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69700000015

第15章 “价值主体”:“主体性”不可消解的维度(5)

在历史和现实中,人的被抽象化和片面化主要表现为两种最为典型的形式。一是人的被“神化”;二是人的被“物化”。

人的被“神化”就是把人的生命存在中的超越性和应然性向度绝对化,把人归结为脱离现实生活的、不食人间烟火的绝对超越的理想性存在。如前所述,人的生命是由自然性和超越性、现实性与应然性等多重矛盾关系构成的全面、丰富的张力结构,分裂和瓦解这种多重矛盾关系的张力结构,把超越性和应然性这一极孤立地抽象出来,把它视为人的生命的全部,人因此成为单向化的“神化”幽灵。以柏拉图、黑格尔为代表的传统形而上学对人的理解所表现的正是这种鲜明的把人“神化”的取向。海德格尔指出,传统形而上学一直把“超感性”的理念世界视为人所应当生活其中的真实世界,并因此否定现实的感性世界,“自晚期希腊和基督教对柏拉图哲学的解释以来,这一超感性世界就被当作真实的和真正现实的世界了。与之相区别,感性世界只不过是尘世的、易变的、因而是完全表面的、非现实的世界。尘世的世界是红尘苦海,不同于彼岸世界的永恒极乐的天国”[36]。马克思曾批判黑格尔把人的生命表现过程“看成神灵的过程,然而是人的神灵的过程——一个与人自身有区别的、抽象的、纯粹的、绝对的本质的过程”[37],认为他“唯一知道并承认的劳动是抽象的精神劳动”[38]。两人虽然批判的对象和立足点不同,但都共同地指向传统形而上学把人“神化”的倾向。很清楚,人被“神化”的后果就是人生命存在中感性的、现实性的一极被彻底否定,全面、丰富的人的生命存在被瓦解与分裂为脱离现实生活的抽象幽灵。

人的“物化”与人的“神化”相反,它完全抽离了人的生命存在中超越性、理想性的一极,把人归结为纯粹自然性的、物质化的存在。马克思曾从资本主义社会现实出发,对此进行了十分深入的揭示。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说道:“在现代,物的关系对个人的统治、偶然性对个性的压抑,已具有最尖锐最普遍的形式。”[39]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再次表达同样的思想:“在资产阶级社会里,资本具有独立性和个性,而活动着的个人却没有独立性和个性。”[40]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更进一步指出:“个人现在受抽象统治,而他们以前是互相依赖的。但是,抽象或观念,无非是那些统治个人的物质关系的理论表现。”[41]物对人的统治,使人的生命退化为片面而贫乏的存在,人“变得如此愚蠢而片面,以致一个对象,只有当它为我们拥有的时候,就是说,当它对我们来说作为资本而存在,或者它被我们直接占有,被我们吃、喝、穿、住等等的时候,简言之,在它被我们使用的时候,才是我们的”[42],物的统治如同吞噬一切的黑洞,它使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成为异己的、敌对的以“物化”为本质的关系,把人自由自觉的活动贬低为维持肉体生存的手段,把人无限丰富的肉体和精神需要化约为对物的动物般的占有机能。很显然,人的这种存在状况,必然意味着他“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折磨,精神遭摧残”[43],而这也必然意味着人的尊严的丧失。

人的“神化”和人的“物化”表面上相互对立,但实质上内在相通,二者都是以不同的方式对人全面、丰富的生命存在的分裂和瓦解。人的“神化”把人虚化为远离人间的幽灵,人的“物化”把人降低为欲望的“禽兽”。在中国和人类的历史上,这二者都曾以种种变化的形式影响和支配着人的自我理解,而其结果无一例外的是人的尊严被亵渎、人的幸福被贬损。这些深刻的教训提醒我们:只有把人当成全面、丰富的从而“活生生”的存在,他才是真正的现实的“价值主体”,有尊严和幸福的生活才能真正成为可能。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21页。

[2]同上书,第103页。

[3][德]黑格尔:《历史哲学》,王造时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1999年版,第18页。

[4]同上书,第23页。

[5][德]康德:《实践理性批判》,韩水法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30页。

[6]同上书,第34-35页。

[7][德]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年版,第53页。

[8][德]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年版,第55页。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73页。

[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7—68页。

[1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04页。

[1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302页。

[1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926-927页。

[1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310页。

[1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95页。

[16]对此两个领域及其关系的详细讨论,参见贺来:《边界意识和人的解放》第四、第五章,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17][英]伯林:《自由论》,胡传胜译,译林出版社2003年版,第190页。

