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66600000027

第27章 科拉科夫斯基(6)

确实,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称两性关系(可能是一种生物学上的纽带)是人之间真正联系的范例,这种联系在共产主义社会中显然要占优势。但这个类比立刻就按和我们的预料相反的意义加以解释。并不是生物学上的纽带是社会纽带的范例,而是它已取得了社会性质:人从两性关系中发现人的天性已“人道化”即“社会化”到什么程度——人的生物性质怎样已成为人的性质,人的生物需要怎样已成为社会需要。跟社会达尔文主义和自由主义正相反,马克思不但不根据生物需要推断社会关系,反倒把生物需要以及人类生存的生物条件说成社会关系的要素。“社会化天性”并不是比喻,人本质中的一切都是社会性的:人的所有天生性质、作用和行为已经实际上和其动物根源相分离了。

因此,马克思简直不能承认人受自己的身体或受地理条件的限制。他在同马尔萨斯的辩论中表现出,他不肯相信有可能发生由地球表面积和天然资源所决定的绝对人口过剩。人口过剩是同资本主义生产条件有关的纯社会事实,因为技术进步和剥削产生了工人后备军,形成相对人口过剩。人口统计情况不是一种独立力量,而是社会结构的一个要素,要相应地对它作出评价。

马克思忽视肉体和肉体死亡、性和侵犯、地理和人类繁殖力——他把这一切都化为纯社会现实——是他的乌托邦的一个最典型、却最不受人注意的特色。除了说明别的情况,它也说明马克思的救世论同基督教的救世论的通俗比拟(无产阶级当作救赎主,全体拯救、选民、教会等)在一个重要方面是错误的。在马克思看来,拯救是人拯救自己;这不是神或“自然”的功德,而是集体普罗米修斯的功德,这个普罗米修斯原则上能做到对他居住的世界的绝对控制。在这个意义上,人的自由就是人的创造力,是一个克服自然及自身的胜利者的进军。

第三,但是,普罗米修斯主义也有限制,至少用来解释过去是如此:第三种动机,即唯理主义的、决定论的启蒙运动的动机,可与它一争高低。马克思时常谈到,社会生活的规律像自然规律一样起着作用。可是他这话不是说社会生活的规律是物理学或生物学规律的延续,而是说这种规律必然地强加于个人,不可抗拒,和雪崩或台风一样。客观的科学思想要像博物学家那样研究这种规律,不带先入为主的教条、情感或价值判断,马克思自认为在《资本论》中就是这样做的。异化和非人化这两个规范性概念因而表现为交换价值、剩余价值、抽象运动和出卖劳动力等这些中性化的、非评价性的概念。在前面已经提到的意见调查表中,马克思的唯理主义和哲学怀疑主义在他喜爱的格言“怀疑一切”中已经表现出来。

在这种科学探讨中可以看出第三种自由概念,如恩格斯所说,自由是了解必然,是人们使自然规律能为己所用的程度,是物质技术和社会技术的水平。

不过,这里也要有一个保留条件。相信有支配社会的“规律”,是根据对至今的历史即人类“前史”的解释。到目前为止,人们一向是受自己所创造的、却不加控制的力量——通货、市场、宗教神话的支配。严酷的经济规律和软弱无力地遵守这种规律的人之间的鸿沟,由于出现了对自身使命有觉悟的无产阶级而被填平了。从那以后,必然性不是外界强加的,也不在于有知识的社会工程师利用现有的技术规律。必然和自由之间的区别本身已不再存在,迄今所理解的“社会规律”,即像引力定律那样的规律,大概也是如此。不过,虽然人可以认识、可以利用引力定律,却不能取消它,而且无论我们对它有没有认识,它一样起作用。这种意义上的“规律”一词不适用于在被人了解的条件下才会发生的社会过程,就革命实践来说正是这样。在这方面有一重要区别:至今一直支配着社会的规律与人的认识无关;现在认识了这种规律,并不表示它不再起作用。可是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却不是这种意义上的规律的例证,因为虽然它是由历史引起的,但也是对历史的认识。

