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69200000004

第4章 海运行政法概述(3)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海运行政法

新中国成立以后,全部收回了主权,中央政府开始在各种海域行使行政管理职权,同时也颁布一系列的海事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等,逐步完善海运行政法的体系。

(一)船舶管理法与船员管理法

1.船舶管理法

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形式和周边环境要求,在船舶登记方面,我国的有关法律制度和法律规定也在不断变化。

原交通部于1960年9月6日发布《船舶登记章程》,共五章,28条。原交通部于1986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登记规则》,共九章,44条,较《船舶登记章程》在总则中增加了一条关于在中国籍船舶上任职的船员应为中国公民的要求;增加了有关国籍证书及船舶航行权内容的单独一章,但未做实质性的改动;增加了关于船舶抵押、租赁登记内容的一章、船舶登记费用和公告费用收取标准的一章、有关罚则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登记条例》由国务院于1994年6月2日颁布,1995年1月1日起施行,法规颁布层次由原来的部委级上升到国务院级,共十章,59条。较《船舶登记章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登记规则》最突出的变化有两个方面:一是将所有权和航行权分离,其证书一分为二,有关船舶国籍的规定有了实质性的内容;二是对境外出资的船舶提出了额度限制(外商出资额不得超过50%)。其中50%资本额的限制,配备船员的限制以及船舶不得具有双重国籍的规定,进一步体现了中国采用的是严格登记制度。此外,还制定了船舶检验、安全监督检查、进出港口检查等行政法规。

2.船员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港航监督部门对船员技术职务进行考核、发证,对船员身份证(海员证、船员适应证书、船员服务簿)的持有,船员的配备标准等进行监督管理。

1953年8月起,原交通部陆续颁发《中央人民政府交通部海上轮船船员检定暂行办法》、《出海小轮船船员检定考试暂行办法》和《内河轮船船员检定考试暂行办法》等法律文件。

1979年6月12日,原交通部正式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轮船船员考试发证办法》,对远洋、近海、沿海、内河船舶的船员考试发证作了统一的规定。

1987年2月24日,原交通部又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考试发证规则》。随着中国航运业的发展,船员人数达到了150多万。但我国船员业务素质很不适应航运大国的需要,已成为影响水上交通安全最主要的因素。根据交通部的统计,85%以上的水上交通事故是由船员操作不当等人为原因造成的。同时,船员的合法权益又得不到有效保护,有的船员受伤、患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在船员中介服务市场常常受到“黑中介”的盘剥。为了解决这些问题,2007年3月28日,国务院制定并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条例》,填补了我国船员立法的空白,对加强船员管理、提高船员素质、保障水上交通安全、维护船员的合法权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后又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注册管理办法》(2008年7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服务管理规定》(2008年10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员外派管理规定》(2011年7月1日起施行)。近期又根据2010年修正的《1978年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以下简称《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制定了《海船船员适任考试和发证规则》(2011年12月8日经第12次部务会议通过,2012年3月1日起施行)。为迎接《2006年劳工公约》的生效,目前正在起草《船员职业保障规定》,《海船船员值班规则》也正在酝酿修改。

(二)航运管理法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国务院和原交通部已经颁布了一系列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其中涉及沿海运输管理方面的主要规定有:《水路运输管理条例》(国务院于1987年5月12日发布)、《水路运输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原交通部于1987年9月22日发布,并于1998年和2009年两次修订)、《省际水路运输企业审批管理办法》(原交通部于1990年5月22日发布)、《水路货物运输规则》和《水路货物运输管理规则》(交通部[1995]交水发221号)、《国内水路集装箱货物运输规则》(交通部[1996]第16号令)、《水路运输服务业管理规定》(原交通部于1996年6月18日发布,并于1998年和2009年两次修订)、《水路货物滚装运输规则》(原交通部1997年第6号令)、《船舶无法交付货物处理试行办法》(原交通部[1988]交河字75号)、《关于沿海航线蜜蜂运输的几项规定》(原交通部[1982]交水运字729号)《国内船舶运输资质管理规定》(原交通部2001年第1号令)。为了加强国内水路货物运输的管理,原交通部于2001年1月1日起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内水路运输规则》,于2001年1月1日颁布实施了《国内水路货物运输规则》,于2001年7月4日颁布了《国内船舶管理业规定》,并于2009年修正。上述法规与规章的颁行,进一步完善了沿海水路运输管理的立法体系。同时,也有利于建立全国统一、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沿海运输市场,对我国沿海运输管理走向规范化、法制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985年,为加强对我国从事国际海运船舶公司的管理,原交通部发布了《交通部对从事国际海运船舶公司的暂行管理办法》;为加强对班轮运输的管理,交通部于1992年《国际班轮运输管理规定》;为加强对国际集装箱运输的管理,明确有关各方的责任,适应国家对外贸易的需要,国务院于1990年12月5日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集装箱运输管理规定》;并在同年发布了《国际船舶代理管理规定》;为了规范国际货物运输代理行为,保障进出口货物收货人、发货人和国际货物运输代理企业的合法权益,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1995年6月6日经国务院批准,1995年6月29日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令第5号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货物运输代理业管理规定》。

