)

⑩一般辩证法也应当采取“《资本论》逻辑”的研究方法和叙述方法,到语言史、思维史、认识史的细胞中去发现辩证法的萌芽、要素。

列宁发挥了第五纲要中“注意语言的历史”的思想,把“伊万是人”、“树叶是绿的”之类的最简单的句子、命题,作为研究认识辩证法的起点和细胞。

由于剖析思维和语言的“细胞”,并且借助于“《资本论》逻辑——黑格尔《逻辑学》——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的对比研究,列宁全面地阐述了一般与个别的辩证法。这对范畴的提出是对《辩证法的要素》的重大补充,对于作为认识论的辩证法具有全局性的重要意义。

在这个“细胞”的解剖中,列宁还发现了辩证法一系列其他规律、范畴的萌芽。“在这里已经有自然界的必然性、客观联系等等的因素、萌芽、概念了。这里已经有偶然和必然、现象和本质。”列宁探索的足迹又开始涉猎到一个新的领域——唯物辩证法范畴之间的纵向联系、隶属关系。

有客观意义的辩证法同时也就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这是问题的实质。

只要按照“《资本论》逻辑”的方法来研究和叙述辩证法,就能构成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范畴体系,揭示科学认识运动的逻辑,形成有客观意义的概念辩证法和认识辩证法。这种作为范畴体系的辩证法,既揭示着客观世界辩证转化的规律,又揭示着认识辩证发展的规律,因而也就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也只有这种有客观意义的、作为科学世界观的辩证法,才能充当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这种辩证法在当代的科学意义何在呢?列宁作出了一个简单明了、一语即破的概括:这种辩证法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这里把第四纲要中提出的三者一致原则的思想主旨,更为鲜明地凸显出来。

为了强调这个问题的分量,他指出,这不是问题的一个“方面”,而是问题的实质。他把这一问题,看作自己和普列汉诺夫在辩证法理解上的根本分界。

人类认识的圆圈运动。

这是在改造黑格尔思想的基础上,列宁揭示的对立统一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在认识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形式。

黑格尔讲认识的圆圈运动,重在强调思想发展中的继承性,后来者是更高的综合;列宁则进而揭示,圆圈运动的内在机制在于认识进程中的内在矛盾、对立统一。黑格尔喜欢用的提法是,“首尾相接的封闭圆圈”,列宁有时倾向于采取更为科学的提法,“近似于螺旋的曲线”。

《辩证法的要素》重在揭示否定之否定的客观意义、普遍含义,这里则侧重于揭示它的认识论意义,作了重要补充。

哲学史发展中的圆圈运动。

列宁在这里列出了一个哲学史上的圆圈图表,包括三大时期的四层圆圈,十三位主要哲学家。

它并不是一个全面叙述哲学史的提纲,而是按照第五纲要,对于哲学史作出逻辑概括的纲要。它的主要着眼点不是哲学史的历史顺序,而是以两种发展观为中心的哲学思想发展的逻辑进程。它的主要宗旨不在于具体描述整个哲学发展的历史,而在于揭示哲学认识发展中的内在矛盾、圆圈运动,揭示对立统一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在哲学认识发展中的特殊表现形式。

辩证法是活生生的、不断生长着的认识。

这是对《辩证法》一节、《辩证法的要素》等片断纲要作出的一个重要补充。它充分说明,决不能把辩证法的六个特征、十六条要素等加以绝对化,决不能把辩证法的内容简单化、贫乏化、凝固化。

正是在这一点上,划清了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认识论上的根本界限,也划清了列宁和第二国际理论家在辩证法理解上的根本界限。

这个结论是从“哲学史圆圈图表”中受到启发,列宁作出的哲学升华。它揭示出作为认识论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一个本质特征。

从辩证法角度,在认识的辩证过程当中来揭示唯心主义认识论根源。

这是从人类认识和哲学发展的圆圈运动中,进一步引申出来的哲学结论。唯心主义的结论是荒谬的、虚幻的,而唯心主义的根基却是实在的、现实的。它的认识根源就存在于认识的辩证过程自身之中。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简单地、直线式地看待反映和认识,因而不能揭示唯心主义的深刻认识根源。它们把唯心主义简单地斥为胡说八道,有时不但不能战胜唯心主义,反而被唯心主义战胜,或者自身滑向唯心主义。