所以,虽然马克思主义的浪漫主义一面同样适用于过去和未来(批判资本主义对人类的非人化,盼望有一种统一状态),虽然普罗米修斯主义基本上是面向未来的(因为尽管人一向是自己的创造者,却没有意识到、也不会意识到这一点),但是马克思主义的决定论方面涉及的是人类仍关切的过去,尽管它注定不久就要被完全抛弃了。

马克思的全部思想可以用这三种动机及其相互关系来解释。可是,这三种动机跟原先讲的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是不一致的。浪漫主义倾向分别来自圣西门、赫斯和黑格尔;普罗米修斯主义倾向来自歌德、黑格尔及青年黑格尔派的讲实践与自我认识的哲学(人作为自己的创造者);决定论和唯理主义倾向来自李嘉图、孔德(马克思嘲笑他),也来自黑格尔。这三种动机都受黑格尔思想的影响,但是在这三种动机中黑格尔的思想都发生了转变,离开了他的用意。

这三种动机在马克思的著作中不断出现,但是各自的力量在不同时代各不相同。毫无疑问,马克思在19世纪60年代比在19世纪40年代更多关注他的见解的纯粹科学的、客观的、决定论的一面。不过,另两种倾向也没有丧失力量,仍然影响他的著作方向、他使用的概念、他提出的问题及答案,即使他没有充分意识到这两种倾向经常有影响——本来在这类事情上往往如此。

马克思深信他已把他可以掌握的一切有价值的思想综合到一起了。按照他自己对他的著作的看法,像他是决定论者还是唯意志论者,他相信历史规律还是相信人的主动性的力量等这类问题是没有意义的。自从他在柏林大学求学时断言他借黑格尔思想的帮助克服了康德哲学中所主张的事实如何与应该如何的两面性,他根据自己的思想立场就能否定这类问题。

三、作为列宁主义来源的马克思主义

不过,以上讨论的这些问题属于社会哲学的范围,在当前这个承认马克思主义是自己的思想体系的强大运动的时代,很难由此得出确切的政治策略。这种哲学需要加以解释和明确化,这样一来在先前谈一般救世论和末世论的阶段觉察不到的马克思主义内部的一些紧张关系和矛盾就显露出来了。关于必然与自由的争论在理论上是可以解决的,但是争论到某一步就得决断革命运动是不是必须等待资本主义在经济上成熟,或者是一旦政治局势许可是否应当夺取政权。一般原则对解决这个问题没多大用处,马克思主义断言社会要成为一个整体,个人与社会间的一切障碍都要消除;下一步是得出实际结论,并把这断言转换成政治纲领的提法。受阶级的制约,同时又有普遍性的文明这个概念,也需要解释得再清楚些。国家“消亡”是什么意思,实际上要怎样造成它的消亡?信赖资本主义逐渐自动发展到共产主义的人,和强调革命积极性有创造性的历史作用的人,都可以从马克思著作中找到支持。前一派人指责后一派人有意违反马克思断言的历史规律;后一派人反驳说前一派人指望非人力的历史进程为他们革命,这也许就是说要等到世界末日。辩论双方各自引证马克思的话,但总起来看,那些引言并不证明什么,而按通常情况说,是用来支持为别的理由而采取的立场。

实际解释马克思的一切有关共产主义本质的预言,更加困难,有可能照下面这样讲。据马克思说,一切社会对抗的基础都是阶级冲突。一旦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就不再有阶级和社会冲突,除去由于占有阶级残留的反抗而引起的社会冲突不算,马克思想象社会主义社会中将不存在“中介”;从实际方面讲,这就是说废除自由主义的资产阶级的权力分离,而使立法、行政与司法统一。马克思也想象“民族原则”要消失,所以任何培养民族分离性和扶植民族文化的趋势,都是资本主义的复活。马克思曾断言国家和市民社会要走向合一。既然现存的市民社会是资产阶级社会,解释这句话最简单的方法是说市民社会完全被吸收进新国家,这个新国家就是由信奉马克思主义即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政党统治的工人阶级国家。马克思曾说自由主义资产阶级旧式的消极自由在社会主义社会是没有地位的,因为它不过表现社会有对抗性。因而建设新世界可以这样入手:以一种基于个人与社会统一的高级自由代替消极自由。因为无产阶级的雄心壮志由无产阶级国家体现,所以在任何方面同新整体未能一致的人,都应该当作资产阶级社会的余孽而加以消灭。人类进步总是有损于个人,而且在达到绝对共产主义以前只能这样,这条原则到底还有什么别的意义呢?