2001年12月11日,就在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同一天,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布第335号令,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海运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02年1月1日起施行。由于《条例》对原有的管理体制作了较大的修订,其一经颁布就引起了海运界的极大关注。同时,由于中美海运协定自1997年到期后,双方一直在谈判中,在此背景下,《条例》的颁布自然也引起了美国的高度重视。为了解决《条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2003年1月20日原交通部以部长令的形式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运条例实施细则》,对《条例》进行了具体细化,自2003年3月1日起施行。

可以说,《条例》的出台,顺应了我国海运市场对行业法律规范化的实际需要,符合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海运业改革开放的要求,对我国国际海运市场走向有序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三)港口法和航道法

1.港口法

在新中国成立前的1948年4月,就成立了辽东航务总局。“为航务及港务的管理,便利航运,促进货物交流并加强港区治安”于1950年7月26日由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发布了《关于统一航务港务管理的指示》。依该指示规定,设立了航务及港务管理机构——中央人民政府交通部航务总局及各地港务局,并规定了港务局的职责为港口、航道建设与维护、船舶船员之管理、轮船业的管理、海事的处理等。1954年1月21日,政务院又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港管理暂行条例》进一步明确了港务局的法律地位为政企合一的负有海港行政管理职责的行政机关和进行经济核算的企业单位。

港口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但在港口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第一,港口规划不科学、布局不合理,码头布点过密,腹地交叉、重叠,功能雷同,已有港口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第二,港口岸线使用不合理,深水浅用,优线劣用,岸线资源浪费很大;第三,港口结构不尽合理,适应大型船舶靠泊的集装箱码头和大宗散货码头仍显不足,现有能力已趋饱和,利用率达到或者超过100%,而一般散杂货码头则明显过剩,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较为严重;第四,有的港口经营人经营行为不规范,盲目竞争、无序竞争,竞相压价,削弱了企业的经营效益;第五,有的港口经营人安全生产意识薄弱,安全隐患较多;第六,一些港口总体规划区内的设施建设多头审批,有的建设了许多非港口设施,甚至是永久性设施,增加了规划实施的难度。

产生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港口管理缺乏法律依据,港口经营缺乏必要的法律规范。因此,为了适应管理体制改革后新形势的需要,保证对港口依法实施管理,维护港口经营的良好秩序,促进港口健康发展,增强国际竞争能力,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制定港口法是必要的。在对《港口法》进行了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历经十年的起草工作后,《港口法》终于在2003年6月28日上午召开的第10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3次会议上获得通过。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第五号国家主席令予以颁布,并于2004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为规范港口经营行为,维护港口经营秩序,2003年12月26日经第18次部务会议通过了《港口经营管理规定》,于2004年6月1日起施行。

2005年3月21日经第6次部务会议通过了《港口工程竣工验收办法》,并于2005年6月1日起施行。为加强港口建设管理,规范港口建设市场秩序,保证港口工程质量,2007年1月25日经第2次部务会议通过了《港口建设管理规定》,于2007年6月1日起施行。为规范港口规划工作,科学利用、有效保护港口资源,促进港口健康、持续发展,制定了《港口规划管理规定》,于2008年2月1日起施行。

2.航道法

航道是航运发展的基础条件,相当于陆地上的公路与铁路,加强航道管理,改善通航条件,保证航道畅通和航行安全,充分发挥水上交通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的作用,于1987年8月22日由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管理条例》(简称《航道管理条例》),原交通部于1991年8月29日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在《航道管理条例》的基础上,对航道保护作出更加明确、具体的规定。2008年对《航道管理条例》进行了修订,《航道管理条例》包括总则、航道的规划和建设、航道保护、航道养护经费、罚则和附则,共六章,32条。2009年6月23日根据《交通运输部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进行修订。

航标是重要的航道设施,对于船舶的安全、经济航行具有重要作用。为了加强对航标的管理和保护,保证航标处于良好的使用状态,保障船舶航行安全,国务院于1995年以第187号国务院令颁布了《航标条例》,共25条,对航标管理机关和管理模式,航标管理和保护的原则,航标维护的方法,危害航标或影响航标效能等违法行为的查处等进行了规定。

