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67100000015

第15章 意识形态含义的变化:从马克思到葛兰西(2)

然而,恩格斯写作其后期有关意识形态问题的著作时的历史和思想背景已与《德意志意识形态》写作时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845年,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发展依然不全面,尽管已明显脱离德国唯心主义,并对这个当时占主导地位的思想潮流进行了全面批判。这就意味着从一般意义来说,马克思、恩格斯当时不得不强调唯物主义的一面,坚持物质现实对意识的决定性作用。但到了19世纪80年代,情况就大不相同了:历史唯物主义已经日益为人们所熟知,许多马克思主义政党开始在欧洲主要国家纷纷建立。德国唯心主义不再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论敌。正如琼斯(Gareth Stedman Jones)所揭示的,“新的危险来自于杜林和贝克(Buckle)的实证主义以及哈克(Haeckel)的一元论。这些都侵蚀着历史唯物主义,力图将之还原为一种机械的经济决定论,将上层建筑变成基础的彻底被动的反映”[11]。

因此,恩格斯在19世纪80年代出于和这些机械主义立场论战之需而关注意识形态问题,也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他也坚持澄清自己的这一看法,即尽管经济基础是最终的决定性因素,但也不是唯一的因素。[12]在恩格斯看来,上层建筑可以作为第二位的原因反作用于基础[13],并因此对历史发挥真正的影响。[14]恩格斯看到了上层建筑中各个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它们与基础之间的关系等,都发生“在归根到底不断为自己开辟道路的经济必然性的基础上”[15]。恩格斯显然想用上层建筑的相对独立性来弱化经济的决定作用。然而,他的解决方案却因不经意地转换了“基础—上层建筑论”和黑格尔的“自然—观念论”之间的关系而遭到了批判。[16]上层建筑各个要素之间的互动导致了“无穷无尽的偶然事件”[17],就像在黑格尔那里意外和变化都是自然表象中明摆着的事;但同时,就在上层建筑的偶然性之中,经济必然性最终决定了自身的存在,正如在黑格尔那里自然表象中明摆着的意外都是建立在观念的必然性基础之上的。

鉴于此,有必要指出的是,就这一论题所展开的论争,就是围绕基础和上层建筑的一般关系以及决定性问题而展开的论争领域。恩格斯在成熟时期著述中处理意识形态问题的方法,显然与这些论争脱不开干系。我的观点是,尽管意识形态观与决定论、基础—上层建筑关系说之间是紧密相关的,但却不能把它们视为等同,仿佛它们就是一回事。意识形态作为一个否定性概念必然是更加复杂的、与意识形态有关的现象之中的一个具体的要素。我也曾指出过,有一点可以证明意识形态也可作为普遍的和肯定性的概念而出现的地方,就是马克思、恩格斯在表述意识形态概念时并非总是恰当地将之与更为宽泛的决定论区分开来。因此,发现恩格斯在马克思去世后被卷入的这场一般性争论对于澄清相关论题并无助益也就不足为奇了。可以说,虽然恩格斯清晰地表述了意识形态的否定性内涵,但大量的模棱两可的简洁陈述依然为替代性阐释的出现提供了日益增多的可能性空间。

首先,恩格斯用三种表述方式提到了意识形态概念,它们分别是“意识形态统治”、“意识形态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领域”,这样一种很具有一般性的表述使得人们至少有可能会认为它们已涵盖了整个的意识形式。在第一种表述中,他暗指“无论是在政治、宗教、哲学的领域中进行的,还是在任何其他意识形态领域中进行的”意识形态统治[18];在第二种表述中,他提到了“以哲学、宗教、艺术等等这些观念的(ideological)上层建筑”[19];在第三种表述中,他提到了“在历史上起作用的各种思想(ideological)领域”[20]。前两种表述中对于思维方式的封闭性暗示以及最后一种表述中的概括性指称,的确包含有指代普遍的意识形态形式之意。这当然与一种肯定的和中性意识形态概念直接相关,可如果全部意识世界和文化都可被称之为意识形态的,那把它当作彻底的歪曲来加以思考也就没有什么意义可言了。针对这一模糊性,必须做一些其他的增补性努力,即参考更加明晰的意识形态与阶级之间的关系问题,这有可能会导致这样一个结果,即从阶级世界观的角度来定义意识形态概念。恩格斯指出,在中世纪“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但是到了十八世纪,资产阶级已经强大得足以建立他们自己的、同他们的阶级地位相适应的意识形态了,这时他们才进行了他们的伟大而彻底的革命”[21]。

