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65000000014

第14章 詩序(2)

【纂疏】嚴氏曰:「自后妃及夫人及大夫妻[12],皆文王齊家之化也。」

《采蘋》,大夫妻能循法度也。能循法度,則可以承先祖、共祭祀矣。

《甘棠》,美召伯也。召伯之教,明於南國。

《行露》,召伯聽訟也。衰亂之俗微,貞信之教興,彊暴之男不能侵陵貞女也。

【纂疏】嚴氏曰:「召公聽訟,尚有彊暴侵陵貞女事,紂之舊染猶存,而文王之化猶未純被之日也。」

《羔羊》,《鵲巢》之功致也。召南之國化文王之政,在位皆節儉正直,德如羔羊也。此《序》得之,但「德如羔羊」一句為衍說耳。

《殷其靁》,勸以義也。召南之大夫遠行從政,不遑寧處,其室家能閔其勤勞,勸以義也。按此詩無「勸以義」之意。

【纂疏】李氏曰:「召南之大夫,謂陜西諸國大夫也[13]。」黄氏曰:「文王之時,召公未分陜,曰『召南之國』,曰『召南大夫』,皆後世作《序》者之辭,而非當時作詩者之辭也。」

《摽有梅》,男女及時也。召南之國被文王之化,男女得以及時也。此《序》末句未安。

《小星》,惠及下也。夫人無妒忌之行,惠及賤妾,進御於君,知其命有貴賤,能盡其心矣。

《江有汜》,美媵也。勤而無怨,嫡能悔過也。文王之時,江、沱之間,有嫡不以其媵備數,媵遇勞而無怨,嫡亦自悔也。詩中未見勤勞無怨之意。

【附錄】器之問「勤而無怨」之說,曰:「便是《序》不可信如此。今但言詩,不必信《序》。只看詩中說『不我以』、『不我過』、『不我與』,便自見得不與同去之意,安得『勤而無怨』之意?」木之。

【纂疏】孔氏曰:「嫡謂妻,媵謂妾。古者嫁女必娣姪從[14],謂之媵。《士婚禮》云:『雖無娣,媵先。』言若或無娣,猶先侄媵[15]。是士有娣,娣但不必備耳[16]。」

《野有死麕》,惡無禮也。天下大亂,彊暴相陵,遂成淫風。被文王之化,雖當亂世,猶惡無禮也。此《序》得之,但所謂「無禮」者,言淫亂之非禮耳,不謂無聘幣之禮也。

《何彼襛矣》[17],美王姬也。雖則王姬,亦下嫁於諸侯,車服不繫其夫,下王后一等,猶執婦道以成肅雝之德也。此詩時世不可知,其說已見本篇。但《序》云「雖則王姬,亦下嫁於諸侯」,說者多笑其陋。然此但讀為兩句之失耳,若讀此十字合為一句,而對下文「車服不繫其夫,下王后一等」為義,則《序》者之意亦自明白。蓋曰王姬雖嫁於諸侯,然其車服制度與他國之夫人不同,所以甚言其貴盛之極,而猶不敢挾貴以驕其夫家也。但立文不善,終費詞說耳。鄭氏曰:「下王后一等,謂車乘厭翟,勒面繢總,服則褕翟。」然則公侯夫人翟茀者,其翟車貝面組總有幄也歟?

【纂疏】曹氏曰:「《春官》巾車掌王后之五路,自重翟以至輦車凡五等,重翟之次即厭翟也。內司服掌王后之六服,自褘翟以至褖衣凡六等,褘翟之次即揄翟也。凡婦人車服,各繫其夫之尊卑,惟王姬貴盛,故特不繫其夫而下王后一等,則車用厭翟,服用揄翟矣。」案:侯伯夫人皆厭翟,《碩人》所謂「翟茀以朝」是也。今言「車服不繫其夫,下王后一等」,則所嫁非諸侯,故詩稱「齊侯之子」,明其非諸侯也。

