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69300000008

第8章 异域文化(1)

无处不在的推荐信

都说美国是个自由的国家,可也有它束手束脚的地方,比如说推荐信的使用之广,就让我们这些外来户大不适应。

申请学校、找工作、甚至租房子都要求提供推荐信。

出国留学的人都经历过,美国的哪所学校都要这个东西,一封两封打发不了,通常要求提供三封以上。可以说推荐信是留学生准备文件时最头疼的一项。国内的专家、教授即使给你推荐也只是在信上签个字而已,信件要自己准备。

以第三者的口气用英语将自己变着法儿吹捧三次,绝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

申请绿卡时对推荐信的要求就更绝,数量上要六封以上不说,其中必须至少包括一封“独立推荐信”,要求让没和你一起工作过,对你并不熟悉的专家学者来写,证明你如何杰出、美国如何离不开你,这个甚没道理的规定不知使多少杰出人才移民竞折腰。

推荐信一般是熟悉申请人的人从第三者的角度对申请人加以评判,在录取人看来往往更客观和真实。美国是个极重视个人信用的国度,可以说,推荐人是以自己的信用在为被推荐人作担保,所说的话的分量是很重的。一封有力的推荐信对申请人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一封特殊的推荐信而得到工作、被学校录取、拿到奖学金的例子比比皆是。

所以在美国大家都特别强调上学时要和导师搞好关系,因为他不仅管着你的现在,还在很大程度上管着你将来的继续深造、就业、申请绿卡……因为凡需要推荐信的地方就会有求于他。

有个朋友读博士读到一半的时候,老婆怀孕了,国内母亲生病住院,经济压力倍增。他私下里跑到一个公司去应聘,和人家位置、待遇什么的都谈好了,万事俱备,就差他老板的一封推荐信。回来和老板正式谈开这件事,而老板正需要人手干活呢,听说他要走很不高兴,在他的百般央求之下给他写了推荐信,只是对方公司收到推荐信后就变卦不要他了。

他后来和老板闹得不可开交,坚决要求拿个硕士学位走人,后来闹到系里去,硕士学位最终是拿到了,可是找工作因为没有推荐信而颇费周折,最后总算在一偏远地方找到一份起薪很低的工作。

许多地方要求推荐人直接将推荐信寄去,里面是褒是贬被推荐的人并不知道。

推荐信并不仅仅针对外国人,这原本是他们本国的规矩。高中学生申请大学都需要中学老师的推荐信,到了学生申请大学的季节,那些高中专业课老师最忙了,要给上百个学生分别写推荐信。据说他们都有固定的格式,只是针对不同的学生修改其中的一些修饰词,如果每封信都单独写,大概得天天坐那儿专业干这个才行。

有一天我看到老公在电脑上敲敲打打很专心的样子,随口问一句写什么呢?回答说写推荐信。

什么?又要换工作?又要搬家?

老公嘿嘿一声,想到哪儿去了,是为实验室里一个技术员写推荐信,他要去读博士了。我忍不住揶揄道:“哇!多年的媳妇熬成婆了,也轮到咱给别人写推荐信了。”

仔细想想我也推荐过别人,只不过是口头推荐的。

以前在加拿大开店那会儿,有个十分要好的朋友刚刚读完会计本科四处找工作,因为没有工作经验,一时难以找到合适的。这位朋友非常能干人又好,在国内已有硕士学位,为了在国外找到专业工作才又去读个本科,朋友们知道她在找工作都讲哪个公司雇了她就偷着乐吧,可是人家公司并不知道她多能干,所以说第一份工作最难找了。

后来这位朋友问我可否在履历表上写上在我的店里做会计,这样就算有了工作经验,我很愿意帮她的忙,就把店里的账目都给她过目,也算名副其实。

后来有一天,一位先生从银行打来电话,仔细地询问她的工作能力和人品,记得问了十几个问题,我自是给予了极高评价。当时回答问题的时候很紧张,比我自己应聘还要紧张,生怕说得不合适误了朋友的前程,打完电话手心里全是汗。还好,朋友被那个银行聘用了,先从半职开始做起。

她现在已是美国某个大银行的财务总监了。

另一位朋友在公司里做部门主管,手下有个人夸夸其谈,好大喜功,又没有合作精神,弄得部门里人人不满,让朋友很是头疼。

一天这位仁兄突然来找她,他要另谋高就了,请她给写封推荐信。

我听了这事就说这封推荐信可不大好写。

朋友回答:“好写,太好写了!我把他吹得天花乱坠,还怕那家公司不要他?烫手的山芋这下终于给扔出去了。”

如此看来,有些推荐信也不能全信啊!