照这样议论,关于统一、阶级和阶级斗争的马克思主义浪漫主义学说,可以用来(不是说在历史上必然用来)为建立一种自称体现最大自由的极端专制辩护。因为,假如按恩格斯的教导,最自由的社会是那种对其生活条件最有控制力的社会,那么认为社会受到的统治越专制,要遵守的规章越多,就越有自由,这话不算是对这个学说的严重歪曲。因为据马克思说,社会主义取代客观经济规律,使人们能控制自己的生活条件,因此不难推断,社会主义社会愿意做什么就能做什么,这是说人民的意志,或革命的党的意志,能够不理会经济规律,靠自己的创造性主动,按它喜欢的任何方式操纵经济生活的要素。马克思的统一梦想因而可以形成专制的寡头政治,而他的普罗米修斯主义会表现为用警察办法来组织经济生活,就像列宁的党在统治初期所做的那样。经济上的唯意志论在新社会濒临毁灭边缘时才被放弃了,它本是马克思的普罗米修斯主义的运用,当然,说是对这种主义的歪曲也不为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经济失败只能看成是由于被统治者的敌意,而这种敌意又必然是占有阶级抵制的结果。统治者们不需要从指导方针上的错误寻找失败的原因:他们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尽可把原因归咎于资产阶级,加强对资产阶级的镇压措施,实际上他们就是这样做的。总之,社会主义的列宁主义斯大林主义变体,是马克思学说的一个说得通的讲法,当然决不是唯一说得通的讲法。

假如自由等于社会统一,那么统一越多,自由也越多;等到完成了统一的“客观”条件,即没收掉资产阶级的财产之后,那时一切不满情绪的表现便成为资产阶级的过去时代的遗迹,应当相应地对待。普罗米修斯主义的创造性主动原则,同历史决定论分占阵地:主动权在于政治机器,而落后群众则应接受他们的命运,这是历史必然性,一旦理解了它,就懂得它和自由原是一回事。在马克思的著作中极容易见到一些话,支持一种见解,认为上层建筑是底层基础的工具,两者都必须用阶级范畴来描述。如果存在反映无产阶级利益的新生产关系,那么上层建筑——政治、法律、文学、艺术和科学——必须满足有觉悟的无产阶级先锋所解释的这种关系的需要。可见,废除法律这种个人与国家之间的中介制度,以及文化的一切表现中的屈从原则,可以看成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完美体现。

有一些同样的反对意见不难回答,例如,说马克思(也许1848年革命后一个短时期例外)不但对代议民主制原则不表示怀疑,还认为它是人民统治的必要部分,而且虽然他曾有两次使用了“无产阶级专政”这个词(未说什么意思),但他心里所想的是权力体制的阶级内涵,而不是像列宁,想到消灭民主的机构制度。马克思主义的列宁主义斯大林主义变体,只不过是个变体,即把马克思用哲学形式所表达的、但没有指出任何明确原则该如何作政治解释的思想付诸实践。认为自由最终由社会统一的程度来衡量,认为阶级利益是社会冲突的唯一根源,这种见解是马克思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果我们认为可能有建立社会统一的技术,那么专制政治就是很自然地解决问题的办法,因为它是用于这方面已知的唯一技术。绝对的统一表现的形式是消灭一切社会中介制度,包括代议民主制和当作解决冲突的独立手段的法治。消极自由的概念以一个有冲突的社会为前提。如果这种社会和阶级社会是同一种社会,如果阶级社会就是指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社会,那么认为那种消灭私有制的暴力行为同时也消除对消极自由甚至是对自由的需要,这种想法毫无可指责的地方。