《騶虞》,《鵲巢》之應也。《鵲巢》之化行,人倫既正,朝廷既治,天下純被文王之化,則庶類蕃殖,蒐田以時,仁如騶虞,則王道成也。此《序》得詩之大指,然語意亦不分明。楊氏曰:「二《南》正始之道,王化之基,蓋一體也。王者諸侯之風,相須以為治,諸侯所以代其終也。故《召南》之終,至於仁如騶虞,然後王道成焉。夫王道成,非諸侯之事也。然非諸侯有騶虞之德,亦何以見王道之成哉?」歐陽公曰:「賈誼《新書》曰:『騶者,文王之囿名。虞者,囿之司獸也。』」陳氏曰:「《禮記·射義》云:『天子以《騶虞》為節,樂官備也。』則其為虞官明矣。獵以虞為主,其實歎文王之仁而不斥言也。」此與舊說不同,今存於此。

【附錄】《騶虞》詩,仁在「一發」之前,使庶類蕃殖者,仁也。「一發五豝」者,義也。人傑。

《柏舟》,言仁而不遇也。衛頃公之時,仁人不遇,小人在側。詩之文意事類可以思而得,其時世名氏則不可以强而推。故凡《小序》唯詩文明白直指其事,如《甘棠》《定中》《南山》《株林》之屬,若證驗的切見於書史,如《載馳》《碩人》《清人》《黄鳥》之類,決為可無疑者。其次則詞旨大概可知必為某事,而不可知其的為某時某人者,尚多有之。若為《小序》者,姑以其意推尋探索,依約而言,則雖有所不知,亦不害其為不自欺;雖有未當,人亦當恕其所不及。今乃不然,不知其時者,必强以為某王某公之時;不知其人者,必强以為某甲某乙之事。於是傅會書史,依託名謚,鑿空妄語,以誑後人。其所以然者,特以恥其有所不知,而惟恐人之不見信而已。且如《柏舟》,不知其出於婦人,而以為男子;不知其不得於夫,而以為不遇於君,此則失矣。然有所不及而不自欺,則亦未至於大害理也。今乃斷然以為「衛頃公之時」,則其故為欺罔以誤後人之罪,不可揜矣。蓋其偶見此詩冠於三衛變風之首,是以求之《春秋》之前。而《史記》所書,莊、桓以上,衛之諸君,事皆無可考者,謚亦無甚惡者,獨頃公有賂王請命之事,其謚又為「甄心動懼」之名,如漢諸侯王,必其嘗以罪謫,然後加以此謚。以是意其必有棄賢用佞之失,而遂以此詩予之。若將以衒其多知,而必於取信,不知將有明者從旁觀之,則適所以暴其真不知,而啓其深不信也。凡《小序》之失,以此推之,什得八九矣。又其為說,必使《詩》無一篇不為美刺時君國政而作,固已不切於情性之自然,而又拘於時世之先後。其或書傳所載當此之時偶無賢君美謚,則雖有辭之美者,亦例以為陳古而刺今。是使讀者疑於當時之人絶無善則稱君、過則稱己之意。而一不得志,則扼腕切齒,嘻笑冷語以懟其上者,所在而成羣。是其輕躁險薄,尤有害於温柔敦厚之教,故予不可以不辨。