当然,并非所有这些表述都必然导致一种肯定性内涵,因为也可以在一个否定性的内涵框架中对之进行很好的阐释。此外,恩格斯的表述中也存在着优先性权重,正如我所指出的,即他所重点强调的显然是一种否定的意识形态观。无论如何,一些模糊的表述(如上文中我所引述的)中有可能会推导出一种肯定性的意识形态概念阐释,而且这样的阐述在马克思去世后大有增加之势。这不是说这些模糊性表述本身要为意识形态概念内涵的演变负责,它们只不过是种子,是马克思、恩格斯著述中的微弱因素(few elements),但却为后来出现的肯定性的意识形态概念提供了一种“起码的马克思主义合法性”(a minimal Marxist legitimacy),因为不要忘了,马克思、恩格斯的著述中大部分篇幅都支持的是一种批判性的意识形态概念,而且终其一生,他们都抱持这样一种意识形态观,这是他们的后继者们所无法挑战和改变的。

[1]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F.Engels,Ludwig Feuerbach and the End of Classical German Philosophy,in Selected Works,p.584)。也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21卷,411页。

[2]恩格斯:《反杜林论》(Lawrence &Wishart,London,1969,p.49)。也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20卷,3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

[3]Ibid.p.116。也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20卷,105页。

[4]Ibid.p.117。也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20卷,106页。

[5]Ibid.pp.400-401。也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20卷,662~663页。

[6]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21卷,337页。

[7]同上书,348页。

[8]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21卷,347页。

[9]恩格斯1890年10月27日致施密特的信(Selected Correspondence,Progress,Moscow,1975,p.400)。也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37卷,48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

[10]恩格斯1893年7月14日给梅林的信(Selected Correspondence,p.434)。也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39卷,9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11]G.Stedman Jones,“Engels and the End of Classical German Philosophy”,New Left Review,no,79,1973,p.31.

[12]恩格斯1890年9月21至22日致布洛赫的信(Selected Correspondence,p.394)。也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39卷,199页。

[13]Ibid.p.393。

[14]恩格斯1893年7月14日给梅林的信(Selected Correspondence,p.435)。

[15]恩格斯1894年1月25日给博尔吉乌斯的信(Selected Correspondence,p.442)。

[16]参见科尔施的《卡尔·马克思》(K.Korsch,Karl Marx,Russell &Russell,NewYork,1963,p.224)和琼斯的《恩格斯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New Left Review,no,79,1973,p.31)。

[17]恩格斯给布洛赫的信(Selected Correspondence,p.394)。也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37卷,461页。

[18]参见恩格斯给《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写的“前言”(Selected Works,p.95)。也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21卷,291页。

