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66800000003

第3章 张奎良(1)

张奎良,1937年生,辽宁省新民县人。黑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56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马列主义基础系,1960年大学毕业,被分配到黑龙江大学哲学系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和研究工作。先后出版9部专著,发表150多篇论文,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拓展,逐步形成了以马克思的人学思想为主线的研究特色。

哲学与自然科学不同,面对的是人的生活世界,哲学作为人对世界的沉思,总是离不开对人的观照,在一定的意义上,哲学也就是人学。作者对十年“文革”中由于人和人性观念的缺失造成的人间惨剧深有所思,认为有必要从哲学层面上加以阐明。有感于斯,作者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接触马克思的人性和人的本质思想,十分自然,与此密切相关的马克思的异化理论给作者以深刻的震撼。马克思的异化思想是与他的实践哲学同时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推出的,在马克思看来,异化首先是劳动的异化,而劳动是人的实践方式,正是在人的对象化活动中,人通过劳动实践使世界向人的本性和需求转化,如马克思所说,最终“人化自然”,使“世界成为人”。20世纪80年代末在中国展开的实践唯物主义的大讨论进一步增强了人们对马克思的实践哲学的理解,作者这个时期出版的马克思研究巨著《马克思的哲学历程》充分地肯定了马克思哲学的人学重心。而在《哲学研究》1994年第2期发表的论文《试论马克思以人为本的哲学发展轨迹》,则直接就把人视为马克思哲学之本,这在当时未免有些超前,引起人们的误解和争议也就在所难免了。

把人视为世界之本、价值之本,这是马克思实践哲学的精粹,在此基础上作者不断把这个认识向马克思哲学的其他领域延伸。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是作者着力开辟的新的视域,其着眼点仍然是人的价值和境遇问题。东方各国与西方之不同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的地位的差别,在西方自古以来基本生产者都是奴隶和农奴,与领主保持着完全或不完全的人身依附关系;而在东方,由于不存在土地私有制度,基本生产者是民而不是奴。当马克思断言东方不存在封建制的时候,他的出发点很大程度上也是东方不存在农奴制。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最终设想是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其目的也是为了避免资本主义的苦难,实现人的价值回归。作者的这些思想后来都反映在《中国社会科学》及其《内刊》上发表的《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和《马克思所理解的封建制》等论著中。

本书选取了张奎良《时代呼唤的哲学回响》中的两个文本:《历史唯物主义的人学起点》和《异化概念在马克思主义形成中的历史地位》,这都是作者20世纪80年代初的作品,反映了那个时期作者的研究视域和水准,这两篇文章都被当年的《新华文摘》重点封面全文转载,引起学界的关注。

在《历史唯物主义的人学起点》中,作者认为,历史唯物主义像一切科学体系一样,都有研究和叙述两个起点:研究必须从感性整体出发,表现为分析的过程;而叙述则在分析的基础上选取一个最基本的规定作为起点,表现为从抽象到具体的综合过程,最后导致具体在思维中的再现。人当然是研究的起点,但是对人的叙述却不能从人出发,而只能把最能表现人的生成和本质的劳动实践作为叙述的起点。

在《异化概念在马克思主义形成中的历史地位》中,作者系统地考察了异化概念的历史沿革,指出马克思在没有形成自己的唯物史观之前,借助历史上的异化概念来批判资本主义、论证共产主义是不可避免的,也是有益的。由于马克思对异化概念进行了革命性的改造,提出了异化劳动的概念,向经济和阶级关系迈近了一大步,这就为在实践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创立历史唯物主义提供了前提条件。

历史唯物主义的人学起点[1]

唯物史观作为马克思哲学的新创,其本身就自成一个严整的体系。它不仅有自己产生的机制,包含丰富的内容,而且有自己独特的阐述内容的方式。这就需要研究历史唯物主义的起点问题。在这个问题上,目前歧见颇多,讨论起来也饶有兴趣。什么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起点?有的说是劳动,有的说是人,有的说是经济关系或生产方式,还有的说是物质。这些说法尽管分歧很大,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即都认为历史唯物主义只能有一个起点——逻辑起点。因此,他们所选定的历史唯物主义的起点都是唯一的,具有绝对的排他性。我们认为,历史唯物主义像其他一切科学体系一样,有两个起点,除逻辑起点外,还应该有一个研究的起点。在某种意义上说,研究起点比逻辑起点更重要,因为它是逻辑起点的基础和前提。现在,历史唯物主义弄出那么多的起点,彼此僵持不下,主要就是由于没有分清这两个不同的起点的缘故。

