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69500000014

第14章 中国古代雕塑艺术鉴赏(1)

本讲着重解析什么是雕塑艺术,中国雕塑艺术的发展状况,掌握和雕塑艺术相关的名词。另外通过对部分中国经典雕塑作品的简要了解,掌握中国名作的概况、创作背景、艺术特色,创作手法等,从而更深地领会作品的艺术特色并感受中国古代雕塑的独特魅力。

雕塑艺术是造型艺术的一种,又称雕刻,是雕、刻、塑三种创作方法的总称,指用各种可塑材料(如石膏、树脂、黏土等)或可雕、可刻的硬质材料(如木材、石头、金属、玉块、玛瑙等),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形式。

第一节中国古代雕塑发展概述

中国雕塑艺术是中国社会生活的反映。在悠久的历史进程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许多精美的雕塑艺术作品。中国的雕塑艺术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发展的规律也大有不同,如中国商周时期的铜器制造和装饰雕刻,为后代所不及。汉代的画像石、画像砖为其时代特有的美术作品,在题材上充分反映了当时的现实生活。唐宋各代的雕塑品,虽然超过了汉代,作品却不如汉画像石那样充分反映现实。明代的手工业、商业各方面较唐宋有所提高,但明代的雕塑品很少能如宋代充分地表现出每个作品的特征。

中国原始时期的雕塑艺术,大致可以追溯至公元前四千年以前。最初的雕塑可以从原始社会的石器和陶器算起,造型多样的陶器,为中国雕塑的多向性发展奠定了基础。

与原始陶塑的性质一样,夏、商、周时代的青铜器也并非实际意义上的雕塑。从形式上大致可以将青铜器的雕塑因素分为以下几种:第一是以动物形象为主题造型的青铜器,如安阳妇好墓出土的鸮尊;第二是青铜器表面的装饰,常见的有浮雕、圆雕、透雕等形式,如湖南宁乡出土的四羊方尊;第三是相对独立的青铜造像,这些青铜器虽在性质上仍属工艺品,但已初步具备了雕塑艺术的属性。

在整个雕塑史中,秦代虽然只占据着短短的十五年,但是兵马俑的出现,就足以改变中国雕塑史,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大型陶兵马俑和铜车马。秦代承袭了春秋战国的朴实风格,作品趋于写实,总体雕塑风格比较恢宏,强调力度和气势。

汉代是中国封建社会中最具魄力的一个时期,一直在盛衰变化中持续了四百余年。我们可以从现存的雕塑清楚地看到汉风气势,如西汉霍去病墓,至今还存有一批杰出的石雕艺术作品。

汉代也出现了大量的陶俑陪葬。这一时代的冥器雕塑在题材上更为广泛,为了使死者在阴间依然能享受生前的富贵生活,墓葬中开始大量出现陶制的粮仓、猪圈、锅灶、房屋以及鸡、鸭、狗、猪等充满了生活情趣的事物。西汉的工艺装饰性雕塑也十分发达,玉雕、铜镜等都是代表性的工艺品。另外,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不再满足于仅仅实用,而是趋向于把生活用品制作得更加艺术化,比如当时的铜油灯是常见的一种生活用品,最为著名的是出土于河北满城的“长信宫灯”。

东汉时期,豪强争斗激烈,社会很不安定,厚葬习俗成风,所以留有不少保存完好的墓室。为使墓穴坚固耐久,多使用材质较好的石料构筑其框架,并在石材外表雕以历史故事、植物动物,或把墓主人生前的生活场面雕刻记录下来。其中最为优秀的有山东嘉祥武氏祠画像石。画像石是雕刻着不同画面,用于构筑墓室、石棺或石阙的建筑石材。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的雕塑艺术形式更加全面。佛教的盛行促使佛像艺术蓬勃发展,改变了中国雕塑史的面貌,人物雕塑更加成熟。佛寺的兴建在东汉时已经被正史所记载,造像活动也因此而展开。自晋代以后,造像活动极为盛行,现在所能看到的三国时期的雕塑实物多为冥器。南北朝时期,社会的动荡不安使外来的佛教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基础,加之统治者的带头尊奉,使佛教雕塑艺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唐代的雕塑艺术与前代的形式几乎相同,主要体现于宗教造像、陵墓随葬。但这一时期随着工艺技术的发展,在材料运用上更加丰富,除石雕、木雕、陶瓷外,还大量使用铸铜等。

