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68600000004

第4章 鸣谢

本书各文倘侥幸偶有所得,都建立在继承、借鉴和发展既存研究的基础之上。由于现行图书发行方式使穷尽已刊研究成果成为一件非常困难之事,对相关题目的既存论著,个人虽已尽力搜求,难保不无阙漏。另外,因论著多而参阅时间不一,有时看了别人的文章著作,实受影响而自以为是己出者,恐亦难免。故凡属观点相近相同,而别处有论著先提及者,其“专利”自属发表在前者,均请视为个人学术规范不严,利用他人成果而未及注明,请读者和同人见谅。

由于种种原因(比如对篇幅的考虑),本书所收个别文章曾为编辑所删削,此次已改回原状,俾文气稍顺。其余各文除改正错别字外,均依其发表时状态,非谓已完善,盖存之以志修业问学之轨迹也。因各文多相互关联而有的文章先写而后发,有些后刊发的文章所讨论的主题必须稍顾及前面的史事,文字不免有重复。本次收入时对重复较多处已适当删削,少数语句段落与该文章之理路关联紧密,改则只能重写,故亦仍其旧,敬乞见谅。本书注释的体例因原发表刊物的规定不同,颇不一致,这次已调整划一。至于文章中提到在世或不在世的人物是否尊称先生,也因各刊物规矩不同而不一致,难以全部调整,多依其旧,谨此说明(我个人的倾向是至少对在世人物不书全名时仍称先生)。

过去史家写书著文,完稿后总要放些时候,以就正于同人朋友,或期立说者自身修业问学更有进境,然后修改定稿,庶几可以减少立说的偏颇。但对今日急功近利的学术氛围而言,这种做法几乎已成一种“奢侈”。各级学术机构每年都要求报告“成果”,且表格中更多有“社会效益”一栏;对后者实在是力所不能及(史学本非能够产生出当下“社会效益”的学科),不得已只有如陈寅恪所说的“随顺世缘”,在前一方面对所供职的机构略作报效。

学者个人当然并不能因为有此急功近利的学术氛围就可以取法乎下,但这种氛围也有一个好处,就是催逼研究者多下苦功。本书所收的论文,虽然思考和收集资料已有相当长的时间,却几乎都是赶着写赶着发的。不成熟之处,还要请读者诸君见谅,更请多予指教。现在这样多学术期刊,也是几十年前没有的新条件,刊发出来恰能以文会友,就正于众多原不相识的同人。本书中有些文章刊发在海外,一些关心同样课题的大陆同人或许较难看到,自无法批评。故此冒昧收集起来印在这里,乞教正于同道,期纠谬于将来,斯诚我所望也。

本书得以出版与编者王建辉兄十几年的敦促是分不开的。我与建辉兄在1985年的一次学术会议上相识(此前彼此已读过对方的文章),那时我还只是一个大学助教,建辉兄即邀我与另一位年相若的朋友魏楚雄主编一本有关中美关系史的论文集。后来我与楚雄兄相继负笈海外,这一文集的编辑工作便长期在通信中维持,而终于淡化。但建辉兄总是隔一段时间就表示愿为我出一本书,这对我当然是一种勉励,也逐渐成为一种压力,使我治学不敢松懈。我们就书的题材和内容讨论过无数次,本书就是这十几年讨论的结果,大约也是佛家所说的缘分吧。十几年而治学寸进不过如此,不免有负建辉兄长期的厚望,个人甚感愧疚。

我愿借此说明编集这本文集的另一缘起:1995年我先后在学术会议上结识了桑兵和茅海建两兄,他们均是中国近代史界的少壮俊才,也是近日已不多见的专意于学术的学人,颇有相见恨晚之感。一次偶然的机会,海建兄得知深圳的海天出版社正推出一套不定期丛书,所出包括论文集(国内出版社最不“与国际接轨”的大概就是只愿出“专著”而不肯出论文集),即向丛书主编袁伟时先生(中山大学教授)推荐。袁先生本素不相识,乃就近向桑兵兄咨询,在听了二位敝友的建言并读了几篇拙文后,即决定将拙集纳入丛书之中。后该丛书因种种原因未能继续,袁先生又将文稿推荐给另一出版社。虽然结果是全套文稿一去不返,我对袁先生弘扬学术的热心和奖掖后进的厚意,至今感佩不已!