一、研究起点和叙述起点

科学是范畴的体系,任何科学都是通过一系列的范畴而建立和叙述的。科学的范畴体系的建立是长期缜密研究的结果,而科学成果的叙述则是科学内容本身的合乎逻辑的展开。因此,一切科学都有一个研究方法和叙述方法的问题。马克思说:“在形式上,叙述方法必须与研究方法不同。研究必须充分地占有材料,分析它的各种发展形式,探寻这些形式的内在联系。只有这项工作完成以后,现实的运动才能适当地叙述出来。”[2]而叙述方法则与此相反,它“表现为综合的过程”[3],是“在思维行程中导致具体的再现”[4]。

马克思的这些论述告诉我们,研究方法和叙述方法不是一回事。我们认识或研究一个事物,不能从抽象出发,必须立足于现实,充分地占有材料,把握事物的全体。由此出发,逐一分析事物的各个方面及其相互联系,这就是抽象,然后再把它们综合起来,才能在思维中再现具体,达到对事物的本质认识。因此,研究的公式是“具体——抽象——具体”,而叙述的方法则与此不同了。对科学知识或原理的叙述必须符合逻辑,叙述的方法也就是逻辑的方法。十分明显,叙述不能从具体开始,因为感性的具体呈现在我们面前只不过提供“一个浑沌的关于整体的表象”[5],我们无法把它们的内容和实质同时一下子叙述出来。只有把它分解为各个方面,“从表象中的具体达到越来越稀薄的抽象”[6],然后选取一个最简单最基本的规定,以此作为起点,逐步展开事物多方面的特性,最后再把它综合起来,才能揭示出事物的具体本质。因此,叙述的公式是“抽象——具体”。

研究方法和叙述方法的这种区别和功用,决定了一切科学体系也都相应地有一个研究起点和叙述起点。研究的起点又叫做认识的起点,它从研究的对象出发,是全部认识过程的基础。一般来说,研究对象是什么,研究的起点也就是什么。由于任何研究的对象都是作为多种规定性统一的整体,因此,研究必须从实际出发,研究的起点只能是现实的感性具体。但是,叙述的起点或者逻辑的起点却不是感性的具体。马克思说:“从实在和具体开始,从现实的前提开始,因而,例如在经济学上从作为全部社会生产行为的基础和主体的人口开始,似乎是正确的。但是,更仔细地考察起来,这是错误的。如果我抛开构成人口的阶级,人口就是一个抽象。如果我不知道这些阶级所依据的因素,如雇佣劳动、资本等等,阶级又是一句空话。而这些因素是以交换、分工、价格等等为前提的。比如资本,如果没有雇佣劳动、价值、货币、价格等等,它就什么也不是。”[7]所以,实在和具体在没有经过确切的规定以前,是无法充当叙述或逻辑的出发点的,从这里出发,是什么也叙述不清的。只有像马克思那样,从人口追溯到阶级,从阶级追溯到资本,从资本再追溯到雇佣劳动、价值、货币、价格等等,一句话,追溯到不能再分解的最简单、最基本的因素,从这里开始,一步步地再把这许多要素综合起来,才能认清诸如人口之类的感性具体。而这个最简单、最基本的要素正是对事物的高度抽象,所以,叙述的起点只能是抽象的东西。

正因为研究起点和叙述起点是不同的,所以我们看到,一切科学的学说或体系都有研究和叙述这两个不同的起点。黑格尔哲学以绝对精神为研究对象,其研究的出发点自然是绝对精神。但是,他在阐述绝对精神、建立自己学说的逻辑结构的时候,却是从纯存在开始的。马克思在研究资本及其运动的规律时,指出:“资本是资产阶级社会的支配一切的经济权力。它必须成为起点又成为终点。”[8]但是,他在叙述自己的研究成果时,却对资本进行了解剖,从“历史上和实际上摆在我们面前的、最初的和最简单的关系出发”[9],“从商品开始”[10]。