宋、元时期的雕塑艺术作品保存在古代寺庙建筑物中的较多,这是了解唐代以后雕塑艺术发展的重要途径,如太原晋祠圣母殿的四十四尊侍女像、山东长清灵岩寺的四十余躯罗汉、苏州保圣寺的罗汉等。

明清雕塑艺术的制作活动,有着空前丰厚的社会物质财富基础和不断改进的工艺技术条件。为了适应封建统治阶级宗教、精神以及奢侈豪华生活等方面的需要,雕刻普遍地活跃起来。其中的陵墓雕刻与宗教雕塑,特别是在官府直接控制下所产生的作品,规模大,材料贵重,制作精细,但大多缺乏创造性。而一些与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与知识阶层有着较密切关系的各种小型的案头陈设雕塑和工艺品装饰雕刻,则有显著发展,出现了生机勃勃的景象,代表这一历史时期雕塑艺术的新成就。

第二节经典作品鉴赏与分析

一、秦始皇陵兵马俑

1.时代背景

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纳李斯的建议,废除分封制,改行郡县制。地方行政机构分郡、县两级。郡县主要官吏由中央任免。秦始皇下令统一和简化文字,对我国古代文字发展、演变做了一次大的文字改革,这对我国文化的发展具有重大推进作用。秦始皇以原秦国的度、量、衡为单位标准,淘汰与此不合的制度。在田制上,秦王朝规定6尺(合今230厘米)为一步,240步为一亩,这一亩制以后沿用千年而不变。战国时期,各国车辆形制不一。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定车宽以六尺为制,一车可通行全国。在端正风俗、建立起统一的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方面,秦王朝也给予了相当的重视。

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重视以法治国,秦始皇继承了这个传统,十分推崇法家人物韩非。秦始皇虽专制,认为“朕即天下”,但秦代仍是依法治国。后世儒家倡导人治,治国不依法,由君主一言而决。秦始皇首创驿站制度,并修驿道,为庞大帝国的政令通达以及由此而来的郡县制皇权国家奠定了基础。

秦始皇建立的秦帝国为之后近1700年的中国在政治制度上领先于西方奠定了基础,所谓“汉承秦制”“自秦以来,其制未变”“百代犹行秦法政”。

兵马俑即创作于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秦。据《史记》载:秦始皇13岁即位时就沿骊山营建陵墓,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继续驱使全国各地70万人修筑他的陵墓,历时长达36年。墓内穷奢极侈,“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2.作品介绍

秦始皇兵马俑为秦始皇陵的陪葬俑坑,再现了秦始皇时期军队的强大阵容。在陕西秦始皇陵东侧5千米处,有世界闻名的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它是在秦兵马俑一号坑原址上修建而成的。这些兵马俑气势磅礴、威武雄壮,形象地重现了秦始皇威震天下、统一六国的雄伟军容。一号坑的兵马俑,排列有序,共同形成一个面向东方的长方形军阵。东端为三横列面朝东的武士俑,每列70个,似为军阵前锋。随后是步兵与战车相间的38路纵队,每路长约180米,似为军阵主体。主体其他三侧各有一列面向南、北、西的武士,似是侧翼卫队。他们组织严密,队伍整肃,给人以一种森严壁垒的威势。二号坑是一支完整的攻击型精锐兵团,其排列是古人兵法上的“阵”,它的作用是冲击、包抄和追杀。其军阵左前方是一支弩兵,呈“回”字形排列,立射俑环绕其外,跪射俑居中。

秦兵马俑坑出土的真刀真枪一点都没有锈,而且还闪闪发亮。经测定,它由铜、铅、锡三种金属构成,并含有十几种稀有元素,其剑坚硬锋利,富有弹性,达到了削铁如泥、断石如粉的境地。剑的表面经过铬化处理,所以闪闪发亮,这种工艺直到1937年德国才发明,1950年美国才掌握。关于秦兵马俑的烧制工艺也令今人难以置信,高大的兵马俑重300千克至500千克,烧制温度在900摄氏度至1200摄氏度,烧成后比原件要收缩5%以上,但是这些陶俑、陶马却无一出现裂纹和变形。据说,如今的工艺师曾想复制一匹原大的陶马,却一直没有成功。