[18]同上书,第252页。

[19][德]康德:《实践理性批判》,韩水法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106页。

[20]同上书,第110页。

[21][英]霍布斯:《利维坦》,黎思复、黎廷弼译,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94-95页。

[22][德]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第97页。

[23]参见[美]博格:《康德、罗尔斯与全球正义》,徐向东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年版,第36-37页。

[24]同上书,第39页。

[25][德]康德:《法的形而上学原理》,沈叔平译,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第41页。

[26][美]博格:《康德、罗尔斯与全球正义》,徐向东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年版,第42页。

[27][美]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1页。

[2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306页。

[29]同上书,第308页。

[30]同上书,第324页。

[3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73页。

[32]同上书,第273页。

[33]同上书,第274页。

[34]同上书,第274页。

[35]同上书,第303页。

[36]《海德格尔选集》下,孙周兴选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6年版,第770-771页。

[37]同上书,第175-176页。

[38]同上书,第163页。

[3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515页。

[4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7页。

[4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11页。

[4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303页。

[43]同上书,第270页。

三、“主体性”观念的价值内涵与中国语境

(一)“主体性”观念与价值规范基础的重建

明确了马克思哲学主体性思想中“价值主体的优先性”原则,为理解“主体性”原则在中国当代哲学语境中的特殊内涵和意义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参照与坚实的思想出发点。“主体性”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哲学界最为核心的关键词之一,而且其影响还从哲学辐射到人文社会科学各领域,一时成为整个中国人文学术界最为炙手可热的理论话语。但“主体性”观念及其与此相关的许多深层次的重要理论问题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深入反思与探究。随着不断翻新的新思潮、新概念和新学术人物的引进与更新,这些重大理论问题逐渐被耽搁并被繁复的话语所覆盖。剥除繁复话语的覆盖,面向问题本身,对“主体性”观念进行进一步的批判性反思和省察,将仍然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重大课题。对此,我们需要追问的是,“主体性”观念的凸显,究竟蕴含着什么根本性的理论诉求?

对此问题,人们更多从哲学“内部”的一般理论层面进行回答。最常见的理解模式是把“主体性”原则与“认识论”转向联系在一起,认为“主体性”原则的意义首要地体现在它推动中国当代哲学实现了从“本体论”向“认识论”的转向。长期以来,非反思的、直观的“自然本体论”哲学模式占据着主导地位,它以一种独断的方式断言世界的存在,没有自觉到所谓“存在”实际上是处于与思维关系中的存在,离开与思维主体的关联,离开对“思维”与“存在”关系的自觉反思,对“存在”的断言将是无效的。因此,“主体性”原则的确立和奠定,意味着哲学反思层次的一次重大跃迁,意味着哲学从“前现代”提升到“现代”的水平。一言以蔽之,从传统哲学“客观主义”取向的本体论向以主观能动性为根据的认识论的转向,是“主体性”原则深层的理论意蕴和在哲学史上最为重大的理论贡献。与这种理解内在相关,“主体性”被理解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大思想原则,按照这种观点,以传统哲学教科书机械的“物质本体论”为中心形成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根本缺陷就在于人的“主体性”的缺失,在“物质”一统天下的世界图景中,人的“主体性”被还原为无人身的“物质”,这种“唯物主义”只能从“客体”的方面、以直观的方式理解事物,而不能从主观的方面理解事物、现实和世界。要克服这种“旧唯物主义”,就必须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对象、现实和感性[1]。在此意义上,“主体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旧唯物主义的基本规定。

不可否定,这种哲学学科体制之内的探讨是十分必要的,而且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但是,在中国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要在更深入的层次上阐明“主体性”原则所具有的思想底蕴,就不能完全局限于哲学学科体系内部。只有反思这一原则中蕴含的时代内涵,我们才能切实阐明“主体性”原则的丰富意蕴。

在我们看来,“主体性”原则中包含着比哲学体系内部的观念变革更为宏大的抱负和目标,它以一种哲学的方式表达着现代的时代意识及其自我确证的要求,体现着一种重建社会发展的价值规范基础的冲动和欲求,或者说,它包含着对社会历史方位的基本判断和对现实生活本质的批判性省视,并以此为前提为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确立价值坐标和价值规范基础的努力。

