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健康、安全和保护的校园环境
“健康是身体、精神和社会关系的完全康乐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2]爱生学校是通过为儿童、特别是那些有受虐待倾向或需要特殊保护的儿童提供健康的、给予心灵支持的以及安全的和受保护的学习环境,体现出学校对所有儿童及其权利的关心。为此应从如下方面努力:
1.创设健康的学校环境
身体、精神和社会关系的康乐是提高学习成绩的核心因素,而良好的健康和营养是有效学习的基本前提。[3]良好的健康和营养提高了入学率,减少了旷课和重修,增加了教育达标率,并且能将越来越多的最贫困和最弱势的儿童带入学校。
世界教育论坛2000年4月推出的标准中,倡导所有学校必须有如下四种基本的学校健康因素:
(1)学校要制定有关健康的政策,确保有一个安全的身心环境,并且可以解决所有类型的学校伤害和暴力问题。例如,虐待学生、性骚扰以及欺辱等;在面对艾滋病病毒(HIV)/艾滋病(AIDS)时可以让教育继续维系下去。
(2)提供安全用水和卫生设施,这是形成一个能够提高学生卫生技能和行为健康的学校环境的首要步骤;为女生提供单独的卫生设施,保护她们的隐私,是一个可以减少在月经期间或期前辍学的重要因素。
(3)基于技能的健康教育,着重发展知识、态度、价值观和生活技能,学生需要做出适当的积极决定、养成持续一生的健康习惯,并且减少滥用药品和艾滋病病毒(HIV)/艾滋病(AIDS)的攻击。
(4)基于学校的健康和营养服务是简单、安全且人们熟悉的话题,它们处理普遍流行的问题,并且被视为社区里的重要服务,包括为抗击艾滋病病毒(HIV)/艾滋病(AIDS)的流行而提供咨询建议。
2.提供心理支持的学校环境
积极的学校心理环境对学生的行为、心理健康和安宁以及学习成效是很重要的。爱生学校的目标就是通过提供安全的、积极的学习环境来促进儿童的心理发展,包括游戏时间、课后活动及家校之间的往返等。这些与学校相关的各种环境因素,会极大地影响儿童对上学的感觉,影响社会感情气氛的营造。提高学校环境对儿童的爱护,可以大大促进儿童的良好心理健康的建立和保持。通过在快乐的环境中为儿童提供积极的经历,爱生学校促进了儿童心理和情感的健康和安宁,为儿童产生健康的自尊和自信提供帮助。
3.安全和保护性的学校环境
促进并提供一个所有学生都能感到安全的支持性的学习环境是所有学校的一个基本功能。安全和保护性的学校是指可以保护学生的身体、情感和心理健康的环境。在安全的学校环境中,儿童受到保护,不受身体伤害,以及口头的、身体的、情感的和性的虐待。这包括间接形式的虐待,例如,来自同伴的歧视、排斥和隔离。
爱生学校要清晰、透明、明确地为制定政策、计划和标准运行程序,以确保所有学生的身体和情感安全。这些政策针对儿童安全的身体威胁、欺辱、骚扰和暴力进行阻止和干预;禁止体罚;促进操场上、班级里以及教工和学生之间的非暴力互动。
爱生学校应为学校员工识别和报告虐待行为、建立保护行为和提高适应力提供专业的开发和培训。儿童保护教育应包括在学校课程里,通过对性别、种族、性特征、残疾和宗教的理解来探讨歧视行为的内容。学生得到有关儿童受虐待和受忽视的问题方面的支持,爱生学校通过学生参与决策和冲突解决过程来增加学生的能力,这是通过诸如同伴调解训练等来实现的。[4]
爱生学校认识并解决来自信息通讯技术(ICT)的新威胁。例如,在互联网上接触到不恰当的信息,或接触到性、仇恨或暴力性质的录像,或鼓励危险或违法的行为。网上还有这样的风险,提供的信息会使儿童或其家庭成员的安全承受风险。
爱生学校应该安排特殊保护措施,保护那些被虐待、残疾、歧视、剥削、自然灾害、孤苦、贫困、战争和艾滋病病毒等影响的儿童、孤儿和脆弱儿童,实现他们获得教育的权利。
(四)尊重性别差异
爱生学校的性别敏感和尊重性别的差异的教育,要正确理解社会定义的社会性别角色和责任,正确反映在学校管理、课程、教科书和其他学习材料中,反映在教育儿童的方式中。为此,我们需要在爱生学校的学校管理中关注女生和男生是否有平等的机会进入学校;女生和男生作为平等的对方是否互动;女生和男生与他们的教师(男教师和女教师)是否进行不同的互动;社会性别偏见是否反映在课程,以及对女生和男生开放的课外活动中。