尽管本书所收各文尚不成熟,恐怕会有辱师教,但我仍愿意在此衷心感谢成都地质学院子弟小学、成都五中、四川大学、新墨西哥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各位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以及这些年来我所私淑的各位老师(这里不便提及他们的姓名,因为他们中有的曾在我所供职的学校担任公仆、有的是国内某些学科的开创人和带头人,有的是世界大师级学者,写下他们的姓名或不免有“拉大旗作虎皮”之嫌)。他们在我修业问学的各个阶段中都曾给我以热诚的关怀和第一流的教诲,在我毕业之后继续为我师表,诲我不倦(其中指导我大学毕业论文的李世平师竟于三年前归道山,但在撒手仙去前一月仍教我以治学之道),这或许是我比一些同辈学人更为幸运之处吧!本书各文若幸有所获,悉来自各师的教导。当然,所有谬误之处,皆由我个人负责。

我比一些同辈学人较为幸运的,或者还因为学术交游稍广。本书各文在研究期间曾蒙海内外许多认识或未谋面的师友或赠送大作、或热心代为购置搜求资料书籍,或指点迷津,他们的厚意始终铭刻在我心中。关于史学的方方面面,多年来曾在不同场合与众多朋友和同道多次讨论,受益匪浅,本书中有些观点看法,应即是论学的结果,这是特别要向诸位师友致谢的。台北《汉学研究》和新竹《清华学报》惠允收入曾刊行在该两刊的拙文,本书中有些文章的题目更是在与一些刊物(特别是《历史研究》)的编辑讨论中确定的,在此也要对他们深表谢意!

我这几年能够比较专一地修业问学,有较多时间从事研究,与我所供职的四川大学历史系各位领导的支持和优容有直接的关系。个人生性直鲁,且因少小失学,修养极差,平日对领导时有不敬。虽非有意为之,仍愿借此向他们致歉。今日大陆任何一个系领导最重的责任大约就是所谓“创收”,敝系领导也难脱此重责。但他们在耽误了大量自身专业研究时间的同时,却能尽量为愿意投身研究的部属提供尽可能多的时间和其他方便,身受其益的我对此非常感佩!

中国传统主张“父母在,不远游”,可是我自十六岁以来,就或被动或主动离家远出,其间虽有约十年居住在同一城市,也只是在周末返家请安而已;二三十年来每次随侍在父母身边的时间最长也不过数月(就是在这些时候,其实至今也还是收受父母的关怀,并未真正做到侍奉二字)。这大概是今日推促“竞争”的西化世风使然,父母也一直理解支持,但对个人来说,实是最大的遗憾。

同时,由于十年内乱期间失学十余年,与我同龄者多争分夺秒,希望能“挽回”一些逝去的年华。这些年来,内子一直包办家务(朋辈每说我除薪水外多享受民国读书人的“待遇”,故对民国士人心态多一层“了解的同情”。这虽然是开玩笑,却也说明内子对家事的贡献之大),这当然也就意味着她放缓一些自己业务上的长进。我心里非常明白,多年来能够专心问学,家人都有所付出,就连小儿也让出一些本应和父亲一起玩耍的时间。这里的种种甘苦,的确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

1998年4月28日于四川大学桃林村

注释

[1]王汎森:《古史辨运动的兴起:一个思想史的分析》,1页,台北,允晨文化实业公司,1987。

[2]这个术语借用自E.A.Kracke,Jr.“Song Society:Change within Tradition,”Far Eastern Quarterly,14:4(Aug.1955),pp.479—488.

[3]罗荣渠:《论美国与西方资产阶级新文化输入中国》,载《近代史研究》,1986年2期,78页。

[4]胡适:《非留学篇》,原刊1914年的《留美学生季报》第3期,收入周质平编:《胡适早年文存》,352~371页,台北,远流出版事业公司,1995。

[5]即使是最具中国特色的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虽然也确实结合了一些中国文化因素,但以孙本人常用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来概括其主义,即可见其渊源之一斑。

[6]钱穆:《中国思想史》,175页,香港,新亚书院,1962。

[7]参见罗志田:《再造文明之梦——胡适传》,96~97页,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庄士敦致莫理循,1913年10月9日,见骆惠敏编:《清末民初政情内幕:〈泰晤士报〉驻北京记者袁世凯政治顾问乔·尼·莫理循书信集》,下册,235~236页,北京,知识出版社,1986。