“主体性”是现代性的基本原则,黑格尔在哲学史上第一次做出了这样的概括。在黑格尔看来,哲学是思想中的时代,它的重大使命在于以思想的方式把握时代,而“对黑格尔而言,这个时代即是现代。黑格尔深信,不依赖现代的哲学概念,就根本无法得到哲学自身的概念”[2]。这即是说,哲学的概念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现时代的把握。而在黑格尔看来,现时代的本质特征,最核心的就是“主体性”原则。黑格尔说道:“说到底,现代世界的原则就是主体性的自由,也就是说,精神总体性中关键的方方面面都应得到充分的发挥。”具体而言,这种“主体性的自由”包括四个方面的内涵:第一,个人(个体)主义:在现代世界中,所有独特不群的个体都自命不凡;第二,批判的权力:现代世界的原则要求,每个人都应认可的东西,应表明它自身是合理的;第三,行为自由:在现代,我们才愿意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第四,唯心主义哲学自身,哲学把握自我意识的理念乃是现代的事业。[3]

同类推荐
  • 马克思主义箴言:资本的秘密

    马克思主义箴言:资本的秘密

    《马克思主义箴言:资本的秘密》主要内容包括:所谓原始积累、关于资本论、社会分工几部分,主要内容包括:原始积累的秘密、对农村居民土地的剥夺、压低工资的法律、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的产生等。《马克思主义箴言:资本的秘密》按章节划分,每个章节都提取出经典语录、文章与文章之间,书与书之间,相互呼应。无论你从哪个段落开始阅读,都可以使你走向整体,进而了解《马克思主义箴言:资本的秘密》。
  • 吕氏春秋(中华国学经典)

    吕氏春秋(中华国学经典)

    《吕氏春秋》作为一部包罗万象的杂家著作,系统地反映了吕不韦的政治思想主张,但在秦王政统治时期,和崇尚法家的赢政有所冲突,遭罢相而不被重用。但其主张的“无为而治”的政治智慧启发了汉代的统治者,在汉初的几十年里,由于施行“无为”政治,保证了民众休养生息,经济恢复发展,社会平和稳定。可以说,汉帝国正是吕不韦施政纲领的执行者。因此,大历史学家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给予了吕不韦和《吕氏春秋》以很高的评价,将其视为在逆境中诞生的不朽之作。为了方便读者了解深邃博大的思想,《吕氏春秋》配了注释和译文,能帮助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他们的思想。
  • 弗洛伊德:欲望决定命运

    弗洛伊德:欲望决定命运

    精神分析以研究性本能为本身第一重要的工作。梦常常是不加伪装地表示一种愿望的满足。神经症是自我在试图压制性欲失败之后,性欲部分压制了自我。禁忌、法律和习惯给性生活加上了更多的限制,这些限制既对男人有影响,又对女人影响很大。本书是新世界出版社本年度之末隆重推出的“思想大师谈人生系列”其一。丛书第一批共四本,主要是听现代西方的思想大师讲人生哲理。本书请弗洛伊德出场,宣讲他“欲望决定命运”的人生哲理,本书是走向人性深处、揭开性欲面纱的必读书。
  • 中国古典政治哲学论略

    中国古典政治哲学论略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为指导,以历史主义为原则,对中国古典政治哲学的主要理论范畴一天命观、经学政治指导思想、大一统政治格局、德治治国方略、纲常伦理规范、民本固国执政方策、政治变革对策等概略性地试作哲理梳理,以时间范畴为经、历史时序为纬,论析儒学乃中国古典政治哲学的中心支柱,以民为本执政哲学期许维护大一统政治格局、伦理纲常政治秩序,在时易治变中推行以德治国方略,建构持续发展的中华民族政治文明精神。
  • 马斯洛的人本哲学

    马斯洛的人本哲学

    本书以全新的视角,介绍了马斯洛的理论精华,书中解答了我们关于人生的一系列问题:什么是人生的意义?人性的本质为何?我们怎样才能获得幸福和安宁?我们怎样才能健全自我的人格?我们怎样才能挖掘自我的潜能?我们怎样才能实现自我的价值?我们如何才能达到力所能及的目标?我们如何才能成为优秀的人?本书引导我们了解马斯洛,了解自己的人生,帮助我们调动自身一切积极的因素以实现最完美的自我,创造最美好的人生境界。
热门推荐
  • 失眠的海

    失眠的海

    本书是触动梦想系列之一,主要选取了100个适合中学生阅读的真情故事。充满真情的一个个小故事,读来启迪智慧,开启心灵,激励读者坚定自己的理想、目标,并为此努力奋斗。
  • 双骄