听一个国内教授讲,现在他们给学生写推荐信,美国学校的要求提高了,仅仅有签名还不够,还得盖上个人印章、学校印章才行。滥用别人的信任的后果是降低了自己的信用度,最后受害的还是自己。

匪夷所思的版权保护

我老公在美国一所大学里工作,他们单位前一阵儿发生了这么件事。一个俄罗斯来的博士后住在校区的教职工公寓里,房间里的网线都由学校统一提供。这位博士后有个十多岁的儿子,为了不让儿子忘掉母语,他从俄国网站下载了很多电影给儿子看,同时还下载了欧美的流行歌曲和音乐,想来这也是全家人的娱乐活动。

不久,他却收到了学校负责网线的有关人员给他发来的警告,说他下载的音像资料都没有经过授权,属于侵权行为,必须立即停止,否则学校要依法处理。

他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随后就不再从网上下载电影和音乐了。

不过,他儿子是个电脑迷,小小年纪电脑摆弄得极熟练,爸爸不给他下载新东西了,他就自己偷偷上网下载。

很快,博士后收到了学校的正式函件,学校对他的违法行为进行了处理。

处理结果让很多人都大跌眼镜,竟然会是最严厉的——开除!

为了下载了一些国外的电影和音乐而丢掉工作?

他很震惊,到学校有关部门去解释、去保证:是儿子不懂事私下做的,以后一定不会再犯。可是校方的态度很坚定:违法了就是违法了,第一次你不知道可以原谅,给你警告了,你还接着干,属明知故犯。管教好孩子是你的责任,孩子犯了法也要惩罚家长。

竟然毫无转圜余地。

他的老板听到消息也着急了,这个博士后负责的实验已进行了一大半,正是出数据的关键时刻,实验室要用他的实验数据发表论文,还要用它来申请下一步的研究经费。他要是突然离开,临时换人得好几个月才能接上手。

老板因此到学校去为他说情,同时系里领导也去帮着他说话,可是学校有关部门不为之所动,他们说他的违法行为不仅仅是个人问题,因为他是通过学校网线下载的,连带的就属于学校侵权了,如果被侵权方告学校,会给学校带来巨大损失。

最后,这个博士后只好悄悄地卷铺盖卷走人了。

很多人听闻此事都暗自庆幸:幸亏没有住在校内,住自家房子里下载东西就不会惹这么大的祸了。实际上还是有人管的,不像学校那么严格就是了。

美国人在这方面的执法之严,出乎我们的意料。

美国人的举亲避嫌

一个年轻的美国朋友,是理科博士,现在在东岸一所大学里做研究工作,他的母亲是美国某个大公司的副总裁,那家公司的总部在西岸,公司的名字说出来在世界范围内都可谓如雷贯耳,妇孺皆知。

一日,这个朋友收到母亲的一封邮件,母亲语气亲昵地对他说:“儿啊,你帮娘个忙,推荐个人,搞你这个专业的,就像你这样聪明有能力就行,薪水待遇从优。”

他跟我们聊起这件事后,我对他说:“你妈妈让你照你的样子找人,那么你去就行了呗,多好啊,薪水是现在的两倍多,其他待遇也比你现在的单位好。你搬回老家,跟你父母住在一个地方,来往也方便。”

他闻言瞪大眼睛说:“那怎么行,招人的部门直属我妈领导,雇了我,我妈以权谋私的嫌疑太大了。”

我回答说:“如果你不符合那个职位的要求,你妈安排你去,那叫以权谋私。现在看你妈单位对这个职位的要求,你完全够资格,即使你谁都不认识,直接去应聘,都能被录用,这就不应该叫以权谋私了。”

朋友听了我的话,摸着下巴沉思良久,说:“如果这个职位全美国只有我一个人可以做,那么你说的是对的,但是如果有其他人也可以做这份工作,那么我去就可以算作是我妈以权谋私了。”

听他这样一讲,我不由得点头承认他言之有理。

谈话说起我家大儿子小州现在已经上大学了,自己晚上到餐馆打工付大学学费的事情,朋友问我:“他现在还住在家里,是否付你们房租?”