原交通部根据《航标条例》等有关法规的规定,制定了《内河航标管理办法》,自1996年8月1日起实施,其适用范围是江河、湖泊、水库、运河等内河通航水域的航标管理。

2002年8月1日起施行的《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也包含了部分航道管理保护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集中在第六章“通航保障”部分。

为加强航道工程建设管理,规范航道工程竣工验收工作,保证工程质量,制定了《航道工程竣工验收管理办法》,并于2008年3月1日起施行。

注释

[1]张文显:《法理学》,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第126页。

[2]尹章华、凌凤仪编著:《海事行政法概要》,台北,文笙书局,1998,第16页。

[3]成思危:《管理是生产力构成的软件》,http://www.globrand.com/2009/113314.shtml。

同类推荐
  • 合同管理与合同风险规避

    合同管理与合同风险规避

    企业的法律风险大多随着企业规模和交易规模的扩大而被不断放大,必须通过事先安排或主动干预,才能以最小的代价去最大限度地降低法律风险造成的损失或其他消极影响。合同管理是企业法律风险管理中最为重要的一环。有效的合同管理,必须是合同内容管理与合同行为管理相结合,以全面实现交易目的、降低法律风险。
  • 中国知识产权法律发展研究:基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视角

    中国知识产权法律发展研究:基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视角

    在全球化趋势加深的形势下,开放型中国的经济安全面临重大挑战,而知识产权法律发展滞后是主要根源之一。本书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视角,采取跨经济学和法学的方法,系统地探索了在新形势下,中国知识产权法律发展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及其机理。本书的研究方法、学术成果和对策建议,可为知识产权理论研究和实务界提供参考。
  • 票据存单与委托理财

    票据存单与委托理财

    本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基本法律知识宣讲系列丛书之一,通过丰富详实的案例,对有关票据、存单及委托理财的相关金融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进行解读与阐释,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读者从直观、感性、多元的视角对相关的法律法规运用有更为清晰和准确的认识,从而迅速了解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办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票据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司法解释等相关法律精要。
  • 名律师的58个经典案例(教你成功丛书15本)

    名律师的58个经典案例(教你成功丛书15本)

    随着中国律师业的进一步发展,律师业的专业化水平正逐步发展和提高。我们提倡并鼓励建设专业化的律师事务所和培养高素质的律师,社会发展的需求使社会各层面诸如刑事、民事、行政、知识产权、建筑与房地产领域都需要相应的专业律师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简单如离婚纠纷、债权债务纠纷、刑事辩护,复杂如股票上市、收购兼并、大型基建项目等均离不开专业的律师。
  • 民事错诉规制研究

    民事错诉规制研究

    从国内外总体情况来看,研究民事错诉的范围比较狭窄,研究的深度还严重不足,我国司法实务界对民事错诉认识的态度还相当保守。这表明了民事错诉的理论还不够成熟,尚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在我国民法典的起草过程中,由王利明教授和梁慧星教授分别主持起草的“中国民法典侵权行为编草案建议稿”中,都曾将民事错诉行为列为侵权行为之一。遗憾的是,有关民事错诉的相关规定没有出现在正式公布的民法典中。这恐怕与民事错诉的研究不够彻底有一定关系。
热门推荐
  • 爱情变异

    爱情变异

    旅行中巴从省城西都向西北出发,经过一天半的长途颠簸,终于在中午时分抵达刚刚向世人撩开神秘面纱的巴丹县的佛仙山。汽车停在一座新落成的宾馆前。袁虹和背包拎袋的叶伟国从车上下来,手牵手,跟着导游和其他游客来到宾馆大厅。两人毫无倦意,偎着又说又笑,亲昵幸福的情形就如同是蜜月旅行,把同行游客的眼睛勾得又是羡慕又是嫉妒。事实上,两人结婚才半年,只不过这次不是新婚旅行,新婚旅行是在三个月前,那次去的是海南。安排好房间,导游林小姐把大家叫到餐厅吃饭。
  • 娘子,别逃了

    娘子,别逃了

    咔嚓……门被打开。黑色的身影站在门外,在龙清清开门的一瞬,叩响了黑色的手枪,待龙清清想要反应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天凤——她的死对头。‘阎罗殿’的头号杀手,两人是在一起被训练的,最后三千人中也只有他们两个坚持到了最后。粉色的身影向后倒去,落进了一个熟悉的怀抱,龙清清看着那张熟悉的,焦急的脸嘴角扯开了一个大大的弧度。假惺惺的男人!也好!她犯了……
  • 我的夫人精分了