爱生学校的性别敏感应在于促进教室、学校以及更广泛的社区中的性别平等。避免把儿童笼统地看做“学生”,而应转向关注“男生”和“女生”在教室和学校里,确保他们在学习中的性别平等。为此,在学校管理中要创设优质的、尊重性别差异的学习环境,使女生和男生在上学和参与学习时感到身心愉悦,避免偏见和歧视不经意间反映在学校的课程和学习材料中。因此,关注性别平等、尊重性别差异是爱生学校实施的关键。
(五)学生、家庭和社区的参与
社区合作是实现爱生学校目标的“重要基石”。爱生学校通过积极地使学生、家长和社区以合作伙伴关系参与提供有效学习环境,促进全纳性、健康、安全、社会心理支持、性别敏感以及儿童权利保护。
爱生学校建立让学生参与学校生活的机制,使学生表达对学校学习和生活的观点。如果学生认为某些事情是错误的、不公平的,或者认为学校需要改变时,能够为学生提供发表言论的机会,而不必担心遭到报复,帮助学生意识到这就是赋予他们权利并鼓励他们维护自己权利的地方。在学校中要鼓励儿童对自己负责,对社区负责,鼓励儿童使用道德推理、制定决策的方式,发展儿童的公平感、权利意识。随着儿童的不断成熟,使他们对学校的各种规则、权利和纪律等拥有更多的发言权。通过这些方式使儿童意识到自己对学校工作改进所作出有价值的贡献,也使儿童发现他们的学校变得更有吸引力、更友善了。
爱生学校要关爱儿童的家庭,如果是这样,那么它就是爱生的。无论是通过与家长建立的关系,还是通过学校所主张的宗旨以及制定的规则,爱生学校都必须明确地表明,家长是受欢迎的。家长也有权利和责任配合学校。实际上,学校之所以需要家庭的参与,是因为家长在儿童发展各阶段的保护和健康等方面(包括儿童是否上学,在什么样条件下上学)具有重大影响。家庭在儿童生活周期的每个节点上都产生重大影响。充满爱心的家庭可以是促进学习的最稳定、最可靠、无条件的支持力量。家庭也反映社会最基本的价值。正因如此,让家庭参与并为家庭提供便利,使其参与促进和改进儿童学习的干预措施是最有效和最持久的。所以,爱生学校应该意识到家庭是其最重要的合作伙伴,家庭能够为孩子提供物质、情感和智力关爱,这些关爱是顺利适应学校的基础。
建立完善的学校—社区合作机制。当学校成为社区中起积极作用、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时,会更好地发挥其教育功能。学习既不是局限在课堂中所教授的那些内容上,也不局限在课堂上所花费的那些时间上。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学习者与周围的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学习就发生了。社区的各个方面(不仅仅是学校)都可以提供各种各样的学习机会。社区中任何一个想要促进学习的人,都可以成为一个有贡献的教师,这些人就构成了学习型社区。当一个学校能够成功地与周围的社区合作时,那么,社区的每个人都会获得教和学的机会。
社区参与的另外一个重要方面是让学校向家长、家庭和社区居民开放,使之成为人们可以在此学习、娱乐、丰富提高并获得所需要服务的场所。若学校成为社区的一个主要部分,学校就必然会拓展并建立更为广泛的各种联系和协作,这样就会最大限度地实现彼此之间的互惠,从而促进学生取得更大进步。
三、围绕学校管理的改进与创新,具体措施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学校要培养儿童合作和积极学习的态度,培养他们宽容、关心、创造和自尊的品质
《儿童权利公约》要求教育必须为儿童参加未来自由社会的生活做准备。在这个社会中,理解、和平、宽容、性别平等和友谊应是追求的社会基本精神。儿童精神健康的前提是具有被认同感,如果因为肤色、宗教信仰、身体残疾而被排斥,对儿童自我价值感的形成是个致命打击。为了保证儿童自我价值感的形成,需要对学校教育的以下方面进行考察:
1.学校对男孩和女孩的态度是否一样?他们是否有平等的学习机会?
2.学校对来自不同种族、宗教背景和社会关系阶层的孩子的态度是否一样?
3.他们是否有平等的学习机会?
4.孩子所用的教材是否过时?其内容是否有种族、性别歧视?
5.有没有对孩子进行相互尊重的教育?