[8]《胡适的日记(手稿本)》,1926年11月26日,台北,远流出版事业公司,1989—1990。

[9]余英时:《中国知识分子的边缘化》,载《二十一世纪》(香港),第6期(1991年8月),23页。

[10]为不致误解吴宓意思,兹录其原话如下:“世之誉宓毁宓者,恒指宓为儒教孔子之徒,以维持中国旧礼教为职志。不知宓所资感发及奋斗之力量,实来自西方。质言之,宓爱读《柏拉图语录》及《新约·圣经》。宓看明(一)希腊哲学(二)基督教为西洋文化之二大源泉,及西洋一切理想事业之原动力。而宓亲受教于白璧德师及穆尔先生,亦可云宓曾间接承继西洋之道统,而吸收其中心精神。宓持此所得之区区以归,故更能了解中国文化之优点与孔子之崇高中正。”见吴宓:《吴宓诗及其诗话·空轩诗话·二十一》,250~251页,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

[11]参见葛佳渊、罗厚立:《谁的人文精神?》,载《读书》1994年8月。

[12]陈寅恪:《金明馆丛稿二编》,245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13]参见Philip Kuhn,Rebellion and its Enemies in Late Imperial China:Militarization and Social Structure,1796—1864,Cambridge,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0.

[14]参见罗志田:《夷夏之辨与道治之分》,载《学人》,第11辑(1997年6月),75~106页。

[15]蒋梦麟:《西潮》,3页,台北,“中华”日报社,1961,四版。

[16]参见柯文(Paul Cohen):《在中国发现历史》,林同奇译,北京,中华书局,1989。

[17]参见杜赞奇(Prasenjit Duara)与何伟亚(James L.Hevia)等人的相关近作。

[18]陈寅恪:《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册审查报告》,见《金明馆丛稿二编》,247页。

[19]原序以下还有一些说明,所涉及的文章已删出本书,故亦删去。

同类推荐
  • 道德经(全集)

    道德经(全集)

    《道德经》是一部以短短五千言而让后人感觉永远言犹未尽的传世经典,历来被学人们称为“哲理诗”。老子是西方人非常感兴趣的哲学家之一,从16世纪始,《道德经》就被译成了拉丁文、法文、德文、英文等,至今各种外文版本的《道德经》已有三百余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行量最大的世界文化名著。《道德经》分《道经》和《德经》上下两篇,全书共计81章,文约五千言,涉及到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每章篇幅不长,但论述精辟,含义深远,思想广博。其内容从多方面论述宇宙的本体、万物之源、自然规律等等,并将其意义融入到社会、国家、民生等诸多方面。
  • 宁夏灯谜:1973—2012

    宁夏灯谜:1973—2012

    灯谜发展到现在,从内容、形式到载体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古老的传统文化获得了新的生命。各地的灯谜创作、灯谜猜射和各种形式的灯谜活动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了许多发展和创新。
  • 刘君祖完全破解易经密码(第4辑)

    刘君祖完全破解易经密码(第4辑)

    《刘君祖完全破解易经密码》系列书是海内外公认的易学大家刘君祖先生历时四年多,对《易经》六十四卦作透彻详尽的解读,以深入浅出的方式洞悉决策模式,把《易经》智慧延伸在现代生活中,更进一步通过依经解经的方式,以易理和其他学术相印证,如儒家、道家、佛家、兵家,以及中医养生与企业管理等,在在圆融无碍,使得我们对《易经》六十四卦爻符号的无字天书不再陌生,进而欲罢不能、意犹未尽。
  • 忍者

    忍者

    在今日,忍者(NINJA)与寿司(SUSHI)、艺妓(GEISHA)一样,已经成为国际通用语。在西方人的眼中,忍者属于神秘的东方文化,可与欧洲中世纪的骑士、黑暗时代的巫师、十六世纪的吸血鬼相提并论,而比起骑士的豪情、巫师的邪气、吸血鬼的阴冷,忍者则显得更为冷峻、敏锐而诡异。
  • 奇趣天下Ⅱ:冒险家的禁足之地

