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65000000013

第13章 詩序(1)

朱子辨說《詩序》之作,說者不同,或以為孔子,或以為子夏,或以為國史,皆無明文可考。唯《後漢書·儒林傳》以為衛宏作《毛詩序》,今傳於世,則《序》乃宏作明矣。然鄭氏又以為諸《序》本自合為一編,毛公始分以置諸篇之首。則是毛公之前,其傳已久,宏特增廣而潤色之耳。故近世諸儒多以《序》之首句為毛公所分,而其下推說云云者,為後人所益,理或有之。但今考其首句,則已有不得詩人之本意,而肆為妄說者矣,況沿襲云云之誤哉。然計其初,猶必自謂出於臆度之私,非經本文,故且自為一編,别附經後。又以尚有齊、魯、韓氏之說并傳於世,故讀者亦有以知其出於後人之手,不盡信也。及至毛公,引以入經,乃不綴篇後而超冠篇端,不為注文而直作經字,不為疑辭而遂為決辭。其後三家之傳又絶,而毛說孤行,則其牴牾之迹無復可見。故此《序》者遂若詩人先所命題,而詩文反為因《序》以作。於是讀者轉相尊信,無敢擬議。至於有所不通,則必為之委曲遷就,穿鑿而附合之。寧使經之本文繚戾破碎,不成文理,而終不忍明以《小序》為出於漢儒也。愚之病此久矣,然猶以其所從來也遠,其間容或真有傳授證驗而不可廢者,故既頗采以附《傳》中,而復并為一編以還其舊,因以論其得失云。

大序

【附錄】《大序》好處多,然亦有不滿人意處。又曰:「《大序》卻好,或者謂補湊而成,亦有此理。」謨。《大序》亦只是後人作,其間有病句。方子。敬之問《詩序》。曰:「古本自是别作一處,如《易大傳》、班固《序傳》,并在後。京師舊本《揚子註》,其序亦總在後。」德明。

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歎之,嗟歎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情發於聲,聲成文謂之音。治世之音安以樂,其政和;亂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失,動天地,感鬼神,莫近於詩。先王以是經夫婦,成孝敬,厚人倫,美教化,移風俗。故《詩》有六義焉:一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頌。上以風化下,下以風刺上,主文而譎諫,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故曰風。至於王道衰,禮義廢,政教失,國異政,家殊俗,而變風變雅作矣。國史明乎得失之迹,傷人倫之廢,哀刑政之苛,吟詠性情以風其上,達於事變而懷其舊俗者也。故變風發乎情,止乎禮義。發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禮義,先王之澤也。是以一國之事,繫一人之本,謂之風。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風,謂之雅。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興廢也。政有小大,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頌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於神明者也。是謂「四始」,詩之至也。說見《綱領》。

小序

【附錄】王德脩曰:「六經惟《詩》最分明。」先生曰:「《詩》本易明,只被前面《序》作梗。《序》出於漢儒,反亂《詩》本意。見作《詩集傳》,待取《詩》令編排放前面,驅逐《序》過後面[1],自作一處。」文蔚。大率古人作詩與今人作詩一般,其間亦自有感物道情,吟詠情性,幾時盡是譏刺他人?只緣序者立例,篇篇要作美刺說,將詩人意思穿鑿壞了。且如今人見才做事[2],便作一詩歌美之,或譏刺之,是甚麼道理?如此,一似里巷無知之人[3],胡亂稱頌諛說,把持放雕[4],何以為情性之正?賀孫。「溫柔敦厚」[5],詩之教也[6]。使篇篇皆是譏刺人,安得「溫柔敦厚」?璘。鄭漁仲謂《小序》只是後人將史傳去揀[7],并看謚,卻附會作《小序》美刺。振。

