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65400000010

第10章 导论:以实践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6)

因此,社会认识论与认识论的关系,是特殊与普遍的关系,其差别是两个理论层次之间的差别。正是由于社会认识论以人们认识社会的活动为对象,因此它又与社会历史观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社会历史客体的特点要求人们对它的观念掌握要有自己的特殊方式、方法、活动过程和规律。因此,社会历史观对于人类社会存在特性的揭示当然构成了社会认识论研究所必不可少的本体论前提和对象性根据。而另外,社会历史观作为一种社会存在的本体论,以人类社会本身的存在和发展为对象,是社会历史运动及其规律的观念再现,而社会认识论则作为一种社会存在的认识论,以认识社会的活动及方法为对象,揭示社会认识活动的特殊方式、方法和规律。二者之间无论在研究的具体对象、思路、方法还是结果上都有所不同。当然,认识社会和社会的自我认识总归是人类认识的一部分,它是受制和服从于人类认识的一般原则和普遍规律的。因此,一般意义上的认识论原理也概括和包含了社会认识活动的普遍属性与一般规定,并对揭示人类社会自我认识的特殊规律有重要的方法论指导作用。另外,认识的一般规律和普遍原则又概括和提炼于各种特殊的认识规律,而对各种具体的特殊规律揭示得越充分、越深刻,一般规律越具有普遍性和科学性。因此,开展社会认识论研究,本身便意味着认识论研究的拓广、深化,它对于认识论的丰富和发展,无疑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同等层次上,以社会客体为对象的认识是相对于以自然客体为对象的认识而言的。这二者之间,无论在主体、客体,还是活动方式与结果方面的区别都是相当明显的。在客体方面,自然客体主要是先在和外在于人的物质自然界,它们有其独立的存在形式和运动方式,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社会客体则是社会人的存在形式、活动方式及其产物,它不仅将社会认识主体包含于自身之内,而且受其所生产的社会观念的影响,是社会的本体性存在和精神性存在交互作用中的统一运动过程。在主体方面,自然认识主体是相对独立和外在于自然客体的人,在通过认识活动以观念方式掌握客体的同时,主体往往是作为某种异构的存在物而实际地对待于自然客体的,社会认识主体则实际地内在于自己所要认识的社会历史客体及其活动之中,他不仅与他们同构,而且只有自觉地深入到社会历史运动中才能真正理解和认识社会。在活动方面,认识自然客体,本质上是人们对一种外部对象的认识。作为一种对象意识,人们可以比较客观地根据客体本来的面目去描绘和理解它,而尽量排除自己的主观因素;认识社会的活动,直观地说是一种对象意识,本质上又是一种自我意识。人既要尽量排除内在主观性和个体片面性而以一定社会角色的姿态去客观地理解和认识社会,又要借助各种外部参照系来确认和肯定自我在社会体系中的位置以便更好地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既要确认自我,又要超越自我。个体关于社会的对象意识与社会总体的自我意识的统一正是社会认识活动的特点,也是其难点所在。在结果方面,认识自然是在不改变客体现实存在状态的情况下以观念的方式掌握它,使客体的内容以信息的方式进入人们的头脑,成为思想和意识的内容。自然科学知识可以借助于严格的实验条件加以检验,具有严格的精确性和确定性,社会认识的成果是在社会历史发展的实际过程中获得的,具体的社会认识主体的特殊的社会地位、知识背景和心理结构也作为一种认知定势而影响和渗入到认识的结果中,并且不断地参与到人们创造世界历史的活动之中。由于社会过程发展的不可逆性和社会认识主体所不可摆脱的历史制约性等,社会科学知识很难获得自然科学知识那样的精确性和唯一性。