俑坑出土的铜车马的铸造艺术卓然超群,有的大型马车居然是一次浇铸而成的。马的颈饰焊接缝隙在24倍放大镜下才能看到。从出土文物的数量来看,秦兵马俑坑出土的文物极为丰富多彩。据粗略统计,三个坑共出土陶俑7000余件、陶马4000余匹、战车100余乘、兵器数十万件,如此巨大的出土文物量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

3.作品分析

秦始皇兵马俑的雕刻手法写实,注重细节刻画。秦俑是圆雕、浮雕、线雕的统一体,运用塑、堆、捏、贴、刻、画等民间常用的传统技法,成功地塑造出生动的勇士形象。他们有的虎目圆睁,有的凝目若思,有的英武剽悍,有的雄姿英发。指挥员的沉毅、冷峻,战士的威武、刚烈、纯朴、豪爽,每个细节都刻画得逼真入微。陶马更是细致至极,各个膘肥体壮,劲健有力,把优良马的特征和准备迎接战斗的姿态都表现得十分完美。

秦始皇陵兵马俑在整体的和谐统一中,蕴含着无穷的威力,流露出艺术设计者对秦王军威的仰慕和崇敬。作为雕塑个体形象的具体化,尤其是面部个性化的特点增加了军阵的勃勃生机。陶俑在制作上采用模制和手捏结合的方法。工匠们在捏塑过程中运用贴塑、刻、划等技法,根据长期对不同人物的观察尽情地发挥个人的想象。俑的脸型、神情多种多样:有的剽悍,有的清秀;有的憨厚朴实,有的精明干练。除少数立射俑、跪射俑和驭手外,大部分姿态都呈立势,右手握武器,左手下垂,身体多为模制。军阵这一主题要求武士姿态挺直,整齐划一的排列自然形成军阵整体肃穆的布局,显示了秦军千军万马横扫六国勇不可当的气势。艺术家在有限的自由创作中,塑造着一个个武士,倾心灌注了他们创作热情。在整体和个体统一变化的和谐中,艺术家完成了巨大的艺术构想,作品既体现了统治者所要的军威,又表现了普通人的活力。

秦俑艺术在中国古代雕塑史上的地位是重要的,它是前代艺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又深刻影响着后世雕塑艺术的产生和发展。首先,它将我国写实主义的艺术传统发扬光大,为后代的雕塑艺术起到了奠基的作用。其次,秦俑的洗练简洁为后世汉唐所继承和发扬,成为中国造型艺术中重要的艺术特点。最后,绘塑结合的技法为中国古代雕塑注入了新鲜的活力,拓宽了中国雕塑艺术的发展道路。

秦俑艺术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史上的一个典范,它的艺术风格和艺术技巧为后世所继承和发展,使其艺术传统源远流长。今天,来自全世界的人民怀着无比惊奇和称赞之情来观赏这一世界奇迹。秦始皇兵马俑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也是世界文化的宝贵遗产。

二、汉代说书俑

1.时代背景

“汉承秦制”,秦以冥器随葬的习俗也得以承传。汉朝中央政府中的“少府”,专门设有制作和管理冥器的机构,除了这种中央和地方的官营作坊外,也有不少独自经营的工匠制作冥器,可见明器随葬之风颇为盛行。

“说书俑”,又称说唱俑,或侏儒俑。汉代由侏儒演“倡优戏”,故称侏儒俑,类似现代杂技中的小丑角色。古代习惯上把乐舞、杂耍、说唱表演称之为“百戏”。百戏的兴起,冲破了周礼所规定的所谓“礼乐”的束缚,抛弃了僵化的庙堂歌舞,代之以新鲜活泼的民间歌舞以及其他各项新的文艺形式,促进了各类艺术的发展。汉代正是百戏繁荣的时代,汉灭秦以后,经过“文景之治”,使百姓得以休养生息。人民生活安定,民间乐舞、杂技、说唱艺术也蓬勃兴起。汉统治者设立了专门的机构,管理、收集和整理这类民间艺术,以供他们享乐和作为国际交往的工具。