    我的夫人精分了

    人格严重性分裂的凤九倾被人杀了!!然后穿越了!!嗯…这是个很严肃的问题。凤九倾对此表示无所谓,但是…那个跟自己身后那个总想撩自己的某男是怎么办,当然是撩回去啊,要知道,我才是攻。邪魅:“若你不离不弃,我便生死相依,但若你舍我而去,那你便是逃到天涯海角,我也会抓住你,然后…让你只能拥有属于我一个人…” 温润:“你爱我会为我而死吗?让我看看你的诚意……好吧,我已经知道了。那么我的答案是……我愿意。” 无情:“无情?什么是无情?无情就是没有感情。但若是这无情变成有情,会如同身处黑暗的人找到一丝光明,她会固执地抓住不放手,就算这份固执会使她粉身碎骨。如同蓝色水菊一样,善变固执又无情。所以这样一个无情的我,你……接受吗?” 单纯:“我知道我一无是处,但我愿意把我的一切都给你,所以……你可不可以别抛下我,我会很听话的。” 某男很郁闷,媳妇太精分,太撩了怎么办,自己不仅要防男人,还要防女人。哎~萌新一枚,不喜勿喷。
  • 太古妖尊

    太古妖尊

    擎剑起,一念诛敌!弹指间,崩天踏地!手握太古,脚踏坤乾!以无敌之姿,踏出太古圣路!诛神灭仙,唯我太古妖尊!
  • 上班也能做个好妈妈

    上班也能做个好妈妈

    办法总比问题多,《上班也能做个好妈妈》专为所有上班族妈妈提供全面的育子心得与案例解读,妈妈应该如何平衡工作与育儿之间的关系?是倾向前者还是侧重后者?有没有哪些育儿秘诀是专属上班族妈妈的?《上班也能做个好妈妈》将告诉天下所有上班的妈妈:做事业成功的好妈妈,谁说你不可以?
  • 做自己的色彩搭配师:完美生活不容忽视的色彩搭配技巧

    做自己的色彩搭配师:完美生活不容忽视的色彩搭配技巧

    《做自己的色彩搭配师:完美生活不容忽视的色彩搭配技巧》(作者若水)从衣服、妆容、家居、健康饮食、心理等方面为读者详细介绍了成为色彩搭配师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实际应用技巧,能够让广大女性自己担任自己的色彩搭配师,让自己因为色彩的合理配搭而增添更多美感。你想摆脱不 懂色彩搭配的窘境吗?那么《做自己的色彩搭配师(完美生活不容忽视的色彩搭配技巧)》就是你最好的选择!
  • 自由在落日中

    自由在落日中

    本书记录了作者在英国的二十个月中的所闻所见所感所想,从作者的视角出发,从多个侧面讲述海外的生活,挖掘在海外生活过程中作者自己心灵的变化。介绍异国的风土人情和意识形态的同时,更努力去剖析现象后的本质,寻找偶然中的必然。
  • 快穿系统之心愿实现

    快穿系统之心愿实现

    她一个不小心把自己弄死了,她也不想回到自已原来的世界,然后她就一直攻略男神,来完成别人的心愿,却发现自己攻略的男神就是主神大佬,从头到尾就是某人的追妻陷阱。
  • 35岁前不要循规蹈矩:乔布斯给年轻人的62个人生忠告

    35岁前不要循规蹈矩:乔布斯给年轻人的62个人生忠告

    在乔布斯眼里,从来就没有过什么规矩。这世界上只有他自己,然后就是他的梦想,他想要做什么,就只管尽力去做。其他一切都与他无关。这种敢于颠覆的精神,让他成为引领潮流、改变世界的商业革命者。《35岁前不要循规蹈矩:乔布斯给年轻人的62个人生忠告》从乔布斯具体的商业行动、行事风格着笔,告诉那些想要事业有成的年轻人,成功的人不一定是循规蹈矩的人,创造奇迹的往往是那些勇于突破常规的人。对陈规陋俗说“不”、保持思维的开创性很重要。这世界没有过时的科技,只有落后的思维和陈旧的规矩,不打破规矩。就什么都不会改变。以大格局的视野,跳出所有局限,才能释放无限睿智,开创美好未来!
  • 景绿叶(长篇小说)

    景绿叶(长篇小说)

    《景绿叶》是作家李义倾十年之功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是2008年度宁夏唯一入选中国作家协会重点扶持项目的,且被列入“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专题”(排名第三)。对于这部长篇小说,《文艺报》曾这样评价:“李义的《景绿叶》是一部西北乡村教育题材的长篇小说。作者意在通过对一个乡的教育全方位的叙述,以点带面地对当前中国西部地区的农村教育现状作一次直接、深入、冷静的展现。以蕴含深刻哲思的一系列教育故事和典型的教育案例为经,以基层教育人的教学经历和情感、生活为纬,结构出一幕基层教育的鲜活戏剧,从而反映近30年来农村基层教育革新、前进的步伐,书写坚守基层的教育人丰富而平凡的人生路和心灵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