【附錄】《謚法》中如「墮廢社稷曰頃」,便得《柏舟》一詩,硬差排為衛頃公,便云「仁人不遇,小人在側」,更無分疏處。器。

【纂疏】孔氏曰:「頃公,貞伯子,夷王時。」

《綠衣》,衛莊姜傷己也。妾上僭,夫人失位而作是詩也。此詩下至《終風》四篇,《序》皆以為莊姜之詩,今姑從之,然唯《燕燕》一篇詩文略可據耳。

【纂疏】鄭氏曰:「莊姜,莊公夫人,齊女,姓姜氏。妾上僭者,謂公子州吁之母,母嬖而州吁驕。」曹氏曰:「莊公揚,武公子,頃侯曾孫。」

《燕燕》,衛莊姜送歸妾也。「遠送于南」一句可為送戴媯之驗。

《日月》,衛莊姜傷己也。遭州吁之難,傷己不見答於先君,以至困窮之詩也。此詩《序》以為莊姜之作,今未有以見其不然。但謂遭州吁之難而作,則未然耳。蓋詩言「寧不我顧」猶有望之之意,又云「德音無良」亦非所宜施於前人者,明是莊公在時所作。其篇次亦當在《燕燕》之前也。

《終風》,衛莊姜傷己也。遭州吁之暴,見侮慢而不能正也。詳味此詩,有夫婦之情,無母子之意。若果莊姜之詩,則亦當在莊公之世,而列於《燕燕》之前。《序》說誤矣。

《擊鼓》,怨州吁也。衛州吁用兵暴亂,使公孫文仲將而平陳與宋,國人怨其勇而無禮也。《春秋》隱公四年,宋、衛、陳、蔡伐鄭,正州吁自立之時也。《序》蓋據詩文「平陳與宋」而引此為說,恐或然也。然《傳》記魯衆仲之言曰:「州吁阻兵而安忍。阻兵無衆,安忍無親,衆叛親離,難以濟矣。夫兵,猶火也,弗戢,將自焚也。夫州吁弑其君而虐用其民,於是乎不務令德,而欲以亂成,必不免矣。」按:州吁,篡弑之賊,此《序》但譏其勇而無禮,固為淺陋,而衆仲之言亦止於此,蓋君臣之義不明於天下久矣,《春秋》其得不作乎?

《凱風》,美孝子也。衛之淫風流行,雖有七子之母,猶不能安其室。故美七子能盡其孝道,以慰其母心,而成其志爾。以孟子之說證之,《序》說亦是。但此乃七子自責之辭,非美七子之作也。

《雄雉》,刺衛宣公也。淫亂不恤國事,軍旅數起,大夫久役,男女怨曠,國人怨之而作是詩。《序》所謂「大夫久役,男女怨曠」者得之。但未有以見其為宣公之時與「淫亂不恤國事」之意耳。兼此詩亦婦人作,非國人之所為也。

【纂疏】孔氏曰:「宣公晉,桓公子[18],上烝夷姜,下納宣姜。」

《匏有苦葉》,刺衛宣公也。公與夫人並為淫亂。未有以見其為刺宣公夫人之詩。

【纂疏】鄭氏曰:「夫人,夷姜。」孔氏曰:「知非宣姜者,以宣姜本適伋,為公所要。《詩》云『雉鳴求其牡』,明是夷姜。」

《谷風》,刺夫婦失道也。衛人化其上,淫於新昏而棄其舊室,夫婦離絶,國俗傷敗焉。亦未有以見「化其上」之意。

【纂疏】東萊引先生《初解》:「皆述逐婦之辭。宣姜有寵而夷姜縊,是以其民化之。」

《式微》,黎侯寓于衛,其臣勸以歸也。詩中無黎侯字,未詳是否。下篇同。

《旄丘》,責衛伯也。狄人迫逐黎侯,黎侯寓于衛。衛不能脩方伯連率之職,黎之臣子以責於衛也。《序》見詩有「伯兮」二字而以為責衛伯之詞,誤矣。陳氏曰:「說者以此為宣公之詩。然宣公之後百餘年,衛穆公之時,晉滅赤狄潞氏,數之以其奪黎氏地。然則此其穆公之詩乎?不可得而知也。」