(二)提供合作性、参与性的学习环境
所有孩子都有从教育中获益的权利。一种教育制度如果将大部分人归入失败者的行列和小部分人脱颖而出成为精英,这种教育就不是爱生教育。竞争性的学校教育以一部分人的牺牲来鼓励大部分人的进步,而合作性的学习环境旨在促进所有人的成功,促进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为了保证学校是合作性的、参与性的环境,需要思考以下问题。
1.学校是否有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学校生活和学习看法的机制?
2.学校是否鼓励学生通过结对子或小组活动的方式完成学习目标和解决问题?
3.学校是否鼓励学生对所学内容提问,从中发现更多的知识,更好地理解教材?
(三)没有体罚
在爱生学校中,体罚是不允许的。体罚只会带来短期的效果,但从长远来看,它会使学生形成攻击性和反叛性。为了保证没有体罚,学校要思考:
1.有没有制度禁止教师采用体罚?
2.教师是否支持制定一些非攻击性的纪律?
(四)不允许欺凌弱小
爱生学校的创建需要思考:
1.学校是否建立制度反对欺凌弱小?如果出现了类似情况,教师是否会干预?
2.孩子们是否知道不可以欺侮人?是否知道如果受到欺辱,可以向教师寻求帮助?
3.学校是否有生生之间、师生之间适宜行为的引导?
(五)学校是一个能获得支持和受教育的环境
孩子都有情感沮丧的时候,他们需要关爱。学校应当关心孩子,帮助他们渡过困难时期,并且鼓励学生之间互相关心。因此需要考虑:
1.当孩子遇到困难时,是否有值得信赖、可以帮助他渡过难关的人?
2.当孩子情绪不佳,或有特殊需要时,教师的行为是否可以起到支持性行为示范的作用?
3.教师们是否鼓励孩子互相关心?
4.教师和学生是否热心帮助同学?
(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现实生活经验
教师要尊重儿童的生活经验,并将此作为学校教育的起点,因此需要考虑:
1.学校的课程是否既与教育目标一致,也与儿童的学习需要一致?
2.儿童是否有机会提出一些对社区生活有益的活动方案?
(七)学校要帮助孩子、家长和教师建立学校和家庭生活间的联系
脱离孩子所生活的家庭和社区的教育不是建设性的教育活动。学校应是促进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沟通的桥梁,教师要理解学生由于家庭环境带来的一些不良影响。需要关注的问题有:
1.学校是否邀请家长一起讨论孩子的学习?
2.家长是否参与学校活动的决策?
3.学校是否鼓励家长在家里巩固孩子的学习?例如,给家长提供一些让孩子将所学用于实践的建议。
4.教师是否了解学生家庭发生的变化?
5.孩子的母语如果不是学校教学所用的语言,但在当地使用非常普遍,那么他在学校(如做游戏的时候)是否可以使用自己的母语(方言)?
(八)学校不但重视孩子的学业成绩,还应重视发展孩子的创造力
爱生学校需要关注:
1.学校作息时间中是否安排娱乐?有没有专人负责这件事?
2.如果有孩子不愿意参加学校规定的娱乐活动,是否有安静之处可以让他独处?
3.是不是每个孩子都有能够培养创造力、不需要考试的其他活动,如音乐、戏剧等?
(九)学校促进孩子的自尊和自信
学习应该是赋予孩子能力的过程,通过学习了解自己的优点,知道如何克服缺点。当孩子学得不好时,他们需要支持和鼓励。如果他们经常被告知自己是个失败者,这会消磨他们对成功的渴望,认定自己是个失败者,从而不愿努力做得更好。为此学校需要思考:
1.在给孩子建设性的学习建议时,是否经常会对他们的学业表现做一些否定性的评价?
2.学校是否努力避免不要对孩子的学业成绩做公开排序?
3.需要进行小组活动时,教师是否会采取一些分组策略,帮助孩子们分组,以避免某些孩子不被任何小组接受?
总之,在学校管理的改进与创新中如果我们将儿童仅仅看做是被成人化的儿童,那么就会忽视儿童,尤其是会忽视儿童的权利。如果在学校管理的改进与创新中仅仅是以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功利化的取向来评价每个儿童的价值,则不能平等地对待儿童,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将害伤儿童的身心健康。
相反,如果在学校管理的改进与创新中将儿童看做是一个独立的主体,尊重儿童的人格,承认儿童是一个权利主体,认真听取并尊重儿童的意见;如果在学校管理的改进与创新中给予儿童充分的选择机会,鼓励儿童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学习,让他们从小学会选择,并提供充分的选择机会,儿童的个性发展才有空间;如果在学校管理的改进与创新中肯定儿童之间的个体差异,不要求儿童在各方面保持一致性,儿童的发展才有想象力和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