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北京师大参加全国思想政治课改革的实验(1985-1992年初)
1985年3月7日,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时,一定要坚持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坚持五讲四美三热爱,教育全国人民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这四条里面,理想和纪律特别重要,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我们干的是社会主义事业,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这一点,我们希望宣传方面任何时候都不要忽略。”8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通知》(以下简称中央《通知》),对各级学校马克思主义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主要内容和要求作了总体规划,特别指出,“编写出几套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具有较高水平的新教材,是改革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课教学的中心环节”。10月,为了贯彻邓小平同志的指示和党中央《通知》的精神,国家教委副主任彭珮云在北京师大召开部分省、市“中学思想政治课改革设想汇报会”。国家教委杨海波、张文松、王明达,中宣部卢之超、陆钦仪、梁为楫,北京师大陈静波、王梓坤、胡恒立等党政负责人到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胡乔木到会听汇报,并对准备参加思想政治课改革实验工作的代表作了“关于培养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建设人才”的重要报告。会后,国家教委经调查研究确定了进行改革实验学校思想政治课设置方案,并部署京、沪、津、吉、黔5省(市)和北京师大组织力量开始边编写新教学大纲、教材,边准备改革试点。
11月18日,国家教委发出贯彻中央《通知》意见的文件,要求“接受实验任务的省、直辖市和北京师范大学要组成强有力的领导机构负责此项工作,制订好改革实验计划,组织好改革实验队伍,抽调最合适人员编写供实验用的教学大纲和教材”。北京师大(与人民教育出版社合作)组建了北京师大思想政治课改革实验教材编写委员会(以下简称北京师大“编委会”)。该编委会的顾问是北京师大副校长肖敬若、纵瑞堂、人教社副总编辑苏寿桐,主任是北京师大党委副书记胡恒立,副主任是北京师大中学政治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贺允清。编委是(名次按姓氏笔画数排列)才晓航、张公武、苏寿桐、杨启楠、张鸿宾、肖敬若、李敬德、纵瑞堂、姚森、贺允清、胡恒立、梅树民、程树礼、谭玉轩。“编委会”的日常工作由中学政治教育研究中心负责。在“编委会”领导下,聘任北京师大的谭玉轩、姚森、张鸿宾、贺允清、程树礼、李敬德六位教师任主编,与人民教育出版社政治课编辑室编辑李雅兰、钟爱明、朱明光、唐任伍、杨启楠、张秀岩等、中学优秀教师吴述炎、许志坚、佘仁光、陈向荣、康振明、梅树民、高文鸾等,北京师大教师梁梅芳、王同勋、詹君仲、扈文华、张公武、张志建、刘建和、李萍、李涛等结合组成了初一至高三六个年级的思想政治课教材编写组。
国家教委的文件还要求,“高等师范院校的政治教育专业要努力为中学培养合格的思想政治课教师,为此应在招生和毕业生分配、课程设置、教学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积极进行改革”。北京师大领导提出了“北京师范大学政治教育专业(本科)教学方案”(草案),规定“一、改革招生和毕业分配办法、二、改革专业教学计划、三、加强学生课外实践活动的组织与指导”等内容(方案全文刊载在1986年第四期《中学政治课教学》月刊上);并决定依托中学政治教育研究中心恢复政治教育系建制,任命胡恒立为系主任,贺允清、彭万春、熊源发为副系主任。该系于1986年夏按新教学方案招收新生,以配套研究改革中学政治教师培养工作的经验。
1986年暑假期间,在北京师大召开了全体教材编写人员与实验学校的教师共同参加的集体备课会,为新学年在国家教委指定的北京师大附属实验中学、北京师大二附中、武汉市实验学校、成都市第七中学,实验全套改革实验教材;辽、冀、鲁、陕、蒙、苏、湘、桂等9个省、自治区教育厅批准的25所学校在部分年级使用改革实验教材,进行了充分准备。当时,中学政治课骨干教师进修班学员在学习过程中讨论了改革实验教材样稿,提出了很多修改建议;《中学政治课教学》月刊及时介绍思想政治课改革有关会议的领导讲话和改革实验进展信息。全国性思想政治课改革实验工作的序幕已展开!