    奇趣天下Ⅱ:冒险家的禁足之地

    万吨巨轮顷刻间支离破碎永沉海底;飞机失踪数年后出现在遥远的月球;数十人被在黑雾中迷失灵魂;人畜眨眼间被吸入魔窟化为白骨;沙漠中幻象纷繁引人赴死;峡谷里众多冒险者神秘死亡……对于这些神秘之地,人们众说纷纭,有人说是外星人的秘密基地,人类不得入内;有人说是死亡笼罩的所在,误入者必死无疑;也有人说是大自然的禁区,一旦踏入将会遭受灭顶之灾。死亡无法形容的恐怖;神秘不能诠释的离奇。这是地球上最后的秘密,我们称这些区域为——冒险家的禁足之地!
热门推荐
  • 龙魔血帝

    龙魔血帝

    生来隐疾困前程,盖因魔龙盘神魂。龙血浇灌神魔体,孤单逆乱破乾坤。原本想要平凡度过一生的少年,却不断被卷入种种漩涡之中,从此他便改变人生的轨道。什么是道?吾之言行即是道。什么是仁?顺我心意即是仁。不尊道不顺仁者,虽远必诛。
  • 恶霸皇后

    恶霸皇后

    床上翻云覆雨,皇后从床底爬了出来,细细品味了现场直播数秒,爆出一句惊人之话:“你们这动作,真它奶奶的小儿科!”话落,看了看自己的身体,顿时如晴天霹雳——shit!喝着酒也能穿越?!傲月国皇后香离笑,身体虚弱,大婚之日被贬冷宫。遭受后宫上下百般欺凌,被人害死丢在皇上和宠妃欢爱的床榻下。再次醒来,迎来的却是一位来自现代的黑道女恶霸,重情重义,豪迈大气。制服后妃,撂倒皇上,单挑太后,顺便抓抓奸,恶整小人。从此,皇宫之中,此女风彩飞扬,无人不惧。某日,皇帝被绑架,太后遭勒索。一桩自导自演的绑架勒索案,此女带着金银珠宝和手下,大摇大摆出宫,一去不回。从此,江湖上多了逍遥楼,震撼四国,成为天下第一帮。片段一:四国相聚,夜宴相斗。以某女为伍,带领着众宫女,身穿露大腿的旗袍,为众人表演一曲。“IwantnobodynobodybutYou!”一个媚眼,一个手势,这可是风靡一时的现代流行舞曲…岂料,众人震惊!片段二:一抹霸气十足的小身板,双手环抱在胸前,看着上首的男子,邪气道:“外面都是本少爷的人,乖乖的放了我娘,本少爷方可放你一条生路。”“这可是朕的地盘。”声音浑厚,霸气十足。小男孩脸色一沉,沉声道::“狗皇帝,再不放了我娘,本少爷炸掉你的老窝!”此男孩,就是某恶女的天才儿子,小恶霸!本文一对一,从皇帝和妃子欢爱的床下爬出来的恶霸皇后即将发生的一系列幽默,感人,与众不同,奇特的爱情故事。谁说女儿不敌男,女主同样可以重情重义,豪迈大气,男主先保密,绝对劲爆!结局待定!喜欢的亲记得收藏噢!****推荐朵的皇后系列文一:【纨绔皇后】强烈推荐:《女人不狠,地位不稳》十八年青梅竹马,三年婚姻,原来,只是一场戏,一个谎言。这是一部弃妇的成长和奋斗史,高干文,豪门恩怨情仇,涉及商战和职场,励志。
  • 如渊漂流记

    如渊漂流记

    王歆可头一次因为一件不小不大的事情失态,就被魔头(假)如渊真君中意,试图带她走向一统诸天万界的伟大征程。王歆可证道之时,对诸天万界说:“吾道是为打破虚伪,探求真理。”白如渊补充道:“还要把你们都缝起来。”
  • 红色雪

    红色雪

    阿草正在睡觉,听到有枪声响。以为是梦,睁开眼,还听到枪在响。子弹从房子顶上飞过去。知道不是在做梦。这里不是个镇子,也不是个村子。这里是一片荒野。这里只有阿草家,独家独户,这里除了阿草再没有别的人。可阿草听到了枪声。枪声是枪发出来的。枪不会自己发出声音,枪只有拿在人的手上才能发出声音。床上的阿草听到枪声,床下边的老狗也听见了。老狗站起来,叫了一声,看着床上的阿草。阿草穿起衣服,推开门。门外一片白。入冬有些日子了,下过好几次大了。下下来的,没有化,一次次在地上铺起来,像棉被一样厚。
  • 郑氏史料三编