在下一层次上,社会认识论直接面向各方面、各类型、各层次、各向度的社会认识活动,是对其中相对普遍、集中、共通和相似的那些认识方式、方法的概括、提炼和总结。“社会”不是一个抽象空洞内容贫乏的僵死概念,而是极为具体丰富生动活跃的有机生命体。就其内容而言,它包含着经济、政治、道德、宗教、法律等各个方面;就其内容而言,它包含着物质的、精神的、实践的、决策的、评价的、审美的等各种类型;就其层次而言,它包含着日常的、理论的、规划的、操作的各个层次;就其向度而言,它不仅有沸腾的现实,还有消逝中的过去和急速奔来的未来等各个向度,等等,它们都是社会认识的对象。社会认识的活动正是向着这些各方面、各层次、各向度的具体社会现象而以各种具体方式实际地展开的,并由此而使人类社会从总体到局部均显现出自觉性、目的性和方向性。相应地,社会认识论也正是在对这种种社会活动的全面系统的观念把握中获得自己的坚实基础和丰富内容。[11]

***

[1]参见[苏]波波夫等:《社会认识和社会管理》,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

[2]Antony Flew,Thinking about Social Thinking,Oxford:Blackwell Press,1985.

[3]斯蒂夫·富勒(Steve Fuller),美国匹兹堡大学哲学博士,美国弗吉尼亚州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现为英国沃威客(Warwick)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英、美、澳、加、法等国联合编辑,英国Taylor和Francis出版的《社会认识论——关于知识、文化和政策的杂志》执行主编,著有《社会认识论》(1989)、《科学哲学及其缺憾》(1990)、《科学》(1997)等书。

[4]Steve Fuller,Social Epistemology,Indiana University Press,1988.

[5]以下内容参见欧阳康、[美]斯蒂夫·富勒:《关于社会认识论的对话》(上、下),载《哲学动态》,1992(4、5)。

[6]谢灼华:《中国图书和图书馆史》,148页,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87。

[7]参见欧阳康:《社会认识论刍议》,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88(4)。

[8][德]黑格尔:《小逻辑》,37-39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9]夏甄陶:《认识论引论》,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

[10]参见欧阳康:《社会认识论》,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

[11]参见欧阳康:《社会认识论刍议》,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88(4)。

五、从实践出发阐释认识论问题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只有借助于科学的实践观才能对认识的发生和本质、基础和条件、目的和动力、评价和检验等一系列问题作出客观的、科学的、合理的说明。

1.实践促成了人类认识的系统发生

认识是人类独有的特性和功能,认识的发生与人类的起源是同一过程的两个不同侧面。认识是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中介而结成的对象性关系及所展开的活动状态和结果,认识的发生也就是主体与客体的最初分化与原始统一。以生产劳动为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的原始人类实践既造成了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的分化,也推动着它们不断统一。实践对认识的发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首先,劳动实践活动的发生和发展,为人类认识的发生提供了必要性和可能性。人的实践是自觉的能动的物质性活动,它要求观念的作用和目的的制导,进而要求人具备关于对象的本质和规律与人自身的需要和能力的知识,在此基础上确定实践活动的对象、目的、方案,这就提出了以观念方式把握对象和自身的客观需要。与此同时,以工具操作为基本特征的实践促使了主体和客体的分化,使认识的发生成为必然和可能。

其次,劳动实践促进了人脑的发展,产生了人所特有的认识结构和程序,形成了人所特有的认识能力。在社会实践中,人类祖先日益广泛深入地接触到复杂纷繁的对象世界,处理着日益复杂多样的信息,并促成了自身大脑在质量、数量、结构和功能方面的变化,形成了以大脑神经系统为中心、以感官系统为门户的统一的脑—神经生理基础。人脑的形成和功能发挥,也离不开人所特有的社会性认识结构。

最后,劳动实践促进了人的社会交往及语言符号系统的产生和运用,使人类认识在生物遗传之外又获得了独特的社会性文化遗传方式。符号化的思维和符号化的行为成为人类活动的重要特征。人通过物质性工具和语言符号系统而交流、传递和保存已有的认识成果,并且不断进行新的认识活动和文化创造,促进着人类文明的发展。

2.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

首先,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人生活在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之中,并非外部的所有事物都同时成为认识的对象。哪些事物在哪些方面和层次上进入认识领域,成为认识客体,是由实践的需要来确定的。科学研究总是围绕人类实践的需要这个中心而形成,并依据实践需要的演变而发展。近代科学和现代科学尽管有较大的相对独立性,出现了一些表面看来远离实践的“纯理论项目”研究,但实际上人们最终关注的仍然是这些研究成果可能产生的实际意义。而人们所关心的多数项目主要还是由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等实践的需要所决定的。这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其次,实践为认识的发展提供手段和条件。实践不仅产生了认识的需要,而且不断地为认识的发展提供条件,包括提供经验资料、实验仪器和工具等。它们作为人的感知—思维器官的延长,大大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促进了认识的发展。