[19]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20卷,97页。

[20]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39卷,96页。

[21]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21卷,328页。

三、重大缺席

在向一种肯定的意识形态概念转化的演变过程中,或许最关键的因素就是这样一个事实,即在马克思身后的第一代和第二代马克思主义思想家没接触过《德意志意识形态》。别忘了,《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章即“费尔巴哈章”(这是最重要的部分,特别是就意识形态概念而言)首次在俄国出版的时间是1924年,在德国出版的时间是1926年。[1]拉布里奥拉、梅林、考茨基、普列汉诺夫以及(更重要的是)列宁、葛兰西和写作《历史与阶级意识》时的卢卡奇,都不知道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一最有力支持否定性意识形态概念的文本。即便《德意志意识形态》也会被认为是一个问题丛生的文本,但人们却很少怀疑它对于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重要性。马克思、恩格斯的任何其他文献都没有像《德意志意识形态》这样系统地、单独地来充分论述意识形态问题。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1926年前这一文本的缺席,对于其间所发生的意识形态概念的演变意义重大。这一缺席的后果因为如下事实而加重,这就是马恩去世后最初十年间,历史唯物主义被第一代马克思主义者系统化和法典化了。这一代人的阐释得以确定并被尊崇为正统。而这一切还是在他们没有看到作为一个整体的历史唯物主义最初形成的关键文本《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前提下发生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不是马克思、恩格斯提供最清晰、最概括性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的地方,因为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后来的著述中经过复述、再述才完成了的工作。但这并不妨碍《德意志意识形态》在我们理解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概念上的重要作用,因为在这之后就再也没有一个文献像《德意志意识形态》这样来就意识形态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或拓展性的论述了,至少在马克思那里是这样的。

鉴于此,第一代马克思主义者赖以理解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文本是极其有限的。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缺席的情况下,可供分析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两部著述就只能是马克思的1859年《〈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和恩格斯的《反杜林论》。这两个文本是新一代马克思主义者引述最多的文献,特别是在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的语境中。正如我们所看到的,这两个文本包含着很大的模糊性,也没有在基础—上层建筑关系和意识形态现象之间作出恰当区分。由于《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缺席,这两个文本就确认了意识形态上层建筑论。这样的论断又继而暗含着对一种肯定性的意识形态观的支持。于是,逐渐地,一种新的意识形态内涵开始出现。这一过程一开始并非出于有意,无论是拉布里奥拉、普列汉诺夫,还是梅林或考茨基,他们都没有意识到在这一领域中所存在的问题,也没有整个地放弃一种否定性的意识形态观。但可以确定的是,在他们的著述中能发现新的意识形态概念观都在或明或暗地逐渐增加。

这并不是说这一代马克思主义者所遵循的是同一条理论路径。拉布里奥拉和普列汉诺夫继续的是恩格斯的战斗,即反对实证的和决定论式的马克思主义,并力图揭示上层建筑作为不可还原的社会现实的一部分所应有的功效;而考茨基和梅林则更倾向于强调经济结构对于意识的直接决定作用。如果拉布里奥拉和梅林更倾向于使用一种否定性的意识形态概念的话,那么考茨基和普列汉诺夫则在他们的论述中显得更加立场模糊,这就为肯定性意识形态概念的出现埋下了伏笔。因此,意识形态概念内涵的新转向既未必单独与实证主义马克思主义相关,也未必单独与历史主义马克思主义相关,而是在它们二者中同时发生的。

同类推荐
  • 美国秘密情报档案

    美国秘密情报档案

    CIA(美国中央情报局)和FBI(美国联邦调查局)是美国最负盛名的两个秘密情报组织,从他们最初的雏形到今天已经整整发展了300年。在这300年的时间里,两个机构为美国全世界战略作出了卓绝贡献。从美国的独立战争到二战,几乎在各个地方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即使是华盛顿、林肯等人也对美国的秘密情报组织赞不绝口。今天,在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员和特工加入后,美国的情报机构已经肩负起维护美国安全决策、刺探别国事务、进行机密资料整理分析等重要职责,继续在美国的军政界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 科学决策的边界

    科学决策的边界

    转型期中国的决策者面临着诸多新的挑战,诸如社会调节阀失控、利益诉求多元、公共危机事件频发、公共舆论渠道增加、决策主体公信力下降,等等。这些挑战给科学决策带来了许多不确定因素。《科学决策的边界》以有限理性理论为基础,剖析了决策主体、决策过程在转型期的新变化,阐述了制度和结构、目标和注意力、组织心理和文化、信息、时间压力、外部环境几大因素造成的决策边界。通过理论关怀决策实践,向转型期中国决策者建言。
  • 美国的正确与错误