于是,普罗米修斯像卡夫卡的《变形记》中的萨姆撒那样不光彩地从权力迷梦中清醒过来了。

(马元德译)

注释

[1]选自《哲学译丛》,1980(2)。

[2]精神科学是研究文化领域各门科学的总称,是相对于自然科学的一种科学。——译注

[3]选自《马克思主义的主流》第1卷,台北,远流出版社,1992。

[4]古希腊的一个地区,以民风淳朴著称。——译注

同类推荐
  • 北大哲学课

    北大哲学课

    历经沧桑的北大,以其“兼容并包”的风范,将古今中外百家思想融会贯通,同时以“思想自由”的理念培养出了一大批学者,他们对于人生有着独特的经验与智慧。本书汇聚中外哲学大师的思想精华,穿插北大人的生命体悟,不仅是一本哲学思想著作,也是一本指导现代人生活的著作。
  • 注定不一样的中国思路:原初

    注定不一样的中国思路:原初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能于艰难困苦之中存亡继绝,延绵至今,成为世界上唯一幸存的不曾断绝的文明,这还得从思想文化的根源上找原因。先秦的源头活水应当也必须追溯,只有追根溯源,才能抛开迷雾,重新认识自己的民族文化,了解祖先设计之初的真正用意。“人更三圣,世历三古”,往圣先贤的设计经过时间的淘洗检验,为我们定下了“法自然,重道德”的文化基调,其文字总结便是作为群经之首的《易经》。“百家争鸣”则是“道术将为天下裂”的个别演绎。
  • 禅与老庄

    禅与老庄

    在佛教中国化的进程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干之一的老庄思想自始至终在起着助化和推动作用。本书以禅与老庄关系的历史发展为主线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深入、系统地探讨了禅与老庄在本体论、思维方法、民族心理及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异同,具体考察了老庄与禅宗渊源、互补及互用诸重关系,从一个侧面揭示了佛教禅学的思想特质及其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足以体现禅与老庄思维模式、思想特色的“我佛一体”之禅境与“天人合一”之道境,始终是本书阐释的重点。对愣伽禅、慧能禅及后期禅宗与老庄思想之不同关系,作者亦有精当论述与阐发。
  • 吃透道德经

    吃透道德经

    《道德经》概念上的意义,要大过它的本质与内在。很多人在深奥、晦涩的印象前望而却步,只片面地记下 “上善若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法网恢恢,疏而不失”之类的句子,仿佛《道德经》是一本可以窥探宇宙奥秘却难以翻开的神书。
  • 中国佛教史话(三教史话丛书)

    中国佛教史话(三教史话丛书)

    儒、释、道三教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基本的构成要素。长期以来,三教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演变,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文化心态、民族性格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可以这样说,不了解中国儒、释、道三教的精神旨趣,就不能深透地了解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哲理内涵,就不能了解中国人丰富玄奥的内心世界,更不能了解中华民族历劫不灭、坚韧不拔的文化生命和精神动源。中国文化自古是一个多元精神和合体。儒、释、道三教文化在这一和合体中各居于独特的地位,从不同侧面发挥着自身的社会功能,相互冲突,又相兼相容,共同建构着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和
热门推荐
  • 西州院

    西州院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大威德陀罗尼经

    大威德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夜知悉

    夜知悉

    一次次的迂回,一次次的挺身而出,一次次的被陷害,她始终不相信有人会背叛。只有一次次的见证她才明白,一切只是一个让她失去一切的圈套,神秘的传说,神秘的失踪,不过是假象而已……
  • 龙珠之诸天穿越