由此可见,研究起点和逻辑起点对一切科学体系都是适用的。那么,研究起点和逻辑起点是什么关系呢?根据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可以看出,二者的关系是:

第一,研究起点是逻辑起点的基础,逻辑起点是在研究起点的基础上认识继续前进的必然步骤。按照辩证逻辑,现实的感性具体虽然是研究或认识的起点,但是,生动的感性直观本身却只能认识表面的现象,达不到对事物的本质认识。为了认识事物的本质,还必须对具体事物进行分解,由感性知识进到个别的抽象。一切科学研究的第一步都是从具体出发,经过分析,达到对事物个别方面的抽象规定。而这正是叙述或逻辑的起点。只有从抽象出发,经过综合,在思维中重新再现感性具体,认识才能从感性进到理性,实现对事物的本质的认识。因此,逻辑起点是不可缺少的,它是在研究起点的基础上,人的认识发展的必经阶段。

但是,逻辑起点不论怎样重要,都不能离开研究起点。逻辑起点之所以能确立起来,并作为人的认识从抽象到具体的开端,其前提就在于,逻辑起点立足于研究起点的基础上,它也是从实在具体抽象概括出来的。没有完整的现实表象作基础,一切逻辑起点都将失去存在的根据。所以马克思在指出具体不是叙述的起点以后,紧接着又说:“它是现实中的起点,因而也是直观和表象的起点”[11],一切抽象都以现实具体为基础,都是从完整的表象中蒸发出来的。黑格尔就是因为不懂这一点,所以他不是把从逻辑开始的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看作思维把握现实的过程,而是把它看作现实产生的过程,从而陷入幻觉,导致唯心主义。

第二,研究起点是分析的开端,而逻辑起点是综合的起点。由感性具体经过抽象上升到思维中的具体,这是辩证认识的过程。实现这一过程的方法就是分析和综合的统一。分析是由具体到抽象,把整体分解为部分。在认识中,这个过程正是从生动的现实具体开始的,它和研究起点相一致。但是,把整体分解为部分,达到抽象的规定,这并不是认识的目的。认识的任务是要在思维中把握具体,揭示事物的本质,而这就需要对抽象的规定进行综合。这个过程不能从具体出发,只能从最简单的抽象规定开始。因此,它又和逻辑起点相吻合。在认识中,分析和综合相互依存,互相转化。没有分析,不能有综合,分析是综合的基础;没有综合,分析只能半途而废,综合是分析的目的。同理,研究起点和逻辑起点也不可分割,它们都是统一的认识过程中的必需要素。一切科学研究不仅要重视逻辑起点,强调从抽象到具体,而且也要重视研究起点,强调从具体到抽象。只有把两者紧密地衔接起来,才能避免认识中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

有一种看法忽视研究方法和研究起点在科学和认识中的意义,他们常常引用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所反对的从人口出发的例子。他们认为,这是马克思对从现实具体出发的有力批驳。其实,马克思在这里只是反对把具体当作叙述和逻辑的起点,而从未反对研究或认识必须从具体开始。马克思说资本必须成为起点和终点就是一个证明。

同类推荐
  • 治学·修身·养性

    治学·修身·养性

    古往今来,世人对治学·修身·养性有着不同的研究,但真正能悟透的人少之又少。只有博学多才的圣人,才能在自己的天地里享受心灵的闲适。圣人之所以能做到身心如一的平静,是因为他们具有异于常人的智慧,他们凭借一双犀利之眼看穿了人世间的是是非非,向往安宁与恬适的生命方式,力图避开现实留给人们的烦恼,追求心灵的自由。
  • 国粹解人生:传统文化中的生命智慧