最后,实践作为沟通主体和客体的桥梁,使认识发展的可能性不断转化为现实。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观念把握。这只有当主体通过感知系统去实际地接触客体时才能展开,实践则是主体和客体直接相互作用的实际桥梁。虽然它也包括运用工具的中介,但相比之下,中间环节最少,因而可以作为主观和客观的交汇点,使主体获得关于客体信息的最真实、最可靠的第一手资料,使主体真实全面准确地反映客体成为可能。而且,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单靠感性直观是无法把握的,只有通过实践活动实际地变革客观事物,才能真正实现。

3.实践是认识发展的目的和归宿

人类认识的直接目的是为了获取真理,而最终目的则是为了指导实践。毛泽东说:“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认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懂得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因而能够解释世界,而在于拿了这种对于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1]实践之所以产生出认识的需要,正在于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实践。没有正确理论的指导,实践就将是盲目的、无效的甚至是破坏性的。认识运动的相对独立性不仅表现在有自己特殊的形式、过程和规律,还在于以一定的方式反作用于实践,影响实践的发展。正是在对于实践的制约、定向和制导作用方面,认识发挥出自己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特殊作用和功能。相应地,认识从根本上说也正是以实践作为自己的出发点和基本目的。整个认识活动就是一个向着实践目的的运动,在这个运动过程中,认识层次的深化和认识形式的演变,都服从于实践发展的需要,而认识成果的正确性及其水平,则在实践活动中得到检测和验证,因此,实践也是认识发展的最终归宿。

***

[1]《毛泽东选集》第1卷,29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同类推荐
  • 天下第一儒术:圣人说

    天下第一儒术:圣人说

    儒家的处世之术早已成为世人可循的经验,千百年来,《论语》《孟子》更成为世人的必读经典。本书概括了儒学中众多精华的内容,分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仁者不忧,智者不惑”“贫而乐,富而好礼”“德不孤,必有邻”等章节。这些穿越时空的真知灼见,对我们的人生规划和为人处世都有着极其实用的指导意义。若能认真阅读,仔细参悟,当可为自己的修身立命找到一个可靠的解决途径。
  • 萨特哲思录

    萨特哲思录

    本书内容主要分为存在与虚无、哲学的谈话、文学与艺术、文学与写作以及萨特年谱等五部分内容。
  • 中国的哲学

    中国的哲学

    本书是胡适先生对中国古代哲学史的系统论述,是其国学经典著作之一。该书对老子、孔子、孟子、墨子以及庄子等人的哲学思想进行了论说与评判。此外,作者还对各家学派的思想渊源及其发展演变轨迹进行了考证。从孔子的儒家学派到韩非子的法家学派;从墨子的“兼爱非攻”的思想到庄子的“无为而治”理论,胡适先生都做了详细地分析与研究。
  • 在北大听到的24堂哲学课

    在北大听到的24堂哲学课

    哲学之所以能够改变一个人的生活,是在于它能够给人生活指明正确的方向,提供正确的方法。有了哲学,我们的选择就有了一个参照的标准。我们的前进也就有了一个正确的方向,它能让我们在错综复杂的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坚持正确的态度,在平淡而不平凡的生活中找到快乐和幸福。
  • 沉思录I

    沉思录I

    一个罗马皇帝的人生思考。一本温家宝总理天天都在读的书。本著作以冷静而达观的姿态阐述了灵魂与死亡的关系,解析了个人的德行、个人的解脱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要求常常自省以达到内心的平静,要摒弃一切无用和琐屑的思想,以正当之心观察世间万物。
热门推荐
  • 穿裘皮的维纳斯