    龙珠之诸天穿越

    龙珠同人诸天穿越悟空,你要以我为目标,不断努力哦!贝吉塔,你不再是千年老二了,你是万年老三。未来特兰克斯,我真不是你爸爸。沙鲁,我们的宇宙你早就成渣渣了。魔人布欧,来,乖!让我的心灵宝石洗礼一下吧!破坏神,你确定你要跟我打么?全王,孩子,你的实力与智商不匹配啊!新书【圣职者的灵气无限】已经上传,求投资!求收藏,求推荐,
  • 太上灵宝净明院真师密诰

    太上灵宝净明院真师密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郓城法医打包走

    郓城法医打包走

    他是隐藏在世界的天才犯罪家,他内敛,细心,有种致命的吸引力,他失去了曾经所有的记忆,开始抽丝剥茧,层层揭开命运的脉络。她因一场意外,丢失了她原本的初心,开始害怕过去,甚至不敢触碰未来。在新的世界,犯罪,仇恨,爱情,交织在一起,让他们因为一宗无头案件而相遇,相知,相爱。也在危机时刻,他们并肩作战,解开谜底,在一步步揭开过去,与罪恶斗争,只为守候那暗夜最后的星光。欢迎加入郓城法医打包走粉丝群,群聊738340518
  • 罗刹郡主之丑女残王

    罗刹郡主之丑女残王

    强荐:《涅槃重生之步步生莲》她死于前世一场爆炸中,醒来后却是,穿越到了一个陌生国家。而这个身体的身份是整个百里王朝都人尽皆知的的三郡主,声名更是远播,以无盐罗刹女之称闻名于整个百里。朝堂上,她的婚事被人一拒再拒。太后怜她,及笈两年,无人问津,一纸婚书赐下,赐予当朝五王爷。五王爷,百里靖,年华二十有五,双腿残废。众人道,罗刹女配残废王爷,绝配。殊不知,她是暗夜里最闪亮的明珠,一手遮天,成为百里王朝上最大暗殿首领,让人闻风丧胆。殊不知,她面具下,回眸一笑百媚生,乱世红颜,倾尽天下。殊不知,她的一切伪装都被他人看在眼里。再次经历背叛,浴火归来,她却又不再是她......即使再换了身份又如何,她依然可以手握乾坤......看百里天下,最后谁与争锋!看一场乱世棋局,红颜之惑,最终,谁又能幸免,谁又不幸成为局外之人。手握江山,都不及你倾城一笑,我用一世沉沦,换你一世浅笑。请支持柠絮的另一篇文文《涅槃重生之步步生莲》,重生复仇,步步惊心,再掀风起云涌。
  • 重生做只喵

    重生做只喵

    前世,她被亲人算计,被朋友出卖,被恋人凌辱,凄惨而死!一朝重生,她誓要报仇雪恨,将命运掌据在自己手中!等等,画风不对……她怎么变成了一只猫?哦,原来是能化为人形的猫族公主。好吧,看在能学法术的份上,她忍了!可是,这个动不动就上来对她又搂又抱的家伙是怎么回事?本公主虽是天生丽质难自弃。但你一个前途无量的人族王子居然爱上一只猫,你家爸妈知道吗?
  • 落日时分

    落日时分

    著名作家达真最新的小说集,由四篇小说构成,分别是《落日时分》、《小红帽》、《放电影的张丹增》及《逃跑》。作品的时代从几十年前的前尘旧事,到鲜活的当下,内容既有藏族少女美好的恋爱,也有凡世成人的忏悔与心路吟唱。无论是爱情亲情还是友情,作者都用慈悲的心体察着,用细腻优美的笔触娓娓道出,阅读的感动如酥油茶的清香沁人心脾,久久不散。
  • 狂暴逆袭

    狂暴逆袭

    废柴林西,筋脉堵塞纠结,无法练武。受尽虐待羞辱,终于遭遇雷劈,意识海有了半座坍塌的门户,从此走上狂暴逆袭之路。落花州府、飞花郡城、天花国都、青沌域直至九沌大陆最高巅。步步走来,伴随追杀与反杀,镇压与逆袭,血泪与高歌。血雨腥风之中,谈笑成神,暴爽逆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