这下轮到我瞪大眼睛说:“怎么可以!让他自己付学费我们都有点于心不安了,按照中国人的传统,父母应该负责孩子的教育费用的,孩子住在家里怎么还能收房租!”

朋友耸耸肩说:“他已经二十岁了,自己可以打工挣钱,付房租、分担一些水电账单都是应该的,父母没有义务在他成年之后还养着他,他出去住不也得租房嘛!”

我说:“如果孩子有可能住在家里,中国父母谁都不会愿意让孩子出去租房住的,何况即使租房,在孩子没有正式工作之前,也是父母帮着付房租的。孩子永远都是孩子,无论多大,可能的话还是希望住在一起。亲情是难以割舍的,无论孩子长到多大。”

他不甚同意地回答:“你有点偷换概念,让孩子独立并不意味着是割舍亲情。我家的经济条件很好,可是我父母依然要求我和我弟弟早早独立,上大学时父母帮我们付了大学学费,可是生活费都是我们在业余时间打工挣出来的,我们一直都和父母都很亲的。”

美国人在有些事情上的想法和我们差别真的非常大,这就是所谓的文化差异吧。

安全带的故事

北美的交通规则明文规定,无论开车还是坐车者,无论是前排还是后排乘客,人人都必须系安全带,一旦违规被发现,立罚无赦。所以生活在这里的人上了车一坐下马上就会把安全带拽出来扣好,大家都已把它变成了习惯动作。

有个刚出国不久的朋友对此认识不足,一次开车拉着她姐姐去机场接人,她姐抱着孩子坐在她旁边,被警察逮住了,一下子给她开了三张罚单:第一,小孩没有坐在特制的儿童座上;第二,不够十二岁的小孩不能坐在前排;第三,她姐没系安全带。警察给她开罚单而不是给犯错的姐姐,因为他们规定驾驶人有责任监督乘客。

对系安全带的要求如此之严自有它的道理,汽车在发生严重碰撞时,安全带可以把人限制在座位上。比如驾驶员不会撞上前玻璃,坐车人也不会撞上车顶或飞出车外。据统计,安全带的使用减少了45%-65%的死亡和严重受伤情况,在美国每年有超过一万名的驾驶人因为使用安全带而保住了性命。

在我认识的人里面,就有三位因为没系安全带而丧失了宝贵生命。

有个女友全家三口和母亲及弟弟一家三口圣诞节一起去拉斯维加斯玩,他们先坐飞机到洛杉矶,然后租了一辆面包车开去赌城。头天晚上全家人打扑克打到很晚,白天又在洛杉矶玩了一天,晚上往赌城走时大家都很疲劳了。两家男人轮流开车,轮到弟弟开的时候已是深夜,其他人都东倒西歪地睡觉了,他也忍不住开始打盹,结果车子翻进了路旁的沟里,女友和她刚上大学的女儿撒手人寰。

据警方推测,姐姐当时发现了弟弟打盹,她解开了安全带站起来一边喊她弟一边往前面走,车子就在这时出了事。她女儿在最后一排睡觉,妈妈想让女儿睡得舒服一点,就解开了她的安全带,让她躺在自己的腿上睡。没想到只是这一念之差,女儿的命就没了。车上的其他五人因为都系着安全带,虽然都有不同程度的受伤,但生命无忧。

另一位朋友是我写的《明天会更好》的女主角,在多年艰辛奋斗之后回国去桂林玩,车子出事了,她被甩出车外而送了命。

很多人认为在市内行车,车速慢,所以不大可能用得上安全带。实际上,当车子仅以每小时四十公里的速度行驶而发生碰撞时,身体前冲的力量就相当于从四层楼上扔下一袋五十公斤重的水泥块,冲力之大可见一斑。

