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64900000005

第5章 中西哲学(5)

二十世纪中国哲学之回顾与展望[1]

20世纪中国哲学的发展,与西方哲学特别是西方近现代哲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为了说明20世纪中国哲学之梗概及其与西方哲学的关联,有必要先讲述一下中西哲学史上占主导地位的思维方式。

在中西哲学史上,关于人与世界万物的关系问题的看法,或者说,思维方式,约有两种:一种是把世界万物看成是与人处于彼此外在的关系之中,并且以我为主(体),他人他物为客(体),主体凭着认识事物(客体)的本质、规律性以征服客体,使客体为我所用,从而达到主体与客体的统一。西方哲学把这种关系叫作“主客关系”,又叫“主客二分”,其特征是:(1)外在性。人与世界万物的关系是外在的。(2)人类中心论。人为主,世界万物为客,世界万物只不过处于被认识和被征服的对象的地位,这个特征也可以称之为对象性。(3)认识桥梁型。意即通过认识而在彼此外在的主体与客体之间搭起一座桥梁,以建立主客的对立统一,所以有的西方哲学家把主客关系叫作“主客桥梁型”。人与世界万物的另一种关系是把二者看成血肉相连的关系,没有世界万物则没有人,没有人则世界万物是没有意义的。人是世界万物的灵魂,万物是肉体,人与世界万物是灵与肉的关系,无世界万物,人这个灵魂就成了魂不附体的幽灵;无人,则世界万物成了无灵魂的躯壳,也就是上面所说的,世界是无意义的。德国现代哲学家海德格尔的“此在与世界”的关系就类似这种关系。海德格尔说的“此在”是“澄明”,是世界万物之“展示口”,颇有些类似王阳明所说的“天地万物与人原是一体,其发窍之最精处是人心一点灵明”[2]。这种关系的特征也可归结为三点:(1)内在性。人与世界万物的关系是内在的。我常常依据尼采的思想说,世界上的每一事物都是宇宙间无穷无尽的普遍联系、相互作用、相互的影响的网上的一个交叉点或聚焦点。人也是这样一个寓于世界万物之中、融合于万物之中的聚焦点,借用中国哲学的语言来说,这就叫作“人与天地万物一体”或“天人合一”(天人合一在中国哲学中有多种含义,“天”的歧义亦多,我这里只是借用它以避免海德格尔所说的“此在与世界”的术语之晦涩,此处不打算纠缠这个问题)。(2)非对象性。人是万物的灵魂,这是人高于物的卓越之处,但承认人有卓越的地位,不等于认定人是主体,物是被认识、被征服的客体或对象,不等于是西方的人类中心论。在“人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关系中,人与物的关系不是对象性的关系,而是共处的关系。(3)人与天地万物相通相融。人不仅仅作为有认识(知)的存在物,而且作为有情、有意、有本能、有下意识等在内的存在物而与世界万物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个整体是具体的人生活于其中的世界(生活不仅包括认识和生产斗争、阶级斗争的实践,而且包括人的各种有情感、有本能等的日常生活中的活动,这是一种广义的实践),可以叫作“生活世界”。倒过来说,此世界是人与万物相通相融的现实生活的整体,不同于主客关系中通过认识的桥梁以建立起来的统一体或整体,那是把客体作为对象来把握的整体,用哈贝马斯的话来说,后者叫作“认识或理论的对象化把握的整体”,前者叫作“具体生活的非对象性的整体”。我们不能因为两者都讲无限和整体,就把它们混为一谈,不能因为讲主客的统一就认为那是中国的天人合一论或西方现当代一些哲学家所说的超主客关系。

自笛卡儿到黑格尔的西方近代哲学的原则是主客关系式或者说是主体性原则。主体性是指主客关系中主体的特性,离开主客关系,谈不上主体性,或者说,缺乏主客关系的思维方式,也就缺乏主体性。海德格尔对于这一点已有明确的论断:“要成为一个主体,就是要在‘主体—客体’关系中,这就是构成主体的主体性的东西。”[3]“主体—客体”式在西方哲学史上,柏拉图已开其先河,但严格意义的“主体—客体”式或主体性原则是由笛卡儿开创的。黑格尔以后,西方现当代哲学家如尼采、狄尔泰、海德格尔、伽达默尔等人都深知“主体—客体”式、主体性哲学的局限性,对“主体—客体”式和主体性哲学采取贬低甚至否定的态度。西方现当代哲学家,特别是人文主义思潮的哲学家们多倾向于超越主客关系,主张主客融合。