    穿裘皮的维纳斯

    《穿裘皮的维纳斯》是马索克最主要的虐恋作品。这是一位贵族男子自愿成为一位女士的奴隶的故事。他愿意受她的驱使,受她的惩罚,使自己成为她对之握有生杀予夺权利的财产。在他们两人相处的过程中,女方始终比较勉强,最后她移情别恋,残忍地结束了他们之间的关系。
  • 革命时期的爱情

    革命时期的爱情

    这是一本关于性爱的书。性爱受到了自身力量的推动,但自发地做一件事在有的时候是不许可的,这就使事情变得非常的复杂。举例言之,颐和园在我家北面,假如没有北这个方向的话,我就只好向南走,越过南极和北极,行程四万余公里到达那里。我要说的是:人们的确可以牵强附会地解释一切,包括性……
  • 重生后男神总想招惹我

    重生后男神总想招惹我

    “郁景城,我上辈子欠你还是惹你了,这么揪着我不放,啊啊啊”“嗯……”某男无视“欧巴,我就出差三天而已,嘿嘿……”念时初的观念就是对他硬的不行来软的,实在不行必须哄。甜蜜无限宠,欢迎恋爱……
  • 星际萌植

    星际萌植

    千年后的地球,植物,人,动物,三族鼎立。重生在这个时代的常笑笑只想弥补自己的遗憾。努力在这个陌生的时代活出精彩!
  • 总裁的萌宠娇妻

    总裁的萌宠娇妻

    一场密谋的商业交易,她被逼着领了结婚证,他逼她签下卖身契约,从此她从千金小姐沦为女佣,成为恶魔的傀儡......--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遥望繁星遥望你

    遥望繁星遥望你

    “宥荔,我爱的是你的妹妹,希望你能祝福!”“宥荔,是你妈妈太执着,我爱的是她,快叫妈!”“金宥荔,像你这样的女人,我分分钟叫来一大把,你既然是我的女人,就要知趣!”“金宥荔!是你害我坐了这么多年大牢,你以为我会放过你?无论有没有血缘关系我都是你的哥哥,你永远也摆脱不了我!”天使的审判:“天堂也容不下你,你死后必须下地狱!”“我一生从未做过恶毒之事,我忍让一切,懦弱苟活,你们却让我下地狱,这不公平!”破茧成蝶,一日重生,女神修炼手册。
  • 挽红楼之黛昼情缘

    挽红楼之黛昼情缘

    细读红楼,掩卷思之惊采绝绝的黛玉,不该迷恋一个懦弱无能的纨绔子弟而是应有一个疼她惜她,有能力护卫她的人弘昼,雍正第五子,历史上有名的荒唐王爷荒唐之下却蕴含深情不争皇位,不在乎名利,在乎的只是那颗真挚深情的心这样的人,才能真正带给黛玉幸福美好的人生窃以为,黛玉恋上宝玉,只是因大观园中刀光剑影,宝玉是个尚有情意的人,情窦初开的黛玉才会喜欢上了他,若是在黛玉年幼之时,身边多了一个真正懂得疼惜自己的人,她曾经历的悲剧命运,是否还会再次发生呢?当命运之轮在开始初期就发生了变化,黛玉是否能少一分忧思,多一分快乐?且看竹子带给大家一个别样的红楼故事。
  • 李叔同说佛

    李叔同说佛

    从天津富豪的少爷,到上海欢场的公子;从拖辫子的中国书生,到西服笔挺的日本留学生;从西子湖畔的教师,到虎跑泉边的高僧……李叔同的人生,仿佛应该从从万花筒里看过去:一样的人、物、事,一样的名、利、财,一与他接触就起了奇妙的反应,触发出意外的光彩。
  • 使琉球录

    使琉球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的命器是把西瓜刀

    我的命器是把西瓜刀

    人家都是倚天剑、屠龙刀。厉害点的霜之哀伤、火之高兴。甚至还有神话版的定海神针、芭蕉扇。怎么到我这命器就是一把西瓜刀???“叮,你随意挥舞一刀,获得经验10点。”“叮,你认真劈出一刀,获得经验100点。”“叮,你全力砍出一刀,获得经验1000点。”“叮叮叮,你一通夏吉坝乱扫,获得经验10000点。”唉呀妈呀,真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