1986年月10月,国家教委组建了“中小学思想政治教材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研究中心”),部署了京、沪、津、吉、黔、粤6省市和北京师大(与人民教育出版社合作)成立了七个思想政治课改革实验教材编委会,组织领导着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思想政治课教材建设队伍和范围最广的改革实验工作。我遵调令兼任“研究中心”主任,先后在国家教委直接领导下,依托北京师大丰富的教育资源,特别是北京师大“编委会”队伍的智慧、力量和中学政治教育研究中心面向全国编书、办刊、办班、组织实验、筹划研究会学术活动等工作经验,承担重点负责联系、协调七个“编委会”,按《中学思想政治课改革实验教学大纲》(初稿),实行“一个教学大纲,多套教材”的方针,边实验、边修改,不断完善七套新编教材和组织政治学科教材审查工作,并在全国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哲学社会科学“七五”规划国家重点研究项目“思想政治课改革实验研究”的科研任务。
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提出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1988年1月,国家教委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思想,理论联系实际地制订了《中学思想政治课各科改革实验教学大纲(试行草案)》,对各年级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的、要求、内容等方面继续完善了课程新结构体系的重大改革。这个《教学大纲》规定:在初一新设联系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现象进行生动的公民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公民》课;初二讲授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为主线,从历史事实中揭示人类社会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一般过程和规律,阐述资本主义必然要被共产主义所代替的历史趋势的《社会发展简史》课;初三新设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主线,阐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基本问题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常识》课;高一新设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指导下,以人生观教育为主线,把人生观教育和世界观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的《科学人生观》课;高二新设讲解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改革的基本知识的《经济常识》课;高三新设讲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科学基本观点的《政治常识》课。1988年4月,我随国家教委副主任王明达同志在唐山市主持召开“全国中学思想政治课新教材培训会议”,请吴铎、姚森、徐大同等政治学科教材审查委员和专家、学者们分别对思想政治课各科教学大纲的指导思想、目的要求、基本内容、内在逻辑结构等作辅导报告;并组织成都市七中、东北师大附中等实验学校介绍改革试点经验,以培养教师迎接新学年思想政治课改革实验转入大范围推广阶段。
6月,我参加了国家教委在北京怀仁堂召开的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国家副主席王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了会议代表,并作“播美德良种,育时代英才”的讲话。国家教委主任李铁映、副主任滕藤的报告从多方面“切实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我在会上学习了各地德育工作的经验,还受到了表彰,成为“全国中、小学德育先进工作者”。
时任国家副主席王震(前排左一)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者会议代表(1988年6月1日于北京中南海)。
为了贯彻会议精神,8月19日,“研究中心”依靠北京师大“编委会”和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把关,开创在中国教育电视台通过卫星电视系统向全国播放“思想政治课教学辅导”节目,用各位教材主编、编者对教材的讲解、一些省优秀教师有启发性的课堂实录、班团活动等录像实况,大面积地培训教师。9月,全国有20个省、自治区的绝大部分中学选用了北师大与人民教育出版社合作编印的全套思想政治课教材。当时,北师大出版社支持改革实验工作的开展,要求编写新思想政治课教材的教案、教学指导丛书、学生学习指导丛书等工作。中学政治教育研究中心组织新教材的编者与参加改革实验的大学、中学政治教师合作,完成了这些繁重任务。12月,七个“编委会”在大面积教学改革实践中,用生动活泼的事实和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教育学生,“遵循由浅到深、循序渐进、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的原则”,编写的教材增强了可读性与可教性、常识性与实践性。对这七套分别具有城市、农村、开放地区、民族地区使用特色的思想政治课教材作了修改完善,经过国家教委召开的中学政治学科审查会议通过,正式出版。
1989年1月23日,北京师大校领导召集政教系干部会议,通知学校决定政治教育系师生编制并入哲学系,以加强政治教育专业的师资力量和进一步研究为中学培养合格的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改革工作。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急剧变化。1989年6月下旬,党中央召开了十三届四中全会,总结了过去,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的方针和任务。7月,在国家教委主持下,“研究中心”抽调编写力量集中到北京师大,迅速编写了《高级中学形势教育学习材料》,努力宣传了十三届四中全会的精神。7月下旬,“研究中心”依靠北京师大中学政治教育研究中心的工作人员,在师大校园举办了来自全国的千余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暑期培训班。时任国家教委副主任何东昌、柳斌都到培训班作报告,教育学员认清形势,并部署了新学年要抓紧学校德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