说起安全带,想起民歌大师王洛宾到美国来访问时发生的故事。当时一帮朋友去机场迎接他,上车坐好后,开车的人告诉王洛宾要把安全带系上,他扭头看了看,没动弹。友人以为他不明白,探过身来拉出安全带想帮他系好,王洛宾本来很和善的面孔突然变得狰狞,把身子闪到一旁大声说:“我不系这个东西!”大家都吓了一跳,有人向他解释,在美国坐车必须要系的。他沉默了半晌说:“要罚就随他罚好了,我肯定不系。从出狱的那一天起,我就下决心这辈子再也不让绳子绑上我。”

大家想起他一生中前后长达十八年的牢狱之灾,至今在他心中还留下这么深的印记,都难过地说不出话来。后来就请他换到后面坐,因为后排座位的安全带不跨肩,只拦住大腿,系不系从外面看不出来。他后来在美国的行程真的一次安全带都未系过。

曾看过一个小故事,说是一个卡车司机正驾车在高速路上行驶,被警察叫住开罚单,罚款的理由是他未系安全带。这倒一点也不冤枉他,他当时确实没系。可他不明白的是,卡车的驾驶座位高高在上,警察在下面怎么会发现他未系安全带呢?他就此询问警察,警察的回答让他差点吐血。

原来他的安全帶夹在了车门外,随风舞动,无论是谁看到了都会明白他没系安全带的。

同类推荐
  • 向上吧!中华少年

    向上吧!中华少年

    《向上吧!中华少年》稿以时间线索为经、空间线索为纬,纵横交织。纵向以中华传统文化为其根基,以清末第一批少年出国留学为起点,分四个阶段(清末—辛亥革命;辛亥革命—1949年;1949年—1978年;1978年—当今),全面检索大时代、大交融、大潮流、大变化背景下中华少年成长的总体特性与普遍规律。本书稿将思想性、功能性和可读性融为一体,宏观描绘与个案解剖结合,既有生动叙述,又有思想深处的共鸣。
  • 格萨尔王传:藏族英雄史诗(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格萨尔王传:藏族英雄史诗(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格萨尔王传》是藏族人民集体创作的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历史悠久,气势磅礴,流传广泛,包含了藏民族文化的全部原始内核,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欣赏价值,是研究古代藏族社会的一部百科全书,被誉为“东方的荷马史诗”。本译本以华甲同志的青海贵德分章本为底本,分为在天国里、投生下界、纳妃称王、降伏妖魔和征服霍尔五章,语言简练优美,富有生命力。
  • 经典里的中国(全集)

    经典里的中国(全集)

    华文世界独一无二的经典领读者杨照,带你重回朝气蓬勃的先民时代,走进经典里的中国。本系是杨照结合“历史式读法”和“文学式读法”对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尚书》《诗经》《左传》《论语》《墨子》《庄子》《孟子》《老子》《荀子》《战国策》)的选读和导读。通过对这十部经典的部分章节的逐字逐句解读,还原经典于具体的历史情境和历史脉络,展现出先秦时代诸子百家面对现实变化提出的因应之道,勾勒学派代表人物有血有肉的个人形象和个性及其现实活动;同时,通过还原,让今天的读者领略到经典所展现的思想和时代精神独特魅力,既因为古今时代境况差异而激发个人的思考,又因为古今相同而感同身受,汲取古人先贤应对生活的伟大智慧。
  • 中国人,日本人,韩国人

    中国人,日本人,韩国人

    本书作者从三国文化的表情、三国人的背影、三国人的习俗、三国人的民族性以及三国的未来等方面来比较和认识了中日韩三国人的文化风貌。
  • 名人格言对联(上)

    名人格言对联(上)

    对联,汉族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它是中国汉民族的文化瑰宝。本书介绍了一些名人写的对联,以及处世格言。
热门推荐
  • 废材逆袭:异世结界师

    废材逆袭:异世结界师

    世人皆知,“他”是凤家最纨绔无能的废材小少爷,废物之身人可欺之。谁知一朝魂醒天才复苏。万年一见的灵武法三修天才从此闪瞎眼,就问你打脸不打脸。从此组团打怪、升级收小弟,大神混得风生水起。只是,“他”竟然还有一名未婚夫?!小伙伴们表示世界观被刷新了。“他”笑,“他”是无辜的。某美男也笑。“九月,我们可是两小无猜呢,你忘记了没关系,为夫一直都记着。”“……”“来,谈完婚事,我们该谈谈孩子的事了……”……某魔君默默拔刀。柳家少年捂眼:花花,我眼睛疼~卓家少年拉过对方,眼不见为净。众人伤害+N。齐问,我的好朋友们经常当场秀恩爱怎么破?!在线等,急!【情节虚构请勿模仿,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庶女迫嫁:六指王妃