【纂疏】鄭氏曰:「衛爵稱侯,今云伯者,時為州伯也。周之制,使伯佐牧。《春秋傳》云:『五侯九伯』,侯為牧也。」孔氏曰:「《王制》云:『五國以為屬,屬有長;十國以為連,連有帥;三十國以為卒,卒有正;二百一十國以為州,州有伯。』伯,殷之州長曰伯,虞夏及周曰牧。周謂之牧,而云方伯者,以一州之中為長,故云方伯。若牧下二伯,不得云方伯也。《王制》雖殷法,周諸侯之數與殷同,亦十國為連。此宣公為二伯,非方伯又非連率,而責之者,以連率屬方伯[19],若諸侯有被侵伐者,使其連屬救之。宣公為州伯,佐方伯,不使連屬救之也。知宣公非州牧而為牧下二伯者,以周之州長曰牧,若是牧當言責衛牧也。」愚按:朱子辨《序》之非,今纂箋、疏,姑見方伯連帥之義爾。

《簡兮》,刺不用賢也。衛之賢者仕於伶官,皆可以承事王者也。此《序》略得詩意,而詞不足以達之。

【纂疏】鄭氏曰:「伶官,樂官也。伶氏世掌樂官而善焉,故號樂官為伶官。」

《泉水》,衛女思歸也。嫁於諸侯,父母終,思歸寧而不得,故作是詩以自見也。

【纂疏】鄭氏曰:「國君夫人,父母在則歸寧,沒則使大夫寧於兄弟。」

《北門》,刺仕不得志也。言衛之忠臣不得其志爾。

《北風》,刺虐也。衛國並為威虐,百姓不親,莫不相攜持而去焉。衛以淫亂亡國,未聞其有威虐之政如《序》所云者,此恐非是。

《靜女》,刺時也。衛君無道,夫人無德。此《序》全然不似詩意。

【纂疏】鄭曰:「衛君,宣公。」孔曰:「夫人,夷姜。」

《新臺》,刺衛宣公也。納伋之妻,作新臺於河上而要之。國人惡之而作是詩也。

【纂疏】李氏曰:「宣公上烝夷姜,生伋,為娶於齊。宣公聞其美欲納之,恐其不從,故於河上作新臺而要之。」

《二子乘舟》,思伋、壽也。衛宣公之二子爭相為死,國人傷而思之,作是詩也。二詩說已各見本篇。

《柏舟》,共姜自誓也。衛世子共伯蚤死,其妻守義,父母欲奪而嫁之,誓而弗許,故作是詩以絶之。此事無所見於他書,《序》者或有所傳,今姑從之。

【纂疏】東萊呂氏曰:「共姜,共伯之妻,婦人從夫謚。姜,姓。《釋文》[20]。共伯,僖侯世子,名餘,共謚,伯字。孔。《史記》載釐侯已葬,武公襲攻共伯,共伯入釐侯羡音延,又以戰反,墓道也自殺[21]。按:武公在位五十五年。《國語》又稱武公年九十有五,猶箴警于國,計其初即位,其齒蓋已四十餘矣。使果弑共伯而篡立,則共伯見弑之時,其齒又加長於武公,安得謂之蚤死乎?是共伯未嘗有見弑之事,武公未嘗有篡弑之惡也。」東萊[22]。

《牆有茨》,衛人刺其上也。公子頑通乎君母,國人疾之而不可道也。

【纂疏】鄭氏曰:「宣公卒,惠公幼,其庶子頑烝於惠公之母,生子五人:齊子、戴公、文公、宋桓夫人、許穆夫人。頑,昭伯,宣公庶子,惠公庶兄。」

《君子偕老》,刺衛夫人也。夫人淫亂,失事君子之道,故陳人君之德、服飾之盛,宜與君子偕老也。公子頑事見《春秋傳》,但此詩所以作,亦未可考。《鶉之奔奔》放此。

同类推荐
  • 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是一部论述传染病与内科杂病为主要内容的典籍,东汉张仲景约撰成于公元2世纪末3世纪初,被誉为“中医临床医学之祖”。
  • 历代赋评注(明清卷)

    历代赋评注(明清卷)