唯物辩证法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过程,把认识看作充满矛盾、无限复杂的辩证过程。这个螺旋曲线上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由于主观片面的夸大而变成直线,从而滑向唯心主义。列宁正是立足于认识过程的辩证法,才在这里揭示出唯心主义认识根源。

从认识发展的螺旋曲线角度,进一步揭示唯心主义的社会根源和历史地位。

唯心主义的社会根源在于,主观片面地夸大认识过程的某一个环节,会由于剥削阶级的狭隘利益而得到巩固、发展为系统化的、精致加工的哲学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在人类认识发展的螺旋曲线上的地位是双重的、矛盾的。一方面,它是不结果实的“谎花”,尽管在人类认识史的某些阶段上,它们曾经开出引人注目、昙花一现的智慧之花,但最后的硕果将只能结在唯物辩证法这个枝头上。另一方面,它又生长在活生生的人类认识发展的大树上,构成了人类认识运动螺旋曲线上的一定环节;它在认识发展的一定阶段上有其历史必然性、历史合理性,有时候在虚幻、抽象的形式下包含着合理内核;它和唯物主义本质上是哲学史上相互对立的两个基本派别,在一定条件下也存在着相互诱发、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复杂辩证关系;它的认识成果,尤其是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唯心辩证法的主要成果,同样是唯物辩证法的重要理论来源之一,辩证唯物主义要结出硕果同样需要到它们那里去采花授粉,因为“聪明的唯心主义比愚蠢的唯物主义更接近于聪明的唯物主义”。

在《谈谈辩证法问题》这个最后的总结性纲要中,列宁以辩证法两个主要实质的学说为焦点,简约而全面地发挥了自己关于辩证法的总体构想和基本思想。从第一纲要到第五纲要,前此以往的各个片断计划的最重要思想,基本上(不是全部)都在这里得到了一定反映,一定发展。尤其是提出了辩证法核心的《辩证法的要素》,提出了三者一致原则的《黑格尔辩证法(逻辑学)的纲要》,这两个片断计划的中心思想在这里融为一体,化为列宁关于唯物辩证法实质的学说,从而得到了重要补充和发挥。原因之一,是第五纲要中列出的七大知识领域,有三个开始具体化——哲学史、各门科学史、语言史。因而,我认为,把《辩证法的要素》看作列宁提供的唯一的辩证法体系雏形,或者看作最能代表列宁构想的总结性纲要,孤立着眼于从《辩证法的要素》中挖掘列宁关于辩证法体系的设想,是根据不足的。尽管《辩证法的要素》中的个别要素、个别原理,并没有完全包括到《谈谈辩证法问题》之中来,但从总体上来看,后者的思想似乎更为成熟,内容更为精邃,更能集中代表列宁关于唯物辩证法的科学构想。

同类推荐
  • 列子御风:无拘无束的自在人生

    列子御风:无拘无束的自在人生

    本书主要通过讲述《列子》中的寓言故事,将其中的奇妙哲理用通俗的语言讲述给读者。全书分十篇,从不同的方面讲述天地、讲述人生,给读者一个无拘无束的自在人生。
  • 海纳百川的中国哲学

    海纳百川的中国哲学

    本丛书是反映中国社会风貌的百科读物,通过精练的文字,用简洁生动的语言为读者介绍了中国的文化、艺术等异彩纷呈的画卷。在这里,读者可以清晰地看到我国的文化、艺术、民族等方方面面,是深入了解伟大的中华民族的全貌的重要依据。
  • 如去如来

    如去如来

    德兰根迥仁波切洒脱自在、真诚慈爱,却又坚强有力、个性深邃,生活中时而呈现出稚子的柔软透明、哭笑自如,又有智者的沧桑彻底、直截了当,以及行者的坚定不移、全力以赴的特质,更重要的是他身上散发出来的那浓浓的慈悲与爱,给每一位有缘接触到他的人们心中刻下了深深的印象。生命是如此宝贵,而时间就是生命,我们还有几个365天?如何过好每一个剩下365天?《如去如来》摘自仁波切自2010年至2012年间365天的微博语录,主题涉及到现代人所关心的生活、心灵等诸多层面。
  • 康德的世界