周南

《關雎》,后妃之德也。后妃,文王之妃大姒也。天子之妃曰后。近世諸儒多辨文王未嘗稱王,則大姒亦未嘗稱后,《序》者蓋追稱之,亦未害也。但其詩雖若專美大姒,而實以深見文王之德。《序》者徒見其詞,而不察其意,遂壹以后妃為主,而不復知有文王,是固已失之矣。至於化行國中,三分天下,亦皆以為后妃之所致,則是禮樂征伐皆出於婦人之手,而文王者徒擁虚器以為寄生之君也。其失甚矣!唯南豐曾氏之言曰:「先王之政必自内始,故其閨門之治所以施之家人者,必為之師傅保姆之助,《詩》《書》圖史之戒,珩璜琚瑀之節,威儀動作之度,其教之者有此具。然古之君子未嘗不以身化也,故家人之義歸於反身,二《南》之業本於文王,豈自外至哉!世皆知文王之所以興,能得内助,而不知其所以然者,蓋本於文王之躬化。故内則后妃有《關雎》之行,外則羣臣有二《南》之美,與之相成。其推而及遠,則商辛之昏俗、江漢之小國、《兔罝》之野人,莫不好善而不自知,此所謂身修故國家天下治者也。」竊謂此說庶幾得之。風之始也,所謂「《關雎》之亂,以為風始」是也。蓋謂國風篇章之始,亦風化之所由始也。所以風天下而正夫婦也,故用之鄉人焉,用之邦國焉。說見二《南》總論。邦國,謂諸侯之國,明非獨天子用之也。

【纂疏】孔氏曰:「《鄉飲酒禮》云『乃合樂《周南·關雎》』,是用之鄉人也。《燕禮》云『遂歌鄉樂《周南·關雎》』,是用之邦國也。」

風,風也,教也,風以動之,教以化之。承上文解風字之義。以象言,則曰風;以事言,則曰教。然則《關雎》《麟趾》之化,王者之風,故繫之周公。南,言化自北而南也。《鵲巢》《騶虞》之德,諸侯之風也,先王之所以教,故繫之召公。說見二《南》卷首。《關雎》《麟趾》言「化」者,化之所自出也。《鵲巢》《騶虞》言「德」者,被化而成德也。以其被化而後成德,故又曰「先王之所以教」。先王,即文王也。舊說以為太王、王季,誤矣。程子曰:「《周南》《召南》如《乾》《坤》,《乾》統《坤》,《坤》承《乾》也。」

【纂疏】程子曰:「繫之《周南》,繫之《召南》,今本『南』皆誤作『公』[8]。」愚按:容齋洪氏曰:「據文義,二『公』字皆合為『南』字,則與上文相應。簡冊誤爾。『王者之風』,恐不當繫之周公,而『先王之所以教』,又與召公不相涉。」

《周南》《召南》,正始之道,王化之基。王者之道,始於家,終於天下。而二《南》正家之事也,王者之化,必至於法度彰,禮樂著,雅、頌之聲作,然後可以言成。然無其始,則亦何所因而立哉?基者,堂宇之所因而立者也。程子曰:「有《關雎》《麟趾》之意,然後可以行《周官》之法度。」其為是歟?

【纂疏】李氏曰:「《樂記》云:『《武》始而北出,再成而滅商,三成而南,四成而南國是疆,五成而分[9],周公左、召公右。』蓋周召之分陜在武王既得天下之後。《周南》《召南》雖皆文王之風化,不可繫之文王。故周公所居之地而得其詩謂之《周南》,召公所居之地而得其詩謂之《召南》。周公所得之詩多為文王而作,故言『王者之風』。召公所得之詩多為諸侯而作,故謂之『諸侯之風』。雖曰諸侯之風,其實文王教化之所及,故言『先王之所以教』。先王即文王也。」又曰:「凡此二十五詩者,皆文王之所以『正始之道,王化之基』也。」愚按:分陜之說是成王時分。熊去非已辨之於《周南》之首。