    庶女迫嫁:六指王妃

    虽说她是姑娘,也并非生来没人管,可她就是能够闹得全家不得安宁;虽说青王很嚣张很霸道,谁都怕他,可她就是要在老虎口中拔牙;虽说青王妃只能活过三个月,但她这次心虚了,打死也不要做青王妃…【喜欢请点击右面收藏、投票、订阅、留言】本书纯属虚构,无历史可循(架空)
  • justin南方有嘉木

    justin南方有嘉木

    南方有嘉木.北方有相思.嘉木尽可摧.相思尽层染.将岁月谱成一首歌.你我安静地唱着..你知道.我本身是一个极其故作清高的人讨厌人间事.巴不得生活只剩风月.但某一天开始.我却突然想与你历经世俗的浪漫.庆祝每个平凡事..细细缓缓轻轻慢慢.失神岁月一去无返.春去秋来循环往复.这人间把你留做我的心上人.
  • 藏花II

    藏花II

    对花生来说,十七是她年少时的梦,是永远不凋零的花,而那些为爱付出的代价,那些真心的痴心的话,也会永远记在她心里;至于王动,啊!那个下流胚子癞蛤蟆,提起他来就生气万分,不提不提!
  • 都市之最强极品神豪

    都市之最强极品神豪

    一封深夜送达的神秘遗嘱,被夏天打开之后,他的余生就只有一个目标“把钱花完!”
  • DNA启源至尊

    DNA启源至尊

    细胞九府,是人类再一步进化的第一个基础境界!一府脑,二府心,三府肾,四府肝,五府肺,六府脾,七府胃,八府腸,九府四肢骨骼!而DNA则如同大管家一样主导者身体的进化。 地球上被女友与好友背叛的皇轩,被宇宙中的一股势力拉入天王星域坐下的地灵星!而藏身于皇轩DNA灵脉中的罗璇正是这股势力中的一员,为了宇宙的最后一劫,暗中保护训练着对这一劫极其重要的皇轩! 皇轩到底是谁,宇宙又是什么?为什么在这个宇宙,DNA主导者逆天改命的进化,修仙!会不会宇宙本就是……启源~~启动DNA中最后一段无法解封的源代码,成就传说中的境界~至尊!让生命在全新的遗传密码的带领下,变得更美,更强大!
  • 痞子传说

    痞子传说

    以香烟和小铃子二人之间的故事,带领读者走入边缘少年这个群体。
  • 奇异世界的冒险

    奇异世界的冒险

    我所住的这条狭窄的街道叫光明路,这条街上的老蒋生在五十年代,是个底层的老百姓,我不知道他是什么时候变成吸血鬼的,后来我和他在干田张三哥的山庄里钓鱼,他才跟我说起这个秘密,他说他之所以会成为吸血鬼一族完全是个意外……
  • 一分钟改变管理的弱点

    一分钟改变管理的弱点

    约翰·科特是管理行为学和领导科学的权威。在管理行为学和领导科学领域著作甚丰,他曾两度荣获颇具声誉的麦肯西基金会“哈佛商学院最佳文章”奖。他提出,在管理活动中,一分钟内改变管理弱点是目前全球各大企业所追求的、最有效率的改变管理弱点的理念,即需要每个管理者都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现自己管理的弱点和不足并迅速有效地改变,使自己企业的管理能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更趋完善和高效。
  • Desert Solitaire

    Desert Solitaire

    First published in 1968, Desert Solitaire is one of Edward Abbey's most critically acclaimed works and marks his first foray into the world of nonfiction writing. Written while Abbey was working as a ranger at Arches National Park outside of Moab, Utah, Desert Solitaire is a rare view of one man's quest to experience nature in its purest form.Through prose that is by turns passionate and poetic, Abbey reflects on the condition of our remaining wilderness and the future of a civilization that cannot reconcile itself to living in the natural world as well as his own internal struggle with morality. As the world continues its rapid development, Abbey's cry to maintain the natural beauty of the West remains just as relevant today as when this book was writt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