    康德的世界

    本书是以康德的精神世界这个角度写的康德的传记,描绘了著名哲学家康德的一生及其思想变化,是研究西方哲学的人应读的著作。
  • 听朱光潜讲美学

    听朱光潜讲美学

    对于如何处理中西关学关系的问题,长期以来众多美学家从各自的学术观点和立场出发,做了积极的探讨和研究。
热门推荐
  • 父母格局有多大,孩子就能走多远

    父母格局有多大,孩子就能走多远

    许多人说这是一个“拼”父母的时代,我们不否认这句话确实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它具有片面性。现在孩子拼的并不只是父母的物质财富,还有父母的思维、远见和格局。而这些因素对于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着孩子一生的发展。可以说,父母的远见和视野,决定孩子人生道路的广度;父母的格局,决定孩子将来所在的高度。有大格局的父母,看到的是孩子的未来和前景,不一味地宠爱孩子,而是给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不仅着眼于成绩,还注重孩子涵养、品性、能力、胆量等全方面素质的培养。
  • 特工者的复仇之路

    特工者的复仇之路

    一个下雨的夜晚,女孩穿着单薄的衣服在街上漫无目的的走着,突然眼前一黑,女孩晕倒在路边……她为仇恨而活他却让她做回了快乐的自己,可是因为自己的一念之差却让她从自己的世界里消失再见她时,她还是她,只有在没人的情况下才让他深刻体会到他和她可能再也回不去了,但真的回不去了吗?这要试过才知道。她能否拨开重重迷团找到凶手,报仇之后她又该何去何从呢?
  • 阿难分别经

    阿难分别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爱情是毒,甘之如饴

    爱情是毒,甘之如饴

    “唐曼柔,我们离婚。你净身出户!”“不可能!”“没想到你这么恶毒,我当初真是看错你了。我和她已经有孩子了,需要用钱,如果你还有点同情心,就应该理解我的辛苦。”婚内出轨喜当爹,让我净身出户养你和小三的孩子,我拒绝就是我恶毒?三观这么歪真的能做人?既然如此,那我就教你做人!
  • 云中谁寄锦书来

    云中谁寄锦书来

    "一场车祸,一个死了又活过来的孩子。当年的事情到底是阴谋还是阳谋?这个男人到底是真心还是歹意?谁能来解答?当年又不是她抛夫弃子,为啥现在要认命的伺候这个少爷……到底还有没有天理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万人迷之风花雪月

    万人迷之风花雪月

    你拥有无上容颜,受万人追捧。你是那笼中的娇人,亦是那绸上的佳人。
  • 李嘉诚成大事的忠告

    李嘉诚成大事的忠告

    本书精选商界楷模李嘉诚的成功经验,以其成就事业的成功范例,对于有关敬业勤奋、知识储备、脚踏实地、诚信做人、广泛交际、仗义、进退有度等范畴的12个忠告进行了介绍。
  • 装怂王妃要休夫

    装怂王妃要休夫

    “喂,女人,我带你逃婚吧。反正你又不是第一次逃婚。”红衣妖孽的男子盯着那戴着银色面具女子的双眸,七分认真,二分深情,一分试探。银面女子看着那双琥珀般的眸子不禁摇头。“这次可能没办法逃婚了。”轻灵的声音仿佛带着魔咒,让面前人的心脏一阵瑟缩。“为什么?”“我腹中的孩子是他的种。不过,既然御赐的婚约不能逃两次,那就休夫,实在不行就杀了吧。”听到这淡淡的口气,红衣妖孽不禁莞尔,他就知道,他看上的女人不会那么容易被人抢走。“女人,你竟然想要不对本王负责,而且还要本王的孩子认他人为父,本王不准!”一身玄袍的男子半倚在门口,非凡的面容带着哀怨的盯着那银面女子,但是嘴角玩味的笑却放肆地暴露在空气中...
  • 爱情的三部曲

    爱情的三部曲

    爱情三部曲:《雾·雨·电》,作者所写的主要是人,是性格。他主要想用恋爱来表现一些人的性格。就如佩珠,她比前面的两个人进步多了。不过,《电》和《雨》不同,和《雾》更有差别。《电》的头绪很多,适合这个标题,的确像几股电光接连地在空中闪耀。短篇小说《雷》只是一个不小的插曲。故事发生的时间在《雨》和《电》之间。因为《电》里面的几个人物如慧、敏、明、碧、影都曾在《雷》里出现过,我现在就把《雷》放在《电》的前面。
  • The Nature Faker

    The Nature Fake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