是以《關雎》樂得淑女以配君子,憂在進賢,不淫其色。哀窈窕,思賢才,而無傷善之心焉。是《關雎》之義也。按《論語》孔子嘗言:「《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蓋淫者,樂之過;傷者,哀之過。獨為是詩者得其性情之正,是以哀樂中節,而不至於過耳。而《序》者乃析哀樂、淫傷各為一事而不相須,則已失其旨矣。至以傷為傷善之心,則又大失其旨,而全無文理也。或曰,先儒多以周道衰,詩人本諸袵席而《關雎》作。故揚雄以周康之時《關雎》作,為傷始亂。杜欽亦曰:「佩玉晏鳴,《關雎》歎之。」說者以為古者后夫人鷄鳴佩玉去君所,周康后不然,故詩人歎而傷之。此《魯詩》說也,與毛異矣。但以哀而不傷之意推之,恐其有此理也。曰,此不可知矣。但《儀禮》以《關雎》為鄉樂,又為房中之樂,則是周公制作之時已有此詩矣。若如魯說,則《儀禮》不得為周公之書。《儀禮》不為周公之書,則周之盛時乃無鄉射、燕飲、房中之樂,而必有待乎後世之刺詩也,其不然也明矣。且為人子孫,乃無故而播其先祖之失於天下,如此而尚可以為風化之首乎?

《葛覃》,后妃之本也。后妃在父母家,則志在於女功之事,躬儉節用,服澣濯之衣,尊敬師傅,則可以歸安父母,化天下以婦道也。此詩之《序》,首尾皆是,但其所謂「在父母家」者一句為未安。蓋若謂未嫁之時,即詩中不應遽以歸寧父母為言。況未嫁之時,自當服勤女功,不足稱述以為盛美。若謂歸寧之時,即詩中先言刈葛,而後言歸寧,亦不相合。且不常為之於平居之日,而暫為之於歸寧之時,亦豈所謂庸行之謹哉!《序》之淺拙大率類此。

【附錄】《葛覃》一篇只是見葛而思歸寧,序得却如此。

【纂疏】東萊呂氏曰:「《關雎》,后妃之德也,而所以成德者,必有本也。曷謂本?《葛覃》所陳是也。後之講師徒見《序》稱『后妃之本』而不知所謂,乃為『在父母家[10],志在女功』之說以附益之。殊不知是詩皆述既為后妃之事,貴而勤儉,乃為可稱;若在室而服女功,固其常耳,不必詠歌也。」

《卷耳》,后妃之志也。又當輔佐君子,求賢審官,知臣下之勤勞,内有進賢之志,而無險詖私謁之心,朝夕思念,至於憂勤也。此詩之《序》首句得之,餘皆傅會之鑿說。后妃雖知臣下之勤勞而憂之,然曰「嗟我懷人」,則其言親暱,非后妃之所得施於使臣者矣。且首章之「我」獨為后妃,而後章之「我」皆為使臣,首尾衡決,不相承應,亦非文字之體也。

《樛木》,后妃逮下也。言能逮下,而無嫉妬之心焉。此《序》稍平,後不注者放此。

【纂疏】永嘉鄭氏曰:「婦人之德,莫大於不妒忌。蓋功容可勉,而根於情者,難自克也。」李氏曰:「婦人有六德:一曰柔順,二曰清潔,三曰不妒,四曰節儉,五曰恭敬,六曰勤勞。如楚莊王夫人樊共姬曰:『妾幸得備掃除,十有一年矣,未嘗不私捐衣食,遣舍人於鄭、衛求美人,而進之於王也。妾所進者九人,今賢於妾者二人,與妾同列者七人。妾知妨妾之愛,奪妾之貴也,妾豈不欲擅王之愛,奪王之寵哉?不敢以私廢公也。』蓋以私滅公者易,以公滅私者難。此《樛木》之詩所以美之也。」

《螽斯》,后妃子孫衆多也。言若螽斯不妬忌,則子孫衆多也。螽斯聚處和一而卵育蕃多,故以為不妒忌則子孫衆多之比。《序》者不達此詩之體,故遂以不妒忌者歸之螽斯,其亦誤矣。

【附錄】不妒忌,是后妃之一節,《關雎》所論是全體。方子。

《桃夭》,后妃之所致也。不妒忌,則男女以正,婚姻以時,國無鰥民也。《序》首句非是,其所謂「男女以正,婚姻以時,國無鰥民」者得之。蓋此以下諸詩,皆言文王風化之盛,由家及國之事。而《序》者失之,皆以為后妃之所致,既非所以正男女之位,而於此詩又專以為不妒忌之功,則其意愈狹,而說愈疏矣。