    双骄

    穷小子张嘉田,真喜欢叶家的大小姐叶春好啊!叶家一朝破产,叶春好也从大小姐落魄为一无所有的孤女。张嘉田总算得了英雄救美的机会,叶春好是个讲理的大姑娘,很领他的情,承认他是本胡同最为英俊善良的小流氓。眼看小流氓得寸进尺惦记上自己了,叶春好没好意思直接说自己看不上他,直接一扭头一跺脚,投奔社会自谋生路去了。叶春好进了督理府,本想做个家庭教师混碗饭吃,没想到,遇见了雷督理。张嘉田尾随着也进了督理府,本想把叶春好的差事搅黄,娶她回家做老婆,没想到,也遇见了雷督理。雷督理,掌管一省军政大权,年轻有为,病美男,真和蔼,真可爱,待她与他都真好,恩情比山高、比海深。她和他如何报恩,才能如他的意?--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天台山志

    天台山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世界十大股神

    世界十大股神

    2007年,中国股市以逼空式的上涨不断改写着各项新的纪录,股指、成交量、开户数屡创新高。在这一轮气势如虹的上涨过程中,全国上下掀起新一轮“全民炒股”的热潮。殊不知“股票有风险,人市需谨慎”,著名的科学家牛顿在1720年炒股赔钱后发出这样的感叹:“我可以计算天体运行的轨道,却无法计算人性的疯狂!”其实,技巧和方法因人而异。这本书将通过对世界十大知名股神炒股方法和投资技巧的介绍来告诉大家如何制定一套屡试不爽的炒股圣经。
  • 民用飞机客户服务入门

    民用飞机客户服务入门

    客户服务是无止境、无边界的业务,原则上说,凡是客户和市场需要的,我们都应该尽力去做。当然,由于自己的认识或者是资源所限,我们不可能都做,但要小心,那也许就会给你的竞争者留下机会!所以,你千万不要以为服务就是这本书上写的这么点事。怎么才能赢?那就要多和用户交流;要多看多学国外航空制造商的经验;从学习和实践中理解和发现客户需求及切入机会,开拓自己的业务。在这里,创新是发展的关键,总是拾人牙慧是很难徘徊出门槛的,只有创新才能有获得与客户双赢的机会。
  • 辛巴达历险记(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辛巴达历险记(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在历史上阿拉伯文学阿拉伯半岛人民的文学,以后指阿拉伯帝国的文学,即中古时期的阿拉伯文学。这一时期除带有深刻宗教色彩的诗歌外,还有大量骑士文学及反映民族及人生的理性文化,包括富有哲理的脍炙人口的寓言或童话,如《一千零一夜》(又译《天方夜谭》)及《辛巴达历险记》等。本书中主人物辛巴达一夜间沦为乞丐。他不甘清贫,决定出海远航创造财富。他七次出海,大船都半途沉没。他逃生到赛马岛被人追求;他落滩到蛇雕岛遭受猿人王和巨人攻击;他登上吃人岛又被恶人咬伤;他落难生死岛被海盗打伤;他每七次出海,大船卷进神秘漩涡,他被卷到海底王宫,被九头蛟捉住……
  • 中国梦实现的根本法保障

    中国梦实现的根本法保障

    宪法序言申明的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是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与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指导方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诸项制度体现人民当家作主,是道路、理论与制度自信的宪法阐释。人权尊重构成国权之目的,确保人民福祉与执政党的合法性。为实现这一深沉梦想,须尊重宪法,恪守宪法职责,推进宪法实施。
  • 鸦雀无声

    鸦雀无声

    偏远小镇,声名显赫的周氏族人相继离奇遇害,灾难却指向周家古老的“双胞胎诅咒”,看似繁华的周家,似乎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故事。案件扑朔迷离,侦探段一受邀前来调查,抽丝剥茧的过程中,当人们以为真凶已被找到时,却又发现一个隐藏多年的偷天换日的秘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是巅峰BOSS

    我是巅峰BOSS

    "一个优秀的BOSS,必须做到以下几点:让玩家打得爽,让玩家爆得爽,让玩家玩得爽。库库却认为,一个优秀的BOSS,应该做到是:虐玩家,再虐玩家,虐玩家到死。"
  • 第二剑神

    第二剑神

    垂拱二年三月,武则天在皇宫门前设置铜轨,以广开言路,同时招纳天下贤才,但也开启了中国历史上的间谍先驱,大唐的天下陷入了疯狂杀戮和血腥恐怖之中,因为告密制度的出现,人人自危,一个普通的农家少年不幸卷入其中,他能否熬过这漫长的的五年黑暗岁月而成为第二个剑神?