    本书是目前篇幅最大的一部历代赋注评本。书中对入选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的背景均作了介绍。第一卷开篇除以“总序”对赋的特质及其同汉语与中华文化的血肉关系、赋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作了概括论述之外,还在评注前撰文《赋体溯源与先秦赋概述》,以下各卷在评注前也都有“概述”,对该时期赋的主要作家、重要作品、创作成就和主要特色等有简略而精当的论述,以与书中的作者简介、各篇题解及品评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关系,从而便于读者在阅读作品及评注过程中形成对该时期赋吏的整体认识。
  • 晏子春秋(精装典藏本)

    晏子春秋(精装典藏本)

    晏子,名婴,齐国夷维(今山东省高密县)人,生年不可考,卒于公元前500年。他出身世家,年轻时就从政。其父晏弱去世后,他继任齐卿,历仕灵、庄、景三朝,长达五十四年。晏子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智者”,他在世的时候正值齐国不断走向衰落的年代,国君昏聩,权臣把持朝政,外有秦、楚之患,内有天怒人怨之忧。晏婴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尽力补天,力挽狂澜,使齐国在诸侯各国中赢得了应有的地位,他本人也成为齐国历史上与大政治家管仲并称的名相。
  • 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

    代以来最为流行的古代散文选本之一。清代吴楚材、吴调侯于康熙三十三年编选,有近八百首古文。所选文章语言凝练、短小精悍、乃千古传诵之作,从中不难看出编者细致和周到的眼光。书名为“观止”,于古文选编,其意可知,该书的编选意图就在于尽善尽美,一览此书,即可“观止”古文矣。本书亦有入选不当者,因为选编主要是着眼于考科举时做策论,但作为一种古代散文的入门书,仍有其存在价值。
  • 四书五经·诗 书 礼 易 春秋

    四书五经·诗 书 礼 易 春秋

    本书是“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名句”丛书之一。从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名著五经的《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中,遴选部分代表名句,分主题原文呈现并有白话文注释,配以精美书法作品,附传统经典名篇全文及生僻字注音,同时定向邀请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及汉语言文字造诣的书法教育家、清华大学德艺双馨的师生校友、社会各界实力派书法名家书写主题内容,经典名句、传统丹青、中文释义三位一体,以传统艺术形式承载民族优秀文化思想。
热门推荐
  • 二入虎穴

    二入虎穴

    话说一九三九年的冬天,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指挥兼政委杨靖宇,率领一支小部队,突破了日寇的重重包围,趁着漫天的风雪,从敦化南下,穿过参天的密林,辗转来到长白山区乌金顶子前的小山屯——老熊沟。老熊沟屯是当年抗日联军的根据地。这几的群众一见杨靖宇带着队伍又回来了,真是喜出望外。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纷纷涌向村头,拉着抗联战士的手,往自己家的热炕头上让。这个说:“杨司令,先到俺家,俺小虎子的小名还是你给取的呢。”
  • 荀子的人定胜天

    荀子的人定胜天

    《荀子学院:荀子的人定胜天》主要以荀子的基本思想为出发点,并在荀子对天人的思考范畴上,对做人、做事、处世、言谈、交际、识人、用人等方面作了深入细致、又浅显易懂的探讨。希望在重读这些先哲智慧的同时,给我们的人生以新的启发荀子,名况,是战国时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当时人们尊重他,称他荀卿。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
  • 冷总裁的甜蜜娇妻

    冷总裁的甜蜜娇妻

    她是因为孩子而嫁给了他,他因为仇恨与利益娶了她。新婚之夜,他竟然和别的女人在一起,只留她一个人独守空房。他说,叶青,我们的游戏才刚开始……
  • 面具鲜妻

    面具鲜妻

    “帮我!”被陷害撞进他的怀抱和他一夜纵情。未婚有孕,嫁入豪门,她变成抢妹妹未婚夫的小三!豪门暗斗,惊天换心,豪门媳妇,她步步维艰!儿子生病,他却守在情人的卧榻;结婚纪念,他领旧爱示威!如此渣男,果断踢之!只是既然踢了,他还缠上来做什么?
  • 天降三宝:腹黑总裁的落魄娇妻