【附錄】《桃夭》之詩,謂「婚姻以時,國無鳏民」為后妃所致,而不知其為文王刑家及國,其化固如此,豈專后妃所能致耶?謨。

《兔罝》,后妃之化也。《關雎》之化行,則莫不好德,賢人衆多也。此《序》首句非是,而所謂「莫不好德,賢人衆多」者得之。

《芣苢》,后妃之美也。和平則婦人樂有子矣。

【纂疏】程子曰:「《螽斯》惟言不妒忌,若《芣苢》則更和平,婦人樂有子,謂妾御皆無所恐懼,而樂有子矣。」

《漢廣》,德廣所及也。文王之道被於南國,美化行乎江、漢之域,無思犯禮,求而不可得也。此詩以篇内有「漢之廣矣」一句得名,而《序》者謬誤,乃以「德廣所及」為言,失之遠矣。然其下文復得詩意,而所謂文王之化者尤可以正前篇之誤。先儒嘗謂《序》非出於一人之手者,此其一驗。但首句未必是,下文未必非耳。蘇氏乃例取首句而去其下文,則於此類兩失之矣。

【纂疏】毛氏曰:「紂時淫風徧於天下,唯江、漢之域先受文王之教化。」愚按:此文王脩身齊家之道,美化之行,見諸南國者如此。

《汝墳》,道化行也。文王之化行乎汝墳之國,婦人能閔其君子,猶勉之以正也。

《麟之趾》,《關雎》之應也。《關雎》之化行,則天下無犯非禮,雖衰世之公子,皆信厚如麟趾之時也。「之時」二字可刪。

【纂疏】[11]嚴氏曰:「應,效應也。公子,指周南國君之子。生長富貴,未嘗憂懼,況當殷末,俗流世敗之時,宜其驕淫輕佻也。今乃信厚,豈非《關雎》風化之效歟?公子猶信厚,則他人可知。」程子曰:「『麟趾』不成辭,言『之時』謬矣。」

召南

《鵲巢》,夫人之德也。國君積行累功以致爵位,夫人起家而居有之,德如鳲鳩,乃可以配焉。文王之時,《關雎》之化行於閨門之内,而諸侯蒙化以成德者,其道亦始於家人,故其夫人之德如是,而詩人美之也。不言所美之人者,世遠而不可知也。後皆放此。

《采蘩》,夫人不失職也。夫人可以奉祭祀,則不失職矣。

【纂疏】楊氏曰:「夫人為宗廟社稷主,以供祭禮為職。」

《草蟲》,大夫妻能以禮自防也。此恐亦是夫人之詩,而未見以禮自防之意。

同类推荐
  • 中华家训2

    中华家训2

    “家训”是中国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深厚的内涵、独特的艺术形式真实地反映了各个时代的风貌和社会生活。它怡悦着人们的情志、陶冶着人们的情操、感化着人们的心灵。正是这些优秀的文化因子,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人的人格理想、心理结构、风尚习俗与精神素质。这都将是陪伴我们一生的精神财富。所谓“家训”就是中国古人进行家教的各种文字记录,包括诗歌、散文、格言、书信等。家训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大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学习研究并利用这些知识,对提高我们每个人的文化素质,品德修养,一定会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
  • 黄庭坚集

    黄庭坚集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又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曾任集贤校理、国史编修官、鄂州太守。在新旧党争中两度受谪,最后死于宜州(今广西宜山)贬所。终年六十一岁。有《山谷集》,一名《豫章集》。
  • 山海经

    山海经

    《山海经》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奇书之一,据说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就有“山海图”流行于世。《山海经》分《山经》五卷和《海经》十三卷,虽仅有三万一千余字,但其内容涉猎甚广,从天文、地理、传说、神话、宗教,到种族、动物、植物、矿产等,包罗万象,体系庞大,堪称我国古籍中的百科全书式的著述。然而,由于它所述多奇诡怪异,常被人斥为荒诞不经。
  • 颜氏家训(中华国学经典)

    颜氏家训(中华国学经典)

    《颜氏家训》作为中国传统社会的典范教材,《颜氏家训》直接开后世“家训”的先河,是我国古代家庭教育理论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著名的传世“家训”,颜之推根据自己的人生经历、处世哲学,在生活、仕宦、处世、文章、修养等各个方告诫子孙,这也促使《颜氏家训》一书内容丰富,见解独特,成为家庭教育的典范。本书对颜氏家训进行注释,翻译帮助读者理解古代文献。
  • 中华家训3

