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64600000026

第26章 丰子义(3)

1.从问题出发来看待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当代价值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作为一种实践哲学,其当代价值就在于能够分析和回答重大现实问题。从问题出发来寻求马克思主义的合理解释,进而用以指导问题的解决,正是把握和实现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当代价值的重要途径。因此,不能泛泛谈论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当代价值,应当通过问题的研究,使其理论价值能够得到真正的彰显。

应当看到,同所有的发展中国家一样,我们在推进现代化的过程中,无论其规模还是力度都是空前的,由此引发的问题也是空前的。与那些西方早发的现代化国家相比,由于我们发展的背景不同、发展的起点不同、所处的国际位置不同、发展的导因不同、推进方式不同,因而导致的发展逻辑不同,引发的矛盾和问题也颇为特殊。这些矛盾和问题之所以是特殊的,原因就在于这些矛盾和问题在一般现代化的过程中,尤其在发达国家现代化过程中是不曾遇到或很少出现的,大都具有“悖论”的性质,以致常常被称为“两难困境”。一般说来,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这样一些“悖论”性的矛盾和问题:一是浓缩与循序的矛盾。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化大都经历了从萌芽到成长发育而后臻于成熟的阶段,即现代化是一步步循序渐进发展起来的。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则失去了这种得天独厚的历史条件,历史给予它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在短短的时间中,不仅要走完西方发达国家过去几百年所走过的近代化路程,而且要迎头赶上当代现代化的潮流。在这两步并作一步走的浓缩过程中,社会发展的历时性矛盾就转变为共时性矛盾;矛盾的空前集中,使得问题解决的难度也明显加大。二是滞后与超前的矛盾。由于发达国家是按照胚胎发育式的渐变道路走过来的,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彼此协调,因而基本不存在什么发展的“瓶颈”现象。而发展中国家为了追赶现代化,显然不能四平八稳、亦步亦趋地走西方国家的老路,亟须有一种超前的眼光盯住世界现代化的潮头,加快发展进程,由此便引发出滞后与超前的发展难题,如资金、技术、基础设施的滞后以及人才、教育、管理等方面的滞后等,都成为发展的制约因素。三是机会与压力的矛盾。在全球化条件下,发展中国家一方面面临大量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又承受着巨大的发展压力,其压力主要来自发展的条件和基础。在条件、基础不完全具备的情况下,即使看到了机遇也很难抓住,就是抓住了也难以得到有效利用。机遇与条件的脱节,致使发展常常处于停顿、搁浅的境地。良机一旦丧失,结果是可能再次错过机遇,造成发展中的恶性循环。四是解构与重建的矛盾。现代化作为一种巨大的社会转型,实质上是一个传统社会解构与现代社会重建的过程。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解构与重建曾经经历了好几个世纪,其间也出现过剧烈的社会冲突以至某种反复与倒退,但总体说来,由于这些国家有充裕的时间来完成新旧体制的“磨合”与交替,因而没有出现太大的动荡与逆转。发展中国家要在较短时间内完成解构与重建的任务,实现社会整体转型,所遇到的问题更为复杂。由于旧的体制一时难以彻底瓦解,新的体制又一时难以建立健全起来,因而必然加大社会发展的摩擦。如果处理不当,又会引起整个社会的动荡。五是民族化与世界化的矛盾。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既是一个自觉适应现代化潮流的世界化过程,又是一个能动创造、开拓进取的民族化过程。但是,民族化与世界化的关系在实践中并非那么好处理:过分强调民族化,可能会离开世界文明主潮流;过分强调世界化,又会脱离本国实际,使现代化难以成功推行。这就有可能形成冲突,导致发展的波折。所有这些矛盾,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来说都举足轻重。如何克服和解决这些矛盾?简单地搬用西方的现代化理论显然不行,必须结合实际情况,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对这些矛盾、问题予以深刻的分析,以形成新的认识和解决办法。这样的分析、研究,既促进了问题的理解和解决,又促进了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深入研究,使其真正具有当代价值。

如果说上述问题还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中所具有的共性问题,那么,我国在其发展中还有着自身更为特殊的问题。我国的人口如此之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如此之少,城乡差异、地区差异如此之大,发展如此之不平衡,这在世界上是极为罕见的。随便拿出哪一个问题,都是“天字第一号”的难题;再将这些问题叠加在一起,可谓难上之难。如何在这样的条件下既加快经济增长,又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这是面对的严峻课题。对于这些问题,当然不是要从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中寻求答案,但确实需要用其基本的理论观点加以具体分析、探索,以形成新的解决思路与办法。这种分析、探索的过程,自然也是提升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当代价值的过程。

所以,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当代价值就在于契合当代社会发展所面临的重大问题,能够启发人们对问题的思考,并给科学解决这些问题以正确的理论指导。