中国自秦汉以来,盛行厚葬。帝王贵族生前不惜花费巨资修建陵墓,不仅在地下修筑巨大的墓室,而且在墓前设置显示地位与权威的石柱、石人、石兽等雕刻群。他们死后,还于墓中放置大量的随葬品,其中就包括各种形式的陶俑。由于统治者掌握以至于垄断当时最优秀的工匠和最好的物质材料,并派专人负责监制,所以包括陵墓地面雕刻和陵墓内的雕塑集中体现了当时雕塑的最高艺术水平,成为中国古代雕塑艺术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2.作品介绍

“说书俑”出土于四川东汉墓室中。四川的汉代墓葬很多,几乎各县都有,而以东汉居多,墓中往往都有陶俑随葬。陶俑的种类很多,说书俑是其中一类,它也显示了汉代民间艺术的繁荣。

说书的最早记载见于《墨子·耕柱篇》,“能辩者谈辩,能说书者说书”。在周初已有瞽人向妇女说唱诗歌之例。这个说书俑是东汉时期(公元二世纪左右)的作品,当时正是志怪小说要大量出现的年代。正如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里所说:“秦汉以来,神仙之说盛行,汉末又大畅巫风,而鬼道愈炽;会小乘佛教亦入中土,渐见流传,凡此皆张皇鬼神,称道灵异,故自晋迄隋,特多鬼神志怪之书。”从这位说唱人的表情来看,可以猜想或许他正在作志怪小说的说唱呢。

同类推荐
  • 校园实用经典赠言寄语(实用一生的语言精华丛书)

    校园实用经典赠言寄语(实用一生的语言精华丛书)

    《实用一生的语言精华丛书:校园实用经典赠言寄语》是一本科普类读物。歇后语、座右铭、格言等无疑都是一种浓缩的语言精华,可能经过千百年来人们的不断提炼和传承,才得以流传至今。《实用一生的语言精华丛书:校园实用经典赠言寄语》主要内容包括赠言寄语类型的语言精华。集趣味性和知识性于一身,可以作为广大青少年朋友修身养性、努力学习的一个指路明灯。
  • 搭建心灵沟通平台(指导学生心理健康的经典故事)

    搭建心灵沟通平台(指导学生心理健康的经典故事)

    每个人都在梦想着成功,但每个人心中的成功都不一样,是鲜花和掌声,是众人羡慕的眼神,还是存折上不断累积的财富?其实,无论是哪一种成功,真正需要的都是一种健康的心理。有了健康的心理才是成功的前提与保证,在人的一生中,中学是极其重要的一个阶段,心理健康对以后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
  • 落花生

    落花生

    许地山先生的散文是现代文学中的一方宝藏。本书收录了许地山先生的菁华散文、杂文等,其中包括《空山灵雨》《落花生》等脍炙人口的名篇,是一本独具许地山风格的经典选本。
  • 动脑筋故事(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七辑)

    动脑筋故事(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七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影视作品评析教程

    影视作品评析教程

    正确评析影视作品是一项专业基本功,又是一种大众文化通用能力。《影视作品评析教程》由彭菊华主编,简要阐述评析影视作品的基本规则,并逐一阐明评析电影和各种电视作品以及摄影作品的理论与方法,最后论述影视作品评析文章的写作要诀,内容全砥,体例新颖,条分缕析,深入浅出,行文流畅,可读性强。高校相关专业的理想教材,亦适合影视工作者、影视爱好者和影视专业考生阅读。
热门推荐
  • 三界·止息

    三界·止息

    我叫刘兵杰,一年后回到阳歌,就被人陷害。他们说是我杀了王,但是谁都知道,最不可能弑王的人,是我。真相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复仇。
  • 富春山居

    富春山居

    娘家爹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女婿一定要读好书做高官。婆家爹说: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儿子一定要赚大钱做富翁。相公说:哥又不想做官,又不想太有钱,就想在家读读书陪陪老婆。翰林小姐说:奴家还想要个貌比潘安才压宋玉富比石崇官居一品的相公呐——这个家,到底听谁的?古代当家主母的糟心事。
  • 迷雾中的小镇