    中华家训3

    “家训”是中国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深厚的内涵、独特的艺术形式真实地反映了各个时代的风貌和社会生活。它怡悦着人们的情志、陶冶着人们的情操、感化着人们的心灵。正是这些优秀的文化因子,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人的人格理想、心理结构、风尚习俗与精神素质。这都将是陪伴我们一生的精神财富。所谓“家训”就是中国古人进行家教的各种文字记录,包括诗歌、散文、格言、书信等。家训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大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学习研究并利用这些知识,对提高我们每个人的文化素质,品德修养,一定会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
热门推荐
  • 续红楼梦未竟稿二十回

    续红楼梦未竟稿二十回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末日突击队

    末日突击队

    不建议阅读第一卷,可以直接拉到最底下看第二卷。第一卷是和第二卷世界观融合的一个分支线,但是想了解后作和第二卷的关系,第一卷可以简单的看看。后续,《远疆号》当时发的时候大多数没有返回检查,现在一回顾全是问题,现在也不想改了。
  • 凤吟九天:如意夫君哪里逃

    凤吟九天:如意夫君哪里逃

    她曾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废材凤女,也是九霄云殿的准天后。婚期在即,她始终对万年前的心上人念念不忘,不想着好好备嫁,偏偏执着于逃婚。谁料,亲娘用捆仙绳将她绑回来,亲爹派人看着她,亲哥用傀儡术让她成了婚。奈何心有所属,成婚了也要逃去找命定之人,只是那个他究竟在哪里?是用心护她的?还是利用她的?历尽千殇,能否浮生相守?
  • 零下五十五

    零下五十五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人际关系远没现在复杂,捅捅后门,象征性地送点儿礼,不算严格意义上的行贿受贿,大事小情的也就办了。那时候,滨洲西部线依旧处于蒸汽机车时代,机务段的整备车间,都是那种搬不动砸不坏的铁桌椅。日勤7点15分、夜班19点15分到段,先开15分钟班前会,总结上一班的工作:给煤工没给火车头加满煤啦,清灰工没给锅炉屁股掏净灰啦,上水工、汽吊司机、搬道员联劳协作啦。再布置当班的任务要求,半点整接班。值班主任米雨富对整备工可谓明狠暗坏,调度员更是仰上斜下的势利眼,尤其对老值班司炉肖喜德,总不惜刻薄地大加刁难,直至羞辱成癖。
  • 合欢花开

    合欢花开

    ——上部——:她是千年凤鸣山上的一株仙草合欢花她,是二十一岁纪修行的花仙。因为老祖宗的一次派遣,她穿越到了二千多年的日月神国。她,一国之主,沐蓝凤颜。曾经残酷暴虐现在至情至性这突然的转变,为了什么呢?还不是因为,这小小花仙的穿越之旅。流光,他是万年的珠仙,绝色的风姿,却合欢而动凡情,仙与仙的爱恋会有什么样的结局啊!萧弄云,他是人间的倾国倾城,是她在凡世的丈夫,他柔软如棉,生受煎熬的时候遇见了她,她会为他这个凡间男子留下吗?初晨,他是她在凡间认识的第一个男子,他是她凡间第一夜欢情的爱人,他和她之间只有这一世的情缘是纠缠着的吗?烈焰,真不幸他是妖,妖可以爱仙子吗?这样的爱可以吗?哪怕等上千年,守候千年,他可以得到她的爱吗?李安逸,这个算尽人生百态的男子,却在关键的时候漏算了他,即使得到成仙又能怎么样,依然不如她值得留恋啊!——下部——:她是二十一世纪的警花,她叫沐莞!她生来的时候左肩头就有一朵七彩合欢花的花印,就因为这个花印,她没有过了兵检,人家说她是纹身,晕,对上天起誓啊,那是胎印,鬼知道她怎么会生下来的时候就有这个倒霉的胎印的。他是深山谪居的千年狐妖,守着洞里的那朵千年前遗留下来的七彩合欢花,过了漫长的千年。他在等待,等待着那个他苦苦求了千年,千年的姻缘啊!他是帝国集团的首领,他叫刘晨光。他坐拥千万资产,笑傲风云,却独对情感拒之千里。可为什么再那次见到她的时候,他却……好像有着那样熟悉的感觉,难道以前就认识吗?还是……这一世里的她和他们,会有着怎么样的纠结,最终会花落谁家?合欢花开,为了真爱而开!谁是她的真爱,谁是她的良人?此为小诗的书群,56961966,群名绽放妖娆,敲门砖小说中的任何人物名称!———————————————————重磅介绍:《梅开九度》《无欢成爱》《莫明喜欢你》(女尊)某诗自己做了一个小视频,上部的!大家要是喜欢看一看!提点建议!(上部)(下部)
  • 一夜绯闻:绝色特工