中国哲学史长期以天人合一的思想为主导,天人相分的思想有类似主客关系之处,但在中国哲学史上没有占主导地位。我用“主导”一词,就表示不是惟一的意思。就一个哲学家来说,也可以是天人合一与天人相分兼而有之,但亦有主导与非主导之分。西方哲学家也是如此。这一点,我在《天人之际——中西哲学的困惑与选择》一书中已多处申述过。中国自明清之际以后(早一点说),特别是自鸦片战争以后,万物一体、天人合一的思想愈来愈受到批判。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一批先进思想家们主张向西方学习,谭嗣同主张区分我与非我,强调心之力;梁启超大力介绍和赞赏笛卡儿和康德的主客关系说和主体性哲学;孙中山的精神物质二元论更明确地是宣扬西方主客二分的思想。一部中国近代哲学史从一个角度看可以说是先进的思想家们向西方寻找真理的历史。他们向西方学习的,究竟是什么呢?我们当然可以说,五四运动的“民主”与“科学”两个口号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但如果追溯一下两个口号的哲学根源,则可以归结为学习西方近代哲学的主客思维方式及与之相联系的主体性哲学。科学就是要发挥人的主体性,以认识自然、征服自然;民主就是反对封建统治者的压迫以及各种变相的封建压迫,以发挥人的主体性。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其重要特征之一,就是不重视主体与客体、我与非我的区分(不能一见到中国哲学家谈到人心与万物,就说这是区分主体与客体的思想),不重视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和支配作用,因而也不重视“主体—客体”式的认识论与方法论。亚里士多德的形式逻辑体系和近代的因果关系的方法都是传统的天人合一思维所缺乏的,这就对中国科学(科学不同于技术)的发展起了阻碍的作用(这里且不谈经济、政治方面的原因)。相反,西方科学发达,与主客关系的思维方式有密切关系。这是中国人在鸦片战争以后向西方学习近代的“主体—客体”式和主体性哲学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了学习西方近代科学而学习与之相联系的近代哲学原则,这是很自然的。

五四运动以后,我们为科学和民主,为伸张人的主体性所走的道路实在太曲折、太缓慢了。“五四”以后的军阀混战和国民党反动统治,窒息了民主与科学的发展,也摧残了哲学。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本来是中国人民沿着“五四”所开辟的道路前进历史中的一次解放人的主体性的运动,但很快就受到各种“左”的教条主义的干扰,我们在包括哲学在内的各个方面的前进步伐都大大地被推迟了。半个世纪以来,我们所广为宣传的哲学甚至连主体性这个术语都只字不提,直到“文化大革命”后的20世纪80年代初,哲学界才明确提出主体性问题。尽管在讨论中出现了许多关于主体性概念的混乱与误解,但毕竟能公开明确地以西方近代哲学中的“主体性”概念为主题来加以讨论,这可以说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哲学家们召唤西方主体性的又一次发动和继续。我们在20世纪行将结束的今天[4],一方面感到西方在几百年前已经建立起来的主体性原则或主客关系式,我们却直到今天才明确提出,未免显得太晚;一方面又感到,今天能公开、明确、直接地提出和讨论主体性问题,毕竟是20世纪哲学发展的最后胜利和成果。这个胜利成果显然还是极其初步的。我想,21世纪的中国哲学将继续发展主客体的思维方式,伸张主体性哲学,这条道路是发展科学、发扬民主的必然。那种想以提倡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我称这种缺乏主客关系的天人合一为“前主体性的天人合一”)来“拯救危机”的想法,是站不住脚的。它缺乏科学,使人受制于自然;缺乏民主,使人受制于封建统治者。