    美国的正确与错误

    美国的政治经济政策、美国政治体系的健康发展对世界尤其是对西方民主国家来说影响深远。然而,近年来,美国在政治舞台上变得越来越激进、愤怒和极端化——导致其经济政策几乎偏激孤立,在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也很微妙。本书分析了美国民族主义的特征与背后根本原因,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代表美国中下层民众利益的美国茶党的发展与壮大,不仅对奥巴马任内的美国政治生态产生了重大影响,甚至对2016年的美国大选以及未来美国保守主义思潮的走向都在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而深入分析美国经济外交政策的正确与谬误。
  • 自由的基因:我们现代世界的由来

    自由的基因:我们现代世界的由来

    本书讲述了自由的故事,解释了为什么自由与其说是“西方的”、毋宁说是“英国的”独特发明。它向我们揭示了欧亚大陆西端一角的居民如何偶然间发现了国家是个人的公仆而非主人的观念。这一革命性观念创造出了财产与契约的概念,反过来又推动了工业化和现代资本主义进程。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同一种语言,同样的圣歌,同样的观念、盎格鲁-撒克逊式自由、重新发现英国、自由与财产、第一次盎格鲁圈内战、第二次盎格鲁圈内战、盎格鲁圈在全球等。
  • 像铁人一样工作

    像铁人一样工作

    铁人追求完美、苛求细节。用最高、最严格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他拥有最优秀的品质和素质,他热情、踏实、自律;他精业、乐业、敬业:他忠诚、知恩图报,是当代员工的典范。铁人精神。是大庆精神典型化的体现和人格化的浓缩,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组成部分。具有不朽的价值和永恒的魅力。铁人精神推动了石油大会战走向胜利。推动了中国石油的发展。同样。伟大的企业必然要有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精神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全体人员活力的集中体现,是激发员工奋发向上的强大动力。通过它,在企业内部会形成一种强大的凝聚力。使每个人受到熏陶和感染,从而激发起高昂的士气,提高工作激情。
热门推荐
  • 亡者低语

    亡者低语

    《亡者低语》是那多悬疑小说“那多手记”系列的最新一部作品。以传说中神秘的“太岁”作为故事内核。记者那多奉命调查“上海钓鱼案”,在调查过程中不经意发现城市流浪汉的神秘失踪,进而发现失踪案与数年前逃掉的“太岁”有密切联系,只是这一次,事情更加复杂,神秘的失踪案、离奇死亡案件、不可思议的异现象、生物的莫名变异……冥冥中似乎有一双无形的双手操纵着一切,看似毫无关联的事情,该如何解析其中谜团?这个世界竟和你我所知的不同,真相即将令你大吃一惊……
  • 成功人生必知的68个理财技巧(教你成功丛书15本)

    成功人生必知的68个理财技巧(教你成功丛书15本)

    作者根据自己几十年的经验及对各金融大师们的研究,用简洁风趣的笔调概括了成功投资者行之有效的取胜策略。阐述了有关成长投资、价值投资、新兴市场、市场心理学、新投资思想、买卖时机掌握、专职策略及如何回避风险等许多新的理念。该书对投资者极具参考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对取胜技巧的分析会有助于每个投资者取得成功。
  • 良缘自谋:腹黑郡主请入瓮