    郑氏史料三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突破文明

    突破文明

    我们期待着未来,只因科技让生活更美好!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我们很渺小,但是作为具有智慧的物种,当我们站在文明的最顶端,我们又将面临些什么呢?
  • 公考的那些日子

    公考的那些日子

    比真实更真实的“公考”故事;比现实还现实的“公考”真相!回味小平民跨过“华夏第一考”的喜怒哀乐!品味小草根考取“镶钻金饭碗”的酸甜苦辣!
  • 离婚不离爱

    离婚不离爱

    ◆本文已入半价书库,全本订阅仅需2.48元。◆重要提示:【简介仅做参考,详情请看正文,喜欢记得收藏.】●一夜缠绵→孽缘丛生.●一纸契约→纠缠不清.●一场婚姻→爱恨情仇.【精彩片段一】“我们来谈谈条件吧!”“条件?什么条件?”男人的俊颜更加阴沉,薄唇微抿,猛然将一张500万的支票推到她面前。“收下吧,你有心也好,无心也罢,本少爷决不会霸占女人的清白,这是我对你的补偿!”看着支票上的数字,女人讽刺的冷笑,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重新将支票推回到他眼前,愤怒地喊道:“去死吧,你这个王八蛋,下流的衣冠禽兽,老娘一向自尊自爱,岂忍你这种臭男人肆意践踏,再见!不,永远不见!”【精彩片段二】“女人,不要以为你是肖家少奶奶,就妄想飞上枝头变凤凰,离婚就是我一句话的事儿!”男人冷冷地说道.“男人,不要以为你酷帅多金、家世显赫,就过于自恋自狂了,离婚是吧,本人求之不得!”女人妖娆地笑道.【精彩片段三】“我已经厌倦了,这种有性无爱的生活,我们离婚吧!”她将离婚协议书放在了他面前.“我们不是过得很好吗?我已经习惯了你的存在,习惯了现在的生活!”他伸手将离婚协议书撕得粉碎.“不管怎么样,我都要离婚,没有爱情滋养的婚姻,势必会走向死亡!”她望着花瓶中枯萎的玫瑰花同命相怜之情油然而生。.“好吧!离婚可以,不过有个条件,你必须为我生个孩子,否则休想离婚!”她愕然,他冷笑,这个男人简直就是恶魔……【精彩片段四】“肖瀚,你亲手扼杀了我们的亲生骨肉,我要和你离婚!”病床上面容苍白的赵欣宁愤怒地喊道.“离婚?不可能,我坚决不会离婚,不会允许你和别的男人双宿双飞的!”肖瀚嘴角噙着一抹冷笑凶狠地回应.“离了婚,你就可以名正言顺和那个女人在一起了,这不正是你想要的吗?我不过是成全你们罢了!”她绝望而颤抖地哀求他,心在淌血……“你真的那么想离婚吗,好,我成全你,但是包养契约继续生效,你又要重回原点,夜夜为我暖床!”他冷冰冰的一句话犹如一把利剑狠狠地戳到赵欣宁的心上……本文整个过程揪肝虐肺,不是悲剧,结局很值得期待哦……重推荐盈汐的新文:《魔鬼的私宠天后》亲亲们一定要收藏,多多支持盈盈啊!推荐朋友的文:《娘子驯夫》《小相后》《宠婚》
  • 盛世医香

    盛世医香

    一朝穿越,惹上了京都最为纨绔之人。各中酸爽……当真是一言难尽。PS:不要问人家有多纨绔。人家出身祖传三代正儿八经的纨绔世家!有病,得治!
  • 总裁大人,恋爱吗

    总裁大人,恋爱吗

    酒吧门口。余温把三年前抛弃他的女人塞上车。“女人,还敢出现在我面前?”“余温,你想做什么?”“总算记起我的名字了?”记起?她哪里需要记,在这几年最灰暗的时光,都是靠着叨念他的名字,她才熬了过来,即使他已经和别的女人结婚三年,她从来没有忘记过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