    天降三宝:腹黑总裁的落魄娇妻

    腹黑Boss没想到的是,有一天,因为一个神秘的借种计划,他的身边会从天而降三个宝贝,而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想查明当年的真相,却毫无预兆的爱上了唯一一个敢耍他的女人。当初的落魄千金强势回归,随着往事的层层迷云被拨开,所谓真爱,又向何方?“我想和你做一场交易!”......“我接受!”......“我就是天理,除了我,你碰谁,都是犯罪!”直到最后,韩瑟才知道,曾经她以为的自我逆袭,原来都是在他的宠溺放纵下养成,他给的保护已经铺垫了她整个人生。--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骆驼驿镇

    骆驼驿镇

    骆驼驿镇的两个大家族,终于在葫芦拐子的撮和下,演绎了一场古老的部落联姻。马三十六与买回回的女儿红柳、买回回的儿子买福海与枣花订了亲。两家在危难时刻,抛弃了早先的恩怨,结成了同盟。盗马贼等到第三天,见骆驼驿没有一点动静。朝镇子里放了一炮,一声炮响过后,几百个盗马贼朝镇子里冲去。于是,一场血腥的恶战爆发,买回回带领着一群枪手、刀客冲了上去;马三十六的父亲带着家丁、保镖、刀客也冲了上去,小镇的街道上,人喊马嘶,人倒马翻。从天亮杀到天黑,盗马贼没想到会遭到如此顽强的抵抗,节节败退。盗马贼们并没有离去,而是包围了骆驼驿。准备困死骆驼驿镇上的人们。
  • 我愿生命从容

    我愿生命从容

    这是一本关于生活修养的随笔集。她用区别于世俗日常的眼光去观察世界,跟随作者的角度你竟发现心境开阔起来。有时候,我们总想快进时间,看看最终的结果是不是值得,而没有耐心体味生而为人可以享受的生活滋味。在这本书中,作者选择忘记自身,出离地观察世界。鸽子、明信片、玩具,17世纪的女画家都可以是她。笔下的她,让我们唏嘘不同的人生起伏,对照失意得意时的忘形失态,抖落掉束缚自己的患得患失。人有时远离既定的轨道,是为了更好地找到自己。我们日常的行为,多是出于期待,而不是无造作的真诚。对生活缺乏真诚时,我们会变得软弱,成为自己与别人期待的牺牲品。从容地投入生活,无论前进还是后退,都身姿挺拔。
  • 问仙

    问仙

    一个脑子构造跟别人不一样的小姑凉被邪恶师傅带上修真路的故事。小姑凉爱问为什么,问太多之后师傅崩溃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15位国学大师讲述人生智慧

    15位国学大师讲述人生智慧

    《15位国学大师给青少年讲述的人生智慧》在讲述15位国学大师自身成长的经历和故事的同时,阐述了国学大师们为人处世、立身成才的智慧。
  • 问鼎记

    问鼎记

    大夏年间,山村少年夏祥进京赶考时,无意中得罪了权倾朝野的三王爷,科举时被有意除名。夏祥虽出身平民,却不畏权贵,愤而以黑榜事件昭示天下考子,最终高中进士,礼部尚书因科场舞弊被免。然皇上被奸人陷害,重病在身,无力主持朝政,三王爷和宰相联手把持朝纲,无数忠良之臣被罢官或是贬谪,民间怨声载道。夏祥考中进士之后,被派到真定担任知县,真定是龙潭虎穴之地,他如何是以一人之力周旋在四位王爷和四大世家之间,面对三王爷联合两大世家自下而上的一场逼宫,而皇上膝下无子只能传位于几位王爷之一的困境,夏祥走出了一条前所未有的问鼎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