2.从发展的经验教训来看待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当代价值

要减少失误,顺利推进发展,必须注意总结经验教训;要总结好经验教训,必须对发展不断加以认真反思;而要做到成功地反思,又必须具有正确的认识论和方法论。这就要求对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予以高度关注,一方面从中获取思想资源,吸取灵感、方法,另一方面又促使其自我反思,升华其当代价值。

虽说现代化的推进没有统一的模式,但许多国家在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教训,还是值得我们认真借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众多发展中国家开始了现代化建设,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有些国家的现代化取得了明显的进展,有些国家的现代化则基本没有启动,还有一些国家的现代化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没过多久,又出现了夭折。总的说来,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不乏成功的经验,但也有着大量沉痛的教训,如盲目模仿甚至照搬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片面追求增长速度;对于发达国家和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的过分依赖等。这就涉及现代化推进过程中自身的能力与条件的问题。因为只有具备了一系列能够维持和促进社会变革、发展的能力和条件,现代化才能成为一种“自我维持增长”的进程。就发展的条件来说,“后发型”现代化的情况是非常特殊和复杂的,美国社会学家列维曾进行过专门研究,并提出了四个相互联系的命题:第一,维持较高水平现代化的必备条件,并不一定就是获得这种现代化水平的前提条件;第二,“内源发展者”现代化的前提条件不一定就是“后来者”现代化的前提条件;第三,同是后来者,某一国家现代化起步的前提条件并不一定就是另一国家现代化起步的前提条件;第四,在现代化程度较低的后来者中,其社会结构中与较现代化国家的社会结构最相类似的因素,并不一定就是走向现代化的最好基础。[17]列维的分析应当说是比较深刻的,他提醒我们注意客观估量自己的现有条件,并善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积极创造条件来推进现代化进程。发展中国家发展的经验教训确实给我们的发展研究,尤其是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研究提出了崭新的课题,通过这些课题的研究,不仅有助于经验教训的总结,而且有助于理论上的深入探索。

要顺利推进发展,不光是要善于总结国际上发展的经验教训,同时要特别注意总结我国自己发展的经验教训。我国的现代化历经坎坷,可谓“九死一生”。且不说中国近代以来发展的磨难与艰辛,就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也是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的发展道路。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党就针对当时的情况,提出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理论、纲领,初步探索了符合我国情况的发展道路。党的“八大”在全面分析国内外形势的基础上,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强调要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这些重大判断和指导思想无疑是正确的,对实践的发展也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后来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我国的发展走了严重弯路,甚至遭到重大挫折。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党重新转轨定向,使现代化建设真正步入了健康发展的轨道。短短二十多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成就,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和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对此,国际社会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评价。不过,应当看到,多年来,我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积累了不少矛盾和问题,比较突出的是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居民收入差距继续扩大,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加,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的矛盾加剧,经济增长方式落后,经济整体素质不高和竞争力不强等。这些问题如果长期得不到重视和解决,必然严重制约今后的发展。而且,还要看到,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达到1000美元,按既定的部署,到2020年将达到3000美元。这是整个现代化进程中一个非常关键的阶段,也是整个社会结构、社会生活发生深刻变化的重要阶段。在此阶段,有可能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发展结果:一种是搞得好,经济社会继续向前发展,顺利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另一种是搞得不好,贫富悬殊加大、失业人口增多、城乡差距拉大、社会矛盾加剧、生态环境恶化,导致经济社会发展严重失衡,甚至出现社会动荡。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能否处理好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关系,对于发展至关重要。正是基于这样严峻的现实,现在才提出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确实是一大理论创新,它内涵丰富,意义深远。要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必须对其理论基础——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有一个全面、准确的把握。在有关科学发展方面,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有着丰富的思想资源,尤其在以人为本、克服异化、避免两极分化、注意经济政治文化的协调、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思想观点,值得我们今天认真消化、吸收。这种研究和消化、吸收,既对科学发展观是一种丰富和深化,又给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其更具有当代意义。

3.从不同发展理论的比较中来看待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当代价值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当代价值并不是自封的、自我认定的,而是在同其他发展理论的比较中得以彰显的。正像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和历史学家柯林伍德在其《历史的观念》一书中所说:“对某种学说进行激烈的论战,乃是争论中的学说在作者的环境中形象高大甚至对他本人具有强大的吸引力的一种确实无误的标志。”[18]马克思虽然没有赶上当代发展研究的各种论战,但其思想还是被卷入了今天的论战。无论是赞成马克思的也好,还是反对马克思的也好,只要谈到发展的基本理论,总是不会撇开马克思。因而考察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当代价值,不能游离于当代发展理论研究之外。

当代发展理论林林总总,但大致说来,主要是沿着这样一些学科方向分化和发展的:

首先是经济学上的发展理论。发展理论最初是从发展经济学开始的,而发展经济学起初又主要是“增长经济学”。从对经济增长的探求中,相继产生出各种经济增长模式和增长理论,如从现代凯恩斯主义者中间产生出了哈罗德-多马的经济增长论、索洛-斯旺的新古典经济增长论、卡尔多-琼·罗宾逊的新剑桥经济增长论等;从非凯恩斯学派中间产生出熊彼特的经济发展论、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缪尔达尔的经济发展论、库兹涅茨的经济增长要素论等。这些增长理论的基本特点,就是把发展视为“经济增长”。但是后来的实践发展对此提出了尖锐质疑:经济增长是否等于社会发展?正是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相继出现了“满足基本需求论”、“增长加公平论”、“新发展观”等。随着对发展概念的拓宽和加深,发展经济学逐渐注意到各种非经济因素在发展中的作用,因而研究的重心又转向“社会经济综合发展论”。

其次是社会学上的发展理论。发展社会学最初的理论形态就是“社会现代化理论”。它是20世纪60年代前后由美国的一批社会科学家首先创立的,其理论基础是传统的社会进化论。它认为现代化就是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进化,而这种进化和发展是单线的;发展中国家由于自身不可克服的原因,其现代化的实现,只有靠西方文明的传播、靠输入西方社会的现代化因素才有可能。因此,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过程就表现为“西方化”的过程(即所谓的“连续模式”)。这一理论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遭到了依附论的批判,依附论强烈反对只从社会内部因素看待发展中国家的不发达问题,主张从西方发达国家对不发达国家的剥削、控制来解释不发达现象;坚决反对“西化”模式,认为发展中国家要想现代化,只能与西方国家“脱钩”(即所谓的“隔断模式”)。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以沃勒斯坦为代表的“世界体系论”继续借用依附论所使用的马克思主义分析方法,改从世界体系的视野来看待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它拓宽了研究的思路,避免了单纯内因与外因分析的倾向,但其解释框架也有理论局限,因而未能在理论界占据主流地位。这样,理论发展后来又出现了多元化的势头。

同类推荐
  • 易经与人生大智慧

    易经与人生大智慧

    《易经》是我国古代先哲在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长期观察的基础上。对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的高度总结和概括。它集中反映了宇宙万事万物的现象和发展变化的规律.是一部指导人们利用自然规律及社会发展规律进行实践活动的哲学著作.是我国先人智慧的结晶。在这些经过时间检验的先人经验与智慧的指导下。我们会少走许多弯路.也会对人生多一些理解。从而更好地把握人生的每一步。 本书是一部汇聚中华民族古老而神秘智慧的经典之作!
  • 当代学者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学者卷(上卷)

    当代学者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学者卷(上卷)

    本书是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课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课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创新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书中汇集了当代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种种解说和阐释,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当代境遇凸显出来,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代课题的联系多方面地显示出来。
  • 《论语》人物评传

    《论语》人物评传

    本书第一次把《论语》里的所有历史人物从书中剥离出来,结合《左传》、《国语》、《尚书》、《史记》等史书以及《孟子》、《庄子》、《墨子》、《荀子》、《韩非子》、《淮南子》等诸子书中的有关记载,把他们作为一个独立的历史人物(而不是《论语》中的“一句话”人物)进行系统研究,每个人物有“传”有“评”。
  • 管子

    管子

    《管子》是我国古老的先秦时代的一部重要典籍,是管仲学派的一部作品总集。该书内容庞杂,年代久远,流传中多遭窜乱,自西汉刘向“定著为八十六篇”之后,李唐以前已缺失十篇之多。《管子》内容博大精深,主要以法家和道家思想为主,兼有儒家、兵家、纵横家、农家、阴阳家的思想,更涉及天文、伦理、地理、教育等问题,在先秦诸子中,“襄为巨轶远非他书所及”。可以说,它是先秦时独成一家之言的最大的一部杂家著作,是研究先秦尤其春秋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文化等各个方面非常重要的原始资料。
  • 明代哲学史(修订版)

    明代哲学史(修订版)

    本书是国内外第一部系统阐述明代哲学的专著,内容包括明代初年的朱子学,阳明心学的先驱,王阳明的良知之学,阳明各派弟子主要是浙中、江右、泰州对阳明学的发展,明代中后期的朱子学,明末东林、蕺山对朱子与阳明的融合,黄宗羲、方以智、王夫之等明清之际思想家对明朝学术的反省与总结,以及明代佛教、道教与儒学的会通,天主教初传时期与本土文化的碰撞与吸收等,较为清晰地勾勒出了明代哲学的发展脉络。在论述中,注意各家的独特性及其思想深度,各思想家在整个明代哲学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及其相互影响。对明代哲学的独特问题如良知的有无、动静、中和及本体与功夫、先天与后天等有深入阐发。
热门推荐
  • 斜眼的吉利