    良缘自谋:腹黑郡主请入瓮

    言致本该千娇万宠着长大,再由长辈寻一可靠俊秀的郎君共度一生,荣华享尽,安乐无忧。但承擎五年她生辰时亲手奉上的药,她决绝求死的心,她被逆天救回来的身,改变了一切。她曾纵马疆场,白铠红袍踏过血海,一朝回京,不知惊艳了多少人的眼及心。她在京都流连,构出了多少风起云涌,而这一次又将涌现多少风流人物?她束发掩面,提剑远行,既是报仇,更是要毁灭乱国之本。当生灵涂炭,百姓遭难,她再度上马剑指沙场,她不喜战争,但绝不后退,誓以乱贼之血祭冤死亡魂。很多人是以她为支柱,是她让他们联结在一起,可她也不过是个正在成长的小丫头,其实也很脆弱。幸好,她也有所依靠的,在她尚未察觉时,就依靠着那个救了她的心的人。也许是天意,也许是刻意,他不在乎,他只在乎她。千古一帝、四海来朝的天命,他袖手不顾;家族上千年的传承与野心,被他强势镇压。但她的心之所向,小至一花一景,大到家国存亡,他倾全力来成全,只为待他日盛世临与她一道临湖不羡鱼。然而,她想要一个盛世、一朝百姓天下皆安宁,这样的执着,是需要有人来付出代价的······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可那一年旧桃开新枝,多少已经而立之年的郎君们泣不成声,他看着听着,然后微微一笑······愿来世与你山野成仙,不问世间人和事。本文1v1,男主已成精,女主正成长。这是一本披着救世救民外壳的言情故事,架空,但非穿非重主角性格不定,可能上一秒悲春伤秋,下一秒就会提剑杀人毫不手软,入坑请慎重。男主真的很强,抬手间就可以颠覆天下的强。女主是好人,男主应该也是好人。本文美男美人都很多,这是一个正当年的少年人的故事。(ps:女主还小,所以感情戏慢慢来。)
  • 人理之上

    人理之上

    我看见了鱼飞翔在天空通道的附近,而人们却一无所知。我曾通过存在于传说中的时间之门,就像穿越一条小溪。我来到了前人不可到达的领域,永恒且不可湮灭的世界。——伊丽莎白·乌尔
  • 逍遥行之逍遥宫主

    逍遥行之逍遥宫主

    身中寒毒的女主角查探母亲被杀之谜,了解到当年母亲的门派是被人陷害而遭围杀,在为母亲洗脱冤名的过程中,同父异母的兄长、瑞王世子以及魔教少主等一系列人物逐渐出场。随着年轻一代人故事的发展,将前两代祖先的恩怨情仇,剥丝抽茧一样慢慢展现出来。三代人的故事穿插交织在一起,恩怨情仇扑朔迷离,涉及了四个国家、多个民族的局面,更卷入国与国三个朝代相互之间的内部外部复杂的斗争和制衡。江湖和庙堂结合在一起,情节曲折,故事跌宕起伏。宏大的架构,集悬疑诡计阴谋武侠言情于一体,众多极富个性的人物和细腻新颖的文笔,让人热血沸腾,欲罢不能……
  • 四念处

    四念处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道德真经衍义手钞

    道德真经衍义手钞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绝世战帝

    绝世战帝

    年少贫贱被人欺,心若顽石不屈膝,偶得诸天玄妙法,势要九天踏云梯!世家落魄子弟,遭人百般折辱,隐忍苦练,偶得诸天妙法,从此青云直上,入武道,杀仇敌,修战灵,炼神通。从凡尘一隅,直到诸天万界。登天路,踏歌行,逍遥自在,帝霸诸天。阻我者,尽皆轰杀!
  • 三袁记

    三袁记

    这两年,老大袁有文一直忙得不亦乐乎,为了多挣钱,他干了两份保安的工作。第二份工作,是老二袁有武帮他找的,其实就在老二的单位,市政工程队。当初袁有武跟他打招呼的时候,还有点不大好意思;袁有文知道二子忸怩的原因,论水平,论能力,二子和他都没法比,可如今,他要去二子单位干临时工了,不说别的,就是面子上好像也讲不过去。但袁有文不在乎。袁有文说,我在外面干了这么多年,已经练出来了,我现在,是真的不在乎。
  • 云朵上的歌

    云朵上的歌

    钢琴少女唐云朵和哥哥夏时,妈妈唐欣在生活在一个叫长乐的城市。可是她的记忆,有十年空白。在寻找记忆的途中,一切开始转变——夏时的真实身份,唐欣的欲盖弥彰,好友的躲躲藏藏。十年的记忆背后到底暗藏了一个怎样的秘密?她与夏时、曲方歌又将陷入了怎样复杂的感情漩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