    迷雾中的小镇

    本书以一桩命案作为开头。警探福克从城市返回童年小镇,参加儿时朋友卢克的葬礼。他惊讶地得知,卢克的妻子和孩子一起被残忍杀害,而罪犯似乎是已经自杀身亡的卢克,福克受卢克的父母所托,开始调查整个案子。同时,干旱的村庄里,人们的心灵也已干涸,偏见和绝望笼罩在小镇上空,福克的到来点燃了小镇人们濒临爆炸的内心,因为他是二十年前一桩命案的嫌疑人,他最好的玩伴凯西淹死在了河里,而卢克做了假证,帮助福克摆脱了嫌疑,两人因此被整个小镇的人非议。随着调查的深入,新旧两桩命案的真相慢慢浮出水面。
  • 杰出青少年应具备的30种生存本领

    杰出青少年应具备的30种生存本领

    生存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深刻课题,人类的生存不仅指解决温饱问题的自然生存,更重要的是如何在社会的大舞台施展出色的本领,创造杰出、卓越的人生。本书总结出杰出青少年应具备的30种生存本领,帮助广大成长中的青少年练就出众的本领,为将来适应社会、迎接人生挑战做好充分的准备。
  • 中国人一定要知道的历史常识

    中国人一定要知道的历史常识

    在数千年的进程中,中华民族以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勇于探索的精神风貌,为自己谱写下了波澜壮阔的辉煌画卷。本书内容有:不朽的辉煌建筑,像万里长城、大运河、皇家故宫等;惊叹世人的文明创造,像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印刷术等;让人感怀不已的英雄人物,像蔺相如、项羽、卫青、岳飞等。你想了解这些知识吗?那就不妨翻开本书会心一阅。
  • 劝报亲恩篇

    劝报亲恩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驻外记者手记

    驻外记者手记

    点击从世界各地发来的书稿,阅读着一篇篇从火热的实践中诞生,蕴涵着真知灼见的文字,编者时时感受到作者们投身国际新闻事业的激情和勇气,也处处领略到他们智慧和汗水的闪光。在他们笔下,描绘出一个色彩斑谰的世界,也诠释了关于和平、合作、友爱等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而他们的身影,也成为其中令人瞩目的亮点。
  • 败絮其外,金玉其中

    败絮其外,金玉其中

    沈昕娘本是当朝尚书嫡女,却生来不全,成为沈家一大败笔。她被送归老家,从一场不知是天灾还是人祸的大火中死里逃生,命运轨迹从此改变——只顾利益的家人将她接回,嫁给指腹为婚的人家。夫君倒是位名誉京城的武美男,又岂会看上败絮的她?这边,冯家大宅,排挤捉弄算计不断,就是想把她踢出府。那头,她手掌生出的阴阳太极图,能肉白骨活死人,握天下兴衰,可她一介女流要这有何用?小试牛刀,把她当傻子欺负的人,让她练练手!正当她乐此不彼时,却发现当红摄政王不忙政务忙咸淡,站在她身后淡定护航!摄政王手摇折扇笑得高深莫测道:我帮你,只因你像一个故人,也怪他们有眼不识金镶玉!沈昕娘咬着银想:难道她的秘密被他发现?
  • 重生影后:军少心头宠

    重生影后:军少心头宠

    萝莉的身体,御姐的灵魂,演戏,那还不是手到擒来。可是谁来告诉她,眼前这位“老干部”是她原来的那位老公吗?一定是她打开方式不对!唐离墨:“身为女孩子应该要矜持!”“可你不是别的男人!”顾念念无辜的说道。心里却在呐喊,“你是我未婚夫,是我未来娃的爸爸,提早使用一下妻子的权利也不可以?我要换老公!”
  • 神级农场

    神级农场

    遭遇人生低谷的夏若飞意外发现祖传画卷中竟内含乾坤,自带一方独立的小空间。空间里有促进植物生长的灵潭水,有医治百病的神秘灵花,还自带十倍时间流速,栽什么都是精品,种什么都长得飞快,养什么都能通灵性……从此,栽栽花、种种树、养养动物、撩撩美女,夏若飞开启了一段精彩纷呈的别样人生。※※※※※※※※※※※※※※※※※※※※※※※已完成130万字作品《重生之长风破浪》、460万字作品《超极品纨绔》,人品保证,请放心收藏阅读,书荒的亲们可移步老书开宰。※※※※※※※※※※※※※※※※※※※※※※※【书友群】300769830,有萌妹子出没,速来!VIP读者群号:295848872,进群需验证全订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