西方近代的主客关系式和主体性,因其被抬高到惟一至尊的地位而在现当代日益显露其弊端,例如物欲横流、环境污染,反而造成了物统治人的现象,使人丧失了精神上的自由。本来,这并非主客关系式和主体性哲学之过,然而中国学术界有一种意见却认为这是由于主客体的思维方式强调人与自然斗争的结果,应该反对西方近代的主客关系式,用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来代替它,以达到与自然和谐相处。其实,要想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更应该依靠主客关系的思维方式,以认识自然规律,支配自然。否则,不重自然科学,忽视自然的必然性、规律性,自然就会报复人,人与自然反而不能和谐相处。中国长期处于受自然宰制、屈服于环境的状况,是同传统的“前主体性的天人合一”思想和科学上的落后有联系的。受自然宰制,难道是与自然和谐相处吗?

西方的问题不在主客关系的思维方式本身,不在科学本身,我们离不开此种思维方式,离不开科学,问题在给予它以什么样的地位。人与世界万物本来处于万物一体的关系之中,主客关系是第二位的,或者用海德格尔的话来说,“此在与世界”的关系(或我们所谓“万物一体”或称“天人合一”)是基础,只有在此基础上,才发生主客关系,这一点我在《天人之际——中西哲学的困惑与选择》一书中已论述过,兹不赘述。西方的问题出在把主客关系没有放在适当的即第二性的地位,反而把它夸大成惟一的、至高无上的东西。主客关系被扭曲成物欲横流的理论根据,主体性被吹胀到无所不能、无限自负的地步,以至于违反自然的规律性,造成环境污染之类的物统治人的现象。所以,这里的医治之方决不在于抛弃“主体—客体”式和反对科学,而在于体悟到人本与他人、他物处于相融、相通的一体之中,从而以此种万物一体的观点和态度来指导主客关系,这也就是超越主客的观点和态度。我称这种超越主客关系的观点和态度为“后主体性的天人合一”。以此观点待人,则对人有同类感,不至于以己为主,以他人为客;不至于以己为目的,以他人为被利用的对象和工具,而在人与人之间建立起一种相互尊重的“互主体性”。以此观点待物,则能按照主客关系中所认识的必然性、规律性,与自然和谐相处。借用中国哲学的术语来说,以上两者就可以叫作“民胞”、“物与”。这里的“民胞”就是人己一体,互为主体;“物与”就是人与万物及其必然性、规律性为一体。那种隔离人与己的思想,蔑视科学必然性、规律性的思想,都是与万物一体的思想相对立的。当然,张载的“民胞物与”的思想尚未达到严格意义的主客关系式、超越主客关系和超越主体性的地步。

同类推荐
  • 尊享生活(影响你一生的成功励志书)

    尊享生活(影响你一生的成功励志书)

    心态决定一切!智慧创造一切!这是一个人人追求成功的时代,心智的力量具有创造成功态势的无穷魔力!即具有成功暗示的随着灵感牵引的成功力。
  • 最让你受益一生的感恩故事(智慧背囊)

    最让你受益一生的感恩故事(智慧背囊)

    本书精心选取了近100多篇适合青少年阅读的感恩故事。一个轻轻的拥抱、一张小小的纸条、一份感激的心情……平凡的生活中处处都有值得你感恩的故事,这些故事让你在学习和生活之余,有一点时间来关照一下自己的精神世界,体味一下人生的美好,让你懂得以感恩的心来面对生活、接纳别人、成就自己,给自己带来幸福和希望,给别人带来真诚的祝福。
  • 狼皮卷

    狼皮卷

    小故事撼动心灵,大道理点透人生!一本好书,将改变无数人的命运!系统、实用、经典、精练的哲理故事书!精辟的文字,系统的内容,经典的故事。
  • 永远不要找别人要安全感:改变从心开始

    永远不要找别人要安全感:改变从心开始

    在我们被一次次失败折磨得痛不欲生的时候,我们学会了抱怨;在我们被一段感情挫伤,伤痕累累的时候,我们偷偷哭泣;在我们被自己先天的缺陷累及,无从欢乐的时候,我们适应了黑暗;在我们被命运抛弃,人生逆转的时候,我们封闭了自己,苦不堪言;在我们追逐成功的时候,我们斗智斗勇,一路劳累,忽视了太多的细节。今天借着一本书的时间,让我们看看追逐的过程中我们遗漏了什么,错过了什么,忽视了什么,又获得了什么……人生最大的睿智不是功成名就,而是在逆境中依旧笑靥如花。
  • 好女人会说话