    国粹解人生:传统文化中的生命智慧

    本书精选我们所熟知的国粹经典,比如古代图书典籍、种类不同的戏曲、诗词歌赋、书法绘画、武术、中医、民间艺术以及传统的建筑、服饰和烹饪等,根据与之相关的故事和它本身的特点,发掘国粹中所蕴藏的传统智慧,探寻个中滋味,让读者领悟立身处世的道理。
  • 刘宗周与蕺山学派(阳明学研究丛书)

    刘宗周与蕺山学派(阳明学研究丛书)

    刘宗周被认为是宋明儒学的殿军,在晚明儒学史上独树一帜。本书从对刘宗周哲学体系内在逻辑分析入手,将研究推至思想家本身,希望借此能呈现出特定的社会环境和文化传统对其人格结构和哲学思想的影响;尝试通过刘宗周人格结构的内部机制来解说其心性哲学,以期能够更真切地体认他的思想。本书认为,刘宗周的心性哲学是将理学的内容注入心学体系之中,使客体之理变为主体之心,客观之理成为主观之意,由此统一心学和理学,其实质是以理入心,进而以理代心。对蕺山学派的研究是本书的又一主要内容。我们将重点放在梳理刘宗周之后学派内部变化,以张履祥、陈确和黄宗羲为例,通过他们的学术异同及冲突来解释蕺山学派分裂没落的内部原因。
  • 中国哲学十讲

    中国哲学十讲

    本书先从整体上对中西方哲学的几个重要发展阶段和代表性思想家加以对比,而后选取了中国哲学史上最重要的九个流派思想,深入各派哲学文本,分别作详尽的评述,其援西入中的研究进路和精辟观点在同时期的中国哲学著作中可谓独树一帜。
  • 南怀瑾:真正的修行是红尘炼心

    南怀瑾:真正的修行是红尘炼心

    都市的繁华、漂泊的迷茫、生活的压力,让我们逐渐失去了品味幸福的能力。为了找回内心的宁静,有的人到处奔走寻求,可是修了很多年,没有任何改变。因为,这不是真正的修行。真正的修行不能脱离社会,不能脱离现实,要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人生本就是一场修行,面对工作、生活中的各种境遇历事炼性,对人炼心。做到心中多一些理解和包容,多一些责任和义务。当你不求回报地给予奉献的时候,这就是修行。你会得到无比的快乐,你的事业、家庭等都会顺利。
热门推荐
  • 君心为谋

    君心为谋

    一朝变故,家族覆灭,从万千宠爱及一身的君后也落为最低贱的奴婢,步步为营,苦心策划,后宫争斗,尔虐我诈,谋心夺权,只为夺取帝心
  • 花香引蜂来

    花香引蜂来

    【皇上万福:极宠仙妃】新书,请多支持他是弑君的刺客,是朝廷的重臣,也曾是所向披靡的将军,妖孽孤傲,深不可测,却只为她动情。“谭香,若能将你留在身边,不择手段又何妨?”他以情为枷锁,爱为镣铐,缚住她的一生。她是地主家小姐,救了他却做了他的贴身丫鬟,还要陪他一起打天下。一朝穿越,命中注定。花自飘香,何引蜂来。寂寞梧桐,凤凰栖息。两情绻缱,情系姻缘。无意卷入一场仇恨纷争的世界,成就一段凤与凰的爱恋。步步为营争天下,等到歌舞升平,我已青灯古刹,你曾经的诺言,何时才能兑现?(慢热文,完美结局,作者群号:104264237)[另推荐穿越文:何方妖孽之王爷:妃诚勿扰]
  • 历史选择了毛泽东

    历史选择了毛泽东

    本书以特殊的“领袖史”视角,写出了毛泽东被选择作为中国共产党领袖的历史必然性,以及毛泽东当年的沉浮,并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史实。
  • 田园医女

    田园医女

    新书《甜妻99度:Boss,请克制!》已发布,欢迎亲们收藏阅读哦!---新婚之夜,她命丧至亲之手,却重生邻国古村,从此,命运颠覆……素手银针,医行天下,她步步为营,光华夺目。从田园至朝堂,她该如何应对,完成自己的复仇之路……重生田园,药女为妃,步步为营,倾覆山河!
  • 邪王独宠逆天医妃