    斜眼的吉利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赖在你心上

    赖在你心上

    苏凉秋爱厉严爵,爱的失去了自己,丧失了理智,用爱恨织就一张大网,将两人捆束。厉严爵明明不爱苏凉秋,却以恨的名义将她逼疯,圈禁在自己身边。渐渐的,生出了想要一辈子圈禁的念头。“既然你不把孩子还回来,那就给我生一个。”穷途末路之时,她笑着说老娘累了,不陪你玩你追我赶的感情游戏了。说完,义无反顾的冲进了熊熊燃烧的大火里,尸骨都没留下一根。
  • 会说话的女人最强大

    会说话的女人最强大

    《会说话的女人最强大》如何说话、怎样把话说好是每一个想要事业蒸蒸日上、家庭幸福美满的女人都必须掌握的一门艺术。成功完美的女人必然是精于说话之道的人,她们懂得如何把好听的话说到对方的心坎里,如何把难听的话说到对方的脑子里。字斟句酌,怎么说都受欢迎,自然能够赢得更多人的关注与支持。《会说话的女人最强大》一共分为11大章,涵盖了女性朋友在职场、家庭、朋友、爱情等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可能出现的说话问题,提出了69个让生活变得更美好的沟通方式,帮助女性用“说话”打造自己独特的个人魅力,全面提升自己的人生格局,掌控人生结局!
  • 茅山小道李云龙

    茅山小道李云龙

    茅山小道李云龙,手持拐来的千年桃木法剑,身怀变异的风雷双重灵根,会读心,能驯龙;攻有麻痹神雷被动,守有御风奇术保命。多情有义斗狂魔,一心一意求长生;两域五族和三界,谁人不知鬼见愁?QQ群:432394869 VIP群:599195205
  • 全球华语小说大系·海外华人卷

    全球华语小说大系·海外华人卷

    本书收录了新世纪十年来最活跃的海外华人作家的代表性作品,作家来自美洲、亚洲、欧洲多个国家,是一部全面反映海外华人小说创作风貌和整体水平的权威选集,具有强烈的全球性。所选作品皆精选自《收获》《人民文学》等国内知名文学期刊,多部作品获得国内外多种奖项,中篇小说《罗坎村》等在国内文坛引起巨大反响。作家队伍阵容强大,明星云集。
  • 中国历史名人之五

    中国历史名人之五

    隋朝大官僚李渊父子,乘农民起义之机起兵,于公元618年建立唐朝。他们消灭了各地割据势力,夺取了隋末农民起义的胜利果实,重新统一中国。唐太宗李世民即位以后,唐朝在经济上逐步得到了恢复,军事上也逐步强大起来。唐朝和亚洲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唐朝后期,土地兼并剧烈,赋税征收繁苛,迫使广大农民失去土地,纷纷破产。874年王仙芝在河南发动起义,同年七月黄巢在山东起义响应。黄巢的农民起义军,在公元880年底打进长安,建立大齐农民政权。农民军在唐军与沙陀军队的联合进攻之下,退出长安。黄巢战败自杀,而唐朝的统治也因之而瓦解。
  • 佛说宿命智陀罗尼经

    佛说宿命智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蛇尊,放了我

    蛇尊,放了我

    她,黑云堂的帮主,倾城国色,却又好色专横,终于有了报应。在迷jian一名英俊的警察后,反遭对方疯狂极端的报复,以至香消玉殒。他,蛇族之王,苦心孤诣,一心想成为万妖之王,不过最后功亏一篑,险些命丧九泉,沦为妖界的头号通缉犯。…狼族地盘。狼王望着身前高大的身影,小心翼翼地说:“王,这些人脔可满意?”言灵歌穿着狼族特制的金蚕薄缕衣,双手双脚捆绑,与其他人族女子一起,被放在一只巨大的玉盘上,供那个可恶的王挑选。可恶,虽说她有些好色,且口味较重,但从未想过与野兽有交集,而且谁知道身前那个人会是什么野兽。万一是狮子,那不就惨了?听说狮子每日要进行几百次的XXXX“要她了!”一个邪魅妖孽的声音轻轻响起。抬眸,便见一张俊秀非凡的脸,深墨的眸光如星辰般璀璨,只不过嘴角的笑容,却显得邪佞无比。要了,即便是妖,老娘也要了!
  • 七塔之上

    七塔之上

    众塔之巅,尚有七塔。七塔之上,是为神域。萧晨和他的大学坠入了异世界,却发现这里是科学的牢笼和魔法的天堂。为了生存,他站在了魔法高塔的第一级台阶上。
  • 收魂记

    收魂记

    人死后三魂七魄会散去。如果将三魂和七魄收集回来,可以让人起死回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