    好女人会说话

    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可见,说出一句恰如其分的话能起多么大的作用。尤其对于女性而言,说话是你的风度、气质和优雅的一种重要表现。女人会说话,掌握语气表达技巧,善于沟通,会让她在恋爱中如鱼得水,在工作中建立融洽的关系,在生活中左右逢源,增添魅力、入缘与亲和力。一个会说话的女人,她的口才、语气、表情、姿态等都会体现出一种艺术的美感,她会是众人关注的焦点和亮点。可以说,女人的温柔、善良、睿智、才情,都是通过说话表现出来的。
热门推荐
  • 佛说阿难四事经

    佛说阿难四事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花戏楼

    花戏楼

    《花戏楼》本书收录了周剑虹的小小说作品,分为作品荟萃、作品评论、创作心得和创作年表四部分。作品立意深刻,构思巧妙,情节曲折,于质朴中见幽默,于调侃中见温情,于娓娓叙述中蕴含人生哲理,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厚体验和独特思考,对广大读者和写作者有着极其特殊的启悟意义。
  • 若以梦为缘

    若以梦为缘

    是一本比较平淡的书,但是却是个悲剧,女主因一系列原因,最终导致最好的朋友离开了自己,而男主也为了救女主……
  • 快穿系统之男神别乱撩

    快穿系统之男神别乱撩

    [1v1甜宠撩]我简兮再次发誓,无论你是小狼狗还是小奶狗,都对你不离不弃,不论是否贫穷……系统:请你把你那(春)(心)(荡)(漾)的表情收起来,ok?
  • 医旨绪余

    医旨绪余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影响世界青少年的101个心理寓言(101个心理学寓言)

    影响世界青少年的101个心理寓言(101个心理学寓言)

    为什么有五种本领还输了——学会克服“贪婪”心理、随手将“金子”丢进海里——学会面对习惯心理、爱找借口的狼——改正“找借口”的错误心理、蚂蚁的追星梦——改正盲目崇拜的错误心理等。
  • 不一样的宫斗姿势

    不一样的宫斗姿势

    皇后临死时突然想起了师傅的话:“你如此聪慧,却折在了这深宫中!可见情字伤人。”恨得直咬牙。她只笑:“师傅,我这般爱他,他也应当爱我才是。”爱情里哪有这般好事,可这个道理,她穷尽一生才懂。重来一次,她只想做个合格的天选之子,爱世人,护国家,普渡黎民众生,成全前任们的宏愿。前世姜琮一直认为自己是个难得的明君,可穷尽一生追寻的人在他一次次的拒绝中,终于离他远去。拼尽全力回到相遇之前,却发现珍爱的枕边人眼里早已没有了他。没事,你为我付出了那么久,这次换我来。做你裙下之臣,为你荡平刀山火海,你要的一切,我都双手奉上。只求你,给我再一次陪伴你的机会。
  • 丽史

    丽史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培养最优秀的男孩

    培养最优秀的男孩

    父母的威信是对孩子进行有效教育和孩子自觉接受父母教育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证。加强对自己的智力投资,注重提高自身素质,有助于维护并提高父母在子女心目中的威信,男孩尤需要父母对其世界进行扩充和引导。如果你在他面前老是一问三不知,尽管表面上孩子仍然怕你,而实际上你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已经渐渐地丧失了。教子箴言:教育孩子如育花,精心浇水、施肥、呵护,方能成功。但事实上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养好花,不懂得就要向别人请教,学习养花的经验与艺术。
  • 说话办事的艺术全集

    说话办事的艺术全集

    只有那些说话得体、办事得当的人,才能在工作和生活中左右逢源、八面玲珑、顺风顺水。说话办事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说话办事要讲诚信,更要讲技巧,讲艺术。本书告诉你不可不知的提高说话水平和办事能力的各种技巧,让你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用就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