    邪王独宠逆天医妃

    她是京畿苏太医府上胆小懦弱的废材四小姐,她还是21世纪名满凤城的天才儿科医生苏文欣,一朝穿越,她被人设计当成代孕佳丽送到七王爷轩辕昀烈的床上。他冷酷腹黑,强势地将她压在身下,“女人,要怎样你才会乖乖听话?”她逆天嚣张,冷笑抵抗,“要我温顺臣服,先看我的手术刀答不答应!”【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校园沙雕文

    校园沙雕文

    讲述的是一个女孩在生活中的故事。有喜有悲,有咸有苦。
  • 重生星际时代

    重生星际时代

    带着生命空间和记忆重生,必须在二十岁之前成为S级异能者,否则就要挂?我勒个去,看来到了这星际时代,姐不发威不行啦!嗯,这位帅哥,你想以武求亲?可以,关门,众亲友上!敢上门调戏,就要有被群殴的觉悟。
  • 怎样学会和孩子说话

    怎样学会和孩子说话

    本书分析了孩子不听话的独特原因——家长不会说,并且介绍了怎样更好地和孩子说话的技巧,以及与孩子沟通的非语言的技巧等。
  • 职场有风险:上司的隐形女友

    职场有风险:上司的隐形女友

    为你讲述车界女强人的职场爱情励志史。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实习销售助理,到后来的总经理CEO。我曾唯唯诺诺,任人欺压,饱尝艰辛入职场;我曾天真呆萌,任人鱼肉,步步隐忍为生活。曾经的我,四面楚歌,任人欺凌,职场拼杀不见硝烟。后来的我,珠围翠绕,秋波微转,举手投足巾帼风范。只因那一年遇到你,我把暗恋当武器,劈荆斩棘,一路向上。我若在你心上,情敌三千又何妨?你若在我身旁,群芳羡妒又怎样?我心中有猛虎,细嗅蔷薇。我是刘胜男,一个不服输的女人。
  • 辣妹娃娃的异世之旅

    辣妹娃娃的异世之旅

    皇上龙冰烈的专宠,令秋若梨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险之中,对秋若梨一直心怀叵测的丽莎皇后狠招百出,数次企图害死她。阴谋败露后(异国公主)丽莎皇后被囚冷宫,也因此引发了两国的战争。为了解救百姓于水火,再次穿越回现代时空的龙冰烈和秋若梨,又将经历一段怎样的爱恨纠葛?回到现代的花小容(秋若梨),这个痴心的女孩,为了救她不幸早夭的心爱男子李翰喆(龙冰烈)获得重生之躯,她宁愿付之生命。可是,变身魔王的他,不记得她的付出,去不屑她的平凡。他拥有后宫三千,美人环绕,他纵情花丛,乐在其中。他的绝情和冷酷,令她身心受伤,而她只是他娇弱卑下的侍妾。********不过是一个毫无姿色的侍妾,在他眼中她唯一价值就是他还不厌倦她,可是这样一个令他不屑的女人,竟会时时牵动他的心神,到底是哪根筋搭错了?﹡﹡﹡﹡﹡﹡﹡各位可爱的亲们,本文是紫晶的小说《穿越暴君的娃娃新娘》第二部,有情节不明白的地方的亲可以看看本书的上部《穿越暴君的娃娃新娘》,链接是:http://wkkk.net/a/68405/本文第一部:《穿越:暴君的娃娃新娘》梗概介绍:高中生美少女花小容(秋若梨)无意中得罪了豪门少爷李翰喆(龙冰烈),因为不慎弄丢了他的祖传戒指而被他胁迫当代打女友参加宴会,结果两人日渐生情,却因为溺水事件而双双穿越到锦葵国。李翰喆附身于锦葵国皇帝龙冰烈身上,而花小容附身在一个家境贫寒身世可怜的女孩秋若梨身上,后因为其美貌,被逼嫁小妾,又被坏人卖到了青楼......于是两人经历了一场缠绵悱恻,甜蜜的爱情。第一部:甜美、搞笑,充满青春气息。嘻嘻。££££££££££££££££££一波三折的动人爱情,希望童鞋们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