    一夜绯闻:绝色特工

    “在这个圈子里,但凡算个星,没几个清白出身的。不要总梦想着一夜成名,什么狗屁的一夜成名,不过就是一睡成名。所以你要多想想,跟谁睡,才能睡出最大价值!”中情局第五行动处高级特工轩辕狐死亡,借一娱乐圈自杀小明星文初初的身体得以重生。睁开眼的一瞬间,守在身边的经济人阿刊给她上了娱乐圈的第一堂课。
  • 帝宠之撩心皇夫

    帝宠之撩心皇夫

    本文【双C】+【一对一】本来,温文澜的帝王生涯是这样的:拓疆土、争皇权,没了。后来,温文澜的帝王生涯成了这样:拓疆土、争皇权、查旧案、追皇夫……=============南朝女帝温文澜,某次出游时意外“捡”到个傲娇美人,在皇姐“人生苦短行乐及时”的教唆下,打开了看美人、追美人、娶美人的新世界大门,彼时年少女帝最大的愿望之一就是:占有他,占有他,占有他,把他留在身边好好宠爱他!皇姐:“皇上,他好冷漠。”温文澜:“他暖的不是你。”在宫里正式见面时,她欣喜于他没有认出她;在以后的某个月明星稀无风夜时,她气急败坏地瞪着他,他还是没有认出她。温文澜禁不住暴走:“你到底是断片了还是装傻,这种话怎么能让朕先说!”他勾唇浅浅,呈上四张薄纸,“皇上息怒,我替你打下了南方三国,皇上不用再担忧海商的路全让东越占了。”“这一张又是什么?”“我的生辰八字,皇上,我们成亲吧。”==正经版简介==大周灭,新朝启。南朝第二位女帝孤身涉水于乱世与朝堂的乱滩激流中。与至亲争权,与朝臣斗心。一边重整朝纲开疆拓土,一边探询旧案惩恶抚忠,还得一边“哄着”心上人,一边防着座上尊。==小剧场==【小剧场一】女皇陛下:“朕今日听谁提起,你好像说女人不如男人,应该乖乖听男人的话,嗯?”某人:“......没有。”女皇陛下:“真的?”某人:“......好像有”女皇陛下轻笑一声:“那你告诉我,现在是谁被女人压在身下?”眼观鼻鼻观心,某人默默搂紧女皇陛下的腰不说话。【小剧场二】占星楼顶,文武列前。“文澜在此向上苍、祖先祈愿:一愿我南朝江山万世永昌,二愿身边亲友一世安好,三愿我与夫君岁岁常健常相见。”一句话简介:这是年少的女帝在某人的撩心大法下步步沉沦的故事;是一个无意撩到,一个有意追到,最后一同饮了合卺的故事。
  • 元神记1:绝世之女

    元神记1:绝世之女

    伐纣的封神榜时代过后,那些灿烂辉煌的神人,可曾在大地消失了踪迹?在烽火连天的东周列国时代,平野间突然出现了能力强大的「元神之族」,这些人的背后有着黑色猛兽、蓝色飞鸟、深红毒蕈、澄黄厨人、鲜绿奇树的怪异「元神」。与「元神」相牵扯的大神、能人的数量极多,他们和东周时代的许多军国大事息息相关。这些奇异的人们,会在古代中国的大地上,谱出什么样的动人传说呢?
  • 宦游纪略

    宦游纪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四分比丘尼戒本

    四分比丘尼戒本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